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哲第二章后题目.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1816157 上传时间:2023-04-03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35.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哲第二章后题目.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马哲第二章后题目.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马哲第二章后题目.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马哲第二章后题目.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马哲第二章后题目.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马哲第二章后题目.docx

《马哲第二章后题目.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哲第二章后题目.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马哲第二章后题目.docx

马哲第二章后题目

绪论

一、多项选择题

1.千年交替之际,马克思被评为“千年思想家”第一人,这个重大历史事件说明了()

A.马克思主义依然是我们时代的思想旗帜

B.过去的千年属于马克思主义,新的千年仍将属于马克思主义

C.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洞察力和预见性深深吸引了全世界为正义事业而奋斗的人们

D.马克思一生追求的人类理想社会的目标符合历史发展的趋势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愿望、要求

E.苏东剧变不是马克思主义的失败,失败的只是“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

2.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

B.马克思主义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普遍规律的学说

C.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民主的、人道主义的学说

D.马克思主义即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E.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

3.作为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是()

A.马克思主义政治学B.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C.科学社会主义

D.马克思主义哲学E.马克思主义历史学

4.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是指()

A.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马克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经济条件

B.马克思恩格斯兼有的“学者和革命家的品质”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必要的客观条件

C.无产阶级的成长、壮大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阶级基础

D.19世纪科学发展成果为马克思主义的创立奠定了科学基础

E.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英法三大空想社会主义为马克思主义的创立提供了直接的思想来源

5.19世纪30—40年代,标志着无产阶级作为独立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的“三大工人起义”是()

A.1848年欧洲革命B.1831年和1834年法国里昂工人工人起义

C.1871年巴黎公社起义D.1838年在英国爆发的延续十余年的宪章运动

E.1844年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

6.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直接理论渊源是()

A.德国古典哲学B.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C.法国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

D.法国启蒙思想E.19世纪的社会科学研究成果

7.德国古典哲学的典型代表人物是()

A.康德B.黑格尔C.费尔巴哈D.笛卡尔E.谢林

8.空想社会主义的最杰出的代表人物是()

A.托马斯.莫尔B.昂利.圣西门C.沙尔.傅里叶D.诺埃尔.巴贝夫

E.易波特.欧文

9.马克思恩格斯最主要的理论贡献是()

A.辩证法B.劳动价值论C.唯物史观D.剩余价值学说E.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10.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必须反对()

A.教条主义B.形式主义C.实用主义D.本本主义E.经验主义

11.下列观点正确的是()

A.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是人类思想史上的伟大变革

B.马克思主义是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社会主义学说的组合

C.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产生,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

D.实现共产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E.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

12.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特性是()

A.科学性B.革命性C.实践性D.;与时俱进E.阶级性

1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是()

A.科学发展观B.毛泽东思想C.邓小平理论D.和谐社会理论

E.“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14.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目的和意义在于()

A.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

B.坚定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

C.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解决问题

D.提高理论思维水平

E.增强服务社会的本领,自觉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

15.学习马克主义理论,必须要分清()

A.哪些是必须长期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B.哪些是需要结合新的实际加以丰富发展的理论判断

C.哪些是必须破除的对马克思主义错误的、教条式的理解

D.哪些是必须澄清的附加在马克思主义名下的错误观点

E.哪些是已经过时的个别理论

二、辨析题

1.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一个不断发展的活的机体。

2.有一种观点认为,阶级性与科学性是不相容的,凡是代表某个阶级利益和愿望的社会理论,就不可能是科学的。

马克思主义也具有阶级性,所以马克思主义也不可能是科学的。

3.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坚持马克思的主导地位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指导思想是一致的。

第一章物质世界及发展规律

一、不定项选择题

1.关于龙的形象,自古以来就有“角似鹿、头似驼、眼似兔、项似蛇、鳞似鱼、爪似鹰、掌似虎、耳似牛”的说法。

这表明()

A.观念的东西是移如人脑并在人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

B.一切观念都是现实的模仿

C.虚幻的观念也是对事物本质的反映

D.任何观念都可以从现实世界中找到其物质的“原型”

2.人对物质世界的实践把握是在实践的运行过程中实现的,其基本环节有()

A.区分实践活动的主体与客体B.确立实践目的和方案

C.实践主体依据目的、方案,借助于手段作用于客体

D.完成、检验和评价实践活动的结果,进行反馈调节

3.从物质与精神的关系来看,“画饼不能充饥”,这是因为()

