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地区农村道路研究现状及展望.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1847420 上传时间:2023-04-06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2.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南地区农村道路研究现状及展望.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西南地区农村道路研究现状及展望.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西南地区农村道路研究现状及展望.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西南地区农村道路研究现状及展望.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西南地区农村道路研究现状及展望.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西南地区农村道路研究现状及展望.docx

《西南地区农村道路研究现状及展望.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南地区农村道路研究现状及展望.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西南地区农村道路研究现状及展望.docx

西南地区农村道路研究现状及展望

西南地区农村道路研究现状及展望

  摘要:

合理配置农村道路对农村的生活和社会经济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随着生态文明和新型山区城镇化理念的提出和发展,在西南生态脆弱、生产条件差的丘陵山区,农村道路的建设越显重要。

笔者通过文献综述法总结了西南地区农村道路的研究现状,主要集中于农村道路设计、农村道路网络、农村道路景观生态和农村道路供给度和满意度四个方面。

结合生态文明和新型山区城镇化理念,对农村道路研究提出了展望:

加强丘陵地区农村道路研究,制订农村道路设计标准体系;进行路网动态研究,创新研究方法;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美丽乡村;实现“要数量、保质量、重生态”综合发展;完善公众参与制度,建立反馈机制。

旨在为实现西南地区新型山区城镇化,构建生态文明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

农村道路设计;农村道路网络;农村道路景观生态;西南地区

  中图分类号:

U412.1+1文献标识码:

ADOI编码:

10.3969/j.issn.1006-6500.2016.02.021

  ResearchStatusandOutlookSuggestionsonRuralRoadinSouthwestChina

  CHENYuanyun,LUOHaibo,WULinna,PANBojuan

  (CollegeofResourcesandEnvironmentEngineering,GuizhouUniversity,Guiyang,Guizhou550025,China)

  Abstract:

Therationalallocationofruralroadsinrurallifeandthesocialeconomicdevelopmentplaysanimportantrole.Withecologicalcivilizationandtherisingandthedevelopmentoftheconceptinnewurbanization,itismoreimportantfortheconstructionofmountainousareainthesouthwestwhichitsecologicallyisfragileandpoorproductionconditions.ThispapersumeduptheresearchstatusofruralroadsinsouthwestChinawithliteraturereviewmethod,mainlyconcentratedinthedesignofruralroads,thenetworkofruralroads,landscapeecologicalofruralroadsandruralroads'degreeofsupplyandsatisfaction.Combiningtheconceptofecologicalcivilizationandnewmountainareaurbanization,thispaperputforwardtotheruralroadsresearch,strengthenthehillyregionofruralroadsresearch,developruralroadsdesignstandardssystem,researchroadnetworkdynamic,innovationresearchmethod,protecttheecologicalenvironmentandbuildbeautifulvillageswiththepurposeofachievingcomprehensivedevelopmentabout“tothequantity,quality,heavyecological”;Improvingthesystemofpublicparticipationandestablishingfeedbackmechanism.AimedprovidingcertainreferencesignificanceinthenewmountainareainsouthwestChinaurbanizationandbuildingecologicalcivilization.

  KeyWords:

ruralroadsdesign;ruralroadsnetwork;landscapeecologyofruralroads;southwest

  “十二五”时期国家对农村公路交通基础设施提出了新要求,要求加强农村公路建设并提高管理能力,转变农村公路发展方式,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随着新型城镇化的推进,农村道路建设快速发展,根据2014年交通运输行业发展统计公报,截止至2014年年底,全国农村公路(含县道、乡道、村道)里程达388.16×104km,比上年末增加9.68×104km,其中村道222.45×104km,增加7.71×104km。

大量的农村道路建设有利于当地农业生产和社会经济发展,但同时造成的农村生态环境破坏是不容忽视的。

目前,关于城市公路的研究已经日趋成熟,但关于农村道路的研究还比较缺乏,如何使农村道路建设朝着合理化、生态化发展,理应是今后农村道路的研究重点。

  “西部强,则祖国强”。

西南地区主要包括贵州、云南、四川、重庆三省一市。

西南地区土地辽阔,国土面积约250万km2,约占全国的四分之一,人口约1.9亿人,约占全国总人口的七分之一[1]。

西南地区地形复杂,资源类型复杂多样,区域差异明显,具有独特的地理区位优势,是我国未来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腹地,也是我国生态安全的重要屏障。

但是西南地区生态脆弱,生产条件差,严重制约社会经济水平的发展。

而农村道路基础设施建设则是加快西南地区发展,解决制约全国经济发展瓶颈的关键。

鉴于此,笔者运用文献综述法对西南地区农村道路设计、农村道路网络、农村道路景观生态和农村道路供给度和满意度四个方面的研究进行总结,并探讨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西南地区农村道路的重点研究方向。

