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测量实习报告 模板2.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1853534 上传时间:2023-04-06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1.0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工程测量实习报告 模板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工程测量实习报告 模板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工程测量实习报告 模板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工程测量实习报告 模板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工程测量实习报告 模板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工程测量实习报告 模板2.docx

《工程测量实习报告 模板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程测量实习报告 模板2.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工程测量实习报告 模板2.docx

工程测量实习报告模板2

第一章工程概况

1.1地理位置

此次工程施工的地点(明湖)位于美丽的西南交通大学峨眉校区内,峨眉校区坐落在风景秀丽、拥有世界文化和自然双遗产的峨眉山风景区内,校区占地1033亩,建筑面积28万平方米。

(图中红色区域为本次施工地点)

1.2工程概况

1.2.1工程可行性分析

明湖连接着学生生活区和教学区,为了方便师生的工作及出行,在明湖建立一座桥梁是很有必要的。

加之在明湖周边,建筑物少,给施工的征地拆迁提供了便利,所以说在明湖上修建一座桥梁是切实可行的。

1.2.2工程概况

桥梁名称:

明湖大桥

桥梁跨度:

300m

桥梁类型:

简支曲线梁桥

每跨长度:

1m

桥梁已知数据(见下表)

曲线桥已知数据

点名

里程

坐标

X

Y

QD

K11+326

3273812.046

493860.461

JD

3273820.561

494744.902

ED

3273094.648

495123.409

半径

1005.1m

缓和曲线长

100m

1.3测量要求

测量要求是根据规范所要求的,因为此次施工为桥梁施工,所以对于平面控制测量要求一级导线精度,对于高程控制测量要求四等水准精度。

1.3.1平面控制测量

导线主要技术要求

表1-3-1导线主要技术要求

等级

导线长度(km)

平均边长(km)

测角中误差(″)

测距中误差(mm)

测距相对中误差

测回数

方位角闭合差(″)

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

2″级仪器

一级

4

0.5

5

15

1/30000

2

注:

1、表中n为测站数

2、当测区测图的最大比例尺为1:

1000时,一、二、三级导线的平均边长及总长可适当放长,但最大长度不应大于表中规定长度的2倍

3、测角的1″、2″、6″级仪器分别包括全站仪、电子经纬仪和光学经纬仪,在本规范的后续引用中均采用此形式

水平角观测

表1-3-2水平角观测要求

所用仪器

一测回角度差

各测回角度差

2″级仪器

距离测量

表1-3-3距离测量要求

平面控制网等级

仪器型号

观测次数

总测回数

一测回读数较差(mm)

单程各测回较差(mm)

一级

1

2

1.3.2高程控制测量

表1-3-3水准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

等级

每千米高差全中误差(mm)

线路长度(km)

水准仪型号

水准尺

观测次数

往返较差、附和闭合差

与已知点联测

附和或环线

平地(mm)

山地(mm)

四等

10

双面

往返各一次

往一次

注:

1、结点之间或结点与高级点之间,其路线的长度,不应大于表中规定的0.7倍;

2、为往返测段,附合或环线的水准路线长度(km);n为测站数;

3、数字水准仪测量的技术要求和同等级的光学水准仪相同。

第二章测量技术方案

此次测量实习的外业工作主要是平面控制测量和水准控制测量两部分,平面控制测量的主要工作是将已知导线点的坐标通过附和导线的方法引测到施工地点(明湖大桥)处的平面控制点(3个),水准控制测量的主要工作是将已知水准点的高程通过四等水准测量的方法引测到施工地点(明湖大桥)处的水准控制点(2个)。

西南交通大学峨眉校区平面图

 

已知数据

点名

坐标

高程

X

Y

H22

H41

H42

H43

H08

H06

H02

2.1平面控制测量

平面控制测量的形式:

附和导线

平面控制网的等级:

一级

采用的仪器:

(1)测角:

2″级经纬仪

(2)侧边:

南方2mm+2ppm全站仪

因为地形的限制所以导线的边长不可能都达到规范要求,所以经过考虑和实际情况后选用了本条附和导线线路(见下图)

2.2高程控制测量

高程控制测量的形式:

附和水准路线(图中H02、H22为已知水准点)

过程控制测量等级:

四等水准测量

采用仪器:

水准仪

水准测量路线如图所示

2.3施工放样

施工放样采用极坐标法进行放样

随着全站仪的推广和普及,极坐标的放样越来越成为众多放样方法中备受测量人员青睐的一种。

全站仪极坐标法放样技术,能准确、方便的进行平面建筑网的控制,测量精度高、速度快、操作简便、安全、实用、不受场地限制、可直接放样,避免了繁琐的计算,值得在工程建设中推广应用。

