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形基础.docx
《造形基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造形基础.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造形基础
造形基础
TheFoundationTheoryofFormArt
课程代码:
学时数:
总学时120(理论120实验0习题0讲座0讨论0实习0)学分数:
7.5
课程类别:
学科基础课开课学期:
1、2
主讲教师:
杨东张玉军刘毅娟高晖等
编写日期:
2011年8月
一、课程性质和目的
课程性质:
造形基础是设计领域中研究造形活动的基础学科,是高等农林院校风景园林专业、城市规划专业和园林专业的专业课程,是必修课。
教学目的: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基础造型的美学法则,掌握构成设计中各种构成形式的基本概念、作用和构成方法,培养学生创造形和组织形的能力,为今后各专业学科的学习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同时,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逻辑推理能力以及对新形态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为后继课程的学习和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打下必要的基础。
二、课程教学内容、学时分配和基本要求
1,平面构成概论(讲课2学时)
教学内容:
(1)平面构成的起源和发展
(2)平面构成是艺术设计的基础
(3)平面构成的概念与特征
(4)平面构成的学习方式与目的
(5)平面构成的材料和工具
基本要求:
了解平面构成的起源、发展以及这门课程在艺术设计学科中的重要意义;理解构成设计的基本概念以及单纯、抽象、概括的基本特征;树立起理性与感性并重,努力培养创造力与想象力的学习目标;熟悉和掌握构成设计中要使用的一些基本绘图工具和绘图方法。
2,形式美的法则(讲课2学时)
教学内容:
对称与平衡
比例与次序
节奏与韵律
对比与调和
统一与变化
基本要求:
通过讲授及实例分析,使学生辨证理解上述审美法则的概念和意义,认识到构成设计中共性与个性、局部与整体的矛盾统一,了解秩序和规律是人类共通的基本审美法则。
3,点、线、面的性格特征与抽象表现(讲课4学时)
教学内容
(1)点、线、面是平面构成的构成三要素
(2)点、线、面的性格特征
(3)点、线、面的构成规律和表达要点
(4)点、线、面的综合抽象表现
基本要求:
理解点、线、面的概念、分类、特征以及各自的“情感”表达要点,掌握点、线、面之间的“虚实”转化,如点的线化,线的面化(以及面的体化),分别掌握点、线、面的构成规律,重点研究点、线、面的综合抽象表现形式,如情感、情态表达、动感表达、安定感表达、机械感表达等,引导学生用理性、抽象的形式语言表达感性认知。
4,基本形与骨骼(讲课4学时)
教学内容
(1)基本形的概念
(2)基本形的构成方法
(3)基本形的排列组合
(4)形态之间的八种组形关系
(5)骨格的概念和作用
(6)骨格的类型
(7)基本形与骨格
基本要求:
理解基本形与骨格的概念和作用,重点掌握加法、减法以及加减综合法、分割法、分离法等多种基本形的构成方法,掌握面状排列、环状排列、对称排列、放射排列等多种基本形的排列组合方式,掌握分离、接触、联合、差叠等形态间的八种关系。
重点掌握作用性骨格在构成设计中的应用特征。
5,重复构成(讲课2学时)
教学内容
(1)重复构成的概念和作用
(2)单体重复和单元重复
(3)绝对重复和相对重复
基本要求:
理解重复构成的概念和作用,掌握基本形在重复骨格中方向、正负的多种变化形式,重点表现整齐划一、井然有序的视觉美感。
6,近似构成(讲课2学时)
教学内容
(1)近似构成的概念和作用
(2)基本形的近似
(3)骨格的近似
基本要求:
理解近似构成的概念和作用,掌握同中求异的近似基本形的设计方法,掌握基本形近似以及骨格近似的构成手法,重点表现寓变化于统一之中的构成特征。
7,渐变构成(讲课4学时)
教学内容
