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菜栽培技术课件资料.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1857337 上传时间:2023-04-06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99.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油菜栽培技术课件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油菜栽培技术课件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油菜栽培技术课件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油菜栽培技术课件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油菜栽培技术课件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油菜栽培技术课件资料.docx

《油菜栽培技术课件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油菜栽培技术课件资料.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油菜栽培技术课件资料.docx

油菜栽培技术课件资料

子项目四油菜栽培技术

◆知识目标:

明确发展油菜生产的意义;了解油菜的一生;了解油菜栽培的生物学基础。

◆技能目标:

掌握油菜播种技术、油菜田间管理技术、病虫害防治技术和收获技术。

项目导入:

传说古代江苏吴江有一个姑娘,她聪明美丽,清秀可爱。

可是不幸患上皮肤病,身上疖疮累累,痛痒流脓,久治不愈,只得闭门在家。

一天夜里,她梦见一片油菜花,金灿灿的十分诱人。

梦醒之后,独自思考,莫非油菜花可治愈我身上的病么?

于是她到菜地里,摘取新鲜带有花蕾之嫩苗,洗净后,炒食之,果然味道鲜美,清香可口。

不久,大便通利,皮肤上的疮疖也逐渐缓解。

于是,她坚持炒食,在没有油菜花的季节,则将晒干腌好的油菜花炒食。

数月后,姑娘全身皮肤光亮平滑,甚至疤痕也没落下,脸庞也比以前更漂亮了。

此后用油菜花治疮疖、乳痈一类疾患的方法,就在民间流传开来。

在《本草纲目》中也记载了一些关于油菜的药用知识。

油菜为十字花科芸薹属,一年生或越年生草本作物。

油菜是我国主要油料作物之一,也是菜、油兼用作物:

油菜叶可作菜用,油菜籽含油丰富可榨油用。

油菜籽的含油量因类型和品种不同而有很大差异,含油量多为40%左右,最高达51%。

菜籽油含有大量的脂肪酸和多种维生素,富含营养,易于消化,是我国主要食用油之一。

油菜籽油在工业、医药生产上有广泛应用,是各种涂料、油漆、肥皂、化妆品、机械润滑油、合成橡胶、人造纤维、鞣皮剂、药膏等工业产品的原料。

油菜籽榨油后的菜籽饼含氮4.6%、磷2.5%、钾1.4%,是肥效优良的综合性肥料。

油菜又是很好的绿肥作物,落叶、落花和残根也含有较多的氮、磷、钾元素,可以提高土壤肥力,在轮作中是多种作物的良好前作。

油菜籽饼含有30%左右粗蛋白,10%以上的粗脂肪,但也含有某些有毒物质,需经加工处理后方可作为家畜的精饲料。

油菜的果壳和新鲜的茎叶,是营养价值较好的青饲料。

油菜花又是养蜂的重要蜜源。

所以发展油菜生产,对于满足人民生活需要,促进农牧业生产和支援工业建设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查一查:

什么是双低油菜?

模块一油菜栽培基础

一、油菜的类型

我国栽培油菜有三种类型:

(一)白菜型

白菜型油菜主根不发达,支根较发达,植株矮而分枝性强,分枝节位低,叶片全缘,大而薄,多无蜡粉,茎叶抱茎而生,花大,花瓣两侧互相重叠,种子无辣味,千粒重2~3g。

耐晚霜冻能力强,幼苗较耐湿,耐旱性较弱,抗病性较差,产量较低。

它包括北方小油菜和南方油白菜两种。

北方小油菜主要特征是:

株形矮小,分枝少,茎秆细,叶不发达,匍匐生长,叶形椭圆,有明显的琴状裂片,且刺毛多,被有一层薄的蜡粉。

南方油白菜与北方小油菜比较,株形较大,茎秆较粗壮,叶肉组织疏松,叶发达,叶柄宽,中肋肥厚,叶全缘或有浅缺刻,绝大多数不具有蜡粉。

(二)芥菜型

通称高油菜、苦油菜、辣油菜或大油菜。

主要特征是:

