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赴西安等地学习考察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情况报告.doc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118126 上传时间:2022-10-03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赴西安等地学习考察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情况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关于赴西安等地学习考察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情况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关于赴西安等地学习考察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情况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关于赴西安等地学习考察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情况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关于赴西安等地学习考察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情况报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关于赴西安等地学习考察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情况报告.doc

《关于赴西安等地学习考察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情况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赴西安等地学习考察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情况报告.doc(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关于赴西安等地学习考察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情况报告.doc

关于赴西安等地学习考察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情况报告

雅砻文化大观源赴内地学习考察组

(2011年4月)

地委、行署:

为了全力打造山南雅砻文化大观源,全面落实张庆黎书记等自治区党委、政府领导的批示精神,深入学习借鉴内地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的成功经验和做法,根据2010年12月29日自治区关于雅砻文化大观源专题会议精神,经地委、行署批准,由自治区政府办公厅和山南地区行署办公室、雅砻文化大观源办公室、文化局、旅游局、乃东县和雅砻文化产业开发责任有限公司组成的雅砻文化大观源赴内地学习考察组一行8人,于3月19日至4月1日赴陕西、云南、海南、江苏四省,对西安大唐芙蓉园、丽江市玉龙雪山和丽江古城、迪庆普达措国家公园和独克宗古城、三亚南山文化旅游区和槟榔谷、江苏灵山梵宫等文化旅游景区进行了学习考察。

此次学习考察,地委、行署高度重视,所到地(市)大力支持,特别是自治区政府办公厅给予了有力协助,确保了学习考察活动顺利、圆满完成。

学习考察前,其美仁增书记、赵宪忠专员十分重视,对此次学习考察提出了明确要求;行署副专员云丹召集考察组人员对此次学习考察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主要目的和任务、具体事项和考察要求进行了部署、强调。

学习考察中,考察组人员带着目的、带着任务、带着重托,本着对打造雅砻文化大观源高度负责的态度,每到一处,都仔细看、虚心听、详细问、认真记,并召开考察小结会和总结会,找差距、讲感受、谈体会、想思路。

一路行来,考察组大开眼界、大长见识、感受颇深、触动很大,为打造雅砻文化大观源学习了一些可资借鉴的宝贵经验。

现将学习考察情况报告如下:

一、学习考察地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主要做法

此次学习考察,考察组对所到之地谋划文化旅游产业的理念和举措深受启迪,对推动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气魄、手笔和力度无不赞叹,深感内地文化旅游产业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贡献十分明显。

2010年,大唐芙蓉园所在的曲江新区游客量达2500多万人次、综合收入20多亿元,其中大唐芙蓉园进园游客达200多万人次、创收2亿元左右;丽江市接待游客910万人次、综合收入112.5亿元,其中玉龙雪山游客量达235万人次、创收2.1亿元;迪庆藏族自治州接待游客603万人次、综合收入61.57亿元,其中普达措国家公园游客量达68万人次、创收1.25亿元;三亚市接待游客883万人次、综合收入139.64亿元,其中南山文化旅游区游客量达313万人次、创收4.2亿元;无锡市滨湖区接待游客1010万人次、综合收入100.6亿元,其中灵山梵宫接待游客300多万人次、创收5亿余元。

“十一五”期间,这些地方无论是接待人数,还是旅游收入,都保持了年均10%以上的增速,文化旅游业对加快当地城镇化建设步伐、促进产业发展、扩大社会就业、拉动群众增收、增加地方财政收入都起了重大推动作用,已成为这些地方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甚至是主导产业。

其主要特点和做法是:

(一)注重规划先行。

坚持政府主导,立足文化特色和资源优势,按照国内一流、国际领先的标准,聘请国内外顶尖专家高起点、大手笔规划,是各地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的首要特点。

规划抓住和满足了人们对文化、精神和体验的需求,充分考虑了旅游发展的需要,结合文化主题、建筑风格、节目打造等多方位、全面性规划设计,确保了规划的科学性、超前性。

大唐芙蓉园以“大型皇家园林式文化主题公园”为定位,面向国际招标,高端策划创意,聘请中国建筑科学院院士张锦秋和日本设计大师秋山宽分别完成了建筑规划和景观设计,同时,规划注重夜晚景观营造,灯火璀璨,流光溢彩,美妙绝伦,建设了一座大唐不夜城。

丽江市坚持旅游规划与城市规划同步,由政府拿出专项资金,聘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制定旅游产业和重点景区规划,使规划发挥了应有的龙头作用。

