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术继承工作计划.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1855688 上传时间:2023-04-06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9.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学术继承工作计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中医学术继承工作计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中医学术继承工作计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中医学术继承工作计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中医学术继承工作计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医学术继承工作计划.docx

《中医学术继承工作计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学术继承工作计划.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医学术继承工作计划.docx

中医学术继承工作计划

中医学术继承工作计划

利辛县中医院骨伤科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

工作计划及措施

为做好我科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工作,特制定本计划及措施。

一、培养目标

通过继承工作,使继承人在整理、继承名老中医学术经验和技术专长的基础上,发展、创新中医药学术,培养造就一批热爱中医药事业、中医理论深厚、中医药技术精湛、医德高尚的高层次中医药继承创新型人才。

继承学习时间,为期三年。

起止时间为2011年5月至2014年4月。

通过继承工作使学术继承人达到:

1、中医药理论功底更加扎实,中医药文化知识进一步加强。

掌握指导老师指定的古典医籍,领悟古籍精华。

2、基本掌握指导老师的学术经验和技术专长,基本达到指导老师的临床疗效或技能技艺水平,中医临床诊疗水平在原有基础上有较大提高,临床疗效突出。

3、结合指导老师的学术经验,对本学科领域的某一方面能提出新的见解和新的观点。

继承教学采取跟师学习、独立临床实践与理论学习相结合的形式,以跟指导老师临床(实践)和独立临床(实践)为主。

2、独立临床实践是要积极参加医院门诊或病房工作,参加会诊及疑难病例讨论。

每位继承人每周独立从事临床实践的时间不少于4个工作日,三年不少于400个工作日。

3、理论学习以学习经典为主,采取集中授课与自学研修相结合的方式。

继承人要以精读《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及温病学等中医经典为主,学习1部与所从事专业密切相关的专科经典。

四、考核指标

继承工作的考核分为平时考核、年度考核和结业考核。

1、平时考核由指导老师进行考核。

主要考核继承人的平时学习情况、跟师临床(实践)和独立临床(实践)时间。

2、年度考核由单位负责。

考核以原始材料为依据,年度考核不合格者,予以淘汰。

3、结业考核包括实绩考核、实践技能考核和结业论文考核。

实绩考核主要考核继承人的跟师临床(实践)天数、独立临床(实践)天数、撰写的学习心得等篇数、临床医案份数及发表的论文篇数;实践技能考

2通过临床应诊、病案分析、操作演示等方式,主要考核继承人与指导老师辨证论治或实际操作的符合率;结业论文考核要求提交6000字以上的结业论文和1000字的论文摘要,内容既要体现指导老师的临床(实践)经验和学术思想,又要有继承人自己的创新观点,且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和临床(实践)意义。

继承人结业考核合格,由利辛县卫生局颁发相应的出师证书。

五、名老中医及继承人员名老中医:

孙保敏

继承人员:

江洪秀骨伤科副主任医师

利辛县中医医院2011年4月

南华县中医院中医学术带头人经验

继承工作计划及措施

为做好我院中医学术带头人经验继承工作,特制定本计划及措施。

一、培养目标

通过继承工作,使继承人在整理、继承名老中医学术经验和技术专长的基础上,发展、创新中医药学术,培养造就一批热爱中医药事业、中医理论深厚、中医药技术精湛、医德高尚的高层次中医药继承创新型人才。

二、教学要求

继承学习时间,为期三年。

起止时间为2010年5月至2013年4月。

通过继承工作使学术继承人达到:

1、中医药理论功底更加扎实,中医药文化知识进一步加强。

掌握指导老师指定的古典医籍,领悟古籍精华。

2、基本掌握指导老师的学术经验和技术专长,基本达到指导老师的临床疗效或技能技艺水平,中医临床诊疗水平在原有基础上有较大提高,临床疗效突出。

3、结合指导老师的学术经验,对本学科领域的某一方面能提出新的见解和新的观点。

三、教学内容

继承教学采取跟师学习、独立临床实践与理论学习相结合的形式,以跟指导老师临床(实践)和独立临床(实践)为主。

1、跟师学习可随师门诊、查房或会诊等。

继承人自进岗学习之日起,每周跟指导老师临床或实际操作的时间不少于1个工作日,三年不少于150个工作日。

跟师期间,继承人要认真作好跟师学习笔记,每年要撰写一篇不少于1000字的学习心得、临床体会或指导老师的临床(实践)经验整理;要独立完成能反映指导老师临床经验和专长的体现疾病诊疗全过程的临床医案30份,要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期刊上发表1篇以上继承、总结指导老师学术思想和技术专长的论文。

2、独立临床实践是要积极参加医院门诊或病房工作,参加会诊及疑难病例讨论。

每位继承人每周独立从事临床实践的时间不少于4个工作日,三年不少于400个工作日。

3、理论学习以学习经典为主,采取集中授课与自学研修相结合的方式。

每位继承人要以精读《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及温病学等中医经典为主,学习1部与所从事专业密切相关的专科经典。

中药专业继承人应学习《神农本草经》、《本草纲目》、《雷公炮炙论》、《炮炙大法》及《中药大辞典》等经典的有关内容,并重点掌握1-2项中药技术。

四、考核指标

继承工作的考核分为平时考核、年度考核和结业考核。

1、平时考核由指导老师进行考核。

主要考核继承人的平时学习情况、跟师临床(实践)和独立临床(实践)时间。

2、年度考核由单位负责。

考核以原始材料为依据,年度考核不合格者,予以淘汰。

3、结业考核包括实绩考核、实践技能考核和结业论文考核。

实绩考核主要考核继承人的跟师临床(实践)天数、独立临床(实践)天数、撰写的学习心得等篇数、临床医案份数及发表的论文篇数;实践技能考通过临床应诊、病案分析、操作演示等方式,主要考核继承人与指导老师辨证论治或实际操作的符合率;结业论文考核要求提交6000字以上的结业论文和1000字的论文摘要,内容既要体现指导老师的临床(实践)经验和学术思想,又要有继承人自己的创新观点,且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和临床(实践)意义。

继承人结业考核合格,由姚安县卫生局颁发相应的出师证书。

五、名老中医及继承人员名老中医:

余学诗

继承人员:

布云华中医内科副主任医师胡祥中医内科副主任医师

南华县中医医院2009年4月

附件1:

经典医籍书目

经典医籍书目

一、精读经典

《黄帝内经》(《素问》、《灵枢》)、《伤寒论》(张仲景)、《金匮要略》(张仲景)、《温病条辨》(吴瑭)、《温热经纬》(王士雄)。

二、专科经典

1、内科《脾胃论》(李杲)、《景岳全书》(杂症篇)(张介宾)、《丹溪心法》(朱震亨)、《医学心悟》(程钟龄)、《医宗金鉴》(内科部分)(吴谦等)、《医学衷中参西录》(张锡纯)、《临床中医内科学》(王永炎)、《现代名中医医案精华》(董建华)。

2、外科《外科正宗》(陈实功)、《外科证治全生集》(王洪绪)、《疡科心得集》(高锦庭)、《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吴谦等)、《中医外科学》(朱仁康)。

3、妇科《傅青主女科》(傅山)、《女科证治准绳》(王肯堂)、《景岳全书•妇人规》(张介宾)、《妇人大全良方》(陈自明)、《济阴纲目》(武之望)。

4、儿科《小儿药证直诀》(钱乙)、《小儿病源方论》(陈文中)、《儿科痘疹方论》(陈文中)、《活幼心书》(曾士荣)、《幼科发挥》(万全)、《幼幼集成》(陈飞霞)、《中医药学高级丛书•中医儿科学》(汪受传)。

5、针灸科《针灸甲乙经》(皇甫谧)、《针灸聚英》(高武)、《针灸大成》(杨继洲)。

6、骨伤科《中医骨伤科古医籍选》(孙树椿、阙再忠)。

7、眼科《秘传眼科龙木论》、《银海精微》、《审视瑶函》(傅仁宇)、《目经大成》(黄庭镜)、《眼科金镜》(刘耀先)、《证治准绳》(眼科部分)(王肯堂)、《中医眼科全书》(唐由之)。

