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CD基础知识.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1846545 上传时间:2023-04-06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6.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LCD基础知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LCD基础知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LCD基础知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LCD基础知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LCD基础知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LCD基础知识.docx

《LCD基础知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LCD基础知识.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LCD基础知识.docx

LCD基础知识

LCD基础知识(别人的资料,很基础)3

 LCD基础知识

 

 

 

1.液晶

1-1什么是液晶

1-3液晶的由来

1-3液晶的种类

2.液晶显示器

2-1何谓液晶显示器

2-2液晶显示器的优缺点

3.LCD的分类

4.LCD的结构、工作原理及主要技术指标

4-1LCD的结构

4-2LCD工作原理

4-3LCD的主要技术指标

4-3-1电光响应特性

4-3-2对比度

4-3-3视角

4-3-4响应时间

4-3-5功耗

4-3-6温度特性

5.制造LCD使用的原物料和LCD生产工艺

5-1制造LCD使用的原物料

5-2制造LCD的工艺介绍

6.LCD制造的环境要求

7.安全生产

8.LCD发展前景

 

一.什么是液晶

1.液晶

 

1-1什么是液晶

众所周知,物质有三态:

固态、液态和气态。

这三种状态也可称为固相、液相、气相。

在自然界中大多的物质随温度的变化而呈现固态、液态和气态。

象水、盐以及由元素周期表中每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

其组成单元,如水分子或硅原子等,基本上象一个个小球。

随着温度的降低或温度的升高,组成单元的排列由后来的无序排列转变成整整齐齐的的有序排列。

即从液相转为气相或固相。

在晶体中,组成单元的有序排列,表示每个组成单元都处在一定的位置,不易流动而且有规律的排列,只要人们知道它的排列规则,就可以从一个组成单元出发,按照规律找到另一单元,即严格的空间有序。

除了我们知道的固态、液态和固态,有些物质、它们在从固态转变成液态的过程中,不是直接从固态变为液态,而是给一种中间状态。

处于中间状态的物质外观上看似浑浊的液体。

但是它的光学性质和某此电学性质又和晶体相似。

是各项异性,如有双折射特性等。

如温度升高时,各种浑浊的物质随着温度的升高会变成澄清、同性的液体。

反过来这类物质从液体转变成固体时,也要经过中间状态。

各种能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兼有液体和晶体,二者特性的物质叫做液晶(LiquidCrystal)也叫做液晶相、中间相或中介相等,又称为物质的第

四态。

 

1-2液晶的由来

液晶最早是奥地利植物学家莱尼茨尔(F.Reinitzer)于1888年发现的。

它在测定某些物质的溶点时,发现某些物质(脂甾醇的苯甲酸脂和酯酸脂)溶化后会经过一个不透明呈白色浑浊液体状态并发出多彩而美丽的光泽,只要继续加热才会变成清亮的液体。

1889年,德国物理学家莱曼(O.Lehmann)用由他设计,在当时作为最新式的附有加热装置的偏光显微镜对这些脂类化合物进行观察。

他发现这类白色浑浊物质外观上虽然象液体。

但呈各向异性晶体特有的双折射性。

于是莱曼将它命名为“液态晶体”。

这就是液晶的由来。

 

1-3液晶的种类:

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认识的提高,发现液晶物质基本上都是有机化合物。

现有的有机化合物中每200种中就有一种呈液晶相。

从成分和出现液晶相物理条件来看,液晶可分为热致液晶和溶致液晶两大类。

在某些有机物加热溶解,由于加热破坏结晶晶格而形成液晶称为热致液晶,就是前面几个说的由于加热有些物质出现液晶相。

同样把某些有机物质放在一定的溶剂中,由于溶剂破坏结晶晶格而形成的液晶称之为溶质液晶。

它是由于溶液浓度的变化而呈现的液晶相。

最常见的有肥皂水等。

目前用于显示材料基本上都属于热致液晶。

至今,已发现的液晶已有两万多种。

在众多的液晶中,被研究最多的在显示技术中,应用最广液的是由简单的杆形有机分子组成的单元液晶,各类分子通常具有结构:

