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文作文指导.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1853552 上传时间:2023-04-06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3.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记叙文作文指导.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记叙文作文指导.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记叙文作文指导.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记叙文作文指导.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记叙文作文指导.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记叙文作文指导.docx

《记叙文作文指导.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记叙文作文指导.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记叙文作文指导.docx

记叙文作文指导

记叙文作文指导

记叙文作文指导---选材

(2013-02-2117:

52:

21)

转载▼

标签:

杂谈

分类:

作文辅导

记叙文作文指导4---选材

思路点拨:

(一)领悟文题

这是一个富含喻意和诗意的文题,选材成为创作的关键。

文题中的“花”可以指事业之花、学业之花、科学之花、艺术之花等,也可以指精神之花、美德之花、幸福之花、爱情之花等,

“春天”则可以指通常意义上有利于人生之花盛开的生命阶段、成功条件、工作环境、人生处境等。

有位哲人曾经说过:

“一年既然分为四季,是鲜花,不一定非在春天盛开。

”的确,春有百花夏有荷,秋有丛菊冬有梅,花开不只在春天,这是物性使然。

自然如此,人生又何尝不是如此?

有人早慧,而有人则大器晚成;有人平步青云,而有人则曲径通幽;有人登顶是“华山一条路”,而有人则中途易辙领略到另一番风景……人生的得意和辉煌并非出现在最顺乎人意的情况下。

这就需要我们有坚韧之志、耐得寂寞之定力,也需要我们有变通之智、化苦水为美酒之诗意情怀。

领悟了这些深意,你的写作思路自然也就清晰而开阔了。

(二)选材中的文题

空谈作文的选材,难免有夸夸其谈之嫌,《花开不只在春天》,由于知识积累的不同、思维修养的差异、思维层次的深浅,往往会有不同的选材。

选材之一,由花开不只在春天,想到不在春天开放的花,然后大谈特谈,有哪些花在春天开放,想来想去也想不到那里去,由于知识积累少、生活经验少、社会实践少。

荷花六月开,菊花九月开,梅花腊开。

于是编故事,家里有人爱种花,这种花张三买来的,那种花李四送来的,拼拼凑凑800字完事。

选材之二,因花开不只在春天,想到不只在春天开放的花。

找来找去,也找不到什么品种,绞尽脑汁之际,忽然想到月季,如获至宝,庆幸之余,为别人捏了一把汗,幸好我找到了,想想真是有点后怕,然后投入战斗,连篇累牍地描写月季美丽,不厌其烦地抒发对月季花热爱之情,连汤带水总算写到了800字,哈哈万事大吉,自以为美梦高分即将成真。

选材之三,由“花”想到“美丽”,由“春天”想到“青少年”。

俗话说,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

但有些人就是驻颜有术,年轻看上去很美丽,中午依然如此,甚至年老了还是这样。

像刘晓庆,五六十岁的人了,看起来依然很美丽,为什么呢?

因为花开不只在春天嘛!

选材之四,由“鲜花”想到“事业之花”,自古英雄出少年,正应了花开春季之意,但大器晚成亦大有人在。

东隅已逝,桑隅未晚。

七十岁学吹手,从头开始。

结果事业这花盛在中年或晚年。

如肯德基的创始人,卡耐尔·桑达斯。

年轻时开商店倒了,办加油站烧了,开餐馆关了,直到六十多岁而事业之花绽放。

选材之五,由“鲜花”想到“心灵之花”。

孔子认为人之初性本善,荀子认为人之初性本恶,但后天的学习,他们一致地认为很重要,学习什么?

