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1834330 上传时间:2023-04-05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5.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用心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用心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用心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用心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用心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用心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docx

《用心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用心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用心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docx

用心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用心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碱厂学校:

苗凤梅

长期以来,由于受到应试教育、旧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方法、教师的个人素质等方面的影响,师生关系中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因素,师生之间的距离在逐渐扩大。

新教育理念,使师生关系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所谓的“师道尊严”已成为笑柄。

新的师生关系应该是平等的、民主的、互相尊重、互相理解、互相信任、亲密的、和谐的师生关系,只有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才能更有利于学生积极性、创造性的发挥,才有利于师生在教学活动中共同合作,为实现教育、教学目标共同努力。

所以为了社会发展的需要,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的需要,构建和谐的、民主的新型师生关系显得优为重要。

一、当前不和谐师生关系及其形成原因

前不久,一份关于中学生心理状况的调查报告显示:

当学生们遇到困难的时候,只有12.3%的学生首先想到教师。

“心里有话要说的时候”,只有4.8%的学生找教师说。

而在教师问卷调中,却有90.2%的教师认为“所有学生”或者“大部分学生都很信任”自己;有81%的教师愿意与学生交朋友。

缘何出现如此大的反差呢?

同样在问卷中发现,有85.6%的学生认为老师“很少”或“从来不参加”学生们的课余活动;有61%的学生认为老师与学生“接触不多”或“很少接触”;有50.7%的学生认为老师对自己“了解不多”或“很少了解”;同学有了缺点和错误,48.8%的学生回答说老师有讽刺挖苦行为。

学生对目前师生关系满意程度是:

满意的占27%,比较满意,但认为不足的占34%,不满意的占24%。

不满意的主要理由是:

“老师对我们不了解,不知道我们的想法,而只关心学习成绩。

”“师生之间没有交流,互不理解”。

由此,我们不难看出,目前师生关系中确实存在不少的问题,师生之间的距离在逐渐地扩大。

是什么原因造成这种状况的呢?

笔者认为有以下一些主要原因。

(1)应试教育的影响

在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今天,应试教育的弊端已十分明显的暴露出来。

师生关系紧张在很大程度上是应试教育带来的结果。

目前在学校中,课堂教学形成了以应付考试为中心,以单纯追求教师的教学成绩为价值取向的教学模式。

中考、会考、高考,成了中学教学的指挥棒。

平时教师不钻研教学大纲而钻研考试大纲,怎么考就怎么教。

去年的教学围绕着前年的试题转,今年的教学围绕着去年的试题转,教学老是盲目地跟在考题后面转。

特别是毕业班更是以考试为中心组织讲解教材,“教学内容题目化、题目训练系列化、系列讲解重点化、答案要点规范化”,成了普遍推广的经验。

教师为考而教,学生为考而学,考试成了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

这样就形成了学校教学的程式:

“读书--考试--升学”。

学生读书是为了升学,一旦被教师认定为升学无望的学生,教师便对他们失去了信心,他们对自己也失去了信心,于是就自暴自弃。

教师为升学考试付出了许多,学生却是厌学、缀学,甚至出现心理障碍。

应试教育带来的结果是片面追求升学率,以学生的分数作为唯一的标准来评价教师和学生,以升学率为唯一的标准来评价学校,因而教师把注意力全部集中在学习上、考试上,造成重智育、轻德育,重知识、轻能力,重书本、轻实践。

这样一来,学生一出问题,教师就要严管,一严管就容易失当,就会出现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的现象。

从而造成师关系的紧张。

(2)旧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方法的偏差

中国数千年的传统文化从来就没有把学生和教师放在平等的地位上,教师从来就是传道、授业、解惑的权威,学生从来就是被传道、被授业、被解惑的对象。

在一些教师的观念中,“师道尊严”比法律赋予学生的平等权利还重要。

因而在师生交往中,教师很少从两个平等的人在一起共同讨论一个话题的角度去对待学生,人与人之间在交流中所应遵循的平等、民主的原则,在“师道尊严”的面孔下总显得有些苍白无力。

师生关系应该是一种以教育任务为中心的“人与人”的关系。

但在现今的学校教育中,师生关系似乎更倾向于被异化为“人与物”的关系。

学生在班级中,缺少的是作为人的尊严与权利,与其说学生在班级中履行的是自己的权利和义务,毋宁说学生更多的是实践着角色行为的另一个方面,即教师和家长对自己的角色期望。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注入式”、“满堂灌”现象普遍存在。

其主要表现为:

一是注重教师的“教”,而忽视了学生的“学”。

我讲,你听;我问,你答;我考,你背;教师主宰了课堂。

“教”的责任是向学生大量注入课本知识,将书本中的一些概念、定义、结论等知识装入学生头脑。

“学”的任务是学生被动地接受被教师“加工”过的课本知识,记忆和强化那些结论性的知识。

二是过分强调教师的作用,抹杀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课堂上,讲得过多,讲得过细,讲得过烂,面面俱到,学生没有思考的余地,没有自我学习、自我消化的时间。

知识讲解、例题选用、过程分析、结论得出、问题设计、答案构建等都是由教师一人承担,学生坐在那里除了听,最多是记。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成为了教学的附庸,学生智力和能力的发展受到严重的遏制。

为完成“教学”任务,在课堂上师生关系多为管制和被管制的关系,教育气氛多呈紧张、沉闷、压抑状,学生的思想行为大都纳入了严格的管束,时间、空间大部分被强制性的“苦学”所占领,学生成了“我们都是木头人,不准说话不准动”的“听客”。

(3)教师个人素质的问题

在我们传统的师生观念中,所谓尊师爱生,在多数场合表现为师道尊严,教师凛然不可侵犯,从而养成了一种专制的工作作风。

因此,学生稍有差错便是罚站、写检讨、请家长。

如果经常处于这种状态下,学生就会产生一种逆反心理,厌学、逃学,甚至故意在课堂上与教师捣乱。

学生反映最多的还是师德问题。

有的教师把教育视为一种“交易”,要求学生有所“回报”。

有的教师向学生索取财物,为本班学生进行有偿家教。

有的教师上课来,下课走,完不成任务怪学生,学得不好怨学生。

有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关心自己如何教,忽视学生如何学;有的拿着参考书,念着教科书,期望的是学生按教案设想作出回答,教师的任务就是努力引导学生,直至得出预定的答案,学生扮演着配合教师完成教案的角色。

有的教师对学生采取专横式领导方式,动辄训斥、责骂、盘问、追查,盛气凌人,不顾学生的心理感受。

有的教师采取放任领导方式,对学生放任自流,不闻不问,撒手不管,班集体犹如一盘散沙,形成不了集体的统一意志。

由此学生对教师不满和怨恨的情绪与日俱增,师生之间的关系日益冷漠。

(4)社会认识方面的因素

长期以来,社会上在认识师生关系时,常常把家庭中的父子关系作为参照框架,即所谓“师徒如父子”。

在家长看来,孩子应听教师的话,接受教师的批评。

无论这种批评是否过当,只要教师的批评、甚至惩罚没有造成学生身体上的伤害,教师就一定是对的。

至于对学生心理上的创伤,家长则不去关心或很少关心。

因为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对学生的“雕刻”应该是合乎情理的,在“雕刻”过程中也难免会对学生有所损伤,否则何以称为“雕刻”呢?

教师在家长的眼里,总归其愿望是良好的,且具有“雕刻”学生灵魂的资本与技术。

因此,家长如果不是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决不会与教师发生冲突。

不然,教师可以以家长反对“雕刻”为由,拒绝对其孩子的“雕刻”。

如此,家长那种对孩子“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希望就会破灭。

从这个角度讲,学生真有些忍辱负重的意味,而这“辱”是来自于教师的,这“重”是家长赋予的。

(5)学生自身的因素

由于受先天遗传、后天教育以及家庭环境等方面的影响,学生个性存在着差异。

这些差异主要表现在:

智商的高低、兴趣爱好的不同、认知水平的差异、体质的强弱等方面。

因而,每个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能力、学习成绩必然有所不同。

有的学生在课堂上,经常不守课堂纪律,上课讲话,做小动作,不专心听课等等,对课堂教学秩序产生有限度的干扰,因而时常受到教师的批评;有的学生经常完不成教师布置的教育教学任务,而经常受到教师的批评。

久而久之,他们便对教师产生了怨恨,造成了教师和这部分学生之间的紧张关系。

二、构建和谐师生关系教师是关键,在改善师生关系过程中,教师应做到以下几点。

1、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基础是尊重信任学生

苏霍母林斯基说;“教育的核心,就其本质来说,就在于让儿童始终体验到自己的尊严感。

”师生之间的关系首先是朋友关系,是一个大朋友有责任帮助小朋友,小朋友有义务接受大朋友帮助的关系。

既然是朋友就要互相尊重,主要是教师要摒弃“师道尊严”旧观念,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情感、人格。

