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学习积极性结题报告同名42951.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1841611 上传时间:2023-04-05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84.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提升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学习积极性结题报告同名4295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提升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学习积极性结题报告同名4295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提升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学习积极性结题报告同名4295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提升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学习积极性结题报告同名4295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提升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学习积极性结题报告同名4295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提升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学习积极性结题报告同名42951.docx

《提升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学习积极性结题报告同名4295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提升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学习积极性结题报告同名42951.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提升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学习积极性结题报告同名42951.docx

提升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学习积极性结题报告同名42951

提升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学习积极性结题报告(同名42951)

《提高瑶区小学留守儿童学习语文积极性的研究》

结题报告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及意义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自改革开放以来的二十年里,中国的农村富余劳动力都出外打工了。

瑶区的年轻人大量外出务工是最近的几年才出现的。

由于瑶区父母在外打工长年累月,孩子在养成了独立生活的好习惯的同时,也缺少了父母的看护、监督。

同时,受社会风气的影响,瑶区孩子心理扭曲,不良生活习惯逐渐养成,这导致了瑶区出现了大量的存在一定问题的留守儿童。

大坪中心小学是连南县瑶区中心小学之一,这里所有的学生都来自瑶区农村家庭。

在学校里,留守儿童占有相当大的分量。

在班里,他们或是孤僻离群,或是霸气十足,我行我素,给班级、学校的德育工作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留守儿童的学习情况更是令人担忧。

瑶区的小学生受到瑶族语言、文化背景、家庭观念等的影响,对语文缺乏兴趣,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没有养成积极的学习态度,被动地接受知识,不预习课文,甚至不做作业的现象时有发生。

家长给的零用钱多是用于吃玩,用于学习上的资源少之又少。

在课堂上,留守儿童语言表达能力相对较差,部分学生存在信心不足,喜欢捣乱等等现象。

在阅读课文的时候,无法提出自己的问题。

在课后,留守儿童贪玩,不喜欢向同学提出学习上的问题,在遇到不会做的题目时喜欢跳过去,不喜欢询问老师同学等。

鉴于此,我们选择了“调动瑶区留守儿童的语文学习积极性研究”,以养成瑶区留守学生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以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的方向发展,语文知识和技能进一步提高,情感意志得到培养。

课题组通过对留守学生的学习语文的态度、学习习惯进行深入细致地调查,进行数据分析,运用科学方法研究、探讨提高留守儿童学习语文积极性的策略,切实提高小学瑶区留守儿童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从而促进全体学生素质的提高。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哲学观点:

“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依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给学困生更多的机会参与教学活动,积极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收益。

这一点与发挥学生主体性的教学新观念是相融与统一的。

2.心理学观点:

认识过程是指人们获得知识的过程,这是人的最基本的心理过程。

在“需要、诱因与动机”的关系中,需要是人对某种客观要求的反映,这种要求可以来自有机体的内部(内环境),也可以来自个体周围的环境;动机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诱因是与需要相系的外界刺激物,它吸引有机体的活动,并使需要有可能得到满足。

这表明教师在课堂上调动语文学困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让学生得到知识和能力的提高是可行的。

3.孔子的“因材施教”理论。

因材施教是指教师要从学生的智力水平、个性特点、年龄特征等方面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发展。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内容与方法

(一)研究研究的目标

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详细调查了解留守儿童的心理状况、学习习惯、学习态度的情况,找出影响留守儿童学习语文积极性的的主客观因素,通过具体的实践尝试,探索提高留守儿童学习语文积极性的有效对策,从而激发小学瑶区留守儿童学习的兴趣和动机,端正学习态度,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最终提高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使留守儿童和其他非留守儿童一样,在学校健康成长。

同时,通过参与行动研究,提升教师解决教育教学实际问题的能力,使教师学会在实践中做研究,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二)课题研究的内容

1、培养我校留守儿童主动学习、大胆回答问题、自觉地课前预习、专心听讲、及时有效地复习、认真书写、阅读能力强、有计划地安排自己的时间等良好学习习惯,提高学习效率。

 

2、通过教师在课堂中对留守儿童的激励与信任,调动留守儿童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增强自信心。

3、通过教师在课堂中刻意安排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激发瑶区留守儿童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留守儿童学习语文积极性。