学得一颗仁爱之心,学得一颗向善之心,学得一颗纯真的心,学得一颗进取之心。

清代学者袁枚也认为作家的人要想写好的作品,就得永远保留一颗童心,还专门形成一种文学理论——“童心说”,因此心灵之花的绽放应该贯穿一生。

选材之六,由“鲜花”想到“爱情之花”,有人认为爱情是年轻人的专利,中老年关注的只是婚姻,殊不知随着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中老年的爱情之花也会盛开,夕阳红的婚介所也应远而生,最为典型的事例莫过于82岁的杨振宁和28岁的翁帆的爱情之花,并且是进了婚姻的殿堂,其实此前二人是心仪已久,只是压抑着让它含苞待放,杨夫人逝世之后,这个爱情终于开始开出花来了。

选材之七,由“花”想到“艺术之花”。

大多没有内涵的文章只是昙花一现,经不起时间的洗礼和历史的考验,但经典的文艺作品是耐读的,它们的艺术之花盛开在四季,甚至越开越盛,越开越美。

孔子的《论语》自横空出世以来,其艺术之花就经久不衰,乃至于当今的孔子学院如雨后春笋。

像中国的四书五经,国家的莎士比亚、列夫·托尔斯泰等艺术大师的作品,艺术之花至今都常开不谢。

选材之七,由“花”想到“精神之花”“道德之花”。

人活一气、树活一层皮,这一如气的“气”是气节,是精神,是情操。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要治国平天下,要为天下苍生服务,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初生牛犊不怕虎,是花开在春天,但“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就是花开不只在春天了,这种精神之花道德之花的盛开不只在春天的事例,古今中外俯抬即是。

梳理一下以上七种思考及选材,选材一、二是机械地图解标题,不可取。

选材三是低级地理解标题不可取。

选材六的爱情之花由于种种原因考生把握不准,稍不注意容易走偏,无十足地把握最好放弃。

选材四、五、七、七是可取的,理解了题目,有深度,有广度,如此选材写出的作文应该是好作文。

花开不只在春天

春天里,微风和熙,阳光懒懒地洒在大地上,花朵题开厚厚的棉被,探出头来:

桃花开了,梨花开了,牡丹开了,连诗人都说“红杏枝头春意闹”。

春天,真是个美好的季节,瞧,春暖花开,多好!

可是,花开不只在春天!

夏天,如镜的河面上铺开的那一片片荷叶,盛开的那一朵朵洁白的或是粉粉的荷花,不也为炎热的夏天带来一片片清凉?

酷热的夏天,也有花开,夏天的荷花,是夏天的灵魂,是夏跳动的心脏。

秋天,那白色的、黄色的、红色的菊在满地的枯叶中,在萧瑟的秋风中,开得那样明亮而灿烂。

秋天,因菊的开放少了一些萧索而多了一丝活力。

苍凉的秋天,也有花开,秋天的菊,是秋能量的来源。

冬天,墙角的那支梅,聚在皑皑的白雪身后,微笑着和刺骨的寒风交谈嬉戏,淡淡的香味,连太阳闻了都咧开了嘴。

寒冷苍白的冬天,也有花开。

冬天的梅,是冬的精神,是冬的魄力。

人生的旅途中,也有温暖明媚的春天,有酷暑难当的夏天,有萧条冷落的秋天,还有让人觉得寒冷得无望的冬天。

可是,请相信,不是只有在春天才可以看见美丽的花朵,即使在人生最冷的季节里,也会有花开。

著名的史学家司马迁,当他身陷囹圄的时候,他的人生也进入了冰天雪地的季节,身体上的伤害,心灵与尊严的侮辱,这样的季节让人不堪忍受。

然而就是这样让人寒冷彻骨的季节,却开出了名垂千古的花朵——《史记》。

儒家的始祖,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在他不得不四处流离时,政治上的不得意,使他进入了苍凉萧杀的秋天,同时,这样的季节里,也开出了一朵智慧的奇葩——《论语》。

如此,花开不只在春天,开在夏天、秋天、冬天里的花也一样明艳动人,振奋人心;人生的辉煌,不一定在一帆风顺时取得,困境中的辉煌,更加绚丽和坚强。

走过春天,我们要学会把握那温暖的微风,贵如油的春雨,让生命在最优越的环境下开出姣美的花;倘若迎接我们的是烦躁闷热的夏天、冷落清寂的秋天,亦或是绝望苍白的冬天,那么,也不要放弃,请相信,只要坚持,总会有花儿开放,即便是一朵,仍能诠释夏的意义、秋的真谛、冬的魄力。

人生的四季里,夏季的花朵更有热力,秋天的花朵更有风骨,冬天的花朵更是坚毅不屈。

花开,不只在春天!