学生具有发展的需要、交往的需要,成才的需要,教师要从尊重学生的前提出发,帮助学生满足这些需要。

此外。

对学生的不尊重往往会衍生一系列体罚行为,如对不会回答问题的学生,不完成作业的学生进行罚站等。

也有其他伤害学生自尊心,如;对学习差的学生讽刺挖苦“你脑子进水了。

”或当众公布学生成绩,使差生抬不起头来。

这样不仅严重伤害学生自尊心。

同时,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也会大打折扣,师生关系僵化。

在尊重学生人格尊严方面,美国教育给我们一个启示。

一个中国学生到美国一所中学就读,刚去时,英语水平差,上课听不懂,考试成绩也很差,他觉得很没面子。

万幸的是老师每次试卷时,卷子上只写学生自己才能知道的学号,学号成了学生自己的隐私。

如果老师在课堂上发试卷,总把有分数的一面反铺在桌面上,这样既能让学生明白自己的状况,也不伤学生的自尊心。

据这个学生说,他们那个学校决不因学生某次考试成绩差和作业未交或迟到而罚站,或动不动就通知家长到校的。

常言道:

只有尊重他人的人,才能受到他人的尊重。

教师尊重学生,不仅仅是为了满足学生自尊心的需要,更重要的是教育的需要,是为了换来学生对教师的尊重,换来学生一片平静心的需要。

一旦学生对老师怀有尊重、崇敬的心态老师的话就愿意听从,且坚信不移。

老师传授的知识愿意接受,并乐意实践。

在教育问题上,要信任学生,要给学生锻炼的机会,不要什么事都越俎代庖,让学生大胆实践,根据教材的特点,有些内容可以放开让学生自己活动,搜集资料,课堂辩论。

相信每一位学生都有自主学习的潜能,使学生知道,在老师的眼里,他们都是最棒的。

老师的信任,有利于激发学生潜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也有利于增进师生情感,提高教学效率。

2、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的核心是民主、平等

民主师生关系是把教师和学生都看成是平等意义上的“人”教师要目中有“人传统教育“师道”视为治学之纲、立教之本,这种从“教”的角度来归述知识的传承过程,忽视了教育的主体定位,客观上使学生被禁固为消极接受知识的容器,很难成为生动活泼自主学习和主动发展的主任、主角和主体。

新型的师生关系应以人与人之间的平等为起点,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体现民主精神,创造民主平等的条件和气氛,改单向的传授知识为双向的平等交流。

具体表现在:

教师要创设宽松的课堂环境,使学生有话敢说。

教师要淡化权威意识,允许学生敢于质疑,反驳师说,教师要保护学生的创造性想象,对学生的奇思异想,不能冷嘲热讽。

教师对学生仁爱之心的底线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与人”,经常换位思考,从学生角度体察学生的需要,并从学生的反映来反思自己的言行,采取民主的教育方法,从而调动师生双方的积极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在学生心目中,亦师亦友、民主平等是好教师的特征。

民主平等的教育允许说服,但不允许强制,与学生谈话先请学生坐下,对于施教的方法、班级管理,经常听取学生的意见,都是该教育观念的具体体现。

3、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关键是宽容

宽容是一种美德,是一种境界,是对人对事的包容与接纳。

雨果说:

“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胸怀。

”我们的生活需要宽容,宽容就是宽恕包容,卽不责学生之小过,不念学生之旧错。

新型的师生关系要求教师以宽容的心态悦纳学生的错误,认识到学生的错误是成长发展过程中的正常现象。

由于中学生心理和生理上的特点,自控能力较差,克堂上会发生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情,如;课堂上,老师在黑板上写字,初二一男生一边看着黑板,一边玩一块小橡皮,一不留神将橡皮弹了出去,正好打在老师的后脑勺上,老师转过脸去看了一下,只见一位男生低下头去iao,又接着讲课。

下课了,这位男生主动跟在老师后面进了办公室,走近老师悄声说:

“老师我错了,我不是故意的,”显出非常害怕的样子。

老师坦然一笑说:

“以后上课要专心,回教室吧”。

学生如释重负般走出办公室。

老师的宽容不是包庇纵容,放任自流,而是一种教育手段。

对于关系到学生现在与未来的人格的,比如:

意识品行、情感、理想、毅力等要严格要求,一丝不苟,常抓不懈,对于偶犯小错,要持宽容态度,点到为止,不要抓住不放。

教师只有保持这种心态,在教育教学中,才会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课堂上才会奏出和谐美妙的音副本符。

4、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需要爱的奉献

有人说师生如父子,因为父爱是一种真诚的爱,也有人说师生如母子,因为母爱是最无私的爱。

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和精髓,也是教育永恒的主题。

列宁说过:

“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也不可能有真理的追求”,老师的爱对学生的影响不可小视,只有老师对学生注倾真情与爱心,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乐其学”。

对学生的关爱表现在时时事事上,如学生生病在宿舍,老师端着可口的饭菜去探望;学生学习上有困难,教师耐心的补课辅导;学生心理上出现障碍教师敞开心扉去畅谈、疏导;学生犯了错误老师耐心地说服教育,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对双差生多鼓励少批评等都是对学生的爱。

爱的力量是无穷的,只要付出就会有回报,付出的越多,回抱就越丰厚,就会形成爱生——尊师——更爱生——更尊师的情感交流互动。

可见,爱心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支点

5、建立良好师生关系要求教师博学多才

现代教育要求教师不但具有精湛的专业知识,还需要有丰厚的文化底蕴,特别是要求政治教师要博学多才,教师的文化底蕴对学生的一生影响都是极大的,他能够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等起到引导的作用,如果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开拓视野,不断学习,使自己的文化低蕴不断得到扩充,那么教师不经意间的谈吐,和课堂上传播知识的侃侃而谈,会给学生留下美好深刻的印象,而且能积极引导学生奋斗的方向。

许多学生就是对某个老师的“崇拜“和”敬佩“开始对某一学科的学习产生浓厚兴趣,才会对老师更加亲近。

三、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一定要处理好四个关系。

1、严格要求与疏导教育的关系。

俗话说:

"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因此,每一个班集体都会有严明的纪律,规定学生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该怎么做,但是,由于学生思想还不成熟,认知能力还不强,对学校和教师的要求往往不理解,从而使师生之间产生矛盾。

因此,教师对学生提出要求的同时,还必须进行过细的思想教育工作进行疏导,以提高学生的认识。

学生的思想通了,就会把学校教师的要求变成自己的自觉行动,从"要我做"到"我要做",这样师生之间的矛盾就会缩小,师生间的隔阂也将减少或不存在了。

  2、言教与身教的关系。

教育既有言传、也有身教。

身教是指教师以实际行动做学生的榜样,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的确,教师的一言一行,如教师上班是否准时、做事是否尽职尽责等,都对学生起着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作用,这种教育力量是巨大的,“是任何教科书、任何道德箴言、任何惩罚和奖励制度都不能代替的一种教育力量”。

学生的眼睛是“录像机”,耳朵是“录音机”,脑子是“电子计算机”,录下来的信号装在“电子计算机”里,然后指导他们的行动。

因此,教师一定要以身作则,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要求学生不做的,自己首先不做,成为学生的表率。

此外,教师还要不断地充实自己的知识,扎实自己教书育人的基本功,博学多才,让学生认可你,觉得你行,这样学生就会服你、敬你,进而听你的。

这对缩小师生之间的距离,融洽师生关系无疑具有重要的作用。

3、师长与朋友的关系。

老师不仅是传道者,更是学生的知心朋友。

教师把学生当作朋友,经常跟学生交换自己的看法,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

尽可能多的和学生呆在一起,平时多关心他们的学习和生活,使学生感知教师和蔼可亲、平易近人,愿意和教师做朋友,有事愿意来找教师商量。

这必将有利于消除师生间的隔阂,师生间的关系也会得到融洽。

相反,教师不是这样去做,总是自以为是,独断专行,听不得学生的一意见,一切都是自己说了算,缺少民主作风,这样,师生之间的距离就会拉大,久而久之,师生关系就会紧张。

  4、表扬与批评的关系。

老师的表扬或批评往往会给学生造成很大的影响,在学生的内心起着重要的作用,也许直接左右着师生的感情。

因此,学生在各方面稍有进步时,就要及时地、公开地给予表扬,让他感到成功的喜悦,使学生感觉到老师在关心着他,从而融洽师生关系。

当学生出现缺点、错误的时候,应给予适当的暗示或进行个别交流,让他们认识到自己存在的缺点或错误,并给予机会加以改正,切忌在公开场合加以训斥或给学生判“死刑”,这样会影响师生情感,难以使学生喜欢教师,更不利于师生之间关系的改善。

四、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一定要实现四个转变:

1、变单向为双向。

应试教育中的师生关系是单向的。

所谓单向是指在教育过程中,教师担任文化知识的传递者和社会道德伦理的传播者角色,学生被动的接受教育。

这种师生关系模式是传统教育模式的承袭。

所谓"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它之所以能长期的存在,应试教育的需求使之然。

为了大面积、大容量的灌输知识,这样的师生模式是再合适不过的了。

但是它的缺陷和弊端也显而易见。

学生主动学习的机会丧失,在学习过程中难以发展能力,进行自我完善,作出独立的判断。

教师要有向学生学习的勇气,同时向学生学习的过程,就是发掘学生优点的过程,是进行情感交流的途径。

2、变功利为合作。

应试教育本身就带有鲜明的功利性。

因此服务于它的师生关系也必然有着这种特点,为此,才能满足各种衡量教育质量的硬性指标。

师生围绕升学率的指挥棒转,而提高升学率所付出的代价是失却了学生道德、情感的教育。

更为严重的是,功利性正有发展为物质性的趋势。

“有偿家教”、“集资赞助”等现象已越来越普遍,不仅严重损害了教育者的形象,也给师生关系带来了不良的影响。

所谓师生合作,即前之所说的互动的师生关系。

它在师生关系中处于较高的层次、境界。

合作是现代生活中交际交往的重要内容。

“学会与他人一起生活”也是新课程的内容之一。

因此,师生合作也给予了学生自我完善的动力,促使学生自我塑造,逐步形成各种社会交往中应有的品质。

在教育实践中,但凡成功的班主任,都能善于精心培养班级团结合作的精神。

教师制定目标,而不是包办代替,充分发扬课堂民主,师生共同参与完成。

3、变间离为和谐。

间离是师生活动的功利性所产生的必然结果。

唯应试、升学为任,没有情感的交流或少有之,怎能不产生隔膜,间离?

此外,教育者自身也有不可推诿的责任,忽视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缺少交心谈心、话语单薄、单调使师生活动日益生疏,愈发陌生。

和谐师生关系应该是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在交互活动中是民主的、在相处的氛围上是融洽的。

它的核心是师生心理相容,心灵的互相接纳,形成师生至爱的、真挚的情感关系。

它的宗旨是本着学生自主性精神,使他们的人格得到充分发展。

它应该体现在:

一方面,学生在与教师相互尊重、合作、信任中全面发展自己,获得成就感与生命价值的体验,获得人际关系的积极实践,逐步完成自由个性和健康人格的确立;另一方面,教师通过教育教学活动,让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自主的尊严,感受到心灵成长的愉悦。

我自己就有过这样失败的例子。

在我的学生中有一位班干部,各方面素质都不错,我对他的期望也非常高,一直把他做其他学生的榜样。

一次音乐课后,任课教师告诉我这堂课纪律非常不好,还指出几个人的名字,其中就有这位班干部。

听了之后当时我就气过了头,急匆匆走进教室,大声的责问全体学生是怎么回事,并当众训斥了这个班干部。

事后我对自己发那么大的脾气很懊悔,但没想到的是我的小题大做给这个孩子带来了很大的影响——本来话就不多的他言语更少了,轮到他值日的时候,登记本上总记了一大串名字。

刚开始我还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只到后来在意见箱中看到学生给他提的意见,说他动不动就记人名字,我才知道他的心因为我的那一次过激的行为变得有狭隘倾向了。

虽然后来我通过多种渠道帮助这个学生纠正了过来,也让每一个学生和我一起懂得了宽容对每个人的重要,师生关系和谐的重要。

但这件事留给我的教训的确是非常深刻的。

4、变师徒为朋友。

学生不是一张没有思想的白纸,也不是一只空空如也的盛水的容器,更不是复印机和传声器。

他是人,是发展的人。

每个学生都有着自己独特的内心世界、精神生活和内在感受,有着不同于成人的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式。

因此,我们在与学生相处时,要和他们成为朋友,以朋友的身份去解决一些问题就更有利于和谐师生关系的建立。

比如:

在我们的教学实践中经常可以看到“好心做坏事”的例子。

记得有一次,看到一个同学正在翻窗户,看到这种情况,我没有斥责这个学生,而是象朋友一样,和他谈心,了解他翻窗户的原因,知道了他是帮别人拿丢在教室里的文具才翻窗而入的。

然后,我首先去肯定孩子助人为乐的精神,然后再和他谈论翻窗的危险性,最后和他一起商讨,今后遇到这样的事该如何处理,通过这件事,我相信这个学生在今后的生活中会更乐于助人,而且处理事情起来也会成熟很多。

当然,和谐的师生关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构建的,它是教师艰苦劳动的结果。

最重要的是,教师要有爱心,并以此感染学生,因为“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只有对学生倾注了感情,才能获得学生的信任和尊重。

建立民主、平等、尊重的新型师生关系,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是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

还学生在教育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人格,发挥学生的潜能,发展学生的个性,让学生在民主、平等、尊重的师生关系中学会学习、学会协作、学会生存,学会发展,让师生关系更加和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初中作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