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文阅读方法技巧.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1819950 上传时间:2023-04-03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31.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记叙文阅读方法技巧.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记叙文阅读方法技巧.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记叙文阅读方法技巧.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记叙文阅读方法技巧.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记叙文阅读方法技巧.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记叙文阅读方法技巧.docx

《记叙文阅读方法技巧.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记叙文阅读方法技巧.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记叙文阅读方法技巧.docx

记叙文阅读方法技巧

记叙文阅读方法技巧

全面、实用

【收集整理】

1、常见的文章体裁

诗歌、小说、散文(抒情散文、叙事散文)、剧本、说明文、议论文。

2、记叙文六要素

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

3、主题句(中心句或主旨句)

首段(段首)或尾段(段尾)的议论抒情句。

4、概括内容

方法:

看题目、人物(事物)、事件,进行综合概括。

5、材料组织特点

紧紧围绕中心选取典型事件,剪裁得体,详略得当。

6、划分层次

(1)按时间划分(找表示时间的短语)

(2)按地点划分(找表示地点的短语)

(3)按事情发展过程(找各个事件)

(4)总分总(掐头去尾)

7、记叙线索及作用

8、为文章拟标题

9、记叙顺序及作用

(1)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

作用:

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2)倒叙(先写结果,再交待前面发生的事。

作用:

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3)插叙(叙事时中断线索,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

作用:

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丰富形象,突出中心。

10、语言特色

结合语境和修辞方法从下列语句中选择:

形象生动、清新优美、简洁凝练、准确严密、精辟深刻、通俗易懂、音韵和谐、节奏感强、深入浅出、言简意赅、委婉含蓄、意味深长、发人深省、寓意深刻、幽默风趣、富有感染力、引发阅读兴趣等。

11、具体词语的含义与作用

答:

“某某”一词原指……,这里指……,起到了……的作用。

12、句子含义

13、记叙的人称

全面、实用

第一人称的写法是以当事人的身份叙述,写来亲切、自然。

第三人称的写法不受任何限制,写来开阔而充分,但毕竟不如第一人称那样真切。

14、表达方式

记叙、议论、抒情、描写、说明。

15、记叙文中议论的作用

引发读者思考,点明人物或事件的意义,突出中心,升华主题,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16、记叙文中抒情的作用

17、描写的种类及作用

种类:

(1)肖像描写;

(2)外貌描写;(3)神态描写;(4)动作描写;(5)语言(对话)描写;(6)心理描写;(7):

景物描写;(8)场景描写;(9)环境描写;(10)细节描写;(11)侧面描写;

(12)侧面烘托。

作用:

塑造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揭示文章主题。

18、散文特点

形散而神不散。

19、散文种类

(1)叙事散文(以写人记事为主);

(2)抒情散文(以写景状物为主)。

20、修辞方法及作用

(1)比喻:

形象生动、简洁凝练地描写事物、讲解道理。

(2)拟人:

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从而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

(3)夸张:

突出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4)排比:

条理清晰,节奏鲜明,增强语势,便于抒情。

(5)对偶:

形式整齐,音韵和谐,互相映衬,互为补充。

(6)反复:

强调某种意思,强烈抒情,富有感染力。

(7)设问:

自问自答,引入注意,启发思考。

(8)反问:

态度鲜明,加强语气,强烈抒情。

21、表现(写作)手法及作用

(1)拟人手法:

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从而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

(2)比喻手法形象生动、简洁凝练地描写:

事物、讲解道理。

(3)夸张手法:

突出人或事物的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4)象征手法:

把特定约意义寄托在所描写拘事物上,表达了强烈鲜明的情感,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

(5)对比手法:

通过比较,突出事物的特点,更好地表现文章的主题。

(6)衬托手法:

(侧面烘托):

以次要的人或事物衬托主要的人或事物,突出主要的入或事物的特点、性格、思想、感情等。

(7)讽刺手法:

运用比喻、夸张等手段和方法对人或事物进行揭露、批判和嘲笑,加强深刻性和批判性,使语言辛辣幽默。

(8)欲扬先抑手法:

