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教材分析.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1837523 上传时间:2023-04-05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33.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教材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教材分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教材分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教材分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教材分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教材分析.docx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教材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教材分析.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教材分析.docx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教材分析

第一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教材是以“自然奇观”为专题编写的。

选编的四篇课文以具体、形象的语言别离描述了天下奇观钱塘江大潮,世界最深最长的河流峡谷——雅鲁藏布大峡谷,南国风光“鸟的天堂”,和绚丽多彩的火烧云。

除四篇课文外,语文园地安排了很多与专题紧密相关的学习内容。

四篇写景课文思路清楚,语言生动优美,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是对学生进行酷爱大好河山教育,培育留意观察周围事物的好教材。

教学目标:

一、会写27个生字,会认27个生字,正确读写相关词语。

二、正确、流畅、有情感地朗诵课文,感悟写景文章语言的优美,背诵出色片段。

3、学习作者观察自然景物的方式。

4、通过朗诵课文,感受大自然的奇妙,激发学生酷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

教学重点:

一、引导学生有情感的朗诵课文,背诵出色片段,抄写优美句子。

二、指导学生有顺序、抓特点观察景物的写作方式。

教学难点:

一、引导学生理解作者观察景物和描述事物的写作方式。

二、体会写景文章的语言美,感悟大自然的神奇,进而产生酷爱大自然的思想情感。

课时安排:

教学本单元教材可用10~13课时。

 

1观潮

教学目标:

1.熟悉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正确读写“宽敞、笼罩、薄雾”等词语。

2.有情感地朗诵课文,背诵课文第3、4自然段。

3.边读边想象,能联系上下文或结合生活实际体会文句的含义。

4.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观,受到自然的熏陶,能把自己的的阅读感受与他人交流。

教学重点:

理解生字新词和有情感地朗诵课文,感受钱塘江大潮的神奇壮观。

教学难点:

体会课文中的有关语句,想象课文描画的大潮景象。

教学预备:

1.多媒体。

2.课前搜集有关钱塘潮的资料。

教学课时:

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熟悉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正确读写“宽敞、笼罩、薄雾”等词语。

2.读通课文,理清段落层次。

教学重点:

初读课文,熟悉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正确读写“宽敞、笼罩、薄雾”等词语。

教学难点:

理清段落层次。

教学过程

生成与反思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今天老师带领你们去浙江省杭州湾钱塘江口看一看那里壮丽、奇特涌潮,好吗?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1.读后释题

  课题《观潮》的“观”什么意思?

“潮”指什么地方的潮水?

(观:

观看。

潮:

指钱塘江大潮。

观潮:

观赏钱塘江大潮。

  2.交流自学字词的情况。

教师检查、指导。

  ①教师用生字卡片检查生字的读音,并组词语。

  ②强调字音难点:

多音字“颤”的读音。

③字形难点:

“昂”的左下方不要加撇,“罩”的下半部是“卓”,不是“桌”。

  ④理解词义。

  天下奇观:

奇观、奇异、少见而又壮观景象。

本课是指钱塘江大潮是世界上少见的壮观的景象。

  横卧:

横躺着。

原是表示人的动作的词语,课文里用来描述钱塘江展现在人们面前的样子,这里把钱塘江比作人。

  水天相接:

水和天连接在一起。

形容水域广阔。

  横贯:

横着通过去。

课文里是说大潮滚滚而来,横着漫过整个江面。

  浩浩荡荡:

课文里是讲大潮滚滚而来,水势很大的样子。

  山崩地裂:

“崩”是倒塌。

“裂”是裂开。

真正的“山崩地裂”多半发生在强烈地震的时候,用来形容很响时,便带有夸张的意味。

  人声鼎沸:

形容许多人在一起大声讲话,声音喧闹,像开了锅一样。

  若隐若现:

若,好像,仿佛。

隐:

藏起来,看不见。

现,表露在外面,使人可以看见。

本课指几座小山在云雾中一会儿看得见,一会儿又看不清。

  漫天卷地:

本课指远远看去,潮水像连着天地卷滚过来。

形容声势大,来势猛。

  三、再读课文,理清层次

  1.先按自然段阅读,弄清每个自然段的意思。

再按“潮来之前”、“潮来之时”、“潮来之后”划分段落层次。

  2.请按作者观潮的过程给课文分段。

  四、布置作业

  1.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后面第1、2两个问题。

  2.抄写词语。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边读边想象,能联系上下文或结合生活实际体会文句的含义。

2.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观,受到自然的熏陶,能把自己的的阅读感受与他人交流。

教学重点:

边读边想象,能联系上下文或结合生活实际体会文句的含义。

教学难点:

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观,受到自然的熏陶。

教学过程

生成与反思

 一、复习导入

  1.导语:

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的生字词,读通了课文,好像让作者把我们带到了浙江省杭州湾,亲眼观看了一年一度的钱塘江大潮。

这节课,我们继续让作者带我们观赏钱塘江大潮,好吗?

  2.一边播放录像,一边用课文的语句解说。

(再一次整体感受钱塘潮的壮观,激发学习课文的兴趣。

  3.学生谈观感。

(自由发表见解,板书:

天下奇观)

  作者为什么能把钱塘江大潮雄伟壮丽的景观写下来,是怎么样写下来的呢?

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

  二、分层达标

 

(一)自读探究,感悟词句,体会大潮壮观。

  1.出示学习提示:

 

(1)读课文,划出描写钱塘大潮壮观景象的语句。

 

(2)读语句,“一边读一边想”,理解内容,体会大潮的壮观。

 (3)读语句,把自己的理解、体会读出来。

  请同学们按照学习提示,先读读课文,把描写钱塘江大潮壮观景象的语句划下来。

然后,运用“一边读一边想”的方法读读这些语句,看自己从语句中理解到什么,体会到什么。

最后,有感情地朗读,把你的理解、感受读出来。

  2.学生按照学习提示先自主学习,然后小组交流。

 

(二)汇报交流,品味感悟

  1.汇报划出的语句。

(引导注意顺序)

  2.交流理解、体会,引导精读,品味感悟。

(重点引导细读课后2的语句;在此过程中,运用多种形式的朗读,师生共同评价,引导学生达标,熟读成诵。

 

(1)课后2语句的教学。

  1)在这些语句中,你认为最能够表现钱塘大潮壮观景象的句子是哪一句?

  2)学生汇报语句后,示填空,完成填空。

  3)自由读语句,注意填空的部分,思考这个句子好在哪里;小组合作解决。

  4)交流汇报。

5)小结归纳。

  三、总结归纳

  这节课,我们通过读文,如同亲身观赏到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象,深深地感受到钱塘江大潮雄伟磅礴的气势。

下一节课,我们也学着作者,展开想像,按照潮来前、潮来时和潮退去的顺序,说说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象。

如果大家也能像作者那样,用眼、用耳、动脑,多看、多听、多想,做到留心周围的事物,做到注意积累,就同样能写出一篇篇优美的文章。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作者的观察方式,体会作者依照事物本身的进展转变顺序有重点地叙述的方式。

2.有情感地朗诵课文,背诵课文第3、4自然段。

教学重点:

有情感地朗诵课文。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作者依照事物本身的进展转变顺序叙述的方式。

教学过程

生成与反思

一、谈话导入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观潮这篇课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2、作者是怎样观察表达的?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二、根据板书,总结全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思考:

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是怎样表达的?

  2.提问:

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是怎样表达的?

 (这篇课文主要写作者观看“天下奇观”——钱塘江大潮的经过。

课文采用先总述后分述的表达方法。

先总述钱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观,接着按“潮来之前”、“潮来之时”、“潮来之时”、“潮过之后”的顺序,描写了钱塘江大潮。

运用恰当的比喻重点描写了“潮来之时”大潮的瞬息变化和雄伟气势。

  3.思考:

全文贯穿着一个什么字来写的?

(奇)奇在什么地方?

