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鸦期幼儿绘画特点.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1811381 上传时间:2023-04-02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360.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涂鸦期幼儿绘画特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涂鸦期幼儿绘画特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涂鸦期幼儿绘画特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涂鸦期幼儿绘画特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涂鸦期幼儿绘画特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涂鸦期幼儿绘画特点.docx

《涂鸦期幼儿绘画特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涂鸦期幼儿绘画特点.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涂鸦期幼儿绘画特点.docx

涂鸦期幼儿绘画特点

 

涂鸦期幼儿绘画特点(总11页)

涂鸦期幼儿绘画特点与指导策略

李怡芳

【摘要】幼儿绘画发展可分为四个阶段:

涂鸦期、象征期、图式期、写实期。

2-3岁幼儿正处于绘画涂鸦期,是幼儿绘画的最初级阶段。

幼儿的涂鸦活动可以较好的反映其心智成长和身体发育状况,激发其创造的热情和动力。

为此,我们应当遵循幼儿发展的自然规律,循序渐进,重视并鼓励幼儿从事涂鸦和符号活动,探索适宜的材料与方法来引导幼儿的涂鸦活动,使他们心理得到充分满足,绘画兴趣得到培养。

既给予他们涂鸦的自由,又进一步激发其创造性思维和活动的发展,让他们在活动中加强观察与学习,顺利地摆脱涂鸦期,进入下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关键词】涂鸦期美术活动指导策略

“唉,毕加索是天生的。

”有的妈妈会说。

的确,不是每个妈妈都能生出一个小毕加索,但重视在婴儿期对宝宝绘画潜质的开发,即使不能让孩子成名成家,也会为他未来的人生打开一扇明亮的窗。

  所有的新生儿只能看到距离他20厘米以内的东西,大部分宝宝在1岁时还不能准确区分颜色,可有的孩子在三、四岁的时候,就能画出线条虽稚嫩但色彩丰富的画了。

最前沿的科学也很难说清楚,为什么有的孩子早早学会了区分颜色与形状,甚至有了艺术的创造,而有的孩子,仍然是沉默的大多数。

如果有一天,你发现小宝贝开始乱涂乱画,弄脏了衣服、家具和你的心情,千万不要恼火,妈妈们,整理好你的耐心和智慧,仔细看一眼那些混乱的线条吧,一个由宝宝创造的神秘花园在你眼前展开了……唐代《添丁诗》“忽来案上翻墨汁,涂抹诗书如老鸦。

”涂鸦:

在字典中也是这样解释的:

形容字写得很坏。

似乎在一般人的眼里,涂鸦是一种不好的行为。

殊不知,涂鸦是人创造性的始初,毕加索的画是抽象画的经典之作,如果说他的画象孩子的画,其实一点也不为过,因为还有谁象他这样具有创造力和想象力呢?

那就是孩童。

 