该分子的刚性的核心是由两个苯环以及中间的一个官能团构成的,在核心的两头比较柔软的烷基或其它比较柔软的有机分子链.如图

(1)中一个熔链中有一个环氧树脂结构,使分子变为手性分子。

根据液晶分子的不同排列方式,可分为三大类:

即向列液晶、胆甾相液晶和层列相液晶三大类。

 

1-3-1向列液晶:

向列液晶的分子种类的重心混乱无序,使它象普通液体一样可以流

动,但分子杆的指向矢大体一致.

 

1-3-2胆甾相液晶:

在胆甾相液晶中,分子的重心排列是无序的,但分子的指向矢在一个平面内大致指向一个方向。

在垂直于这个平面上的方向上。

分子的指向矢会旋转形成螺旋结构.

 

1-3-3层列相液晶:

在层列相液晶中,分子形成一层一层的结构。

分子层的厚度大约是

一个分子的长度。

分子垂直于分子层平面排列,分子的重心在分子层中是无序的,形成一层层的二维流体。

综上所述,液晶大致可分为以上三大类,各种类型的液晶因其有着不同的结构,其各物性也有所不同,由于热致液晶各项异性的液晶物质的特殊稳定的温度范围在室温以上。

只有这类液晶才能做为显示器材料。

由以上可知液晶分子的排列并不象晶体结构那样牢固,所以容易受到电场,磁场、温度应力以及吸附杂质等外部影响。

因而容易使其各项光学特性发生变化。

液晶的这种作用力微弱的分子排列正是液晶有今日之广阔市场的关键条件。

 

2.液晶显示器

液晶具有固定的偶极矩,所以施加电场可使液晶分子轴发生移动,于是液晶分子的排列发生改变。

从而改变其光学性质来达到其显示的效果。

这是液晶做为显示器的基本原理。

 

2-1何谓液晶显示器:

利用液晶的各项电光效应,把液晶对电场、磁场、光线和温度等分界条件的变化在一定条件下转换成为可视信号制成的显示器,就是液晶显示器。

液晶显示器的英文为LiquidCrystalDisplay通常用LCD来代表液晶显示器,液晶最早在1968年5月美国RCA公司用于显示器的制造,到目前广泛的应用于钟表、计算器、仪表仪器、笔记本电脑、移动电话、寻呼机、电子宠物、袖珍彩电、大型平板显示器、投影电视等家用、工业用和军事用显示领域。

 

2-2液晶显示器的优、缺点:

 

2-2-1信息显示技术随着信息社会化的发展显得越来越重要,液晶显示器与其他显示器相比其有很多优点。

 

2-2-1-1平面型显示、体积小、重量轻、便于携带;

 

2-2-1-2功耗低、驱动电压低;

 

2-2-1-3寿命长,一般在5万小时以上;

 

2-2-1-4不含有害射线,对人体无害;

 

2-2-1-5被动显示,不易被强光冲刷;

 

2-2-1-6易于驱动,可用大规模集成电路直接驱动;

 

2-2-1-7结构简单,没有复杂的机械部分;

 

2-2-1-8造价成本低。

 

2-2-2随着液晶显示器的广泛应用,人们也可以发现其有些缺点:

 

2-2-2-1由于它是被动元件,本身不发光,在暗处需借助其它的光源才具有可视性;

 

2-2-2-2有视角之限;

 

2-2-2-3应答速度(30ms-120ms)与其他元件相比尚嫌差些;

 

2-2-2-4寿命尚未能成为半永久性元件。

 

3.LCD分类

 

3-1液晶显示器的种类很多,按显示方式可分为透射、反射的直视和投影型显示器。

 