植株高大,株形松散,分枝纤细,分枝部位高,主根发达。

幼苗基部叶片小而狭窄,有明显的叶柄,叶面皱缩。

花瓣较小,四瓣分离。

角果细而短,籽粒一般较小,千粒重2g左右。

种子有黄、红、褐和黑色,种皮表面有明显的网纹。

含油量一般在30%~35%,但也有高达50%的品种。

种子有辛辣味,油分品质较差,不耐储藏,生育期较长,耐寒性、抗旱性、耐瘠性都较强,抗病性中等,产量较高。

(三)甘蓝型

主要特征是:

根茎膨大,汁液多,株形中等,薹茎叶半抱茎;叶片蓝绿色,大小中等,花大,花瓣重叠;种子无辣味,黑褐色,千粒重3~4g。

生长势强,耐水肥,抗寒性强。

属高产类型,生产上比白菜型油菜品种增产30%~50%。

油菜抗逆性强,适应性广,在全国各地都有油菜分布。

我国的油菜产区可分为冬油菜和春油菜两大产区。

以冬油菜为主,春油菜为辅。

冬油菜的分布以长江流域为中心,面积约占全国的85%左右,产量则占90%以上;春油菜主要分布于冬季气温寒冷,油菜不能安全越冬的地区,面积和产量都比较少。

两个产区根据各地气候条件、栽培制度和生产特点等,冬油菜产区又可分为华北关中、云贵高原、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和华南沿海5个亚区,春油菜产区分为青藏高原、甘新内陆、黄河中游和东北4个亚区。

二、油菜的阶段发育

油菜在现蕾以前需要经过春化和光照两个在本质上不同的发育阶段,然后才能抽薹开花结实。

(一)春化阶段

油菜通过春化阶段要求以低温为主导因素的的外界环境条件。

根据我国油菜类型和品种春化阶段对温度条件的不同要求,可以将其分为3种类型。

1.冬性型这类油菜对低温要求严格,大约需要在0~5℃的低温下,约经过15~45d以上才能进行发育。

冬性型油菜的生育期较长,多为晚熟或中晚熟品种。

2.春性型这类油菜可以在10℃左右,甚至更高温度下很快发育。

此类型油菜生育期较短,在春季或初夏播种,均能正常抽薹开花。

但如在秋季播种,早播遇高温,会提前开花,冬季易受冻害。

多为早熟或中熟品种。

3.半冬性型这类油菜对低温的反应介于冬性型和春性型之间,许多半冬性型油菜品种既可在冬油菜区进行秋播,又可在春油菜区进行春播。

其生育期较冬性型短,较春性型长。

一般冬油菜的中熟、早中熟品种属于这一类。

油菜的春化阶段一般在萌动的种子中即可进行。

春油菜多在播种出苗后不久即通过春化阶段;冬油菜则在越冬后或越冬前通过春化阶段。

(二)光照阶段

油菜通过春化阶段以后,便进入光照阶段。

油菜通过光照阶段要求以光照为主导因素外界环境条件。

油菜是长日照作物,延长光照能促使油菜提前开花,一般每天12~14h的光照即可满足其对光照的要求,若延长光照时间到14h以上,就能促进光照阶段进程,使油菜提早现蕾抽薹和开花结实。

反之,如果每天光照时间缩短到12h以下,就要大大减缓通过光照阶段的速度。

油菜的光照阶段是在幼苗主茎生长点春化阶段完成的基础上进行的,即先通过春化阶段,后通过光照阶段。

想一想:

冬型和半冬型的油菜种子如果未经春化处理便进行春播会如何?

三、油菜的生育期和生育时期

油菜出苗至角果发育成熟所经历的天数,称生育期。

由于油菜类型、品种特性、气候条件和播期的不同,生育期相差较大。

我国北方秋播油菜,于秋季播种到次年夏季收获,要经过漫长的冬季,生育期较长,约为160~230d。

北方春播油菜,多数地方早春播种,夏季收获,生育期约80~100d;在高寒地区,如青海高原是春种秋收,生育期约100~120d;黑龙江省种植油菜则是春种夏收,生育期约为70~90d。

