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版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十五单元区域生态环境建设习题.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1834746 上传时间:2023-04-05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548.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版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十五单元区域生态环境建设习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全国版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十五单元区域生态环境建设习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全国版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十五单元区域生态环境建设习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全国版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十五单元区域生态环境建设习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全国版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十五单元区域生态环境建设习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全国版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十五单元区域生态环境建设习题.docx

《全国版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十五单元区域生态环境建设习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版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十五单元区域生态环境建设习题.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全国版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十五单元区域生态环境建设习题.docx

全国版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十五单元区域生态环境建设习题

第十五单元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考点1 荒漠化

[2016海南地理卷,16—18,9分]下图示意一固定沙丘某年5—9月土壤水分含量(%)随深度的变化。

该沙丘位于毛乌素沙漠的南缘,无人为扰动,多年保持稳定。

据此完成1—3题。

                

1.该固定沙丘(  )

①浅层土壤含水量低 ②深层土壤含水量低 ③6—8月土壤含水量低 ④6—8月土壤含水量高

A.①④B.②③C.①③D.②④

2.6—8月,该固定沙丘土壤含水量明显不同于其他月份的原因是(  )

①风速较大 ②蒸腾量较大 ③气温较高 ④降水较少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3.为维护生态安全,毛乌素沙漠的南缘适合(  )

A.植树B.种草

C.栽灌木D.自然演化

科尔沁草原,曾经水草丰美,但前些年却变成荒漠化严重的沙地。

从1997年开始,科尔沁人因地制宜,防沙用沙,目前已初步扭转了“沙进人退”的局面,开始走向“沙绿民富”的道路。

读科尔沁沙地位置示意图,完成4—5题。

4.科尔沁沙地曾经“沙进人退”、荒漠化严重的主要原因有(  )

①过度樵采 ②过度放牧 ③过度农垦 ④不合理灌溉导致的盐碱化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5.科尔沁沙地“沙绿民富”的主要原因不可能是(  )

A.全球气候变暖,冰雪融水增加

B.沙地边缘构建乔、灌、草防护带

C.配套排灌设施,合理引用水资源

D.推广沙地植被恢复配套技术

[2013海南地理卷,18—20,9分]下图示意我国39°N附近某区域。

读图,完成6—8题。

6.图示区域土地盐渍化最严重的地区是(  )

A.甲B.乙C.丙D.丁

7.限制丙地区农业生产的主要因素是(  )

A.光照B.水分C.坡度D.温度

8.如果乙地大规模引水灌溉进行农业开发,将会导致(  )

A.甲地区植被退化

B.乙地区沙化

C.丙地区荒漠化

D.丁地区植被改善

[2017黑龙江哈尔滨师大附中期中,16—17]“到现在我还很清楚地记得1993年的那场黑风暴,只看见天边远远地升起了一大片灰黄色的云雾,那片云雾就如故事中描写妖怪出山那般,以非常迅疾的速度遮天蔽日地向我们村庄覆压过来。

”据此完成9—10题。

9.“黑风暴”形成的最主要原因是(  )

①大风 ②过度垦荒 ③破坏植被 ④气候干旱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10.我国最容易出现文中所描述现象的区域是(  )

A.塔里木盆地B.河西走廊

C.河套平原D.青藏高原

11.(24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古尔班通古特沙漠位于天山北侧,面积4.88万平方千米,海拔300—600米,是中国第二大沙漠。

下图示意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局部及边缘绿洲分布状况。

(1)简述古尔班通古特沙漠的自然成因。

(8分)

(2)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南缘有众多优良的冬季牧场,分析其冬季牧场形成的主要原因。

(8分)

(3)简述古尔班通古特沙漠的扩张,对当地经济发展的危害。

(8分)

12.[2017湖南长沙长郡中学测试,36,2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图所示区域中,巴丹吉林沙漠以湖泊、奇峰、沙山等闻名于世。

该地年降水量40—80mm,年蒸发量超过3000mm,沙漠中却有100多个湖泊,冬季不结冰。

该地沙丘广布,最高可达500米,是世界上最高的沙丘。

沙丘内部较潮湿,沙丘顶部附近生长有较多的植物。

2014年12月,该地寻找饮用水源工作取得突破性成果,共开掘八口井,每昼夜近1万立方米的优质矿泉水喷涌而出。

(1)分析巴丹吉林沙漠降水少的原因。

(4分)