  1研究方法

  文献综述法是针对某一学术问题或研究领域,搜集大量相关文献资料,通过阅读分析,归纳整理、分析鉴别,对该学术问题在一定时期内已经取得的研究成果、存在问题以及新的发展趋势等进行系统、全面的叙述和评论,反映当前某一学术问题或研究领域的最新进展、学术见解和建议,往往能预测有关问题的新动态、新趋势、新水平、新原理和新技术等[2-3]。

  截止到目前,我国有少数学者对西南地区农村道路进行了研究,涉及云南省、四川省、重庆市,贵州省还未涉及。

收集到相关文献共15篇,时间跨度2007―2013年,其中关于云南省农村道路的研究占13.33%、关于四川省农村道路的研究占20.00%、关于重庆市农村道路的研究占33.33%,针对西南地区整体农村道路的研究占33.33%。

  2研究现状

  2.1农村道路设计研究

  道路设计是道路建设的前提和核心,良好的道路设计直接影响农村道路的整体建设效果、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农村的生态环境保护。

农村道路布局取决于距离村庄的距离和土地利用类型,距离村庄距离越小,道路密度越大,并随着人类活动的减少而减弱[4]。

张仕超等[5]以重庆市拔山镇为例,利用GIS空间分析技术分析了农村道路体系空间格局及地形分异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地势越平坦,农村道路体系结构均衡、网络效率越高;生产路对地形梯度变化的适宜性较强,分布较广且所占比例最高;各级梯度上生产路、机耕道和农村公路相互补充,使结构和功能更完整。

  针对西南地区农村道路路面设计的研究,杨泉[6]通过对云南省沙朗乡道路路面的结构设计研究表明,水泥混凝土预制块路面的建设成本低,养护、维修工艺简单,耗材少、用工省,有利于农村道路路面设计。

路面设计主要受荷载疲劳应力和温度应力的影响[7]。

西南丘陵山区路基多为软土路基,稳定性差,应从土壤条件、工程地质条件和水文及水文地质条件等方面综合分析研究[8],以改善和提高农村道路路基稳定性。

西南地区丘陵地貌特征明显,地势高差大,耕地资源稀缺,道路设计时应以少占耕地为前提,综合考虑地形地貌、地质、水文等自然条件进行设计。

  2.2农村道路网络研究

  道路路网基本形成以境内国道、省道和县级、乡级道路为骨架[9]。

农村道路相当于毛细血管,是道路路网不可或缺的部分。

道路网络是道路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之一,目前公路网络的研究已经涉及规划、布局、评价等领域,并形成了相关的理论、模型、方法和技术体系[10],但是相对农村道路的系统研究却较晚较少,到了2010年,我国学者对西南地区农村道路网络的研究才逐步开始[11]。

  针对西南地区农村道路网络研究主要以村级尺度为分析单元,采用GIS和Arcgis的空间分析技术,一般选取农村道路网络体系的密度d指数、网络闭合度a指数、线点率β指数、网络连接度γ指数以及成本比C指数为特征指数进行定量研究,并结合土地利用类型等进行空间分析。

研究表明,农村道路的整体情况在土地整治中得到了极大改善,道路的长度、密度、连通度和环通度得到提高,使农户耕作半径减少和农业机械作业半径增加,农村人流、物流、信息流加强,密切了区域内外的交通联系[11-12]。

西南丘陵山区Moran指数随着空间聚集范围的扩展会明显增大,道路密度表现出空间集聚[12]。

针对村级尺度上农村道路特征研究适宜采用网络分析方法,能从全局出发揭示农村道路对农村区域的影响程度,实现农村道路特征的定量刻画[11]。

  2.3农村道路景观生态研究

  保护生态环境是社会发展的主题,在建设中保护生态环境更是当前发展的需要,随着景观生态学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学者将景观生态理论应用到道路及道路景观生态研究中。

道路作为典型的线状人工廊道,是生活中的基础设施保障,但同时道路又将人地系统和生态系统进行细微分割、干扰和破坏[13],道路所具有的“通道-阻隔”效应,直接影响着农村景观生态系统。

  陈华[12]通过对西南地区农村道路的构建及景观效应的研究表明,农村道路的建设使景观斑块密度、景观形状指数等明显降低;最大斑块指数、平均斑块面积指数等增加,边界的复杂弯曲程度降低;斑块形状规则化程度以及斑块连接度提高;斑块破碎程度减小,同时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更适于农作物的耕作。

另外,李丹等[14]结合西南丘陵山区特殊的地貌环境特征,从农户生产、出行需求与生态化角度出发,构建“骨架-机能-表皮”人工机能体农村道路生态化设计理念,实现农村道路生态化设计。