3-1-1透射型LCD北面装有荧光灯,电致发光极等光源。

因而在昏暗的环境光下也能使用。

 

3-1-2反射型就是一种将铝箔光反射片贴在LCD背面玻璃基板的外面,使其反射LCD的入射光,用于显示。

在TN和STN模式中,背面玻璃基板上贴有偏光片和表面有皱纹状的反射片,这种反射型充分发挥了非发光型LCD耗电少的特点。

 

3-2利用光电效应制作的LCD大致分为以下几种TN-LCD和STN-LCD、HTN-LCD、FSTN-LCD、TFT-LCD.

 

3-2-1TN-LCD就是扭曲向列液晶显示器。

我们都知道液晶分子基本平行于基板排列,但上下液晶分子取向呈扭曲排列、整体扭曲900,TN-LCD是

人们发现最早,也是应用最广,数量最多,价格最便宜的显示器。

TN-LCD的制造工艺已基本上成熟、目前最主要在新加坡、台湾、中国大陆等地区生产。

现中国是TN-LCD最主要的生产基地。

我们通常所见到的电子

表,计算器、游戏机等LCD大都是TN-LCD.

 

3-2-2STN-LCD是SuperTwistLiquidCrystalDisplay的简称。

即超扭曲向列型LCD.它与TN-LCD的结构相似,不同的是它的扭曲角不是900,而是在180~270之间,虽然仅仅是扭曲角不,它的工作原理同TN-LCD完全不同。

STN-LCD是目前LCD生产的中档产品。

它是有比TN-LCD显示信息量大等特点,它主要用于多种仪器仪表、汉显机、记事本、笔记本电脑等。

STN-LCD的制造工艺基本成熟,但主要技术掌握在日本、韩国等少数国家手中,国内现有十多家STN-LCD制造公司。

 

3-2-3HTN-LCD是HightTwistNematicLiquidCrystalDisplay的简称。

即高扭曲向列型液晶显示器。

HTN-LCD与TN-LCD和STN-LCD结构相似。

只不过HTN-LCD的扭曲角在1000~1200之间,介于TN-LCD和STN-LCD之间。

HTN-LCD目前数量并不多,其性能也介于TN-LCD和STN-LCD之间。

 

3-2-4FSTN-LCD是FilmSuperTwistNematicLiquidCrystalDisplay的简称。

这是Film是指补偿膜或延迟膜,所以FSTN-LCD称补偿膜超扭曲向列型液晶显示器。

通过一层特殊处理的补偿膜,能够克服STN-LCD的缺点。

 

3-2-5TFT-LCD即薄膜晶体管的有源矩阵LCD,它是目前LCD市场中最高档次的产品。

它主要用于笔记本电脑,液晶彩电等。

TFT-LCD的制造工艺比较复杂,价格比较高。

目前日本、韩国是世界上生产TFT-LCD较成熟国家。

我国仅有吉林省计划投资TFT-LCD生产线。

4.LCD的结构、工作原理及主要技术指标

 

4-1LCD的结构

①偏光片;②基板玻璃;③SIO2隔阻层;④电极;⑤定向膜;⑥封接框;⑦过渡电极;⑧液晶;⑨反射片;⑩封口胶;○11间隙子

 

4-2LCD的工作原理:

要了解LCD的工作原理,我们首先须了解光。

这是一种电磁波。

即电磁场以波动的形式传播的。

人眼可见的光的波长范围大致在380纳米至780纳米之间。

通常光是沿直线方式传播的,光波的振动方向垂直于光的传播方向。

对自然光(如太阳光)来说在垂直光传播方向的各平面内,光波的振动方向随机均匀分布的。

如果光波振动的方向是沿一个方向,这样的光线称为偏振光,这个振动方向称为偏振方向。

偏振方向与光波的传播方向形成的平面称为振动面。

偏光片有一个固定的偏光轴。

偏光片的作用是只允许振动方向与其偏光轴方向一致的光通过。

而振动方向与偏光轴垂直的光将被其吸收。

这样当自然光通过液晶盒的入射偏光片(称其偏器)后,只剩下振动方向与起偏器偏光轴相同的光。

即成为线性偏振光。

偏振光经过液晶盒后再经过偏光片(称为检偏器)射出。

这样光是否通过检偏器多少,取决于线性偏振光经过液晶盒后的偏振状态。

从而控制最后透过检偏器的光状态来实现显示的。

具体的说,TN型液晶盒内液液晶分子形成一种扭曲结构。

在一定条件下入射光的偏振将顺着液晶分子的扭曲方向旋转。

液晶分子长轴扭曲900导致900的旋光如图4-2-1,当对两块玻璃片上的电极施加一定大小的电压后,液晶分子就转变为垂直于上下玻璃片排列,扭曲结构消失,导致旋光作用消失,这种电光效应就称为扭曲电场效应。

对于白底黑字型的液晶显示器,上下偏振片是正交放置的。

即偏光轴相互垂直,入射的自然光经起偏器后变成平面偏振光。

在液晶盒未加电场时,偏振光将顺着分子的扭曲结构扭曲900,振动方向变成和检偏器的偏光轴一致,因此可以顺利通过检偏器,这时显示器呈透明状态,处于非显示状态,同时驱动电路将驱动信号电压加到需要显示的有关电极上时,该部分液晶分子扭曲结构消失。

丧失了旋光能力。

从起偏器出的偏振光未经改变就直达检偏器。

由于其偏振方向与检偏器轴方向垂直。

偏振光将无法透过检偏器,这样该通信号电压的部分电极将呈黑色,呈显示状态。

 

4-3LCD的主技术指标:

 

4-3-1电光响应特性:

液晶显示器的相对透光率随着外加信号电压变化而变化,就是电光响

应特性,这是最重要的特性之一。

 

4-3-2对比度:

液晶显示器的对比是显示状态和非显示状态相对透光率的比值,当对

比度≥5时,图象清晰。

 

4-3-3视角:

LCD的对比度跟视角(即人眼观察角度)有关。

对比度随观察角度变化的特性称之为视角特性。

视角特性指标。

一般取定一个对比度的最小可接受值,来考察对比度大于这个值的视角范围,这个范围称为视角锥。

例如LCD的对比度=3的视角值时。

其上视角为100,下视角为400,左右视角为300。

视角即观察方向与显示器件法线的夹角。

视角方向(最佳视角象限):

扭曲向列型液晶显示器有一个最佳视观方向,一般的前视角(正视角)都从这个方向的θ角来确定。

视观方向一般以指针式时钟钟点的位置来表示:

θ1表示前视角(正视角),一般最大450。

θ3、θ4为左右视角,一般为±300。

LCD与其他显示器相比,缺点之一是其视角范围较小。

如果盒厚与

液晶折射率各向性的乘积△n*d=0.5微米左右,则器件的视角特性会有较大的改善。

但其制造环境要求比较苛刻。

 

4-3-4响应时间:

LCD经常显示不断变化的图象。

人眼的反应时间大约为几个毫秒。

故显示图象的变化以外加信号电压变化的响应不应低于这个速度,描述液晶显示器动态特性的响应时间,通常用三个常数等表示延迟时间,上升时间和下降时间。

 

4-3-5功耗:

功耗是LCD工作所消耗的能量,一般在微瓦/平方厘米量级,功耗低是LCD最大的优点之一。

LCD功耗的大小取决于显示面积,驱动电压及频率、液晶的电阻率、介电常数和盒厚等。

其中液晶的正电阻率很容易随液晶被污染而急剧下降。

故液晶的妥善保存至关重要。

 

4-3-6温度特性:

我们知道液晶材料只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呈现液晶态,即使在液晶态温度范围之内,温度的变化也会影响液晶材料的物性参数。

