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枣阳市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183632 上传时间:2022-10-18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18.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北省枣阳市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湖北省枣阳市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湖北省枣阳市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湖北省枣阳市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湖北省枣阳市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湖北省枣阳市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湖北省枣阳市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省枣阳市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湖北省枣阳市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湖北省枣阳市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版

湖北省枣阳市2016-2017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

1、中共八大后的十年,广大人民和干部中涌现出大批先进人物,他们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作出了卓越贡献,成为全国人民的楷模。

他们是(   )

①黄继光 ②王进喜 ③孔繁森 ④雷锋 ⑤邓稼先⑥袁隆平⑦焦裕禄

A、②④⑤⑦

B、①②⑥⑦

C、②③④⑤

D、②③⑤⑥

2、“从一九七四年到一九七六年,由于‘四人帮’的干扰破坏,全国大约损失工业总产值一千亿元,钢产量两千八百万吨,财政收入四百亿元……”。

这则材料反映出文化大革命的一个严重后果是(   )

A、民主法制遭到践踏

B、国民经济遭受巨大损失

C、经济结构极不合理

D、科学文化教育事业遭到摧残

3、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与中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初步建立,是20世纪中国的两件大事,这两件大事分别发生在(   )

A、1921年,1949年

B、1927年,1956年

C、1936年,1949年

D、1921年,1956年

4、2015年3月21日,搭载着68具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的专机从韩国飞抵沈阳,离开祖国60多年的烈士英灵终于魂归故里。

下列史实与抗美援朝没有直接联系的是(   )

A、美国第七舰队入侵中国台湾海峡

B、邱少云严守潜伏纪律,被烈火吞噬

C、中国远征军出国作战

D、《朝鲜停战协定》的签订

5、在沿海开放城市中,已发展成为国际化金融中心的是(   )

A、珠海经济特区

B、海南经济特区

C、上海浦东开发区

D、厦门经济特区

6、这是一项意在实现共同富裕、加强民族团结、保持社会稳定和边疆安全的战略措施。

自实施以来,少数民族人口较多的西部地区出现了大开发、大发展的新气象。

这项战略措施是指(   )

A、东部大开发战略

B、科教兴国战略

C、人才兴国战略

D、西部大开发战略

7、六十年前,作家魏巍发表过一篇充满激情、脍炙人口的文章——《谁是最可爱的人》,生动报道了在朝鲜战场上英勇作战、舍生忘死的(   )

A、中国工农红军

B、中国人民志愿军

C、八路军

D、中国人民解放军

8、电影《上甘岭》是第一部表现抗美援朝战争的经典影片,片中的主题曲《我的祖国》表达了志愿军战士对祖国的热爱和眷恋。

这说明抗美援朝战争主要是为了(   )

A、使家乡更富饶,让祖国更美好

B、让中朝两国人民都生活在美丽的土地上

C、打击美韩侵略者

D、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9、20世纪70年代末,我国思想理论界开展了一次关于什么问题的讨论(   )

A、如何评价“文化大革命”

B、真理标准

C、是否以阶级斗争为纲

D、市场经济是姓社姓资

10、下列哪一项不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内容(   )

A、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B、坚持改革开放

C、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D、分三步走的战略部署

二、综合题

11、【中国人民站起来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49年9月21日至9月30日,……会议在北平隆重举行,会议通过了……,选举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选举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

材料二:

1949年10月1日下午,毛泽东等国家领导人登上天安门城楼,首都30万军民齐集天安门广场……毛泽东向全世界庄严宣告:

……

(1)材料一中的“会议”是哪次会议?

这次会议通过的政治纲领是什么?

(2)材料二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的意义是什么?

毛泽东向全世界宣告了什么?

(3)材料一和材料二所反映的两件事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关联?

材料二的事件发生后中国人民的政治地位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12、【强基固本】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为解决“三农”问题,采取一系列措施,取得了巨大成就。

材料一:

很短的时间内,将有几万万农民从中国中部、南部和北部各省起来,其势如暴风骤雨,迅猛异常,无论什么大的力量都将压抑不住。

——毛泽东

材料二:

那时,农民拔除地主立的地界碑,把土地分给农民自己,有的还分到了地主家的耕牛、农具和房屋等。

材料三:

1953年春,河南安阳县有一个村,十八户贫农、下中农组织起来,成立了农业社。

若干两年,……收入一年比一年增加。

没有入社的农民纷纷要求入社。

材料四:

安徽凤阳小岗村1978年冬,18位农民实施了“大包干”。

大包干后的第一年,小岗村粮食就获得大丰收,自农业合作化以来,他们第一次向国家交了公粮……

(1)据材料一指出:

建国初,国家在农村推行的“暴风骤雨”式的改革是什么改革?

这次改革有何目的?

(2)材料二中的农民拔除地主立的地界碑,依据是哪一个文件?

拔除地主立的地界碑使农民摆脱了地主束缚,成为土地的主人。

在此之前,地主是怎样束缚农民的?

(3)根据材料三回答,为了实现土地公有制,我国采取了什么重大举措?

随着公有制的建立,我国的社会性质也发生了变化,这一变化是什么?

(4)材料四中,凤阳县小岗村的巨变,直接得益于哪一农村经济体制的推行?

推行这一体制农民获得的“红利”是什么?

13、【复兴之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现在我们能造什么?

能够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还能磨成面粉,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制造。

”——毛泽东

材料二:

1957年主要工农业产品产量如粮、棉、钢、煤都比1952年有较大增长,其中棉花产量增长26%,钢产量增长296%,煤增长100%

材料三:

1957年底我国兴建156个项目为中心,先后施工的工业项目有一万多个,沿海工业基地得到加强,华北和西北也建立一批新的工业基地。

(1)材料反映了建国初期我国怎样的经济状况?