农村道路景观生态化是城市化进程中发展的必然趋势,进行农村道路研究时应将农户交通需求实际情况和耕地保护理念以及景观指数等相结合进行综合研究。

  2.4农村道路供给度和满意度研究

  随着城乡统筹的快速发展,要求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农村道路的建设直接关系到农村、农业、农民的发展。

农村道路是建设农村的首要任务,能有效减缓农村贫困问题。

新型城镇化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农村道路的供给度和农民满意度则显得越来越重要。

  李文[15]以重庆市为例,通过对农村道路减缓贫困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农村道路建设使农户在人均纯收入、财产、消费支出等方面进步较快,穷人是最大的受益者。

另外,邓蒙芝等[16]的实证调研结果表明,农村道路基础设施的改善和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率之间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道路基础设施状况好的村庄参与非农就业的劳动力会更多地选择在本村、本乡以及本县实现非农就业。

但是西南地区农村道路供给和满意度较低,农村道路在建设方面条件较差,严重制约着农村经济的发展。

通过对重庆市进行问卷调查的结果表明,农民对农村道路基础设施供给持“满意”评价的农民只占三成[17]。

而道路可及性和道路质量则是影响农民满意度的重要因素[18]。

  3展望

  我国开展农村道路领域研究较晚,大多是引进国外现有的理论和方法再结合我国实际进行实证研究,没有形成自己的理论和方法体系。

从2010年开始西南地区农村道路研究以来[11],农村道路的研究已经涉及了道路网络、道路设计、道路景观以及道路供给度和满意度等领域,研究方法采用景观格局指数法、实证分析法、统计分析法、定量分析法等,与GIS和ArcGIS软件进行空间分析相结合进行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但是在实践中存在诸多问题:

西南地区自然环境恶劣,地势高差大,缺乏系统的技术体系,建设所需成本高,效果差;农民权利未得到有效保障,农民参与度不高,农村道路建设供给度和满意度低;道路建设只注重增加数量,忽视了质量以及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

西南地区是我国未来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腹地,也是我国生态安全的重要屏障,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是西南地区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必由之路[19]。

结合上述问题,笔者认为未来我国西南地区农村道路的重点研究方向如下。

  3.1加强丘陵地区农村道路研究,制订农村道路设计标准体系

  到目前仍没有一套针对西南丘陵地区的完整的研究技术体系。

近年来,“3S”技术在我国土地研究领域中逐渐被发展、运用以及推广,其独特的空间信息处理和分析技术优势,是研究土地利用的有效工具。

西南地区农村道路缺乏网络骨架建设,布局不合理,导致路网不畅,因此,应充分利用“3S”技术,从全局和空间的角度出发,以生态保护为前提,因地制宜,合理配置农村道路。

综合创新空间分析技术、景观生态法等研究方法,建立一套丘陵地区农村道路建设标准体系,支撑农村道路生态化和合理化建设。

  3.2进行路网动态研究,创新研究方法

  我国农村公路总体上仍处于以通为主的初级发展阶段,存在路网密度低,通达深度不够,技术等级低,路况差等问题[20]。

而在我国的西南丘陵地区,地貌类型复杂多样,区域差异明显,坡耕地多,农业基础设施落后,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小型农业机械和运载机械已在山区逐渐普及,但适合机械耕作和运输的田间道路建设严重滞后,极大地限制了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限制了生产潜力和新型城镇化的进程[21]。

目前西南地区农村道路的研究局限于定量和静态研究,缺乏路网的动态研究,应充分利用遥感和空间分析技术,对农村道路网络进行动态研究,发现农村道路网络的动态变化特征及规律,创新研究方法,为早日实现新型城镇化,构建美丽乡村打下基础。

  3.3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美丽乡村

  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生态环境发展状况直接关系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美丽乡村。

在我国西南地区,特别是西南山区的社会经济发展还是比较滞后的,缺乏与时俱进的技术和观念。

虽然自然生态环境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但是生态环境的脆弱程度也是十分严重的。

道路具有“通道-阻隔”效应,导致景观破碎化,影响农村景观布局,对物种分布也会造成一定的影响[22]。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西南地区要发展和快发展的同时,造成的生态环境问题又制约了发展。

所以在进行农村道路建设时加强景观生态学理论的运用是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改善农村交通和生态以及调整农业结构和景观布局的重要方式。

因此,应结合西南山区地貌特点,因地制宜,加强农村道路景观生态理论的应用,对农村道路进行合理规划,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3.4实现“要数量、保质量、重生态”综合发展