(钱塘江大潮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其在农历八月十八这一天潮来时声巨大,浪罕见,水位高。

)什么是“天下奇观”?

(天下少有的雄伟、美丽,而又罕见的景象。

  4.小结:

从课文有条理地叙述中,我们可以看出作者是按照大潮的发展变化的顺序,有次序、有重点观察的。

我们要认真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按照事物本身的发展变化顺序确定观察次序,按照事物本身的发展变化顺序有重点地叙述,这样写出的文章,才会重点突出,条理分明。

  三、感情朗读课文

  1、指读同学看钱塘江大潮潮来时的录像片,使学生身临其境,进一步理解课文。

2、练习有感情地栏朗读课文。

3、背诵3、4自然段。

板书设计:

 13观潮

         潮来前  江面平静

          闷雷滚动 风平浪静

              越来越大 一条白线

         潮来时 横贯江面 白色城墙

              山崩地裂 白色战马

         潮来后 风号浪吼 余波涌来

课后反思:

 

2雅鲁藏布大峡谷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熟悉7个生字;正确、流畅、有情感地朗诵课文。

2、指导学生边读边想象,体会课文描述的壮丽景观,并能用自己的话介绍课文内容。

3、指导学生在阅读中感受大自然的神奇,进而产生酷爱大自然的思想情感。

教学重点:

了解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特点,学习作者表现事物特点的写法。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课文中具体的语言文字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教学预备:

搜集有关雅鲁藏布大峡谷的文字、图片。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进程:

教学过程

生成与反思

一、谈话导入,读题质疑

1、出示地图。

2、谈话引入。

3、出示图片---板书课题----雅鲁藏布大峡谷

4、读题质疑:

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二、自读课文,感知发现

1、初读课文:

要求:

读准字音,不添字,不减字,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河床、切割、堪称”等词语的意思。

2、再读课文:

要读正确、流畅,同伴互相抽读课文,检查初读情况。

3、听了、读了课文对雅鲁藏布大峡谷的介绍,你觉得哪个词最能体现它的特点?

再读读课文,看看文中有没有合适的词?

4、完成填空练习:

雅鲁藏布大峡谷的景观不仅__________,而且___________。

三、研读课文,品味欣赏

1、合作学习,研读课文:

(自由读课文,互相说一说。

⑴ 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雅鲁藏布大峡谷是世界第一大峡谷?

从“不容置疑”这个词中你发现了什么?

⑵ 雅鲁藏布大峡谷景观的“奇异”表现在哪些方面?

边读边画出你认为能体现“奇异”的语句。

2、全班交流,品味欣赏:

⑴ 读第一、二自然段:

① 说说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雅鲁藏布大峡谷是世界第一大峡谷。

课文是用什么方法向我们介绍它的?

② 边读边想,当你读到这些具体数字时,你有怎样的感受?

③ 读读第二自然段,想想能不能找个词替换“不容置疑”这个词,为什么?

⑵ 交流品读三、四自然段:

① 雅鲁藏布大峡谷景观的“奇异”表现在哪些方面?

读一读你所画出的认为能体现“奇异”的语句。

② 学生边交流边读出有关语句,进一步体会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神奇壮美。

③ 把自己喜欢的语句读给你的同伴听,然后说说为什么喜欢它。

④ 进行有感情地朗读。

3、品读结尾,升华情感

⑴ 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发现,对于人类而言具有怎样的意义?

找出有关语句读一读。

⑵ 完成填空练习

4、学完课文后,你想说点什么吗?

