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实习报告.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1817373 上传时间:2023-04-03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1.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土地实习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土地实习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土地实习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土地实习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土地实习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土地实习报告.docx

《土地实习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土地实习报告.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土地实习报告.docx

土地实习报告

土地整理实习报告

--以四川农业大学崇州实验基地为例

1实习时间:

2012年10月27日

2实习地点:

四川农业大学崇州实验基地

3实习目的:

通过半学期的土地整理概论学习,我们对土地整理工程这门课在理论上有了一定的了解,再通过对崇州实验基地的实地考察,更好的将理论与实际进行结合,为本学科的学习有了更深层次的学习。

所谓土地整理,是指在一定区域内,根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图例整理专项规划,对田、水、路、林、村等实行综合整治,调整土地关系,改善土地利用机构和生产生活条件,增加可利用土地面积和有效耕地面积,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的活动。

根据我国国情,现阶段土地整理的重点在农村地区。

土地整理的主要内容包括:

(1)调整农地机构,归并零散地;

(2)平整土地,改良土壤;

(3)道路、林网、沟渠等综合建设;

(4)归并农村居民点、乡镇工业用地;

(5)复垦废弃土地;

(6)划定地界,确定权属;

(7)改善环境,维护生态平衡。

4实习区域概况:

四川农业大学现代农业研发基地选址于崇州市桤泉镇以北与隆兴镇交界处,项目区位于四川省崇州市城南,是崇州市的南大门所在区域,距四川农业大学成都校区约42公里。

项目区主体位于桤泉镇的生建村,同时涉及桤泉镇的千功村、天寿村以及隆兴镇顺江村的部分区域,总占地面积2338.24亩。

崇州至大邑安仁镇的街安路将基地一分为二,街安路以东区域占地面积220194亩,街安路以西部分占地面积128.3亩。

基地规划区内地形整体较为平整,主体道路与主干渠系骨架已具雏形,但根据学校现代农业研发基地的定位与发展需要,总体规划布局及基础设施规划建设还有待完善,部分区域必须开展土地平整工作、道路设施工程、农田水利工程等,进行大量道路、渠系新建与改建整治及配套设施

工程建设等,通过对基地田、水、肥、路、林的综合治理,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以满足学校现代农业研发基地的各方面发展需要。

总体布局方案如下:

根据基地功能定位,结合地形条件,考虑各用地单位需求与基地管理机制,将基地规划为"一心"、"二带"、"三核"和"十区"的空间格局。

1)一心:

基地管理、实验、成果展览及生活配套设施区。

2)二带:

优质高产"粮-经"研发示范带和农业观光游憩景观

3)三核:

温室、大棚、晒坝及综合实验用房等3个科研配套设施点。

4)十区:

小麦研发示范区、水稻研发示范区、玉米研发示范区、农学科研试验区、草学科研试验区、资环科研试验区、园艺科研试验区、风景园林科研试验区、林学科研试验区和生态农业试验区。

如图所示:

5.2土地整理项目的工程设计程序

(1)前期工作:

地形测量和现场踏勘,收集工程设计所需材料

(2)拟定规划设计标准,主要对地形,道路,灌溉排水等的规划设计。

(3)工程设计:

单体工程及工程量设计

(4)工程量汇总:

为工程预算提供依据,做到分享分类统计。

(5)成果整理:

编绘工程设计图册,编写施工设计,撰写施工设计报告。

5.3土地平整工程:

土地平整工程时进行农业机械化生产和农田水利道路等基本设计的实施基础。

5.4灌溉工程设计:

(1)灌溉水源主要为河流水源,属于岷江水系,流量充沛且均匀。

(2)渠道灌排工程:

河流流向为自北向南,地势为北高南低,通过顺势引用河水,再通过干渠,支渠,斗渠,农渠向田间供应田间用水,并最终汇入干渠排向河流。

5.5道路设计:

土地整理项目涉及到的多为生产路、田间道和主干道,现已建成部分主干道和支道,从规划图上(图一)可以清晰看到,干道为一横一纵,支道与各个功能区进行连接。

5.6农业生产科教管理用房的建设

零星分布着一些农业生产设施,其每一部分都有明确划分服务半径,对象及其功能。

6实习心得:

