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白杨》教案范例三篇.docx
《鲁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白杨》教案范例三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鲁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白杨》教案范例三篇.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鲁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白杨》教案范例三篇
鲁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白杨》教案【三
篇】
篇一
1、学会本课6个生字,正确读写“戈壁、清晰、浑黄一体、高大挺秀、大伞、抚摸、介绍、边疆、陷入”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爸爸介绍白杨树的那段话。
3、抓住重点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白杨的特点和爸爸的心愿。
4、体会借物喻人的写作特点。
教学重点:
通过白杨树的外在特点感悟其内在品质。
教学难点:
1、体会文章的写法,感悟白杨树的某些特点与人的某些品质之间的相同相似之处。
2、体会父亲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情怀。
教学准备:
1、课前要求同学们搜集有关边疆建设者的资料:
如屯垦
戍边的生产建设兵团战士、支边人员以及参加边疆建设的其他人员等等。
2、教师为同学们准备一些相关的影视资料、图片。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白杨”是一种树的名字,又叫大叶树,哪位同学来介绍一下白杨树的相关知识。
2、教师结合学生的回答,小结:
白杨树在我国北方平原地区、沙漠地区种植非常广泛,因为它树木笔直,生命力强,而且还可以防风固沙。
因此,人们都很喜欢它。
3、教师板书:
白杨
二、初读课文,梳理内容
1、此时你一定在想,白杨为什么能在沙漠里生长呢?
它会有什么特点呢?
现在,就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并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课文生字新词,然后和你的同桌交流一下这篇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
(学生自学,可以小组合作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
2、教师检查学生自学结果
(1)对词语方面的讲解。
浑黄一体:
都是浑浊的黄色,分不清界限。
文中指戈壁自然环境恶劣,没山没水没人烟,只有漫天黄沙,连天和地的界限也无法分清。
高大挺拔:
高大笔直,挺拔秀丽超出一般。
文中用来形容茫茫戈壁上的白杨树,在那样恶劣的自然环境中,仍能够长的如此高大,令人赞叹。
(2)生字字形注意事项如,“疆”字不要丢“土”,与“僵”在字形字义上进行区别;“陷”字右下的笔顺是撇、竖、横、横折、横、横。
(3)说说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文章主要写了在通往新疆的列车上,一位父亲和两个孩子;望着窗外的白杨,展开议论的事。
(4)把握作者的行文线索:
在西行的列车上,爸爸和他的孩子看见窗外的白杨讨论白杨的特点,爸爸表明心迹。
三、细读品味,了解白杨的生活环境
学习课文1至3自然段,画出含义深刻的句子。
1、抓住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白杨树的生长环境。
(1)白杨树生长在茫茫的大戈壁上,那里没有山,没有水,也没有人烟。
几乎没有生命的存在。
明确白杨的生命力极强
(2)那里的天地都是浑黄的,经常飞沙走石,狂风四起明确白杨树的生活环境及其恶劣,教师引导学生想象飞沙走石的情景
(3)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
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
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
也不动摇
这是爸爸介绍白杨的话,要重点理解,明确白杨的特点:
不择环境坚强不软弱从来都那么直
(4)品读爸爸的话。
读出对白杨的赞叹之情。
(5)把爸爸的话背诵下来。
2、此时的你最想对白杨树说点什么?
(1)唱一唱有关杨树的歌曲。
(2)介绍一下写白杨树的一首小诗。
(3)也可提出问题,为什么要选择这样的环境生存呢?
(4)也可对白杨树的喜爱之情等。
四、提出疑问,置留作业刚才的同学提出了一个非常好的问题,白杨为什么要选择这样的环境生活呢?
爸爸介绍了白杨,真的是单纯的在介绍白杨树吗?
课下思考一下这个问题,下节课我们共同交流。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1、复习有关词语:
戈壁清晰浑黄一体高大挺秀大伞抚摸介绍边疆陷入
2、指名背诵爸爸介绍白杨树的那一段话。
二、剖析实质,表达心声爸爸只是向孩子介绍白杨树吗?
不是的,他也在表白自己的心,那么他要表达的是一种怎样的心呢?
