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上第五单元备课.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1816844 上传时间:2023-04-03 格式:DOCX 页数:79 大小:50.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上第五单元备课.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9页
四上第五单元备课.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9页
四上第五单元备课.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9页
四上第五单元备课.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9页
四上第五单元备课.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四上第五单元备课.docx

《四上第五单元备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上第五单元备课.docx(7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四上第五单元备课.docx

四上第五单元备课

第五单元单元分析

序号

内容

个人设计

备课组集体讨论意见

单元

教材

分析

本组编排了四篇课文《说勤奋》《李时珍夜宿古寺》《维生素C的故事》《奇妙的国际互联网》。

《说勤奋》是说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人们一生只有勤奋才有作为,对人民,对社会有贡献。

《李时珍夜宿古寺》介绍了古代伟大医学、药物学家李时珍不顾年迈,历经千辛万苦修好《本草纲目》的可贵精神;《维生素C的故事》记叙的是维生素C的发现经过去告诉我们:

许多科学的新发现都是在生活实践中经过细心观察、反复研究才获得的。

《奇妙的国际互联网》通过对国际互联网的结构、工作原理及人们关系的介绍,让我们了解国际互联网的奇妙之处,从而认识到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给人们生活带来方便也越来越多。

本组编排了四篇课文《说勤奋》《李时珍夜宿古寺》《维生素C的故事》《奇妙的国际互联网》。

《说勤奋》是说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人们一生只有勤奋才有作为,对人民,对社会有贡献。

《李时珍夜宿古寺》介绍了古代伟大医学、药物学家李时珍不顾年迈,历经千辛万苦修好《本草纲目》的可贵精神;《维生素C的故事》记叙的是维生素C的发现经过去告诉我们:

许多科学的新发现都是在生活实践中经过细心观察、反复研究才获得的。

《奇妙的国际互联网》通过对国际互联网的结构、工作原理及人们关系的介绍,让我们了解国际互联网的奇妙之处,从而认识到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给人们生活带来方便也越来越多。

这四篇课文层次都比较清楚,教学时应让学生在充分自读的基础上了解有关内容,拓宽视野,增长科学知识,并培养成其探索科学的精神。

单元

目标

要求

1、能借助工具书等主动预习。

2、学会本单元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的意思。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4、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精神。

5、领悟许多科学中的新发现都是从问题开始的。

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学会本单元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的意思。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精神。

领悟许多科学中的新发现都是从问题开始的。

4、以“帮他出主意”为主题,引导学生学会站在他人的立场,真诚地帮助他人。

单元

设计

意图

“ 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这是《语文课程标准》倡导的基本理念之一。

通过朗读以及情境的丰富想象引导,鼓励学生在自读感悟、情感体验中,逐步学会发表自己的见解,学会读中悟情,读中碰撞出创造思维的火花,从而领悟内容表达的思想感情。

整堂课采用读读——说说——写写的过程,展现读书内化课文语言及运用语言的教学思想。

“读”“说”“写”融为一体,说写转化,读写互促。

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语文素养以及合作探究精神,创新精神,新课程标准的重要理念,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同时也为体现新课程标准中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三个维度的统一,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

本单元只是篇内容较简单,易理解的神话故事,教学时我以“读”为主,讲读结合,通过多样的读来让学生在了解这个神话故事的同时,也捕捉到课文的优美之处。

单元

目标

达成

分析

交往互动式教学设计

课题

16说勤奋

教时

第一课时

日期

月日

一、教学目标:

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能够理解本课新词和重要的词语。

3、使学生初步懂得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

重点与

难点

 

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初步懂得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

教学过程

时间

活动板块

活动内容与呈现方式

学生活动方式

交流方式

2-3’

常规性积累

背诵古诗《断句》

自由诵读

集体诵读

学生自主诵读

教师伺机指导

3

核心过程

活动一:

谈话导入

……

对,是勤奋!

(出示:

人人心中都有一个美好的理想,然而你可知道,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是什么?

