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上语文教材解读.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1850741 上传时间:2023-04-06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6.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上语文教材解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五上语文教材解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五上语文教材解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五上语文教材解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五上语文教材解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五上语文教材解读.docx

《五上语文教材解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上语文教材解读.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五上语文教材解读.docx

五上语文教材解读

人教课标版小学语文第九册教材解读

先锋小学周艳兵

老师们,大家好!

当我们拿到这本焕然一新、内容丰富的教科书时,就意味着我们又要开始一段新的旅程了。

五年级是中段向高段的转型期,也是小学中的关键期。

要想教好这一时期的学生,我们必须要明白我们的学生现在在哪?

我们又将带他们走向何方?

为此我们有必要一起来了解一下学生的起点与目标。

一、起点

越到高年级,教师越应该研究学生的实际概况,制定准确、合理的教学目标,让学生真正在原有的基础上有较大提升。

1、学生进入第三学段之前,教师首先要思考,学生是否具备了以下基本语文能力——

(1)认识至少2500个常用汉字,阅读能力有发展明显,具有较强的口语交际能力。

(2)学生喜欢习作,表达比较流畅且错别字较少。

(3)学生能在老师的指导下组织有趣味的语文活动,在活动中学习语文。

(4)学生喜欢语文。

爱读课文,发言积极,思想活跃。

有基本的道德判断能力和积极健康乐观向上的感情。

(5)学生掌握了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

具有比较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如查字词典的习惯、阅读的习惯等。

2、学生还可能存在哪些语文学习的问题?

(1)语文学习的兴趣开始减弱,上语文课、课外阅读和进行语文活动的积极性不高;

(2)基础知识不够扎实,书面语言问题较多;

(3)有的学生口头表达能力欠缺,胆小,很少当众发言。

3、教师的反思

(1)上述情况哪些是教师的教学问题?

哪些是学生个性发展的问题?

(2)如何根据本阶段学生的实际情况,而不只是根据课程标准或者教参设定学习目标?

(3)自己的教学策略还有哪些可以调整的地方?

(4)经过两年的语文学习,我打算帮助学生在语文素养方面达到什么程度?

二、目标

识字写字

第二学段(起点)

第三学段(目标)

会使用字典、词典,具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

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

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

硬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有一定的速度。

能用毛笔书写楷书,在书写中体会汉字的优美。

阅读

第二学段(起点)

第三学段(目标)

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初步学会默读。

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默读有一定的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

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

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

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中体验情感,领悟内容。

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

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进行探究性阅读。

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

能借助词典阅读,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

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

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

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

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做出自己的判断。

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面、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欢、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

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

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

在理解语句的过程中,体会句号与逗号的不同用法,了解冒号、引号的一般用法。

理解课文的过程中,体会顿号与逗号、分号与句号的不同用法。

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

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

背诵优秀诗文60篇(段)。

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

扩展自己的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

本阶段阅读训练重点:

1、提高默读速度,学会浏览。

2、体会词句的感情色彩和表达效果,体会含义深刻的语句。

3、揣摩表达顺序,体会思想感情,领悟表达方法。

4、学会阅读叙事性作品、诗歌和说明性文章。

习作

第二学段

第三学段

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像,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

能写简单的纪实作文和想像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

能根据习作内容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达。

能用简短的书信便条进行书面交际。

学写读书笔记和常见应用文。

40分钟能完成不少于400字的习作。

根据表达的需要,使用冒号、引号。

能根据表达需要,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

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

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

口语交际

第二学段

第三学段

能用普通话交谈。

在交谈中能认真倾听,并能就不理解的地方向人请教,就不同的意见与人商讨。

与人交流能尊重、理解对方。

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

听人说话能把握主要内容,并能简要转述。

听他人说话认真耐心,能抓住要点,并能简要转述。

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并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能根据交流的对象和场合,稍做准备,做简单的发言。

能具体生动地讲述故事,努力用语言打动他人。

表达要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

 

在交际中注意语言美,抵制不文明的语言。

综合性学习

第二学段

第三学段

能提出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有目的地搜集资料,共同讨论。

为解决与学习和生活相关的问题,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获取资料,尝试写简单的研究报告。

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书面与口头结合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

对自己身边的、大家共同关注的问题,或电视、电影中的故事和形象,组织讨论、专题演讲,学习辨别是非善恶。

 

能在老师的指导下组织有趣味的语文活动,在活动中学习语文,学会合作。

策划简单的校园活动和社会活动,对所策划的主题进行讨论和分析,学写活动计划和活动总结。

在家庭生活、学校生活中,尝试运用语文知识和能力解决简单问题。

初步了解查找资料、运用资料的基本方法。

有效实施教学的基本前提:

1、准确把握目标。

2、瞻前顾后,注意目标的阶段性和连续性

课程标准中提出的目标,有的是一以贯之的,如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目标,前面的学段提出了,后面的学段要贯彻始终;有的可以分出层次,如,学习方法、学习能力等方面的目标,是环环相扣、螺旋上升的,前面的学习为后面的学习作准备,后面的学习是前面学习的深化和发展。

教师在教学中既要注意阶段性目标,又要注意阶段目标之间的衔接与过渡,使课程标准规定的教学目标得到全面、准确的落实。

  

首先,教师在教学时要从整体上把握小学高年级语文学习的阶段性目标,关注学生经过小学阶段最后两年的学习,能否达到课程标准对学生语文能力的要求。

对学生在中年级阶段未达到的目标,要想办法在本册教材的学习中补充、强化。

  

其次,五年级上学期仅仅是小学高年级的起始阶段,有的目标是在整个学段要求达到的,教师不可操之过急,以避免加重学生的负担。

本册教材中提到的一些学习重点,在前面教材中可能也曾涉及,但不像本册教材这样集中和深入,有的知识点教师可帮助学生归纳整理,并逐步转化为学生的语文能力。

  

三、教材编排特点

(一)专题组元的角度更加灵活多样

本册教材的编排方式仍按专题组织教材内容,但专题的角度、内容更加灵活多样。

1、角度拓宽

八个单元主题的安排不管是从文体、人物、综合性学习……相对以前更广泛,让我们来看看:

思想内容的角度(注重引导学生更多地关注社会):

月是故乡明    生活的启示  不忘国耻

文体的角度:

“学习说明性文章”引导学生在了解文章内容的同时,学习一些基本的说明的方法。

人物的角度:

“走近毛泽东”这组教材不仅展示了毛泽东作为领袖的风采,而且展示了他的文学才华和凡人情怀;

2、延续发展

三上:

“父母之爱”(无私的爱),如:

《可贵的沉默》、《妈妈的账单》

五上:

“父母之爱”(理性的爱),如: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学会看病》

但本册教材在内涵上更加深化,不但表现亲子之间的浓浓深情,而且着眼于孩子的全面成长,表明严格要求、鼓励自立也是父母之爱。

  

3、关注双性(人文性和工具性)

人教版的教材人文性强,文学味浓。

但阅读此类教材是否仅停留于有所感悟,有所积累呢?

学生的能力培养如何落实?

没有系统的语文能力训练,影响了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

所以编辑也考虑到这个问题,到五年级就加强了语文能力的训练。

我们看今年的单元导语与以前的不一样,一般分两段,前面一段都是关于人文主题的,后面一段是关于语文能力要求。

“双专题”:

人文内涵、语文读写

语文读写点:

由暗线到明线       由散点到集中

九册各单元“双专题”一览

组别

专 题

读   写   点

我爱阅读

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月是故乡明

学习借景物或事物表达感情的方法

学习说明性文章

了解基本的说明方法并尝试运用

生活的启示

体会关键词句的含义及表达效果

遨游汉字王国

综合性学习

父母之爱

外貌、语言和动作的描写

不忘国耻振兴中华

搜集、整理资料的方法

走近毛泽东

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

(二)专题结构发生新变化

本册是在前八教材的基础上编写的,教材的结构及思路有一定的继承性,体现整套教材的延续性,同时又有发展变化。

1、加强整合的编写目的更加明确  

本册在编写中进一步加强整合。

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导语导学,整合单元内容。

  

本册各组的导语大都分为两个自然段,除了有激发学习兴趣、点明学习专题的作用外,还有提示语文学习重点、明确读写训练点的作用,方便教师和学生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去关注课文。

在语言叙述上,有的导语比较平实。

比如第三组,“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读到说明性文章。

这些文章,不论是讲清楚植物的形态特征,还是说明动物的生活习性;不论是介绍新产品的使用方法,还是解释自然现象的形成原因,都要使用一些说明的方法”;有的导语则充满文学色彩,富有感染力,如第七组,“当五星红旗在香港上空冉冉升起的时候,当全国人民为申奥成功欢欣鼓舞的时候,我们不会忘记,在中国近代史上,曾经有过一个百年的噩梦。

那是一段中华民族受尽屈辱的历史,也是一段中华儿女奋力抗争的历史”。

  

(2)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的整合。

  

为了体现单元整合,教材加强了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的联系。

本册在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之间安排有“连接语”,有时在略读课文和略读课文之间也有“连接语”。

这段文字承上启下,内容突出,过渡自然,明确提示了略读课文的学习要求和方法,体现由精读到略读的阅读训练过程,使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的整体感更强。

  

例如第八组“走近毛泽东”,先是两篇精读课文《七律?