A.精神与物质不具有同一性B.精神对物质具有相对独立性

C.精神不能转化为物质D.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不同于事物自身

E.观念的东西不能代替物质的东西

4.意识和物质的对立只是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才有绝对的意义,超出这个范围,其对立便是相对的。

这是因为()

A.意识根源于物质B.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C.意识是物质的固有属性D.意识是物质的存在形式

E.意识可以转化为物质

5.哲学上把未经人类改造的自然称为“第一自然”,把经过人类改造的自然称为“第二自然”。

关于二者的正确的哲学判断是()

A、第一自然是物质的,第二自然部分是物质,部分是意识

B.第一自然与第二自然都是物质自然,第二自然是人类实践创造的物质形态

C.第一自然是脱离人的物质世界,第二自然是人的意识的产物

D.第一自然与第二自然都是物质自然,因为它们都是由原子、分子在三维空间中排列而成的

E.第一自然与第二自然都是物质自然界,都是人类认识与改造的对象

6.IBM公司制造的“深蓝”计算机战胜了世界顶级国际象棋大师卡斯帕罗夫。

这一事实表明()

A.电脑具有比人脑更高级的运动形式

B.电脑是人脑的延伸,是人类扩展自己智力的工具

C.人脑的运动与电脑一样,归根到底是电子等物质粒子的运动

D.电脑是物化了的人的意识,电脑战胜人脑,实质上是人类自己战胜自己

E.电脑和机器人也能进行某些实践活动

7.人的意识的主观性方面表现为()

A.反映形式的主观性B.不同主体的意识之间的差别性

C.对客观对象反映的近似性D.对客观对象反映的超前性

E.对事物反映的虚幻性

8.一位科学家说:

“我们今天生活着的世界,与其说是自然界,还不如说是人造或人为的世界。

在我们的周围,几乎每样东西都刻有人的技能的痕迹。

”这段话应理解为()

A.人造的或人为的世界是唯一存在的世界B.现实世界是人类精神的创造物

C.人类世界是人的实践活动的对象话的结果

D.科学技术越来越成为人类改造世界的伟大力量E.自在自然日益转化为人化自然

9.唯物主义的三个发展阶段是()

A.旧唯物主义B.朴素唯物主义C.新唯物主义

D.形而上学唯物主义E.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10.“物质两种存在形式离开了物质,当然都是无,都是只在我们头脑中存在的观念抽象”,这句话说明()

A.时间和空间是客观的 B.时间和空间是物质的存在形式

C.要以时间、地点为转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D.时间和空间离开物质只是形式

E.时间和空间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

11.我国古代哲学家王夫之认为:

“动静者,乃阴阳之动静也。

”“皆本物之固然。

”“静者静动,非不动也。

”“静即含动,动不含静。

”“动、静,皆动也。

”这是哲学上表达了()

A.运动和静止都是物质的固有属性B.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是缓慢不显著的运动

C.运动和静止是辩证统一的D.运动是静止的总称

E.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

12.实践是人的生存方式,是指(  )

 A.实践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B.在实践中形成人的本质和一切社会关系

 C.实践是一切生命的存在形式D.实践是人类特有的活动

 E.实践是社会历史的主体

13.下例选项中,体现发展的实质的有(  )

 A.因祸得福,祸福相依B.无产阶级专政代替资产阶级专政

 C.培育出新优质品种E.原始社会的公有制经过私有制到社会主义的公有制

 F.小鸡破壳而出

14.某山村在20世纪70年代发现矾矿以来,办了三个矾矿厂.由于没有严格的环境保护措施,每天排放大量矿烟,致使村民中大多数人患有呼吸道疾病和皮肤病.这一做法从哲学上看违背了(  )

 A.事物的发展是一个过程B.事物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的原理

 C.事物运动发展的原理D.事物联系复杂多样性的原理

 E.事物普遍联系的原理

15.矛盾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表现为(  )

 A.矛盾双方在相互依存中得到发展 B.矛盾双方竞争增高,此消彼长

 C.调和矛盾双方的对立 D.规定事物发展的基本趋势

 E.矛盾双方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发展的因素

16.下列哪些说法是对矛盾特殊性原理的具体运用(  )

 A.对症下药,量体裁衣B.欲擒故纵,声东击西 C.物极必反,相反相成

 D.因实制宜,因地制宜E.打蛇要打七寸

17.下列工作方法体现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的是(  )

 A.“抓典型”B.“欲擒故纵”C.“一切经过实验”D.“一般号召和个别指导相结合”

 E.“牵牛要牵牛鼻子”