涂鸦是婴幼儿的一种本能表现,是视觉经验和身体、手指肌肉协调发展的产物。

它更是一种游戏,在这种无实用性、目的性的游戏中,婴儿将感觉统合经验籍点、线、面、色彩及空间具体呈现出来,表达思想和情感,并与他人沟通。

在它能用笔进行随意涂抹的瞬间起,就自发地运用“美术语言”表现自我。

是一岁半至四岁左右地幼儿在没有明白地绘画目地地状况下,以游戏地形式,不受或少受视觉掌握,随意进行地画线活动。

这种画线活动,是幼儿最初地绘画方式,固然幼稚、纯粹、混沌,但却蕴藏着幼儿聪慧发展地火花。

一、幼儿涂鸦期的发展阶段及其表现特征

(一)幼儿涂鸦期的发展阶段

幼儿的绘画发展可划分为涂鸦期(1.5-3.5岁)、象征期(3.5—5岁)、图式期(5-7岁)几个阶段。

处于象征期和图式期两个阶段中的幼儿,在绘画中有一些独特的表现形式。

涂鸦期的绘画没有明确的表现意图,不讲究造型、色彩和构图,是一种游戏活动。

1.5左右的幼儿他们喜欢到处涂抹,于是用笔在纸上、书上、墙上等地方画点、画线的涂鸦行为就出现了。

这些最初在纸上留下的点、线痕迹就是涂鸦画。

涂鸦实际上是他们的感知觉和动作有了一定的发展与协调之后对周围环境作出的一种新的探索,是一种新的动作练习。

这种练习基本上是一种手臂动作。

所以,幼儿涂鸦的根本特点是没有明确的表现意图,也就是说,幼儿在涂画之前没有预想、没有构思,而是把涂鸦作为一种游戏活动,享受涂鸦动作带来的那种有节奏的主动地“动”的运动快感,以及对纸上、墙上出现的各种各样的线条的视觉感官满足。

幼儿的涂鸦经历了未分化涂鸦(1.5—2岁)、控制涂鸦(2-2.5岁)、圆形涂鸦(2.5-3岁)和命名涂鸦(3—3.5岁)4个发展阶段。

通过对2-3岁幼儿的观察,我们发现幼儿的涂鸦期也是有一定的发展轨迹的。

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及手指小肌肉的逐渐协调,他们涂鸦所表现出的特点也就不同。

1.未分化涂鸦

这种行为表现最明显的就是刚进入托班的宝宝,他们拿起笔就漫无目的地涂抹起来,一会儿桌子上、墙上、凡能画的地方都让他们画完了。

由于他们手的发育不完善,眼动轨迹杂乱,脑、眼、手还不够协调,所以他们画出一些无序不成的线条,且边画、边说、边玩。

这一阶段的涂鸦只是满足他们的动觉。

2.控制涂鸦

经过了一段时间的涂鸦活动,孩子逐渐发觉到自己的动作跟画纸之间有了某种联结,于是,孩子会尝试用视觉来控制自己的动作,即手眼协调。

外在表现出现了上下左右线段、锯齿、螺旋线等,不画到纸外,图形较集中。

此时,手腕比以前较灵活,但是小运动,因此孩子不会画圈。

3.圆形涂鸦

由于肩、肘、手腕关节的发育,孩子能够画圈,同时能注视涂鸦时笔的运动方向(在控制涂鸦阶段,视觉控制动作,此时已经转移到笔上了)未封口的、封口的、螺旋的圆。

随着圈的变小,更精细,孩子将进入命名涂鸦阶段。

4.命名涂鸦

龙龙拿起一支绿色的蜡笔,画了一条弯弯扭扭的线条,还在边上涂画了几个圈圈。

他指着曲线告诉大家:

“这是蛇”,指着圈圈说:

“这是石头”。

进入命名阶段的孩子能朦胧地意识到线条与实物间的联系,他们会自言自语地对线条加以说明,给线条起名字。

这种命名涂鸦并非是先想好主题再涂画,而是看到所画的符号像什么就赋予它相应的含义。

所以涂鸦画的命名是其思维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标志。

通过观察画面形象并给它取名,这表明幼儿已经由动觉的满足为基本动机转变为对画面形象的兴趣。

即幼儿已从涂画的动觉思维发展发展到了形象思维,并具备了一定的视觉记忆。

这时教师既要做旁观者又要适时创设条件,组织引导幼儿进行美术活动。

  这一时期地幼儿固然语言和动作还不很协调、完善,但是她们对绘画却情有独钟。

她们十分喜欢胡涂乱画,爱拿她们简单接触到地工具,如铅笔、钢笔、彩色笔等,在她们以为能画地纸、书、墙、桌面等材料上任意涂画。

幼儿这时地绘画内容是自己所设想的而不是照物临摹,她们的目地不在于画出与物体相似地形象,而只是借助这种画线活动来抒发自己地情绪和感受。

假如问她们画出来地是什么内容,她们回答地与所画出地常常相差甚远,如“让我想想”、“你说呢”、“我不知道”。

这充分表现出幼儿绘画带有明显地随意性、自由性和无目地性。

这种绘画表现特征习惯上称为“涂鸦”。

研究幼儿在不同年龄阶段地绘画特征,探讨其变化发展规律,有益于实施美术教育,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发展她们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二)幼儿涂鸦期的表现特征

