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炉溅渣护炉技术.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185349 上传时间:2022-10-18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836.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转炉溅渣护炉技术.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转炉溅渣护炉技术.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转炉溅渣护炉技术.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转炉溅渣护炉技术.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转炉溅渣护炉技术.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转炉溅渣护炉技术.docx

《转炉溅渣护炉技术.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转炉溅渣护炉技术.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转炉溅渣护炉技术.docx

转炉溅渣护炉技术

转炉溅渣护炉技术

摘要:

溅渣护炉技术是利用MgO含量达到饱和或过饱和的炼钢终点渣,通过高压N2的吹溅,冷却、凝固在炉衬表面上形成一层高熔点的熔渣层,并与炉衬很好地粘结附着。

溅渣形成的溅渣层耐蚀性较好,同时可抑制炉衬砖表面的氧化脱碳,又能减轻高温渣对炉衬砖的侵蚀冲刷,从而保护炉衬砖,降低耐火材料损耗速度,减少喷补材料消耗,同时减轻工人劳动强度,提高炉衬使用寿命,提高转炉作业率,降低生产成本。

关键词:

溅渣护炉;氧枪;氧气流量;冶炼工艺;控制

一、前言

炉龄是转炉炼钢一项综合性技术经济指标。

提高炉龄不仅可以降低耐火材料消耗,提高作业率、降低生产成本,而且有利于均衡组织生产,促进生产的良性循环。

所以,大幅度提高转炉炉龄是炼钢工作者多年追求的目标。

转炉炉衬工作在高温、高氧化性条件下,通常以0.2~0.8mm每炉的速度被侵蚀。

为保证转炉正常生产和提高炉衬寿命,我国冶金工作者做了许多工作,如采用焦油白云石砖、轻烧油浸白云石砖,贴补、喷补、摇炉挂渣等措施,使炉龄逐步提高到1000炉以上;进入80年代,转炉普遍采用镁碳砖,综合砌炉,使用活性石灰造渣,改进操作,采用挂渣、喷补相结合的护炉方法,使转炉炉龄又有明显提高。

我国从l994年开始转炉溅渣护炉试验,采用和发展的速度很快。

鞍钢、首钢、宝钢、武钢、太钢等一些转炉厂采用溅渣护炉技术,炉龄大幅度提高,取得了明显效果。

其中,宝钢、武钢、首钢炉龄已逾万炉。

2003年武钢二炼钢创造了30368炉的转炉炉龄记录。

溅渣护炉是转炉护炉技术的重大进步,这项能够大幅度提高转炉炉龄、降低耐火材料消耗的技术,在我国展示了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

二、转炉溅渣护炉工艺参数

转炉炉龄是转炉炼钢的一项技术经济指标,提高转炉炉龄,可降低转炉炉衬消耗,有利于均衡地组织生产、降低炼钢操作成本,钢的总产量也随之增加。

溅渣护炉技术是提高转炉炉龄的一项重要技术,目前国内外许多钢铁企业相继采用该项技术。

但是由于受现场生产操作条件的限制,很难探索最佳操作工艺,影响了溅渣护炉的技术优势。

本试验是为了配合某厂250吨转炉溅渣护炉工业试验,采用定量法对溅渣护炉工艺进行冷态模拟试验。

根据某厂转炉溅渣实践,试验分别采用不同顶枪枪位,不同气体流量及不同渣量等与进行比较,研究确定适合于转炉溅渣护炉的最佳操作工艺参数。

(一)转炉氧枪枪位、及留渣量与溅渣量的关系

图1、2、3、4分别表示在不同溅渣条件下顶吹转炉的炉衬表面以及渣线部位、耳轴部位、炉帽部位的溅渣情况。

由上述4图可知,在一定的顶吹气体流量和渣量条件下,随着氧枪枪位的升高,顶吹转炉炉衬表面获得的溅渣量均表现为逐渐增加,至一定数量,而后开始减少,顶吹气体流量增大时,炉衬表面获得的溅渣量迅速增加,在本试验结果比较以及现场生产渣量限制条件下,11%渣量的转炉溅渣效果最佳。

当顶吹气体流量为19.2Nm3/h、23.0Nm3/h、26.8Nm3/h(相当于现场25000Nm3/h、27000Nm3/h、29000Nm3/h)时,被溅到转炉炉衬表面的溅渣效果最好的溅渣枪位分别为80mm、153mm、170mm(相当于现场1160mm、2218mm、2465mm)左右。

其中渣线部位最佳溅渣枪位分别为90mm、159mm,180mm(相当于现场1305mm、2305mm、2610mm)左右。

耳轴部位最佳溅渣枪位分别是70mm、136mm、155mm(相当于现场1015mm、1972mm、2247mm)左右。

炉帽部位最佳溅渣枪位分别是65mm、126mm、138mm(相当于现场943mm、1827mm、2001mm)左右。

 

图1宝钢250吨转炉炉衬表面溅渣量和顶枪枪位、顶吹气体流量及渣量之间的关系(顶枪夹角14.50)

A-渣量8%B-渣量ll%C-渣量14%

1-顶吹气体流量19.2Nm3/h;2-顶吹气体流量23.0Nm3/h;

3-顶吹气体流量26.8Nm3/h.