实习虽然结束了,但是我们对于土地整理的步伐并没有就此停下。

在实习的实践中,我们看到了我国土地利用的紧迫性,可利用的土地的少量性,让我们有了紧迫感。

在实习过程中我们不但巩固了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也为以后的实践打下来坚实的基础,真正做到了理论联系实际。

在实习中,我们明白了,可以通过合作来弥补自身专业上的不足,在现在的大前提下,只有不断学习,才能让我们始终保持不被社会所淘汰。

我们应当抓住机会,让自己有一个良好的发展。

篇二:

土地资源学实习报告2013

四川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土地资源学

实习报告

班级

姓名

学号

指导老师

2013年6月

前言

土地资源学是以土地作为资源来研究其组成要素的相互作用、综合特征、时空变化规律及其开发利用、保护与满足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需要关系的学科。

研究土地资源学的目的是寻求解决人类所面临土地资源问题的途径,这是一个从认识土地资源及其存在的问题、为实现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制定土地资源在国民经济中的配置计划和土地资源开发的完整过程。

土地资源学主要的研究任务如下:

(1)调查区域内土地资源利用和管理现状,分析土地利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如土地利用中会不会产生沙化、盐碱化、沼泽化、污染等退化现象,土地投入不断增加而土地收益会不会逐渐下降等。

(2)研究土地质量对土地利用的影响,探索合理利用土地的方法、途径。

(3)研究在目前情况下各种土地资源利用的收益与投入比情况。

(4)研究克服限制性因素和提高土地生产能力的措施。

(5)估算土地生产潜力及人口承载量,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此次沿岷江下游到岷江上游,经温江、都江堰,再到映秀的沿途观察分析,进一步了解在不同情况下的土地利用的现状、不足以及如何改造等,加深对这门课程的了解,将课堂上学到的理论运用到实践当中去。

1实习概况

1.1实习时间2013年6月28日

1.2实习路线

1.3实习目的

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空间,是人类社会生产中重要的自然资源和生产资料,也是劳动的对象。

土地资源包含本身固有的自然特性和供人类发展生产的社会经济特性。

人类社会的发展离不开对其的利用和改造。

因此,认识土地资源及其存在的问题,实现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优化配置其在国民经济中的结构,对于解决现时日益突出的人地矛盾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次实习,主要在都江堰市和汶川县。

通过这次实习,了解上述地区对于土地资源利用的基本情况,结合所学专业知识,分析其利用方式和过程的优缺,并加以验证和运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通过实习,熟悉和运用土地利用规划等学科的基本知识,延展土地资源管理各学科在实际情况中的综合应用,分析实践,锻炼自己对于本专业知识技能的理解与应用,提升自我学科素养。

1.4实习区概况

1.4.1都江堰市

都江堰市位于成都平原西北边缘,介于东经103°2542~103°47,北纬30°4454~31°229之间。

东西宽54km,南北长68km,地跨川西龙门山地带和成都平原岷江冲积扇扇顶部位。

市境内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全市山地丘陵面积占65.79%,平坝面积占34.21%。

地势从高山、中山到低山再到平原逐级降低,海拔592~4582米,相对高差3900米。

都江堰市在地质构造体系上,属华夏构造体系,跨成都平原和龙门山地区两个不同自然地理区,地貌单元属岷江冲积扇一级阶地。

地势西北高,东南低,高山、中山、低山、丘陵和平原呈阶梯分布,山地、平原、水域面积大体为6︰3︰1,素有"六山一水三分田"之说。

都江堰市属四川盆地中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四季分明,夏无酷暑,冬无严寒,雨量充沛,空气清新,气候宜人。

历年最冷月平均气温4.6℃,最热月平均气温24.4℃。

平均年降雨量为1243.80mm。

降雨量年内分配不均,年际总量变化不大;在空间分布上不均匀,由东南向西北,幅度在1100~1800mm之间;雨季平均开始于5月21

日前后,平均结束于9月14日前后;一次降雨持续最长日数20天。

1.4.2汶川县

汶川县位于四川省西北部的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境内,因汶水得名,是中国四个羌族聚居县之一。

