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全真模拟考试试题A卷 附答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1821093 上传时间:2023-04-03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2.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全真模拟考试试题A卷 附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全真模拟考试试题A卷 附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全真模拟考试试题A卷 附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全真模拟考试试题A卷 附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全真模拟考试试题A卷 附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全真模拟考试试题A卷 附答案.docx

《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全真模拟考试试题A卷 附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全真模拟考试试题A卷 附答案.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全真模拟考试试题A卷 附答案.docx

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全真模拟考试试题A卷附答案

2022年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全真模拟考试试题A卷附

答案

注意事项:

1、考试时间:

120分钟,本卷满分为150分。

2、请首先按要求在试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准考证号等信息。

3、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密封线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

姓名:

_______

考号:

_______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1小题,每小题2分,共42分)

1、晓玲性格内向,平时不敢同老师讲话,遇到疑难问题也没有勇气求教。

偶有一次,她向杨老师求教,杨老师耐心解答了问题,并对她的行为及时给予表扬。

经过多次这样的教学交往.晓玲学会了主动向老师请教问题。

杨老师改变晓玲行为的方法属于()。

A.强化法

B.自控法

C.脱敏法

D.放松法

2、自20世纪五六十年代兴起,被称为心理学的“第三势力”的理论流派是()。

A.行为主义心理学

B.人本主义心理学

C.精神分析心理学

D.认知心理学

3、如果一个家长想用看电视作为强化物奖励儿童认真按时完成作业的行为,最合适的安排应该是()。

A.让儿童看完电视以后立即督促他完成作业

B.限定每周看电视的适当时间

C.惩罚孩子过分喜欢看的行为

D.只有按时完成家庭作业后才能看电视

4、小林诚实内向,谦虚勤奋,且具有亲和力,这些描述说明()。

A.性格特征

B.能力

C.气质

D.认知

5、中学生晓华喜欢帮助有困难的人,他认为其他同学与他一样也喜欢帮助有困难的人。

这种现象属于()。

A.退行

B.投射

C.升华

D.文饰

6、马克思认为,复杂劳动等于倍加的简单劳动,这主要说明教育具有哪种功能?

()

A.经济功能

B.政治功能

C.文化功能

D.人口功能

7、奥苏伯尔提出能够通过设计一种引导性的材料来提升有意义学习的效果,这个材料被称作()。

A.学习动机

B.先行组织者

C.认知结构

D.学习迁移

8、决定教育性质的根本因素是()。

A.生产力

B.文化

C.政治经济制度

D.科学技术

9、中等强度的愉快情绪,有利于提高认知活动的效果;而消极的情绪如恐惧、痛苦等会对操作效果产生负面影响,消极情绪的激活水平越高,操作效果越差。

这说明情绪具有()功能。

A.适应

B.动机

C.信号

D.组织

10、“学校要敢于建立一种新的社会秩序”是哪种课程定义的口号?

()。

A、课程即学习经验

B、课程即文化再生产

C、课程即有计划的教学活动

D、课程即社会改造

11、张老师课前宣布:

“今天讲的课非常重要,讲完后当堂进行测验。

”随后学生们精神抖擞,全神贯注地投入听课,课堂秩序井然,这种情况下形成的纪律属于()。

A.自我促成的纪律

B.任务促成的纪律

C.规则促成的纪律

D.集体促成的纪律

12、学校课外活动的组织形式有个人活动、小组活动和()。

A.班级活动

B.文学艺术活动

C.群众性活动

D.社会公益活动

13、小丽是一名热爱班级、团结同学、乐于助人和诚实正直的学生。

这主要反映了小丽的那种性格结构特征?

()

A.态度特征

B.情绪特征

C.理智特征

D.意志特征

14、陈老师在讲“二氧化碳性质”时,讲台上放着两瓶没有标签的无色气体,其中一瓶是二氧化碳,一瓶是空气,怎么区分它们呢?

陈老师边说边将燃烧的木条分别深入两个集气瓶中,告诉学生使木条熄灭的是二氧化碳,使木条继续燃烧的是空气,这种教学方法是()。

A.实验法

B.讲授法

C.演示法

D.谈话法

15、下列哪项学习属于有意义的接受学习?