是勤奋。

学生交流各自的理想

用勤奋来实现自己的理想

齐读,板书课题。

齐读课题。

人人心中都有一个美好的理想。

同学们,你的理想是什么

大家的理想是如此美好。

那么,你们可知道,如何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呢?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说勤奋》。

谁知道这里的“说”是什么意思?

20

活动二:

初读课文,读通课文

 

1、出示词语:

稍微剥离毫不气馁滚瓜烂熟

期末华罗庚急起直追名列前茅

枕头资治通鉴勤能补拙有所作为

基础远渡重洋

(3)点击“基础”:

通过完成“预习导航”,我们知道“基础”有两个意思。

它原来是指……本课是指……

 

(1)开火车朗读,及时正音。

齐读词语

指名分小节朗读课文

同学们已经初步预习了课文,课文中的生字你们能读准吗?

 

(2)为了能够读准这些生词,你要提醒大家注意哪个字音?

(4)你从哪个成语中读到了“勤奋”?

能给我们说说它的意思吗?

10

活动三:

再读课文,了解大意

交流(出示):

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是什么?

是勤奋。

古今中外,每一个成功者手中的鲜花,都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

只有一生勤奋,才能有所作为,才能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适时板书:

桥梁、一生勤奋)

2、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作者在文中举了哪两个人的例子?

板书:

司马光、童第周

(3)都取得了成功:

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他们成功了?

 

(4)勤奋:

你从哪些语句中感受到了他们的勤奋?

读给大家听一听。

3、(再出示作者的观点,齐读)

4、现在,谁能试着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指名找出相关的句子

齐读句子

 

(2)齐读两句话。

 

交流:

(相同或不同之处)

(1)古代、现代:

难怪作者在开头用了这样一个词语呢?

(“古今中外”)

(2)天资聪颖、基础较差

“著名的史学家”、“编成了著名的史学巨著《资治通鉴》”

“著名的生物学家”、“学习成绩在班上名列前茅”、“在欧洲生物学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适时理解、再读“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

再次齐读作者的观点

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1、作者谈勤奋,课文中哪两句话直接表明了勤奋的作用?

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找到以后请用笔划下来。

 

(1)第一句话中的哪个词语让你看到了勤奋?

(理解“汗水和心血”、“成功者手中的鲜花”)

A、同学们,轻声地读一读课文的2、3两小节,把这两个人的事例作比较,看看它们有何不同之处,又有哪些相似之处,可以在适当的地方做做记号。

B、把你的发现和你的同桌交流一下。

 

你从哪些地方看出司马光天资聪颖?

又从哪些地方看出童第周基础较差?

基础差的人只要勤奋也能成才,难怪华罗庚说:

(引读)“勤能补拙是良训,一份辛苦一分才。

 

3、是勤奋让他们取得了成功。

难怪作者说,……

5

三、总结延伸

指导书写个别生字

1、练读生字。

2、自己记忆学习,说一说什么字感到困难,集体讨论怎么记。

3、练习书写生字。

同学们,你们心中都有一个美好的理想,那通往理想的桥梁是什么?

是勤奋!

那如何做到勤奋呢?

相信同学们现在会有更深刻的感受,请同学们课下继续读好课文,下节课我们再一起来说勤奋。

板书设计

说勤奋

桥梁

司马光、童弟周

一生勤奋

 

交往互动式教学设计

课题

16说勤奋

教时

第二课时

日期

月日

重点与

难点

一、教学目标:

1、学习司马光和童第周勤奋成才的故事,懂得勤奋是实现理想的桥梁的道理。

2、懂得从小勤奋学习,长大了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3、略知说理文的篇章结构,摆事实,讲道理。

 

懂得勤奋能使天资聪明的人成才,也能使基础较差的人成为可用之才。

懂得成功=一份天才+九十九份汗水,勤能补拙的道理。

教学过程

时间

活动板块

活动内容与呈现方式

学生活动方式

交流方式

2-3’

常规性积累

背诵古诗《断句》

自由诵读

集体诵读

学生自主诵读

教师伺机指导

2

核心过程

活动一:

朗读“勤奋”、整体感知

1、出示课题

  出示:

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是什么?

是勤奋。

  这句话告诉我们?