学习第10至12自然段,理解爸爸的心声。
1、指名读读这一自然段,说说“表白”是什么意思,解释说明;也说明爸爸说树即说人。
思考:
为什么说爸爸也是在表达自己的心呢?
你是怎么理解的?
和同学们讨论一下,抓住表白一词进行理解。
爸爸看见戈壁滩上高大的白杨树,触景生情,以白杨自勉,是托物言志,勉励自己要向白杨树一样扎根边疆,建设边疆,不软弱,也不动摇。
2、白杨树是在极其恶劣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绿色战士,那么,爸爸的生活环境又会怎样呢?
(1)讨论汇报,抓住爸爸和白杨特点的相似之处。
(2)大家交流课前准备的有关建设兵团或支边人员的有关影视资料。
(学生感受同时产生联想,感受爸爸和白杨树一样,在极其恶劣的环境中,建设边疆,无私地奉献着自己一切的场景。
)
教师抓住事物间的相通之处,引导学生体会借物喻人的写法
3、西部需要开发,祖国需要建设,那么需要许许多多像爸爸这样的边疆的建设者,正是他们才使我们的家园变得更加美好。
不知道此时的你,面对如此高尚的爸爸,想说些什么呢?
把你的心里话说给你的同学听好吗?
三、再现希望,体会写法
1、学习本文的最后一自然段你能理解“突然,他的嘴角又浮起一丝微笑,那是因为他看见火车前进的方向的右面,在一棵高大的白杨树的身边,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这句话的含义吗?
预设:
(1)高大的白杨指爸爸自己,身边的几棵小树即指他的孩子们。
(2)爸爸希望他的孩子也能扎根边疆,成为边疆的建设者。
(3)这是爸爸的愿望,更能体现爸爸的高尚情操。
2、带着对父亲的敬意读一读这段话好吗?
3、体会写法:
白杨树和爸爸有着相同的本质特点,他们不怕环境的恶劣,默默地为大地和人类奉献着自己的一切,作者借助白杨的这个特点,明写白杨,暗写自己和与自己一样的边疆戍卫者。
这种写作手法就是托物言志,借物喻人。
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带着对白杨树的赞叹,对边疆戍卫者的敬意,对西部未来的憧憬,让我们再一次回到课文之中,去感受这种真真切切的奉献精神吧。
指名感情朗读课文。
边读边再一次感受这篇文章的写作手法好吗?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
今天,我们要学习第十九课,请同学们用最响亮的声音齐读!
生:
白杨!
师:
预习了课文,你知道文章主要讲什么吗
生:
主要讲一位边疆建设者在旅途中向子女介绍生长在戈壁滩上的白杨。
师:
说得真准确。
(在黑板上贴上字条“介绍白杨”)这个边疆指的就是老师的家乡(单击计算机键,大屏显示“新疆”)齐读。
生:
新疆!
师:
写“疆”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生:
左边弓字旁里有个提土,别忘了。
师:
是啊!
失去了土地,疆域就不完整了。
(文字退出屏
幕)
[这既让学生自己观察、记忆,找出这个生字在字形上应该注意什么,又把字的音形义结为一体,适时地渗透了思想教育。
]
师:
同学们,在我们新疆处处都可以见到白杨树,它没有柳树的婀娜多姿,更不像榕树那样浓荫蔽日,只是笔直笔直地向上长。
一排排,一行行倔强地挺立着。
作者为什么要写白杨呢难道只是为了介绍它吗让我们一起读书,解决这个
问题。
[教学目标的展示,自然而适时,在上课之始,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任务做到心中有数。
]
师:
请自由朗读全文,并且画出爸爸向子女介绍白杨的那个自然段。
(学生边自读边勾画思考)
二、了解白杨特点,学习析词悟情
师:
请你读出画好的段落,大家边听边想自己哪儿不明白。
生:
我不明白为什么爸爸的脸色变得严肃起来
师:
提得很好,老师帮你记下来。
(板书:
严肃)
生:
我不明白爸爸介绍的白杨树到底有什么特点
生:
我不明白爸爸明明是在说树,干吗用了“坚强”、
“不软弱”、“不动摇”这些写人的词呢
[学生质疑,在一边读一边思考中培养提出问题的能力。
同时,养成了认真读书的习惯。
学生的提问,不仅抓住了写爸爸神态的词语,也将写树与写人的词语联系了起来。
说明学生已从爸爸的三句话中初步学会从含义着眼,抓重点词,寻找内在联系。
]
师:
经过思考,同学们提出了非常有水平的问题,让我们先看一组画面,它能帮助你了解白杨的特点。
(击键)
(学生观看画面,聆听解说词。
)
师:
根据爸爸说的话和看到的内容,四人一小组讨论白杨到底有什么特点。
生:
我们小组讨论后认为白杨的特点是直、适应性强和生命力强。
师:
总结得不错,请问这三个特点是怎么得来的
生:
爸爸一共说了三句话,我们是一句一句地读,抓关键的词归纳出来的。
师:
这个办法真好,不如请你们小组同学给大家演示一
下,让大家学一学。
生甲:
爸爸说的第一句话是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
通过“从来”、“直”,我认为白杨树很直。
生乙:
爸爸说的第二句话是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
从“哪儿……哪儿……”我看出白杨适应性强。
生丙:
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
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通过“不管••…不管……总是……”和“那么……那么……”我看出白杨具有很强的生命力。
[学生在合作学习中进行词句训练,而且照应了自己的质疑。
老师紧抓写白杨树的关联词语,既进行了深入的语言训练,又学习了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
]
(师相机击键,大屏幕显示学生朗读这段话,在学生重
点讨论的三句话上有黄色线条作标识。
)
师:
适应性强、生命力强能用一个词概括吗
生:
坚强!
(板书:
直坚强)师:
概括得很精练。
可作者比你们还巧妙,他用了一个词把白杨的特点全说上了,快速读前三个自然段,找到这个词并说说为什么。
生:
是高大挺秀。
因为“挺”可以说明直的特点,而“高大”和“秀”说明它长得好,坚强。
师:
请同学们再读第1自然段,能不能想得更深入些。
(生自读描写环境恶劣的第1自然段)生:
高大是说白杨长得粗壮、结实;“秀”是说白杨长得秀美。
读第1自然段,我知道白杨是长在没有山、没有水,也没有人烟的戈壁滩,在这么荒凉的环境中它却长得高大、秀美,给戈壁带来绿意和生机,所以说它很坚强。
“高大挺秀”这个词用得好。
(板书:
高大挺秀)师:
你理解得这么好,就请你把前三个自然段给大家朗读一遍吧!
(生充满赞美之清朗读第1至3自然段)师:
刚才第一位发言的同学,你说得也很精彩,想读吗生:
想!
(朗读)
师:
你们听出了什么
生甲:
她很喜爱白杨。
生乙:
她读出了赞美的语气。
师:
作者写白杨是为了什么(手指字条)怎么改
生:
是为了赞美白杨!
(揭去纸片,露出“赞美”一词)
师:
我有一些心得跟大家分享,读书时抓重点词品味,就能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感情。
(板书:
词一体会感情)“高大挺秀”就是这样的词。
这高大挺秀的白杨守护着铁路,它像谁一样
生:
卫士!
(板书:
卫士)
师:
看来,白杨的特点你们真的了解了。
独立完成填空题。
(生拿出练习纸,完成练习;师行间巡视,纠正写字姿势。
)
生汇报,师击键,大屏显示:
白杨树是戈壁滩上的(卫士)。
(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
(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
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西北边疆处处都有它(高大挺秀)的身影。
[学习写白杨树的特点这一段,回顾前三个自然段,突出了白杨树的生长环境,并使段与段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
在此,老师设计了填空练习,使学生全体参与,把语言文字训练进一步落到了实处。
]
三、理解表白的心,学习析句、段悟情
师:
既然在赞美白杨,我不明白爸爸为什么神情严肃,就像同学提到的还用了那么多写人的词。
谁能读读书上的句子,消除我的困疑呢
生:
爸爸只是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不是的,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
师:
读得挺流利,可我没听明白,谁再读
(生一字一顿认真地读,特别强调“表白”、“心”。
)
师:
懂了,爸爸是边疆建设者,他赞美白杨实际上是述
说建设者的志向和心愿。
几位小老师,我“说对”了吗
(板书:
建设者)
(生欣然点头)
师:
这儿又要修改了(手指字条)怎么改呢
生:
是赞美建设者!