[简评]本文行文流畅,由春季写到四季,由四季之花写到人生之旅。

通过司马迁、孔子等典型事例充分地诠释了“花开不只在春天”的道理。

主题突出,积极向上,的确是一篇佳作。

花开不只在春天

2008年伊始,片片雪花划过江南,掀开了新年的序幕。

正当南方的人们在为这早以从脑海里消失了的字眼——雪——而深情欢呼时,一场30年未遇的灾难也随之而来,老天爷似乎和我们开了个天大的玩笑,我们也又一次领略到了大自然的力量。

“瑞雪兆丰年”,而今却再也没有为之欢呼。

说来也是一种讽刺,好不容易盼来的雪却是如此:

打开电视机,南国不再是青山绿水,而是雪,雪,雪——“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北国风光竟真实地展现了我们南方人的面前,简直不敢相

信。

树枝被折断,果菜被覆盖,屋顶被压塌……

但也是这样的时候,人们又一次见到了政府的力量,整个中华民族团结一致,一方有难,七方支援。

京广线,以往涌动的民工潮不见了,大雪沉封了交通要道,而这些外来的民工们却与当地的人民共同渡过了一个难忘的春节,分岁洒桌上其家融融,不是一家人,却胜似一家人。

我想他们那远在北方的亲人看到这场景一定也感到欣慰的吧。

贫困山区,到处是武警官兵在运输着振灾物资,来帮助当地居民抵御寒冬,而电线工人则在雪停后立即加紧了对电网的抢修,他们都是工作在抗灾一线的人,他们是最可爱的人,也是最高贵的人。

2008年的伊始,在中国的南方,这是正饱受着灾难,“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到处是纷飞的雪花。

也正是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之中,中华民族的“心灵之花”绽放了。

让世界又一次真正地认识了中国,认识了中国的团结,认识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一方有难,七方帮忙”。

百花未必只有在春天才会开放,在春天开放的花往往是平凡的,是庸俗的,它不能为我们带来什么惊讶之处。

而人的美好的心灵,才是真正特殊的花,是值得我们叹为观止的奇艳之花,心灵的花比一切的花都要美丽,都要芬芳。

它如沙漠里的一汪清泉,它是炎炎夏日中凉爽的一缕清风,总之它令人感到舒服。

它释放热量,这来自心底的热足以使冰雪消融温暖每一个的心。

总之,花开不只在春天;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帮助,哪里就有希望,哪里就会有美好的心灵之花盛开不败。

 

 

高中学生记叙文写作困境及对策初探

纵观近几年的高考作文题,2009年广东卷的“常识”,福建卷的“这也是一种   ”,安徽卷的“生活给我智慧”,2010年广东卷的“与你为邻”,辽宁卷的“幸福是   ”,天津卷的“我生活的世界”,2011年广东卷的“回到原点”,重庆卷的“情有独钟”,山东卷的“这世界需要你”等等,这类题目,都很适合写记叙文。

但不少同学由于记叙文训练不足,害怕写记叙文,不懂得记叙文也是有规律可循的,往往怯于甚至放弃记叙文写作。

我在教学中发现,学生在记叙文写作中出现的诸多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而且这些问题带有一定的普遍性,对于教师来说也没有一个系统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常是忙于应付疲于奔命。

因此分析学生记叙文写作中出现的毛病并探测其对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针对高中学生在记叙文写作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一些分析,提出一些行之有效的记叙文写作方法和对策,并着眼于记叙文的系统训练,以提高学生的记叙文写作能力。

一.新颖、真实、典型的选材

叶圣陶先生关于作文有一段通俗而精辟的论述:

“语言好像一幢房子,词好像砖和木头,房子是用砖头盖起来的,语言是词组织起来的。

用词要恰当,不要用那些模糊的词,要用表达意思最准确的词。

还有一种不好的倾向,是自己造词。

说话用句好比用钞票,钞票不能自己造,自己造钞票是犯法的,生造词虽然不犯法,却使人糊涂。

造句越自然越好,不要装腔作势,摆出一副架子,用一些不同于平常说话的调子。

新鲜的说法如果滥用了,反而讨厌。

比如吃东西,山珍海味吃多了,就觉得厌了,不像青菜豆腐吃不厌。

所以,写文章要跟平常说话一样,一定要自然。

”?