地图坐标北纬30°45′~31°43′与东经102°51′~103°44′之间。

主要民族为汉、羌、藏和回族。

周边相邻县级政区,东邻彭州、都江堰市,南接崇州、大邑县,西界宝兴县与小金县,西北至东北分别与理县、茂县相连。

境内有卧龙自然保护区,为大熊猫的研究和主要繁殖地,四姑娘山为主要旅游景点。

汶川地处四川盆地西北缘,龙门山脉和邛崃山脉分别位于县域东北与西南部;岷江及其支流杂谷脑河、草坡河、寿江为境内主要河流。

除此之外,汶川县的动植物资源和矿产资源也相当丰富。

映秀镇地处阿坝州南大门,距成都78km,是进出九寨沟、卧龙、四姑娘山的必经之地,是重要的交通要道。

全镇现有耕地面积1800亩,已退耕地4950亩,映秀镇积极响应国家号召,认真实施退耕还林(草)政策,由于耕地面积的逐年减少,农村经济收入面临重大的难题,为了改变现状,摆脱困境,映秀镇加快了结构调整的步伐,结合镇村实际,在经济发展中狠抓典型走出了一条以养殖业、种植业为主的路子,是映秀产业结构调整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2实习内容

2.1都江堰青城大桥

地理位置e103°36′32.5″n30°58′43.8″海拔719.8m

从成都市温江区出发,观察到沿途土地利用方式主要是园林和建筑用地等,耕地数量极少。

此处地点是在都江堰水利工程的外江青城大桥桥头,放眼望去,可以看见宽阔的河漫滩,更远一点的地方可以看见一些低山,由于现在不是洪水频发期,河流水面较窄,而在河漫滩上长满了茂密的杂草,可以看见零星的种着一些玉米。

由于河漫滩不利于耕作和修建建筑,其利用上现处于荒废状态,利用率相当低。

而在一级阶地上主要是建筑用地和交通用地,理论上一级阶地并不适合建筑,一般用作耕地,但河流两旁修建了坚固的防洪堤,有效预防洪水灾害,加之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口数量增加,都江堰作为闻名的旅游胜地,发展旅游业、服务业前景更广,因此,此处一级阶地现在已经开发或正在开发成当地的商业、服务业中心。

由于现在可利用的土地越来越少,作为荒废而广阔的河漫滩可以考虑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利用:

(1)可以考虑开发利用为耕地。

但是,河流冲积形成的沙质土壤,对于作物的选择有一定的要求,但也可以通过改造以利于使用。

(2)河流边界与河漫滩的高差很小,在整理开发时,必须充分考虑到洪水的危害,进行的建设开发必须能够很好的抵御五十年一遇、百年一遇等的水患。

(3)尽管河漫滩土地平坦,易于使用,但应合理的安排其利用形式,防止对环境的污染破坏,建议种植一些适宜沙地的蔬菜瓜果。

地理位置e103°29.046′n31°03.485′海拔935m

从成都温江到都江堰再到汶川映秀,我们由平原区进入山地区。

映秀镇气候属中亚热带湿润性气候,水量丰富。

映秀镇周围的山上植被覆盖以次生灌木为主,原生常绿阔叶林现在基本已经看不到。

映秀作为汶川大地震受灾最严重的地区之一,震后,周围山体结构松散,虽然时隔5年多了,但还是可以看见一些山体植被稀疏,甚至有的还裸露着岩石。

映秀镇耕地资源匮乏,耕地较少且以旱地为主,主要分布在二三级阶地上,山上分布着大量的林地。

由于其水热气候非常适宜水果的生长,因此,果园、经济林的发展成为一种趋势,如非常出名的甜樱桃。

除此之外,还可以发展中药材生产,如黄连;种植黑麦草,饲养黑山羊,发展畜牧产业。

映秀镇的建设用地主要分布在一级阶地上,也是当地主要的商业和服务业中心,交通相比起以前有较大的改善。

由于该地地处山区,且各种自然灾害频发。

可以考虑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

(1)针对地震后地质比较疏松,山体不稳定,水土流失比较严重等因素,提倡退耕还林和种植一些固土能力强的树种或牧草,加强突发自然灾害的预防,特别是一级阶地上居民点的保护。