油菜一生要经历发芽出苗期、苗期、蕾薹期、开花期和角果成熟期等五个时期。

(一)种子的萌发与出苗

1.种子的形态构造

油菜种子为球形或近似球形,表皮有网状结构,表皮颜色有黄色、褐色、黑色等。

芥菜型油菜子粒小,千粒重1~2g;甘蓝型油菜千粒重较大,多在2~4g以上;白菜型油菜种子千粒重变异范围较大,小的1g以下,大的6g以上。

2.种子的萌发与出苗

指油菜从种子播种到全田有75%子叶出土展平这一段时间。

这一阶段的长短,在水分和土壤氧气等条件良好时,决定因素是温度。

在一定范围内,温度愈高,发芽出苗越快。

一般日平均气温在3℃左右时,油菜种子虽可萌动,但发芽出苗很慢,出苗需20天以上;7~8℃时,需10天以上;12℃左右,需7~8天;在16~20℃的适温时,仅需3~5天。

油菜种子小,播种浅,发芽时吸水量多,播种时保持一定的土壤湿度是保证出全苗的关键。

要求田间土壤含水量为田间最大持水量的60~70%。

油菜籽的主要成分是油脂,种子萌发时需要更多的氧气,才能将脂肪转化为糖类,供应发芽出苗所需的养分和能量。

所以,油菜播种时要求土壤疏松,通气良好。

另外,由于种子较小,所以整地质量差,表土坷垃过大或播种过深、过浅,都将影响油菜出苗的进程和质量。

(二)苗期的生长发育

油菜从出苗到现蕾为苗期。

冬油菜与春油菜在生育期上的差异,主要是苗期的长短不同决定的。

春油菜苗期短,约1个月左右,而冬油菜苗期长,一般从上一年秋季延续到第二年春季,苗期约占全生育期的1/2。

为了便于田间诊断和科学管理,通常把油菜苗期分为苗前期(幼苗期)和苗后期(开盘期)。

苗前期是指从出苗到开盘(幼苗顶端开始花芽分化)以前,生长中心是叶片和根系,为纯营养生长阶段。

苗后期是从开盘到现蕾。

这段时间油菜除继续长根、长叶等营养器官外,同时又开始花芽分化,是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并进时期。