这里的砖头和木头其实就是材料,叶老强调了记叙文选材要符合审题之要求,要突出时代发展之特征,要真实自然尽力跳出陈旧题材的框框,如此,才能出佳作美文。

但学生记叙文选材经常出现以下一些问题:

1.学生记叙文写作的困境

(1)选材陈旧,不新颖。

内容方面呈现三大类型:

外公、外婆的故事;父母与自己的故事;同学友情。

作文“不能没有你”,许多同学都是写偶然一天妈妈不在家,饿肚子了,才发现“不能没有你—妈妈”;“我的幸福故事”大多是写中考后,爸妈因为我考得不好宽慰我,同学在中考中如何鼓励我,还有妈妈送来的温热汤和雨伞,父亲给我的无声鼓励之类。

每次作文都用,没有可读性。

(2)选材不典型,不积极。

典型是指选择反映事物本质最有说服力表现力的材料,积极是指思想健康向上。

学生作文选材,眉毛胡子一把抓,捡到篮里就是菜,没有慧眼识珠的识见,缺乏感染力,有的甚至消极悲观。

(3)选材不真实,有明显编造痕迹。

真实是记叙文的生命,学生因为掌握的材料不丰富,就喜欢看习作编故事。

他们不懂得用心来说话、用心来写文章。

另外学生缺少对生活感悟能力,他们觉得周围人和事历来如此,没有什么新意,人物脸谱化,思维定势化,于是作文显得很不真实。

不真实,就没有感染力,这样,作文选材的路越来越窄。

2.应对策略

清人李渔说:

“作剧如裁衣,其初以完全者剪碎,其后以剪碎者凑成。

剪碎易,凑成难。

凑成之难,全在于针线缜密。

”这里虽然讲的是作剧,用的比喻是裁布缝衣,其实形象地表达了记叙文选材的的基本方法和过程。

生活中的人、事、景、物,都应是完整的,我们在写文章时不能按照生活的本来面目原原本本予以反映,而应根据自己表达的需要进行选取。

这就是做所谓“剪碎”的工作。

如果说思想是一篇文章的灵魂,那么材料就是血肉之躯。

记叙文的选材,是决定文章优劣的主要标准之一。

然而,学生由于生活空间狭小,又缺少独立思考,选材陈旧,缺乏创新意识。

如赞美老师,往往写辅导学生、深夜备课;歌颂母爱,常常写半夜发高烧,母亲背着跑医院,或者雨天到学校送伞。

凡此种种,不胜枚举。

要避免作文千人一面情况的发生,就要加大课外阅读量,拓宽视野,在新、奇上下功夫,要让自己的思维自由驰骋,多角度思考问题,平常从正面看的,就试着从侧面看、反面看;平常从整体看的,就试着从局部看。

如《运动场上》多数同学会不由自主地描写运动员你追我赶、奋力拼搏的场面,这时如果写观众为落后者鼓掌加油,就会棋高一着了。

文章选材很精彩不落俗套,让读者感到既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自然让人刮目相看了。

但写文章并不是不加选择就可以任意运用,材料的选择直接影响情感的感染力,立意的表现力,因此选材是写好文章的必要环节。

对常见的材料要善于转换角度去写,寻找新的发现。

(1)挖掘熟悉生活,选择不同的角度叙述。

学生生活阅历不丰富,生活单调,圈子狭窄。

“为有源头活水来”,要善于观察生活,感受生活,从熟悉的生活中捕捉亮点,从生活的小事挖掘,“以小见大”。

下面是经过修改以后的“我的幸福故事”—《手温》片段:

“不记得哪一年,我因为发烧去看病,医生说要打针呢。

虽知道,我从小天不怕地不怕,就怕那尖锐、冰冷、细长的针头,我自然是不愿意打针的了。

母亲站在我身旁,望着我惶恐焦躁的眼神,目光柔和,神色平静,“不怕不怕,打完针就会好的,若觉得痛,就握住我的手吧。

”还没等我回答,母亲的手已迎合而上,抓住了我的手……“滋——滋——”当时的我,分明听见了内心的恐惧与不安融化的声音。

母亲手的温度传递到我的皮肤上,那感觉,像阳光,暖暖的,直射入我的心脏,一条条纵横交错的血管中,流动着的,仿佛就是母亲的血液,一种强大的力量仿如催化剂,催化了我的坚强与勇敢。

这位同学脱开了父母细心呵护的熟悉的事件,选择独特视角“手温”传递出的幸福,新颖独到,很有感染力。

(2)另辟蹊径,逆向解读。

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便是新闻。

“狗咬人”是正常现象,人人皆知,没有写的价值;“人咬狗”是反常现象,前所未闻,新奇,具有新闻价值,容易产生轰动效应。

由此,我想如果作文也写一些“反常现象”,满足读者的好奇心,如写“等待”,许多学生写“我”与父母、兄弟、姐妹、友人、师生之间的等待,还有等待下课,等待放假,等待录取通知书,等待新生命,老人院的老人等待关爱,而有的学生选择和大家背离的观点,写等待亲爱的对手等待敌人,等待死亡。

如:

“人生充满期待,等待着天晴,等待着放学,等待着机会,甚至等待死亡!

我独坐窗前,思绪飞回那一年,那一天,感慨万千。

”他叙述了爷爷平静等待生命结束的过程,充满生活哲理,引人思考。

(3)说真话,抒真情,抓典型。

教师要少讲些写作技巧,多选用生活中真实材料来启发学生感悟生活,使他们觉得:

材料就在我身边。

材料一定要真实。

自己看到什么、想到什么,就写什么。

学生刚开始作文时要求他们“我手写我心”,让他们无序地写,不要提出许多条条框框,这样写出的材料也许更有血有肉。

唯有把那些简单的在一瞬间所发生的真实事情想象得生动、形象,才能凸显作者的真情实感。

学生作文,还要选择有代表性的、有时代气息的材料来写。

生活日新月异,新事物、新话题层出不穷,我们要关注社会热点,关心时事新闻,这样,就能为文章引入具有时代特征和有代表性的典型材料。

如,题目“不能没有你”,“你”就一般而言,学生选择的是熟悉的亲人、师长、朋友,但如果是动植物、舞台、传媒、书、乐器、画笔、某件纪念品或其它,甚至是具有时代特征的偶像,航天事业的忠诚敬业的科技人才,一个民族为之骄傲的思想的先驱,这样的选材就更加典型。

这样的选材,不仅积极而典型,拓宽了视野,也有浓厚的时代气息。

二、贯穿全文,清晰明白,围绕中心的线索

记叙文训练的重点在写人叙事,所以,我们作文系列训练,可以设计出这样一些题目“不能没有你”,“真情”,“等待”,“留在我心中的歌”,“我的读书故事”,“我的幸福故事”。

这些题目,都是要求学生写熟悉的生活,应该有话可说。

记叙文线索,是贯穿文章始终的脉络。

作者是通过线索将表现中心的材料联珠缀玉般地交织起来,使文章的各个层次贯通弥合,形成一个严密的整体。

可是,学生在写作中却出现了以下这样一些问题:

1.学生记叙文写作的困境

(1)没有线索,一盘散沙。

大部分的学生虽然能叙述完整的故事,也有真挚感情,但故事没有主线,不知道用线索将场景,人物,事件,情感,思想连缀起来,使文章显得零散。

如“真情”,第一个故事写父母,第二个故事写朋友,第三个故事写同学,结构挺好的,但三个故事之间没有线索串连,像一盘散沙,凸显不出真情主题。

(2)线索不清晰,与主题关联不大。

如写“留在我心中的歌”,很多同学也注意到了用歌曲来作为线索,但线索没有贯穿始终,若隐若现,而且选择的歌曲与要表达的故乡情主题甚至毫不关联。

2.应对策略:

1.学习课文的线索写法。

如高一的课文《项链》《霞》,以贯穿始终的“项链”“霞”来组织材料,为物线法;《荷塘月色》是以淡淡的哀愁_淡淡的喜悦_淡淡的哀愁的情感发展变化来组织材料,为情感线;《拣麦穗》以我“拣麦穗办嫁妆的活动”,《荷花淀》以几个妇女送夫、探夫、遇夫、学夫的活动为主线来贯穿全文,为人物活动线;《黄山记》《沙田山居》以时空转移为线索,为时空线。

学习文章组织安排线索的方法,树立强烈的线索意识。

如《项链》采用“物线法”结构,“项链”是小说情节结构的线索,在“项链”的牵动下,写了四个情节:

借项链—丢项链—赔项链—识项链。

将玛蒂尔德为参加晚会而借项链,戴着项链在晚会上出尽风头,回来时丢失项链沿途寻找未得而焦急万分,四处借钱买了项链归还,用10年的光阴偿还所借款项,直到得知那项链原来是条赝品为止贯穿情节,从而尖锐地讽刺了小资产阶级虚荣心和追求享乐的思想。

(2)学会围绕中心安排线索。

线索是为中心服务的,线索是丝线,材料是珍珠,串联起来形成一条闪烁发光的项链。

写作时,抓住了线索,能使文章中心明确、条理井然,脉络清晰。

如一位学生写“我的幸福故事”,题目是“龙仔的幸福故事”,表达了兄妹情深给作者带来的幸福感的中心。

围绕这个中心,作者以“我做哥哥了”,“妹妹让我心花怒放”“有个妹妹是我最幸福的事”的感情体验为线索,选择了等待妹妹出生时的焦急心情,第一次看到刚出生的妹妹的激动心情,第一次抱妹妹,妹妹第一次叫“哥哥”等材料,叙写了自己的心理历程和兄妹之间的种种乐趣,情感真挚,质朴动人。

三、有详有略,详略得当的材料安排

作文中,所谓详写,是指能主要表现中心意思的主要材料加以具体的叙述和描写,开放笔墨,大笔铺陈;所谓略写,是指对表现中心意思有关但不直接表现中心意思的材料,进行概括式的叙述,一笔带过,惜墨如金。

在一篇记叙文中,不要对所有的人物或事件都平均用力一一写来。

也就是说,记叙应当有详有略。

一般地说,记叙文的开头、结尾部分较简略,而中间部分较详细;对时间、地点、人物的出身来历等叙述较简略,而对其外貌、行动、语言、心理描写或事件的具体经过等描写较详细;对不直接表现人物性格特征或文章中心的事件,叙述描写时比较简略,而对直接表现人物性格特征或表达文章中心的事件,叙述描写则比较详细。

一人记事的记叙文,详写一件事,略写其他;几人做一事的记叙文,详写一人而略写其他。

这样,才能详略得当平中有奇,文章才能引人入胜。

在学生的记叙文写作中,很常见的错误是对所有的人物或事件都平均用力,不懂得根据文章的中心和内容来安排详略。

1.学生记叙文的困境

(1)不明详略,入题过慢。

学生不明白开头结尾略写,中间详写的特点。

开头很详细,入题很慢,写了两三百字还没有切入主题,到后来时间不够,故事匆忙结束。

如“我的幸福故事”开头解释什么是幸福,“我的读书故事”大段篇幅叙写怎么发现书的,“真情”作文,开头大谈真情有哪几种等等。

(2)记流水账,想到哪写到哪。

主要表现:

一是掌握的材料多,就多写、滥写;反之则少写;二是喜好的、熟悉的就多写,反之则少写。

该详的不详,该略的不略。

2.应对策略:

(1)根据文章中心安排详略。

记叙文中,哪些地方应浓墨重彩细加叙述和描写,哪些地方只要一笔交代,这不是根据写作者掌握材料的多寡来决定的,也不是根据个人的喜好来决定的。

这是由文章的中心决定的。

简括地说:

最能直接的、具体生动地表现文章中心意思的地方要详写;同表现中心意思有些联系,完全不写,就会对主要方面有影响——或者使情节不完整,或者使内容显得单薄,或者使详写部分缺少陪衬,这些属于不能不写但又不必详写的,就要略写。

例如根据题目“我的读书故事”,把中心落在“读书”上,围绕这个中心,详细就要写“读书”中“读书”的故事,而不爱读书到爱读书或者书的故事就略写。

如果把这个安排颠倒了,喧宾夺主,不能很好地表现文章的中心。

 

(2)根据文章的内容安排详略。

没有“详”,就无所谓“略”;没有“略”就无所谓“详”。

详写的内容必须是主要的,次要的不能详写,否则文章就罗嗦、冗长,材料堆砌,淹没了中心意思;但详写必须有略写配合,略写补充详写,使文章繁简适当,重点突出。

详略的安排由文章的内容而定。

一般地说,详写经常用来表现“点”的情况,反映事物的深度;略写则往往概括“面”的情况,反映事物的广度。

比如"我们的班级",不可能把群体中的每一个人都写出来,也不能只写群体中的一两个人。

常用的方法,就是详写一两个、两三个最有代表性的人物,再用"点名法"略写一二,如:

"在我们班,象×××这样的同学还有很多……",使点面结合,相得益彰。

如果只有详写没有略写,就缺少了群体的普遍性;如果只有略写没有详写,又缺少了群体的典型性。

例如一位学生写“等待”这篇作文,学生选择了生活中常见的场景:

等待父亲开车接自己放学回家为主要内容,开头答应父亲开车来接和最后父亲接到自己略写,详细写在等待的四十分钟过程中担心父亲出事的焦急心情,运用了心理,语言,动作等多种手法,描绘细致生动,虽平淡,但感情真挚,行文自然流畅,详略得当。

我们说,高中记叙文教学虽然是教学的难点,但教师首先应该指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

中学生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可是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一提起写作文就有畏惧心理,总觉得无话可说。

这是为什么呢?

归根结底是平时不留心观察,也写不出好文章来,只有去胡编乱造了。

而虚构的作文是不真实的,自然没有感人的力量。

可见,观察生活是写作的前提。

只有全面、细致、认真地观察生活,才能直接从生活中获取鲜活的写作素材,为写作提供丰富的营养。

指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不仅能培养学生的生活热情,写好作文,而且对学生将来从事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研究,以及从事其他工作,也是大有裨益的。

作家艾芜在指导初学写作的同志时说:

“要练习我们的眼睛,善于观察人的动作、态度和表情。

练习我们的耳朵,善于听取别人讲话的语句、声调和他的特殊用语。

”艾芜还说,写作技巧“这种东西,不是藏在脑筋里,而是要练习在手上的”。

其次,观察生活,一是要看,二是要听。

教师指导学生写作,要尽量让学生写自己熟悉的人和事。

因为熟悉的人和事,都是自己了解透彻、认识深刻、感受深切的,写作时就能准确地把握住写作对象的个性特征,就能写得真实自然,生动形象,具有感人的力量。

日常生活中,学生接触最多的是父母、老师和同学。

因此,学生对他们的外貌、性格、爱好、思想品质等是了如指掌,描写时自然容易抓住人物的特点。

但是要想让学生把人物写得有血有肉,还必须在写法上给他们以具体的指导。

写作需要经历三个阶段:

感知——思考——表达。

鲁迅说:

“静观默察,烂熟于心,凝思结想,一挥而就。

”教师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交通运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