先贬抑再大力颂扬所描写的对象,上下文形成对比,突出所写的对象,收到出人意料的感人效果。

(9)前后照应(首尾呼应):

使情节完整、结构严谨、中心突出。

22、小说种类

长篇小说、中篇小说、短篇小说、小小说。

23、小说三要素

人物、环境、情节。

全面、实用

24、环境的种类及作用

(1)自然环境

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及人物活动的空间、衬托人物的心情、渲染气氛、设置背景、衬托人物形象、深化文章主题、推动情节的发展等。

(2)社会环境

交代事件发生的社会背景、时代特征,衬托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揭示文章主题。

25、小说情节构成

(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

26、续写小说结尾

按照小说故事情节发展的规律续写,要简洁含蓄,富有哲理,引人深思。

27、多种方式综合运用的表达特色

28、句子的作用

一般包含内容及结构两方面的作用。

语句的作用一般表现为两个方面:

一是结构上的作用,包括总起全文、引起下文、打

下伏笔、巧作铺垫、承上

【收集整理】

目标导航:

一、了解各类记叙文的常识。

学习记叙技巧。

二、感受作品中的人物和事件,探究人物形象和事件的意义。

四、鉴赏课文中生动、形象、细致的描写。

五、评析记叙文中的议论和抒情文字的作用。

六、记诵、品味记叙文中优美的语言,注意分析修辞手法的表达作用。

考点在线:

记叙文是以记叙为主要表达方式,通过记人、叙事、写景、状物来表达中心思想的

一种文体。

初中语文课本中所选的通讯、传记、回忆录、散文、小说等都归属于记叙文。

阅读记叙文,必须注意把握文章的基本要素,理清记叙的顺序以及线索,准确理解

下面从四个方面介绍阅读记叙文的常用方法。

一、要把握记叙的要素

以记叙为主的文章,一般都要包含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发生的原因、发展和结

果这六个基本要素。

当然,这并不是说,每一篇记叙文对这六个要素都务必写明,在有的文章中,如果六要素中的某些要素是读者熟知的,只要不影响表达效果就不必写出来。

也就是说:

有些要素虽然没有写明,但实际上文章中已经具备了。

阅读记叙文,把握记叙的要素,是了解全文内容的基础和关键。

只有把文章所写的人物的活动或事件的来龙去脉搞清楚了,才能由材料出发准确把握文章的主旨。

全面、实用

那么,怎样把握时间和地点要素呢

怎样把握人物要素呢

墨较多的往往不止一个,分析人物要素就显得比较困难。

其方法是:

1.弄清各个人物之间的主次关系。

2.弄清主要人物与次要人物各自在文章中的作用。

怎样把握事件要素呢

理解事件的来龙去脉是阅读记叙文的基础。

但是,仅仅了解了事件的发生、发展和

结局,并不能说是把握住了“事件”这个基本要素。

真正的把握还包括挖掘事件的意义,理解它们与主题的密切关系。

值得注意的是,有些文章并非写了一件事,而是写了多件事。

对于这类文章的阅

读方法是:

先概括每一件事的内容及倾向,然后事事相连,看看总体上写了哪些内容,表现了怎样的中心思想。

二、要理清记叙顺序

记叙文以写人记事为主。

为了表达主题思想的需要,对记叙的材料必然要做二个

主从、先后、详略的安排。

记叙人的活动和事件的过程,可以按照时间先后或事件发展过程来写;也可以打破事物本来的发展顺序,把最后结局或发展过程中的某一突出事件提到前面先写,然后再回过头来按照事件发生发展的顺序叙述;也可以在叙述过程中,暂时中断,插入另一段与中心有关的内容,然后继续进行原来的叙述。

这就形成了记叙文的顺叙、倒叙、插叙等几种叙述方式,成为记叙文体的一个特点。

阅读记叙文,把握住文章记叙的顺序,应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才能获得较好的

阅读效果:

1.分辨文章记叙的顺序类型。

其方法是:

仔细读课文,看看其中有无时间上的先

后错落现象,或者事件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模式的变动现象。

如果有,那么这些地方就出现了记叙顺序的变动,可能运用了倒叙或插叙的方式。

2.思考文章为什么要运用这样的顺序。

文章选择某种记叙方式,是为了更好地表

三、要辨析记叙线索

记叙文在组织材料时,无论运用哪一种记叙方式,都必须将材料构成一个有机整

体。

因此优秀的记叙文都有一条清晰的线索:

或以时间的转移、空间的变换、思想感情的发展为记叙线索,或以具体的问题、物品贯穿全文。

阅读时若抓住了统领全篇的线索,就能对文章的结构条理有一个清楚的认识。

因此,把握记叙的线索也是记叙文阅读的一个重要方面。

要想准确地把握记叙的线索,首先要吃透原文,弄清人物之间的关系和事件的来

全面、实用

四、要理解描写、议论和抒情的作用

记叙文的主要表达方式是记叙,但还常常辅以描写、议论、抒情,使文章文情并

1.描写

描写的目的在于给读者以形象鲜明的印象。

一篇记叙文如果不加区别地处处都展

2.议论和抒情

总而言之,记叙中的描写、议论和抒情并不是截然分开的。

在阅读分析时应避免

在各地中考中记叙文阅读能力的考查重点主要有哪些呢怎样培养这些能力呢

1.整体感知文章或语段(以下统称文章)。

整体感知文章一般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

(1)理解文章的总体思路,弄清结构层次;

(2)

2.分析文章的结构层次,归纳中心思想。

根据题材内容,分析结构层次,一般有以下几种方法:

以写事为主的文章:

(1)按事情发生发展的先后时间分析;

(2)按事情发生发展的地

点转换分析;(3)按事情发展的阶段分析。

以写人为主的文章:

(1)按人物成长的阶段分析;

(2)按人物所在的不同地点分析;

(3)按表现人物不同性格特征的不同条件分析;(4)按人物感情的变化分析。

以写景状物为主的文章:

(1)按人物观察景物的观察点的变化,即空间变化分析;

(2)按不同时间的景致的变化,即时间变化分析。

记叙文的中心是文章的灵魂,是对写人、记事、写景、状物等的内容的概括、提

炼,是通过人、事、景、物所表现出来的中心思想。

归纳文章中心思想的方法一般有:

(1)分析文章标题:

有的文章标题可揭示文章的中心;

(2)分析文章的结尾:

有的记叙文卒章显志,用简短的议论、抒情揭示文章中心;

(3)分析文章中议论抒情的句子:

这些句子往往与中心密切相关;

(4)在概括各段大意的基础上归纳中心;

全面、实用

(5)有些文章比较复杂,必须从多方面人手,综合分析,才能全面准确地把握文章中心。

分析文章,归纳主题,属于对分析、概括、综合的表述能力的考查。

切忌脱离文章,架空分析,一定让分析在文章中有依据,常见的考查方式有对比阅读、文章阅读。

3.找出重点段落、关键语句、中心句,理解其在文中的作用,理解一些语句的深层

含义。

理解词语在上下文中的含义。

含义;理解词语或句子的浅层意思和深层含义;体会词语或句子的表达效果与表达作用;各种修辞在文中的运用与作用等。

理解词语、句子在文中的含义与作用是记叙文阅读最基本的要求,常见的考查有:

辨析词语、选词填空、词语、句子含义的理解和作用。

4.区别认识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几种不同的表达方式,理解其在文中的

表达作用。

记叙文的表达方式以记叙为主,兼用描写、议论、抒情。

记叙文的表现手法是多方

面的:

(1)记叙文的记叙顺序有顺叙、倒叙、插叙。

(2)记叙文中的描写可分两大类:

一是人物描写,包括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细节描写等,以此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一是环境描写,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的描写。

描写有正面也有侧面描写,描写有的结合各种修辞手法作生动、形象的描写以突出强调描写的对象,有的则是运用白描,使文字朴实、简练、干脆。

(3)记叙文中的抒情有直接抒情,有间接抒情。

直接抒情是在记叙的基础上直接抒发自

(4)记叙文中恰当地穿插议论往往使文章锦上添花,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尤其是文章

