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1841461 上传时间:2023-04-05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8.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水调歌头.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水调歌头.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水调歌头.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水调歌头.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水调歌头.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水调歌头.docx

《水调歌头.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调歌头.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水调歌头.docx

水调歌头

《水调歌头》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学会采用多种方法收集和阅读自己需要的资料,并对资料进行初步整理、分析。

  

2、通过联想和想象感悟词的意境,培养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能力。

3、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养成良好的诵读诗词的习惯。

过程与方法:

1.学习欣赏古词的方法。

2.初步学会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作者借咏月表达的人生感触,学习词人乐观旷达、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

1、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养成良好的诵读诗词的习惯。

2、通过联想和想象感悟本词情景交融的意境,培养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能力。

3、理解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1、初步学会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2、理解作者借咏月表达的人生感触,学习词人乐观旷达、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教学设想:

1、教学方法:

(1)自主学习法:

学生自主参与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去,如课前认真预习,课上积极思考、大胆质疑、合作探究、踊跃发言,课外查找资料,自主探究,拓展迁移等。

(2)诵读品味法:

在扫清文字障碍、初通文意后,通过反复朗读,读出词的韵味,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3)联想想象法:

通过联想和想象感悟词的意境,培养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能力,提高创新思维能力。

2、教具准备:

笔记本电脑、PPT课件、配乐FLASH动画等。

3、教时安排:

1教时。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诵明月之词,歌窈窕之章”这是历代文人墨客的雅事;也有人说,随便拿起一本中国古人的诗集,抖一抖,叮叮当当会掉出好多“月”字来。

的确中国古人跟月有不解之缘,于是云破弄影是月,芦花深处是月,千江有水千江月,掬水在手月在手等等,那么,大家知道哪些关于月的诗句?

(学生吟诵咏月名句)。

师:

其实在众多的咏月诗中,苏轼的《水调歌头》是其中最有名的一首,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水调歌头》,看它围绕着月亮向我们诉说了些什么。

(板书课题)

2、走近苏轼,了解背景

(1)简介作者

师:

苏轼对我们来说并不陌生,请哪位同学先来介绍一下苏轼?

苏轼:

(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

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

其文明白畅达,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其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

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等传诵甚广。

(2)写作背景

A解小序。

b这首词作于丙辰(1076)年中秋节,当时苏轼41岁,为密州太守,政治上很不得意,与其弟子由已六七年不见,心情抑郁不欢。

3、指导诵读,感知诗意

1、播放配乐朗诵,学生正字音,划节奏。

2、学生采用多种形式练读。

(自由读、指名读、分男女生读、齐读.)

3、学生默读全词,结合注释,感知词意。

学生自主阅读、小组讨论交流后,教师点拨

强调:

上半阙:

把酒、宫阙、归去、琼楼玉宇、不胜、弄清影、何似

大意:

皎洁的明月何时出现?

我端起酒杯问青天。

不知道月中宫殿,今晚该是哪一年?

我想驾着长风回到天上,又恐怕经不起那月中宫殿的高寒。

月下起舞,清影随人,清冷的月宫怎么比得上人间。

下半阙: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何事、别时圆、此事、千里、共婵娟

大意:

月光转过朱红色的楼阁,贴近雕花的窗户,照着离人不能成眠。

它跟人不应有什么怨恨,为什么总是在别离时又亮又圆?

人间有离别的痛苦、团聚的欢乐,月亮也会阴天隐藏、晴天出来,团圆残缺。

这些事自古以来难得永久圆全。

但愿我们岁岁平安,远隔千里,共对这明月互相祝福。

4、品味词句,体会诗情。

1)诵读全词:

女生读上半阙,男生读下半阙。

(要读出情景交融的意味)

2)找出你认为最富有表现力、最能够表明作者情感的词句,自主探究,提出问题,并尝试分析,然后在小组内交流,教师点拨。

①开头四句借幻想中的月宫境界,发出“明月几时有”“今夕是何年”的疑问。

这问年问月连发的疑问,反映了词人对天上宫阙的向往。

追问:

那么他为什么向往月宫呢?