开盘是油菜发根、分枝和积累养分的重要时期。

此期地上部生长渐趋缓慢,根颈开始迅速膨大,叶片的光合产物以糖的形式大量积累于根颈和根部,同时叶腋间大量抽生腋芽,大部分花序先后进行分化。

冬油菜一般在旬平均气温下降到0℃左右进入越冬期,约经70~80天至次年春季返青。

在越冬期间,植株处于休眠或半休眠状态,主要依靠主根短缩茎贮藏的养分维持生命,抵御寒冷。

如果冬前植株细弱,或因播种过早,主根过粗,根质松软,生机衰退,会使养分贮藏不足而造成越冬死苗。

所以,冬前培育壮苗是确保安全越冬的关键。

(三)蕾薹期的生长发育

油菜植株从露出花蕾到第一朵花开放这一段时间为蕾薹期。

此期油菜植株进入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并进阶段,生长最旺盛。

营养生长主要表现为主茎增长很快,平均每天伸长约2~3cm。

随着主茎伸长,基部叶面积增大,茎生叶和分枝继续生长。

到初花期前,主茎叶数基本出齐,主茎伸长趋于缓慢,但顶端继续伸长形成主花序。

分枝顶端也相继伸长,形成分枝花序。

至此,生长中心由营养生长转向生殖生长。

主花序上已显现花蕾并迅速增大;各分枝花序上花蕾相继出现,整个植株含苞待放。

蕾薹期对肥水要求十分迫切,是油菜的水分临界期。

这一时期如肥水不足,则叶面积小、主茎和分枝瘦弱、有效分枝少、花序短、花蕾少,对产量造成严重影响。

但如果肥水过多,则叶片过于肥大,通风透光条件差,植株下部叶片早衰,无效分枝增加。

(四)开花期的生长发育

油菜由初花期到终花期为开花期。

全田有25%植株开始开花为初花期,有85%植株主花序顶端花蕾开完为终花期。

油菜开花期无论冬油菜还是春油菜均较为一致,约30d左右。

开花期适宜温度范围为14~18℃,10℃以下开花数减少,5℃以下不能正常开花。

如果气温过高,温度达25℃以上时,虽然可以开花,但所开的花结实不良,角果数减少,且易脱落。

油菜开花和结角重叠进行,生理活动极为旺盛,需要充足的水分和养分。

如果肥水不足或氮肥过多,会导致落花落角增多。

(五)角果成熟期的生长发育

从终花到角果成熟这一段时间为角果成熟期。

一般油菜终花后15天角果长度基本长足,宽度则到第21天才基本定型。

角果成熟过程一般分为3个时期。

1.绿熟期仅主序角果为黄绿色,大多数分枝角果为绿色,种皮绿色,籽粒不饱满,大部分种子尚未充实,含油量低、品质差,含油量仅为成熟种子的70%左右。

2.黄熟期植株大部分叶片干枯脱落,主序角果呈黄色、分枝角果开始退绿,转成黄绿色。

种子已发育完全,充实饱满,千粒重和含油量均较高。

此期当全田70~80%植株“黄熟”时,是油菜收获的最适时期。

3.完熟期大多数角果由黄色转为白色,种子含水量为30%左右。

由于种子呼吸作用消耗大,种子粒重和含油量均有下降。

此期收获易裂角落粒,损失较大。

油菜角果成熟期无论冬、春油菜均为1个月左右的时间。

这一时期的温度以18~20℃为最适宜。

25℃以上或9℃以下,都会影响角果的正常发育,产生秕粒,甚至形成无效角果而脱落。

此期充足的光照对油菜的产量和质量有着良好的作用。

虽然这时油菜大部分叶片枯黄脱落,但数量众多的角果皮能进行光合作用。

据测定,成熟种子内40%左右的贮藏物质就是靠后期角果皮的光合作用积累的。

油菜角果成熟期要求适宜的水分和养分条件,这一时期吸收的矿质养分较少,故养分不宜太高,尤其氮肥不能太多。

否则,贪青晚熟,并对种子油分的积累不利,但磷素和其它微量元素的补充对产量提高有重要作用。

此期土壤水分过多或天气阴湿多雨则延长成熟时间,且易遭病虫侵袭,秕粒增多,贮藏物质向合成蛋白质方向进行,不利于油分积累。

但土壤水分过少时,对角果种子的发育不利,同时也影响油分的积累。

四、油菜的形态特征

(一)根

油菜的根系属于直根系,具有主根和侧根,主根入土可达50cm左右,深的可达100cm以上,支根和细根多集中于20~30cm的耕层内。

主根上部粗壮膨大,下部细长,呈长圆锥形状。

油菜三种类型在根的形态上有一定差异。

白菜型和甘蓝型油菜根略有膨大,为肉质根,木质化程度低,根系发达,分布密集,主根入土浅,抗旱、抗倒力弱,称密生根系;芥菜型油菜主根不膨大,木质化程度高,侧根稀,支根少,入土深,抗旱、抗倒力强。

油菜根系在幼苗期生长较慢,开盘以后,主、侧根生长速度逐渐加快,至初花期已超过最大根量的50%以上。

油菜根系的发育状况与栽培环境关系密切。

土壤结构良好,土层深厚而肥沃,耕作精细,则主根纵深伸长可达100~200cm,支细根数量增多,分布也加深加宽;在干旱条件下,油菜的主根会加深,但支细根数量却大大减少。

