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教育主题班会教案大全通用.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379406 上传时间:2022-10-29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4.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全教育主题班会教案大全通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安全教育主题班会教案大全通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安全教育主题班会教案大全通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安全教育主题班会教案大全通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安全教育主题班会教案大全通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安全教育主题班会教案大全通用.docx

《安全教育主题班会教案大全通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全教育主题班会教案大全通用.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安全教育主题班会教案大全通用.docx

安全教育主题班会教案大全通用

安全教育主题班会教案大全(通用)

开学第一课安全教育教案

教师:

陈学义

安全无小事,必须放在首要地位。

开学第一课:

先给学生们上一节安全教育课,讲一讲安全注意事项:

校园安全:

1、上下楼梯不要慌张、不要拥挤,按次序进行,下楼不能顺楼梯的扶手滑下来。

如果慌里慌张的容易扭伤脚脖;如果拥挤,会发生摔伤事故;滑扶手万一摔下来,很危险。

2、课间活动要文明,追逐撵打易碰伤,谨记教导是上策。

3、打扫卫生时,一定注意不能拿扫把乱打、乱闹。

4、为了督促孩子们自律,我特意安排了课间安全监督员,发现课间或课外活动有学生有不安全的行为,安全监督员首先制止,然后报告老师,发现不安全的表现及时报告老师,老师及时教育并弥补管理上的漏洞。

校外安全:

1、告诫学生遵守交通规则,看信号灯过马路,不要横穿马路,特别是你忽然从花坛里蹿出来,很危险的。

2、按时上学和回家,不要早到,在外边逗留有不安全音素;放学按时回家,让家长放心,最好不要私自去同学家或相约到某个地方玩,如果去给家长说一声。

3、上下学有学生坐车,要注意不能乘坐无牌无证车辆,不能乘坐农用车等非营运车辆,不能骑自行车上下学。

4、路上遇到陌生人,最好少与他们交谈,一定不能要陌生人的东西。

5、大雨天,不要再大树下避雨,大雨天出门要小心,最好不要出门。

饮食安全:

1、提醒学生早餐尽量在家吃,一定要吃好。

2、不乱吃小零食和地摊上的食物。

3、多饮用白开水,少喝饮料特别是碳酸饮料。

4、不能暴食暴饮,容易损伤肠胃的。

节假日安全:

不能单独去游泳,远离水库、河坝之类的地方。

八灾安全:

八灾包括:

火灾、水灾、路灾、食灾、人灾、地灾、毒灾、邪灾。

看到这些,大家应该很好了解,哪位同学能够给我们作一下简单的介绍呢?

火灾:

由火引起的危害人的生命和财产的灾难;水灾:

由水引起的危害到人生命和财产的灾难;路灾:

在马路上发生的,危害到人生命的灾难;如“车祸”等;人灾:

由人为引起的,造成人的生命安全的灾难;如杀人、打劫等;地灾:

由山脉动引起的,造成人员伤亡的灾难;如山崩、泥石流等;食灾:

由食物引起的,造成人员的伤亡的灾难;如食物中毒等;毒灾,因吸食毒品而引发的各类危害自身和他人、社会的灾难,如自己吸毒危害自己和家庭,贩毒危害社会;邪灾:

迷信非法宗教,由此危害他人、社会、家庭的灾难,前段时间大家了解的非法的宗教,敛财害命。

了解了以上灾难后,我们就应该明白如何去防止这些灾难的发生,而当这些灾难在我们身边发生的时候,我们也应该了解如何去自救,爱惜自己的生命。

 

安全用电主题班会教案

教学目的:

解释电流对人体如何造成伤害,引起学生对用电安全的重视和掌握安全用电常识,安全使用各种家用电器,确保在用电过程中不发生危险。

教学重点:

让学生掌握安全用电常识,安全使用各种家用电器,养成良好的用电习惯。

教学过程:

  导语:

电的发明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太多的便捷,但生活中用电事故比比皆是,怎样才能有效避免这类问题的发生呢?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讨论的问题。

一、触电及其伤害:

 

(1)触电是怎么回事?