末尾的议论。

就是段与段之间用上一两句议论,也能起到承上启下的妙用。

(5)记叙文中的语言特色,因文而异、因人而异,或朴实或生动;或豪放或婉约;或清

新或凝重;或直白或含蓄。

阅读时要细加体会。

5.熟读基本课文,背诵教材中规定的篇或段,能正确默写。

一.各种表达方式。

(1)记叙。

弄清记叙的要素和线索是阅读记叙文的基本要求,同时,还要分清记叙的

顺序与人称。

(2)描写。

描写是记叙文中常用的一种表达方式,用来表现人物、交代背景、渲染气

氛、抒发感情、突出中心;说明文中的描写是为了把事物说得更准确、更易懂、更形象。

(3)说明。

理清说明顺序,抓住特征,分清说明方法。

(4)议论。

分清议论的要素和议论的方式,分析记叙文中议论的作用。

二.线索及作用

文章线索的安排通常有以下几种形式:

1、以主题为线索。

2、以人物为线索。

3、以事物为线索。

4、以中心事件为线索。

5、以“情”为线索。

作用:

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

层次清晰。

三.记叙顺序及作用

1、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

作用:

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全面、实用

2、倒叙(先写结果,再交待前面发生的事。

作用:

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3、插叙(叙事时中断线索,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

作用:

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丰富形象,突出中心。

四、怎样分析记叙文的写作特色?

1、分析文章的表达方式。

以记叙为主,综合运用描写,抒情,议论等表达方式。

2、分析文章的顺序与结构。

记叙文常用的顺序有顺叙、倒叙和插叙。

3、分析文章的表现手法。

记叙文常用的表现手法有对比烘托法、欲扬先抑法、象征手

法、借物喻人、情景交融等。

4、分析文章的语言特色。

记叙文在语言的运用上有两种类型,一是朴实无华,二是优

可从下列语句中选择:

朴实无华、形象生动、清新优美、简洁凝练、准确严密、精辟深刻、通俗易懂、音韵

和谐、节奏感强。

注:

必须结合具体语句分析。

五、某句话在文章中的作用是什么?

结构方面:

总领全文、总结上文、为下文作铺垫、引起下文、承上启下、线索、照应

前文。

内容方面:

点明中心、深化主题。

(需结合具体内容来讲)

第一段的作用:

环境描写:

点明故事发生的地点,环境,引出下文,为下文情节发展作铺垫

其他:

开篇点题,奠定全文的感情基调;总领全文或引起下文,为下文情节发展作铺垫

六、常用的表达方式:

记叙、说明、议论、描写、抒情。

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分析:

1、分析文章的题目2、分析文章的开头3、分析文章的结尾

4、分析文章的抒情议论段落5、分析写作背景和写作意图

概括记叙文的中心有一些常用的格式:

八、写作手法及作用?

(1)拟人手法

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从而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

(2)比喻手法

形象生动、简洁凝练地描写事物、讲解道理。

(3)夸张手法

突出人或事物的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4)象征手法

把特定的意义寄托在所描写的事物上,表达了的情感,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

(5)对比手法

通过比较,突出事物的特点,更好地表现文章的主题(具体)。

(6)衬托(侧面烘托)手法

全面、实用

以次要的人或事物衬托主要的人或事物,突出主要的人或事物的特点、性格、思想、

感情等。

(7)讽刺手法

运用比喻、夸张等手段和方法对人或事物进行揭露、批判和嘲笑,加强深刻性和批判

性,使语言辛辣幽默。

(8)欲扬先抑

先贬抑再大力颂扬所描写的对象,上下文形成对比,突出所写的对象,收到出人意料

的感人效果。

(9)前后照应(首尾呼应)

使情节完整、结构严谨、中心突出。

九、修辞方法及作用

(1)比喻:

运用了的修辞,生动形象地写出了

(2)拟人:

运用了的修辞,生动形象地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

(3)夸张:

突出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4)排比:

增强语势,条理清晰,节奏鲜明,生动形象地写出了

(5)对偶:

形式整齐,音韵和谐,互相映衬,互为补充。

(6)反复:

强调某种意思,强烈抒情,富有感染力。

(7)设问:

引人注意与思考,引出下文,承上启下。

(8)反问:

态度鲜明,加强语气,给人以不可辩驳的力量.