三亚市对每一个景点、每一个酒店都要进行充分论证、高标准规划设计,确保了旅游项目规划一个、论证一个、实施一个、成功一个。

灵山梵宫邀请国内外最权威的宗教、文化、旅游、园林、建筑等方面专家分行业规划设计,而后根据相互依存度、关联性、协调性,反复论证、修改,集中各行业智慧,形成了富有远见、非常大气的总体规划。

(二)注重基础建设。

各地始终坚持大旅游、大市场、大产业,跳出旅游办旅游,把基础设施建设纳入旅游产业发展范围,集中力量,优先发展。

他们集中财力,狠抓制约旅游业发展的关键性问题,使得旅游业赖以发展的公路、铁路、航空、通信、电力、供水等基础设施和城市建设、生态环境保护得到很大改变,宾馆、饭店、旅馆、商店等满足了各层次游客的需求,景区观景台、休息亭、厕所、安全防护、排污治污等服务功能十分完善,为旅游业快速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硬环境”。

西安市不用政府资金,而采取先举债投入城市公共设施建设、再卖地回收资金的办法,使城市功能和价值同步提升。

丽江市十几年累计投资近20亿元,实施了改善交通、供水、供电、通讯、卫生等基础设施,古城处处蕴含着“小桥流水人家”的千古意境,人居环境极大改善,城市品位极大提升,四面八方旅客纷至沓来,呈现出人兴业旺的大好局面。

三亚市通过招商引资建设各类酒店254家,拥有家庭旅馆1000多家,共有床位近6万间,适应了游客不断增加的需要。

(三)注重文化内涵。

文化是旅游之魂。

学习考察中,各地在文化旅游挖掘、传承、包装、创新方面都给人以全新的、震撼的感受,不论是景区景点、房屋建筑、人物雕塑、标志符号,还是文艺演出、民族歌舞、风土人情、衣着服饰、民间故事等,都通过艺术的表现形式和声、光、电等科技手段生动再现了各少数民族衣、食、住、行、生产生活等风格各异的民族文化,山、水、物、人、歌、舞等交相辉映,令人目不暇接。

特别是被称为“民族文化和旅游对接”的“丽江印象”大型实景演出确属一绝,500多名当地少数民族组成的演员,在象征着云贵高原红土的红色沙石砌成的12米高、迂回艰险的“茶马古道”上,以玉龙雪山的神奇风光为天然背景,以纳西民族为主的当地民俗民风为主调,气势磅礴的演出构成了整个场景;《椰岛谷歌》实境演出以古乡古色的黎族村寨和秀丽挺拔的百年槟榔林为背景,以纹身纹脸阿婆织锦绣花和悠悠水车、轻淌溪水、和谐山水为衬托,200多名土生土长少数民族演员,以独特的演出演绎和再现了勇敢、勤劳、淳朴黎苗族人民的生产生活和丰厚的文化底蕴,身入其中,让人叹为观止。

还有108米高的南海观音、88米高的灵山大佛、无锡的九龙灌浴,创意大胆,设计宏伟,非常震撼,令人敬畏。

这种大手笔、大品牌、大文化、大旅游的做法,无不让人折服。

(四)注重经营管理。

这些城市文化旅游之所以发展很快,得益于有好的运作模式。

其共同之处,主要采取“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实行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各主要景区以成立管委会为龙头,以管委会下设公司为经营主体、下设处室为管理单位,管委会主要行使规划的编制与实施、项目立项、土地开发与用地管理、协调服务、劳动用工、监督管理等职权,公司在资金筹措、景点开发、经营管理、队伍建设等方面完全实行市场化运作。

西安市坚持“把城市当景区打造”的理念,走“文化—旅游—城市价值”运作之路,成立曲江新区管委会,下设文化旅游企业集团,企业总经理由管委会主任兼任(副地级国家公务员),副总经理以下均向社会公开招聘;园区建设采取政府给政策、划拨土地的办法,按照征地—举债—市政配套—招标拍卖挂牌—卖地—项目规划—招商—项目管理的流程,充分挖掘土地的文化资源,实现土地的迅速增值和利用,使土地由开发前的每亩不足40万元涨到现在的300万元以上、房地产由开发前的每平方米不足3000元涨到现在的7000多元。

玉龙雪山集团经历了“成立管理局—政府给10万元启动资金—做规划—引进企业做索道—开发云杉坪—资金积累—建冰山公园—打造《印象丽江》——组建股份公司上市”的过程,同时采取辖区所有景点旅游门票捆绑制,实现了旅游产业开发和群众增收协调发展、更大发展。