(1)渐变构成的概念和作用
(2)基本形的渐变
(3)骨格的渐变
基本要求:
理解渐变构成的概念和作用,掌握基本形渐变以及骨格渐变的构成手法,重点表现渐变构成的阶段性、规律性和秩序性,强调渐变构成所体现的透视感、空间感和节奏感。
8,变异构成(讲课4学时)
教学内容
(1)变异构成的概念和作用
(2)基本形的变异
(3)骨格的变异
基本要求:
理解变异构成的概念和作用,掌握基本形变异以及骨格变异的构成形式,重点表现在变化中保持共性,在规律中打破单调格局,制造画面戏剧性效果的构成手法。
9,密集构成(讲课2学时)
教学内容
(1)密集构成的概念和作用
(2)趋近点的密集、趋近线的密集、自由密集
基本要求:
理解密集构成的概念和作用,掌握各种密集构成的构成方法,重点表现由形态的疏密、松紧、虚实对比所形成的画面的张力和动感,通过量的累积制造画面的视觉焦点。
10,放射构成(讲课2学时)
教学内容
(1)放射构成的概念和作用
(2)向心放射、离心放射、同心放射、多心放射、移心放射
基本要求:
理解放射构成的概念和作用,掌握向心放射、离心放射、同心放射、多心放射、移心放射的构成方法,重点表现放射构成的光感、动感以及爆炸感等视觉特征。
11,分割打散构成(讲课4学时)
教学内容
a)分割打散构成的概念和作用
b)等分割、比例分割、数列分割和自由分割
基本要求:
理解分割打散构成的概念和作用,掌握等分割、比例分割、数列分割和自由分割的构成方法,重点研究造型中潜在的整体和部分的数理规律,体会“木散为器,帛裁成衣”的深刻内涵。
12,肌理构成(讲课4学时)
教学内容
(1)肌理构成的概念和作用
(2)肌理构成的方法
基本要求:
理解肌理构成的概念和作用,掌握滴流法、水色法、蜡色法、撕贴法、压印法、拓印法、刻刮法、涂擦法等特殊肌理的制作方法,创作出视觉效果新颖,心理联想丰富的构成作品。
13,空间构成(讲课4学时)
教学内容
i.空间构成的概念和作用
ii.层叠空间
iii.矛盾空间
iv.错视
基本要求:
理解空间构成的概念和作用,掌握层叠空间的构成方法,其中重点掌握透视空间表现法、重叠表现法、平行线方向转折表现法,了解矛盾空间的四种表现形式(形体矛盾、错位矛盾、超现实矛盾和矛盾连接)及其形成原因。
了解图形干扰、图底反转以及心理影响所形成的各种视错觉。
14,色彩的基础知识(理论8学时)
教学内容:
(1)色彩的产生
(2)色彩的基本属性
(3)色彩的视觉生理
(4)从理论到实践
基本要求:
了解色彩的基础知识,理解色彩在风景园林设计中的意义和作用。
通过色彩实验了解身边的色彩,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5,风景园林设计的配色原理(理论20学时)
教学内容:
(1)以色相为主的对比与调和
(2)以明度为主的对比与调和
(3)以纯度为主的对比与调和
(4)色彩布局
(5)从理论到实践
基本要求:
理解色彩构成中色相、明度和纯度的配色原理;通过不同格调的风景园林作品中进一步认识色彩在设计中配色原理;通过课堂及课后练习进一步掌握配色的原理及规律,并熟练应用。
16,区域景观色彩的研究与实验(理论12学时)
教学内容:
(1)色彩对区域景观色彩的影响与作用
(2)区域景观色彩的研究方法
(3)区域景观色彩的综合实验
基本要求:
通过区域景观色彩的阐述,引导学生从色彩的角度出发进一步理解“一方风土造就一方景致”的区域景观特质。
通过严谨的调研方法,建立科学的区域色彩研究法。
17,空间造形的概述(理论课4学时)
教学内容:
(1)空间造形的思维方法:
从具象到抽象、从平面到立体;
(2)空间造形的基本条件:
视觉特征、环境条件、形态本身;
(3)空间造形的设计范围:
结合设计案例的解析。
基本要求:
理解空间造形的含义,确立抽象是为了追求造形的真谛,应尽可能避免一切具象形和材料所带来的局限和束缚,提高抽象思维的能力。
掌握空间组织与结构,避免把空间造形理解为一种静态与不变的形象。
理解点、线、面、体是构成的基本元素;了解立体构成中的点、线、面、体与几何学中的点、线、面、体的差异,以及它们与平面构成中点、线、面、体的差异。
了解空间构成的基础因素:
视觉基本特性(关系因素)、环境条件(必要因素)、形态本身(对象物——条件因素)这3个方面。
把握这些关系,由感性入手上升到理性的分析。
18,空间造形的基础元素解析(点、线、面、体、相互关系)(理论课8学时)
教学内容:
(1)基础形态的构成要素:
形态与形态的分解;
(2)点、线的构成:
①点、线立体构成的形态特征(线的断面、线的形态、线的质感、重力线、抽象化);
②点、线立体构成的构成方法(连续线材构成、单位线材构成、垒积构造、桁架构造、框架构造、连续框架、平面线层、线织面、曲线层);
(3)面的立体构成:
①面构成的特征;
②单面的形态与单面形态的创造(单元平面的曲体粘合、贴面浅浮雕、包装、隔间、简化抽象);
③面构成的方法(面层排列、连续直面的自由构成、可展开之多面体造型、插接面的构成、连续曲面立体构成、薄壳构造);
(4)块的立体构成:
①块立体的特征(线和面的加厚、体积、空间、间隙);
②单体块的形态创作(等分割移位,平行分割移位,规则形的自由截取);
③块的构成方法(重复形、相似形的积聚,对比形的积聚,加法构成、减法构成、打散重构)。
基本要求:
(根据要求分段讲授)
了解空间形态的基本特性,掌握基本形态的分类(自然形态,人工形态)。
了解立体构成技术制作的主要步骤。
理解三维形态中点、线的构成手法以及对人心理感知的影响。
认识线在立体造型有很重要的作用。
掌握线能够决定形的方向,具有多重表现力的特点。
训练利用线形成形体的骨架,成为结构体本身的方法。
了解线的速度感、动态性。
熟悉线材在空间构成使用中注意结构、注意空隙的手法。
注重线材本身的材性。
理解面立体在空间造型中运用的特性。
了解直面立体构成中立体形态分解成面层的排列规律。
有目的地培养学生二维空间与三维空间的逻辑联系和思维能力。
掌握直面立体造型的立、围、变原则,控制空间变化的秩序。
理解连续曲面立体构成、薄壳构成、单位平面的曲体空间构成技法。
了解面形中的其他构成形式以及运用方法。
了解和掌握块立体形中加厚、体积、单元、空间、间隙、透明等手法的特征与运用规律。
理解并掌握块材立体构成的基本方法。
理解块体被分割形体与整体造型之间分割线型和分割量的关系。
理解分割和积聚的相互关系,了解积聚以被集结的单位为前提,需要有积聚的场所。
认知块的组合过程中相邻接之各表面相贯穿或嵌合的效果。
19,空间造形的形式美法则(理论课8学时)
教学内容:
(1)单纯化与经济化;
(2)对比与调和;
(3)对称与平衡;
(4)统一与变化;
(5)稳定与轻巧;
(6)比例与姿态;
(7)节奏与韵律;
(8)联想与意境。
基本要求:
(根据要求分段讲授)
理解单纯化与经济化是立体构成的一个基本原则;理解对比与调和的概念,能识别与运用立体构成中的对比与调和关系,能创造出对比与调和特征的空间形态;理解对称与均衡的概念,理解二者在立体构成中的作用并能创造出具有明显特征的形态;理解稳定与轻巧的概念,了解在立体构成中影响稳定与轻巧的主要因素;了解比例的概念和比例的法则,着重了解黄金分割比的概念和应用;了解节奏与韵律的概念,了解韵律的主要表现形式(重复、渐变等);了解立体构成能够通过人们的联想产生某种意境的作用;了解立体构成中多样与统一的应用。
20,构成要素的空间知觉(理论课8学时)
教学内容:
(1)形体视觉的基本特征:
光、色、形态结构;
(2)立体感觉:
量感与空间感、触觉与运动觉;
(3)空间尺度:
空间的比例、空间的尺度;
(4)肌理与质感:
形态的材料作用;
(5)空间错觉与矫正:
视知觉与视错觉、视错觉的应用与修正。
基本要求:
(根据要求分段讲授)
理解形体视觉的基本特性,涉及光、色、艺术心理、形式结构等一系列的知觉现象。
了解色彩是立体构成中十分重要的要素,了解构成中物体本色的应用及人为处理色的应用;了解肌理的概念和肌理的运用。
了解立体构成中空间的概念,了解空间与形体的联系。
理解立体并不仅仅是一种视觉现象,实质是一种生命力的体验。
通过训练使学生对立体形态的量感、空间感、肌理感有感性上的认识。
理解立体的感觉主要是量感和空间感,还有触觉和运动觉。
了解空间分为物理空间和心理空间两类,空间张力是空间的本质。
了解立体构成是借助于材料来实现的,首先是从材料开始,最后隐去了材料形态而转化为新的造型物的过程。
理解人们的思维、经验、习惯、感情不同以及视觉环境、大气条件的差异会造成一定的视错觉与幻觉,加上色差、明暗差的影响,构成了视觉矛盾的复杂性。
掌握对于视错觉、幻觉强化加以应用和修正、矫正的处理手法。
21,空间造形的综合训练(理论课12课时)
教学内容:
(1)空间设计元素;
(2)造形基础综合知识;
(3)现实案例分析。
基本要求:
(根据要求分段讲授)
了解应用材料的分类和材性。
