国开中央电大行管专科《公共行政学》十年期末考试名词解释题.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1860499 上传时间:2023-04-06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3.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开中央电大行管专科《公共行政学》十年期末考试名词解释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国开中央电大行管专科《公共行政学》十年期末考试名词解释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国开中央电大行管专科《公共行政学》十年期末考试名词解释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国开中央电大行管专科《公共行政学》十年期末考试名词解释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国开中央电大行管专科《公共行政学》十年期末考试名词解释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国开中央电大行管专科《公共行政学》十年期末考试名词解释题.docx

《国开中央电大行管专科《公共行政学》十年期末考试名词解释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开中央电大行管专科《公共行政学》十年期末考试名词解释题.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国开中央电大行管专科《公共行政学》十年期末考试名词解释题.docx

国开中央电大行管专科《公共行政学》十年期末考试名词解释题

国开(中央电大)行管专科《公共行政学》十年期末考试名词解释题

 

2020年7月试题及答案

16.公共行政环境:

是指直接或间接地作用或影响公共组织、行政心理、行政行为和管理方法与技术的行政系统内部和外部的各种要素的总和。

17.委员会制:

是指在公共组织中,由两个人以上掌握决策权和指挥权,按照多数原则进行决策的公共组织类型。

18.行政决策参与:

是指行政领导者个人或集体在行政决策时,专家学者、社会团体、公民等对决策提出意见或建议的活动。

19.舆论监督:

是指通过在公共论坛的言论空间中所抒发的舆论力量对政府机构和政府官员滥用权力等不当行为的监督与制约。

2020年1月试题及答案16.首长制:

又称独立制、一长制或首长负责制。

它是指行政首长独自掌握决策权和指挥权,对其管辖的公共事务进行统一领导、统一指挥并完全负责的公共组织类型。

17.程序性决策:

也叫常规性决策,是指决策者对所要决策的问题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有先例可参考的结构性较强,重复性的日常事务所进行的决策。

18.行政领导:

是指在公共组织中,经选举或任命而享有法定权威的领导个人或领导集体,依法行使行政权力,运用各种方法和手段,有效地影响部属,以实现行政目标的行为过程。

19.行政赔偿:

也叫行政赔偿责任,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职权时,违法侵犯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并造成损害的,国家负责向受害人赔偿的制度。

2019年7月试题及答案16.公共行政环境:

是指直接或间接地作用或影响公共组织、行政心理、行政行为和管理方法与技术的行政系统内部和外部的各种要素的总和。

17.分离制:

又称多元领导制,是指一个公共组织的同一层级的各个组织部门或同一组织部门,隶属于两个或两个以上公共组织或行政首长领导、指挥和监督的组织类型。

18.行政复议:

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不服行政主体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依法向法定的行政复议机关提出复议申请,行政复议机关依法对该具体行政行为进行合法性、适当性审查,并作出行政复议决定的行政行为。

19.行政效率:

是指公共组织和行政工作人员从事公共行政管理工作所投入的各种资源与所取得的成果和效益之间的比例关系。

2019年1月试题及答案16.管理幅度:

是指领导机关或领导者直接领导下属的部门或人员的数额。

17.非程序性决策:

是指决策者对所要决策的问题无法可依,无章可循,无先例可供参考的决策,是非重复性的、非结构性的决策。

18.考任制:

是指由专门的机构根据统一的、客观的标准,按照公开考试、择优录取的程序产生行政领导者的制度。

19.法制监督:

又称对行政的监督,是指有权国家机关对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是否合法正确地行使职权所进行的监督与控制。

2018年7月试题及答案16.具体行政环境:

也叫组织环境,是指具体而直接地影响和作用于公共组织、行政行为和组织凝聚力的公共组织的内部与外部环境的总和。

17.集权制:

是指行政权力集中在上级政府或行政首长手中,上级政府或行政首长有决策、指挥、监督的权力,下级处于服从命令听从指挥的被动地位,一切行政行为要按照上级政府或行政首长的指令来行动,自主权很少。

18.行政法规:

是指国务院根据宪法和法律,按照法定程序制定的有关行使行政权力,履行行政职责的规范性文件的总称。

19.行政效率:

是指公共组织和行政工作人员从事公共行政管理工作所投入的各种资源与所取得的成果和效益之间的比例关系。

2018年1月试题及答案16.行政决策参与:

是指行政领导者个人或集体在行政决策时,专家学者、社会团体、公民等对决策提出意见或建议的活动。

17.行政协调:

是指调整行政系统内各机构之间、人员之间、行政运行各环节之间的关系,以及行政系统与行政环境之间的关系,以提高行政效能,实现行政目标的行为。

18.行政诉讼:

行政诉讼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或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的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依法向人民法院请求司法保护,人民法院通过对被诉行政行为的合法性进行审查,从而解决特定范围内行政争议的活动。

在我国,行政诉讼与刑事诉讼、民事诉讼并称为三大诉讼,是国家诉讼制度的基本形式之一。

19.目标管理:

是以目标为导向,以人为中心,以成果为标准,而使组织和个人取得最佳业绩的现代管理方法。

2017年6月试题及答案16.公共行政:

公共行政是指公共组织对公共事务的管理。

在这里公共组织是指政府,因此也可以说公共行政就是政府行政。

17.地方行政体制:

是国家为了方便行政管理的实施,而划分行政区域、设立地方分治机构的制度和惯例。

为国家地方行政制度在地域上的体现,是国家实施行政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地方行政制度的管理类型、管理层次的确定,其合理性、科学性与否,影响着整个国家的行政管理体制。

18.层级制:

层级制又称分级制,是指公共组织在纵向上按照等级划分为不同的上下节制的层级组织结构,不同等级的职能目标和工作性质相同,但管理范围和管理权限却随着等级降低而逐渐变小的组织类型。

19.战术决策:

为了实现战略决策、解决某一问题做出的决策,以战略决策规定的目标为决策标准。

2017年1月试题及答案16.行政体制:

指政府系统内部行政权力的划分、政府机构的设置以及运行等各种关系和制度的总和。

17.公共组织结构:

是指公共组织各要素的排列组合方式,是由法律所确认的各种正式关系的模式。

18.行政领导权力:

是指行政领导者在行政管理活动中,利用其合法地位以不同的激励方式和制约方式,引导下属同心协力达成行政目标的影响力。

19.行政效率:

是指公共组织和行政工作人员从事公共行政管理工作所投入的各种资源与所取得的成果和效益之间的比例关系。

2016年7月试题及答案16.政府职能:

是指政府在国家和社会中所扮演的角色以及所应起的作用。

17.行政区划体制:

是指根据一定的原则将全国领土划分为若于部分和若干层次的管理区域,并设置相应的行政机关的组织体制。

18.完整制:

又叫一元统属制,是指公共组织的同一层级或同一组织内部的各个部门,完全接受一个公共组织或同一位行政首长的领导、指挥和监督的组织类型。

19.行政效率:

是指公共组织和行政工作人员从事公共行政管理工作所投人的各种资源与所取得的成果和效益之间的比例关系。

2016年1月试题及答案16.行政体制:

指政府系统内部行政权力的划分、政府机构的设置以及运行等各种关系和制度的总和。

17.行政领导责任:

是指行政领导者违反其法定的义务所引起的必须承担的法律后果。

18.行政道德:

是指国家公务员在行使公共权力、管理公共事务的活动中,处理自身与工作对象之间、上下级之间、同事之间以及公私、得失等关系时,所应当遵循的原则和规范。

19.电子政府:

是指在政府内部采用电子化和自动化技术的基础上,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建立起网络化的政府信息系统,并利用这个系统为政府机构、社会组织和公民提供方便、高效的政府服务和政务信息。

2015年7月试题及答案16.管理幅度:

是指领导机关或领导者直接领导下属的部门或人员的数额。

17.行政决策参与:

是指行政领导者个人或集体在行政决策时,专家学者、社会团体、公民等对决策提出意见或建议的活动。

18.行政法规:

是指国务院根据宪法和法律,按照法定程序制定的有关行使行政权力,履行行政职责的规范性文件的总称。

19。

电子政府:

是指在政府内部采用电子化和自动化技术的基础上,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建立起网络化的政府信息系统,并利用这个系统为政府机构、社会组织和公民提供方便、高效的政府服务和政务信息。