涂鸦期幼儿地绘画固然比较杂乱,但是通过分析和研究大致上可分为三种表现特征。

1.杂乱线

线条杂乱无章,不分横线、竖线、弧线、斜线等,线与线互相掺杂在一同,这是幼儿绘画最原始地表现。

2.单一线

幼儿经过一段杂乱线绘画后,会自觉地重复同一动作,在纸上画出形状各不同的线。

这些线或是自上而下、自左而右、长短不齐地重叠;或是大大小小、封口不封口地圆形;或是一组组地弧形、曲形等,显现出幼儿开端能够对手地动作有所掌握,力求表现出来并获得满足,它孕育着幼儿地意念和追求。

3.构成线

是幼儿在具体地画面位置上,能够模糊地表现出与客观事物和自己经历间有联系的线。

这种构成是以符号地形式来表现地。

能够以为幼儿能画出构成线,具有了接受绘画训练地最根本条件,任何绘画地表现形式都是因而孕育发展地。

一岁半以后的小孩,开始喜欢涂鸦,拿着蜡笔或粉笔,在纸上、地上、墙上随意地画着各种图案。

尤其是在爸爸妈妈精心装修过的墙壁上涂鸦时,年轻的爸爸妈妈最烦恼,甚至会抢下孩子手中的笔,并呵斥孩子:

“你怎么这么不懂事!

不要再捣乱了!

爸爸妈妈装修房屋很辛苦!

”其实,爸爸妈妈并不了解,此时小孩并不是在故意捣乱。

涂鸦,对小孩来说是一种很重要的表达方式,也是一种对小孩身心发展非常有意义的活动喜欢通过涂鸦表现自己。

  少儿从出生起就希望借助各种声音、符号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在行为、语言未成熟前,少儿表现自己最常见的形式是拿笔在纸上涂鸦,借助这种方式与人沟通,让别人了解自己。

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当家长看到小孩涂鸦时,却常因为毫无意义的图案,阻止他们继续通过涂鸦表达自己的想法。

从少儿的身心发展角度来说,涂鸦有着重要的意义。

美国着名少儿美术教育学家罗恩菲尔德认为,涂鸦最初发生的阶段开始于18个月大时,到三四岁结束。

涂鸦与少儿动觉的发展以及视动经验有关,它是少儿练习和发展大肌肉整合运动以及精细动作控制的过程。

尽管少儿涂鸦在成人看来是无意义的混乱线条,但少儿在其中表现自己,就像用语言和手势一样。

对于他们来说,涂鸦代表了一些事物,例如,看上去很随意的一条线,可能代表狗在跑或气球在飞。

涂鸦是一种动作表征,不是对物体的细致描绘。

涂鸦是少儿的一种意识觉醒,这种意识就是少儿认为画在纸上的线条和形状也可以代表他们环境中的事物。

  另外,一些少儿的涂鸦有些像点、戳画纸以及书写形式的图形,其实,它们是少儿试图模仿成人签名的一种表现,这种涂鸦可为少儿书写能力发展提供早期的实践机会。

幼儿涂鸦是一种积极的学习运动,托班幼儿的年龄正处于有控制的涂鸦与圆形涂鸦的阶段,根据有控制涂鸦与圆形涂鸦阶段的特点,开展丰富的涂鸦活动,将激发其绘画潜能,促进幼儿感知觉、手部精细动作及情绪、情感的发展,培养孩子初步的注意力、观察力和想象力,为以后的绘画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涂鸦期幼儿的美术活动不仅对幼儿的审美发展有重要的影响,而且对幼儿的其他能力和情感的发展也有重要影响。