8、中药学《神农本草经》、《本草纲目》(李时珍)、《雷公炮炙论》(雷敩)、《炮炙大法》(缪希雍)、《中药大辞典》(第二版)。

三、其他书目

《素问集注》(张隐罨)、《素问注释汇粹》(程士德)、《灵枢经注证发微》(马莳)、《灵枢经白话解》(陈璧琉、郑卓人)、《伤寒来苏集》(柯琴)、《伤寒论条析》(李荫岚)、《金匮要略心典》(尤在泾)、《金匮要略释义》(黄树曾)、《难经》、《古今医案按》(俞震)、《本草备要》(汪昂)、《医宗金鉴•删补名医方论》(吴谦等)、《景岳全书》(张介宾)、《素问玄机原病式》(刘完素)、《脾胃论》(李杲)、《儒门事亲》(张从正)、《丹溪心法》(朱震亨)、《医贯》(赵养葵)、《理虚元鉴》(汪绮石)、《西溪书屋夜话录》(王旭高)、《石室秘录》(陈士铎)、《杂病源流犀烛》(沈金鳌)、《类证治裁》(林佩琴)、《医林改错》(王清任)、•《血证论》(唐宗海)等。

名老中医及继承人简介

一、名老中医唐伯亮副主任医师及继承人陈善国简介

(一)名老中医唐伯亮简介

唐伯亮是四川乐至县人,男,汉族,乐至县中医医院肛肠科主任,副主任医师,1980年被四川省卫生厅聘为中医师,1987年晋升为中医痔科主治医师,1995年晋升为中医痔科副主任医师,从医40余年来长期从事中医医疗、教学、科研工作。

他医道精深,临床经验丰富,擅长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诊治内科及肛肠疾病,辩证准确,用药精当,疗效显著。

尤其对内痔、外痔、混合痔、肛裂、肛周脓肿等常见肛肠疾病的中医辨治经验颇丰,尤其是对高位肛周脓肿、复杂性肛瘘、嵌顿痔、环状痔等肛肠疑难病症具有丰富经验及独到见解。

30余年来诊治肛肠疾病数万例,并于1998年被内江市人民政府授予《内江市名中医》称号、2009年被资阳市人民政府授予《资阳市首届十大名中医》称号,先后任乐至县中医学会副会长、资阳市医学会中医副主任委员等职。

他所创建的肛肠科已有30于年历史,现为《资阳市重点专科》、《四川省在建重点专科》、《国家级中医特色专科建设单位》,在本地享有盛誉。

(二)继承人陈善国医师简介

陈善国,男,汉族,主治医师。

2002年毕业后一直从事肛肠科临床工作,具有多年肛肠科临床经验。

为县级中医临床技术骨干,在成都中医学院附属医院肛肠科进修学习一年。

从2010年至2012年参加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学习。

工作期间先后在国家级杂志上发表论文。

论文:

1.唐伯亮辩治肛痈的经验.《国际中医中药杂志》,2011,12,第33卷,第12期:

1147-1149.陈善国.2.溃疡性结肠炎的中西医结合治疗.《中医临床研究》,2011,10,第3卷,第19期:

27-29.陈善国.3.肛门直肠狭窄的中西医结合治疗.《中医临床研究》,2011,11,第3卷,第21期:

33-34.陈善国.4.痔术后出血的中西医结合治疗.《中国中医急症》,2012,2,第21卷,第2期:

246-247.陈善国.