四、总结内容,内化语言

1、出示图片:

请学生为雅鲁藏布大峡谷自由配加导游词,适当加进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学生做准备。

2、让学生扮成导游:

你来当小导游,向游人介绍最熟悉的景观的内容。

五、课后作业

用自己的话向别人介绍雅鲁藏布大峡谷。

板书设计:

2、雅鲁藏布大峡谷

世界第一

壮丽  奇异

山水  生物

课后反思:

3鸟的天堂

教学目标:

一、熟悉8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正确读写“灿烂、竹竿、白茫茫、规律、裂缝、照耀、树梢、静寂”等词语,积累文中的佳句。

二、有情感地朗诵课文,背诵课文中自己喜欢的部份。

3、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南国的美丽风光,体会作者酷爱大自然的思想情感。

4、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述,并将静态描述与动态描述相结合的方式。

教学重点 :

 引导学生想象“鸟的天堂”的美丽景象,体会作者两次去“鸟的天堂”的不同感受。

教学难点:

 体会描述大榕树特点的语句。

教学方式:

  情境教学、启发式教学及媒体资源播放

教学预备 :

 

生字卡片、媒体资源。

教学时刻 :

 两课时。

教学进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熟悉8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二、正确读写“灿烂、竹竿、白茫茫、规律、裂缝、照耀、树梢、静寂”等词语,积累文中的佳句。

教学重点:

朗诵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教学过程

生成与反思

一、导入新课

(出示有关榕树的图片)师:

俗话说“独木难成林”,榕树却是独木成林。

榕树不断在枝干上长出根,根扎到土中,又长成树。

我们今天学习的这篇课文,作者见到了一棵有几百年历史的大榕树,榕树的叶子很茂密,很多小鸟在这里住下来了,这里也就成了鸟的天堂。

(板书:

鸟的天堂)

(出示有关《鸟的天堂》的图片)师:

课文中所说的“鸟的天堂”在广东省新会,那里有一颗近四百年的榕对,枝叶覆盖面积有1万多平方米,常年栖息着千万只鸟,以白鹭为主。

1933年,巴金爷爷到广东新会访友时,路过这里,写下了这篇散文,“鸟的天堂”因此得名。

二、自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1、教师播放《鸟的天堂》媒体资源,范读课文。

2、学生自读课文,找出课文中要求认读的生字,自读。

3、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认读。

(1)教师范读、学生跟读、小组轮流读。

(2)学生拼读,互相纠正。

(3)教师抽查学生拼读以上生字。

4、教师讲解重要的生字,学生书写。

(1)老师讲解重要的生字,帮助学生初步认识这些字的笔画、笔顺、结构、部首。

注意:

“灿”“规”中的偏旁“火”“夫”最后一笔都由捺变为点;“耀”字中的“光”最后一笔由竖弯钩变为竖提,右上部分“羽”字中的两个横折钩都变为横折;“隙”字右上部分的“”中间一笔是竖,不是竖钩。

(2)学生书写,教师巡视。

(3)让学生到黑板上书写,其它同学在黑板上批改。

5、理解以下词语的含义

留恋:

不忍舍弃或离开。

不禁:

不由自主地。

展示:

明显地表现出来。

南国:

指我国的南部。

颤动:

本课指微风吹动树叶一闪一闪的样子。

应接不暇:

景色既美又多,令人眼睛顾不及全看。

后来,多用来形容来人太多或事务繁杂,接待、应付不过来。

本课指由于鸟儿太多,作者看都看不过来。

注意:

“不禁”的“禁”读jīn;“颤动”中的“颤”读chàn,“应接不暇”中的“应”读yìng。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一、有情感地朗诵课文,背诵课文中自己喜欢的部份。

二、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南国的美丽风光,体会作者酷爱大自然的思想情感。

3、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述,并将静态描述与动态描述相结合的方式。

教学重点 :

 引导学生想象“鸟的天堂”的美丽景象,体会作者两次去“鸟的天堂”的不同感受。

教学难点:

 体会描述大榕树特点的语句。

教学过程

生成与反思

一、复习生字

      1、出示生字卡抽查学生的拼读

   2、听写重要的生字词

二、朗读思考

1、学生朗读课文,并思考:

“天堂”是什么意思?

“鸟的天堂”又是什么意思?

2、作者和他的朋友一共去了几次“鸟的天堂”?

(提示:

两次)

三、分段并概括段意

四、学习第一段(1-4)

1、师:

这四个自然段为我们介绍了作者去“鸟的天堂”的背景。

从文中,我们可以知道作者第一次是在什么时候去“鸟的天堂”?