2015年1月试题及答案16.公共行政学:

是研究公共组织依法处理政务的有效性、公平性、民主性的规律的交叉性与综合性学科。

17.行政体制:

指政府系统内部行政权力的划分、政府机构的设置以及运行等各种关系和制度的总和。

18.行政领导责任:

是指行政领导者违反其法定的义务所引起的必须承担的法律后果。

19.风险型决策:

是指决策者对决策对象的自然状态和客观条件比较清楚,也有比较明确的决策目标,但是实现决策目标结果必须冒一定风险。

2014年7月试题及答案16.行政区划体制:

是指根据一定的原则将全国领土划分为若干部分和若干层次的管理区域,并设置相应的行政机关的组织体制。

17.政府职能:

是指政府在国家和社会中所扮演的角色以及所应起的作用。

18.事前监督:

是指在某种公共行政管理活动开展之前,监督部门围绕公共行政管理主体的行政行为进行的监督检查。

19.政府再造:

是指对公共体制和公共组织绩效根本性的转型,大幅度提高组织效能、效率、适应性以及创新的能力,并通过改革组织目标、组织激励、责任机制、权力结构以及组织文化等来完成这种转型过程。

2014年1月试题及答案16.风险型决策:

是指决策者对决策对象的自然状态和客观条件比较清楚,也有比较明确的决策目标,但是实现决策目标结果必须冒一定风险。

17.行政评估:

是指对行政执行活动的进展情况和效果进行评价和总结,包括行政执行过程评估和行政执行效果评估两个方面。

18.行政立法:

一般是指立法机关通过法定形式将某些立法权授予行政机关,行政机关得依据授权法(含宪法)创制行政法规和规章的行为。

19.目标管理:

是以目标为导向,以人为中心,以成果为标准,而使组织和个人取得最佳业绩的现代管理方法。

2013年7月试题及答案16.行政体制:

指政府系统内部行政权力的划分、政府机构的设置以及运行等各种关系和制度的总和。

17.委员会制:

是指在公共组织中,由两个人以上掌握决策权和指挥权,按照多数原则进行决策的公共组织类型。

18.行政领导权力:

是指行政领导者在行政管理活动中,利用其合法地位以不同的激励方式和制约方式,引导下属同心协力达成行政目标的影响力。

19.公共组织绩效评估:

是指公共组织通过一定的绩效信息和评价标准,对公共组织所提供的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的效率和质量进行全面的控制和监测活动,是公共组织的一项全面的管理措施。

2013年1月试题及答案16.具体行政环境:

也叫组织环境,是指具体而直接地影响和作用于公共组织、行政行为和组织凝聚力的公共组织的内部与外部环境的总和。

17.首长制:

又称独立制、一长制或首长负责制。

它是指行政首长独自掌握决策权和指挥权,对其管辖的公共事务进行统一领导、统一指挥并完全负责的公共组织类型。

18.程序性决策:

也叫常规性决策,是指决策者对所要决策的问题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有先例可参考的结构性较强,重复性的日常事务所进行的决策。

19.行政改革:

是指政府为了适应社会环境,或者高效公平地处理社会公共事务,调整内部体制和组织结构,重新进行权力配置,并调整政府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过程。

2012年7月试题及答案16.公共行政学:

是研究公共组织依法处理政务的有效性、公平性、民主性的规律的交叉性与综合性学科。

17.行政体制:

指政府系统内部行政权力的划分、政府机构的设置以及运行等各种关系和制度的总和。

18.分权制:

是指上级行政机关或行政首长给予下级充分的自主权,下级可以独自进行决策和管理,上级不予干涉的公共组织类型。

19.非程序性决策:

也叫非常规性决策,是指决策者对所要决策的问题无法可依,无章可循,无先例可供参考的决策,是非重复性的、非结构性的决策。

2012年1月试题及答案16.行政区划体制:

是指根据一定的原则将全国领土划分为若干部分和若干层次的管理区域,并设置相应的行政机关的组织体制。

17.集权制:

是指行政权力集中在上级政府或行政首长手中,上级政府或行政首长有决策、指挥、监督的权力,下级处于服从命令听从指挥的被动地位,一切行政行为要按照上级政府或行政首长的指令来行动,自主权很少。