(2)加大保护现有耕地的力度,提高耕地的生产能力。

(3)本区域为干热河谷地带,水资源特别丰富,可大力开发水资源发电,解决能源不足的问题,但是应该考虑到其合理性;其次,对一些在岷江河岸分布不合理的污染工业进行调整、迁移,保护水资源不受污染。

(4)同时,本区域也要抓住历史的机遇,做好5·12地震遗址的保护与开发,篇三:

土地资源调查与实习报告

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

实习报告

姓名:

班级:

学号:

分数:

许昌市建设用地集约利用评价

(一)引言

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是在特定时段中、特定区域内的一个动态的、相对的概念。

它是指现期和可以预见的未来条件下,在满足城市发展适度规模,使城市获得最大规模效益和集聚效益的基础上,以城市合理布局、优化用地结构和可持续发展为前提,通过增加存量土地投入、改善经营管理等途径,不断提高城市土地的使用效率,并取得更高的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效益,以求在较小面积土地上获取高额收人的一种农业经营方式。

许昌市西部为低山丘陵,东部为淮海平原西缘,地势西北高,东南低,自西北向东南缓慢倾斜。

位于河南省中部,东经113°03′~114°19′,北纬33°42′~34°24′,面积4978平方公里。

许昌市辖魏都区、许昌县、长葛市、鄢陵县、禹州市、襄城县;43个乡,35个镇,20个街道办事处;2194个村民委员会,210个居委会。

(二)许昌市概况

许昌市西部为低山丘陵,东部为淮海平原西缘,地势西北高,东南低,自西北向东南缓慢倾斜。

地貌景观可分为平原、山地和岗地三大类,平原占全市面积的72.81%,低山丘陵占全市面积10.43%,岗地占全市面积的16.75%。

许昌市气候属北暖温带季风气候区,热量资源丰富,雨量充沛,光照充足,无霜期长。

因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多旱、涝、风、雹等气象灾害。

全市四季气候总的特征是:

春季干旱多风沙,夏季炎热雨集中,秋季晴和气爽日照长,冬季寒冷少雨雪。

四季分明,最热月在7月份,平均气温为27.2℃,最冷月在1月,平均气温为0℃~0.5℃。

许昌市农业历史悠久,农业生产条件好,开发程度较高,十分利于发展粮棉商品生产。

许昌市已知矿藏主要有煤、铝土、铁、硅石、耐火黏土、石灰岩、大理石和白垩土。

境内经普查有维管束植物124科、411属、719种,其中:

野生植物448种,栽培植物271种。

按自然森林植被破坏后大部分低山丘陵为槽罐丛植初分类,属华北区豫西山地和黄淮平原亚区植物区。

许昌市是中原城市群核心区城市,是中原城市群中重要的制造业基地、交通运输中心、装备制造基地。

主城区加上外围组图联合构成我国京广发展轴上的重要城市节点,成为我国中部崛起战略据点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几年,许昌市经济发展速度很快,连续多年保持两位数的高度增长,经济总量一年一个新台阶,已突破了700亿大关。

在快速增长的同时,经济运行质量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

(三)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是一个有机的动态复合系统,这个系统基本涵盖了土地集约利用的内容,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土地集约利用的现状、潜力和可持续性,客观地体现了土地集约利用的内在功能。

1.层次型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查志强认为集约化、高效化和协调化是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的三个主要目标,因此从四个方面构建了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

(表11-4):

①影响和制约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主要因素,包括城市性质与用地结构协调度,1级、2级地价区中工业、仓储用地比重,城市用地可持续发展年数,人均耕地占有量,环境污染状况和城市绿化状况等。

其中城市性质与用地结构协调度可用城市建设用地结构和人均单项建设用地进行分析,确定用地结构是否与城市性质协调一致;城市用地可持续发展年数主要反映城市外延扩展的约束程度,涉及行政区划约束和规划范围约束的概念。