为此我国政府制定了什么措施?

(2)1957年主要工农业产品产量比1952年有较大增长的原因有哪些?

(3)联系所学知识,写出这一时期交通运输领域和工业领域的建设成就各一个。

14、【探索之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同学们了解到我国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时期出现了三大严重失误,包括:

大跃进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文化大革命”十年内乱。

材料二:

同学们还通过上网查找资料的途径,找出了以下三张图片

材料三:

1966到1976年,虽面临着困难,我国工农业总产值还是增长了79%,并修建了南京长江大桥、成昆、襄渝铁路等基础设施,石油工业更是获得了7倍的增长。

(1)根据所学知识,请将材料二中的图片与材料一中我国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时期的严重失误对应联系起来。

(2)通过对“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探究,同学们发现了我们党出现这两个失误的原因,你认为最主要的什么?

通过对“文化大革命”十年内乱的探究,你认为我们应该吸取哪些教训?

(3)根据以上三则材料,说说我国这段时期的社会主义建设具有怎样的特点?

15、【改革之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饱受沧桑的中国在1978年再一次开始了决定命运的抉择,对于中国人来说,意味着“时间又开始了”!

材料二:

1979年4月,邓小平对广东省委负责人说:

“可以划出一块地方,叫特区,中央没有钱,你们自己搞,杀开一条血路来。

材料三:

1992年,邓小平在视察途中,发表谈话强调党的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

特区姓“社”不姓“资”。

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实验,……发展才是硬道理。

材料四:

邓小平说:

“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

贫穷不是社会主义,更不是共产主义,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就是要逐步发展生产力,逐步改善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

(1)“时间又开始了”指的是什么重要的会议?

这次会议的意义是什么?

(2)经济特区的建立对形成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格局有什么积极作用?

我国设立的经济特区,其中有一处又是近代我国最早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之一,请问是哪一经济特区?

(3)材料三反映的是我国改革开放过程中的一个关键的历史事件,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说一说该事件是在什么情况下发生的?

这一事件为什么成为我国改革开放过程中的一个“关键性事件”的?

(4)说说为了“消灭贫穷”,邓小平带领中国人民走上了一条怎样的建设道路?

16、【团结与统一】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又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

在少数民族人口集中的地区是怎样实行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的?

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但西藏地区的百万农奴仍然生活在农奴主统治之下,后来他们是怎样翻身作主人,进入社会主义阶段的?

(2)香港、澳门回归祖国,成功实践了邓小平的哪一伟大构想?

特别行政区又“特别”在哪里?

(3)大陆方面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毫不动摇,“九二共识”对于处理当前紧张的两岸关系有什么重要意义?

(4)谈谈目前我国解决台湾问题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有哪些?

(各举一条)

答案解析部分

一、选择题

1、【答案】A

【考点】探索社会主义道路,两弹一星

【解析】【分析】①项黄继光是1950~1952年的抗美援朝中的英雄人物,不符合题意; ②项王进喜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时期的模范人物,符合题意;③项孔繁森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援藏干部,不符合题意;④项雷锋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时期的模范人物,符合题意;⑤项邓稼先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时期的模范人物,符合题意;⑥项袁隆平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科学家;⑦项焦裕禄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时期的模范人物,符合题意;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中共八大后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作出了卓越贡献的人。

2、【答案】B

【考点】文革十年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文化大革命的相关知识,文化大革命是党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的一次严重失误,对全国的经济、民主、法制、文化都造成极大破坏,题干材料反映的是文化大革命使国民经济遭受巨大损失。

ACD三项在题干材料中不能体现,都不符合这一题意,故被排除。

B符合题意,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文化大革命的相关知识。

3、【答案】D

【考点】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三大改造

【解析】【分析】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1956年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中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初步建立。

由此可知,ABC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与中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初步建立的时间.

4、【答案】C

【考点】抗美援朝

【解析】【分析】A项美国第七舰队入侵中国台湾海峡,威胁到了中国的安全,为了保家卫国,抗美援朝,与抗美援朝有关,排除A;B项邱少云是抗美援朝中的英雄人物,为严守潜伏纪律,被烈火吞噬,与抗美援朝有关,排除B;D项《朝鲜停战协定》的签订标志着抗美援朝的结束,与抗美援朝有直接关系,排除D;中国远征军出国作战是去越南作战,与抗美援朝没有直接联系,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抗美援朝。

5、【答案】C

【考点】经济特区

【解析】【分析】改革开放中设立的浦东开发区,被誉为国际经的经济中心和金融中心,让改革开放的广度和深度都跃上了新台阶。

故选C。

【点评】此题考查改革开放方法的相关知识点。

6、【答案】D

【考点】民族团结

【解析】【分析】阅读题文所给提示信息:

实现共同富裕、加强民族团结、保持社会稳定和边疆安全的战略措施。

要求选出使少数民族人口较多的西部地区出现了大开发、大发展的新气象的战略措施的历史事件,根据所学知识,中央提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少数民族人口较多的西部出现了大开发、大发展的新气象。

选项中D符合题意,故选D。

【点评】此题考查新中国民族政策的相关知识点。

7、【答案】B

【考点】抗美援朝

【解析】【分析】A项中国工农红军是在1928年井冈山会师建立的,不符合题干中“六十年前”;B项中国人民志愿军在1950~1952年的抗美援朝战争中,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互联网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