4、总结归纳出我校培养瑶区留守儿童稳定和持久的良好学习习惯的方法,挖掘提高小学瑶区留守儿童学习语文积极性的策略,并促进教师教育教学理念的转变,使我校教育教学质量有较大的提高。

(三)课题研究的方法

1、文献研究法。

课题组成员认真学习有关教育学、心理学理论,为从事课题研究提供正确可靠的理论依据;搜集有关资料,从各角度对留守学生学习转化研究资料进行比较分析,借鉴已有研究成果和经验教训,把握研究发展趋势。

2.调查研究法。

课题组成员运用观察、问卷、谈话、家访等科学方法,对小学瑶区留守儿童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等问题的具体原因作出科学的归因分析,从而使后期探讨如何提高留守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的措施更有效。

3.行动研究法。

课题组成员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研究,不断修正,不断完善提高留守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的方法,以形成一套提高留守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的行之有效的策略。

4.个案研究法。

在本次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我们通过选择一些具有典型性、代表性的厌学的留守学生,通过对他们进行跟踪观察、教育、谈话、家访等,定期进行总结分析,形成个体案例研究报告。

5.经验总结法。

课题组成员在研究过程中,不断反思、改进,进行经验总结。

四、课题的实施过程:

(一)成立课题研究小组:

课题负责人唐连州妹负责查阅资料,论证立项,活动的组织、协调、实施,搜集、积累、保存、整理资料,定期召开研讨会,总结经验,做好结题工作。

课题组成员:

李买万斤、黄鸾英、魏小燕,各成员根据自身教学实践,制定个人研究计划,积极参与课题活动,按时完成课题研究任务,及时积累资料,总结经验,定期汇报。

(二)研究时间和被试对象:

时间:

2011年9月——2014年5月对象:

参与实验的教师所任教的班级的留守儿童。

(三)研究的实施过程:

第一阶段:

酝酿准备阶段(2011年7-10月)学习有关留守儿童的理论知识,收集整理有关文献资料,成立课题领导小组;搜集研究资料,讨论制定课题实施方案,进行课题立项申报、开题论证工作。

第二阶段:

具体实施阶段(2011年11月——2013年5月)

1、理论学习

研究小组成员通过认真的查阅资料,了解了目前我国其他学校在留守儿童教育方面所做的工作和积累的经验,学习了与留守儿童的心理状况、学习习惯、学习兴趣相关的理论研究成果,提高小组成员的理论水平。

通过学习,了解了有关留守儿童的相关理论知识,以及明确了对留守儿童的界定。

2、实施调查

2011年9月,行动研究小组按照计划和要求,以班级为单位,开始了全面的调查。

调查中具体采用统计、问卷调查、访谈、座谈和观察等方法。

首先通过全校范围的摸底统计,确定学校留守儿童的数量和类型。

然后对父母双方都外出打工的这部分留守儿童和其临时监护人进行问卷调查,并随机抽取其中的部分学生、临时监护人,以及班主任和科任教师进行访谈和座谈,有针对性的对个别问题进行了解和补充。

从而能够全面真实地了解留守儿童的学习状况、生活状况、心理状况,对语文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兴趣以及对父母外出打工的态度和对临时监护人的看法等情况。

2011年10月,课题组成员对为期一个月的调查活动中所搜集的资料进行整理、统计与分析,了解了留守儿童学习状况、生活状况、心理状况,,并分析影响留守儿童学习成绩的原因。