长征》《开国大典》,展示了毛泽东作为领袖的风采。

然后用一段连接语引出后两篇课文,“我们再去了解作为普通人的毛泽东的情感世界”,把一个有血有肉、情感丰富、形象立体的伟人呈现给学生。

略读课文不仅在内容上是精读课文的补充,在体裁上也有补充的作用。

如,第一组课文主要体裁是散文,但第二课《小苗和大树的对话》,就采用了采访记的形式,通过著名学者回忆自己的读书经历来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

  

(3)单元之间各学习内容的铺垫和照应。

  

每一组从导语到课文思考题,从口语交际?

习作到回顾?

拓展,各个部分都力求从内容和形式上凸显本单元的学习重点:

前面有布置,中间有铺垫,后面有复习、拓展、交流,整组教材乃至于全册教材成为互相联系的整体。

  

例如,第三组“学习说明性文章”,重点让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说明方法。

在导语部分即提出要求,在课文学习中主要通过课后思考题让学生了解本课的说明方法,在口语交际?

习作中则尝试让学生应用一些基本的说明方法,在回顾?

拓展中的“交流平台”里让学生归纳本单元所用的说明方法。

通过这一条明晰的线索串起各部分的学习内容,全面推进学生的各项语文能力。

有的学习内容还预先布置。

例如,在第三组的口语交际,要求学生介绍一种商品,教材则提前两课以“选做题”的方式来铺垫,提示教师要让学生在课后阅读说明书。

  

再如,第七组“不忘国耻,振兴中华”,语文学习的重点是“搜集有关资料,学习整理资料的方法,并在学习过程中加以运用”。

这一学习重点在“导语”中明确提出;在课后“思考·练习”中要求学生联系有关资料理解课文内容;在课后“选做题”中鼓励学生“搜集文字或图片资料,了解中国曾经蒙受的耻辱,以及今日祖国的强大”;在“口语交际·习作”中,引导学生在写读后感和进行演讲时用上自己搜集的资料;在单元后面的“回顾·拓展”中,组织学生交流搜集和运用资料的方法、收获,展示本单元的学习成果,体现对相关资料的灵活运用。

这样,结合“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专题,不仅激发了学生的爱国热情,而且在搜集、运用资料上反复实践,以有效地培养这方面的能力。

2、课文既保留传统的优秀篇目,又增加了富有时代感的新课文  

本册教材保留了“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教科书”的一些优秀篇目,如《落花生》《地震中的父与子》《“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圆明园的毁灭》《狼牙山五壮士》《开国大典》,这些课文内涵深厚、历久弥新,教师们在教学中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保留的课文本册教材中被编入了新的单元,体现了新的教学功能,教师要用新的教学理念重新设计。

  

教材还选取了一些富有时代感的文章,如,以香港回归为题材的诗歌《最后一分钟》,体现现代意识的《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学会看病》。

有的课文人文内涵丰富、感人至深,如,《走遍天下书为侣》《我爱你,中国的汉字》(第五组综合性学习中的阅读材料)《慈母情深》《青山处处埋忠骨》。

  

本册教材体裁多样,课文中除了散文、古诗、新诗、小说、通讯、说明文以外,还有访问记《小苗与大树的对话》。

第五组综合性学习单元选编的阅读材料,有谜语、歇后语、对联、笑话、通讯报道、韵语歌、书法作品赏析等,在拓宽教材的题材、体裁上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课文是学生认识世界、表达思想的范例。

如:

《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落花生》、

《珍珠鸟》。

课文是学生学习语言知识、掌握语言技能、进行语言实践的范例。

五上课文中有很多富有感染力的语句和个性的表达,有利于学生感受语言的表现力和丰富性。

如:

《窃读记》中“我急忙打开书……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

”(贬词褒用,句子短小,准确地表达作者此时内心的感受);《鲸》中“鲸每天都要睡觉……它们立即四散游开。

”(普普通通一段话,由于用词准确,值得我们细细品味);《慈母情深》中“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

……我的母亲……”(句式倒装词语重复产生特殊的效果);《开国大典》中“会场在天安门广场……场中挺立着一根电动旗杆。

”(短短几句话把开国大典的会场介绍得清清楚楚。

我们可以很方便地根据这段话画出一幅会场方位图。

3、强化导学功能,引导学生思考  

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已经具备一定阅读能力的实际,本册教材不再采用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精读课文中也取消了提示语。