迪庆藏族自治州采取了成立景区管委会,管委会下设旅游投资公司,公司以门票收益权为抵押,向银行一次性贷款6亿元建设公园、古城等,政府提供必要担保,而后依据规划分步开发。

另外,各地十分注重导游队伍建设,要求所有导游必须具备一定学历、持有国导证和上岗证,统一着装少数民族服装、讲普通话、能歌善舞、与游客有很好的沟通技巧,并经过专业培训后方可执业;十分注重景区规范化管理,特别是丽江古镇无论是歌厅酒吧,还是饭店商铺,晚上可畏人山人海、热闹至极,但到11点全部停业,人走城静。

(五)注重宣传营销。

各地十分重视文化旅游宣传促销工作。

促销经费上,大致形成了“政府投入、企业为主、社会参与”的格局。

促销方式上,体现了多方位、立体式宣传模式,巩固老市场,开拓新市场,实现了客源的大幅增长,具体体现在:

一是以深化景点文化内涵为核心,以邀请知名导演、演员打造特色节目为突破口,以开辟旅游精品线路为切入点,扩大名效应,做精营销热点;二是加强与旅行社的合作,举行各种有旅行社和记者参加的旅游推荐会;三是以搭建政策平台进行促销,旅游淡季实行交通补贴、降低门票,对旅行社实行奖励机制;四是借助大型会议、大型演出和国家领导人、有名人士参观考察之机,大力宣传促销;五是实行“请进来”与“走出去”并举的营销策略,精心组织参加各种国内外旅游交易会和巡回促销活动,组织国内外媒体记者、旅行商踩线、踩点;六是制作反映各地旅游的旅游幻灯片、VCD及各种宣传旅游精品线路的宣传促销资料,等等,通过这些卓有成效的旅游宣传促销,扩大了各地旅游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六)注重产业培育。

这次行程给我们的感觉是,各地文化旅游产业化已具规模,食、住、行、游、购、娱等产业要素完备,功能健全,完全能够满足不同层次、不同类型游客的需求。

产业链条得到全面提升,各旅游景点所在城市功能综合配套,促进了城市经济的大发展、大繁荣;旅游重点区域的航空、铁路、公路四通八达,带动效应十分明确;景区内部水、电、通讯、车辆、索道、饭店、厕所、步道、停车场等配套完善,各项公用信息图形符号、标识标牌设立醒目、安全措施保障有力,绿化、净化、美化到位,酒店、旅行社、旅游车船、旅游定点购物商店、文化旅游经营单位齐全,为游客消费提供了平台。

丽江市实行文化事业单位企业化改革,文艺演职人员全部买断工龄,其身份由事业单位人员转变为股份制企业职工,完全走向自我经营、自负赢亏、自我发展的路子,同时按现代企业制度组建集团公司,迅速形成产业规模化,其人员工资远远高于以前。

特别是各地投入巨资打造的文化旅游精品节目,成为当地旅游中极具特色的文化旅游大餐,西安的《大明宫传奇》、丽江的《印象丽江》和《丽水金沙》、海南的《椰岛谷歌》等等,为旅游产业注入了深刻的文化内涵。

文化旅游产品开发也是各地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的一大亮点,变文化资源优势为商品价值体现,形成了文化旅游商品开发、加工、生产、销售与旅游线路一条龙,少数民族字画、民族工艺品、民族服饰等独具特色的旅游商品种类繁多,政府“有形之手”抓管理和市场“无形之手”抓整合的旅游行业协会新体系十分完善,当地群众增收与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协调推进、和谐发展。

二、学习考察文化旅游产业的启示

此次学习考察,各地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的成功经验值得借鉴,为打造雅砻文化大观源提供了如下有益启动:

(一)领导重视是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的可靠保证。

学习考察地把文化旅游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龙头产业来抓,从战略定位、规划设计、资金投入、政策措施、领导力量等方面给予全方位支持,并动员各方面力量,在全社会形成大办旅游的良好氛围,促进了文化旅游产业的跨越式发展。

打造雅砻文化大观源,自治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地委、行署全力以赴,社会各界热切期盼,山南旅游大发展的时机已经到来。

(二)创新体制机制是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的强大动力。

从各地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的经验看,实行景区(点)管理权与经营权分离,采取“政府主导、名家打造、市场运作”模式是成功之举,基本规律是起步阶段政府主导的多、发展阶段政府推动的多、兴盛阶段政府放开的多。

打造雅砻文化大观源,完全可以借鉴和推广这一模式,并在实践中创造性地吸收、完善,开创符合山南实际的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体制机制,以经营管理体制创新实现园区大发展。

(三)依靠资本运作是破解文化旅游产业资金难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