()

A.学生兴趣盎然地听科普讲座

B.学生谐音法记忆单词

C.科学家探索新材料

D.玩走迷宫游戏

16、丽丽能够专心致志地学习一小时且效率高,而燕燕只能专心学习半小时,这说明丽丽注意的()比燕燕强。

A.广度

B.转移能力

C.分配能力

D.稳定性

17、我国古代教育文献《学记》中要求“学不躐等”“不陵节而施”,提出“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

这体现了教学应遵循()。

A.启发性原则

B.巩固性原则

C.循序渐进原则

D.因材施教原则

18、按照学习结果,心理学家加涅将学习分为言语信息、态度、智慧技能、动作技能和()五大类。

A.控制力

B.组织技能

C.适应能力

D.认知策略

19、关于新课程理念的说法不科学的是()。

A、小学阶段以分科为主,中学阶段和高中阶段以综合为主

B、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环节

C、综合实践活动的基本特点是:

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生成性、自主性

D、研究性学习是一种以研究或探究为中心的实践性学习活动

20、学生在数学课上学会了端坐在座位上认真做作业,在英语课上学生也做出类似行为。

这表明学习行为存在()。

A.刺激分化

B.刺激泛化

C.刺激类化

D.刺激消退

21、王老师在化学课上讲到元素周期表中的“锱”元素时,向学生们介绍了“锱”的发现者居里夫人献身科学的事迹,同学们深受教育。

这体现了哪一教学原则?

()

A.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B.科学性和思想性统一的原则

C.启发性原则

D.发展性原则

二、辨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8分,共32分)

1、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应以知为开端,知情意行依次进行。

 

2、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的过程。

 

3、注意的分配就是注意的分散。

 

4、盲人失去视觉,通过实践活动使听觉更加敏锐的现象是感觉的补偿。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班主任工作的重要性体现在哪些方面?

 

2、简述动作技能培养的选径。

 

3、教学过程有哪些基本规律。

 

4、为什么教肓对人的发展起主导作用?

 

四、材料分析(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8分,共36分)

1、“差生”的成绩

我是差生行列中的一员,我也曾努力过,刻苦过,但最后却被一盆盆冷水浇得心灰意冷。

就拿一次英语考试来说吧,我学英语觉得比上青天还难,每次考试不是个位数就是十几分,一次教师骂我是蠢猪,我一生气下决心下次一定要考好。

于是,我加倍努力,真的拿了个英语第一名。

心想这次老师一定会表扬我了吧!

可是出乎我意料,老师一进教室就当着全班同学的面问我:

“你这次考的这么好,不是抄来的吧?

”听了这话,我一下子从头凉到脚,难道我们差生就一辈子都翻不了身了吗?

问题:

透过这个案例,深切地感受到学生对现行评价制度和评价方法的恐惧,不满与无奈。

现行课程评价存在哪些主要问题?

 

2、小王是班上出了名的“调皮鬼”,上课不专心,课后追逐打闹,乱花钱,无节制,甚至连乘车回家的钱都向老师借。

老师找他谈话后,他答应改正,但并无实际行动。

假如你是小王的老师,你将如何运用德育的有关知识来解决这一一现实问题。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1小题,每小题2分,共42分)

1、A

2、B

3、D

4、答案:

A性格特征

5、B

6、A

7、B

8、A

9、D

10、答案:

D

11、B

12、C

13、A

14、C

15、A

16、D

17、【答案】C。

解析:

“学不躐等”“不陵节而施”“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中的“躐”“陵”为超越、越过之意;“孙”为按规律之意;整体意思是学习不能超越等级、次第,要遵循一定的顺序,体现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

18、D

19、答案:

A

20、【答案】B

21、B

二、辨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8分,共32分)

1、【参考答案】错误。

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知情意行互动发展的过程,但由于社会生活的复杂性,德育影响的多样性等因素,德育具体实施过程,又具有多种开端,这可根据学生品德发展的具体情况,或从导之以行开始,或从动之以情开始,或从锻炼品德意志开始.最后达到使学生品德在知、情、意、行等方面的和谐发展。

因此这个观点是错误的。

2、此说法是正确的。

学生的思想品德是在活动和交往中逐步形成发展起来并接受其检验的。

3、此题说法错误。

注意的分配是在同一时间把注意力集中于两种或两种以上对象或活动上的特性,它是主动的,是注意的重要品质;注意的分散是指注意离开了心理活动所要指向的对象,而被无关的对象吸引去的现象,它是被动的,是注意稳定性相反的一种现象。

