谏太宗十思疏 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1847829 上传时间:2023-04-06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3.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谏太宗十思疏 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谏太宗十思疏 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谏太宗十思疏 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谏太宗十思疏 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谏太宗十思疏 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谏太宗十思疏 教学设计.docx

《谏太宗十思疏 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谏太宗十思疏 教学设计.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谏太宗十思疏 教学设计.docx

谏太宗十思疏教学设计

谏太宗十思疏

教学目标:

1.积累文言实词的义项和文言虚词的用法。

2.学习本文比喻论证、对比论证以及层层推进的排比运用,体味语言风格。

3.“十思”的内容理解及现实积极意义的

教学重点:

掌握文言虚词的含义和用法,掌握本文的主要观点

教学难点:

对比和比喻论证的方法;排比手法在文中的作用

教学课时:

5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唐太宗有一句话非常有名,“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

我常保此三镜,以防己过。

”这句话是他在吊唁大臣时说的,大家知道是哪一个大臣吗?

他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这篇文章的作者——魏征。

唐太宗甚至讲到,“今魏征殂逝,遂亡一镜矣。

”可见魏征作为直言敢谏的大臣对唐太宗的影响有多么深远。

二、作者及背景

1.作者

魏征(580-643)字玄成,河北下曲阳人,从小丧失父母,家境贫寒,但喜爱读书,不理家业,曾出家当过道士。

后参加李密反隋的起义军,李密失败后降唐,太宗时拜谏议大夫,左光禄大夫,封郑国公,世人称魏郑公。

死后赠司空,谥文贞。

唐代杰出的文学家、政治家、史学家,以直言敢谏著称,即使太宗在大怒之际,他也敢面折廷争,从不退让,所以,唐太宗有时对他也会产生敬畏之心。

史有“诤臣”称之。

2.时代背景

隋朝在农民起义中覆灭,给唐朝统治者敲响了警钟。

唐太宗李世民就曾说:

“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唐朝初年,为了缓和阶级矛盾,积极纳谏。

太宗起初听不进魏征直谏,发誓要杀他,后来他悟出这是为了国家长治久安,便越听越爱听。

  经过十几年的治理,经济得到发展、百姓生活富足、边防巩固、内外无事、国家安定。

唐太宗逐渐骄奢忘本,大修庙宇宫殿,广求珍宝,四处巡游,劳民伤财。

而魏征却能清醒地看到繁荣昌盛的背后隐藏着危机,魏征“频上四疏,以陈得失”(此为第二疏),太宗猛醒,还写了《答魏征手诏》称赞他。

3.解题

A太宗—庙号。

中国古代帝王死后,在太庙里奉祀时追尊的名。

贞观—年号。

用于纪念的名号,被认为是帝王正统的标志              

李世民—姓名。

为表尊崇,要对帝王的名字进行回避,即“避讳”。

如本文第三段中的“则

思知之以安人”当作“则思知之以安民”,这里为避李世民的讳,以“人”代“民”。

 

B十思—是本文内容,即十条值得深思的情况

C疏:

封建时代臣子向国君陈述意见的一种文体。

三、初读全文

1.自读课文,了解大意

2.找出对偶句、排比句、比喻句。

四、课文分析

(一)分析第一段 

1.补充注释 

(1)臣闻求木之长者  求:

追求,想要。

  之:

取消独立性。

 

(2)必固其根本   根本:

古—根,今—事物的本质。

(3)欲流之远者   流:

泉流,名词。

(4)必积其德义   其:

他们。

(5)源不深而望流之远  而:

(6)根不固而求木之长  固:

稳固 

(7)臣虽下愚   虽:

虽然(不能讲成“即使”,此句自谦)

(8)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   神器:

帝位。

重、大:

形容词作名词,重权、重位。

 

(9)不念居安思危   念:

考虑。

 

(10)戒奢以俭   以:

用,实行,厉行。

 

(11)斯亦伐根以求木茂   亦:

也。

以:

而,却。

(12)塞源而欲流长也   流:

水流,名词。

 

2.学生自译,教师辅助

3.分析回答问题 

(1)第一段中有那些比喻句?

包含了什么观点?

 

比喻句: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

 

观点:

A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B居安思危,戒奢以俭 

(2)本段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其作用何在?

 

喻证法——把积德安国这个抽象的道理用固本求长、浚源欲远这种生活常识进行比喻,使论述变得更加生动形象而易懂; 

正反对比论证法——采用强烈、鲜明的对比使劝谏对象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思国之安必积德义的道理。

(3)起义句中前两个分句对第三个分句起什么作用?