密度过大,根系会由于营养面积变小而发育不良。

 另外,油菜根系还有改良土壤的结构性状的作用,可增加土壤蓄水量,并通过根系分泌物对土壤微生物活动的有益影响来提高土壤肥力。

(二)茎和分枝

幼苗期油菜主茎短缩不伸长,抽薹后,主茎节间迅速伸长呈直立型并同时长粗,至终花期,茎的伸长基本停止。

主茎的伸长高度依品种而异,矮小油菜品种主茎伸长高度约在70cm以下,高大油菜品种主茎伸长高度可达200cm以上,一般品种主茎伸长高度在150cm左右。

油菜主茎表面较光滑或着生稀疏刺毛,呈现绿、灰蓝或紫色。

主茎由下往上分为缩茎段(主茎基部,节短而密集,着生长柄叶)、伸长茎段(主茎中部,节较长,着生短柄叶)、薹茎段(主茎上部,节最长,着生无柄叶)。

油菜的分枝上可再生分枝,即二次分枝、三次分枝等。

一般主茎下部分枝在抽薹后5~8天出现,以后由下而上依次出现,4~5天内所有分枝相继伸长,初花期至盛花期伸长最快,终花时达最大长度。

(三)叶

叶分为子叶和真叶两种。

子叶有心脏形、肾形和杈形3种。

真叶为不完全叶,仅具叶柄和叶片,或无叶柄。

一般油菜在不同生育时期出现以下3种不同形态的叶,长柄叶(着生在缩茎段上)、短柄叶(着生在伸长茎段)和无柄叶(着生在薹茎段)。

一般植株下部叶较大,主茎上部和分枝上的叶较小。

叶缘有全缘、波状、锯齿、缺刻等。

叶片的色泽有绿(深浅不同)、灰蓝、紫色等。

叶片表面有的光滑,有的有茸毛,蜡粉有多有少。

(四)花

花序为总状无限花序。

花由4枚狭长的萼片、4枚花瓣、4长2短6枚雄蕊、1枚雌蕊和4枚蜜腺组成。

油菜开花的顺序,就整株而言,是主花序先开,然后第一分枝、第二分枝依次开放;就某一花序而言,是从基部向上开放。

每天开放时间多集中在上午8~10时。

油菜花期较长,初花至终花一般为20~25天,如果外界条件适宜,主花序还可能继续伸长,继续开花。

油菜花期发育受外界环境条件影响较大。

水肥供应不足或缺少必要的硼、锌、硫等微量元素都会使花大量败育或形成畸形角果。

此外,开花期高温多雨也能导致不育。

如果盛花期遇到25℃以上持续高温,会使大量花蕾脱落,阴雨连绵的天气不育率增高且易感染菌核病。

(五)果实

为角果。

由果喙、果身和果柄三部分组成。

种皮的颜色因品种不同,有黄、浅褐、褐、黑及褐黄双色等多种颜色。

种皮在种子发育初期为无色,随着发育进程逐渐变为浅绿色、绿色、黄绿,最后呈现出品种固有的颜色。

模块二油菜栽培技术

一、选茬与整地

油菜适应性强,对土壤条件要求不太严格。

但以土层深厚、肥沃疏松、杂草少的土壤最为适宜。

最适pH值为5~6.5。

油菜幼苗拱土能力弱,对整地质量要求严格,需耙细耢平。

整地质量标准是:

平整、细碎、紧实,达到平方米内直径大于5cm的土块不超过3个,整地后镇压或播前镇压,达到播种状态。

油菜适合与水稻、小麦、玉米等作物轮作,是禾谷类作物的良好前茬。

油菜不宜连作,也忌与十字花科作物轮作。

二、基肥、种肥施用

(一)油菜需肥特点

油菜是需肥多、耐肥强的作物。

需氮量和需钾量都相当于禾谷类作物的3倍,需磷量相当于禾谷类作物的3.5倍,对钙、硼等元素的吸收量也大大超过其它作物。

每生产50kg油菜籽需吸收氮素5.05kg,磷素1.75kg,钾素4.7kg,其氮、磷、钾吸收比例大致是1:

0.35:

0.95。

在油菜生长发育过程中,对氮、磷、钾的吸收量,因油菜类型、地区的不同,差异较大。

一般说来,所需氮素,幼苗期占20~50%,蕾薹期占50~70%,盛花期后直至成熟期约占10~20%。

磷素以成熟期吸收最多,但春油菜生育期短,磷对促进根系发育有重要作用,所以必须早期施用。

如早期磷素供应不足,常引起碳氮代谢过程受阻,幼苗发育不良,而后期即使有充足磷素也不能消除早期缺磷所受到的不良影响。

充足的钾素对促进油菜的发育,增强茎秆坚韧度,以及加强对钙、镁元素的吸收利用,增强抗病、抗寒、抗倒伏能力都有积极作用。

综上所述,油菜各生育期需肥特点是:

苗期生长缓慢,需肥较少,现蕾抽薹开花后生长发育非常旺盛,需要大量营养,而结实期,所需营养不多,尤其是需氮肥较少。

(二)基肥种肥施用

基肥应以有机肥为主,也可配合一定数量的化肥。

一般每公顷施入有机肥15~30t。

有机肥三年轮施一次。

基肥的施用方法因整地方法而异,最好在伏秋翻地前施入,通过耕翻和耙地将基肥翻耙入较深的土层中。

种肥以氮磷钾配合施用效果好,一般氮磷配合比例以1:

2或1:

1.5为宜。

每公顷施入磷酸二铵187.5kg(或者用尿素112.5kg加入三料磷肥225kg),硫酸钾75kg。

施用方法,可在播种时将化肥按比例混合均匀,先播肥料,施入7~10cm土层中,后播种子。

三、优良品种的选用和种子处理

(一)当前生产中的优良品种

序号

品种名

特点

1

垦油4号

黑龙江省农垦科学院作物所选育。

甘兰型油菜杂交种,生育日数87d,株高124.6cm,分枝部位50.2cm,第一次有效分枝数4.3个,主花序有效长度45.0cm,主花序有效果数39个,每果粒数24.0粒,千粒重3.4g。

平均公顷产量1821.2kg/hm2,最高产量达2500kg/hm2。

抗菌核病能力较强,较耐其它病害,抗倒伏、抗旱能力强。

适宜北方油菜种植区。

2

青油14

由青海省农科院育成,该品种适合于机械化作业的春油菜地区种植,1991年由海拉尔农牧场管理局引入。

在青海全生育期106~120d,株高136cm左右,千粒重3.25g,含油量45.7%,芥酸0.43%,饼粕中硫苷11μmol/g。

是我国育成的第一个甘蓝型双低春油菜品种。

适宜青海、黑龙江、内蒙古、新疆、甘肃等省区种植。

3

青杂5号

青海省农林科学院春油菜研究所选育。

适宜在内蒙古自治区、新疆自治区及甘肃、青海等低海拔地区春油菜主产区种植。

该品种为甘蓝型春性质不育三系杂交种。

全生育期134d左右,株高171cm左右,分枝部位62cm左右,匀生分枝。

平均单株有效角果数221.2个,每角粒数25.7粒,千粒重3.9g。

平均公顷产量2791.3kg/hm2。

4

豫油5号

河南省农科院棉花油料作物研究所选育的高产双低油菜杂交种,该品种属半冬性中早熟甘蓝型杂交油菜品种。

全生育期225d。

株高165cm,株型紧凑,分枝位置低,一次分枝12.8个,二次分枝24.2个,单株角果数518个,角粒数24.6个,千粒重2.9g,公顷产量37500kg/hm2。

芥酸含量0.23%,硫甙含量23μmol/g·饼,含油量高达43.1%,达到国家双低优质油菜标准。

茎秆粗壮,抗倒,抗菌核病、病毒病,适宜在陕西、河南、湖北、湖南、江苏、安徽淮河以北和黄淮流域种植。

5

高油9号

山西省农科院高寒区作物研究所选育的芥菜型油菜品种。

生育期92d左右,根为直根系,幼苗灰绿色,叶片宽大,具耐旱特性;花深黄色,角果为两室,长3~5cm。

籽粒黄色。

株高161cm,第一有效分枝数为8.1,第二有效分枝数为13.4,主花序有效长度44.7cm,全株有效角果数为331个,每角粒数20.3粒,单株生产力为18.7g,千粒重3.7g。