18.下列工作方法体现了中国传统哲学矛盾观的是(  )

 A.“一分为二”B.“和二为一”C.“万物莫不有对”

D.“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E.“左右相生,有无相对”

19.下列例子中表现了是否之否定规律的是(  )

 A.冰--水--汽

 B.团结--批评--团结

 C.光的微粒说--光的波动说--光的波粒二象性

 D.麦种--麦苗--麦粒

 E.古代朴素唯物主义与辩证法自发的结合--近代唯物论辩证法的分裂--现代辩证法与唯物主义的自觉结合

20.下列格言中或成语中,体现质量互变规律的有(  )

 A.九层之台,起于垒土       B.有无相生,前后相随

 C.月晕而风,础润而雨       D.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E.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21.古语说:

“奢靡之始,危亡之渐。

”这句话是说,奢靡逐步发展会导致危亡。

其中包含的哲学道理有(  )

 A.现象是本质的外部表现      B.可能会转化为现实

 C.量变是质变的必备准备      D.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E.特殊性中包含着普遍性

22.下列现象属于量变引起质变的有(  )

 A.生产力的增长引起生产关系的变革

 B.物体由于量的不同而区分不同的体积

 C.在一定温度下鸡蛋孵出小鸡

 D.由遗传和变异的矛盾引起旧物种到新物种的变化

 E.十月怀胎,一朝分娩

23.辩证的否定是(  )

A.事物的自我否定         B.事物发展的环节

 C.事物联系的环节   D.扬弃     E.事物彻底的否定

24.下列命题蕴涵着中国传统哲学中否定之否定规律的思想是(  )

 A.“不平不陂,无往不复”

 B.“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

C.“荣枯代谢而弥见其新”

 D.“和实生物”

 E.“极高明而到中庸”

25.割裂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前进性和曲折性会导致(  )

 A.直线论  B.激变论  C.突变论  D.循环论  E.庸俗进化论

26.“脱离了整体的手是名义上的手”说明了(  )

 A.整体依赖于部分        B.部分依赖于整体

 C.整体是部分之和        D.整体大于部分之和

 E.脱离了整体的部分就丧失了原有的性质和功能

27.“如果偶然性不起任何作用的话,那么世界历史就会带有非常神秘的性质。

”这一观点()

A.夸大了偶然性的作用,是唯心主义非决定论

B.把偶然性和必然性的作用相混合,是相对主义的观点

C.既承认偶然性的作用,又承认必然性的作用,是辩证决定论的观点

D.说明事物发展是必然性和偶然性综合作用的结果

E.必然性寓于偶然性之中,偶然性背后隐藏着必然性

28.社会规律是人们自己的“社会行动的规律”,这是因为(  )

 A.人是社会历史的主体

 B.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

 C.历史发展方向是由人的思想和行动决定的   

D.人既是历史的“剧作者”,又是历史的“剧中人”

 E.社会规律存在和实现于实践活动之中

二、简答题

1.随着计算机科学的发展,人工智能能否代替人的思维成为第二认识主体?

2.科学能否证明世界的物质统一性,为什么我们一切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三、辨析题

1.“物质无非是各种实物的总和,物质就是从这一总和中抽象出来的。

2.世界统一于存在。

3.唯物主义都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4.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

5.和谐意味着矛盾双方的绝对同一。

四.分析题

1.成仿吾是我国无产阶级革命家,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教育家,他是由“文化人”成为“革命人”的典型之一。

成仿吾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呢?

作家丁玲在未跟他谋面之前,曾产生过一系列的“合理想象”:

“在文学上,他主张浪漫主义,创造社最早就是这样主张的;他是从日本留学回来的,一定是洋气,很潇洒,因为曾见过一些傲气十足的诗人,趾高气扬,高谈阔论;他在国外学军械制造,或许是庄重严肃之人;他在黄埔军官学校担任教官,一定有一种军人气概;他曾经跟鲁迅进行过革命文学队伍内部的文学论争,写过火气很重的文章,是不是有点张飞李逵式气质呢?

”后来,丁玲在陕北见到成仿吾时,第一个感觉就是“我想象的全错了”。

原来成仿吾是一个“土里土气、老实巴交的普通人”,一个尊重别人、热情、虚心、平等待人的人。

丁玲十分后悔:

“为什么我单单忽略了他是一个经过长征的革命干部、红军战士、一个正派憨厚的共产党员呢?