 

前两个分句说的是事物常理,可以顺其自然地引出所要阐明的观点,也能对观点起到论证说明的作用。

 

(4)魏征在劝谏中也讲究方式方法,言语也中听,你能说明这样的特点吗?

 

首先是用了比喻手法,使劝谏生动形象化;再就是借贬低自己来抬高君主,使对方耳听直言心悦诚服。

 

(5)本段三句话各是从什么角度来阐述自己的看法的?

 

第一句正面引出主要观点,阐明积德义的重要性;第二句从反面论述自己的主要观点,阐明积德义的必要性;第三句从皇帝自身地位的角度来阐明不积德义的严重后果,进一步论证治理国家,必积德义。

 

(二)分析第二段。

 

1.补充注释

(1)凡百元首   元首:

指帝王。

 

(2)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   繁:

多。

盖:

大概。

(3)岂取之易守之难乎   取:

攻取。

守:

保卫。

(4)盖在殷优,必竭诚以待下   盖:

因为。

以:

来。

(5)既得志   既:

已经。

得志:

实现愿望。

 

(6)则纵情以傲物   以:

而,表并列。

物:

别人。

 

(7)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骨肉:

至亲之人。

行路:

名词。

(8)虽董之以严刑   虽:

即使。

之:

代人民。

以:

用。

(9)振之以威怒   振:

同“震”,威吓。

 

(10)貌恭而不心服   貌:

表面。

而:

然而。

 

2.齐读本段,然后自由翻译全段。

 

3.分析内容

(1)这一段作者概括了什么历史教训?

历代统治者能善始,却不能善终。

 

(2)作者认为他们这样的历史教训原因在“取易守难”吗?

不是。

在于统治者得天下之后“纵情”“傲物”。

 

(3)作者对以严法治国持什么看法?

我们现在强调健全法制,你认为可行吗?

 

魏征对“严法治国”既没有推崇,也没有反对,只是认为“法制”不是问题的关键,根本还在于统治者对天下黎民要竭诚相待。

我们强调健全法制,实际也是为了使天下变成一个公平合理的社会,这与魏征主张“竭诚以待”是一致的,那当然是可行的。

 

(4)作者在本段所阐述的主要看法是什么?

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5)本段采用的是什么论证方法?

 

对比——善始与善终;竭诚待下与纵情傲物。

比喻——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6)从本段所述来看,作者的思想上有很大的局限性,这表现在于何处?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宣扬了皇权神授论,这与他的封建忠君思想分不开。

(三)分析第三段

1.补充注释

(1)诚能见可欲   诚:

(如果)真的。

 

(2)则思知止以安人   思:

想到。

安:

使动用法。

(3)念高危   高危:

(地位)高高在上充满危机。

(4)惧满溢   惧:

担心。

 

(5)则思江海下百川   下:

动词居于…之下。

(6)乐盘游   乐:

意动用法,以…为乐。

 

(7)则思三驱以为度   以为:

以(之)为。

度:

限度。

(8)则思虚心以纳下   虚:

使动用法,使…谦虚。

 

(9)惧谗邪   谗:

动词作名词,说别人坏话的人。

邪:

形容词作名词,邪恶的人。

 

(10)则思正身以黜恶  正:

使动用法,使…端正。

(11)则思无因喜以谬赏   无:

同毋,不要。

 

(12)总此十思,宏兹九德  宏:

使动用法,使…光大。

 

(13)简能而任之   简:

选拔。

能:

形容词作名词,贤能的人。

(14)择善而从之   善:

形容词作名词,好的建议。

(15)则智者尽其谋   尽:

形作动,用尽。

(16)信者效其忠   效:

献出。

 

2.学生翻译全段

3.分析内容

(1)第三段提出了哪“十思”?

作者理想的政治境界是怎样的?

 

十思:

略;境界:

智者尽其谋…垂拱而治。

 

(2)“十思”的核心内容是什么?

这十思各从哪些角度去谈论治国之道?

 

核心:

正己安人。

角度:

一二思—戒奢侈;三四思—戒骄躁;五六思—戒放纵;七八思—戒蒙蔽;九十思—戒主观。

 

(3)“何必劳神苦思,代百司之职役哉”一句以反问结束全文,可以收到怎样的效果?

 

作者以反问的形式启发太宗,讲明了十思的现实意义,可以更加坚定他实行开明政治的决心。

五、总结全文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作者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进行论证?