(揭去纸片,露出"建设者”一词。
)
师:
我又有心得。
读书时,联系上下文抓重点句理解,
能进一步体会作者的感情。
(板书:
句一)请同学们跟我再
读这重点句。
(击键,大屏幕显示,生仿读。
)
师:
自己读,超过老师!
(生齐读)
师:
原来爸爸借介绍白杨表白自己的心。
作者借爸爸的表白赞美建设者。
这是借物喻人呀!
那我们要好好读读爸爸介绍白杨的第14自然段。
(板书:
物—人)
(指名读)
师:
遗憾的是你只读出了字面的意思,它还有深刻的内含呢!
仔细琢磨我说的话,把爸爸说的第一句话再读一遍!
生:
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
师:
对了,这才是深情地表白呢!
向他学习,深入思考,仔细揣摩,练读这一段话。
(生自由练读,齐读)
师:
读得这么有感情,这么熟练,让我们试着背一遍!
(齐背)
[抓重点句“爸爸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从而体会思想感情。
在理解、熟读的基础上,要求背诵这一段话。
背诵,是深入体会思想感情与积累语言的好方法。
]
师:
爸爸要表白怎样的心愿孩子们现在还不知道。
看课文,(引读)他们只知道——。
他们只知道——。
他们只知道——。
孩子们不知道什么请同桌讨论,用问句提出来。
(生同桌展开讨论;师巡视,掌握情况。
)师:
请停一下。
我发现有些同学有困难,不知道怎么问,哪对同桌愿意作示范,把你们讨论的成果跟大家汇报一下
生甲:
他们只知道爸爸在新疆工作,妈妈也在新疆工作
生乙:
他们不知道爸爸、妈妈是怎么工作的
师:
就像他们这样,继续讨论后两句。
(生继续讨论)
生甲:
他们只知道爸爸这回到奶奶家来,接他们到新疆
去念小学,将来再念中学。
生乙:
他们不知道爸爸为什么这么做
生丙:
他们只知道新疆是个很远很远的地方,要坐几天火车,还要坐几天汽车。
生丁:
他们不知道这么远,为什么爸爸、妈妈还要来
[汇报阅读收获,老师的点拨恰当、适时,这儿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得好。
学生在阅读中思考与表达,这正是学习语言、运用语言的过程。
]
师:
下面请同学们读这段话,老师把大家提出来的问题再复述一遍。
(生逐句读,师逐句问。
)
师:
就带着这三个问题,看画面思考。
(击键,大屏幕显示当年建设大军垦荒的景象和新疆今
日繁荣的景象。
)
生:
爸爸、妈妈当年克服各种困难,跟大自然作斗争,
凭着坚强的意志,开发、建设新疆。
生:
看了刚才的画面,读了老师推荐的资料,我知道当年像爸爸、妈妈一样的建设者为了抵抗干旱,在冬天零下四十度的天气里挖渠,手都冻到了锄头把上。
有的时候,为了不让水白白流失,他们就跳进水沟里,用自己的身体堵住洞穴。
师:
能利用课外资料理解课文,这位同学很善于动脑筋,提出表扬。
生:
爸爸、妈妈等一批边疆建设者克服了我们根本想不到的困难,全力建设边疆。
师:
既然这么艰苦,爸爸为什么还接孩子们来呢
生:
他想让自己的孩子像他一样,长大后建设边疆,扎根边疆。
(板书:
扎根边疆)
生:
爸爸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他热爱新疆,响应党的号召。
生:
爸爸就像白杨一样,在恶劣的环境中扎根,奉献一切,把新疆建设得那么美丽。
师:
这些建设者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这是什么精神
生:
这是默默地无私奉献精神。
(板书:
奉献)
师:
他们耕耘,奉献了一生,换取了今日边疆的繁荣,
捍卫了各族人民的尊严,他们跟白杨一样,都是——
生:
(齐答)卫士!