但是,仍然通过其他方式加强教材的导学功能,引导学生自读自悟,主动思考。

  

有的凸现语文学习重点,将导思、导学、导练贯穿于整组教材。

如说明文单元中,首先,在“导语”中明确提出学习重点:

“学习本组的说明性文章,要抓住课文的要点,了解基本的说明方法,并试着加以运用。

”接着,引导学社凭借课文和其它阅读材料,领悟种种说明的方法。

在《鲸》的课文之后,引导发现并交流说明的方法:

“课文在介绍鲸的时候,使用了一些说明方法。

如,列数字……课文还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找出来和同学交流一下。

”在读《松鼠》的时候,引导学生“想想在标题上与《鲸》有哪些相同的地方,有哪些不同的地方。

”在课文《新型玻璃》的课后,引导学生例谈作者在介绍新型玻璃时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并在选做题里提出“找一些商品说明书读一读,看看它们是怎样介绍商品及其使用方法的”,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了解说明方法。

在阅读《假如没有灰尘》这篇课文时,提示学生留意“作者是怎样说明灰尘的特点和作用的”。

在本组之后的“口语交际”中,创设做“小小推销员”向别人介绍商品的情境,要求学生先阅读产品说明书,再从几个方面介绍(如外观、用途、使用方法),试着用上一些说明方法。

“习作”则是让学生练习写一篇说明性文章,介绍一种物品,尝试运用从课文中学到的一些说明方法。

在《交流平台》中,指导学生对本组学习中学到的一些说明方法,用列表格的方式进行梳理、小结,从积累和运用的结合上,使“说明的方法”这个学习重点得到落实。

课文后的“思考·练习”从整体到局部、由浅入深地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学习阅读方法,同时也更加关注文本,引导学生揣摩语言。

每篇精读课文一般安排四道题,有的引导朗读或默读,有的设计全局性、整体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如:

《走遍天下书为侣》中“说说作者选择一本本书陪伴自己旅行的理由是什么。

”又如,《开国大典》中“想一想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记叙开国大典的,并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梅花魂》: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想一想课文通过哪几件事表达了外祖父对祖国的思念之情。

”有的抓住重点段落或重点语句进行深入理解;《走遍天下书为侣》中“作者‘一遍又一遍地读那本书’的方法是什么?

”如《地震中的父与子》中“课文结尾为什么说这是一对‘了不起的父与子’呢?

从课文中找出相关语句,和同学交流自己的看法。

”有的从表达方式上体会课文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的特点;如,《圆明园的毁灭》一课之后设计了这样的思考题:

“课文的题目是‘圆明园的毁灭’,但作者为什么用那么多笔墨写圆明园昔日的辉煌?

”又如,《窃读记》课后,引导学生从文中找出描写作者心理活动的语句,仔细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有的从抄写、背诵方面提出要求。

另外,思考·练习采用了灵活安排和指定任务相结合的方式。

比如,有的课文要求“背诵你喜欢的部分”“把你喜欢的语句写下来”,体现让学生自主学习的思想;有的课文则明确指出“背诵课文第三自然段”“抄写课文第七自然段”,加强学习的指导性,也便于学生和教师操作。

思考·练习还凸现“语文性”,注重读写结合。

我们来看几则课后练习就可以明显地感觉到。

(出示句式仿写(第3课)、段落仿写(第11课)、补写空白(17课小练笔)、篇章仿写(第3课小练笔、第15课小练笔、第19课小练笔)、篇章改写(第9课小练笔)、改写古诗(第5课)、还首次出现了范文引导(习作七。

)这一切都说明,从这一册起,人教版的教材将加强读写结合,加强训练,培养语文能力。

其次,适当调整教材体例,将“口语交际·习作”单列。

加强对“口语交际·习作”的指导,增加内容和形式的选择性。

在“口语交际·习作”的编写上,内容更加丰富,形式更加灵活,指导更加得力,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的联系更加紧密。

其中,有先说后写的,有先写后说的,有二者可以灵活处理的。

教材中提示的文字比较具体,注意在内容上提供多个角度,在表达上提倡多种形式,增加了选择性,为学生回归常态进行口语交际、自主进行习作,留有更大的创造空间。

本册安排了7次口语交际,其中“遨游汉字王国”单元的口语交际融合在整个综合性学习中。

这7次口语交际话题容易引起学生表达的愿望,有的是结合专题内容,有的是从学生生活和思想实际出发而安排的话题;有的与习作紧密结合;有的单元只提供两三个角度供教师和学生选择。