如粘度,介电常数和弹性常数等。

 

5.制造LCD使用的原物料和LCD制造工艺。

 

5-1LCD制造使用的原物料指LCD生产出后,产品中所保留的原材料。

主要包括:

ITO玻璃液晶、偏光片、PI液、丝印胶(印框胶、导电胶)、封口胶、Ni粉、塑料垫片等。

通常所讲LCD的三大主要原物料为:

液晶、ITO玻璃及偏光片。

制造LCD的辅助材料是指产品生产过程中使用而最终产品中不存在的原材料如:

光刻胶及稀释剂、NMP、PI稀释剂、BC液、SiO2稀释剂、磨擦布、异丙醇、乙醇、丙酮、清洗剂、酸、碱等。

5-2以上是我们现已知道LCD的使用的原材料,其实LCD制造工艺,LCD生产过程即是这些原材料的加工和组合过程.

 

5-2-1备料:

准备好适合清洗所需规格的ITO玻璃(14”×14”或14”×16”),玻璃的正面都朝同一方向放置,即让所有待清洗玻璃的识别角朝同一方向放置。

同一方向作业。

 

5-2-2清洗与干燥:

第一道工序是将符合生产规格(14”×14”或14”×16”)的ITO玻璃用清洁剂、DI水等清洗干净,并用物理的化学的方法将ITO玻璃表面的杂质等洗净,然后把水除去并干燥,为下道工序的质量打好基础,清洗主要参数、工艺流程见《清洗作业指导书》。

 

5-2-3涂胶:

涂胶是光刻的首道工序,它是在ITO玻璃ITO面上均匀涂一层光刻胶,涂胶的效果好坏直接影响光刻的质量,它主要控制的内容为:

光刻胶的配制,涂层厚度及均匀性,涂层表面状态等。

光刻胶一般在低温避光条件下贮存,因此使用光刻胶前先把胶从低温环境中取出,直到瓶内胶的温度和室内空气的温度一致时,开启光刻胶的瓶盖,胶在使用前粘度须行测试。

因为胶粘度高时,涂胶厚抗蚀性虽然高,但其分辨低,相反胶的粘度低时,其抗蚀能力较差,但其分辨率高,通常胶粘度的调整,使用稀释的方法,即将高粘度的胶调成低粘度胶。

涂胶前的ITO玻璃表面状况对光刻胶与ITO层粘附质量影响极大。

在生产过程中为保证ITO膜与光刻胶间有良好的接触和粘性,清洗后的玻璃须干净及干燥。

涂胶的质量要求是:

胶与ITO粘附良好,不能有脱落现象;涂胶厚度均匀一致,不能有厚有薄,这样在显影,蚀刻时会出现图形缺陷。

涂胶的表面一般不允许有条纹、针孔、突起等缺陷。

涂胶的方法有浸涂、甩涂、辊涂等,其中辊涂的涂覆质量要好于其他两种,它是通过胶辊将光刻胶均匀地涂在ITO玻璃下面上,为确保涂胶质量,涂胶工作须在洁净的条件下进行;具体环境条件见《涂胶作业指导书》。

 

5-2-4前烘:

前烘的目的是促使胶膜内溶剂充分挥发,使胶膜干燥以增强胶膜与ITO玻璃表面的粘附性和胶膜的耐磨性。

曝光时,掩模版与光刻胶即使接触也不会损伤光刻胶膜和沾污掩模膜,同时只有光刻胶干净、在曝光时,光刻胶才能充分地和光发生反应。

 

5-2-5曝光:

曝光就是在涂好光刻胶的玻璃表面覆盖掩模版,通常紫外光是行选择性使受光部分的光刻胶发生化学反应,改变了这一部分胶在显影液中的溶解度。

显影后,光刻胶膜显现出与掩模版上一致的图案。

一般曝光的操作过程:

曝光机的紫外灯打开预热,待电压稳定,光刻版在版柜上通过显微镜进行初对位。

要求光刻版两侧标记与显示镜"+"字线重合然后固定版夹,然后试曝,对位、微调,使对位满足要求。

曝光时间和曝光光强选择是根据版的质量、光刻胶性质、光源强弱和光源到ITO玻璃的距离来衡量,一般先用光强计测得光强,后设定相应曝光时间、再试曝一片,经仔细检验后方确定曝光的条件。

在设定的曝光条件前首先要知道:

光刻胶的感光度,感光度是一个表征光刻胶光的敏感性能指标,感光度不同,说明它对光的敏感程度不同,即光化学反应所需要的曝光量也不一样。

感光度S可用曝光时使光刻胶发生光化学反应,所需要最小的曝光量的倒数来表示。

曝光量E的单位一般用“勒克斯?

秒”来表示。

由于曝光量的数值等于照射光的强度I与曝光时间t的乘积,感光度S可以进一步表示为:

对于某固定光强的曝光机,光刻胶的感光度越高,则曝光时向越短:

反之光刻胶的感光度降低,则曝光时间需相应的加长。

为保证曝光的质量,操作时需注意以下几点:

 

5-2-5-1掩模版上机前需严格检查。

因为版若有缺陷,做出的产品也会有缺陷,尤其不能有版污染、划伤等。

 

5-2-5-2曝光定位一定要准确,否则后工序加工困难。

 

5-2-5-3操作中对版和玻璃都必须轻拿轻放。

 

5-2-5-4涂胶玻璃放置时间一般不超过8小时,曝光前如已被感(即胶膜已失效),不能作为正品,需返工处理。

 

5-2-5-5如用菲淋做掩膜版,菲淋与光学基板需贴合平整、紧密,不允许部分鼓起。

 

5-2-6.显影:

显影是将感光部分的光刻胶溶解,除去留下来感光部分的胶膜从而显示出所需的胶层图案。

显影过程是将曝光后的玻璃放入显影槽中,经过一段时间后取出,再通过DI水把显影液冲洗干净。

显影液有两种:

第一种是与光刻胶配套的显影液,第二种是一定浓度的碱液(NaOH或KOH)。

一般TN-LCD厂家都采用第二种。

显影时必须控制好显影液的温度、浓度及显影的时间。

在一定浓度下的显影液中,温度和时间直接影响的速度,若显影时间不足或温度低,则感光部位的光刻胶不能够完全溶解,留有一层光刻胶,在刻蚀时,这层胶会对ITO面进行保护作用,使应该刻蚀的ITO留下来。

若显影时间过长或温度过高,显影时未被曝光部位的光刻胶也会被从边缘里钻溶。

使图案的边缘变差,再严重会使光刻胶大量脱落,形成脱胶。

显影工作要认真,必须对玻璃进行自主检查,检查图形的状况,

一旦发现不合格必须马上返工,同时批量生产时要对碱液的浓度进行抽检,确保其浓度在一定范围:

(显影的主要参数、工艺流程见《显影作业指导书》。

 

5-2-7.坚膜

由于显影时光刻胶膜发生软化、膨胀、影响胶膜的抗蚀能力,因此显影后必须用适当温度烘焙玻璃以除水分,增强胶膜与玻璃的粘附性,这个过程称坚膜。

坚膜有用烤箱和红外线两种,其中烤箱比较常见。

坚膜的条件:

一是温度,另一是时间,一般情况下坚膜条件略高于前烘条件(见有关坚膜规定)。

 

5-2-8.刻蚀:

刻蚀用一定配比的酸把玻璃上未受到光刻胶保护的ITO膜去掉,

而将有光刻胶保护的ITO留下来,最终形成所需的图案。

如图5-2-8

选用的刻蚀液一般要能把ITO刻掉,同时又不会损伤玻璃表面的光刻胶,一般选用一定比例的Hcl、HNO3(或Fed3)、水的混合液。

刻蚀刻的温度和时间对刻蚀的效果影响很大,生产时必须按《刻蚀作业指导书》中的参数执行。

 

