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小鸟最相亲爱》《鸟的天堂》孙雅君.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1853782 上传时间:2023-04-06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1.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和小鸟最相亲爱》《鸟的天堂》孙雅君.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和小鸟最相亲爱》《鸟的天堂》孙雅君.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和小鸟最相亲爱》《鸟的天堂》孙雅君.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和小鸟最相亲爱》《鸟的天堂》孙雅君.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和小鸟最相亲爱》《鸟的天堂》孙雅君.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和小鸟最相亲爱》《鸟的天堂》孙雅君.docx

《《和小鸟最相亲爱》《鸟的天堂》孙雅君.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和小鸟最相亲爱》《鸟的天堂》孙雅君.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和小鸟最相亲爱》《鸟的天堂》孙雅君.docx

《和小鸟最相亲爱》《鸟的天堂》孙雅君

(庆余)学校(五)年(下)期(语文)学科集体备课

课题

和小鸟最相亲爱

课型

精读课

课时

2课时

备课人

孙雅君

知识与能力:

1、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

2、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作者对动物的关爱、尊重、平等、欣赏的情感态度。

3、了解散文看起来内容零散,但是表达的中心却是一致的特点。

4、学习用详略结合的手法叙事。

了解直接表达与间接表达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

1、课题导入:

整体感知,导入文章内容,教师为学生设疑,激发学习兴趣。

2、目标学习:

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结合课文相关资料,围绕疑问展开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

3、品味文本:

让学生在朗读和交流中咀嚼语言文字,品位语言,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和思想感情。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作者对小鸟的赞美,感受人与自然、动物的和谐之美,受到热爱大自然的教育和美的熏陶。

教学重点

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作者对动物的关爱、尊重、平等、欣赏的情感态度。

教学难点

了解散文看起来内容零散,但是表达的中心却是一致的特点。

1、创设情境、以读代讲、先扶后放、“双主”教学法

创设有利于调动学生情感的多媒体情境,在大量的语文“读”的实践中,在老师的引导下,开展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探究性教学活动。

2、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的方法

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资源信息加工的认知工具,从而彻底改变学生学习方式的工具。

教学准备

冰心的资料,《和小鸟最相亲爱》的写作背景资料。

教学流程

个人主案

集体备课

个性化附案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相信同学们一定很喜欢小动物吧/那么你最喜欢哪种小动物呢?

它给你怎样的感受?

给你带来了哪些乐趣呢?

(生说)在生活中你又是以怎样的态度对待动物的呢?

这节课我们就一同学习冰心的《和小鸟最相亲爱》。

  2.板书《和小鸟最相亲爱》,齐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初步感知

  1.课文大家都预习了,这些词语会读吗?

  出示词语:

玲珑娇小倚枕倾听心魂俱静幕天席地偷卵捉雏

  

(1)学生自由小声练习读词语,然后指名或开火车读一遍。

  

(2)注意几个字的字音:

偷卵捉雏

  (3)重点理解一下“幕天席地“的意思:

把天作幕,把地当席。

原形容心胸开阔。

现形容在野外作业的艰苦生活。

在这里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冰心在国外求学,在山中养病,在大自然中流连的经历。

  2.预习课文之后,你对这篇课文有哪些了解?

(引导学生可以从写作背景和文章内容两方面谈自己的初步认识,交流自己搜集到的资料,然后教师抓住重点强调。

  交流写作背景:

这篇文章是冰心23岁留美期间在青山沙穰疗养院养病时写的。

原来是一组,共十篇,这篇是第十篇。

养病期间的冰心,远离了紧张的学习生活,在绿树环绕的青山中放飞自己的童心,自己仿佛回到了童年,尽情的拥抱着大自然,感受着大自然赐予她的发现与感悟。

  交流文章内容:

  1.《和小鸟最相亲爱》中作者记录了自己对小鸟和昆虫的观察和了解。

  2.引导学生梳理课文并写提纲。

1-5自然段写小鸟,6自然段写昆虫。

  3.虽然写了这么多动物,可是作者却各有侧重,详细介绍的是小鸟,昆虫更是寥寥几笔。

这样安排文章材料就做到了有详有略。

  三、整体感知,品读细节。

  1.放开声音,自由地读一遍课文,说说自己感受到什么?

(动物的可爱……作者对动物的关爱……)

  2.作者是怎样爱这些动物的?

她又是怎样表达这种情感的?

这节课让我们先来细细品读课文详写小鸟的部分。

  3.浏览课文的1-5自然段,看看作者都介绍了哪些鸟?