结合学生回答,板书:

理想境界桥梁(图)

  出示:

只有一生勤奋,才能有所作为,才能对人民、对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学生读题

齐读句子

 

再次齐读句子

指读,你强调的是哪一个词语?

为什么强调这个词语?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说勤奋》

2、现在我们把“勤奋”放在句中读,谁来读?

你读的时候,突出了勤奋,为什么这样读?

3、现在把“勤奋”放在这句话中,该怎么读?

35

活动二:

引导对话,感悟“勤奋”

  A、司马光的事例

  

  

  (提示:

你强调了“滚瓜烂熟”,读出了司马光背书背得熟练

  你强调了“一直”,是说司马光读书时没有休息

  你强调了“一遍又一遍”是说司马光读书读了许多遍

 你强调了“却”,为什么?

  句中“却”可以省略吗?

为什么?

这里把司马光和哥哥、弟弟进行比较,哥哥、弟弟读书只读“一会儿”,司马光读了“一遍又一遍”,这句话前后意思发生了(转折),“却”表示前后句的意思发生了转折。

读时,他强调了“警枕”

  点拨:

我们平时睡觉时用什么枕头?

司马光什么做的枕头?

用这种枕头你习惯吗?

为什么?

司马光把这种枕头称为——学生说(警枕)。

为什么叫它“警枕”?

这里的警应是什么意思?

(警戒、提醒)提醒他什么?

(时时刻刻都不要浪费时间,要抓紧时间学习和写作)——“勤奋”!

就是珍惜时间。

  B、童第周的事例

  讨论:

从什么句子,你感受到童第周的勤奋?

先读句子,再说你的理解。

引读:

当西北风在吼叫时,童第周不是躲在被窝里,而是天刚亮……

当大雪纷飞时,童第周不是被困难吓倒,而是天刚亮……

 

C、比较司马光童第周的事例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勤奋的人是时间的主人,懒惰的人是时间的奴隶。

  我们再来比较二三两个自然段的开头:

  投影出示,比较这两句话,有什么不一样的?

  一个人要想有所作为,必须也只有靠勤奋二字,我们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勤奋的优良传统,也留下了许许多多家喻户晓的勤奋成才的感人故事,你知道哪些?

 

1、小时侯,每当老师讲完课,哥哥、弟弟读了一会儿书就去玩了,他却躲在屋里一遍又一遍地高声朗读,一直读到滚瓜烂熟为止。

  谁能按照自己的理解再读一读?

 

齐读

  还从什么句子感受到司马光的勤奋?

 

2、为了抓紧时间,他用圆木做了个枕头,睡觉时只要稍微一动,枕头就会滚开,他醒来后便继续读书写作。

他管这种枕头叫“警枕”。

3、他用了19年时间,终于编成了著名的史学巨著《资治通鉴》。

 

指读课文第三节。

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

(1)学习成绩很差,但他毫不气馁,急起直追。

(不怕困难、奋发努力)

(2)每天天刚亮……晚上睡觉前,他总是……(起早贪黑)

(3)他还十分注意改进学习方法。

(讲究方法)

(4)经过半年的努力,他终于赶了上来,(长时间的努力)

(5)后来他远渡重洋……(留学时不怕困难、勇于尝试)

所以读“只有一生勤奋,才能有所作为,才能对人民、对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珍惜时间)

(头悬梁、锥刺骨,像凿壁偷光,像闻鸡起舞,像囊萤映雪……)

现在我们把这句话放在第二小节中去读,你会有更深的感受。

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第二节。

思考:

司马光对社会做出的贡献是什么?

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来司马光勤奋?

用“——”画出有关句子

  司马光对社会做出的贡献是什么?

(编写《资治通鉴》)

  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来司马光勤奋?

谁来读一读你找的句子

哥哥、弟弟和许多孩子一样以“玩”为乐,司马光想到的读书,以“读书”为乐。

(勤奋就是以读书为乐)

你强调“19年”,为什么?

(时间长,19年中有没有休息?

勤奋不仅在小时侯、长大后,还要持之以恒。

强调“终于”,说编写《资治通鉴》不容易。

  所以引读“只有一生勤奋,才能有所作为,才能对人民、对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刚才我们读了司马光的故事,知道了他勤奋表现在从小以读书为乐、长大后珍惜时间,而且19年如一日,那么,童第周勤奋又表现在哪里?