3、实践尝试策略

从2011年11月开始,我们全面进入到对策实施阶段,这是行动研究最关键最核心的环节。

在这一阶段,成员们尝试在实践中实施策略,在行动过程中,我们多次召开研究人员专题会议,研究部署各阶段的具体工作。

明确责任具体到人,各有分工,全面展开。

行鼓励教师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关爱。

(1)留守儿童在日常的学习、生活当中往往存在着很多困难和问题,需要教师特别的关照。

因此,要求教师在平时的生活中拉近与留守儿童的心理距离,主动了解留守儿童方方面面的困惑,献给留守儿童一颗慈母心。

生活上多关心、学习上多辅导、课余时间多交流、平时多观察、遇到困难多帮助、发现问题早解决,做好留守儿童的贴心人。

(2)提供机会,创设机会让留守儿童去表现,增强孩子的自信心。

要求教师利用班队活动多举办一些“故事演讲会”、“诗歌朗诵会”、“文艺联欢会”等活动。

不但要鼓励留守儿童积极参与,而且要有目的的让留守儿童当节目主持人。

让留守儿童通过这些平台的展示,提升他们的乐趣。

(3)教师应加强对留守儿童的课外辅导。

根据调查结果统计,80%的留守儿童在学习上居偏低的位置,存在着不少困难。

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对教师的讲授理解不透彻,作业分析理解不到位,完成时有一定的困难。

因此,教师就多给他们吃点“偏食”,利用课间、中午、放学后等课余时间多辅导,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4)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

学校是孩子成长的乐园,只要教师想方设法为他们提供良机,特别是留守儿童才能健康成长,愉快的学习。

研究小组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在各位教师的积极配合下为留守儿童的快乐生活创设了不少条件。

相当一部分留守儿童性格孤僻,内向,他们很难融入到班集体中,与其他同学融洽的交往,在学习遇到困难时,也不能主动地向教师或同伴求助,这一定程度上又会影响他的学习方式和学习效果,导致其学业不良。

因此为了提高瑶区留守儿童学习语文的自信心,为他们提高一个展示平台,让他们亲身感受到语文的作用,从而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

学校还组织了留守儿童进行一些相关的实践活动,如班级和学校的集体朗诵比赛、讲故事比赛,小组手抄报比赛,听写比赛等。

许多留守儿童在比赛中尝到成功的快乐,增强了自信心,并在学习中学会了与同学进行交流与合作。

通过班级和学校举行的“我读书,我快乐,我读书,我进步”的读书活动,留守儿童体会到读书的好处与快乐,进一步提升了留守儿童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5)把课堂作为研究的主阵地,提高留守儿童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我们开展了“提高留守儿童学习约为积极性”课堂教学探讨实验;课题组同时加强理论学习和实践研究,开展小组备课,制作导学案;实验教师上课,其他组员观课,课后探讨修正;不断实践、反思、学习、探讨、改进、再实践。

并着手收集、分析有关资料数据,拟定论文的雏形,拍摄教学实录片,形成阶段成果。

4.反思总结,形成成果。

在实践中不断反思总结,积累经验,总结出具有普遍性、时代性、操作性的做法和由经验上升的理论,撰写一批有指导意义、辐射性较强的经验论文。

第三阶段:

完善成果阶段(2014年2-5月)在课题研究的基础上,对实验研究的各项资料、数据进行整理和汇总,完成《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在阶段性研究成果基础上,将比较成功的个体案例、研究札记和专题论文等进行整理、汇编,形成课题结题附件材料和过程性资料。

召开课题结题现场会,请专家进行成果鉴定、验收。

五、课题研究的主要成果:

两年多来来,通过本课题研究,我校教师对留守儿童学习语文的积极性的认识更加清晰,各班的留守学生的学习习惯逐步,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得到提高。

(一)理论成果一:

语文学困生现状及成因的分析。

通过课题组成员对全校学生学习现状进行摸底调查、科学分析,形成《学困生成因调查分析报告》、课题研究论文《学困生写字问题调查分析与转化策略》、《识字教学中学困生问题的探究》等。

每班的学困生大约在3-5人,且随着年级的提高,知识的加深,学困生也日益增多,学困问题凸显。

经分析研究,造成学生学习困难的主要因素有:

1.个人因素 

(1)学习目的不明确,缺乏上进心。

大多数学困生缺乏学习目标,学习不能持之以恒。

自控能力差,上课不能专心听讲,甚至违反纪律。

作业好拖拉,平时贪玩,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自卑心理严重,缺乏自信心。

学困生考试屡考屡败,长期处于班级的“底层”,内心深处一般都很自卑,缺乏自信,心理上敏感、脆弱。

 (3)学习方法策略运用不当。

学困生往往是课前不预习,课堂不知道做笔记或标注,课后不能及时复习巩固,不爱课外阅读,知识面狭窄,造成语文学习困难。

2.环境因素 

(1)社会的因素。

社会对学生的影响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

游戏、网络的盛行给人们带来快乐和便捷的同时,也强烈地吸引那些自控能力差的学生,使其沉迷其中,造成厌学、弃学等。

(2)家庭因素。

父母离异或外出打工,大部分是爷爷奶奶进行隔代教育,长期在缺少父爱、母爱的环境下成长,加之爷爷奶奶只知溺爱,不知管教。

有的虽父母都在家,但文化程度低,教育观念陈旧,教育方式粗暴简单,致使这些孩子产生学习困难。

(二)理论成果二:

语文学困生的转化策略。

课题组成员在前期调查分析的基础上,积极开展专题研究,不断反思总结撰写出一系列有价值的经验论文,如《分层教学促进学困生发展》、《浅谈让小学语文学困生主动学习的策略》、《对优化学困生作业的思考与实践》、《浅谈高年级学困生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初探中高年级学困生有效预习的指导》、《小学语文学困生心理教育途径的探索》等,形成有较强针对性、可操作性的语文学困生转化策略。

1.聚焦课堂,因材施教,提高教学效率。

(1)课前分层备课,学困生转化才能有的放矢。

教师针对本班学困生的特点进行分层备课,以保证教学质量提高和转化学困生同时并进。

我们进行集体备课,通过典型课例,研究分层教学的方法,把教师典型的分层教学教学设计汇编成册。

(2)课中教师采用科学有效的教学策略,改进教学方法。

①识字教学针对学生识字状况的差异,为提高学困生的识字能力采用以下几种策略:

A.教师创设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采用新颖有趣的教学方法,使枯燥的识字过程变得生动有趣,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提高识字课堂的教学效率,为学困生的识字能力的提高创造有利的条件。

B.教给学生识字的方法:

从汉字的构字特点入手,不仅让学困生更好地掌握汉字的音、形、义三者间的内在联系,更能让学困生掌握科学的识字方法,提高识字效率,培养自主识字能力。

②写字教学首先,从上好写字课做起。

教师在明确写字教学学段目标的基础上,要特别重视学困生写字,各项作业都要求书写规范、整洁。

其次,通过有效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和生动形象的教学语言以及激励性评价,激发学困生的写字兴趣,逐步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再次,在习字的过程中,培养学困生坚强的意志品格和良好的行为习惯,推动学困生的成功转化。

③阅读教学在阅读教学中,对于学困生的问题要适当降低难度,尽可能多的给予他们展示和表现自己的机会,增加他们课堂互动交流活动的机会,提高他们参与课堂活动的信心。

鼓励学困生多读课外书,教师定期向学困生介绍一些适合他们阅读且生动有趣的课外读物,组织学生互相借阅,激发阅读兴趣,使学困生由怕读书走向爱读书,达到丰富积累的目的。

④口语交际的教学口语交际的课堂上,学困生缺乏的是自信和勇气。

教师不断地开拓口语交际的范围,丰富口语交际的内容,激发学困生学习的兴趣,在宽松愉悦的氛围中培养表达的自信,使学困生敢说、乐说。

⑤作文教学作文教学中,一是捕捉一点真实,提升写作兴趣。

只有真实的事物学生才能够写得生动、具体、有感情。

关键在于教师要及时捕捉到这份真实,进行有效引导,抓住提升学困生作文能力的时机。

二是发现一处亮点,鼓励创作欲望。

教师要善于用发现的眼光去看待学困生的“陋作”。

让学生从我们的评语中看到自己的劳动和努力带来的收获,从而获得精神上的满足,引发更强烈的作文兴趣与写作欲望。

三是提供一处平台,展示自我的风采。

对于写得有进步的学困生作文,教师可以通过班级展示板、学校小广播、学校网站、博客等进行展示,提升写作自信心。

(3)课后,教师精心设计作业,加强辅导,提高学困生学习成绩。

作业设计采用多样化的形式和个性化的内容,进行分层作业设计。

为学困生提供多元化、多层次、综合性的学习练习机会,在不同形式、不同层面的自由选择性作业中,使学困生扎实地掌握基础知识,不断地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语文的能力。