按照叙述顺序是(青鸟、知更雀、蜂雀、小鸟家庭)

  4.青鸟就是翠鸟,我们在《翠鸟》一文中欣赏过它鲜艳的羽毛,可是作者爱青鸟是因为它美丽吗?

指名读课文的第1自然段,谈谈自己的理解。

  (要引导学生从“雪未化尽,鸟儿已成群地来了。

最先的便是青鸟。

”、“西方人以青鸟为快乐的象征,我看最恰当不过。

因为青鸟的鸣声中,婉转的报着春的消息。

”这两句话中体会青鸟报春早,带给作者许多欣喜和希望。

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诵。

  5.作者对这些早早来报春的小鸟们倾注了更多的关爱。

当张着红胸脯的知更雀出现时,想象作者会做什么?

(观察它的动作,欣赏它的鲜艳的颜色……学生充分想象)

    6.当世界上已知最小的鸟——蜂雀出现的时候,作者是怎样做的?

指名读“我在山亭中有时瞥见,只屏息静止,连眼珠都不敢动。

我似乎恐怕这弱不禁风的小仙子惊走了。

  你体会到什么?

引导学生从“眼珠都不敢动、弱不禁风、小仙子等词语感受作者对蜂鸟的怜爱之情。

指导学生朗读。

  7.当许多毛羽鲜丽的小鸟唱着轻美的歌飞来的时候,作者在做什么?

(体会作者倚枕倾听,领略以鸟鸣春境界的欣赏之意)

  8.作者流连于青山绿水之间,在幕天席地的生涯中,和小鸟最相亲爱。

从小鸟的一家找寻到哪些乐趣呢?

自由读读课文的5自然段?

  引导学生从破壳而出、学走路、学唱歌、离家筑巢等方面体会小鸟成长过程的有趣。

同时体会,作者能写出这样的语句,必定是观察良久,经常观察的结果,从而感悟作者对小鸟的关注之情。

  9.找出直接表达作者对小鸟的爱的语句,读一读“我爱自己,也爱雏鸟,我爱我的双亲,我也爱雏鸟的双亲。

”指导学生朗诵。

  10.这句话是直接表达对小鸟一家的爱,还有间接表达的语句,找一找。

通过“我常常去探望小鸟的家庭,却从不做偷卵捉雏等等破坏它们家庭幸福的事。

”这句话进一步体会作者对小鸟的保护之情。

  11.比较直接表达和间接表达的特点:

直接表达爱鸟,感情比较强烈。

通过自己的做法间接表现自己对小鸟的爱也比较具体,两种表达方法结合起来运用可以使表达更充分,更准确,更有感染力。

12.在这么多动物中,作者为什么会详细介绍小鸟呢?

再读句子“我爱自己,也爱雏鸟,我爱我的双亲,我也爱雏鸟的双亲。

”谈谈学生自己的理解。

联系上文中“我想到我自己不过是暂时离家,我的母亲和父亲已这样的牵挂。

假如我被人捉去,关在笼里,永远不得回来呢,我的父亲母亲岂不心碎?

”这句话引导学生理解冰心爱家人,也爱动物,能将心比心,拥有一种博爱的胸怀。

13.小结:

在外求学的的冰心思念自己的父母家人,她在呼喊爱雏鸟,爱雏鸟的双亲的同时,也是在呼喊“想父母,爱父母”心声。

写物和抒情结合在一起,浑然天成。

这节课,我们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了作者从小鸟身上寻找的乐趣,品读了作者对小鸟的喜爱、关爱之情。

感悟了作者的博爱。

下节课,我们再用学到的阅读方法和表达方法,体会另一部分课文的内容。

  第二课时

  一、导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冰心的《和小鸟最相亲爱》1-5自然段,理解了小鸟带给她的乐趣,感受了冰心对小鸟的喜爱之情。

在冰心的文学作品中,母爱、童心和自然是她突出的三大主题。

在青山疗养的冰心,在大自然的怀抱里释放自己的童心,关注了众多的小动物,这节课我们继续品读。

    二、品读细节,深化主题。

  1.上节课,我们了解了直接表达、间接表达的不同特点。

这节课,我们还是通过品读重点词句感受作者的情感。

  2.在四人学习小组内,合作学习昆虫的部分。

自学要求:

读一读相关的段落,看看作者在这些动物身上寻找到哪些乐趣?

从哪些词句能看出作者喜爱它们?