另据老红军杨定华回忆说,在长征中见到的成仿吾完全是士兵的装扮:

破旧的棉军衣,斜挎干粮袋,手持着一枝手杖。

杨定华说,成仿吾在红军大学当政治教员。

有人说出他的名字,但谁也不知道他是文学家。

请运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基本原理加以分析:

①丁玲对成仿吾的“合理想象”为什么“全错了”?

②丁玲对成仿吾认识的“转变”过程对我们正确认识事物有何启示?

2.最近,四川省搞了一次“医患换位体验”活动,让医生以患者的身份挂号、排队、看病、拿药……结果,医生跑前跑后,既受累又受气,一名全程体验了“患者”的医生感慨道:

“医生就像拿着个遥控器,把患者指挥得团团转,当患者确实很苦。

美国医生爱德华·罗森邦行医50年,突然患上了喉癌,当他重新审视医学、医院和医生时,感慨地说:

“站在病床边和躺在病床上所看到的角度完全不同。

”他后来在《亲尝我自己的药方》一书中写道:

“如果我能从头来过的话,我会以完全不同的方式行医,很不幸的是,生命不给人这种重新来过的机会。

多年前,有位年轻医生患上甲状腺病,由中国医学科学院著名头颈外科专家屠规益为他主刀。

当手术结束时,屠教授低下身来说:

“对不起,让您受苦了!

”这是屠教授术后经常对病人说的一句话,虽然简短,却让这位年轻医生深感震撼。

著名医学家裘法祖早年从医,曾在老师的带领下,为一名中年妇女进行开腹手术。

术后没几天,那名妇女就去世了,经解剖发现,患者的死亡与手术并无关系。

当时,裘法祖的老师轻轻说了句,“她是4个孩子的妈妈”。

就是这句简单的话,让裘法祖至今念念不忘,他知道这句话包含了多少情感,懂得了医生的责任有多重大:

医生不仅要看到人身上的病,更要看到生病的人。

(根据人民日报有关文章整理)

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1)“医患换位体验”活动中蕴涵着何种哲理?

(2)从人的本质属性说明为什么“医生不仅要看到人身上的病,更要看到生病的人”。

(3)你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类似医患关系的矛盾,按照矛盾辩证法该如何对待和处理?

3.秦穆公见伯乐年事已高,请伯乐推荐继任者,伯乐说九方皋可堪此任,九方皋奉穆公之命外出找马,三月后复命说,马已找到。

穆公问:

何马也?

九方皋答道:

是一匹黄色的公马。

穆公派人去取马,取马人回报说是一匹黑色的母马、穆公不悦,责备伯乐道:

你推荐的那位相马者连马的黄黑公母都分辨不清,怎能鉴别马的好坏呢?

伯乐答道:

“若皋之所观,天机也。

得其精而忘其粗,在其内而忘其外,见其所见,不见其所不见;视其所视,而遗其所不视。

若皋之相者,乃有贵乎马者也。

”马至,果千里之马。

伯乐之子把伯乐写的《相马经》读得烂熟。

《相马经》上说,千里马是额头隆起,双眼突出,蹄如摞起的酒曲块。

他按照书上绘出的各种图形,与他所见到的一一加以对照。

结果:

他找到一只癞蛤蟆。

请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①九方皋相马方法的高明之处何在?

②伯乐之子“相马”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③为什么说九方皋相马的思维方法比找到千里马具有更重要的意义?

4.在数月前由国家有关部门举办的一次大型科普展中,有一个别具匠心的设计:

三扇门上各有一个问题:

“污染环境的是谁?

”“饱受环境恶化之苦的是谁?

”“保护环境的是谁?

”拉开门,里面各是一面镜子,照出的是参观者自己。

请回答:

①这一精巧的设计反映了人类实践活动中的什么基本关系?

②如何理解“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

③用辩证法关于度的观点说明:

“地球能满足人类的需要,但不能满足人类的贪婪。

思考题

一、多项选择题

1.下列各项中体现个人和社会关系的有()

A.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B.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C.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D.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

E.说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2.在认识活动中,情感、意志、欲望等非理性因素()

A.对认识活动起诱导和激发作用B.决定理性因素

C.是认识活动的推动力量D.同理性因素相互作用

E.不能够直接形成认识结果

3.实践标准的不确定性是指()

A.实践标准并不可靠

B.实践检验真理是一个过程

C.实践对真理的检验不是一劳永逸的

D.实践标准受历史条件的制约,具有相对性

E.实践检验标准的科学性令人质疑

4.关于认识对实践的导向作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正确的认识和理论知道实践会使实践达到预期的效果并顺利进行