本册口语交际首次安排了辩论和演讲的形式,教师要注意不要拔高要求。

本次习作共安排了7次,其中“遨游汉字王国”单元的习作融合在综合性学习之中。

此外,结合课文学习,安排了4次小练笔(《走遍天下书为侣》:

假如你去旅行会带上什么。

《鲸》:

鲸的自述☆《地震中的父与子》:

阿曼达在废墟下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自己感受到的父母之爱的两种表现形式。

),作为片断练习,给学生提供更丰富的习作空间。

7次习作涉及身边的事物、自己的所感所想、想象性作文等多各方面。

在呈现方式上,有的是说写合一安排,有的则分开安排。

结合单元的知识积累,注重由读到写、由说到写的迁移。

强调习作与生活的联系。

如:

父母之爱单元,引导学生通过习作与父母沟通交流。

说明文单元,阅读说明书,写清楚一种物品。

第一次出现的作文形式提供例文。

如读后感,让学生整体感知此类文章的大致写法。

最后,从本册起,将原先每组之后的“语文园地”更名为“回顾·拓展”,在“回顾·拓展”中新设“交流平台”栏目,旨在侧重引导学生小结、交流本组语文学习的收获,并逐渐养成在学习过程中反思、总结的习惯。

这个栏目是低、中年级“我的发现”的进一步发展,引导学生在一组教材学习之后,交流收获、体会,特别是侧重就阅读、习作、习惯养成的某一方面,进行交流小结,以渐渐悟到读写的一些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值得注意的是,教材中“交流平台”栏目里的提示,仅供教师教学参考。

交流、总结的内容可以不受其限制。

建议在教学该单元开始前,教师就应关注此栏目,并将相关要求落实到整个单元的教学中,尤其是“我的发现”中提到的语段。

不能等教到园地了,再来教学“我的发现”。

建议在“我的发现”后,编排相应的练习,再回过头来从书中找相类似的句子,以强化对语文知识的掌握。

4、改进“综合性学习”,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本册教材安排两次“综合性学习”,一次是在“我爱阅读”专题中,其编排方式和四年级的“综合性学习”相同,要求学生结合课文的学习,进行一些调查访问、搜集资料等活动,交流发现和得到的启发。

  

另一次综合性学习“遨游汉字王国”安排在第五组,编排方式完全改变以往教材的编法,突破了以课文为主体的单元结构,改为围绕专题、任务驱动、活动贯穿始终的编排方式。

首先,在导语中提出学习任务──围绕“遨游汉字王国”这个专题,开展综合性学习,感受汉字的有趣和神奇,了解汉字文化,并为纯洁祖国文字做些力所能及的事。

接着提出结合活动建议,制订活动计划的要求。

而后分成两大板块,按两个阶段开展综合性学习。

第一板块引导学生搜集相关资料,感受汉字的有趣、神奇;第二板块引导学生开展阅读、搜集资料、进行社会调查等活动,加深对汉字的了解与热爱,并为纯洁祖国的语言文字出力。

教材在这两大板块中,分别提供若干必读材料,提出一些阅读要求,体现“下要保底”的编写思想;分别提出活动建议,供师生选用或参考。

最后,建议用办展览、办手抄报、开成果汇报会等形式,展示这次综合性学习的成果,并建议有兴趣的学生继续深入开展探究活动。

其中,除了学习专题和必读材料要予以落实以外,学习的具体内容、方式、方法,学习成果的呈现方式等等,师生有相当大的自主权。

其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培养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能力,特别是语文的综合运用能力,把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贯穿在整个学习活动中。

  

5、拓展学习资源,加强课内外语文学习的联系  

本册安排综合性学习的第一、第五单元,充分体现了大语文观,体现了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的思想。

其他各组,从课文的编选、“思考·练习”的设计、语文活动的建议等方面,也都重视向生活拓展。

如,读了说明性文章,启发学生找来商品说明书读一读,看看是怎样介绍商品及其使用方法的;在“不忘国耻、振兴中华”单元,引导学生搜集图文资料,了解中国昔日的耻辱和今日的强大。

本册重视课内外语文学习的联系,除继续保持“资料袋”“阅读链接”两个栏目外,还鼓励学生在课外查找更多和课文相关的资料和文章,帮助理解课文和增加阅读量;教材还在“回顾·拓展”中增设了“课外书屋”这一新栏目,旨在介绍、引导学生读课外书,读整本的书,特别是读中外儿童文学名著;在“小练笔”中引导学生联系课内外阅读和生活实际,记下自己的感受、见闻和想象。

这样的编排,充分体现了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管理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