(2)有学者认为该地湖泊补给水源主要来自深层断裂带的地下水,试推测其依据。

(6分)

(3)试分析该地高大沙丘的形成原因。

(8分)

(4)你是否赞同在巴丹吉林沙漠地区大量开采地下水,请表明态度并说明理由。

(6分)

13.[2013新课标全国卷Ⅱ,36,22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湿润和半湿润地区的湖畔、河边和海滨,偶见规模较小的沙丘群。

其形成的主要条件为所在地区沙源丰富、多风、植被稀疏。

下图所示区域中,M处发育了规模较小的沙丘群;H县城附近是著名的风口,冬春季节风力尤为强劲;河流发源于黄土高原地区。

(1)分析M处附近沙源较丰富的原因。

(6分)

(2)分析H县城附近冬春季节风力强劲的原因。

(8分)

(3)某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对M处的沙丘群规模是否会扩大产生了争论,形成了两种不同的观点。

选择你支持的一种观点,为其提供论据。

(8分)

观点A:

M处沙丘群规模会扩大。

观点B:

M处沙丘群规模不会扩大。

考点2 水土流失

[2018吉林长春外国语学校期中,13—14]江西省目前水土流失面积较大。

结合江西省地图,完成14—15题。

14.江西省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是(  )

①山地丘陵面积较广 ②全年降水丰沛 ③土质疏松,多黄土 ④不合理的开垦与砍伐活动

A.①③B.②③C.②④D.①④

15.水土流失给江西省带来的影响不包括(  )

A.水旱灾害加剧B.湖泊淤积

C.土壤盐碱化加重D.河床抬升

耸立于福建、江西两省交界处的武夷山绵延500多千米,其南段福建省一侧的长汀县,有韩江支流流过县城。

离县城约22千米处的河田镇,曾经是一个山清水秀的好地方。

这里原名柳村,据清朝道光、咸丰年间的县志记载,当时境内森林茂密,柳竹成荫,河深水清,舟楫畅行。

然而现在的河田展现在人们眼前的却是被切割得支离破碎的光山秃岭,一片“红色荒漠”景观。

据此回答16—17题。

16.“红色荒漠”形成的自然原因主要是(  )

A.风化作用     B.风蚀作用

C.水蚀作用D.沉积作用

17.“红色荒漠”形成的人为原因主要是(  )

A.滥伐森林B.过度放牧

C.开山取石D.环境污染

18.(18分)读全国主要流域水土流失治理情况图,回答以下问题。

(1)简述长江流域水土流失面积最大的原因。

(6分)

(2)分析松花江和珠江流域水土流失面积较小的共同原因。

(2分)

(3)分析与松花江流域相比,黄河流域水土流失更为严重的原因。

(4分)

(4)分析水土流失加剧洪涝灾害的原因。

(6分)

考点3 森林的开发与保护

[2018安徽淮北一中开学考试,30—31]下图为西南某地将原始生态林改为橡胶林后的水循环示意图。

读图完成19—20题。

19.与原始生态林相比,橡胶林(  )

A.蒸发量减少B.下渗量减少

C.径流总量增多D.气候更加湿润

20.由原始生态林改为橡胶林,可能带来的影响有(  )

A.涵养水源能力变强 B.土壤肥力上升

C.生物多样性减少 D.自然灾害减少

21.[2017广东佛山一中阶段性考试,33,2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1949年以来,大小兴安岭经过近60年高强度开发,可采成熟林蓄积量已由开发初期的7.8亿立方米下降到2007年的6600万立方米,整体生态功能退化严重。

材料二 2011年黑龙江大兴安岭把建立完善的森林火灾预案体系作为做好森林火灾各项应急处置工作的前提。

(1)森林火灾是大兴安岭地区森林资源破坏的原因之一,大兴安岭的森林火灾多发生于春季,原因为春季干旱、降水少、多大风天气。

判断监测森林火灾的技术手段。

(2分)

(2)分析除森林火灾外,导致东北地区森林资源被破坏的原因。

(4分)

(3)列举大面积天然森林被破坏给当地带来的环境问题。

(6分)

(4)简述大兴安岭地区要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应采取的措施。

(8分)

考点4 湿地的开发与保护

[2013海南地理卷,13—14,6分]地处干旱区的宁夏银川市,其周边地区曾广布湖泊,明清时有“七十二连湖”的说法。

20世纪80年代银川周边湖泊所剩无几。

1999年开始,银川实施恢复湿地的计划。

下图示意银川周围目前的湖泊分布。

据此完成22—23题。

22.20世纪80年代银川周边湖泊所剩无几的主要原因是(  )