从这两句,你感受到童第周的(顽强的意志)

 

想一想司马光和童第周的事例,你发现勤奋的人有一个共同的特征?

(1)一个是古代,一个是现代,古今中外,哪一个成功者手中的鲜花,不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

  

(2)司马光从小聪慧,童第周起步晚、基础差。

  (3)不管你是聪明也好,笨也好,只要努力,都能成功。

2

三、拓展延伸、总结提升

投影6:

名人名言:

数学家华罗庚说:

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

 成功==百分之的灵感+百分之九九的勤奋

  

默读全文,你想对自己说什么?

对同学说什么?

对司马光、童第周说什么?

拿出自己的笔用简洁的语言写写自己心中的感受。

板书设计

16、说勤奋

  司马光(天资聪明)编成《资治通鉴》

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

  童第周(起步晚、基础差)完成蛙卵剥离手术

交往互动式教学设计

课题

17李时珍夜宿古寺

教时

第一课时

日期

月日

一、教学目标:

1、认读本课生字,理解词语意思,学习解词的方法,正确书写四会字。

2、理解“夜幕、降临、隐隐”等词语意思,并能串词说一段描写夜晚景色的话。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理清文章脉络并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初步感受李时珍为百姓造福不辞辛苦的精神

重点与

难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清文章脉络并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初步感受李时珍为百姓造福不辞辛苦的精神

教学过程

时间

活动板块

活动内容与呈现方式

学生活动方式

交流方式

2-3’

常规性积累

背诵古诗《从军行》

自由诵读

集体诵读

学生自主诵读

教师伺机指导

5

核心过程

活动一:

揭示课题

1、(出示李时珍的图片):

你们认识他吗?

对于李时珍,你又了解多少?

(板书:

李时珍)

3、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讲的就是李时珍在重修《本草纲目》期间发生的一个小故事。

(板书课题)

1、学生介绍李时珍的相关资料。

4、指名读、齐读,猜猜看,宿是什么意思?

谁来说说题目的意思?

5、读了课题,你有什么想问的吗?

(预设:

为什么夜宿?

夜宿干什么?

2、老师介绍:

李时珍是明朝杰出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与张仲景一起被称为“医林二圣”。

他24岁随父正式行医。

……终于完成《本草纲目》这部著作。

20

活动二:

初读课文

初步感知

 

2、出示:

第一组词语

庞宪行囊灰尘破庙药材

3、第二组词语

(3)出示第二组词语:

胭脂草忍冬花鸡肠草刀豆子鹅肠草

(4)指名读,集体读

5、第三组词语

(1)出示“夜幕降临飞鸟归林皎洁轮廓大好月色晓行夜宿隐隐约约

 

6、第四组词语

(1)出示:

饥餐渴饮晓行夜宿断垣残壁枯枝杂草长年累月解暑消热

像这样把每个字的意思连起来说就是这个词语的意思,这叫拆字理解法。

你还能用这种方法来说说其他词语的意思吗?

(1)指名读读,注意“囊”后鼻音

(2)指名读,注意灰尘的尘的写法

(2)指名读

(4)指名读,集体读

 

(2)指名读。

(3)读了这些词语你仿佛你看了怎样的画面?

你能用上这些词语把你想到的画面描绘出来吗?

课文中的四字词语比较多,你会读了吗?

(2)指名读,你还发现他们有什么特点?

(3)你读懂了哪个词语?

你是用什么方法来理解的?

1、带着这些问题,请同学们自由读一读课文,不仅要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还要思考刚刚你们提的问题。

 

(1)同学们,老师读着药材这个词语,就不由自主的想到了课文中写到的一些药材名称。

不知你刚才读书时有没有留意?

来,知道的说一说。

(2)真不错,能说出好几个呢!

你们看,老师把它们罗列出来了!

请一位同学读一下。

(5)同学们,其实我们身边有很多东西可以作为药材。

比如说,通常我们吃桔子时会把皮扔掉,可是你们知道吗?