抗旱、耐虫害,抗倒、耐瘠,丰产性好,是适合在干旱山区推广的油菜新品种。

在山西、内蒙古、河北省、陕西、甘肃等地无霜期在92d以上的地区都可以种植。

6

大黄油菜

是北方春油菜区种植多年的地方品种,生育期100d左右。

该品种属芥菜型,株高150~200cm,茎秆粗,分枝多,有效分枝5~8个,叶片绿色,花淡黄色,花期较长。

单株有效角果400个,角果长4~5cm。

籽粒多为黄色,也有少数黑褐色,圆形,千粒重2.7~3.2g,含油率42%。

喜肥耐碱,对磷肥反应敏感,用磷肥作种肥增产效果显著。

适应性强,一般产量为750~1500kg/hm2,高的可达2250kg以上。

7

蒙油3号

由海拉尔市农牧场管理局和陕西省农垦科研中心合作选育的低芥酸、甘蓝型油菜杂交品种。

株高150cm左右,花瓣大,株型收敛,角果长,每角粒数23~26粒,千粒重3.4g,生育期100d左右。

苗期抗寒性好,生长势强,整齐度好,抗倒伏,较耐菌核病和病毒病。

一般公顷产量2250~3000kg/hm2。

芥酸含量<1%,硫苷含量<80μmol/g,含油量41%~45%。

查一查:

当地油菜的优良品种有哪些?

(二)种子处理

1、晒种

晒种一方面能促进种子内部物质代谢,激发酶的活性,提高种子发芽率和发芽势;另一方面可以消毒灭菌。

播前选晴天将种子摊开,在晒场上或草席上(避免在水泥路面上)晾晒2~3d,晾晒期间要不断翻动种子。

2、精选种子

所选种子要成熟度好、籽粒饱满、无病虫危害,且具有本品种的特征。

种子要纯净,无杂质,发芽率要高,一般为90%以上。

3、种子大粒化处理

种子大粒化处理就是将油菜种子外表包裹大约2mm厚的肥料外壳,变成直径为5~6mm的颗粒,比原种子扩大2~3倍。

包被的材料主要是过磷酸钙、磷矿粉,另外掺部分细土做粘结剂。

方法是将20%~30%的过磷酸钙、65%左右的磷矿粉、15%的细土倒入包衣剂中,加入适量水充分混匀,再将油菜种子倒入搅拌,直至油菜种子外表包裹大约2mm厚的肥料外壳为止。

油菜苗期对磷肥比较敏感,大粒化种子便于与磷肥接触,种子发芽后即可吸收利用,因此对幼苗生长,特别是对根系生长有利。

油菜大粒化种子播种后出苗快、出苗齐、幼苗生长健壮。

四、播种技术

(一)适时播种

油菜适时播种是夺取高产的关键措施。

适宜的播期,应以当地的气候条件、品种特性和栽培条件而定。

春油菜的适宜播期主要依据当地气象条件来确定,温度是确定播期的主要指标。

经多年播期试验及生产调查分析确认,春油菜播期的气象指标为5日内平均气温稳定通过4.6℃的日期为安全播期。

5日内的平均气温稳定在6~8℃的日期为高产播期。

(二)播种方法

油菜播种主要采用直播方式,直播油菜主根入土深,根系分布范围广,能吸收利用土壤深层的水分和养分,且抗旱、耐瘠薄、抗倒伏,在干旱地区或春油菜地区应用较广。

直播分撒播、点播和条播三种方法。

撒播这种方法用种量大,出苗多,苗不匀,间苗、定苗用工多,管理不方便,一般较少采用。

点播点播是一种传统直播方法,特别是在土质粘重的水稻田和整地困难、开沟条播不方便的地方较为适用。

按预定规格开穴,分厢定量播种(每穴5~6粒)。

播种后,用细土盖好。

条播在耧播、机播时多采用此方法。

播种时每厢应按规定行距拉线开沟,播种沟深度约3~5cm,行距为15~30cm。

条播要求落籽稀而匀,最好用细土拌种,顺沟播下,每公顷播种量3~3.75kg。

若播量过大,间苗不及时,易造成苗挤苗,增加间苗工作量。

在播种时为了播种均匀,也可加等量炒熟的菜子或6~8kg的尿素,以调节播种量,对培育壮苗也有很好的作用。

用尿素拌种时要注意随拌随播,尿素用量不宜过多,以免烧芽、烂种。

无论采用哪种播种方法都应播种均匀,深浅一致,无漏播和重播。

在干旱地区可采取抗旱播种法,即垄沟就墒播种。

具体做法是当表层干土在6cm以上,而底墒较好时,采用豁干湿种,用卸去犁壁的步犁冲沟,豁去表层干土,在沟底湿土上播种种,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