A.泥沙淤积B.气候变暖

C.排水造田D.黄河来水量减少

23.疏浚、恢复湖泊湿地,对银川环境的直接影响是(  )

①增强城市排污能力 ②增加城市空气湿度③美化城市环境 ④增大城市气温年较差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下图为人类活动破坏前后东北三江平原湿地气温年变化及该区域内某河流流量年变化示意图。

读图完成24—25题。

24.图中反映人类活动破坏湿地后的气温曲线、流量曲线分别是(  )

A.甲和丙B.乙和丁

C.甲和丁D.乙和丙

25.三江平原湿地生态系统遭受破坏的主要原因是(  )

A.土壤侵蚀,导致河流泥沙含量大增

B.环境污染,水体富营养化加速

C.大量引水灌溉及河流的截流改道

D.开垦湿地,扩大耕地面积

[2017黑龙江哈尔滨师大附中期中,6—8]武汉已总体规划了6大放射状楔形绿色生态走廊:

①大东湖水系;②武湖水系;③府河水系;④后官湖水系;⑤青菱湖水系;⑥汤逊湖水系。

结合武汉城市简图,完成26—28题。

26.打通这些湿地风道可以(  )

A.缓解城区的热岛效应

B.发展城区水上观光旅游

C.缓解城市交通拥堵状况

D.缓解城市用水紧张的局面

27.武汉市有众多的湖泊,这些湖泊的主要功能是(  )

①改善城市环境 ②调节径流,减少洪灾 ③供水和提供航运之便 ④作为土地后备资源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8.武汉市有丰富的河滩地资源,对这些河滩地的科学开发应(  )

A.兴建高档观景(观江)建筑

B.修建道路、桥梁

C.辟为市民休闲观光公园

D.兴建防洪设施

29.(22分)读美国佛罗里达州大沼泽分布图与迈阿密气候资料图,回答下列问题。

佛罗里达州大部分地区属于大西洋和墨西哥湾沿岸平原,平均海拔低于35米。

境内有河流17000多条,湖泊3万多个,其南部分布着大片沼泽,保持着原生的自然状态。

近年来由于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大沼泽地区面临着由社会经济发展所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

(1)描述图示大沼泽形成的有利条件。

(6分)

(2)大沼泽沿海部分的水位变化较大,试分析原因。

(6分)

(3)试推测大沼泽因人为活动可能面临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并对沼泽的保护提出合理化建议。

(10分)

考点5 我国主要区域的生态环境问题

30.(10分)下图是我国水土流失重点区和生态安全战略工程分布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水土流失重点区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是     、     。

(2分) 

a.位于地势第二、三级阶梯的交界处

b.气温年较差大

c.降水集中

d.植被破坏严重

(2)以流水作用为主的侵蚀区界线以西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

(1分) 

(3)对减轻长江、黄河中下游地区旱涝灾害都有重要意义的生态安全战略工程是   、   (填图中代号)。

①工程所在区域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      。

(3分) 

(4)从气候方面比较分析①④建设防护林的条件。

(4分)

答案

1.C 读图可知,总体而言,该地5—9月土壤含水量随深度的增大而增高,①正确、②错误;6—8月土壤含水量较低,5月和9月土壤含水量较高,③正确、④错误。

2.B 毛乌素沙漠位于我国西北地区,6—8月(北半球夏季)气温较高,蒸腾量较大,造成土壤含水量较低;冬半年的风速较大,降水较少。

综上可知,选项B正确。

3.D 无人为扰动,多年保持稳定,也就是说基本不存在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因此毛乌素沙漠南缘适合自然演化。

4.B 科尔沁沙地位于农牧过渡地带,荒漠化的主要原因是过度农垦和过度放牧。

5.A 全球气候变暖,短时间内冰雪融水会增加,但蒸发越旺盛,会越干旱,加重荒漠化,故全球气候变暖不会导致“沙绿民富”。

6.D 结合该地纬度及图中时令河、冰川及等高线判断该地区位于我国西北地区。

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的地势低洼处,地下水位较高,气候干旱,蒸发强烈,容易产生土壤盐渍化。