5-2-9.脱膜:

脱膜就是把刻蚀后的玻璃上的光刻胶除去正常脱膜一般用一定温度的碱液,它的浓度需高于显影浓度。

其主要参数见《刻蚀作业指导书》。

一般以上几个工艺过程称为光刻过程,其在LCD制迁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光刻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器件的性能、成品率和可靠性。

光刻质量的基本要求如下:

①刻蚀的图形完整,尺寸准确、边缘整齐、线陡直。

②图形内无多余ITO图案、针孔、毛刺等、刻蚀干净。

③腐蚀后的玻璃表面清洁,没有刻蚀不良,没有残留的被腐蚀物质、油渍等。

④图形定位准确,各类标记完整。

 

5-2-10后清洗就是经光刻过程后的玻璃用清洁剂DI水等把玻璃清洗干净,烘干以供后工序生产。

(清洗主要数见《后清洗作业指导书》)。

 

5-2-11.涂取向膜:

一般生产中低档LCD的定向材料都是用PA,即聚酰亚胺酸,它是通过二酐与二胺在低温聚合反应全成的,其在高温下脱水固化后(化学上层是一种环化反应),即成为聚酰亚胺(PI),聚酰亚胺有很好的化学稳定性,优良的机械性能、高绝缘性、耐高温、高介电常数、耐辐射和不可燃。

其分子式为:

涂膜就是将含有定向材料的溶液均匀地涂布在具有电板图形的玻璃的指定位置上,然后进行烘烤得到完整的PI。

常用的涂膜有三种:

一种是旋转涂膜法,另一是浸泡法,再一种是柯氏印刷法。

柯氏印刷法要比另两种效果好。

柯氏印刷法是一种选择性涂覆(也叫移印法)。

印刷时,先将定向材料溶液加到刮刀辊与均胶辊上、使之在均胶辊上均匀的分布,然后开动APR版的滚筒,这样APR版上的凸粒便可均匀获得PA液,再转印到基座的ITO玻璃上。

5-2-12.预烘、固化:

预烘的目的是将定向材料中的溶剂,受热挥发。

预烘后获得的定向材

料往往不是最终的定向膜。

如使用聚酰胺酸的N-甲基吡咯烷酮溶液涂布过后,还需要通过80℃~110℃的烤烘,将N-甲基吡咯烷酮挥发掉,这时留在玻璃上的是聚酰亚胺酸(即PA),它还要在高温下固化1-2小时,脱水环化反应生成聚亚酰胺膜,这就是我们所需的定向膜:

(固膜主要参数涂膜《作业指导书》)。

 

5-2-13定向:

在定向膜上用毛绒布在涂有定向层的玻璃表面进行磨擦,就可以形所需成定向层。

定向层处的液晶分子将按照磨擦的方向排列,这样可以获得一致

的取向。

上下两片处的液晶分子排列方向互成90℃。

磨擦定向的原理很简单。

将待磨擦的聚亚酰胺基板放置在可移动的平台上,用装有毛绒布的旋转滚筒磨擦,就可以得到较好的磨擦定向效果。

可是实际的磨擦机器和磨擦结果却绝非简单易事。

要获得取向膜的表面分子定向排列。

就必须使磨擦机的机械振动极小,同时要求平台和滚筒的平整度,光洁度以及滚筒与平台的平行度都必须在接近微米量级,接近机器加工的极限。

磨擦定向主要控制的参数有三个:

滚筒的转速φ,平台移动的速度V,

以及纤维布被压缩的程度L,分析上常定义:

为磨擦密度,其中M磨擦的次数,r是滚筒的半径,(定向的主要参数见《定向作业指导书》。

 

5-2-14.丝印:

即丝印边框及导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