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区巷道课程设计.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1851728 上传时间:2023-04-06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24.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采区巷道课程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采区巷道课程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采区巷道课程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采区巷道课程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采区巷道课程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采区巷道课程设计.docx

《采区巷道课程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采区巷道课程设计.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采区巷道课程设计.docx

采区巷道课程设计

目录

引言3

第一章设计编写依据5

第二章设计指导思想及技术原则7

第三章概况9

第一节井田概况9

第二节采区概况10

第四章采区系统布置13

结束语14

参考文献16

致谢词19

引言

山西介休义棠瑞东煤业有限公司井田位于介休市西南绵山镇后党峪村一带,距介休市直距8km,行政区划隶属介休市绵山镇管辖,地理坐标为东经111°49′11″~111°52′45″,北纬36°56′39″~36°58′15″。

该矿位于介休市绵山镇西南8.6km处,西距108国道仅10.5km,西北距南同蒲铁路义棠火车站2.5km,距大运高速公路6km,东北距介休火车站约8km,其间均有简易公路相通,交通较为便利。

山西介休义棠瑞东煤业有限公司为重组整合矿井,由原介休市瑞东煤业有限公司、介休瑞来煤业有限公司和介休市宝源煤业有限公司兼并重组整合而成,重组后井田面积9.5391km2,批准开采1~11号煤层,批准重组后生产规模为1.20Mt/a。

第一章设计编写依据

1.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文件晋政办发[2007]35号文《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山西省加快培育和发展大型煤炭集团公司的实施方案的通知》;

2.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2010年颁发的《煤矿安全规程》;

3采矿许可证(证号C1400002009111220045691);

4.山西省煤炭工业局晋煤安发[2009]36号文“关于晋中市2008年度30万吨/年及以上煤矿矿井瓦斯等级和二氧化碳涌出量鉴定结果的批复”;

5.现场调研资料;

第二章设计指导思想及技术原则

1.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和山西省有关煤炭设计、建设和生产的政策法规,以《煤炭工业矿井设计规范》和《煤矿安全规程》为依据,以“集中化、机械化、安全高效和技术经济合理”为基本原则,高度重视安全生产,贯彻国家环境保护法。

2.积极响应国家产业政策,通过本次设计,提升矿井机械化开采水平,提高矿井生产能力,建设装备水平高,供应保障能力强,安全保障水平高,社会经济贡献率高的新型现代化煤矿。

3.充分利用矿井已有的井巷工程、设备和地面设施等,提高矿井的安全装备水平、安全培训水平和安全管理水平,保证矿井安全生产和企业的经济效益。

第三章概况

第一节井田概况

一、位置和交通

矿区地理坐标为东经111°49′11″~111°52′45″;

北纬36°56′39″~36°58′15″。

该矿位于介休市绵山镇西南8.6km处,西距108国道仅10.5km,西北距南同蒲铁路义棠火车站2.5km,距大运高速公路6km,东北距介休火车站约8km,其间均有简易公路相通,交通较为便利。

二、地形地貌

井田地处吕梁山东麓紧临太原盆地的山前丘陵地带。

井田位于汾河东岸,地形复杂,冲沟发育,冲沟多北西向。

较大沟谷有小片基岩出露,两岸形成较陡的“V”字型谷,溪流沿沟谷汇入汾河。

山顶黄土覆盖形成梁、垣、峁等特征的黄土地貌。

整体地势为南高北低,东高西低,最高点位于井田东南部山梁,高程1133.00m,最低点位于井田北部沟谷中,高程875m.00,最大相对高差258.00m。

三、地表水系

井田属黄河流域汾河水系,井田内无常年性河流,只有雨季时各冲沟内汇集洪水沿沟向北流入后党峪村北小水库或向南西流出井田汇入汾河。

井田西邻汾河,汾河为本区主要河流,河床于南庙沟口海拔725m,于两渡镇西海拔717m;其坡度为1.6‰。

河谷宽窄不一,该区以义棠一带最宽,谷底宽达400余米;其下游灵石一带,由于河床岩层坚硬,造成狭窄的河谷。

汾河在义棠至两渡一带具有河漫滩河谷之特征,河床蛇曲于河漫滩中。

本井田东北部后党峪村北小水库为季节性蓄水水库,雨季时有少量蓄水,旱季时干涸无水。

四、矿区建筑物

区内无村庄及居民点分布,矿区内及周边无其它工业及重要建筑物。

五、相邻矿井位置关系

山西介休义棠瑞东煤业有限公司矿井北部相邻山西介休义棠城峰煤业有限公司,西北相邻山西介休桃沟煤矿和杏元煤矿,西南部相邻山西灵石八一一煤矿,南部为汾西矿业集团两渡煤矿,东部为空白无煤区。

(见四邻关系图)。

现将井田外相邻的煤矿情况简述如下:

 

第二节采区概况

一、采区地质概况

一采区位于矿井西南,采区面积约0.8km²。

主采9+10号煤层。

采区内断层较发育,对生产有一定的影响,采区内无陷落柱,无岩浆岩入侵。

采区构造类型为简单-中等类型。

资料表明该采区在巷道施工中穿越煤层水文地质简单,预计施工过程中无大的水患影响。

在生产过程中需进一步查明并制定针对性措施,及时对积水进行探放。

该矿井属低瓦斯矿井。

10#煤层煤尘具有爆炸危险性,自燃发火倾向性等级Ⅱ。

属自燃煤层。

施工中要加强现场管理,并采取必要的防止瓦斯积聚和防尘及防灭火措施。

二、采区巷道布置

一采区集中轨道上山、运输上山均沿10#煤层底板掘进,一采区集中回风上山沿9#煤层顶板掘进;10#煤层位于太原组下部,距9号煤层0.92m左右,煤层厚度为1.15~4.81m,平均为3.45m。