(9)引用:

增强语言说服力

注:

必须结合相关语句分析。

十、小说的三要素?

1、完整的故事情节、生动的人物形象、人物活动的具体环境

2、情节可分为:

(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

3、分类:

长篇、中篇、短篇、小小说(微型小说)

4、环境描写的作用有:

(1)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为人物活动提供具体的背

景。

(2)渲染气氛(3)烘托人物心理或烘托人物形象(4)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为下文作铺垫)

5、描写的种类:

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环境描写、场面描写、细节描写、人物描写(外

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

6、续写小说结尾:

按照小说故事情节发展的规律续写,要简洁含蓄,富有哲理,

十一、表现手法(写作方法)

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动静结合的手法、寓情于景、情景交融、以小见大、铺垫、烘

托、衬托、对比、象征、人称,虚实结合、欲扬先抑(欲抑先扬)、卒章显志、联想、想象、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直接抒情、间接抒情、照应、巧设悬念、夸张、比喻、拟人、叙述、描写、抒情、讽刺等等。

十二、散文的一般知识

1如何概括抒情散文的中心?

主要内容+思想感情

(1)借景抒情的散文:

运用“描写了抒发了”格式

(2)借物喻人的散文:

运用“描写了赞美了”格式

(3)托物言志的散文:

运用“描写了启示了”格式

2、艺术表现手法:

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动静结合的手法、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全面、实用

3、散文经常运用:

想象(无中生有)、联想(由此及彼,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象征(托义于物)、衬托(以他体陪衬本体的方法)、对比。

【收集整理】

阅读一般记叙文,能把握记叙的要素和线索;理清记叙的顺序;弄清记叙的人称;理

学习目标

1、

2、

3、明确记叙文知识要点掌握记叙文阅读方法提高记叙文阅读能力

记叙文知识要点

1、记叙文的“六要素”和贯穿全文的线索

2、记叙的顺序和记叙的人称

3、记叙文中心意思的归纳

4、记叙文中表达方式的辨析

记叙文知识要点

1、记叙文的“六要素”和贯穿全文的线索

“六要素”有助于分析文章结构,理清事件脉络“线索”是连贯文章始终的脉络,是文章的

纲。

①文章的标题②反复出现的词或事物

⑤“我”的所见所闻所感

记叙文知识要点

2、记叙的顺序

顺叙:

按照事情发生、发展的和结局写

倒叙:

后发生的事写在前面,然后再按顺序进行叙述。

插叙:

中断原先叙述,插入有关情节,然后再继续原来的叙述。

倒叙决不是整篇的由尾到头的逆向叙述。

提到开头先叙

全面、实用

述的结局或最突出的片段,在全文中只是一个局部,其下面

的部分才是文章的主体。

而这主体部分采用的仍是顺叙的方

法。

总之,倒叙只是顺叙方法的一种局部变通方式。

其次,

顺叙部分的结尾与开头先写的那个结尾遥相呼应,结构才算

完整。

3、记叙的人称:

第一人称、第三人称

以“我”的口吻或角度展开叙述是第一人称。

采用第一人称,

便于直抒胸臆,读起来有一种亲切感和真实感,但所写的

内容不能超过“我”耳闻目睹的范围。

阅读时要充分注意到

“我”在文章中的地位和作用。

能处于主要地位,也可能处于次要地位。

以第三者的地位来叙述文章中的人物、事情、场景等是

第三人称。

用这种人称不受任何限制,用“他”或“他们”(直接姓

名某某某),以旁观者的身份出现,写来比较自由开阔。

4、中心意思的归纳

记叙文的中心意思是蕴涵在所记叙的人、事之中的,所以准确归纳记叙文中心意思的

关键是正确理解文章的内容。

中心意思的归纳的具体方法:

①抓住文中直接告诉读者中心意思的语句。

《紫藤萝瀑布》的最后:

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

的。

②抓住开头、结尾段中提示中心意思的点题句、关键句,用适当的词语连贯起来。

《驿路梨花》结尾引用陆游的诗句“驿路梨花处处开”,它既是文章的点题句,又揭

示了文章的中心意思,完成了主题的升华。

这“驿路梨花”是边疆盛开的梨花,是哈尼族的梨花姑娘,更是以梨花为代表的青年一代的品质和雷锋精神的象征。

③通过结构分析来归纳中心意思,把文章各部分的大意连贯起来,突出详写的内容往

④从时代背景入手,好的文章都具有明显的时代烙印,能折射出特定时期特定的社会

内容所包含的深刻含义,如《最后一课》,我们只要了解了法国当时濒临亡国的背景,就可以了解其中心了。

4、记叙文的表达方式

全面、实用

记叙:

把人物或事件的概貌介绍给读者,把分散的场景或事件的片段贯穿起来,让读

者对事件的全貌和发展的来龙去脉有一个清晰的了解。

(介绍人物或事件的概貌)

描写:

对人物或事件、环境作细致入微的刻画。

议论:

目的是为了直接点明和加深所写内容的意义。

发自己对文章的思想感情;还有一种是寄情于人、寄情于事、寄情于物。

说明:

常用来说明某种事物状态、性质、功能的特征

记叙文的表达方式(练习)

①透过荔枝树林,我望着远远的田野,那儿正有农民立在水田里,辛勤地分秧插秧。

(记

叙)

②他们正用劳力建设自己的生活,实际也是在酿蜜为自己,为别人,也为后世子孙酿

造生活的蜜。

(议论)

③头发约莫一寸长,显然好久没剪了,却一根一根精神抖擞地直竖着。

胡须很打眼,

好像浓墨写的隶体“一”字。

(描写)

④我永无改正我的过失的机会了!

(抒情)

人物描写的方法有:

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细节描写。

正面描写,也叫直接描写,即通过直接地描写人物的肖像、行动、语言、心理等

揭示人物思想品质和性格特点,反映作品主题。

常用的肖像描写,它不只在于勾画出人物的外部面貌,而是为了以“形”来传“神”,揭示人物的性格特性。

侧面描写,也叫间接描写,概括地说,就是通过其他人物的言行间接写主人公,

从登场人物的口中、眼中或感受中写出未登场人物的性格。

细节描写,也是刻画人物的一种重要方法,它是对于肖像、语言、动作、心理、

环境和场面的细微末节所作的描写。

环境描写指对自然环境及社会环境的描写:

自然环境描写指对日、月、星辰、天气、自然风光等的描写。

自然环境描写能烘

托气氛,表现人物的心情,表现人物的品质,突出人物身份地位,推动情节的发展,起衬托中心意思的作用。

社会环境描写指对人物活动的场所、风土人情、社会背景、历史背景的描写。

揭示人物思想产生和导致事件结局的社会根源。

全面、实用

虑。

2、浏览考题:

粗略了解考察内容

3、再读文章:

与题目相关的内容仔细阅读。

4、解决问题:

找准答题区域,注意关键句、主旨句、抒情议论段。

5、对考题做进一步审视,并对所做答案进行认定、补充。

记叙文答题技巧点拨

1、仔细审题,把握要领

他向主考官深深鞠了一躬。

抬起眼睛,踌躇歉疚地说:

“______________”

这一句轻声话语,却产生沉雷爆裂的效果。

主考官有些茫然失措起来。

“语境”指语言环境。

①它与前后的语句相关,在内容上既承上,又要启下;

②补人物的话,所补句子要符合人物的身份,要口语化;

③要符合当时说话的情境、情调;

④尤需注意文中与补句有直接关系的词语

阅读侧重考查能力,考查知识迁移能力是重点之一。

哈尔滨·2001)阅读《峭壁上的树》:

___。

《白杨礼赞》白杨树与贵族化的楠木进行对比,以突出白杨树的朴质、坚强、力求上

进的精神的写法。

3、语言运用,具体分析

词语的解释,特殊句子(过渡句、主旨句、双关语等)的确认与作用,写作手法的分

析等,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切忌空泛笼统。

“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浅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

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

4、关注生活,勤于积累(开放性题目)

全面、实用

(陕西·2002)阅读张抗抗的《雪山向日葵》,题17:

这一认识过程,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