作业评价要人性化。

对于学困生哪怕是只有点滴进步,教师都要及时给予多种形式的表扬激励,使他们感觉到只要积极投入,自己也会成为学习的“小主人”。

教师在班级开辟专栏展示学困生的优秀作业,每学期学校都对各班学习进步的学困生颁发了“学困生学习进步奖”以资鼓励。

至今为止全校有65名学困生都获得过此项奖励,大大激发了学困生的学习动力。

班级开展一帮一、多帮一的活动,让学优生帮助学困生尽快赶上来。

教师利用课外时间,针对学困生的不同情况,开展有针对性的补缺补差,帮助学困生分析原因,找出方法,争取进步。

2.抓住教育契机,培养学困生的良好习惯。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指出:

“教育就是培养习惯。

”课题研究中我们课题组以学校开展的“十个好习惯”、“让好习惯伴我一生”主题教育活动为契机,对学困生进行学习习惯的强化养成教育,促使学困生形成“课前预习——课中专心听讲、记笔记——课后按时完成作业、及时复习”的良好学习习惯。

3.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为学困生创造展示个性的机会。

我们先后开展了经典诵读暨美文诵读比赛、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历史的选择”讲故事和征文比赛、书信征文比赛、“在党的阳光下”——建党90周年集邮知识演讲比赛、“七彩杯”读写大赛、“迎国庆”书画大赛、学生电子报刊绘画比赛、阳光体育广播操比赛、眼保健操比赛、兵乓球比赛、纳凉晚会节目表演等活动。

在这些舞台中学困生展示了自我,使学困生捕捉到自己的“闪光点”,体验、享受到成功的快乐,变得更自信、自立、自强,从而发掘自己的潜力,促进自我觉醒、自我辅导、自我发展。

4.更新家长的教育理念,提高家庭教育水平。

学困生的家长大多无暇顾及子女的学习状况和成长过程中的教育引导,与学校失去沟通和联系,孩子的教育往往在学校进行得很顺畅,回到家里又回到了“起点”。

学校教育的成功与否,仅仅依靠教师单方面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辅助功能。

为此,我们采取了一下方法:

(1)利用网络宣传阵地,向家长传递最新的家教理念。

(2)通过家长会,促进家长之间的交流互动。

每学期的班级家长会请一些家庭教育工作做得比较好的学生家长介绍他们家庭教育的优秀经验和典型做法,真正起到家教榜样的示范和辐射作用。

(3)通过访谈家长及学生,及时发现家教中的新问题,与家长共同探讨新对策,从理论上、思想上、方式方法上提高家庭教育质量。

(4)我们还充分利用“校讯通”服务,及时地实现与家长之间的信息交流,真正意义上实现家校互动的双向性,改变了学困生家长简单粗暴、压制、体罚等不当家教方法,采取说服教育、互相沟通等方法,使学困生转化工作得到了家长的积极配合。

(三)学困生的可喜进步历时两年的课题研究,课题组教师关注学困生,给学困生更多的关爱和引导,学困生转化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1.   学困生行为习惯的养成。

学困生很多是“困”在行为习惯上,不良的行为习惯导致他们学习上的落后状态,教师致力于培养他们的良好行为习惯,付出了爱心、耐心、恒心。

长期的培养,使学困生对语文的学习,对阅读产生的兴趣逐渐提高。

另外,教师还与家长合作,帮助孩子制定学习习惯养成的计划,约定孩子执行的好就给予奖励;如果不完成,接受适当的惩罚,目的是改善孩子行为,让孩子明确学习是自己的事,而不是替大人做事,觉得每天做的是有意思的事,逐渐培养孩子对自己行为负责的良好个性,能够主动自主学习,形成“课前预习——课中专心听讲、记笔记——课后按时完成作业、及时复习”的良好学习习惯。

如五

(1)班陈兴康同学,学习被动,作业经常不能按时完成,书写潦草。

经教师用心转化,逐渐变得上课听讲认真,作业能按时完成,书写有很大进步。

(四)课题组成员的快速成长。

1.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

我们都针对语文学困生问题组织成员积极展开理论学习、沙龙研讨,依托个人教学实践进行深入地交流,从而更加关注学困生及转化学困生时所遇到的问题。

多数教师深深地认识到学困生转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到要想解决学困生学习困难的问题必须改进教学方法,调动学困生的学习积极性,才能够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教师的备课、授课、作业批改等教育教学工作始终围绕学困生去进行,从学困生的角度去思考,挖掘学困生的闪光点,及时给予鼓励,让学困生成为教师关注、关爱的重点,真正做到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2.教师教科研能力的提升。