根据图中等高线判断,丁位于河流下游,地势低洼,土壤盐渍化最为严重。

7.B 根据图示可知,丙地区附近等高线稀疏,坡度较小,地势较为平坦;西北地区深居内陆,远离海洋,降水稀少,光照强烈,所以限制丙地区农业生产的主要因素是水分。

8.C 该河的主要补给水源为冰川融水,流量小,河流从甲流向丁。

在乙地区大规模引水灌溉进行农业开发,下游地区水量会减少,导致下游丙、丁地区出现荒漠化。

9.C 材料中的“黑风暴”反映荒漠化,其形成主要是人为原因,随着当地人口增长,人们过度垦荒和破坏植被严重破坏了生态平衡,引发一系列恶性自然灾害,②③符合题意;大风和干旱属于“黑风暴”形成的自然原因,但不是最主要的原因,①④不符合题意。

10.A 结合上题分析可知,“黑风暴”属于荒漠化地区的极端自然灾害,我国荒漠化主要分布于内陆干旱地区,塔里木盆地深居内陆,气候干旱,风沙影响范围广,生态环境脆弱,极易出现“黑风暴”,A对;河西走廊和河套平原的生态环境较好,灌溉水源充足,植被覆盖率相对较高,不易出现“黑风暴”,B、C错;青藏高原属于高寒地区,风沙较小,出现“黑风暴”的概率小,D错。

11.【解析】 第

(1)题,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地处我国新疆准噶尔盆地,自然成因主要从地理位置、气候、外力作用等角度作答。

(2)题,冬季牧场的形成原因可从气候、牧草等角度分析。

第(3)题,应从土地、农牧业生产、交通等角度分析。

【答案】 

(1)深居内陆,有高大山脉阻挡,海洋水汽难以到达,降水少,气候干旱,地表植被稀疏;(4分)光照强,气温年变化和日变化大,岩石风化强烈;(2分)大风天气多,风力作用强。

(2分)

(2)海拔较低,冬季气温较山区高;多绿洲,水源丰富,草类茂盛,提供冬季所需牧草。

(8分)

(3)破坏土地资源,耕地、草场面积减少;土地退化,生产能力下降,土地载畜量下降;作物单位面积产量降低;掩埋村镇、道路等。

(8分)

12.【解析】 

(1)该地区降水少的原因可从距海远近、地形两方面分析。

(2)其依据主要从地形、气温、蒸发量与降水量的关系方面回答。

(3)该地高大沙丘的形成原因可结合当地地理位置、天气状况、植被状况进行分析。

(4)若赞同,从当地水资源储量、水质、对社会经济的影响等角度分析。

若不赞同,则从过量开采地下水会导致沙尘天气增多、湖泊萎缩等角度分析。

【答案】 

(1)深居内陆,离海较远;地形阻挡,水汽难以到达。

(4分)

(2)断裂带经过该地,地下水在断层处出露;该地位于西北内陆,湖泊冬季不结冰,说明水温高(可能来自地下);该地气候干燥,蒸发量远大于降水量,河流欠发育(大气降水和地表水补给少)。

(6分)

(3)该地位于西北内陆,附近沙源丰富,冬春多大风天气,挟带大量沙尘在此处堆积;沙山内部湿度较大,且顶部附近植物较多,形成固定沙丘,沙尘持续堆积,形成高大沙山。

(8分)

(4)赞同。

地下水资源丰富,补给稳定;优质矿泉水,水质好;提供生产、生活用水(缓解用水紧张状况),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6分)不赞同。

过量开采地下水导致地下水位下降,沙丘内部干燥(植被死亡),沙丘活化,沙尘天气增多;地下水补给速度慢,无法满足大量开采需求;湖泊萎缩,生物多样性减少。

(6分)

13.【解析】 

(1)该地河流流经黄土高原,河流含沙量大。

根据地理位置可知该地属于温带季风气候,降水季节变化大,河流水位季节变化大,枯水期河床裸露,提供沙源。

H地有风口,冬半年盛行西北季风,上风地带为温带荒漠,冬春季节强劲的西北风引发沙尘天气,风出风口后,风沙在M处附近沉积。

(2)冬春季节亚洲冷高压势力较强,该地距离冬季风源地较近,盛行西北季风。

H县城所处河谷延伸方向与盛行风向基本一致,风的阻力小。

H县城附近为两个河谷交汇之地,形成风口,狭管效应显著,风的助力大。

(3)若选择观点A,M处沙丘群规模会扩大,在第

(1)题的基础上,主要从风沙的堆积和流水的沉积两方面分析,沙量不断增加,沙丘群规模会扩大。

若选择观点B,M处沙丘群规模不会扩大,主要从气候、修建水库、植树造林的角度来分析。

【答案】 

(1)(M处附近的)河流从黄土高原挟带大量泥沙,在河边、河床沉积;(3分)(河水水位季节变化大,)枯水季节河床裸露;(2分)风沙在此沉积。

(1分)