桔子皮是一种很好的药材,具有消痰、下气的功效。

你们还知道哪些生活中的药材?

建议你们在实践课上去研究一下!

10

活动三:

理清课文脉络

2、为什么要夜宿古寺?

——只顾察访药材,错过了旅店。

3、他们在古寺都干了什么呢?

(啃干粮作记录)

谁愿意来读5-7节,他们在古寺做什么呢——5-7——师徒俩在古寺啃干粮,觉得为民修订《本草》吃点苦是值得的。

5、同学们读书水平真高,一遍就解决了读书前的问题,谁能连起来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6、刚才我们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把课文分成了3部分,其实,我们还可以按照另外一种顺序来理清脉络。

你发现了吗?

7、你们有一双慧眼,一下就找到了这些表示时间变化的词句。

课文哪里向我们介绍了这部分内容?

(1-4)请四位同学来读一读这部分内容,其他同学思考主要写了什么?

谁来完整地说一说1-4节主要写什么?

同学用提问的方法来概括段意的。

4、那么他们还做了什么?

哪些段落写了这个内容?

请大家快速浏览8-13节,也试着用刚才的抓主要人物的主要事件的方法来概括?

——在大好月色下记录寻访所得,直到深夜。

1、词语大家读得这么好,现在要来检查一下你们边读书边思考问题的习惯养成得怎么样了?

还记得刚才你们提的问题吗?

(回顾问题)

 

指名学生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时间顺序:

板书

5

三、总结延伸

为了修订《本草》,李时珍跋山涉水,历经千辛万苦,足迹遍布大江南北,这其中有无数感人至深的故事值得传诵,我们下一节课再跟着李时珍一起品味其中的酸甜苦辣

板书设计

17、李时珍夜宿古寺为什么?

做什么?

住古寺时间顺序

谈吃苦

作记录

交往互动式教学设计

课题

17李时珍夜宿古寺

教时

第二课时

日期

月日

重点与

难点

一、教学目标:

1、结合语境,理解重点词语,从而深入体悟文本内容,切身感受李时珍为修《本草》而吃的“苦”。

2、在与文本直接对话,引导学生重点抓人物言行和环境描写的相关句子,体会李时珍不怕吃苦的可贵精神和严谨认真的踏实作风,知道成功的来之不易,了解中华医学的博大精深。

3、继续培养敢于、善于提出疑问,以及复述叙事作品的能力。

 

抓住人物言行和环境描写的相关句子,体会李时珍不怕吃苦的可贵精神和严谨认真的踏实作风,知道成功的来之不易,了解中华医学的博大精深。

教学过程

时间

活动板块

活动内容与呈现方式

学生活动方式

交流方式

2-3’

常规性积累

背诵古诗《从军行》

自由诵读

集体诵读

学生自主诵读

教师伺机指导

5

核心过程

活动一:

复习导入

——17、李时珍夜宿古寺

(板书:

苦)

1、生齐读课题

2、你能说说这篇文章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吗?

1、今天着堂课我们继续学习

3、同学们,你们能用一个字来形容李时珍察访药材时的这种生活?

18

活动二:

品味察访药材生活的苦。

1、 出示要求:

请同学们轻声读读课文的2—7自然段,边读边想:

哪些词句最能表现李时珍察访药材过程中的“苦”?

请你做上记号,认真读一读,想一想。

预设:

4、出示句子:

近前一看,原来是一座破败的古寺。

李时珍轻轻推开门,只见里面到处是灰尘,断垣残壁上长满了青苔,中间的神像蒙上了厚厚的蜘蛛网。

 

小结过渡:

住古寺、啃干粮、喝泉水,刚才我们所体会到的只是李时珍师徒俩察访药材时一天当中经受的苦。

下面,请同学们静静地读一读这段文字,看看你能发现什么?

6.出示句子:

李时珍领着弟子庞宪,饥餐渴饮,晓行夜宿,在安徽、河南、湖北等地察访药材,已经走了好几个月了。

 

过渡:

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中,他又是怎样工作的呢?