18.行政领导:

所谓行政领导,是指在公共组织中,经选举或任命而享有法定权威的领导个人或领导集体,依法行使行政权力,运用各种方法和手段,有效地影响部属,以实现行政目标的行为过程。

19.行政效率:

是指公共组织和行政工作人员从事公共行政管理工作所投入的各种资源与所取得的成果和效益之间的比例关系。

2011年7月试题及答案16.公共行政环境:

是指直接或间接地作用或影响公共组织、行政心理、行政行为和管理方法与技术的行政系统内部和外部的各种要素的总和。

17.层级制:

又称分级制,是指公共组织在纵向上按照等级划分为不同的上下节制的层级组织结构,不同等级的职能目标和工作性质相同,但管理范围和管理权限却随着等级降低而逐渐变小的组织类型。

18.危机决策:

是指领导者在自然或人为的突发性事件发生后,迅速启动各种突发事件应急机制,大胆预测,做出决定的过程。

19.行政改革:

是指政府为了适应社会环境,或者高效公平地处理社会公共事务,调整内部体制和组织结构,重新进行权力配置,并调整政府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过程。

2011年1月试题及答案16.公共行政学:

是研究公共组织依法处理政务的有效性、公平性、民主性的规律的交叉性与综合性学科。

17.行政区划体制:

是指根据一定的原则将全国领土划分为若干部分和若干层次的管理区域,并设置相应的行政机关的组织体制。

18.分离制:

又称多元领导制,是指一个公共组织的同一层级的各个组织部门或同一组织部门,隶属于两个或两个以上公共组织或行政首长领导、指挥和监督的组织类型。

19.行政决策参与:

是指行政领导者个人或集体在行政决策时,专家学者、社会团体、公民等对决策提出意见或建议的活动。

2010年7月试题及答案1.地方政府体制:

是地方政府按照一定的法律或标准划分的政府组织形式。

2.委任制:

亦称任命制,是指由立法机关或其他任免机关经过考察而直接任命产生行政领导者的制度。

3.程序性决策:

也叫常规性决策,是指决策者对所要决策的问题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有先例可参考的结构性较强,重复性的日常事务所进行的决策。

4.行政效率:

是指公共组织和行政工作人员从事公共行政管理工作所投入的各种资源与所取得的成果和效益之间的比例关系。

2010年1月试题及答案1.公共行政学:

是研究公共组织依法处理政务的有效性、公平性、民主性的规律的交叉性与综合性学科。

2.行政区划体制:

是指根据一定的原则将全国领土划分为若干部分和若干层次的管理区域,并设置相应的行政机关的组织体制。

3.考任制:

是指由专门的机构根据统一的、客观的标准,按照公开考试、择优录取的程序产生行政领导者的制度。

4.非程序性决策:

是指决策者对所要决策的问题无法可依,无章可循,无先例可供参考的决策,是非重复性的、非结构性的决策。

2009年7月试题及答案1.管理幅度:

是指领导机关或领导者直接领导下属的部门或人员的数额。

2.行政执行:

是行政机关及行政人员依法实施行政决策,以实现预期行政目标和社会目标的活动的总和。

3.舆论监督:

是指通过在公共论坛的言论空间中所抒发的舆论力量对政府机构和政府官员滥用权力等不当行为的监督与制约。

4.行政效率:

是指公共组织和行政工作人员从事公共行政管理工作所投入的各种资源与所取得的成果和效益之间的比例关系。

2009年1月试题及答案1.市场失效:

是指因为市场局限性和缺陷所导致资源配置的低效率或无效率,并且不能解决外部性问题以及社会公平问题。

2.行政体制:

指政府系统内部行政权力的划分、政府机构的设置以及运行等各种关系和制度的总和。

3.程序性决策:

程序性决策也叫常规性决策,是指决策者对所要决策的问题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有先例可参考的结构性较强,重复性的日常事务所进行的决策。

4.行政法规:

是指国务院根据宪法和法律,按照法定程序制定的有关行使行政权力,履行行政职责的规范性文件的总称。

2008年7月试题及答案1.政府职能:

是指政府在国家和社会中所扮演的角色以及所应起的作用。

2.行政体制:

指政府系统内部行政权力的划分、政府机构的设置以及运行等各种关系和制度的总和。

3.层级制:

层级制又分级制,是指公共组织在纵向上按照等级划分为不同的上下节制的层级组织结构,不同等级的职能目标和工作性质相同,但管理范围和管理权限却随着等级降低而逐渐变小的组织类型。

4.行政改革:

是指政府为了适应社会环境,或者高效公平地处理社会公共事务,调整内部体制和组织结构,重新进行权力配置,并调整政府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过程。

2008年1月试题及答案1.行政区划体制:

是指根据一定的原则将全国领土划分为若干部分和若干层次的管理区域,并设置相应的行政机关的组织体制。

2.行政领导者:

是指在行政系统中有正式权威和正式职位的集体或个人。

3.行政法规:

是指国务院根据宪法和法律,按照法定程序制定的有关行使行政权力,履行行政职责的规范性文件的总称。

4.政府再造;

是指对公共体制和公共组织绩效根本性的转型,大幅度提高组织效能、效率、适应性以及创新的能力,并通过改革组织目标、组织激励、责任机制、权力结构以及组织文化等来完成这种转型过程。

补充资料:

1.办公自动化:

是指在行政机关工作中,以计算机为中心,采用一系列现代化的办公设备和先进的通信技术,广泛、全面、迅速地收集。

整理、加工、存储和使用信息,为科学管理和决策服务,从而达到提高行政效率的目的。

2.标杆管理:

是指公共组织通过瞄准竞争的高目标,不断超越自己,超越标杆,追求卓越,成为强中之强组织创新和流程再造的过程。

3.财政支出:

也称为公共支出或政府支出,是指政府为履行其职能,将筹集与集中的资金,进行有计划的社会再分配的过程。

4.层级制:

又称分级制,是指公共组织在纵向上按照等级划分为不同的上下节制的层级组织结构,不同等级的职能目标和工作性质相同,但管理范围和管理权限却随着等级降低而逐渐变小的组织类型。

5.程序性决策:

也叫常规性决策,是指决策者对所要决策的问题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有先例可参考的结构性较强,重复性的日常事务所进行的决策。

6.地方行政体制:

是国家为了方便行政管理的实施,而划分行政区域、设立地方分治机构的制度和惯例。

为国家地方行政制度在地域上的体现,是国家实施行政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地方行政制度的管理类型、管理层次的确定,其合理性、科学性与否,影响着整个国家的行政管理体制。

7.地方政府体制:

是地方政府按照一定的法律或标准划分的政府组织形式。

8.电子政府:

是指在政府内部采用电子化和自动化技术的基础上,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建立起网络化的政府信息系统,并利用这个系统为政府机构、社会组织和公民提供方便、高效的政府服务和政务信息。

9.法制监督:

又称对行政的监督,是指有权国家机关对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是否合法正确地行使职权所进行的监督与控制。

10.反馈行政效率:

是指公共组织和行政工作人员从事公共行政管理工作所投入的各种资源与所取得的成果和效益之间的比例关系。

11.非程序性决策:

也叫非常规性决策,是指决策者对所要决策的问题无法可依,无章可循,无先例可供参考的决策,是非重复性的、非结构性的决策。

12.非正式沟通:

是一种通过正式规章制度和正式组织程序以外的其他各种渠道进行的沟通。

13.分离制:

又称多元领导制,是指一个公共组织的同一层级的各个组织部门或同一组织部门,隶属于两个或两个以上公共组织或行政首长领导、指挥和监督的组织类型。

14.分权制:

是指上级行政机关或行政首长给予下级充分的自主权,下级可以独自进行决策和管理,上级不予干涉的公共组织类型。

15.风险型决策:

是指决策者对决策对象的自然状态和客观条件比较清楚,也有比较明确的决策目标,但是实现决策目标结果必须冒一定风险。

16.公共财政:

指的是仅为市场经济提供公共服务的政府分配行为.它是国家财政的一种具体存在形态.即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财政类型。

17.公共行政:

是指公共组织对公共事务的管理。

在这里公共组织是指政府,因此也可以说公共行政就是政府行政。

18.公共行政环境:

是指直接或间接地作用或影响公共组织、行政心理、行政行为和管理方法与技术的行政系统内部和外部的各种要素的总和。

19.公共行政学:

是研究公共组织依法处理政务的有效性、公平性、民主性的规律的交叉性与综合性学科。

20.公共组织绩效评估:

是指公共组织通过一定的绩效信息和评价标准,对公共组织所提供的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的效率和质量进行全面的控制和监测活动,是公共组织的一项全面的管理措施。

21.公共组织结构:

是指公共组织各要素的排列组合方式,是由法律所确认的各种正式关系的模式。

22.公文:

是指行政机关在行政管理活动中产生的,按照严格的、法定的生效程序和规范的格式制定的具有传递信息和记录作用的载体。

23.公务员:

是指依法履行公职、纳人国家行政编制、由国家财政负担工资福利的工作人员。

在西方,国家公务员是指通过非选举程序而被任命担任政府职务的国家工作人员。

24.管理层次:

也称组织层次,是描述组织纵向结构特征的一个概念,指公共组织内部划分管理层级的数额。

如果以构成组织纵向结构的各级管理组织来定义,管理层次就是指从组织最高一层管理组织到最低一级管理组织的各个组织等级。

每个组织等级就是一个管理层次。

一个企业的管理层次的多少表明其组织结构的纵向复杂程度。

25.管理幅度:

是指领导机关或领导者直接领导下属的部门或人员的数额。

26.广义的行政监督:

广义的行政监督是指政党、立法机关、司法机关、社会组织、社会舆论和公民以及行政系统内部,依法对政府和行政人员的行政行为的合法性、公平性和有效性的监察和督促的行为。

27.国家公务员的辞职:

是指国家公务员按照一定的法定程序,主动地提出解除与其所服务的行政机关工作关系的申请,并经过有关部门批准而辞去所担任的行政职务的制度。

28.国家决算:

是按照法定程序编制、用以反映国家年度预算执行结果的会计报告,由决算报表和文字说明两部分构成。

29.国家预算制度:

是国家政权内部立法机构与行政机构划分财政权限,并且由立法机构对行政机构的财政行为子以根本约束和决定的一种制度。

30.行政道德:

是指国家公务员在行使公共权力、管理公共事务的活动中,处理自身与工作对象之间、上下级之间、同事之间以及公私、得失等关系时,所应当遵循的原则和规范。

31.行政法规:

是指国务院根据宪法和法律,按照法定程序制定的有关行使行政权力,履行行政职责的规范性文件的总称。

32.行政方法:

是指行政机关和行政工作人员,为了达成行政目标,从公共组织的内外部环境和管理对象的实际情况出发,在一定的公共行政管理思想和管理原则的指导下而采取的各种措施、手段、方法和技术等的总称。

33.行政复议:

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不服行政主体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依法向法定的行政复议机关提出复议申请,行政复议机关依法对该具体行政行为进行合法性、适当性审查,并作出行政复议决定的行政行为。

34.行政改革:

是指政府为了适应社会环境,或者高效公平地处理社会公共事务,调整内部体制和组织结构,重新进行权力配置,并调整政府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过程。

35.行政规章:

是指特定的行政机关根据法律和法规,按照法定程序制定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规范性文件的总称。

行政规章简称规章。

36.行政机关档案:

是行政机关在行政管理活动中直接形成的,保存备查的文字、图表、音像等各种形式的历史记录。

37.行政监察管辖:

是指对某个监督对象确定由哪一级或者哪一个行政监察机关实施监督和哪一级或者哪一个行政监察机关对哪些特定监督事项有权进行管辖的法律制度。

38.行政决策:

是指行政机关为履行行政职能,就面临的需要解决的公共问题,从实际出发,为实现特定的行政管理目标,实现公共利益,制定和选择行动方案的活动。

39.行政决策参与:

是指行政领导者个人或集体在行政决策时,专家学者、社会团体、公民等对决策提出意见或建议的活动。

40.行政控制:

指行政领导者运用一定的控制手段,按照目标规范衡量行政决策的执行情况,及时纠正和调节执行中的偏差,以确保实现行政目标的活动。

41.行政立法:

是指立法机关通过法定形式将某些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中医中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