二、涂鸦期幼儿美术活动的意义

画画可以增强孩子的感知能力,绘画是要通过手、脑、眼的配合的表现来达到一定的视觉效果。

使孩子的视觉感受能力在活动中得到锻炼,从中习得一定的经验,感受到自我的存在并试图更新的表现。

这种创造也是孩子们的趣事。

画画有利于孩子的心理调整,对于孩子来讲画画是一种游戏,是一种轻松、愉快、易行的活动。

在画的过程中会体验到绘画的快感。

绘画这种活动能够使孩子的心理感受和心理变化(生气、高兴、自卑、喜爱等等)表现出来。

另外,生活中的感受和经验的积累是孩子表现内容的源泉。

绘画会促使孩子不断地几乎所有的孩子从咿呀学语的时候,就能够通过涂鸦表达自己的情绪了,稍稍留意你就会发现子们创造一幅充满情绪的涂鸦比起用词语来描述这种情绪更为容易。

而面对千姿百态的世界,孩子们也有着自己的一套看法,他们的涂鸦作品就像一面面镜子,生动、夸张地反映了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有思想意识的孩子在心烦意乱时,喜欢在纸上漫无边际地乱涂乱画;内心充满阳光的孩子的画面上,总有晴朗的天空和温暖的太阳;一个人物反复出现在孩子的画面中并被画得尽善尽美,那是因为孩子喜爱他(她),孩子在画出某个形象后再用黑线把它涂掉,则表示孩子在用涂鸦的方式宣泄对这个形象的愤恨或者恐惧。

三、涂鸦期幼儿活动的指导原则

那么,对于涂鸦期的孩子,我们应该以怎样的观念和方式去引导其美术活动呢?

(一)提供丰富多样的刺激,激发幼儿的绘画兴趣

教师必须通过利用实物,语言,图片等多种形式的刺激,激发孩子感知事物的兴趣,并从对事物形状,色彩等的初步认识,来激发幼儿的审美动机,唤起他们的绘画愿望。

熟悉的,生活化的情景会使幼儿感到亲切和好奇,从而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绘画动机,产生通过线条,色彩来表现生活经验的愿望。

比如:

在引导三岁幼儿画泡泡之前,我会先讲一个故事:

“小鱼在水里吐泡泡,小鱼开始吐泡泡啦,泡泡越来越多。

”孩子们对此展开了丰富的想象,最后她们还饶有兴致地在纸上画满了泡泡,在想象和涂鸦的过程中,她们的情感得到了很大的满足。

(二)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选择合适的绘画内容

儿童对有丰富认知和生活经验的事物比较乐于表现,也易于表现,因此,教师在选择绘画内容时,一定要选择幼儿熟悉的并且感兴趣的事物。

例如,有些老师经常将画背面人的内容安排在画正面人之前,其理由是画背面人相对简单,其实这是不合适的,其实画背面人与正面人的难易程度相差不多,基本属于画封闭圆的范畴,但画正面人的乐趣却多得多。

3岁左右的幼儿很喜欢在地板,墙上乱画乱涂,对这种自发的,偶尔的涂鸦行为,教师和家长可以有意识地加以启发和引导。

幼儿一般到三四岁的时候,便能用线条画出简单的不规则形状,所以,2-4岁幼儿的涂鸦练习主要以画线为主,内容上应体现循环渐进,当然,也可以适当增加涂色练习,以加强幼儿对色彩的感知,由于涂色需要一定的臂力和腕力,对涂鸦期幼儿只作适当要求,另外,幼儿对不规则形状的掌握易于规则形状,尤其是幼儿学会画封闭圆的过程较长,所以,开始时可让幼儿先画一些圈形内容的变化练习。

例如:

画泡泡,太阳,气球,大苹果等,适当的时候,安排少量正方形,三角形等规则形状的内容。

(三)根据幼儿的学习特点,巧妙组织绘画活动

幼儿的基本活动方式是游戏,尤其是涂鸦期幼儿,这与其生理,心理特点有密切的关系。

由于年龄小,自我意识发展水平较低,幼儿会认为生活中的布娃娃,玩具小汽车甚至一切事物都跟他们一样是有生命和感情的。

例如,我教幼儿用几个圈圈画青虫的身体,但幼儿往往将圈与圈之间的距离分得很开,这时若告诉幼儿,小青虫的身体断开了,会很疼很疼的,它会哭的,孩子就会注意到间距的问题了。

涂鸦期幼儿的思维尚处于直觉行动阶段,还不能长久注意某一事物,也很难长时间绘画同一个主题,针对这一特征,教师可以将幼儿的绘画活动与游戏结合起来,例如:

画“下雨了”这一内容时,我将几张大画纸贴在墙上,将孩子分几组,每组几个孩子,我说“打雷了”“下雨了”,幼儿就集体画雨丝,因为纸很大,幼儿可以将雨丝画得很长,很细,我说“雨停了”,“出太阳了”,幼儿就停止画画,用手指代表脚来回走动,我说:

“又下雨啦,雨越来越大了,”幼儿又开始画雨。

幼儿在这一过程中即完成了一幅五彩的“大雨图”又通过画雨点,雨丝,增进了对大雨小雨毛毛雨的感受与认识,激发了他们的绘画热情和关注周围生活的兴趣。

有的教师认为孩子小,东西画不多就给孩子小纸,其实是不对的。

第一,涂鸦期幼儿手的发育尚不完善,对笔的控制能力较差,对形状亦不易把握,所以更应该给他们大纸,让他们大胆涂鸦,不受拘束,尽情作画。

第二,每个孩子的性格都不一样,在积极倡导个性化教育的今天,应让孩子根据自己的绘画需要,选择不同大小的纸,我曾记得有一位美术家说过:

“对于那些将绘画规则都固定化的人,我们绝对不能期望他会有大的创造性和生命力。

”也就是说,有限规格的画纸只能培养出有限的人。

并且,儿童绘画纸张的大小,颜色和笔的种类也以各异为好,以满足幼儿各自的表现需要。

很多教师在幼儿涂鸦的过程中“教”地过多,过死,或出示范画,让幼儿照着画,或随意阻止,扼杀幼儿的创造活动,都是极其有害的。

正如一位教育家说过,艺术最本质的价值是它的表现,表现没有一定的规则,唯有“表现”是真正的自由。

2岁左右的幼儿喜欢用笔随意的涂画,划出的线条清淡、杂乱、不成形,处于涂鸦期。

他们并无绘画的目的,是他们感知觉与动作有了一定的发展之后,对环境做出的新的探索,把一件过去在这个地方从没见到过的东西展示出来的激动经验。

随着幼儿行动范围的扩展,由手臂的反复运动出现了单一重复的横线或竖线,幼儿发现自己的动作与画出的线条之间有密切的关系,而感到非常的喜悦。

到了涂鸦阶段的后期,凌乱的线条被大量的不规则的圆圈所代替,逐步幼儿发现,这个圆圈可以代表一切事物的总体。

从这个时候起,幼儿的画面一下子有了内容,进步了一大块,从杂乱的线到不规则的圆,跳跃到有点象什么了。

虽然这一时期还称不上绘画,但却是绘画活动的起始阶段。

幼儿在涂鸦发展过程中所获得的经验与后面的绘画有密切的关系,对今后的造型表现有很大的益处。

(四)用多种绘画形式,激发幼儿兴趣

对于3岁的孩子,如果长时间只用油画棒作画,时间一长孩子就会失去兴趣。

这时,我们可以采用多种绘画形式,如棉签画、吹画、水彩画等,也可在一张作品中,用多种作画形式,此外,还可利用手工与绘画相结合的形式,激发幼儿的兴趣。

因为这种方式让幼儿体验到动手操作的乐趣,为幼儿所喜爱。

此外,幼儿还可以在捏泥、折纸、粘贴等活动中获得的对物体的感知,有助于他们在绘画时表现此物体。

幼儿在主动参与游戏过程中掌握绘画技能3岁的孩子基本处于涂鸦期的表现期,对枯燥、单一的临摹不感兴趣,根据年龄特点,我们在游戏中可以采取这样一些形式,通过游戏、激发兴趣,例如,我们在活动区中为幼儿投放了画线条的游戏内容。