②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程度和效率,包括土地投入程度和土地利用程度,土地投入程度包括单位用地固定资产投人、基础设施配套完各程度、公共服务设施完善程度等。

基础设施配套完备程度没有统一的衡量标准,可以从各项基础设施的状况中间接反映,如人均拥有铺装道路面积、工业废水处理率等。

公共服务设施完善程度可以用每万人拥有医生数等指标衡量。

土地利用程度包括土地利用率、城市人口密度、土地利用强度等。

土地利用率和城市人口密度的逆指标是土地闲置率和城市人均用地;土地利用强度主要通过容积率和建筑密度反映。

③土地利用效率,包括单位面积第二、第三产业gdp,单位面积工业产值、利税、商品交易成交额以及基准地价等。

④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发展变化趋势,包括城市人口与用地增长弹性系数、固定资产投资与用地增长弹性系数、第二三产业gdp与用地增长弹性系数等。

张富刚等人对中国城市土地利用集约度时空变异进行分析时也采用了这种层次型评价指标体系。

他将城市土地利用集约度分解为土地利用投入水平、土地利用程度、土地利用效率以及土地利用生态环境质量四个方面,具体指标与前面提及的基本相似。

表11一4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潜力评价指标体系

2.基于不同研究尺度的评价指标体系:

龚义等人以浙江省义乌市为研究区域,构建了基于不同空间尺度的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

城市土地利用一般包括三个空间层次,即单个地块的土地利用、若干地块所构成的均质区域即所谓潜力区的土地利用以及城市总体的土地利用。

因此在不同的地域范围评价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潜力时,应针对空间尺度的差异,即城市建成区、潜力区和地块三个不同的空间层次,选择相应的评价方法和设计相应的评价指标。

表11-5和表11-6是宏观和中观层次的评价指标体系,微观层次以地块为评价对象,评价地块的土地的使用效率和建筑潜力。

微观层次的评价主要选择建筑容积潜力、经济潜力和环境潜力三个指标。

这类评价指标体系的关键在于不同层次的评价指标体系如何有效衔接以及不同层次体系的评价结果如何协调一致。

例如,某地块的土地利用集约程度较高,但其所在的中观区域土地利用集约程度总体较低,在土地资源优化配置过程中应如何根据评价结果指导土地集约利用。

表11一5宏观层次总体评价指标体系

表11-6中观层次总体评价指标体系

3.国土资源部的评价指标体系:

将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理解为:

约束条件下的目标最优化问题。

其中,最优化目标为土地总的投人产出差距最大化,而约束条件是土地投入量不能超过相关法规所限制的量。

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宏观和中观尺度的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框架。

首先是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总体评价指标体系,评价对象为建成区所有土地.考察城市土地在投入强度、使用强度和经济效益等三方面的情况(表11-7)。

其次是功能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针对居住、商业、工业等不同功能区类型分别设立。

其中居住功能区评价指标的选取侧重考虑土地的使用强度和投入状况;商业服务医侧重从使用效益角度选取指标;工业功能区则侧重考虑投入强度和经济效益。

这一评价体系不仅反映了集约利用的内涵,还考虑到了评价区域的不同尺度,并且在指导思想上明确了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适度规模问题,在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方面做了有意义的探索。

表11-7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总体评价指标体系

(四)评价方法

1.标准化方法:

为在一定的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对实际的或潜在的问题制定共同的和重复使用的规则的活动,称为标准化。

2.权重确定方法(层次分析法):

是将决策总是有关的元素分解成目标、准则、方案篇四:

土地资源学实习报告

土地资源学实习报告

学院:

资源环境学院专业:

土地资源管理班级:

08-2姓名:

苟佳佳学号:

20084953

引言:

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空间,是人类社会生产中最重要的自然资源和生产资料,也是劳动的对象。

土地资源具有自然特性和社会经济特性这样的"二重性",人类社会的发展离不开对土地资源的利用和改造。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人口的迅速增长,土地资源与人类社会的关系已经成为整个人类生存与可持续发展的全球性问题,正是由于土地资源具有如此重要的作用,我们通过此次实习,沿途自雅安市天全县到甘孜州泸定县,共经过脚基坪、二郎山隧道口、大渡河观景台和泸定县咱里乡四个地点,旨在研究这些区域土地资源的分类与分布特征、数量与质量评价以及土地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治理与改造、保护与管理等系列问题,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措施。