含0-3层夹矸,结构较复杂,煤层层位稳定,为稳定的全井田可采煤层;顶板均为泥岩、砂质泥岩,底板为泥岩、砂质泥岩,局部为粉砂岩。

9号煤层平均为0.9m,顶板为K2灰岩。

一采区集中轨道上山与一采区集中回风上山、一采区集中运输上山,之间煤柱均为35m。

施工期间会受到落差1-10m左右断层影响及煤质松软等方面的影响。

地面无村庄及其它建筑物。

(附巷道断面及支护图)

工作面运输、回风顺槽,均沿10号煤层顶板布置,运输顺槽直接与胶带巷相接,工作面回风顺槽直接与回风巷相接。

 

第四章采区系统布置

 

1、通风系统

副斜井→井底车场→轨道大巷→一采区集中轨道上山→运输顺槽→回采工作面→回风顺槽→一采区集中回风上山→回风井。

2、运输系统

副斜井→井底车场→轨道大巷→一采区集中轨道上山→运输顺槽→回采工作面

3、排水系统

回采工作面→一采区集中轨道上山→轨道大巷→井底车场→主水仓→副斜井→地面

4、运煤系统

回采工作面→运输顺槽→一采区集中运输上山→主煤仓→主斜井→地面

(后附图)

结束语

经过五个月的实习,掷笔于桌前,一切的付出与汗水,终于有于了回报,面对着桌前这一叠厚厚的设计与设计图纸,心中感慨万分。

经过近六个月的资料收集、书写、成图,山西介休义棠瑞东煤业有限公司初步设计的各环节已基本完成。

这次设计使本人对专业课程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使本人对采矿学科有了更加系统的认识。

同时锻炼了对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分析能力、论证能力。

使自己初步具备独立思考、反复推敲、力求严谨的学术作风。

由于要求计算机绘图,打印出本设计,又锻炼了本人对MicrosoftWord、Excel,AutoCAD等应用软件的熟练运用。

由于时间仓促和本人水平有限,设计中定有许多的不尽人意之处。

由于设计深度的要求不同,设计中的一些环节,对于实际的情况是不全面的,但在理论上是切实可行的。

在设计的过程中,得到各位老师的悉心指导,教研室各位专家的关心和广大同学帮助建议,得以使本设计能够顺利完成。

但是,由于时间仓促,更由于本人经验不足,知识水平有限,故在本设计中难免存在一些或者许多不尽如意的地方,忠诚的接受各位读者的批评指正。

参考文献

[1]《采矿设计手册》《煤矿矿井采矿设计手册》编写组煤炭工业出版社1982年

[2]《矿井设计指南》刘吉昌主编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1994年

[3]《煤炭工业设计规范》煤炭工业部北京设计研究院主编煤炭工业出版社1996年

[4]《煤矿安全规程》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煤炭工业出版社2010年

[11]《煤矿开采技术》曹允伟等主编煤炭工业出版社2007年

[12]《综采工艺》煤炭专业委员会编煤炭工业出版社2004年

[14]《矿井通风与安全》王德明主编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7年

[15]《矿井通风》黄元平主编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1986年

[16]《井巷工程》东兆星吴士良主编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6年

[17]《井巷设计》淮南煤炭学院《井巷设计》编写组1985年

[18]《矿山机械》马新民主编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7年

[19]《矿井开采设计》孙宝铮刘吉昌主编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1986年

[[21]《中国采煤方法》陈炎光徐永圻主编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1991年

[24]《煤矿矿井设计》汪理全等编中国矿业大学2006年

[25]《煤矿作业规程编制指南》解读王富奇于斌主编煤炭工业出版社2009年

[28]《采矿AutoCAD2006》郑西贵、李学华编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5年

[30]《矿井施工组织设计指南》秦庚仁主编煤炭工业出版社2001年

致谢词

时光匆匆如流水,转眼便是大学毕业时节,春梦秋云,聚散真容易。

三年的学习生活马上就要结束,在这三年里,我每一点一滴的进步都得益于各位老师的教诲和同学们的帮助。

在这三年中,我懂得一种精神:

“永远不服输,永远争第一,永远不向困难低头”,凭借着这种信念,我克服了成功道路上一个又一个的困难。

在这三年中,我得到一种情谊,师生之情,同窗之情,四季长青。

在这三年中,我更学会了一种处世的智慧—感恩。

在毕业设计过程中,晋中职业技术学院为我们创造了各种有利的学习条件,煤炭化工系的各位老师更是兢兢业业、勤勤恳恳,诲人不倦地为我们指导工作,本设计是在指导教师李文明老师的精心指导和严格要求下完成的。

设计的整个过程都凝聚着老师的辛劳和汗水。

李老师以渊博的知识、严谨的治学态度、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和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为我树立了楷模,使学生受益匪浅。

在此,谨向两位老师致以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感谢我的指导老师李文明和班主任冀鹏老师在三年的大学生活中对我的严格要求,正是你们的努力让我在思想上不断成熟,工作中不断进步,各方面的修养和能力不断提高。

同样感谢所有指导老师的教诲和指正,他们在这段学习中都给予了我很多的指导和帮助。

总之,本次毕业设计之所以能够顺利进行,是由于各方面、各部门共同配合,共同努力的结晶。

在此,向对本次工作做出贡献的各界人士、特别是我的指导老师表示真诚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赵斌倪博洋

邓晓江上官鹏飞

王国柱邢立堃

李浩

2012年6月........忽略此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实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