先带幼儿去观察饲养角,看看里面的小动物,观察一下笼子的样子,在区域游戏时,教师为孩子准备了印有大灰狼的白纸,生动地说:

“动物园里的大灰狼要是走出来,会吃掉小动物的,咱们把它关到笼子里去好吗”

孩子们饶有兴趣地画了许多密密麻麻的线,把大灰狼关在了里面。

不但达到了游戏目的,又培养了孩子们爱护小动物的情感。

让生活成为绘画的源泉我们可根据本地的环境、季节变化,来引导幼儿观察环境、体验生活。

如春天到了,带幼儿到郊外游玩,引导孩子们有目的的观察,回到教室,让幼儿把看到的、听到的自然而然地表现出来,画的内容是孩子的亲身经历,孩子是绘画的主人,体会到其中的愉悦,兴趣也随之增加。

欣赏名画、感受美绘画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为了进一步引导幼儿绘画,感受经典,可让幼儿欣赏一些名画。

如在美术角放上希乐菲乐德的名着《鲜艳的水果》,感受其色彩的鲜艳,认识颜色的种类。

另外通过观察大师的杰作,使幼儿感受美,从而大胆想象创作。

如命题画“美丽的向日葵”,我们搜集名家的画、优秀的儿童画、教师创作的各种花卉,提前几天张贴在幼儿能看到的地方,用渗透式的方式让幼儿感受大师的作品。

在绘画过程中,增加幼儿的自信心,在绘画游戏过程中,我们要随时观察幼儿的情绪变化,对孩子点滴的进步和闪光点加以表扬、鼓励,当孩子遇到困难无以下笔时,要引导其大胆作画,积极参与,进而想象、创造。

我们要有耐心,责任心,不厌其烦的给予指导,要随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由于幼儿年龄小,形象思维占主要地位,所以在绘画过程中,边画边说的现象较多,我们不能全盘制止。

要为幼儿创设展示作品的条件,这是对孩子作品的肯定。

同时对作品的评价要选择适当时机,抓住教育的发展点进行整体评价时,要从构思是否新颖独特、想象是否奇妙、画面是否丰满等方面入手,找出每张作品中的优点加以肯定。

 

(五)趣味画

托班孩子的涂鸦有时是为了享受创造的乐趣,没有一定的绘画的主题,也没有技巧要求。

对于托班孩子,通过各种形式的趣味画,发现自己可以创造出事先不知道的东西,笔画出想画的东西还要有趣。

1.画点成形

在一张纸上先画一批空心点,在两点之间画线,连续的线组成图形。

2.对折画

将纸的一面图上颜料为蝴蝶的一半,再将另一侧沿折缝合上,展开纸,即得一张对称的形似蝴蝶的画,展开想象,“这像什么?