因为他写这首词时正被贬官,处在政治失意的时候,这首词正反映了他内心的激烈矛盾:

冷漠的现实使他得不到安慰和满足,因此向往月宫,进而萌生了乘风归去的奇思妙想。

②怎样理解“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点拨:

“我欲乘风归去”,明白的说出了他的这种矛盾的意念。

他幻想忘掉一切,使精神有所寄托,可是他又顾虑“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未能望情于现实。

在这时,天上和人间,幻想和现实,出世(消极避世、超然世外)和入世(积极努力、建功立业)两方面都吸引着他,使他处在极度的矛盾之中。

③这里的“归去”应怎样理解?

(“归去”带有归隐、超然世外的意思。

④“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表现了词人什么样的情感?

(月下慢慢起舞,虽然只有清影随人,但也令词人陶醉。

这境遇没有天上的高寒,却有人间的温暖。

“何似在人间”是词人“起舞弄清影”的感受。

这时作者的思想从天上的幻境回到了地上的现实,表现了作者对人间生活的赞美和热爱,也显示了他积极的人生态度。

⑤“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有什么作用?

(“转”、“低”描写月光慢慢转移,表明夜渐渐深了。

“无眠”表示离情正浓。

“朱阁”“绮户”与上阙的“琼楼玉宇”对照,既写月,也写月下离人。

这就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自然过渡到怀念弟弟子由的手足深情,引出下面“何事长向别时圆”一句。

⑥“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体现了词人的什么感情?

(这是词人怅恨久别,用埋怨的口吻对月亮无可奈何的发问,表明了“月圆人不圆”的遗憾之情。

“不应有恨”而恨在其中。

但词人很快领悟到离别是人生无法解决的永恒的遗憾,因而开始自解自叹、自我安慰了,巧妙转入下一句。

⑦找出词中蕴涵人生哲理与表达美好祝愿的句子。

(蕴涵了人生哲理的句子是: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它将人世的聚合离散看作如明月的阴晴圆缺一样,两者都是自然的常理,非人力所能左右,是人生无法克服的遗憾。

正因为蕴涵了人生哲理,这句词也成为名句。

表达美好祝愿的句子是: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这是关于祝福的流传千古的名句。

词人终于以理遣情,希望从共赏明月中互致安慰,离别之憾可以从兄弟友爱中获得补偿,这样也就能做到“不应有恨”了。

这句与上阙结束句“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一样,以美好的境界结束。

⑧这首词表现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

作者在词中问天,实际是在问人生,抒发对人生的感慨。

这首词反映了作者政治上失意,幻想超然物外,但积极的处世态度终于战胜了消极“遁世”的念头,表现了他旷达的胸怀和乐观的情致。

5、拓展

1、创设生活情境,回答问题。

(1)中秋之夜,思念外出工作的亲人,这时可以引用《水调歌头》中哪一句来表达祝福?

(2)你妈妈十分想念你外出上学的哥哥,请你引用《水调歌头》中一句诗来劝劝她,你会怎么说?

2、引导学生当堂背诵。

六、课堂小结

这首词虽饱含人生哲学,但它是通过一个完美的文学意境来表现的。

我们感觉到那中秋之夜美好的月色,体会作者丰富的情感,而不是枯燥的说教。

词中虽有出世与入世的矛盾,情与理的矛盾,但最后还是以理遣情,不脱离现实,无悲观消极情绪,却是豁达乐观的祝福。

怪不得清朝词评家胡仔在《苕溪渔隐丛话集》里曾道:

“中秋词自苏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

最后让我们在一首歌中结束本节课。

(播放王菲的《水调歌头》).

7、作业布置

充分发挥想像,把本文改成一篇300字左右的散文。

板书设计:

我欲又恐

上阙:

饮酒问月――幻想上天―――――幻想超脱人世喜爱人间生活

何似

无眠但愿

下阙:

月圆人离――难眠怀弟――――――感伤离别,探求人生哲理表

难全达对离人的祝福

赏月————怨月————释怀—————祝愿旷达的胸怀乐观的情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