(2)冬春季节盛行西北季风(偏北风);(2分)河谷延伸方向与盛行风向基本一致;(3分)H县城附近为河谷交汇之地(形成风口,导致狭管效应)。

(3分)

(3)观点A:

M处沙丘群规模会扩大。

论据:

该区域西邻黄土高原,北邻内蒙古高原,大风可将沙尘吹到此处;河流持续搬运泥沙;人类活动用水量增加,导致河床裸露期增长;风出风口后,在M地速度降低,风沙在此沉积。

(8分)

观点B:

M处沙丘群规模不会扩大。

论据:

位于半湿润区,降水较丰富,风沙发生季节短(主要发生在冬春季节);河流源地及流经地区植树造林保持水土(使河流搬运的泥沙量减少);沙源集中分布在河床与河边,面积较小,不足以形成面积较大的沙丘群;位于山区,附近有水库,沙丘群难以向周围扩展。

(8分)

14.D 江西省地形以低山丘陵为主,地势起伏明显,水流速度快,容易产生水土流失,①正确;受季风影响,降水集中在夏秋季节,②错误;本地区主要是黏重的红壤,③错误;不合理的开垦与砍伐活动会导致植被破坏,水土容易流失,④正确。

15.C 土壤盐碱化主要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而本地区属于湿润地区,所以水土流失给江西省带来的影响不包括盐碱化。

水土流失会导致河流含沙量增加,进而导致湖泊淤积、河床抬升。

还会导致水旱灾害加剧。

16.C 根据材料,“红色荒漠”区位于我国湿润气候区,以流水作用为主,A、B错。

其形成的自然原因主要是植被破坏后,流水侵蚀地表,即水蚀作用,C对。

沉积作用发生在低洼处,不是山岭上,D错。

17.A “红色荒漠”形成的人为原因主要是滥伐森林,破坏植被,A对。

该地不是牧区,过度放牧不是主要原因,B错。

开山取石、环境污染不是形成支离破碎地貌的原因,C、D错。

18.【解析】 第

(1)题,将长江流域地理环境特征与水土流失原因结合起来进行分析。

(2)题,松花江和珠江流域面积都不大,且流域植被覆盖率较高,水土流失面积较小。

第(3)题,比较两流域自然环境特征的差异可找到原因。

第(4)题,流域水土流失会导致河流(湖泊)含沙量增大,河床(湖底)淤积,容纳的水量下降,防洪能力下降。

【答案】 

(1)长江流域面积广;降水量大且暴雨集中;开发历史悠久,植被破坏严重。

(6分)

(2)植被覆盖率较高。

(2分)

(3)黄河流域大部分地区土质疏松,植被覆盖率较低。

(4分)

(4)水土流失导致河流含沙量增大,河床淤积,蓄洪泄洪能力减弱;湖泊淤积,调蓄径流能力减弱;水库淤积,降低水库防洪能力。

(6分)

19.B 观察图发现,橡胶林的降水量比原始生态林小,蒸发量和地表径流量比原始生态林大,下渗水量则会减少;径流总量包括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从这个角度考虑径流总量减少;变成橡胶林后,降水减少,蒸发量增大,气候会更加干燥。

20.C 破坏原始植被,加重水土流失,土壤肥力下降;破坏原始生态环境,使生物多样性减少;涵养水源能力下降,旱涝灾害变频繁。

21.【解析】 

(1)能够起到监测作用的技术是遥感(RS)。

(2)森林资源的破坏主要是人为原因造成的。

(3)森林被砍伐会使它所具有的各种生态功能丧失,导致生态环境恶化。

(4)要促进林业的可持续发展,既要保障林业资源的不断更新,又要想方设法提高林区人们的经济收入,以便更好地保护森林资源。

【答案】 

(1)遥感。

(2分)

(2)采育失调,毁林开荒,乱砍滥伐等。

(答对2点得4分)

(3)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加剧;水旱灾害频繁发生;珍稀动植物资源濒临灭绝,物种减少等。

(6分)