将各种素材作为构成进行综合造型训练。
学习各种线材、面材、块材的材料特性与构造,加工的方法与技巧,掌握立体造型最基本的原理。
学习研究有机形体造型的特点,并从生活和自然界中提炼,表现出具有生命的动力,自由的韵律等丰富的形态,以及不同的空间,形态关系。
以不同的材料,不同的加工手段,并用抽象的造型语言,表达一定心理感觉的抽象概念,要求在使用材料上与表现主题相吻合。
运用三维形态构成的原理,结合光学,物理学,生理学,心理学,形式美学,逻辑学等多学科专业,展开不同的造型表现形式。
综合讨论、团队合作和研究立体构成的认识规律和表现规律。
三、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和分工
造形基础的三部分内容《平面构成》、《色彩构成》和《立体构成》是城市规划设计,园林建筑设计Ⅱ,园林设计,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园林工程,植物设计与应用等课程的专业基础,同时也是高等农林院校风景园林专业、城市规划专业和园林专业的专业课程。
四、本课程的考核方式
本课程采用分段式训练考核方式。
总成绩由平时训练成绩和综合训练成绩组成,其中平时训练成绩占70%,综合训练成绩占30%。
五、建议教材与教学参考书
建议教学参考书
《建筑初步(第二版)》,田学哲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形态构成学》辛华泉著,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立体构成》辛华泉主编,湖北美术出版社
《立体构成》卢少夫著,浙江美术学院出版社
《立体构成之基础》,高山正喜久著,大陆书店
《色彩设计在法国》郎科罗编,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
《建筑造型百科——从多边形到超曲面》,宫崎兴二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建筑构成》南舜薰,辛华泉编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建筑形式美的基本原则》[美]托伯特·哈姆林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建筑:
形式·空间和秩序》[美]弗郎西斯·D.K.钦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建筑空间组合论》彭一刚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六、课程简介
造形基础是高等学校艺术设计类各专业学生必修的重要基础理论课,也是现代基础造型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平面设计方面强调形态之间的比例、次序、平衡、对比、调和、节奏、韵律、统一、变化等形式美的法则的同时,重点研究对重复、近似、渐变、变异、密集、放射、肌理、以及打散重构等构成形式的理解与应用。
色彩研究方面强调色彩构成中的调色、对比、调和、表情的同时,重点研究空间与色彩的关系,从而导入对专业领域的理解与应用中。
空间关系方面强调造型各元素的构成法则。
是以一定的材料,以视觉为基础,以力学为依据,将造型要素,按一定的构成原则,组合成具有良好审美原理的三维空间形体。
其任务是揭示立体造型的基本律,阐明立体设计的基本原理。
造形基础是高等农林院校风景园林专业、城市规划专业和园林专业的专业课程。
是学生进入专业设计前必须具备的重要专业设计能力。
通过课堂的理论讲授、作品分析,以及学生的实践体验,让学生掌握平面、色彩、立体构成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加深学生对形与形之间关系的理解,培养学生组织形、创造形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创造能力与表达能力,并为今后学习后继课程奠定必要的理论基础。
执笔人:
审核人:
教学院长:
院学术委员会:
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