用直线划下来。

  3.学生先自学,然后小组交流,每个人都要发言,可以互相探讨,可以提出问题。

  4.集体交流,注意教师点拨:

  虫儿:

可爱

  5.鼓励学生用朗读的形式表达自己的学习感悟,在体会了这些动物的有趣之后,读出发自内心的喜爱之情。

  6.开展朗读擂台赛。

  7.冰心在病中仍能从动物身上找到乐趣,在乐观中与病魔作斗争,用博爱的情怀去尊重、理解、关注、欣赏身边的每一个生灵,才能写出如此温情感人的散文。

学完课文,你想说点什么?

8.是啊!

这篇散文虽然内容零零散散,但是却始终围绕一个主题,那就是热爱动物、热爱自然、热爱一切,生活就能带给你乐趣,在愉悦的情感中才能进入善良、博爱的人生境界。

这就是散文的特点。

9.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有感情的练习朗诵。

三、全课总结,升华情感。

  

 

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

推荐书目,课外拓展

  1.冰心的文章总是带给我们许多心灵的感动,人生的启示,冰心写的大量的文章都是些给小朋友的,非常适合你们阅读。

  2.推荐书目:

《繁星》、《春水》、《超人》、《悟》、《寄小读者》、《小桔灯》……

教学反思

 

 

(庆余)学校(五)年(下)期(语文)学科集体备课

课题

鸟的天堂

课型

精读课

课时

3课时

备课人

孙雅君

 

知识与能力:

1、了解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以及众鸟纷飞的壮观场景。

2、理解重点词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体会静态和动态的描写方法。

过程与方法:

1、课题导入:

整体感知,导入文章内容,教师为学生设疑,激发学习兴趣。

2、目标学习:

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结合课文相关资料,围绕疑问展开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

3、品味文本:

让学生在朗读和交流中咀嚼语言文字,品位语言,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和思想感情。

4、拓展训练:

在充分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结合课文并借助强大的网络优势,让学生通过为“鸟的天堂”做一个旅游广告的形式,让学生不但更深入理解文本,更超越文本回归生活。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作者对鸟的天堂的由衷赞美,感受人与自然、动物的和谐之美,受到热爱大自然的教育和美的熏陶。

教学重点

分辨课文中的事物和联想,初步认识这些联想的作用。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最后一句中前一个“鸟的天堂”为什么加引号。

教学方法

·任务驱动法

本课以我和朋友的两次经过“鸟的天堂”看到的情景为线索,体会“动”“静”的描写的妙处来展现不同的景观。

既了解了文章的内容,也写到了用“动”“静”的不通方法描写景观。

·创设情境、以读代讲、先扶后放、“双主”教学法

创设有利于调动学生情感的多媒体情境,在大量的语文“读”的实践中,在老师的引导下,开展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探究性教学活动。

·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的方法

本节课信息技术成为创设情境的工具;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资源信息加工的认知工具,从而彻底改变学生学习方式的工具。

教学准备

·供教师使用的资源:

自制ppt课件。

·供学生使用的资源:

课本,印好的拓展阅读资料。

教学流程

个人主案

集体备课

个性化附案

第一课时

一、课前预习,提出问题。

1、学生自主选择学习方式,按要求预习。

预习提纲:

①读准字音,读通课文,运用有关工具书理解词语的意思。

②想象一下你脑海中的“鸟的天堂”。

仔细读课文,想想作者去了几次“鸟的天堂”?

看到的景象有什么不同?

把课文中最能体现鸟多的语句划下来。

试着找出课文中感情洋溢含义较深的句子。

2、把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记录下来。

二、检测预习,初解问题。

1、检测预习:

①指名朗读字、词,特别是多音字“数、干”。

随机正音、评价。

②完成预习中第③题。

③说说课文描述了怎样景象?

2、小组讨论交流预习第2题,初次解决问题。

三、集体反馈,分析问题。

1、小组代表提出不能解决的问题或认为最有研究价值的问题,教师板书问题,梳理归纳。

2、学生自由读课文,试着解决板书的问题。

3、集体讨论交流,再次解决问题。

4、确定要重点研究的问题:

“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前一个“鸟的天堂”为什么加引号?

第二课时

一、整体感知,激发情感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同巴金老先生一同去了鸟的天堂,谁能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2、作者去了鸟的天堂,发出了怎样的感慨。

(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分别是在什么情况下有感而发的呢?

谁能与作者心通,有感的读出作者的心声。

  

3、“鸟的天堂”到底指的是什么呢?

我们一起去看一看这棵神奇的树。

二、品词读句,感悟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1、指名读5-9自然段,思考这棵有什么特点?

  

2、默读思考:

作者是怎样写出这棵大榕树的特点的?