(4)合理采伐,实现采育平衡;对木材深加工,提高其附加值;发展绿色食品、医药和特色养殖业;培育和发展森林生态旅游业;改善能源结构,减少以木料作为燃料的现象;加强林区建设与管理;建立自然保护区。

(8分)

22.C 银川平原是宁夏重要的灌溉农业区,20世纪80年代,农业开发实施排水造田导致湖泊减少,故C正确。

23.B 湿地对城市的直接影响是增加空气的湿度和美化环境。

疏浚、恢复湖泊湿地使湖泊湿地的面积扩大,能够起到增加城市空气湿度、美化城市环境的作用,故B正确。

湿地面积增大,可以降解污染,但湖泊湿地的主要作用不是对城市污染进行净化,城市排污能力的提高主要依靠污水处理厂等市政设施,故①错误。

湖泊能够增加空气湿度,降低温度,使城市气温日较差、年较差变小,故④错误。

24.B 湿地具有调节气候、涵养水源的作用。

人类把湿地破坏后,气候的大陆性会有所增强,则气温的日较差、年较差都会增大;河流径流的季节变化也会增大。

25.D 三江平原原来是“北大荒”,后来被开垦成为“北大仓”,在粮食增产的同时也导致湿地原有生态系统的破坏。

26.A 结合材料可以分析,打通这些廊道可以促进武汉市的水循环,水循环可以带走热量降低城市温度,因而可以缓解武汉市主城区的热岛效应,A对;打通湿地风道不是拓宽水路,与水上观光旅游的发展无关,B错;湿地风道不是交通线,C错;武汉市淡水资源充足,D错。

27.A 武汉城市内部和郊区的湖泊是重要的湿地资源,能够改善城市环境,调节河流径流量,防洪减灾,①②对;武汉市的供水和航运主要依靠长江和汉水,③错;湖泊作为湿地,不属于土地后备资源,④错。

28.C 丰富的河滩地资源是武汉市宝贵的湿地资源,应科学保护和开发,避免出现污染和破坏。

兴建高档观景(观江)建筑会破坏当地自然环境,出现大量环境污染问题,A选项不符合题意;修建道路、桥梁会破坏河滩地,导致当地生态系统失衡,不符合当地的可持续发展,B选项不符合题意;辟为公园既能让有限的江景风光资源惠及全体市民,又能最大限度保留植被,促进生态良性循环,C选项符合题意;河滩地不适合兴建防洪设施,D选项错误。

29.【解析】 

(1)沼泽的形成一般与充足的水源(多在湿润地区)、一定的土壤条件(下渗困难)、低平的地势(排水不畅)等密切相关。

图示大沼泽位于美国佛罗里达州南部地区,属于湿润气候,降水丰富,河网密布,水源充足;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河水在流入大海时受海水顶托作用,其挟带的泥沙沉积,形成广阔的湿地。

(2)大部分地区属于大西洋和墨西哥湾沿岸平原,平均海拔低。

随着潮汐的涨落,大沼泽沿海部分水位也会涨落;该地区主要为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降水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旱季沼泽水位下降,雨季水位上升;飓风过境时,会带来大量降水或在沿海形成风暴潮,水位大幅上涨。

(3)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需要占用大量的土地资源、消耗大量水资源,势必导致大沼泽地区湿地面积缩小、水资源短缺,加上工农业、生活污水排放,导致水污染和生物栖息地遭到破坏。

针对这些问题,应注意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当地的水土资源,防治水污染,保护当地的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

【答案】 

(1)降水丰富,河湖密布,水源充足;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海水顶托。

(6分)

(2)大沼泽海拔低,地形平坦;随着潮汐的涨落,大沼泽水位也会随之涨落;该地区降水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旱季沼泽水位下降,雨季水位上升;飓风过境时,带来大量降水或形成风暴潮,水位大幅上涨。

(答对3点得6分)

(3)问题:

大沼泽地区生态系统蓄水量减小,旱季水资源短缺问题突出;工农业、生活污水排放,导致水质下降,水污染严重;生物栖息地遭到破坏,生物多样性大幅减少,生态系统遭到破坏。

(6分)

建议:

合理规划、管理城市供水;进行水污染治理;成立自然保护区,限制开发,保护生物多样性。

(答对两点得4分)

30.【解析】 

(1)我国水土流失重点区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是降水集中,植被破坏严重。

(2)以流水作用为主的侵蚀区界线以西的地区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学科竞赛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