不能将二者混同,故上述说法是错误的。

4、这种说法是正确的。

感觉的补偿作用是指一种感觉的丧失可由其他感觉来弥补。

盲人失去了视觉机能,会增强其听觉、嗅觉、触觉等感觉的感受性,以发挥其补偿作用。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班主任工作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

只有通过班主任的努力,才能使全班学生发展成一个健全的班集体。

同时,班主任在学生个体的发展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2)班主任是校长、教导主任的得力助手。

班主任受校长聘任、委托负责组织班集体,一方面班主任执行和落实校长对学生的教育工作目标,另一方面班主任要将班级情况随时反馈给校长,为其正确决策提供依据。

(3)班主任是各任课老师的协调者。

每班的任课老师在各方面都不同,为发挥各科老师的作用,班主任就必须对各任课老师进行协调以形成教育合力,提高教育效果。

(4)班主任是学校、家庭和社会的沟通者。

教育下一代是全社会的责任,应由学校、家庭、社会共同承担,因此就必须协调这三者间的关系,保持信息沟通、保持家庭、社会支持学校的工作。

2、

(1)准确的示范与讲解

(2)必要而适当的练习(3)充分而有效地反馈(4)建立稳定清晰的动觉

3、

(1)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

(2)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

(3)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统一

(4)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

4、答案:

学校教育,在一定意义上是一种特殊的环境,学校把改造过的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社会意识形态等因素,经过有目的的选择和提炼,按照人的发展特点,以系统化的形式作用于学生,对人的影响巨大而深远,其原因如下:

1.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培养人的活动

2.学校教育是通过专门训练的教师来进行的,相对而言效果较好

3.学校教育能有效地控制、影响学生发展的咅种因素

四、材料分析(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8分,共36分)

1、

(1)评价功能失调,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忽视改进、激励、发展的功能,表现在学生身上就是学生只关心考试得了多少分,排在第几名,而很少关心考试中反映出来的自身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过分关注活动的结果(如学生成绩、教师业绩、学校升学率等)。

忽视被评价者在活动的各个时期的进步状况和努力程度,忽视对日常教育教学活动的评价,忽视对教育活动发展、变化过程的动态评价。

(3)评价主体单一,基本上没有形成学生、教师管理者、教育专家、家长等多主体共同积极参与,交互作用的评价模式,忽视了评价主体多源,多向的价值,尤其忽视自我评价的价值。

(4)评价标准机械、单一,过于强调共性和一般趋势,忽略了学生、教师、学校的个性发展和个体间的差异性。

(5)评价内容片面,过于注重学业成绩,而对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活动中的体现忽视,或者缺乏有效的评价工具和方法。

(6)评价方法单调,过于注重传统的纸笔测验,对体现新的评价理念的新质性评价方法不够重视。

(7)忽视对评价结果的反映和认同,使评价的激励、调控、发展功能得不到充分发挥。

(8)评价对象基本处于被动地被检查,被评判的地位,自尊心、自信心得不到很好的保护,对评价往往持一种冷漠、应付、对立、讨厌、拒斥或者害怕、恐惧、逃避的态度,甚至出现欺骗,弄虚作假的行为。

2、

(1)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是知、情、意、行诸因素统一发展的过程。

德育过程的一般顺净可以概括为提高道德认识、陶冶道德情感、锻炼道德意志和培养道德行为习惯。

所以,在解决小王品德问题的过程中既要提高小王的道德认识,又要重视道德情感、意志和行为的培养。

(2)学生的思想品德是在活动和交往中形成的,教师应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来提升小王的思想品德修养。

学生的思想品德是在积极的活动和交往过程中逐步形成发展并表现出来,从而进一步接受其检验的。

形成一定品德的目的也是为了更好地适应和参与社会新生活的创造,因此教育者应把组织学生进行社会活动和开展社会交往看成德育过程的基础。

(3)学生思想品德的提高是一个思想内部的转化问题。

德育过程既是社会道德内化为个体思想品德的过程,又是个体品德外化为社会道德行为的过程。

要实现矛盾向教育者期望的方向转化,教育者既要给受教育者创造良好的外因,又要了解受教育者的心理矛盾,促使其积极接受外界的教育影响,有效地形成新的道德品质。

德育过程也是教育和自我教育的统一过程。

教育者要注意提高受教育者自我教育的能力。

(4)学生思想品德的提高是一个长期、反复的过程。

在德育过程中,教育者既要注意受教育者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变化,坚持长期抓;又要注意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形成过程中的反复性,注意反复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