放样原理

已知点架设为A、B,放样点为P,将全站仪架设在A点,进行测站设置,然后照准B点进行后视定向,根据提示,确保望远镜照准B点后确认。

然后根据P点的坐标,计算得到两个方向的差值和测站点到测设点的水平距离的差。

找到这两个数据后,首先直接旋转照准部使水平角度的差值这项数据变成0度0分0秒,制动。

指挥立镜人员到望远镜方向上立镜(注意:

这个时候仪器的望远镜水平方向一定不能动,只能是棱镜左右移动到望远镜方向),然后测距。

再根据测距后,仪器显示的水平距离差值,指挥立镜人前后移动,直到距离差值也变成0,放样结束。

极坐标法放样原理图

第三章测量技术资料

3.1数据处理资料

3.1.1附和导线的内业计算

导线测量内业计算的目的就是计算各导线点的平面坐标x、y。

计算之前,应先全面检查导线测量外业记录、数据是否齐全,有无记错、算错,成果是否符合精度要求,起算数据是否准确。

然后绘制计算略图,将各项数据注在图上的相应位置,如图所示。

、坐标计算的基本公式

1.坐标正算

根据直线起点的坐标、直线长度及其坐标方位角计算直线终点的坐标,称为坐标正算。

如图所示,已知直线AB起点A的坐标为(xA,yA),AB边的边长及坐标方位角分别为DAB和αAB,需计算直线终点B的坐标。

直线两端点A、B的坐标值之差,称为坐标增量,用ΔxAB、ΔyAB表示。

由图可看出坐标增量的计算公式为:

根据公式计算坐标增量时,sin和cos函数值随着α角所在象限而有正负之分,因此算得的坐标增量同样具有正、负号。

坐标增量正、负号的规律如表6-5所示。

表3-1-1坐标增量正、负号的规律

象限

坐标方位角α

Δx

Δy

0˚~90˚

90˚~180˚

180˚~270˚

270˚~360˚

则B点坐标的计算公式为:

.坐标反算

根据直线起点和终点的坐标,计算直线的边长和坐标方位角,称为坐标反算。

如图6-10所示,已知直线AB两端点的坐标分别为(xA,yA)和(xB,yB),则直线边长DAB和坐标方位角αAB的计算公式为:

应该注意的是坐标方位角的角值范围在0˚~360˚间,而arctan函数的角值范围在-90˚~+90˚间,两者是不一致的。

按公式计算坐标方位角时,计算出的是象限角,因此,应根据坐标增量Δx、Δy的正、负号,按表6-5决定其所在象限,再把象限角换算成相应的坐标方位角。

(具体计算数据见附录)

3.1.2四等水准测量的内业计算

水准测量的内业即计算路线的高差闭合差,如其符合要求则予以调整,最终推算出待定点的高程。

高差闭合差的计算与检核

终端水准点的已知高程,和经水准路线观测、推算的高程之差值称为高差闭合差。

为了检查高差闭合差是否符合要求,还应计算高差闭合差的容许值(即其限差)。

一般水准测量该容许值规定为

高差闭合差的调整

若高差闭合差小于容许值,说明观测成果符合要求,但应进行调整。

方法是将高差闭合差反符号,按与测段的长度(平地)或测站数(山地)成正比,即依下式计算各测段的高差改正数,加入到测段的高差观测值中。

计算待定点的高程

将高差观测值加上改正数即得各测段改正后高差,据此,即可依次推算各待定点的高程。

如上所述,闭合水准路线的计算方法除高差闭合差的计算有所区别而外,其余与附合路线的计算完全相同。

3.2成果数据

鉴于附和导线和附和水准路线及工程实际的考虑,选择平面控制点和高程控制点的位置如图所示

3.2.1平面控制点的坐标

点名

坐标

X

Y

DXC501

3273265.371

495001.889

DXC502

3273352.403

495045.446

DXC503

3273331.252

494985.387

DXC504

3273263.929

494965.691

3.2.2高程控制点的高程

点名

高程

BMC501

493.7595m

BMC502

493.9500m

BMC503

493.4345m

3.3放样资料

3.3.1曲线桥已知数据、曲线要素及五大桩里程坐标

表3-3-1曲线桥已知数据

曲线桥已知数据

点名

里程

坐标

X

Y

QD

K11+326

3273812.046

493860.461

JD

3273820.561

494744.902

ED

3273094.648

495123.409

半径

1005.1m

缓和曲线长

100m

表3-3-2五大桩里程及坐标

五大桩里程及坐标

桩号名

里程

坐标

X

Y

ZH

K11+544.162

3273814.158

494078.613

HY

K11+644.162

3273813.461

494178.599

QZ

K12+146.849

3273671.112

494655.262

YH

K12+649.536

3273317.617

495005.279

HZ

K12+749.536

3273229.735

495052.973

表3-3-3曲线要素

曲线要素

切线长

666.320m

曲线长

1205.375m

切线角

2.8503

切线增量

49.996,m

外矢距

174.271m

切曲差

127.266m

内移量

0.4145m

圆曲线长

1005.375m

3.3.2桥墩数据(10的整数倍)