乐至县中医医院

肛肠科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

工作计划及措施

为了继承整理老中医药专家的学术经验和技术专长,培养造就高层次中医临床人才和中药技术人才,继承与发展中医药学术,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肛肠科开展了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现就学术经验继承工作计划及措施总结如下:

一、继承学术经验工作目标

通过继承工作,使继承人在整理、继承老中医药专家的学术经验和技术专长的基础上,发展、创新中医药学术,培养造就一批热爱祖国、热爱中医药事业、中医理论深厚、中医药技术精湛、品德优良、医德高尚的高层次中医药继承创新型人才。

二、继承学术经验工作计划及措施

继承学习时间,连续3年。

(一)学习方式与教学内容1.学习方式

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采取跟师学习、独立临床实践、理论学习的形式进行。

其中:

跟师学习不少于180个工作日,独立临床实践不少于250个工作日,集中理论授课时间5-6个月。

2.教学内容

继承教学以跟指导老师临床(实践)和独立临床(实践)为主,要全面、系统地继承指导老师的学术思想、临床经验或技术专长等临证精华,提高临床诊疗或技术水平。

(二)教学要求

通过继承工作达到下列要求:

1.中医药理论功底更加扎实,中国传统文化知识进一步加强。

掌握指导老师指定的古典医籍,领悟古籍精华。

2.基本掌握指导老师的学术经验和技术专长,基本达到指导老师的临床疗效或技能技艺水平,中医临床诊疗水平在原有基础上有较大提高,临床疗效突出。

3.按照中医药学术发展的规律,结合指导老师的学术经验,对本肛肠科领域的某一方面能提出新的见解和新的观点。

4.继承人结业时提交由本人独立完成的、能反映指导老师临床经验和专长的体现疾病诊疗全过程的临床医案30份。

三、学术经验继承工作要求

(一)继承人自进岗学习之日起,每周跟指导老师临床或实际操作的时间不得少于1.5个工作日,独立从事临床或实际操作的时间不得少于2个工作日。

(二)继承人在学习期间,不承担行政管理事务,不得接受与继承学习无关的其它任务。

(三)继承人自进岗学习期间,原则上不得中断。

对确有特殊原因,中断继承学习时间3个月以上6个月以内者,经当地中医药管理部门批准,可继续学习,并补足其缺少的教学、实践时间;中断学习时间超过6个月的,协议自行终止,停止学习。

(四)指导老师在带教期间,每周临床或实际操作带教时间不得少于1.5个工作日,要对继承人撰写的学习心得、临床体会、临床病案进行批阅、指导,批语须在100字以上。

(五)继承工作的平时考核由指导老师和科室负责进行。

主要考核继承人平时学习情况、跟师临床和独立临床时间。

继承人应认真做好跟师学习笔记,平均每月要撰写一篇不少于1000字的学习心得、临床体会或指导老师的临床(实践)

经验整理,交指导老师批阅。

一、唐伯亮辩治肛痈的经验

唐伯亮长期从事中医医疗、教学、科研工作,经验丰富,擅长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诊治内科及肛肠疾病。

唐老师先后从师于我国著名痔漏专家曹吉勋、李雨农、赵志星、徐廷翰等。

30余年来诊治肛肠疾病数万例,手术10000余例,治愈率在95﹪以上。

他先后被授予《内江市名中医》、《资阳市首届十大名中医》等称号,曾任资阳市乐至县中医学会副会长、资阳市医学会中医副主任委员等职.他所创建的肛肠科已历经30于年,现为《资阳市重点专科》、《四川省在建重点专科》、《国家级中医特色专科建设单位》.他在本地享有盛誉。

唐老师认为肛痈多因外感六淫,过食膏粱厚味,内郁湿热火毒,致邪毒壅积皮肤之间。

脓毒旁窜则肛周发病,营卫不和则发寒热,热腐肉烂而化脓成痈,脓无出路不通则痛,脓毒外攻破皮而出则流脓水。

认为本病与肛腺感染化脓有关,若治疗不当或失治,则易形成肛瘘。

1中医辨证

唐老师强调治疗肛痈时要重视中医辨证。

而临证时首先则应辨阴阳。

阴阳是八纲辨证的纲领,欲正确诊断疾病,必须首先辨其阴阳。

同时在辨阴阳过程中,不能只看一时的表象,要全面分析疾病的症状,以判断疾病的性质。

1.1辨阴阳:

阳证多起病急,肿胀高起位于皮肉,肿胀局限,跟脚收缩,皮色红赤,疼痛剧烈,病程短,溃后脓出黏稠。

常伴畏寒发热、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脉数等。

阴证多起病缓,脓肿平坦平坦下陷,肿胀范围不局限,跟脚散漫,位于筋骨,皮色紫暗或皮色不变,无红肿灼热或微热,不痛、隐痛或抽痛,病程长,溃后脓液稀薄,神疲乏力,畏冷等。

1.2辨虚实:

认为肛痈是由于湿热流注肛门,结成肿块,郁而化热,溃腐成脓,

其中又有虚证和实证之别。

实证:

多因过食膏粱厚味,嗜酒,湿浊不化而生。

先于肛周出现一小肿块,继而出现剧烈疼痛,常有红、肿、发热,肛门坠胀不适,坐卧不宁,按之灼热,局部肿块凸起,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苔黄腻,脉滑数。

虚证:

多因脾、肺、肾亏虚,湿热乘虚下注而成。

其起病缓慢,病程较长,肿块平榻,皮肤暗红或不红,按之肿块微热或不热,可伴低热和盗汗,兼有神疲乏力,大便溏薄,肾虚遗精,耳鸣等症,舌质淡,脉细数。

1.3辨脓液:

①辨脓液的有无时,关键在于肿块的软硬;②脓肿的部位深浅是切开排脓的重要依据,若深浅不辨,盲目切开,将误伤正常组织还可能使感染扩散;③查脓液的气味、色泽,以了解患者正气之胜衰,邪气之进退,为治疗预后提供重要依据。

2常见证型辨治

唐伯亮主任认为肛痈不同于身体其他部位的感染,其特殊性在于一旦形成就很少有自愈或药物治愈的可能。

多数需要通过手术才能根治,但也可通过中医辨证施治来缓解症状,促进愈合。

他主张内治法和外治法相结合,内治法采用中医辨证论治,外治法主要应用熏洗、敷药(包括油膏、栓剂等)、手术等。

《外科证治全书,痈疽治法统论》指出“初起者,审其症而消之,成脓者,因其势而逐之,毒尽者,益其所不足而敛之„„”.唐老师指出临床常见证型为火毒蕴结,热毒炽盛,湿热下注,阴虚邪恋等.要因脓肿所处时期不同,其治疗各异。

①初期:

应选用消散药物,促使初期未化脓的肿块尽快吸收消散。

②成脓期:

以扶助正气,托毒外出,避免毒邪内传为主。

③收敛期:

以补养气血为主,从而恢复正气,助养新肉生长,促使疮口早日愈合.对于毒邪未尽者,切勿使用补法,以免毒邪内结不散。

2.1内治法

2.1.1湿热下注:

肛门旁灼热疼痛,肿胀较甚,排便时肛门坠胀不适,纳呆口渴不

欲饮,大便秘结或稀溏.舌质黄,脉滑数.治法:

清热除湿法:

方用清热利湿汤和龙蛋泻肝汤加减。

2.1.2热毒壅滞:

多见于脓肿早期,肛门周围突然红肿热痛,持续加剧,坐卧不宁,触痛明显,表面灼热,溃后脓液黄稠,可带有腥臭气味.伴有畏寒发热,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脉数.治法:

清热解毒法(清热散风,行瘀活血)方用黄连解毒汤和仙方活命饮加减。

2.1.3火毒内陷:

肛门旁局部红肿热痛不明显,可有高热烦渴,神昏谵语,大便干结,舌质红绛,苔黄燥,脉红数有力.治法:

清热,透脓毒托,方用:

透脓散加减.病情较重,神昏、谵语.可用清瘟败毒散加减。

2.1.4阴虚内热:

肛门旁肿痛,局部肿物平坦,皮色暗红或不红,按之不热或微热,病情发展缓慢,溃后脓液稀薄,疮口内陷,身不热或微热,午后为甚,可伴骨蒸潮热,颧红,夜间盗汗,五心烦热,舌红少津,脉细数.治法:

滋阴除湿法(滋阴清热,除湿软坚):

方用滋阴除湿汤或青蒿鳖甲汤加减。

2.1.5气血两虚:

肛门胀痛不甚,坠胀,成脓缓慢,溃后脓出清稀,新肉难生,疮口久而不敛,神疲乏力,面色苍白,少气懒言,纳呆,苔薄少津,脉细数而弱.治法:

补益气血法:

方用补中益气汤或八珍汤加减。

2.1.6寒邪凝滞:

肛旁肿块坚硬,不红不热,不痛或隐痛,伴神疲乏力,形寒肢冷,小便清长,舌淡,太薄白腻,脉迟缓.阳和汤加减。

2.2外治法

2.2.1外敷法:

在脓肿尚未形成的感染初期,局部感到疼痛或轻度肿胀,表面稍有红肿但不发烫,在化脓以前可以应用外治法,以使炎症消退,或控制炎症进展。

①金黄油膏:

陈皮15g、苍术10g、厚朴10g、白芷12g、制南星8g、大黄6g、黄柏12g、姜黄12g、甘草6g、天花粉15g、乳香6g、没药6g、金银花15g,将药物研成粉末,用凡士林煎熬化与药物调匀成膏,在脓肿未破时涂于肿块处。

有清热除湿,散瘀化痰,消肿止痛的作用。

②生肌收口丹:

龙骨5g、冰片1.5g、珍珠3g、琥珀8g、炒炉甘石10g、轻粉3.5g、血余炭12g、乳香5g共碾为细末,消毒后掺于患处。

具有促进溃疡生肌收敛的作用,适用于溃疡脓腐已净者。

2.2.2外洗法:

①清热解毒、消肿利湿:

苦参12g、生地黄12g、蒲公英30g、白芷12g、金银花20g、苍术10g、黄柏12g、石膏30g、连翘12g,煎水300ml每天便后坐浴,适用于肛痈手术后伤口渗出较多者每天便后坐浴。

②清热疏风、散结止痛:

金银花20g、荆芥12g、防风12g、苦参12g、生川乌6g、生草乌6g、苏木18g、地榆12g、蛤蟆草18g、甘草6g,煎水300ml每天便后坐浴,适用于肛痈术后疼痛明显者。

2.2.3手术治疗:

肛痈起病急,发展迅速,在确诊时几乎都有化脓.需立即切开并充分引流,不能让其自行溃破,以免贻误时机,加重病情形成肛瘘,甚至危及生命。

唐伯亮主任长期应用的方法为,低位切开引流术和高位切开挂线引流术。

肛缘较表浅位置较低的肛痈,消毒后在骶管麻醉下行低位切开引流术.并分离脓腔间隔,使引流通畅,脓腔内填塞纱条,术后每天按肛门开放伤口换药.位置较深.及其他各类肛痈,则用切开挂线引流术。

具体操作:

①经骶管麻醉后患者取截石位,常规消毒肛周皮肤,铺巾后探查肛内.②于脓肿最明显处作放射状切口,长度超过脓肿边缘,切开皮肤,皮下至脓腔,放出脓液后,将食指伸入脓腔清除脓腔分隔,可用0.5﹪甲硝唑液冲洗脓腔。

③用术前准备好的尾端系有橡筋胶线的银质探针,从脓腔基底部探入,相应肛窦穿出,经括约肌部分作挂线处理.④四号丝线间断缝合切口以防出血,(若无出血也可不缝合).⑤检查伤口无活动性出血后,肛内塞入美辛唑酮栓一粒,塔形纱布压迫,宽胶布固定,术毕.⑥每天便后龙胆泻肝汤加减煎水坐浴后,消毒伤口换药.术后第2-3天如无出血可拆除缝线,并每天消毒脓腔,在脓腔内填塞紫草油纱条或0.5﹪甲硝唑液纱条直至痊愈。

3结语

通过唐伯亮副主任医师多年临床实践的肛痈辨治经验认为:

肛痈起病急,发展迅速,一经确诊应尽早治疗,以免贻误时机,加重病情,采用内治法和外治法相结合并以手术治疗为主.通过中医辨证施治配合手术治疗,具有效果确切,复发率低,避免了二次肛瘘手术,对肛门括约肌功能影响小从而防止了肛门失禁的优点,减轻了患者痛苦。

同时患者应注意:

①饮食卫生,避免暴饮暴食,不吃辛辣刺激食物,多食新鲜蔬菜水果,多喝开水.②保持大便通畅,保持肛门清洁,养成每天定时排大便的习惯,防止便秘和腹泻,大便时不宜久蹲,用力努挣.③及时治疗肛门疾病及全身性疾病,如高血压,胃肠疾病,防止诱发肛痈.④锻炼身体,增强体质,以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

唐伯亮主任学术思想在临床中的应用

在领悟老师学术思想的同时,我也在中医理论上有了自己的一些理念和创新,总结如下:

陈善国师承总结

跟随唐伯亮名老中医学习中医已有三年时间,回过头来看看,了解了不少中医方面的知识。

但还有些许不足。

三年来最大的收获是,对中医这一门学问,有了一个宏观的轮廓。

确定了一个中期目标就是,全力打造扎实的中医知识体系。

就我目前的理解,这个知识体系,应包括:

《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针炙学》及中医临床各科,如《中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中医儿科学》、《中医妇科学》等。

此外还有《中医药史学》、历代影响较大的各名著,当然这里面首先是四大经典,此外,诸如《脾胃论》、《傅青主女科》、《丹溪心法》、《儒门事亲》、《医林改错》、《医学入门》、《医学三字经》等都应包括其中。

但是除这些纯中医之外,要学好中医,我想在这个知识结构中还要包括《人体解剖学》、《营养学》、《心理学》、以及西医的《生理学》、《生物化学》、《诊断学》、《内科学》、《外科学》、《传染病学》等也要有一定的了解。

认识到这些,对下一步如何入手,就有了较为明确的思路。

半年来值得欣慰的是,学习中医,我没有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相反,对于中医的热爱之情有增无减。

有一种越学越想学,越学越有趣,越学越痴迷的感觉。

我想如果,这种学习势头良好地保持下去的话,不出十年。

我就会成为一个中医通。

四大经典,已粗看一遍。

中基也精读了一遍。

中医药学,方剂学都记住了不少。

如果近期能把中医内科看完的话。

就能初步把理、法、方、药给统一起来了。

阅读中医临床论文时,看到一味味中药和一个个药方,如同老朋友一般,再也不感到陌生了。

当然,三年来也有遗憾,平时在医院业务比较繁忙,在中医学习方面时间需要抓得更紧,学习的方式也需要更加灵活。

这些,会在下一步的学习中医时考虑到,及时作出调整。

根据自己理解的中医知识结构,排下了学习时间表。

要不畏艰难,不急燥,要入细,深思慢品。

一步一个脚印地学好,为下一阶段走进临床实践,打下扎实的理论基础。

同时,也要注意综合学习、各方面齐头并进、并及时对跟师学习期间遇到的难题及时总结。

通过不断学习了解到,中医典籍《内经》引入了阴阳学说,从对自然界的认识出发,构建了一整套的中医理论,包括阴阳五行、整体观念、脏腑气血、经络针灸、病因病机、诊断治疗、养生保健等等。

这套理论的核心就是站在“天人合一”的角度,把人看作与自然界相联系的、本身既对立、又统一的整体,阴阳平衡就是健康,阴阳失调就会得病,阴离阳绝就会死人。

可以说,建立在阴阳五行学说基础上的朴素的唯物观、矛盾观、系统观、演变观、整体观构成了中医理论的基础。

从这个角度说,中医首先表现为思辩之学,其次才是治病救人之学,说中医反映了一种世界观是丝毫不过分的。

同样,中医仍旧从朴素的唯物观出发,对人体生病这样的现象阐发出“有诸内必形于其外”、“治病必求于本”这样的朴素的认识。

因此,中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