2、生自读课文的2—7自然段,做记号。

4、

(1)   引读:

李时珍轻轻地推开古寺的门,只见里面——(生1:

到处是灰尘);断垣残壁上——(生2:

长满了青苔);中间的神像——(生3:

蒙上了厚厚的蜘蛛网)

(2)同学们,你们觉得这是一座怎样的古寺?

(破败)

(3)读着“破败”这个词,你们仿佛看到了什么样的画面?

(4)谁能想象着这些画面,通过朗读展现一下这座古寺的破败?

(指名读)

(5)出示图片:

同学们,今晚李时珍就住在这样的破庙里,你有什么感受?

(6)好的,带着这样的感受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生齐读)

5、预设:

(1)他们住在破庙里只能一边喝泉水一边啃干粮。

(点拨:

一个“啃”字,又你读出了什么?

(2)眼看太阳渐渐下山,飞鸟归林,师徒俩不免焦急起来。

这地方前不见村,后不着店,晚上到哪里住宿呢?

6、

(1)想一想,这好几个月里,李时珍师徒俩察访药材时还会经历哪些苦呢?

(2)这好几个月,每天他们都是怎么度过的?

能不能用这一自然段中的几个词来概括一下?

(饥餐渴饮晓行夜宿)

(3)理解这两个词。

(5)(生齐读)

3、引导交流:

说说看,你们从哪些词句中感受到了李时珍察访药材时的“苦”?

(指名说,引导:

能说说你的体会吗?

5、过渡:

同学们,刚才我们感受到的是李时珍师徒俩住的苦。

还可以从哪些方面看出他们察访药材的苦?

(点拨:

到了晚上,他们连住宿的问题也得担忧!

同学们想一想,置身于荒郊野外,他们有可能会去哪里住宿呢?

(小结:

一路跋山涉水,夜间居无定所,李时珍师徒俩只能随遇而安!

预设:

①同学们,他们吃的是什么?

喝的是什么?

——小结:

即便吃的是干粮,喝的是泉水,也是在他们渴极了,饿极了的情况下随便朝嘴里塞上一口。

②还有谁来说说对“晓行夜宿”的理解?

(点拨:

“晓”是早晨吗?

对了,“晓”就是天刚亮的时候。

(4)小结:

这好几个月来,李时珍师徒俩饥餐渴饮,晓行夜宿,走遍祖国的大江南北,让我们深深地感受到了这种生活是多么的——?

15

活动三:

体悟李时珍工作的认真严谨

1.请同学们认真地读读课文的8—13小节,画出最令你感动的地方,好好读读,写写自己的体会。

5.引读:

同学们,这时候夜已经深了,李时珍还在记呀记,我们仿佛听到——(寺外,山风呼啸,猫头鹰在尖叫着),而圆盘似的月亮——(慢慢移到了当空。

)让我们静静地想象,此时,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不怕吃苦、严谨认真)

2.学生自读课文的8—13小节,边读边感悟。

3.引导交流:

哪些地方最令你感动?

说说你的体会。

4.重点体会:

它们的叶子十分相似,但是药性不同。

怎样区别它们呢?

李时珍端详了一阵,各扯下一点放在嘴里嚼嚼,若有所悟。

他接着往下写:

“鸡肠草,生嚼涎滑;鹅肠草,生嚼无涎……

(3)为了辨明一些药物的药性,李时珍常常冒着生命危险用亲口品尝的方法来鉴别。

你们认为他这样做值得吗?

(4)那,李时珍是怎么看待自己的行为的呢?

(6)让我们带着这样的认真读读这段文字。

(生齐读)

(1)李时珍在无法识别“鸡肠草“和”鹅肠草“的时候他是怎么做的?

(2)同学们,是药三分毒,品尝草药可能有生命危险。

作为一代名医,他知不知道危险?

那他为什么还要亲自去品尝草药呢?

(5)是的,他曾经对他的儿子说:

“不通过亲自尝试,怎么能验证药性?

你多冒了一回险,就可以免去许多病人再冒一回险。

”同学们,听到这儿,你对李时珍又有哪些新的认识?

活动四:

感悟李时珍为民造福,甘愿吃苦的精神。

2、出示句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