  西南地区大多是山地和丘陵地貌。

山地海拔高度大,热量条件差;相对高差大,地势起伏大,山坡陡长;丘陵地区地面起伏较大,平坦地面较少而坡地较多。

西南地区地形复杂,耕地中坡耕地比重大,水土流失严重[23]。

西南地区区域差异明显,恶劣的自然条件严重制约了经济发展,特别是农村经济的发展。

大多数农村道路存在质量差、路面宽度不够、道路通达度低等现象,在建设中往往为了达标,只重视完成数量,而忽略了建设质量,同时道路的“通道-阻隔”效应影响着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

因此,在进行农村道路建设前,应从生态环境、土壤条件、工程地质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等方面综合考虑,实现农村道路建设“要数量、保质量、重生态”综合发展。

  3.5完善公众参与制度,建立反馈机制

  农村道路建设是民心工程。

农民作为主要的受益主体,理应是农村道路建设中最重要的参与主体。

公众参与提出宝贵意见,不仅能弥补单纯技术研究的不足,也能完善可行性研究,使项目设计更加科学。

西南地区农村道路基础设施的改善和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率之间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16],农村道路的建设能有效减缓贫困[15],并推进农村社会经济发展。

但是国内学者的实证调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西南地区农村道路的供给度和农民满意度都比较低,道路可及性和道路质量是影响农民满意度的重要因素[18]。

因此,完善公众参与制度,加强公众参与的立法,提升公众参与意识,增加公共参与机会,建立公众反馈机制,提升农村道路建设供给度和农民满意度,真正实现为农民办好事、办实事。

  参考文献:

  [1]中国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M].北京:

中国统计出版社,2013.

  [2]高丽丽.关于文献综述的认识和思考[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2005(15):

210-211.

  [3]王琪.撰写文献综述的意义、步骤与常见问题[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0(11):

49-52.

  [4]徐学选,李波,郑世清,等.黄土丘陵区农村道路的布局特征分析[J].中国水土保持科学,2011,9

(2):

112-115.

  [5]张仕超,李治猛,魏朝富,等.基于GIS的农村道路体系空间格局及地形梯度分异效应分析[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3,32

(1):

158-164.

  [6]杨泉.农村公路水泥混凝土预制块路面设计[J].黑龙江交通科技,2007,30(9):

39-39.

  [7]花可可.重庆丘陵山区农村道路格局及设计研究[D].重庆:

西南大学,2010.

  [8]修维宁,魏朝富,张仕超,等.丘陵山区农村道路路基稳定性及影响因素研究[J].长江科学院院报,2010,27(11):

33-38.

  [9]刘永华.道路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重中之重――雁江区农村道路问题的调查与思考[J].四川农业科技,2011(10):

15-17.

  [10]田智慧.区域公路交通网络的GIS研究[M].郑州:

黄河水利出版社,2008.

  [11]杨馨越,魏朝富,邵景安,等.基于GIS的重庆丘陵山区农村道路网络特征研究[J].长江科学院院报,2010,27(11):

25-32.

  [12]陈华.西南丘陵山区农村道路构件及其景观效应[D].重庆:

西南大学,2011.

  [13]LIUSL,CUIBS,DONGSK,etal.Evaluatingtheinfluenceofroadnetworksonlandscapeandregionalecologicalrisk――AcasestudyinLancangRiverValleyofSouthwestChina[J].EcologicalEngineering,2008,34

(2):

91-99.

  [14]李丹,王成.西南丘陵山区整村推进中农村道路生态化工程设计与实证[J].农业工程,2013,3(6):

110-115.

  [15]李文.农村道路对减缓贫困的分析――重庆贫困地区扶贫项目实证研究[D].北京:

中国农业科学院,2006.

  [16]邓蒙芝,罗仁福,张林秀.道路基础设施建设与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J].农业技术经济,2011(4):

4-11.

  [17]房红磊.基于农民满意度视角的农村公共物品供给效率研究[D].重庆:

西南政法大学,2012.

  [18]邓蒙芝.农村道路供给农民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2013,14

(1):

15-21.

  [19]唐练.马克思生态环境思想视野下我国西南地区环境保护问题研究[D].重庆:

西南大学,2012.

  [20]李丽,吴群琪,张跃智.农村道路对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影响分析[J].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0(3):

22-26.

  [21]杨馨越,魏朝富,陈华.农村道路布局设计及其景观生态效应研究[J].农业工程,2011,1(4):

62-66.

  [22]汪自书,曾辉,魏建兵.道路生态学中的景观生态问题[J].生态学杂志,2007,26(10):

1665-1670.

  [23]吴兆娟,王晓东,丁声源.西南地区不同地貌类型土地整理特征比较[J].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008,25

(2):

50-5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