 

中心论点:

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方法:

对比论证,比喻论证。

 

六、写作特点。

 

1.骈散结合,华美流畅 

唐代的奏疏,习惯上都用骈文写。

这篇奏疏虽然也用了许多骈偶句式,却突破了骈体的束缚,骈散语句代替运用,既有骈文的整齐华美,又有散文的自然流畅,易于诵读。

 

2.正反论述,务尽其旨 

全文以论述为主,对同一问题,作者往往从正反两方面进行剖析,这样,说理更加透彻。

如第一段先从正面论述“固本疏源”,再从反面阐述不这样做的危害;第二段关于“殷忧”“竭诚”与“得志”“傲物”的反复论述,第三段贯穿“十思”的本能欲望(或反应)与理性自制的对举,都体现了这一特点。

3.比喻排比,生动有力 

文章以浅显的比喻衬出中心论题,比喻作为一种推理手段,起到了生动、直观的效果;全文的论述多用排比句式,铺垫罗列,勾连而下,气势不凡,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

 

文言知识整理 

1.通假字  

①振之以威怒(震)

②简能而任之:

“简”同“拣”,选拔。

③则思无以怒而滥刑:

“无”同“毋”,不要。

2.实词 

必浚其泉源(jun深挖,疏通)    当神器之重(主持,掌握) 

求木之长(zhang生长)      戒奢以俭(用,行) 

承天景命(大)         盖在殷忧(yin深) 

虽董之以严刑(监督)      将有作(建造,兴建) 

谦冲而自牧(谦虚)(养)    慎始而敬终(慎) 

虑壅蔽(堵塞)(蒙蔽)     正身以黜恶(chu排斥)(e奸恶小人)    

谬赏(不恰当)       简能(选拔) 

克终者盖寡(能)垂拱而治(治理得好,太平,与“乱”相对)  

乐盘游(娱乐游逸,指从事狩猎)   而滥刑(过度、无节制

谏太宗十思疏(规劝君主、尊长或朋友,使之改正错误或过失) 宏兹九德(代词,这) 

3.虚词

之:

 

①臣闻求木之长者         结构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②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   结构助词,的。

③岂取之易而守之难乎?

      代词,指代天下。

 

盖:

 

①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     表示不十分肯定的判断,大概。

   

②盖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     连词,承接上文,表示推断原因,因为。

 

虽:

 

①虽在下愚,知其不可       虽然。

   

②虽董之以严刑          即使。

 

以:

 

①盖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

    来,表目的的连词   

②虽董之以严刑。

         介词,用 

③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

    来,表目的的连词   

④则思无以怒而滥刑。

       介词,因为 

而:

 

①源不深而望流之远        连词,表转折。

②则思谦冲而自牧         连词,表递进。

   

③垂拱而治            连词,表修饰。

 

④子产而死,谁其嗣之       连词,表假设。

 

哉:

 

①何必劳神苦思,代百司之职哉。

  表反问语气,呢   

②岂人主之子孙则必不善哉。

    表反问语气,吗   

③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表反问语气,呢 

所:

 

①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

     “所”加动词的固定结构   

②山峦为晴雪所洗。

          表被动

4.一词多义

下:

 

①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

臣下的意见。

    

②臣虽下愚,知其不可:

智力低下。

    

③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

居于„„之下。

   

当:

①盛夏之时,当风而立:

对着,面对。

②人君当神器之重:

掌握,主持。

③安步当dàng车:

当作。

   

安:

 

①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

安定。

 

②燕雀安知鸿之志哉:

怎么。

 

③项王曰:

“沛公安在?

”:

哪里。

    

④衣食所安,弗敢专也:

享受。

   

信:

 

①信者效其忠:

诚实。

    

②愿陛下亲之信之:

信任。

    

③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信用。

    

④忌不自信:

相信。

   

求:

 

①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追求。

    

②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探求。

    

③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请求。

    

④不求闻达与诸侯:

追求。

 

治:

 

①文武并用,垂拱而治:

治理。

   

②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医治。

   

③不效则治臣之罪:

惩治。

5.词类活用 

(1)名词用作状语 貌恭而不心服    貌:

表面上。

(2)名词作动词 

①江海下百川     下:

居于„„之下。

   

②君人者,诚能见可欲 君:

做君主,统治。

(3)形容词用作名词 

①人君当神器之重   重:

重任、重权。

   

②居域中之大     大:

重位。

 

③惧谗邪       邪:

邪恶的小人。

④择善而从之     善:

好的意见。

   

⑤则思正身以黜恶   恶:

奸恶的小人。

⑥简能而任之能,有才能的人

⑦居安思危 安:

安逸的环境。

危:

危险的情形。

 

(4)形容词用作动词 

①智者尽其谋     尽:

用尽。

②则纵情以傲物    傲:

傲视 

③源不深而望流之远 远:

远长。

④塞源而欲流长者 长:

长远。

 

⑤克终者盖寡 终:

坚持到底。

  

(5)使动用法 

①必固其根本      固:

使…稳固。

   

②知止以安人      安:

使…安宁。

   

③正身以黜恶      正:

使…端正。

   

④则思虚心以纳下    虚:

使……谦虚。

⑤宏兹九德 宏:

使……光大。

⑥欲流之远者 远:

使……流得远。

⑦何必劳神苦思 劳:

使……劳累。

(6)意动用法

①乐盘游乐,以…为乐

②忧懈怠,则慎思而敬终 忧:

以……为忧,担心。

(7)动词作名词

①诚能见可欲欲,想要的东西 

②将有作作,建造,兴建。

指大兴土木,营建宫殿苑囿一类的事情

6.通假字

振之以威怒(振通“震”)则思无以怒而滥刑(通“毋”,不要)

7.古今异义

①必固其根本    根本,古义:

树根  今义:

事物的根源或最重要的部分

②纵情以傲物    纵情,古义:

放纵感情,含贬义  今义:

尽情

③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行路,古义:

路人    今义:

走路

④则思三驱以为度     以为,古义:

把它当作   今义:

认为 

⑤人君当神器之重     神器,古义:

帝位,国家  今义:

神异的器物 

⑥承天景命        景,古义:

大      今义:

环境的风光

8.特殊句式

(1)状语后置虽董之以严刑,震之以威怒戒奢以俭

(2)定语后置居域中之大

(3)宾语前置则思知足以自戒 则思谦冲而自牧则思三驱以为度

(4)判断句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

(5)省略句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

(6)固定搭配 岂…乎?

  难道…吗?

 况…乎?

  (更)何况…呢?

8.成语

居安思危:

处于安逸的环境里,要考虑可能出现的危难和困难 

载舟覆舟:

老百姓可以拥戴统治者,也可以推翻统治者 

垂拱而治:

君王不做什么,而使天下太平 

择善而从:

挑选其中的好的采纳(或采用)

善始善终:

有好的开头,也有好的结尾。

9.句子翻译

①凡百元首,承天景命,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

  

②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

 

③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④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惧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  

⑤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

 

臣听说要求树木长得高大,一定要稳固它的根底;想要河水流得远长,一定要疏通它的源泉;要使国家安定,一定要积聚它的德义。

源泉不深却希望河水流得远长,根底不稳固却

要求树木长得高大,道德不深厚却想国家的安定,臣虽然愚笨,(也)知道这是不可能的,何况(象陛下这样)明智的人呢?

国君掌握帝位的重权,处在天地间最高的地位,不考虑在安乐时想到危难、用节俭来消除奢侈,这也象砍伐树木的根却要求树木茂盛,阻塞水的源头

却希望水流得长远一样啊。

所有帝王,承受上天的大命,开头作得好的实在很多,能够贯彻到底的大概很少。

难道

夺取天下容易守住天下就难了吗?

大凡在深重忧患当中必须竭尽诚意对待臣下,得志以后就

放纵自己傲慢地对待一切人;竭尽诚意就能使胡和越这样隔绝、疏远的地方也能结成一体。

傲慢地对待人,就是骨肉亲属也能成为各不相关的人。

虽然用严刑来监督他们,用声威吓唬

他们,结果大家只图苟且免除罪罚,却不怀念仁德,表面上恭顺而不是内心里悦服。

怨恨不

在于大小,可怕的是众人;(百姓和皇帝的关系,就象水和船一样),水能载船也能够颠覆船,这是应该深切警惕的。

 如果真的能够作到:

看见引起自己爱好的东西,就想到应该知足来警惕自己;将要兴建

宫室土木,就要想到适可而止,使百姓安宁;想到君位高而且危,就要不忘谦虚加强道德修

养;恐怕自己骄傲自满,就要想到江海所以巨大,是因为能居于百川之下;游乐忘返地打猎

时,就要想到古人说的“一年三次”田猎为限度;忧虑自己松懈懒惰时,就要想到自始至终都要谨慎;怕自己耳目被堵塞、遮蔽,就要想到虚心接受下面意见;担心有谗邪的人在自己身边,就想到要自身正直,斥退邪恶的人;恩惠所施加,就要想到没有因为偏爱而给予不恰当的奖赏;惩罚所涉及,就要想到没有因为生气而滥用刑罚:

总括这十思,扩大这九德的修养,选拔有才能的人而任用他们,选择好的意见采纳它,那些有智慧的就会施展他们的全部才谋,勇敢的就会竭尽他们的威力,仁爱的就会广施他们的恩惠,诚信的就会报效他们的忠心,文臣武将都能重用,(皇上)垂衣拱手就能治理好天下,何必劳神苦思,事事过问代替百官的职务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职业教育 > 职高对口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