[看画面,利用课外阅读资料,进一步理解建设者与白杨之间的共同处:
哪儿需要,就在哪儿生根、成长;不管遇到什么困难,总是坚强不屈。
在语言文字训练中深化了对中心的认识。
]
师:
学到这儿,我又有心得:
读书时,抓重点段反复思考阅读,就能体会感情,从而领悟中心。
(板书:
段—领悟中心)
师:
这第16自然段我们得背下来。
这个自然段里的几句话有什么规律吗
生:
每句都用“他们只知道”开头。
生:
每句话都跟新疆有关,而且都有“新疆”这个词。
师:
第14自然段我们用熟读背诵的方法,这个自然段就
用找规律背诵的方法。
一分钟时间,看谁先背会。
(指名背诵)师:
真了不起,不到一分钟就基本背下来了。
谁还能背这样吧!
愿意背的同学站起来背,不会背的跟老师一起边听边记。
(生多数站起背诵)
四、学习最后一个自然段,把顾全文师:
默读最后一个自然段,想想哪儿不明白。
生:
爸爸为什么又陷入沉思他在想什么
生:
爸爸的嘴角为什么浮起微笑
师:
爸爸又陷入沉思是因为他已经沉思过,他第一次沉思在想什么呢(板书:
沉思微笑)请同学们默读全文、思考。
生甲:
爸爸第一次沉思是在回忆自己是怎样工作的。
生乙:
爸爸第一次沉思,他在想他们这些边疆建设者建设边疆的事迹。
而他第二次沉思是在想自己的儿女能不能像他一样扎根边疆。
生丙:
他在想儿女们能不能不怕艰苦,为边疆奉献自己。
生丁:
爸爸微笑是因为他看到大白杨身边的小白杨在风沙中成长,他对自己的孩子有信心。
生戌:
他想我的儿女肯定能像小白杨一样扎根边疆,他觉得祖国建设后继有人,所以嘴角浮起一丝微笑。
师:
同学们,你们是祖国西南边疆建设者的后代,继承父辈的事业是大家光荣的使命。
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让我感受到你们的真心、信心、决心!
[以两次“沉思”、“严肃”、“微笑”的理解,反顾了全文,体现了整体一部分一整体的阅读教学训练的原则。
]
(生齐读课文)
五、总结
师:
这节课我们用抓重点词、句、段反复阅读思考的办法,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感情,从而领悟了中心。
知道作者写
白杨是为了
生:
赞美建设者!
师:
下节课,我们将要练习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中心。
篇二
1.了解白杨树的特点,理解课文内容。
2.学习分析人物言语,概括中心思想的方法。
3.在读中体会“爸爸”服从祖国需要,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思想感情,以及他对下一代的期望。
4.练习背诵课文中的片断。
教学重点:
在读中了解白杨的特点,体会“爸爸”服从祖国需要,扎根边疆建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分析人物言语,概括中心思想。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我们继续学习15课,齐读课题——白杨。
二、默读课文,回忆课文主要内容。
板书:
白杨、爸爸
三、提出问题,自主学习。
1.浏览课文,找出哪一自然段直接概括了课文的主要内容。
(第14自然段)
2.出示第14自然段,默读此段,提出问题。
板书有价值的问题:
介绍白杨?
爸爸表白?
“我”不理解什么?
又理解了什么?
3.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根据自学提示,自主学习课文。
出示自学提示:
①抓住字词,句子理解课文内容。
2分析人物语言、神态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3试着把你领悟到的情感读出来。
4.把自己的学习收获,在小组中讨论交流。
四、汇报交流。
(根据学生的汇报定教)
(一)课文介绍了白杨的什么特点?
1.从第13自然段得知:
白杨树很直,很高大,哪里需要它,就在哪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不管条件怎样恶劣,它总是那么坚强……也不动摇。
板书:
坚强、不动摇。
A.请二名同学概括白杨树的特点。
B.指导朗读,读出对白杨树的赞美之情。
2.从(1—3)自然段了解白杨树的生长环境。
A.读一读描写白杨树生长环境的句子。
B.谁还了解关于大戈壁,大沙漠的情况,给同学们介绍一下。
C.就在这样的环境中,白杨树依然生长得那样高大挺秀,
一种怎样的情感油然而生呢?
请你带着这种情感,读一读
1—3自然段
D.指名读一读评一评再读一读。
(二)爸爸表白了什么?