B.错误的认识和理论指导实践会产生消极乃至破坏的作用并使之失败

C.实践是认识的现实基础

D.认识反作用实践的过程,同时也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过程

E.认识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

5.人的认识过程中属于非理性因素的有()

A.习惯与本能B.动机与欲望C.信念与信仰

D.猜测与领悟E.直觉与灵感

6.下列各项正确反映个人的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关系的有()。

A.“人生的意义在于贡献,而不是索取”

B.“苦了我一人,幸福千万家”

C.“主观为自己,客观为别人”

D.“把困难留给自己,把方便让给别人”

E.“人不为己,天诛地灭”

7.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与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区别表现在()。

A.是否承认认识是主观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B.是否承认世界是可以认识的

C.是否承认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D.是否承认认识是摹写和创造的统一

E.是否承认认识是主体能动地反映客体

8.“知也者,固以行为功者也;行也者,不以知为功者也,行焉,可以得知之效也;知焉,未可得行之效也。

”这就是说()。

A.认识依赖于实践,实践才能使人们的意图获得成功

B.事情的成败关键在于能否力行,而不取决于认识

C.实践能使人的认识取得客观效果,而认识本身无法做到这一点

D.认识对实践具有导向作用

E.认识的正确与否是成功的关键

9.认识过程中的“重构”是指()。

A.理论指导实践的过程B.主体实际地把握客体的过程

C.主体观念地把握客体的过程D.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过程

E.主体反复地把握客体的过程

10.唯物主义反映论认为()。

A.没有被反映者就没有反映

B.没有反映者就没有被反映者的客观存在

C.反映与被反映者相一致

D.被反映者不依反映者的意志为转移

E.反映者决定反映结果是否正确

11.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能动的反映论,因为它强调()。

A.人们是在改造世界的活动中认识世界的

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C.认识是以实践为基础的辩证发展过程

D.人的主观因素在认识中起决定作用

E.认识是具体的历史的发展

12.下列属于认识的主体的有()。

A.调试机器的工人B.吃喝玩乐、游手好闲的人

C.推测矿院的地质工作者D.在地球上生存和活动的人类

E.世界上不同阶级属性的政党

13.由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飞跃的条件是( )。

A.占有十分丰富的感性材料

B.拥有合于实际的感性材料

C.用科学技术手段搜集、整理感性材料

D.用辩证思维方法分析、概括感性材料

E.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

14、一个正确的认识往往需要经过实践和认识的多次反复,这是因为()。

A.事物的本质的暴露有一个过程

B.事物的联系是多方面的,不是单一的

C.人们的认识要受一定历史条件的限制

D.人们的认识要受实践经验、知识结构和水平的限制

E.人们的认识受客观过程的发展和表现程度的限制

15.任何真理都是()。

A.客观真理B.具体真理C.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统一

D.包含有错误认识的因素E.主观真理

16、“谎言重复一千遍,就会变成真理”的错误在于认为( )。

A、真理和谬误没有明确的界限   B、真理和谬误具有主观随意性

C、真理的内容不具有客观性    D、有用就是真理

E、它符合真理的本性

17.“人类的一切认识都具有相对性”,这是()。

A.辩证唯物主义的正确观点

B.唯心主义的错误观点

C.形而上学的错误观点

D.承认人们的真理性认识具有广度和深度的局限性

E.随着历史的发展,正确的认识都要变成错的

18.实践能检验人的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是因为它( )。

A.是联系主观和客观的唯一桥梁

B.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

C.能判定人的认识是否同客观实际相结合

D.具有普遍性和直接现实性的优点

E.能证明某种认识是否对人有用

19.尽管历史上罗马教廷把哥白尼的“日心说”当作“异端邪说”加以攻击,但这既不能改变地球绕太阳运转的规律,也不能阻止人们接受“日心说”。

这一事实说明()。

A.客观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B.人在客观规律面前无能为力

C.真理中包含着不依赖于人的客观内容

D.真理终究会战胜谬误

E.客观规律起作用是无条件的

20.2003年4月15日新华社报道:

美、英、日、法、德和中国科学家经过13年努力共同绘制完成了人类基因组系列图,比原计划提前两年,在人类揭示生命奥秘、认识自我的漫漫长路上又迈出重要一步。

这一科学成就的取得表明( )。

A.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只有尚未被认识的事物

B.人类不仅能认识事物的现象,而且可以把握事物本质和规律

C.正确认识对人们的实践活动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D.正确认识可以直接引起客观事物的变化

E.人类只能认识事物的现象,不能把握认识的本质。

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日语学习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