参与课题研究是辛苦的,我们在付出的同时享受着收获的幸福。

除了学困生的成长与进步让我们欣喜之外,我们还体验到自身成长的快乐。

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我们定期开展教学反思工作,注意积累转化经验,不断提高教研能力。

两年来,本课题组9人次在省级评比中获奖,16人次在滁州市评比中获奖、9人次在明光市评比中获奖。

通过以点带面,辐射全体教师,有效地带动全校教师勤于反思,善于总结,积极撰写参与各级各类教科研活动,激发了广大教师参与教科研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了教师专业化成长。

(附课题组成员获奖统计表)

3.教师学会了如何做研究。

在教育领域中,教师们常常会遇到和亟待解决的一些实际问题。

如:

如何提高留守儿童学业成绩低的问题;学困生的转化问题等等一系列的新问题,新困惑,新矛盾,而要真正解决这些新问题,直面这些新困惑,解决这些新矛盾。

一味地靠原有的老经验已经不能奏效了,需要借助于研究找到新的途径与方法。

4.教师更新了教育理念。

通过本次的课题研究,我们明确的认识到,作为一名教师,一味的靠传统的老经验、老方法进行教育教学已经不能奏效了,极需要借助于研究找到新的途径与方法,以研究为已任,将自己作为一个研究者来看待。

以研究者而非教书匠的角色出现在学校及课堂的场景中,拿起研究的武器,预测自己的种种行为所可能引发的学生的变化。

本身教育教学就是一种研究,只要在教育教学的过程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能够对自身的教育教学行为进行系统化反思,使自己的教育教学效果达到最理想的境界,使自已成为一个真正的研究型教师,达到“科研兴校”、“科研强校”的目的。

(五)形成课题结题资料。

1.课题结题主件材料。

包括课题立项申请书、开题报告、实施方案、阶段性计划、中期报告、结题报告、成果鉴定书等。

2.课题研究附件材料

(一)、

(二)。

包括研究论文、研究札记、个案分析、分层教学设计等。

3.课题研究过程性资料。

包括课题研究过程中的调查问卷与分析、各类表格、过关检测试卷与分析、访谈记录等。

六、课题研究的体会与思考:

两年来,课题组成员深刻认识到学困生转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通过大家的努力,我们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

但收获之路是艰难的,我们普遍感受到要转化一个学困生比培养一个优秀生过程更艰难,但更有成就感。

在实验研究过程中,一些问题也引起了我们的深思:

1.学困生的转化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

其重点是学校教育,但家庭、社会的配合也不可缺少;学困生的转化需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协作。

只要各方面重视起来,相互协作,学困生的出现是可以避免的。

2.转化学困生的策略还需进一步探索,并不断加以改进。

学困生的转化工作是教师的职责,对学困生的辅导工作主要是通过课堂教学渗透来实施。

教师今后只有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才能更有效地进行学困生的教育教学工作。

3.学困生的教育需要爱心、耐心、细心,对教师各方面素质的要求较高,教师只有不断提高师德修养、转化教育理念、改进教育方法,才能在学困生转化过程中得到实效。

4.虽然经过我们的不断努力使大部分学困生取得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和进步。

但是其中仍有少部分的学困生转化效果不明显,这需要我们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付出更多的心血,坚持不懈地研究探索,努力做好他们的转化工作.

六、课题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今后的设想

我们乘着新课改的东风,踏着这条轨道,组织课题研究人员,进行苦苦摸索实践,试图有针对性的探讨农村留守儿童在学业成绩方面的问题,遵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研究思路,以各类调查、文献检索所取得的材料为依据,发现农村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的弱势群体在“生活缺人照应、行为缺人管教、学习缺人辅导”三缺情况下,进而仔细剖析了其中的特点和成因,试图从思想、行为、习惯的视角寻找相应的解决之道,以确保农村留守儿童学业成绩的不断提高。

当然,本文也存在诸多的不足之处,诸如文献搜集的范围有限;调查的范围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院校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