A.读一读17自然段,体会爸爸的思想。
B.概括爸爸的表白内容:
爸爸想让孩子也像白杨一样,不软弱,不动摇,哪里需要就在哪扎根,不怕困难,克服困难,像白杨一样保卫祖国的边疆。
C.指导朗读。
(读出字里行间饱含着的爸爸的殷切希望)
(三)小结:
白杨树生长在恶劣的环境中,不软弱,不动摇,爸爸也像白杨一样,坚强的扎根在边疆的建设中,作者把爸爸和白杨联系起来,是因为他们都是戈壁滩上的卫士,这种以物喻人的写法,字里行间饱含着作者无限的真情,有利于作者情感的抒发,这种写作方法,我们在今后的学习中还会遇到,同时,也鼓励同学们试着用一用这种写作方法,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孩子们不理解什么?
又理解了什么?
A.先自由发言,再把文中相关内容读一读。
B.试着填写表格。
他们只晓得:
爸爸在新疆工作是自愿去的他们不晓得:
为什么自愿去?
是怎样工作的?
你的理解:
为祖国边疆的繁荣、富强
他们只晓得:
爸爸接他们去那里读中学……他们不晓得:
为什么接他们去?
你的理解:
从小扎根在那里适应那里的恶劣环境认识边疆,长大为边疆做贡献。
他们只晓得:
他们先坐汽车,再坐火车……
他们不晓得:
这么远的新疆是什么样的?
你的理解:
过去的新疆是荒凉的大戈壁,环境恶劣。
现在的新疆也很美丽、富饶。
又晓得:
在通向新疆的路旁,有许多高大的白杨树。
不晓得:
许许多多的白杨树代表了什么?
你的理解:
建设者
C.根据提示,试着背一背15—16自然段。
五、总结课文,布置作业。
这节课,同学们解决了自己提出的问题,了解了白杨的生长环境及特点,明白了爸爸所表白的心声,还帮助孩子们解释了一些他们不晓得的问题,收获很大。
老师也提出了2个问题,请同学们帮助解答。
1.课文中两次写到爸爸的沉思,爸爸会沉思什么?
2.课文中两次写到爸爸的微笑,一样吗?
下节课我们继续讨论这些问题。
篇三
1、学会读懂句子含着意思的方法,初步培养学会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含着意思的能力。
2、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3、了解问句的三种类型。
4、初步培养学生热爱边疆,建设边疆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学会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含着意思的能力。
教学难点:
同教学重点。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重点:
提示课题初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自学生字新词,学习第1段。
教学过程:
一、审题。
1、揭题读题。
你见过的白杨是长在什么地方的?
我们今天学习的课文中的白杨是长在戈壁滩的(简介大戈壁)
2、设置悬念。
课文围绕白杨写了一件怎样的事呢?
我们通过学习课文来搞清它。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1、按要求自学课文
1)一边读课文,一边想一想:
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联系上下文或利用工具书自学生字新词。
(3)划出不懂的地方。
2、检查自学情况。
(1)先指名几个同学说说写了一件什么事。
再进行归纳:
爸爸和他的孩子们在去新疆的列车上谈论白杨的事。
(2)生字新词的检查,重点放在是用什么方法学懂的。
如“浑黄一体”,可联系前面的“天和地的界限也并不那么清晰”来理解。
(3)指名读课文,及时进行讲评。
(4)质疑问难。
三、学习第一段。
1、第1自然段:
这一段描写了一个怎样的环境?
你是从哪些句子里看出来的?
2、第2、3自然段:
这是一个“自问自答”从哪儿可以看出白杨树很多?
“一个高大挺拔的身影”指的是什么?
3、用“虽然--但是--”来说说这三个自然段的主要意思。
(例:
虽然环境十分恶劣,但是白杨树长得高大挺拔。
)
4、指导朗读,加深理解。
四、课堂练习。
课后习题4。
第二课时
教学重点:
(1)“一位旅客”和“卫士”各指的是谁?
你是怎么知道的?
(2)从哥哥和小妹妹的谈话中可以看出白杨外形特点是什么?
(3)从字面上看。
爸爸介绍了白杨树的哪些特点?
2、交流自学情况,及时给予评价。
3、体会句子含着的意思。
完成课后习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