一实习概况

实习时间:

2011-4-23

实习地点:

天全县、泸定县

指导老师:

张老师、吴老师

实习目的:

1、研究这些区域土地资源的分类与分布特征、数量与质量评价以及土地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治理与改造、保护与管理等系列问题,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措施。

2、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运用课堂知识进行实地观察分析,在实践中验证理论。

二具体内容

我们这次共去了4个地点进行实习,下面分别进行说明。

地点一318国道川藏线上脚基坪

脚基坪位于天全县境内,二郎山东坡脚下,平均海拔800-900米,受亚热带季风气候的影响,年均降雨量在1700-1800毫米,降水充沛,雨季长达半年。

该处地貌以山地为主,且多高山。

此处分布着大量的变质岩,地质破碎,且坡度较大,属于地质灾害多发区。

土壤类型从基带向上依次为黄

壤--黄棕壤--棕壤--暗棕壤--高山草甸土,由于来自太平洋的暖湿气流被二郎山阻挡,导致该地降雨量大,淋溶作用强烈,盐基离子流失严重,使得土壤酸化,主要生长着喜酸植物(如松树、杜鹃花等)。

原生植被在基带应为常绿阔叶林,向上依次为落叶阔叶林--针阔混交林--针叶林--高山草甸,由于原生植被已被破坏完了,植被都是近20-30年种植的次生植被。

该地建有水电站,由于地形较为狭窄,蓄水量有限,水电站就直接采用导流洞式开发模型,利用水流的巨大高差来发电,将河水拦截致使下游河流干枯,生态环境改变,导致洄游物种长期形成的洄游路线被切断,严重威胁这些物种的生存,对该区域的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

打隧道使原本就松散的岩层结构更加破碎,同时产生大量的堆积物,使该区存在严重的泥石流、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隐患。

因此结合上述问题,该区在土地资源的整理与保护方面,应注重恢复植被,继续封山育林,固结岩石和土壤,保护生态,降低岩层松散和堆积物形成的安全隐患。

地点二二郎山隧道口

位于天全县龙胆溪的二郎山隧道口,海拔2200米,虽然同样是以亚热带季风气候为基带的山地气候,但是随着海拔的升高,气温逐渐降低,年均温

8.3°,降雨量也明显少于脚基坪。

该地也分布着大量的变质岩,基带土为黄棕壤。

该处由于水量丰富,主要以化学、生物风化为主。

土壤中石砾石块较少,土层薄,养分缺乏。

由于海拔增高,此地植被与脚基坪差异很大,为针阔混交林,并且出现大量灌丛林。

由于这里原生植被全部遭到破坏,为了保障318国道的安全,现在已经对其进行了封山育林,保土护坡,但由于气候恶劣,植被恢复缓慢,导致水土流失严重,再加上松散的地质,容易发生地质灾害,沿途经常能看见滑坡现象,生态的恢复工作还任重道远。

该地土地资源保护采用了生物、工程综合措施,采用生物措施提高土表覆盖度,从而提高植被对雨水的遮挡作用,削弱雨滴的冲击力和对土壤的冲击侵蚀能力,起到蓄水滞留、固土拦沙的作用,防止水土流失。

加强

工程措施,在公路两旁的山体下部修建保坎,增加排水沟的布设,如开设环山沟,保证公路两旁的排水沟畅通。

地点三大渡河观景台

翻过二郎山隧道,就来到泸定县境内,大渡河观景台海拔2040米,虽然受东南、西南季风暖湿气流的双重影响,但是位于二郎山的背风坡,暖湿气流经过二郎山时,沿东麓上升冷却,在所含水汽达饱和之前按干绝热过程降温,达饱和后,按湿绝热直减率降温,并因发生降水而减少了空气中的水分;过山后空气沿西麓下沉,按干绝热直减率增温,故气流过山后的温度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