 

图2宝钢250吨转炉渣线部位溅渣量和顶枪枪位,顶吹气体流量及渣量之间的关系(顶枪夹角14.50)

A-渣量8%B-量11%C-渣量14%

1-顶吹气体流量19.2Nm3/h;2-顶吹气体流量23.0Nm3/h;

3-顶吹气体流量26.8Nm3/h

 

图3宝钢250吨转炉耳轴部位溅渣量和顶枪枪位,顶吹气体流量及渣量

之间的关系(顶枪夹角14.50)

A-渣量8%B-渣量11%C-渣量14%.

1-顶吹气体流量19.2Nm3/h;2-顶吹气体流量23.0Nm3/h;

3一顶吹气体流量26.8Nm3/h

 

 

图4宝钢250吨转炉炉帽部位溅渣量和顶枪枪位,顶吹气体流量及渣量之间的关系(顶枪夹角14.50)

A-渣量8%B-渣量11%C-渣量14%

1-顶吹气体流量19.2Nm3/h;2-顶吹气体流量23.0Nm3/h;

3-顶吹气体流量26.8Nm3/h

 

(二)转炉氧枪枪位对溅渣护炉的影响

顶枪枪位是影响转炉溅渣的重要工艺参数。

小于最佳溅渣枪位时,按照理论计算和试验结果均发现,顶吹气体流股击穿炉渣到炉底,造成高速气体流股能量损失在炉底耐火材料上,不利于溅渣护炉。

溅渣护炉是由于顶吹气体流股作用在渣液熔池表晒,产生冲击凹坑,其反作用力使炉渣溅起。

溅起的炉渣以各种,角度射向炉膛空问,一部分垂直溅起,然后自由下落回到熔池中,起不到护炉作用。

只有小于900角溅起的渣粒或渣片.溅到炉衬表面上,才达到护炉作用。

枪位过低顶吹气体流股击穿炉渣至炉底,气体流股能量损失在炉底耐火材料上,使炉渣形成“杯”状冲击坑,如图5中a所示。

沿着杯状冲击坑外缘,溅起少量粗渣粒,反射角多数大于450角,或垂直向上,然后自由落下,溅到炉衬表面较少。

从冷态模拟可以清楚看到,顶吹气体流股击穿炉渣,能量损失在炉底上,因而不能排开炉渣,形成指向顶枪枪头的一小团涡流,被溅起炉渣围绕顶枪垂直向上,不仅易粘枪端或烧枪头,而且杯状冲出坑以外其它处的炉渣处在微动或静止状态,逐渐凝用在炉底上,使炉底上涨

图5不同枪位转炉溅渣护炉效果比较示意图

a-低枪位b-最佳枪位c-高枪位

1-转炉2-氧枪3-耳轴4-炉渣

大于最佳溅渣枪位时,按照理论汁算或试验结果均发现,顶吹气体流股未到达炉渣表面之前,受到反射气流和溅起的炉渣阻挡,加上流股吸入周围气体等,气体流股能量已经损失很大,剩余能量冲出渣表面形成浅“盘子”形状,如图5中c所示。

溅起的炉渣也是沿着浅“盘子”底部切线方向,细小的渣粒多数小于450角飞向炉衬渣线部位,造成炉底拐角处炉渣堆积增厚,熔池缩小,而其他部分溅渣效果就降低了,就是因为液态炉渣能够缓冲顶吹气体流股冲击炉渣熔池的作用力,故其反作用力减小,溅起炉渣量也就减少。

最佳枪位溅渣时,顶吹气体流股作用在炉渣上,形成“碗”状冲击坑,如图5中b所示。

炉渣沿着碗状冲击坑外缘溅起的炉渣作用力大,多数以450角为中心的扇形方向飞向炉衬内表面上。

故溅渣量大,溅渣高度高,且覆盖面积大,有利于贴补炉衬。

从几何尺寸的上讲,最佳枪位可以理解为高速气体流股冲击炉渣,形成冲出凹坑的深度刚好是顶吹气体流股末端接触炉底的最大深度。

以克服高、低枪位的不足之处,溅渣的效果最佳。

但是,根据炉衬各部位蚀损情况不一样,如图所示的最佳枪位有目的、有方向的将炉渣溅起飞向渣线部位、耳轴部位、炉帽部位的薄弱部位,即变枪位操作,有利均衡炉衬各部位寿命。

(三)氧枪氮气流量对溅渣护炉的影响

众所周知,转炉溅渣是由于顶吹气体流股冲击熔池,其气体流股搅拌能传给炉渣,其反作用力使炉渣溅起飞向炉衬内表面上。

根据川崎制铁介绍气体流股搅拌能与气体流量成正比,

如下公式:

由图1、2、3、4、所示,随着顶吹气体流量增加,有利于溅渣护炉效果。

正如上述所示公式随着顶吹气体流里量Q的增加,炉渣搅拌能也随之增大。

在考虑缩短起渣时间或溅渣时间,溅渣把高度;对炉帽或烟道不烧损的前题下,尽可能采用大些供气量。

故在设计时应采用溅渣氮气流量等于或略低于供氧流量。

本试验结果认为250吨转炉溅渣护炉吹气流量应为26.8Nm3/h(相当于现场29000Nm3/h)时的溅渣效果好。

(四)转炉留渣量对溅渣护炉的影响

渣量也是影响转炉溅渣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

渣量小,相当于低枪位顶吹气体流股较容易穿透炉渣,直接接触炉底耐火材料,而消耗气体流股的能量,故溅渣效果差。

另外,渣量少,溅到炉衬表面上的溅渣层薄,故耐蚀性差。

渣量大,相当于高枪位顶吹气体流股不易穿透炉渣,气体流股冲击能量被液态炉渣缓冲而消耗,其反作用力减小,溅起的炉渣量小。

现代炼钢的铁水成份,石灰质量提高,造渣剂用量不会很大。

也不能因为溅渣护炉、不顾冶炼操作效果,更多加入造渣剂。

根据本试验结果如图6所示,保证留渣量在11%左右即可。

2

1

图6溅渣护炉效果与渣量之间的关系

1-顶吹气体流量23.0Nm3/h的最佳枪位溅渣量;

2-顶吹气体流量26.8Nm3/h的最佳枪位溅渣量

(五)溅渣时间

溅渣时间是指溅渣孕育期和起渣时间之和。

根据现场测定溅渣孕育时间长短,不仅和转炉出钢量有关,主要是与炉渣的温度、熔点、粘度以及留渣量有直接关系,孕育期时间占溅渣时间的一旦炉渣被溅起,那么起渣时间长短仅仅和留渣量多少有关。

如表4所示,宝钢二炼钢250T转炉因长距离输送钢水至连铸车间,出钢温度高达1700℃,故孕育期时间长。

梅钢、昆钢、邯钢转炉出钢温度虽然仅1660~1680℃,但是铁水中[P]和[Mn]高,终点炉渣中TFe和MnO高,导致炉渣熔点低,为1300~1350℃,炉渣稀(当然也包括冶炼操作水平和冶炼低碳钢种的缘故,渣中TFe高)。

尽管留渣量不足8%,仍然不易起渣,孕育期时间长。

溅渣护炉向炉内炉渣吹高压氮气的作用:

一方面是对炉渣的物理冷却降温过程,另一方面是对炉渣充气的作用。

总的目的是将炉渣粘度提高到一个合适程度,才能被溅起。

众所周知,转炉碱性渣是短渣,其中复合离子结构比较简单,在渣中扩散速度快。

在受氮流股冲击过程,渣中小质点复合离子迅速聚合形成大质点。

乃至高熔点C3S、G2S、MgO等物质从液相中析出结晶,粘度急剧上升,迅速变成不流动状态。

如图8所示,三条曲线由于炉渣成分不同(主要是因为TFe不同),其熔点或者说粘度不同。

随着炉渣温度变化其粘度发生变化。

若出钢完了炉渣温度1600℃吹氮气溅渣,其炉渣温度分别降至A、B、C三点时,炉渣粘度才能迅速增加。

而增加至A’、B’、C’三点以后,炉渣粘度又继续急剧直线上升。

假设A、B、C三点为溅渣的起渣的粘度,那么炉渣从l600℃降至A、B、C三点的温度约l425℃、l390℃、l320℃时所需要的时间就称为溅渣孕育期。

同样的降温条件下,起渣孕育期不同,即第一条曲线溅渣孕育期最长,第二条曲线次之,第三条曲线最短。

由图8可知,炉渣温度继续降低至A’、B’、C’三点时,炉渣开始结晶,粘度增至0.4Pa.s~0.5Pa.s。

因粘度高,故溅不起炉渣。

则A-A’、B-B’、C-C'就是起渣过程,其所需要的时间就称为起渣时间。

根据实验室对比试验发现,用水(粘度约为0.001Pa.s)模拟现场冶炼终点含高TFe的稀渣进行溅渣,被溅起的多数为细小水珠,如同实际溅渣时的孕育期间被溅起小火星点状;用甘油水溶液(粘度约为,0.1Pa.s)模拟现场冶炼终点粘度的炉渣被溅起的多数为较大粒状乃至片状;用纯甘油(粘度约为0.5Pa.s)模拟现场冶炼终点稠的炉渣进行溅渣,由于粘度过大,很难起渣。

也就是说,A-A'、B-B’、C-C’期间炉渣粘度约从0.1Pa.s~0.3Pa.s范围为溅渣起渣的合适炉渣粘度的炉渣。

影响炉渣熔点主要是TFe含量。

如梅钢、昆钢、柳钢、酒钢等,炉渣中TFe、MnO高,炉渣熔点低。

当采用只含有MgO的调渣剂进行调渣,溅渣孕育期长达3min以上。

采用含MgO和脱氧剂的改渣剂之后,TFe、MnO分别下降,使炉渣熔点升高,据多家钢厂实际测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互联网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