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经济表格.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1821073 上传时间:2023-04-03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0.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古代经济表格.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中国古代经济表格.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中国古代经济表格.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中国古代经济表格.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中国古代经济表格.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古代经济表格.docx

《中国古代经济表格.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古代经济表格.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古代经济表格.docx

中国古代经济表格

中国古代经济表格

中国古代农业发展

表现

生产工具

耕作方式、方法、技术与制度

农作物

水利灌溉

基本模式

原始农业

石刀、石斧、石犁

刀耕火种(经常迁徙)

水稻、粟

集体劳动

商周

耒耜和少量青铜农具

“耜耕”或“石器锄耕”、懂开沟排水、除草培土、沤肥和治虫等(走向定居)

粟、稻、黍、稷、麦、桑、麻等

春秋战国

铁农具,牛耕(开始使用和逐渐推广阶段)

铁犁牛耕、垄作法

都江堰

个体劳动、小农经济

两汉

耦犁、犁壁,耧车(改进和普及阶段)

代田法、一年一熟

引进棉花

漕渠、白渠、龙首渠

魏晋南北朝

北方耕耙耱技术、南方耕耙技术、进行轮作和绿肥种植

翻车

隋唐

曲辕犁(完善阶段)

普遍育秧移栽

筒车

两宋

江南稻麦轮作一年两熟和一年三熟

引进占城稻

高转筒车

明清

引进玉米和甘薯等

风力水车

根本原因

生产力的发展

基本特点

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主要是-----小农经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农业生产技术主要是------精耕细作,技术先进

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铁器牛耕

农业的起源----起源早,独立发展,自成体系,世界领先(中国是世界农业的起源地之一,农业起源于距今一万年左右)

土地制度的基本特点——地主土地所有制为主导的土地私有制

产业结构特点——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

一、中国古代发达的古代农业

 

古代手工业的进步

素称发达的官营手工业

冶金技术

冶铜技术

新时器时代:

掌握了冶铜技术

夏:

铸造比较讲究

商周:

繁荣(如司母戊鼎、四羊方尊、三星堆青铜礼器)

春秋至秦汉:

造型轻巧,纹饰简单。

广泛采用鎏金、镶嵌技术

冶铁技术

西周晚期:

已有铁器

春秋:

出现人工冶铁。

用木炭、皮囊鼓风冶铁。

块炼铁技术出现

战国:

发明铸铁技术,比外国早1800年左右

发明铸铁柔化技术和多管鼓风技术.早欧洲2000年左右

西汉:

高炉炼铁.用煤做燃料(世界最早)

东汉:

杜诗发明水排,用水力鼓风冶铁,比欧洲早1200多年

南宋:

始用焦炭做燃料

炼钢技术

春秋晚期:

有钢剑,掌握了块炼钢的方法和淬火技术

西汉:

“百炼钢”的技术兴起,出现炒钢法

魏晋南北朝:

灌钢法

16世纪以前:

领先世界

制瓷业

商代:

烧制出原始瓷器(世界最早)

东汉:

南方创青瓷

北朝:

北方创白瓷

唐代:

形成南青北白两大系统。

唐三彩和秘色瓷有名,出现釉下彩绘

开始大量输出国外,已取代丝绸成为中华文明新的象征

宋代:

瓷窑遍布各地(五大名窑:

汝、定、钧、官、哥)

元代:

制瓷中心景德镇,出现青花瓷和釉里红瓷

明清

明:

斗彩和五彩瓷等彩瓷;清:

粉彩和珐琅彩等彩瓷

通过海上丝绸之路(陶瓷之路),大量外销

明代烧制了带有阿拉伯文和梵文装饰图案的瓷器

清代还根据欧洲商人的订单,专门烧制西餐用具和鱼缸等

瓷都-----景德镇。

景德镇原名昌南镇,被西方音译为China,意为“瓷”西方称中国为“瓷器大国”,后来干脆将瓷器的故乡称为China

丝织业

距今四五千年前:

出现蚕茧和丝织品(世界最早)

商朝:

有了织机

西周:

出现平纹织物和斜纹提花织物

战国:

棉、绢、罗、纱等品种多,产量大,质量高

汉代:

在长安设东西织室

开辟丝绸之路远销亚洲、欧洲;中国获“丝国”(“塞里斯”)称号

出现缂丝技术(经纬织造);开始使用提花机

宋朝:

织锦吸收了花鸟画中的写实风格

明清:

进入鼎盛

丝织中心-----苏州、杭州、南京。

设有官府织造局

缎成为清朝丝织品的代表

中国古代手工业

经营

形态

演变发展过程及成就

经营

方式

生产

目的

性质和特点

发展概况

官营手工业

夏、商、西周

产生并由官府垄断

政府直接经营、集中、大作坊生产

供军队和官府贵族生活使用,不在市场流通

国家垄断性质;它凭借国家权力,征调优秀工匠,控制最好的原料,生产不计成本,产品精美,取得诸多成就,世界领先,享誉全球

春秋战国

继续发展

汉武以后

盐铁及铸钱等官办

民间手工业

民营手工业

春秋战国

出现

民间私人经营

供民间消费,作为商品在市场流通

商品生产性质;在重本抑末的社会环境下发展艰难,但后来居上

秦汉

发展

魏晋

南北朝

受摧残

隋唐

恢复和发展

元朝

黄道婆推广先进的棉纺织技术

家庭手工业

农户个体生产,作为副业

供家庭消费和交纳赋税,剩余部分出卖

属于自然经济组成部分;受小农经济的束缚发展艰难,在自然经济时代,占有相当的比重。

是中国古代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

明中叶后

民营超过官营手工业占主导地位

使用花楼机

出现资本主义萌芽(雇佣关系),清继续发展

发展特征

①地域分布广、生产部门不断增加、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分工越来越细、技术先进

②官营手工业、私营手工业、家庭手工业三种经营形态长期并存

③官营手工业在中国手工业经济中长期占主导地位,产品精美,品种繁多,享誉世界。

民营手工业艰难发展,明中后期逐渐占主导地位,某些部门已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但重农抑商政策制约了手工业的发展,始终没有进入工场手工业时代。

家庭手工业是农户的一种副业,产品主要供自己消费和交赋税,剩余部分才拿到市场出售,家庭手工业是中国古代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

④经济重心南移与手工业生产布局成相应变化

⑤历史悠久,源远流长,长期领先于世界,享誉全球

⑥与农业发展密切结合,受农业制约

 

古代商业的发展

时期

特征

原因

表现

发展过程

先秦时期

商业产生

1、农业和手工业不断发展,分工不断扩大

2、商周时鼓励商业的发展

3、春秋战国时官府控制商业的局面被打破,商人的社会地位提高

1、商朝人善于经商。

后人因此称经商的人为“商人”,称他们的职业为“商业”

2、三代商业由官府控制

3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很多市场和大商人如:

范蠡(陶朱公)被后世商人尊为祖师

4、商品交换的发展,促进了城市的繁荣

秦汉时期

初步发展

1、秦统一中国后,统一货币、度量衡,修建驰道

2、西汉政府实行“开关梁,弛山泽之禁”的政策

3、西汉开通了陆上和海上两条丝绸之路

4、统治者多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1、都城长安和洛阳等城市都成为商业中心,每个城市都设有专供贸易的“市”,设了市长或市令严格管理

2、市坊分开,日中为市

3、中外贸易也逐渐发展起来

隋唐时期

进一步发展

1、国家重新统一

2、农业、手工业的发展

3、隋朝时开凿了大运河

4、政府实行开明的对外政策

1、城市商业发达的(长安、洛阳、扬州)

2、农村集市(草市:

六朝时出现)发展

3、对外贸易不断发展。

广州设有市舶使,专管对外贸易

4、唐末开始打破市坊空间界限和时间限制

5、唐代还出现了柜坊(最早的银行雏形)和飞钱(类似于后世的汇票)

两宋

商业繁荣

1、北宋实现了局部统一

2、农业、手工业的高度发展

3、政府逐渐放松对商品交易的限制

4、政府重视边境贸易和海外贸易

5、两宋时水陆交通便利,特别是海上丝绸之路畅通

1、城市商业繁荣。

彻底打破“市”“坊”界限,商业活动不受时间限制,出现早市、夜市,瓦子等。

交易活动不受官府直接监管。

从此城市功能以经济为主,出现汉口镇、佛山镇、景德镇、朱仙镇四大商业名镇

2、商品种类增多,各种类型的集市出现,“草市”更加普遍

3、边境贸易繁荣。

设榷场

4、海外贸易发达(开始以海路为主),海外贸易税收成为南宋国库重要财源

5、北宋四川益州(成都)开始发行纸币“交子”(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6、商税成为政府重要财源

元代

继续繁荣

1、元代实现了国家的统一

2、重新疏浚了大运河

3、开辟了海运

4、在各地遍设驿站

5、陆上丝绸之路也重新繁荣

1、大都成为国际商业大都会

2、杭州是南方最大的商业和手工业中心

3、对外贸易发达。

设有市舶司管理。

泉州是元代外贸最大港口,也是世界第一大港

明清

依然繁荣

1、小农经济与市场的联系日益密切。

出现了农作物专区,民间手工业发展

2、政府对商人征收沉重的商税,并施行种种压制政策

3、统治者实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

1、出现以徽商和晋商为代表的地域性“商帮”

2、城镇经济空前地繁荣和发展

3、农副产品大量进入市场

4、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发展较快

5、货币作用越来越大

6、中国对外贸易的萎缩

发展特点

1.商业起源较早,阶段性特征明显,各个时期发展极不平衡,到宋元时期空前繁荣

2.与农业、手工业的发展紧密相联,相辅相成

3.商业活动不断打破地点限制和时间限制,政府对商业的控制逐渐减少

4.古代金融发达,类似于银行的柜坊、类似于汇票的飞钱和纸币很早就出现

5.历代政府采用重农抑商政策、商业发展缓慢,虽取得发展和繁荣,但始终是作为农耕经济的补充,商人始终没有成为一支独立的力量

6.市场交换比中世纪的欧洲发达,但古代中国传统的市场模式(城市市场与农村墟集相对独立)不能动摇封建经济制度,为资本主义创造条件。

商业的发展对封建经济的冲击较少

7、中国古代对外贸易以朝贡贸易为主,政治目的大于经济目的,明清时渐趋萎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