学生答,教师补充并板书:

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 傍晚

2、作者在这四个自然段里描写了去“鸟的天堂”前傍晚的景色。

请把有关句子划下来。

师:

作者在这四段里,主要写了哪些事物?

从这些景物描写,我们看到了怎样的黄昏景象?

学生答,教师补充并板书:

太阳灿烂的红霞白茫茫的水平静的船优美的桨声——宁静的黄昏

师:

作者描写景物,既描写了它们的颜色,如:

红霞、白水,又描写了它们的声音,如:

桨声很有规律象是音乐,既有静态描写,如:

天边的红霞,又有动态描写,如:

船在水面上移动,桨在水中划。

在宁静的氛围里,这些动态的描写更令人觉得环境是多么的宁静。

五、学习第二段(5-9)

1、学生朗读5-9段

2、师:

作者在一个宁静的黄昏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

第5-9段写的是作者第一次到“鸟的天堂”的所见所闻。

作者主要描写了什么?

学生答,教师补充并板书:

大榕树

3、师:

请把描写大榕树的有关句子划下来,并用自己的话描述。

4、作者主要描写了大榕树的什么?

学生答,教师补充并板书:

  树叶:

伸到水面上绿得可爱 不留一点缝隙 绿得耀眼

  树干:

看不出主干 枝干不可计数

  树枝:

枝上生根 有些树枝垂到水面

  树根:

无数的树根立在地上像木桩

5、作者主要突出了大榕树的什么特点?

  学生答,教师补充并板书:

特点:

①大——只有一株,但枝干无数

②茂盛——树叶不留一点缝隙

③绿——绿得耀眼

6、学生朗读第8自然段,认真体会作者如何展现大榕树的生命力。

注意:

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缝隙,那么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师:

这一句中写树叶的形态:

“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说明了树叶的什么特点?

(提示:

“簇”“堆”说明了树叶多和茂盛。

师:

这一句中写树叶的颜色:

“那么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绿得耀眼,说明了树叶的什么?

(提示:

说明了树的生命力旺盛。

7、师:

这棵茂盛的大榕树,朋友说它是“鸟的天堂”,为什么呀?

(提示:

有许多鸟在这树上做窝。

师:

那么,作者有没有见到鸟?

作者是怎么写的?

8、师:

这是作者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的经历。

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话来复述这部分的内容。

9、师:

“鸟的天堂”里没有一只鸟。

这是作者对“鸟的天堂”的第一次印象。

六、学习第三段(10-13)

1、播放《鸟的天堂》视频,让学生体会鸟的天堂的情景。

2、学生朗读10-13自然段,并思考:

①作者第二次去“鸟的天堂”是什么时候?

②上一次,作者很失望:

鸟的天堂竟然没有一只鸟。

这一次,作者有没有看到鸟?

3、学生回答刚才提出的问题,教师补充并板书:

第二次经过“鸟的天堂” 早晨

4、师:

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作者见到了大榕树,没有见到鸟。

现在,作者第二次来到“鸟的天堂”,作者是不是又失望而归?

作者有没有见到鸟?

(提示:

见到了。

5、请学生把文中有关鸟儿描写的句子划下来,给有关的动词加上着重句。

6、学生讨论:

作者从哪些方面描写了鸟儿?

学生答,教师补充并板书:

7、作者主要突出了鸟的什么特点?

   (多)

七、小结

板书设计:

3鸟的天堂  

树:

大、茂盛、勃勃生机——美丽的南国的树  

(傍晚)[静]  

鸟:

多、自由、快乐——的确是  

(早晨)[动]画眉鸟(点面结合

课后反思:

 

4火烧云

教学目标:

一、熟悉5个生字。

二、有情感地朗诵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想象火烧云的奇异景象,体会作者赞美自然景象的心境。

教学重点:

通过理解文句,了解课文是如何写火烧云的颜色和形状的转变,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积累材料的方式。

教学预备:

火烧云图片。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进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一、初读课文,熟悉5个生字。

二、理清课文叙述顺序,感知课文内容。

教学重点:

理清课文叙述顺序,感知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生成与反思

一、导语激情,引入新课

1、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几幅美图。

(出示云朵图片)瞧,这是春天清晨轻薄的浮云;这是夏日凝结不散的层云;这是秋日美丽的鱼鳞云;还有拥抱初升太阳的云海;风雨欲来的乌云。

看了这些图片你想说点什么?