把你感触最深的句段多读两遍,在旁边写上你的体会。

  

3、交流:

  

(1)预设学生可能会首先读第7自然段,并会强调“大”字。

  

师:

你强调了“大”字,想用朗读突出榕树的特点大,有没有不同的看法。

老师认为应该强调“一”,谁能帮老师说说理由。

  

是啊,这句话是承接前面的争论而来的,让我们先去看看他们是怎么争论的,谁能读一读5、6自然段。

  

从他们的争论能看出榕树的特点吗?

这两段该用什么语气读呢?

指导朗读。

  

(2)到底是怎样的一株大榕树,让我们如此的争论,让我们再来看一看第7自然段,指名说一说。

  

“不可计数”什么意思?

  

(课件:

出示大榕树图片)指导看课件,谁能用一个词语表示大榕树的大(独木成林)。

  

一个“卧”字让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想了什么?

再引导看课件。

谁能用朗读来展示大榕树的“大”。

  

师:

人常说“独木不成林”,但这棵却覆盖整个小岛,形成独木成林的奇观,我们现在一起来看一看这样的大榕树。

她是那样安详、优雅、自然、宛若一个隔离尘世的人间天堂,难怪作者这样赞叹——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齐读)  

(3)学生引出第8自然段,闭目听老师读,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颤动”什么意思?

换成“抖动”行吗?

想像“颤动”和“抖动”的样子,引导学生联系整个句子,理解颤动表现了新的生命虽是弱小的,但生命力是旺盛的。

  

师:

多么旺盛,充满生机的大榕树啊!

难怪作者如此赞叹——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回读)  

让我们一起齐读这一段。

  

(4)如果你是一只小鸟,你愿意来这棵南国的树上安居乐业吗?

可是作者却没有看见一只鸟的影儿。

“鸟的天堂”里没有一只鸟,对吗?

  

让我们再次走进鸟的天堂。

三、品读想像,渗透写法  

1、闭上眼睛听老师读11-13自然段,想像。

  

2、说说你看见了什么?

  

3、从中我们发现鸟的天堂有什么特点?

  

(出示课件:

群鸟飞出的场景)

4、谁能用朗读表现鸟儿的多和自由快乐?

  

5、“应接不暇”什么意思?

你是怎么知道的?

师:

理解词语的方法很多,你可以查字典、工具书,也可以联系上下文。

  

6、“鸟的天堂”里有许多鸟,可作者为什么只具体写一只画眉鸟呢?

这就是我们曾经说过的点面结合的表达方法。

这只画眉鸟就是这里的点,许许多多的鸟就形成了面。

以一只画眉鸟展示鸟儿们的自由快乐,让我们感受到了群鸟欢腾的壮观景象,这又叫动态描写。

那么前面的大榕树就属于(静态描写)。

动静结合是本文的又一表达方法,在今后的写作中,同学们要善于运用这两种表达方法。

第三课时

一、引导质疑,感悟“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  

1、默读第14自然段,谁能火眼金睛发现问题?

引导学生理解为什么前面一个“鸟的天堂“加了引号,而后一个没有?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昨天不是没有鸟而是我的眼睛没有看到,因为去的时间是黄昏,鸟都栖息了,再加上大榕树的枝叶繁茂,所以没有看到。

而第二次是早晨去的,鸟都欢快地飞出来。

作者见到的确实是鸟的天堂。

第一个“鸟的天堂”加引号,指的是茂盛的大榕树。

第二个不加引号,是用天堂来比喻这里对鸟儿的栖息繁衍再合适不过的地方,是名副其实的鸟的天堂。

2、鸟的天堂里既然有这么多的鸟,就让我们一起来尽情欣赏吧!

(出示课件)

二、深化中心,迁移教育  

1、学完了课文,谁能告诉我这里为什么成了“鸟的天堂”呢?

  

2、除了大榕树的大和茂盛外还有什么原因呢?

(人类的保护;位置好,远离人群;河可给鸟提供食物和水)

3、是啊,大自然多么的神奇、美丽,我们应该学习这里的人们,保护鸟类、保护环境,让我们的地球母亲成为人间的天堂。

三、拓展延伸、激情写作  

如果你是鸟的天堂里的一只小鸟,你会怎样向别人介绍你的家园呢?

以榕树上一只小鸟的身份写一篇导游词。

(利用课件播放背景音乐)

 

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

课后布置学生搜集关于鸟的资料,进行一个“我是爱鸟小能手”的活动,通过比赛的方式让学生对鸟有更多的了解。

从而更加热爱鸟类,热爱大自然!

教学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思想汇报心得体会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