当人体接触到带电体,有电流通过人体时,轻则有针刺麻木剧痛等感觉,重则发生痉挛、心律不齐、血压高、呼吸困难等症状,甚至在很短时间内心跳停止、死亡,这就是触电事故。

(2)触电的伤害:

 电击:

是电流通过人体内部,当达到一定域值后造成人体内部组织破坏或死亡。

电伤:

是指触电后皮肤的局部创伤,如烧伤、电瘢等。

二、触电事故发生的原因:

 1.缺乏安全知识,如在高压线附近放风筝,用手摸破损的胶盖等

 2.违反操作规程,乱接乱装乱用,如:

不规范安装用电器,带电操作电器设备,用湿手拧灯泡等。

学生讨论,使学生了解到这种行为是属于乱接乱装乱用的不良行为。

三、家庭安全用电的措施

随着家用电器的普及应用,正确掌握安全用电知识,确保用电安全至关重要,用电中的安全问题主要有两个方面。

一是人身安全,二是财产安全,为了杜绝事故的发生,用电时要注意:

1.不要购买“三无”的假冒伪劣用电器。

2.使用家电时应有完整可靠的电源线插头,对金属外壳的家用电器都要采用接地保护。

 3.不能在地线上和要线上装设开关和保险丝,禁止将接地线接到自来水、煤气管道上。

 4.不要用湿手接触带电设备,不要用湿布擦抹带电设备。

 5.不要私自乱接电线,不要随便移动带电设备。

 6.检查和修理家用电器时,必须先断开电源。

 7.家用电器的电源线破损时要立即更换或用绝缘布包扎好。

 8.家用电器或电线发生火灾时,应先断开电源再灭火。

四、发现触电漏电事故怎么办?

触电后的应急方法

 1.发生触电事故,要立即切断电源。

 2.如电源开关太远,可以站在干櫈上用不导电的物体如木棒、竹竿、塑料、衣服等将触电者与带电体分开,莫将带电体碰着自己和他人身体,避免触电再发生。

 3.触电者紧握电线时可以用干燥的带木柄的斧头或有绝缘柄的钢丝钳切断电线。

 4.抢救触电者一定要及时,不能拖延一分一秒,因为触电时间越长危害越大生命越危险。

 发现有人触电,首先要镇静。

若惊慌失措,直接用手去拉触电者,用剪刀剪电线会使救人者自己触电。

必须在保证救护者本身安全的同时,首先设法使触电者迅速脱离电源,然后进行如下抢救工作:

 1.解开妨碍触电者呼吸的紧身上衣、松开裤带。

 2.检查触电者的口腔,清理口腔内的粘液,如有假牙则取下。

 3.立即就地进行抢救,如呼吸停止,采用口对口人工呼吸法抢救;若心脏停止跳动或不规则颤动,可进行人工胸外挤压法抢救。

五、本课小结: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养成良好的用电习惯,掌握安全用电知识,时刻牢记安全第一这一个道理。

 

传染病防控教育主题班会教案

教学目的:

通过本次班会的教育,使学生了解春季传染病的种类、症状以及预防措施,能加强学生的卫生防控意识,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奠定基础。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

疾病特别是传染性疾病的多发季节,你们知道有哪些常见的传染性疾病吗?

它们是怎样传播的?

常见的传染病的预防措施有哪些?

这次班会,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些问题。

二、介绍常见传染病的种类和症状及传播途径。

1、流感(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具有很强的传染性,其发病率占传染病之首位。

潜伏期1—3日,主要症状为发热、头痛、流涕、咽痛、干咳,全身肌肉、关节酸痛不适等,发热一般持续3—4天,也有表现为较重的肺炎或胃肠型流感。

传染源主要是病人和隐性感染者,传染期为1周。

传播途径以空气飞沫直接传播为主,也可通过被病毒污染的物品间接传播。

人群对流感普遍易感。

2、流脑(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它是由脑膜炎双球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性较强。

流脑发病初期类似感冒,流鼻涕、咳嗽、头痛、发热等。

病菌进入脑脊液后,头痛加剧,嗜睡、颈部强直、有喷射样呕吐和昏迷休克等危重症状。

传染源主要病人或带菌者,传播途径以空气飞沫直接传播为主,潜伏期一般为2—3天,最长的为一周。

人群普遍易感,好发于小年龄段儿童。

3、麻疹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潜伏期8—12日,一般10天左右可治愈。

典型的临床症状可概括为“三、三、三”,即前驱期3天:

出疹前3天出现38度左右的中等度发热,伴有咳嗽、流涕、流泪、畏光,口腔颊粘膜出现灰白色小点(这是特点);出疹期3天:

病程第4-5天体温升高达40度左右,红色斑丘疹从头而始渐及躯干、上肢、下肢;恢复期3天:

出疹3-4天后,体温逐渐恢复正常,皮疹开始消退,皮肤留有糖麸状脱屑及棕色色素沉着。

麻疹是通过呼吸道飞沫途径传播,病人是唯一的传染源。

患病后可获得持久免疫力,第二次发病者极少见。

未患过麻疹又未接种过麻疹疫苗者普遍具有易感性,尤其是6个月~5岁幼儿发病率最高(占90%)。

4、水痘

水痘是传染性很强的疾病,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

水痘的典型临床表现是中低等发热,很快成批出现红色斑丘疹,迅 传播途径是指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

病原体传播的主要途径有:

空气传播,水传播,饮食传播,接触传播,生物媒介传播等。

三、预防传染病的一般措施。

预防传染病的一般措施也可以分为以下三个方面。

1.控制传染源

对传染病人要尽可能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治疗、早隔离,防止传染病蔓延。

患传染病的动物也是传染源,也要及时地处理。

这是预防传染病的一项重要措施。

2.切断传播途径

切断传播途径的方法,主要是讲究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

3.保护易感者

进行预防接种,提高易感人群的抵抗力。

积极参加体育运动,锻炼身体,增强抗病能力。

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搞好环境和个人的卫生。

四、预防传染病,我们该这样做。

1.合理膳食,增加营养,要多饮水,摄入足够的维生素,宜多食些富含优质蛋白、糖类及微量元素的食物,如瘦肉、禽蛋、大枣、蜂蜜和新鲜蔬菜、水果等;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多到郊外、户外呼吸新鲜空气,每天散步、慢跑、做操、打拳等,使身体气血畅通,筋骨舒展,增强体质。

2.不到人口密集、人员混杂、空气污染的场所去,如:

农贸市场、个体饮食店、游艺活动室等;

3.勤洗手,并用流动水彻底清洗干净,包括不用污浊的毛巾擦手;

4.每天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尤其宿舍、电脑室、教室等;

5.合理安排好作息,做到生活有规律;注意不要过度疲劳,防止感冒,以免抗病力下降;

6.不食、不加工不清洁的食物,拒绝生吃各种海产品和肉食,及吃带皮水果,不喝生水。

不随便倒垃圾,不随便堆放垃圾,垃圾要分类并统一销毁。

7.注意个人卫生,不随便吐痰,打喷嚏;

8.发热或有其它不适及时就医;到医院就诊最好戴口罩,回宿舍后洗手,避免交叉感染;

9.避免接触传染病人,尽量不到传染病流行疫区;

10.传染病人用过的物品及房间适当消毒,如日光下晾晒衣被,房内门把手、桌面、地面用含氯消毒剂喷洒、擦拭。

五、总结:

传染病虽然种类繁多,但只要我们重视预防工作,做到早发现、早隔离、早诊断、早治疗,就可以有效地阻断传染病的流行与传播。

 

预防地质灾害教育主题班会

教学内容:

预防地质灾害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让学生懂得地质灾害给人类带来的危害。

2.理解不同类型的地质灾害,出现的不同的现像,理解它们的性质。

3.预防和逃离自然地质灾害。

教学过程:

一.什么是地质灾害?

主要有哪些种类?

自然的变异和人为的作用都可能导致地质环境或地质体发生变化,当这种变化达到一定程度、其产生的后果便给人类和社会造成危害,称为地质灾害。

地质灾害主要有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面沉降、地震、火山、地热害等。

崩塌,是指陡峭斜坡上的岩体或者土体在重力作用下;突然脱离母体,发生崩落、滚动的现象或者过程。

滑坡,是指斜坡上的土体或者岩体,受河流冲刷、地下水活动、地震及人工切坡等因素影响,在重力作用下,沿着一定的软弱或者软弱带,整体地或者分散地顺坡向下滑动的自然现象。

泥石流,是指山区沟谷或者山地坡面上,由于暴雨、冰雪融化等水源激发的、含有大泥沙石块的介于夹沙水流和滑坡之间的土、水、气混合流。

二、当你遇到滑坡灾害正在发生时应该怎么办?

1.当处在滑坡体上时,首先应保持冷静,不能慌乱。

要迅速环顾四周,向较为安全的地段撤离。

一般除高速滑坡外,只要行动迅速,都有可能跑离危险区段。

跑离时,以向两侧跑为最佳方向。

在向下滑动的山坡中,向上或向下跑是很危险的。

当逼无法跑离的高速滑坡时,更不能慌乱,在一定条件下;如滑坡呈整体滑动时,原地不动,或抱住大树等物,不失为一种有效的自救措施。

2.当处于非滑坡区,而发现可疑的滑坡活动时,应立即报告当地人民政府、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或其他单位。

3.政府及有关部门应立即实施应急措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