曲线坐标计算成果

里程

偏距(外侧)

X

Y

12500

0.4

3273440.768

494920.645

12510

0.4

3273432.953

494926.891

12520

0.4

3273425.076

494933.058

12530

0.4

3273417.138

494939.146

12540

0.4

3273409.14

494945.155

12541

0.4

3273408.337

494945.751

12550

0.4

3273401.082

494951.084

12560

0.4

3273392.966

494956.933

12570

0.4

3273384.792

494962.701

12580

0.4

3273376.561

494968.387

12590

0.4

3273368.274

494973.991

12600

0.4

3273359.932

494979.512

12610

0.4

3273351.535

494984.95

12620

0.4

3273343.084

494990.304

12630

0.4

3273334.581

494995.574

12640

0.4

3273326.026

495000.759

12650

0.2

3273317.318

495005.686

12660

0.2

3273308.664

495010.700

12670

0.2

3273299.965

495015.637

12680

0.2

3273291.229

495020.504

12690

0.2

3273282.458

495025.312

12700

0.2

3273273.66

495030.067

12710

0.2

3273264.838

495034.778

12720

0.2

3273255.999

495039.455

12730

0.2

3273247.145

495044.105

12740

0.2

3273238.283

495048.739

12750

0

3273229.324

495053.186

12760

0

3273220.457

495057.809

12770

0

3273211.59

495062.433

12780

0

3273202.723

495067.056

12790

0

3273193.856

495071.68

12800

0

3273184.989

495076.303

3.3.3放样资料

测站点为DXC503,定向点为DXC502(以其方向为0°0′0″)

桥墩的里程及坐标:

K12+629X:

3273335.4336Y:

494995.0504

K12+664X:

3273305.1893Y:

495012.6833

表3-3-1放样资料表

里程

夹角

距离

K12+629

3°59′46″

10.529m

K12+664

63°04′44″

37.741m

3.4检核资料

3.4.1平面控制测量网的精度检核

通过对控制网进行加密,得到J51、J52两个点的坐标,通过已知点进行检验,次过程可通过GSP软件进行,现将GSP平差文件附上

求解J51、J52的坐标

2,2,2

C506,3273265.37,495001.89

C507,3273352.402,495045.446

C506

C507,L,0.0000

J51,L,311.52174

J52,L,320.49205

C507

J52,L,0.0000

C506,L,320.355325

J51,L,357.244425

通过方向法检测数据

J51,3273319.8261,494980.3926

J52,3273326.8782,494988.1508

J51

M1,L,5.4358

M7,L,273.3127

M4,L,241.2615

M3,L,226.1432

J52

M1,L,234.2442

M7,L,149.4625

M4,L,107.28105

M3,91.0420

3.4.2高程控制网精度的检验

通过和高程控制点的联测,测量出已知点(高程已知)的高程,进行对比,评定精度。

H38=493.757m

3.4.3放样点的精度评定

设置测站在已知点,然后测量放样点的距离和角度,根据线路坐标对放样点的精度进行评定。

3.5问题及处理

3.5.1对中杆误差的分析

问题

在导线测距的过程中和对全站仪加常数检测的过程中出现往测数据和返测数据存在10mm—20mm偏差的情况

误差分析

因为对中杆的圆水准器的精度不高,导致当气泡居中时对中杆和竖直线还存在一定的偏差

这时对中杆和竖直线之间有一个夹角

,可以认为对中杆可以绕对中点转动形成一个倒圆锥这样每次只要对中杆的位置改变,那么所测量的距离也就不同了。

解决方法

可以将对中杆的气泡朝向全站仪读数一次,再背向全站仪读数一次,两次读数求平均值,这样就可以得到对中点到测站点的距离。

3.5.2导线全长闭合差超限

问题

导线全长闭合差超限

分析原因

1.附和导线中出现短边传递方向和距离的情况,使的最后导线全长闭合差超限。

2.对中杆对距离的影响没有消除,导致导线的距离产生偏差

解决方案

重新选择导线路线,避免出现短边传递方向和距离的情况,使用校正过的对中杆进行测距,消除对中杆产生的误差。

3.5.3放样点里程和偏距有误差

因为放样要以第一步的控制测量为基础,所以放样点的误差和控制点的误差有连带作用,控制点的误差导致了放样点的误差,符合误差传递理论。

第四章技术总结

第五章附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