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护下整理.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1833852 上传时间:2023-04-05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9.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护下整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基护下整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基护下整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基护下整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基护下整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基护下整理.docx

《基护下整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护下整理.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基护下整理.docx

基护下整理

1.体温:

也称体核温度,是指身体内部胸腔、腹腔和中枢神经的温度,其特点是相对稳定且较皮肤温度高

2.体温过高:

又称发热,是指任何原因引起产热过多、散热减少、体温调节障碍、致热原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使调定点上移而引起的体温升高,并超过正常范围

3.发热过程:

体温上升期、高热持续期、退热期

4.热型:

稽留热-肺炎球菌肺炎、伤寒

弛张热-败血症、风湿热、化脓性疾病

间歇热-疟疾

不规则热-流行性感冒、癌性发热

5.发热护理措施:

降低体温

加强病情观察

补充营养和水分

促进患者舒适

心理护理

6.低温护理措施:

环境温度;保暖措施;加强监测;病因治疗;积极指导

7.异常脉搏的评估

1脉率异常:

1)心动过速:

发热、甲亢、心衰、血容量不足

2)心动过缓:

颅内压增高、房室传导阻滞、甲退、阻塞性黄疸

2节律异常:

1)间歇脉:

各种器质性心脏病

2)脉搏短绌:

心房纤颤

3强弱异常

1)洪脉:

高热、甲亢、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2)细脉或丝脉:

心功能不全、大出血、休克、主动脉瓣狭窄

3)交替脉:

高血压心脏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4)水冲脉:

甲亢、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5)重搏脉:

伤寒、一些长期热性病、肥厚性梗阻型心肌病

6)奇脉:

(心包填塞)心包积液、缩窄性心包炎

8.异常脉搏的护理:

休息与活动

加强观察

准备急救物品和急救仪器

心理护理

健康教育

9.血压的形成:

心血管系统是一个封闭的管道系统;

前提-足够的血液充盈;

基本因素-心脏射血与外周阻力

重要作用-大动脉的弹性贮器作用

10.影响血压的因素:

每搏排出量;心率;外周阻力;主动脉和大动脉管壁的弹性;循环血量与血管容量

11.异常血压:

高血压;

低血压-大量失血、休克、急性心衰;

脉压异常:

增大-主动脉硬化、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动静脉瘘、甲亢

减小-心包积液、缩窄性心包炎、末梢循环衰竭

12.异常血压的护理:

良好环境

合理饮食

生活规律

控制情绪

坚持运动

加强监测

健康教育

13.异常呼吸的评估:

1频率异常

1)呼吸过速(气促):

发热、疼痛、甲亢

2)呼吸过缓:

颅内压增高、巴比妥类药物中毒

2深度异常

1)深度呼吸(库斯莫氏):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尿毒症酸中毒

2)浅快呼吸:

呼吸肌麻痹、严重腹水、肺炎、濒死

3节律异常

1)潮式呼吸(陈-施):

脑炎、脑膜炎、颅内压增高、巴比妥类药物中毒

2)间断呼吸(毕奥):

临终前

4声音异常

1)蝉鸣样呼吸:

喉头水肿、喉头异物

2)鼾声呼吸:

昏迷

5形态异常

1)胸式呼吸减弱,腹式呼吸加强:

肺炎、胸膜炎、肋骨神经痛、肋骨骨折

2)腹式呼吸减弱,胸式呼吸加强:

腹膜炎、大量腹水、肝脾极度肿大

6.呼吸困难:

是一个常见的症状及体征,患者主观上感到空气不足,客观上表现为呼吸费力,可出现发绀、鼻翼煽动、端坐呼吸、辅助呼吸肌参与呼吸活动,造成呼吸频率、深度、节律的异常。

1)吸气性呼吸困难:

(上)气管阻塞、气管异物、喉头水肿

2)呼气性呼吸困难:

(下)支气管哮喘、阻塞性肺气肿

3)混合性呼吸困难:

重症肺炎、广泛性肺纤维化、大面积肺不张、大量胸腔积液

14.异常呼吸的护理:

提供舒适环境;加强观察;提供营养和水分;吸氧;心理护理;健康教育

15.清除呼吸道分泌物的护理技术:

有效咳嗽

叩击

体位引流

吸痰法

16.缺氧分类:

低张性缺氧-高山病、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先天性心脏病

血液性缺氧-贫血、一氧化碳中毒、高铁血红蛋白血症

循环性缺氧-休克、心衰、大动脉栓塞

组织性缺氧-氰化物中毒、大量放射线照射

17.氧疗副作用:

氧中毒

肺不张

呼吸道分泌物干燥

晶状体后纤维组织增生

呼吸抑制

1.冷、热疗法:

利用低于或高于人体温度的物质作用于体表皮肤,通过神经传导引起皮肤和内脏器官血管的收缩和扩张,从而改变机体各系统体液循环和新陈代谢,达到治疗目的的方法

2.冷、热疗法的效应:

生理效应、继发效应

3.影响冷热疗法的因素:

方式、面积、时间、温度、部位、个体差异

4.冷疗法目的:

减轻局部充血或出血-局部软组织损伤初期、扁桃体摘除术后、鼻出血

减轻疼痛-急性损伤初期、牙痛、烫伤

控制炎症扩散-炎症早期

降低体温-高热、中暑

5.冷疗法禁忌:

血液循环障碍-大面积组织受损、全身微循环障碍、休克、周围血管病变、动脉硬化、糖尿病、神经病变、水肿

慢性炎症或深部化脓病灶

组织损伤、破裂

对冷过敏-出现红斑、荨麻疹、关节疼痛、肌肉痉挛等过敏症状

冷疗的禁忌部位-枕后、耳廓、阴囊;心前区;腹部;足底

昏迷、感觉异常、年老体弱者慎用

6.热疗法目的:

促进炎症的消散和局限

减轻疼痛

减轻深部组织的充血

保暖与舒适-年老体弱、早产儿、危重、末梢循环不良患者

7.热疗法的禁忌;

未明确诊断的急性腹痛

面部危险三角区的感染-造成颅内感染和败血症

各种脏器出血

软组织损伤或扭伤的初期(48h内)

其他-心肝肾功能不全者、皮肤湿疹、急性炎症、孕妇、金属移植物部位、恶性病变部位、麻痹感觉异常者慎用

1.医院饮食:

基本饮食、治疗饮食、试验饮食

2.基本饮食:

普通饮食-消化功能正常、体温正常、病情较轻或恢复期;

营养平衡,美观可口,易消化,无刺激,与健康人的相似

软质饮食-消化吸收差、咀嚼不便、低热、消化道术后恢复期;

营养平衡、易消化易咀嚼、碎烂软、少油粗纤维及刺激

半流质饮食-口腔及消化道疾病、中等发热、体弱、术后患者;

呈半流质、无刺激、易咀嚼消化、纤维少、营养丰富、少食多餐

胃肠功能紊乱禁用含纤维素或易引起胀气的食物

痢疾患者禁用牛奶、豆浆、过甜食物

流质饮食-口腔疾患、大手术后、急性消化道疾患、高热、危重、全身衰竭;

呈液体状、易吞咽消化、无刺激、所含热量与营养素不足,只能短期使用,通常辅以肠外营养补充

3.治疗饮食:

指在基本饮食的基础上,适当调节热能和营养素,以达到治疗或辅助治疗的目的,从而促进患者的康复

高热量饮食;高蛋白饮食;高纤维素饮食;

低蛋白饮食;低脂肪饮食;低胆固醇饮食;低盐饮食

无盐低钠饮食;少渣饮食

4.试验饮食:

指在特定时间内,通过对饮食内容的调整来协助诊断疾病和确保实验室检查结果正确性的一种饮食

隐血试验饮食;胆囊造影饮食;肌酐试验饮食;尿浓缩功能试验饮食;甲状腺131I试验饮食

5.患者的饮食护理:

患者进食前的护理:

饮食教育、进食环境准备、患者准备

患者进食时的护理:

及时分发食物、鼓励并协助患者进食、特殊问题处理

患者进食后的护理:

及时撤去餐具、根据需要做记录、对暂需禁食或延迟进食的患者做好交接班

6.管饲饮食的途径:

口胃管、鼻胃管、鼻肠管、胃造瘘管、空肠造瘘管

7.要素饮食:

是一种化学组成明确的精制食品,含有人体所必需的易于消化吸收的营养成分,与水混合后可以形成溶液或较为稳定的悬浮液

1.排尿的评估:

排尿次数:

成人白天3-5,夜间0-1;

尿量:

每次200-400ml,24h平均在1500ml

尿液的性状:

1)颜色:

新鲜尿液-淡黄色、深黄色;含红细胞多-洗肉水色(急性肾小球肾炎、输尿管结石、泌尿系统肿瘤、结核、感染);血红蛋白尿-浓茶色、酱油样色(血型不合所致溶血、恶性疟疾、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含胆红素-深黄色、黄褐色(阻塞性黄疸、肝细胞性黄疸);含淋巴液-乳白色(丝虫病)

2)透明度:

正常新鲜-清澈透明;感染-白色絮状浑浊

3)酸碱反应:

正常-弱酸性;蔬菜-碱性;肉类-酸性;严重呕吐-强碱性

4)比重:

正常-波动于1.015-1.025;肾功能严重障碍-固定于1.010左右

5)气味:

正常尿液久置-氨臭味;感染-新鲜尿氨臭味;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烂苹果气味

2.多尿:

24h尿量超过2500ml者

3.少尿:

24h尿量少于400ml或每小时尿量少于17ml者

4.无尿或尿闭:

24h尿量少于100ml或12h内无尿液产生者

5.膀胱刺激征:

尿频:

单位时间内排尿次数增多

尿急:

患者突然有强烈尿意,不能控制须立即排尿

尿痛:

排尿时膀胱区及尿道有疼痛感

6.尿潴留:

指尿液大量存留在膀胱内而不能自主排出

7.尿失禁:

排尿失去意识控制或不受意识控制,尿液不自主地流出

真性尿失禁:

膀胱稍有一些存尿便会不自主地流出,膀胱处于空虚状态

假性尿失禁:

(充溢性)膀胱内贮存部分尿液,充盈达到一定压力时,即可不自主溢出少量尿液

压力性尿失禁:

当咳嗽、打喷嚏或运动时腹肌收缩,腹内压升高,以致不自主地排除少量尿液

8.导尿术:

在严格无菌操作下,用导尿管经尿道插入膀胱引流尿液的方法

9.尿潴留患者的护理:

心理护理

提供隐蔽的排尿环境

调整体位和姿势

利用条件反射诱导排尿

热敷按摩

健康教育

必要时根据医嘱肌内注射氯化卡巴胆碱等

经上述处理仍不能解除尿潴留时,采用导尿术

10.尿失禁患者的护理:

皮肤护理

外部引流

重建正常的排尿功能

对长期尿失禁的患者,可行导尿术留置导尿

心理护理

11.排便的评估:

排便次数:

成人每天1-3次,婴幼儿3-5次

排便量:

成人每天100-300g

粪便的性状:

1)形状与软硬度:

正常-成形软便;便秘-呈栗子样;消化不良、急性肠炎-稀便或水样便;肠道部分梗阻或直肠狭窄-扁条形或带状

2)颜色:

蔬菜-暗绿色;动物血、铁制剂-无光样黑色;上消化道出血-柏油样便;下消化道出血-暗红色血便;胆道梗阻-白陶土色便;肠套叠、阿米巴痢疾-果酱样便;痔疮、肛裂-粪便表面粘有鲜红色血液;霍乱、副霍乱-白色米泔水样便

3)内容物:

4)气味:

肉食者味重,素食者味轻;严重腹泻-极恶臭;消化不良、乳儿-酸败臭;上消化道出血-腥臭味;下消化道溃疡、恶性肿瘤-腐败臭

12.便秘:

指正常的排便形态改变,排便次数减少,排出过干过硬的粪便,且排便不畅、困难

13.粪便嵌塞:

粪便持久滞留堆积在直肠内,坚硬不能排出

14.腹泻:

指正常的排便形态改变,频繁排出松散稀薄的粪便甚至水样便

15.排便失禁:

肛门括约肌不受意识的控制而不自主地排便

16.肠胀气:

指胃肠道内有过量气体积聚,不能排出

17.灌肠法:

是将一定量的液体由肛门经直肠灌入直肠

18.便秘患者的护理:

提供适当的排便环境;选取适宜地排便姿势;腹部环形按摩;遵医嘱给予口服缓泻药;适用简易通便剂;以上方法均无效时,遵医嘱给予灌肠;健康教育;帮助患者重建正常的排便习惯;合理安排膳食;鼓励患者适当运动

19.粪便嵌塞患者的护理:

早期可使用栓剂、口服缓泻药来润肠通便;必要时先行油类保留灌肠,2-3h后再做清洁灌肠;人工取便;健康教育

20.腹泻患者的护理:

去除原因;卧床休息;膳食调理;严防水和电解质紊乱;维持皮肤完整性;密切观察病情;心理支持;健康教育

21.排便失禁患者的护理:

心理护理;保护皮肤;帮助患者重建控制排便的能力;如无禁忌,保证患者每天摄入足量的液体;保持床褥衣服清洁

22.肠胀气患者的护理:

指导患者养成良好饮食习惯;去除原因;鼓励患者适当活动;轻微胀气,行腹部热敷按摩、针刺疗法;严重胀气,遵医嘱给予药物治疗或行肛管排气

1.给药原则:

按医嘱准确给药

严格执行查对制度

安全正确用药

观察用药反应

2.吸收顺序:

吸入>舌下含服>直肠>肌内注射>皮下注射>口服>皮肤

3.影响药物作用的因素:

药物方面:

药物用量、剂型、给药途径与时间、联合用药

机体方面:

生理因素、病理因素、心理行为因素

4.口服给药法:

药物经口服后被胃肠道吸收进入血液循环,达到局部治疗和全身治疗的目的

5.注射给药法:

是将无菌药液或生物制剂注入人体内的方法

6.注射原则:

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

严格执行查对制度

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选择合适的注射器和针头

选择合适的注射部位

现配现用注射药液

注射前排尽空气

注射前检查回血

掌握合适的进针角度和深度

应用减轻患者疼痛的注射技术

无痛注射要点:

选合适注射器和针头;正确注射部位;二快一慢加匀速;合适体位,肌肉松弛,分散注意力,取得合作

7.皮内注射法(ID):

5

目的:

进行药物过敏试验(0.1%盐酸肾上腺素);预防接种;局麻的起始步骤

部位:

前臂掌侧下段、上臂三角肌下缘

8.皮下注射法(H):

30-40

目的:

注入小剂量药物,用于不宜口服而需在一定时间内发生药效;预防接种;局麻用药

部位:

上臂三角肌下缘、两侧腹壁、后背、大腿前侧和外侧

9.肌内注射法(IM):

目的:

用于不宜口服或静脉注射,要求比皮下注射更快发生疗效

部位:

最常用为臀大肌,其次为臀中肌、臀小肌、股外侧肌、上臂三角肌

10.静脉注射法(IV)15-30

目的:

静脉注射;静脉血标本的采集(一般5ml):

全血标本-抗凝试管、血清标本-干燥试管、血培养标本-无菌管

11.静脉的选择:

粗直、弹性好、易于固定;避开关节和静脉瓣;有计划地由小到大,由远心端到近心端

12.静脉注射失败的常见原因:

针头刺入静脉过少,有回血,药液注入皮下

针头斜面未完全刺入静脉,虽有回血,药液溢至皮下,局部隆起,有痛感

针头斜面一半穿破对侧血管壁,有回血,局部可无隆起,有痛感

针头斜面穿破对侧血管壁,无回血

13.雾化吸入法:

是应用雾化装置将药液分散成细小的雾滴以气雾状喷出,使其悬浮在气体中经鼻或口由呼吸道吸入的方法

14.超声波雾化吸入法目的:

湿化气道

控制呼吸道感染-咽喉炎、支气管扩张、肺炎、肺脓肿、肺结核

改善通气功能-支气管哮喘

预防呼吸道感染-胸部手术前后

15.超声波雾化吸入法药液:

控制呼吸道感染,消除炎症-庆大霉素、卡那霉素等抗生素

解除支气管痉挛-氨茶碱、沙丁胺醇

稀释痰液,帮助祛痰-α-糜蛋白酶

减轻呼吸道粘膜水肿-地塞米松

16.青霉素变态反应:

皮肤过敏反应:

主要表现为荨麻疹,严重者会发生剥落性皮炎

血清样反应:

一般于用药后7-14天出现,表现与血清病相似,发热、关节肿痛、皮肤发痒、荨麻疹、全身淋巴结肿大、腹痛

过敏性休克:

少见,可死于严重的呼吸困难和循环衰竭

17.青霉素试验液配制:

每ml含青霉素200-500U的皮内试验液为标准,注入剂量为20-50U

18.青霉素皮试试验结果:

阴性-局部皮丘大小无改变,周围无红肿,无红晕,无自觉症状和不适表现

阳性-皮丘隆起增大,出现红晕,直径大于1cm,周围有伪足伴局部痒感,可有头晕、心慌、恶心、甚至发生过敏性休克

19.青霉素过敏性休克临床表现:

呼吸道阻塞症状

循环衰竭症状

中枢神经系统症状

其他过敏反应表现

急救措施:

立即停药,协助患者平卧,报告医生

立即皮下注射0.1%盐酸肾上腺素1ml

给予氧气吸入

根据医嘱静脉注射药物;应用抗组胺类药物

扩充血容量

若发生呼吸心跳骤停,立即进行抢救

密切观察病情

1.静脉输液:

将大量无菌溶液或药物直接输入静脉的治疗方法

2.静脉输液的目的:

补充水分及电解质

增加循环血量,改善微循环

共给营养物质

输入药物,治疗疾病

3.静脉输液常用溶液:

1)晶体溶液:

葡萄糖溶液:

5%、10%

等渗电解质溶液:

0.9%NaCl、复方NaCl、5%葡萄糖NaCl

碱性溶液:

4%、1.4%碳酸氢钠、11.2%、1.84%乳酸钠

高渗溶液:

20%甘露醇、25%山梨醇、25%-50%葡萄糖

2)胶体溶液:

右旋糖酐溶液:

右旋糖酐-70、右旋糖酐-40

代血浆:

羟乙基淀粉、氧化聚明胶、聚乙烯吡咯酮

血液制品:

5%白蛋白、血浆蛋白

3)静脉高营养液:

复方氨基酸、脂肪乳

4.输液原则:

先晶后胶、先盐后糖、宁酸勿碱、宁少勿多

5.补钾原则:

不宜过浓、不宜过快、不宜过多、不宜过早

6.常用输液部位:

周围浅静脉:

(上肢)肘正中静脉、头静脉、贵要静脉、手背静脉网

(下肢)大隐静脉、小隐静脉、足背静脉网

头皮静脉:

颞浅静脉、额静脉、枕静脉、耳后静脉

锁骨下静脉和颈外静脉

7.常见输液故障:

1)溶液不滴或不畅:

针头滑出血管外:

可见局部肿胀,有痛感。

拔出针头,重新穿刺

针头斜面紧贴血管壁:

调整针头位置,适当变换体位姿势

针头阻塞:

有阻力,松手无回血。

更换针头,重新穿刺

压力过低:

适当抬高输液瓶或放低肢体位置

静脉痉挛:

局部热敷

2)茂菲滴管液面过高

3)茂菲滴管液面过低

4)输液过程中,茂菲滴管内液面自行下降

8.常见输液反应:

1)发热原因:

输液瓶清洁灭菌不彻底;输入的溶液或药物制品不良、消毒保存不良;输液器消毒不严或被污染;输液过程中未能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表现:

多发生于输液后数分钟至1h,发冷、寒战、发热。

轻者38,重者高热达40以上,伴有头痛、恶心、呕吐、速脉

预防:

输液前认真检查药液质量,输液用具的包装及灭菌日期、有效期;严格无菌操作

2)循环负荷过重原因:

输液速度过快;原有心肺功能不良(急左心功能不全)

表现:

突现呼吸困难、胸闷、咳嗽、咳粉红色泡沫样痰,肺部布满湿啰音,心率快且节律不齐

处理:

出现上述情况,立即停止并通知医生,紧急处理。

病情允许,协助患者端坐位,双腿下垂;给予高流量氧气吸入,一般6-8L/min,湿化瓶内加入20%-30%乙醇;遵医嘱给予镇静、平喘、强心、利尿、扩血管药;必要时进行四肢轮扎,每5-10分轮流放松一个肢体;静脉放血200-300ml是有效减少回心血量的最直接方法,应慎用,贫血者禁忌

3)静脉炎原因:

长期输注高浓度、刺激性较强的药液;静脉内放置刺激性较强的塑料导管时间过长

表现:

沿静脉走向出现条索状红线,局部组织发红、肿胀、灼热、疼痛,有时伴畏寒、发热

处理:

停止此部位输液,将患肢抬高、制动,局部用50%硫酸镁/95%乙醇进行湿热敷,每日2次,每次20分;超短波理疗,每日1次,每次15-20分;中药治疗,将如意金黄散加醋调成糊状,局部外敷,每日2次;如合并感染,遵医嘱给予抗生素

4)空气栓塞原因:

输液导管内空气未排尽;导管连接不紧,有漏气;拔出较粗的、近胸腔的深静脉导管后,穿刺点封闭不严密;加压输液输血时无人守护;液体输完未及时更换药液或拔针

表现:

胸部异常不适或胸骨后疼痛,随即呼吸困难和严重发绀,伴有濒死感,心前区可闻及响亮持续的水泡声

预防:

输液前检查输液器质量,排尽空气;输液过程加强巡视,及时加药、更换、拔针,加压输液设专人守护;拔出较粗的、近胸腔的深静脉导管后,立即严密封闭穿刺点

处理:

如出现上述症状,立即,左侧头高足低位;给予高流量氧气吸入;有条件使用中心静脉导管抽出空气;严密观察

8.输液微粒:

指输入液体中的非代谢性颗粒杂质,其直径一般为1-15um,少数较大的可达50-300um

9.输液微粒的来源:

药液生产制作工艺不完善

溶液瓶、橡胶塞不洁净

输液器及加药用的注射器不洁净

输液环境不洁净

10.输液微粒污染的危害:

直接阻塞血管,引起局部供血不足,组织缺血缺氧甚至坏死;

红细胞聚集在微粒上,形成血栓,引起血管栓塞和静脉炎

微粒进入肺毛细血管,引起巨噬细胞增殖,形成肺内肉芽肿,影响肺功能

引起血小板减少症和过敏反应

刺激组织产生炎症或形成肿块

11.静脉输血:

是将全血或成分血如血浆、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等通过静脉输入体内的方法

12.输血的目的:

补充血容量

纠正贫血

补充血浆蛋白

补充各种凝血因子和血小板

补充补体抗体等血液成分

排除有害物质

13.静脉输血的原则:

输血前必须做血型鉴定及交叉配血试验

无论是输全血还是成分血,均应选用同型血液输注

患者如果需要再次输血,必须重新做交叉配血试验

14.血液制品的种类

1全血:

1)新鲜血

2)库存血

2成分血:

1)血浆:

新鲜血浆、保存血浆、冰冻血浆、干燥血浆

2)红细胞:

浓缩红细胞、洗涤红细胞、红细胞悬液

3)白细胞浓缩悬液

4)血小板浓缩悬液

5)各种凝血制剂

3其它血液制品:

1)清蛋白制剂

2)纤维蛋白原

3)抗血友病球蛋白浓缩剂

16.静脉输血的适应证:

各种原因引起的大出血;贫血或低蛋白血症;严重感染;

凝血功能障碍

17.静脉输血的禁忌证:

急性肺水肿、充血性心力衰竭、肺栓塞、恶性高血压、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肾功能极度衰竭、对输血有变态反应

18.交叉配血试验:

直接交叉配血试验:

受血者血清和供血者红细胞进行配合试验,检查受血者血清中有无破坏供血者红细胞的抗体

间接交叉配血试验:

供血者血清和受血者红细胞进行配合试验,检查供血者血清中有无破坏受血者红细胞的抗体

19.输血前的准备:

备血:

禁止同时采集两个患者的血标本

取血:

三查-血液有效期、质量、包装完好

八对-姓名、床号、住院号、血袋号、血型、交叉试验配血结果、血液的种类、血量

取血后注意事项:

不震荡不加温不加药

核对:

与另一护士再次核对

知情同意:

输血前,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

20.自体输血:

指术前采集患者体内血液或术中收集自体输血,经过洗涤、加工,在术后或需要时在回输给患者本人的方法

21.自体输血的形式:

术前预存自体血:

术前3-5周开始,每周或隔周采1次,至术前3天为止

术前稀释血液回输:

于手术日手术开始前采,同时静脉输入晶体或胶体溶液

术中失血回输:

在手术中收集,总量限制在3500ml以内。

多用于脾破裂、输卵管破裂、血液流入腹腔6h内无污染者或无凝血者

22.成分输血:

指输入血液的某种成分

注意事项:

某些成分血,以新鲜血为宜,24h内;除血浆和清蛋白制剂,其他各种成分血均需进行交叉配血试验;输血前据医嘱给予抗过敏药;全程守护,严密监护;先输成分血,后输全血

19.常见输血反应:

1)发热(最常见)原因:

致热原;多次输血后,患者产生白细胞和血小板抗体;没有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

处理:

轻慢重停,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对症处理,及时通知医生;必要时遵医嘱给予解热镇痛药和抗过敏药;将输血器、剩余血、贮血袋一并送检

2)过敏反应原因:

患者为过敏体质;输入的血液中含过敏物质;多次输血的患者,体内产生过敏性抗体;供血者血液中变态反应性抗体随血液传给受血者

表现:

轻度-输血后皮肤瘙痒,局部或全身出现荨麻疹

中度-血管神经性水肿,多见于颜面部,眼睑口唇高度水肿

重度-过敏性休克

处理:

轻度,减慢速度,给予抗过敏药;中、重度,立即停止,通知医生,据医嘱皮下注射1:

1000肾上腺素0.5-1ml或静脉滴注氢化可的松、地塞米松等抗过敏药;呼吸困难给予氧气吸入,严重喉头水肿行气管切开;循环衰竭给予抗休克治疗;监测生命体征

3)溶血反应(最严重)

血管内溶血原因:

输入异型血液;输入变质血液

表现:

第一阶段-红细胞凝集成团,阻塞部分小血管,头部胀痛、面部潮红、恶心、呕吐、心前区压迫感、四肢麻木、腰背部剧烈疼痛

第二阶段-凝集红细胞发生溶解,出现黄疸和血红蛋白尿,伴有寒战、高热、呼吸困难、发绀、血压下降

第三阶段-大量血红蛋白形成结晶,阻塞肾小管,抗原抗体相互作用,加重肾小管阻塞,导致急性肾衰竭,少尿或无尿、管型尿、蛋白尿、高钾血症、酸中毒

处理:

立即停止,通知医生;氧气吸入,建立静脉通道,遵医嘱给药治疗;将余血、患者血标本和尿标本送检;双侧腰部封闭,热敷双侧肾区;碱化尿液,静脉注射碳酸氢钠;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和尿量,若肾衰竭,行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