2、大自然像一位魔术师,它的杰作,常常令人惊奇与震撼。

今天,我们一起来看看另一种自然奇观。

 二、出示自学提示

  1.出示自学提示。

 (l)默读课文,勾划字词,运用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等方法加以理解。

 

(2)认真读课文,想想课文是从哪几方面写火烧云的?

概括每一部分内容的意思。

  2.这节课,我们采用自学的方法,按自学提示的要求,学习课文。

三、感知课文内容

  1.听配乐朗读录音,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边听边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2.自读课文,按自学提纲自学课文。

四、检查自学情况

  1.指读课文,正音。

  2.交流:

  ①什么是火烧云?

  ②课文从哪几方面写火烧云的?

(板书:

霞光、颜色、形状)课文哪个自然段写了霞光?

与火烧云有什么关系?

(“霞光”是火烧云的一个方面)

五、小结

  课文具体描绘了火烧云颜色和形状的变化,读了课文,谈谈你对课文的总体印象。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一、有情感地朗诵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二、想象火烧云的奇异景象,体会作者赞美自然景象的心境。

教学重点:

通过理解文句,了解课文是如何写火烧云的颜色和形状的转变,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积累材料的方式。

教学过程

生成与反思

一、谈话导入

  上节课我们对课文内容有了初步了解,这节课我们采用小组讨论、全班汇报交流的形式继续深入理解课文。

  二、复习回顾

  1.指名读文,说说课文主要内容。

(整体感知)

  2.课文写了火烧云哪几方面的内容?

  (板书:

霞光、颜色、形状)

三、抓住重点,深入理解课文

  1.快速默读全文,思考:

课文集中写了火烧云变化的哪两个方面?

  2.指导阅读第一自然段

  指名读,提问:

  (l)课文写的是什么时候的火烧云?

你是从哪看出来的?

  

(2)课文哪里写了火烧云的变化多、变化快?

是怎样写的?

  (3)用一个词语概括火烧云霞光的变化多、变化快。

 (4)感情指导朗读,语气要轻快活泼。

  3.总结学习方法,指导自学交流第二段课文

 提问:

我们是怎样学习“霞光”一段的?

  先读文,再勾划重点词句,用一个词概括,最后朗读,进一步体会。

 运用学习第一段课文的方法,学习写“颜色变化”部分内容。

学习时先分小组讨论,然后全班交流,解决重点、难点。

  课文哪些地方写了火烧云颜色的变化多、变化快?

是怎样写的?

  讨论后全班汇报交流:

  4.引导领悟写“形状”变化的内容。

  作者是怎样写火烧云形状的变化多,变化快的?

  (作者把火烧云想像成各种动物,先写它出现,再写样子,最后写它变模糊了,看不到了。

  引读:

(边引读边投影演示火烧云形状的变化)

  写狗和狮子的段也如此引读,读中体会火烧云形状的变化多,变化快。

  5.齐读最后一段。

理解“恍恍惚惚”以及“恍恍惚惚”的原因,体会作者逼真地写出了观察火烧云时的真实感受。

  能用一个词概括吗?

(板书:

千姿百态,瞬息万变)

  感情朗读,体会大自然的神奇无比。

  6.总结、扩展

 

(1)指读全文,谈学完课文的总体收获。

 

(2)总结。

四、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

  2.学习作者写法,写一种自然景色。

板书设计:

上来了

颜 色↘

4火烧云 转变着     多 快奇

形 状↗

    下去了

(瑰丽超级 美好神奇)

课后反思:

 

语文园地一

教学目标:

一、通过量渠道搜寻,了解并介绍美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