3.滚球画

将纸球丢进颜料,在把纸放进篮子,让球放在纸上左右上下移动。

4.人体绘画

利用人体的各个部分作为绘画工具,可进行一些手指画、手掌画、指纹画、足画等。

四、涂鸦期幼儿美术活动指导策略

2-3岁幼儿绘画活动的发展一般经历了杂乱线、单一线、圆形线和命名线四个阶段,以线条为主。

对这一时期幼儿美术活动的指导,不要过急,要按照幼儿自身发展的速度,循序渐进。

满足幼儿随时划线、撕纸、玩泥的愿望,教师要为幼儿准备充分的笔、纸、橡皮泥等活动的材料,以满足幼儿随时划线、撕纸、玩泥的愿望。

避免幼儿因没有纸而画的到处都是,或把成人有用的东西撕掉,而遭到成人的责备,挫伤幼儿活动的积极性。

幼儿在划线的过程中逐渐熟悉笔性,缩短涂鸦阶段的过程,在撕纸、玩泥的过程中,锻炼手的灵活性。

与幼儿一起玩发现游戏对即将进入命名涂鸦期或已进入命名涂鸦期的幼儿,成人要注意引导幼儿发现所画的杂乱线条、不规矩的线圈(随意撕的纸、攥的泥)中所隐藏的形象,使幼儿逐步将所划的随意线(撕出、攥出的形状)与生活中熟悉的物体相联系。

由于幼儿的思维还不完善,处于动作思维阶段,他们所看、所想与成人有很大的区别。

成人要注意多倾听幼儿的想法,在幼儿画的时候,多听一听、问一问他们画的是什么?

还可以与幼儿一起玩,发现游戏,共同说一说他们画的简单点、线、形“像见过的什么东西”

幼儿在说的过程中,形象思维会逐步得到了发展,绘画的目的性会逐步增强。

通过教师的添画引导幼儿发现所画图象中隐藏的事物添画游戏是促进幼儿由动作涂鸦向象征性表现的一种方法。

成人在添画前,要先问一问幼儿画的是什么画的还像什么然后和幼儿一起玩添画游戏,在孩子画的线或线圈上顺势添画一笔、两笔,使所画的杂乱的线条,有一定象征的意义。

通过添画游戏帮助幼儿缩短了图像与真实物体的距离,可以使幼儿的绘画活动充满情趣。

同时,在成人添画的过程中,又暗示了简单事物的画法,为幼儿进入绘画的象征期做准备。

以表扬为主,不要干扰或试图改变幼儿的涂鸦。

对这一时期幼儿的指导要以表扬为主,不失时机的用“宝宝真聪明”、“宝宝真棒”、“宝宝画的真好”的话鼓励他,激发幼儿画的愿望。

这一时期,父母(或成人)的赞许是幼儿喜欢绘画最重要的情感源泉。

五、涂鸦期指导的注意事项

涂鸦的目的不在参与,重要的是让他们充分体会绘画的乐趣。

在画的时候应避免过于写实,重在提醒孩子如何用线条、颜色把自己的心情表现出来,像不像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在绘画过程中让孩子找到表现自己的视觉符号系统,慢慢地,孩子就有可能拥有自己认识世界的独特视角。

从孩子的自言自语中捕捉信息,适时引导,同在涂鸦的孩子讲话,把其内心的世界诱导出来。

孩子已经能画出简单的形状了,因为观察角度的不同,他所画的形状可能与成人设想的不一样,对于富有创造想象力的孩子,不必强求固定的模式,否则孩子会觉得只能画书上的图像了。

孩子的涂鸦作品可能会与我们主题内容相去很远,有些甚至是一些凌乱的线条,但是我们千万不要抹杀这些珍贵的原创作品,涂鸦期是孩子绘画的最初阶段,我们要尊重孩子的涂鸦自由,重视并鼓励孩子从事各种涂鸦活动,使孩子的心理得到充分的满足,养成独立创造,勇于表达自我的习惯。

让涂鸦成为孩子们快乐生活的一部分,也许他们辉煌的人生,就是从这些“不可思议”的涂鸦而起步的。

孩子的天赋很可能就潜藏在他们的涂鸦之中。

当孩子乱写乱涂之时,教育者应鼓励他们,使他们的绘画潜能得到更好的发挥。

如果教育者不顾及孩子的感受,对孩子劈头盖脸地大骂一通,孩子的潜能很可能就会湮没在责骂声中。

参考文献:

1.屠美如,《学前儿童美术教育》,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2.陈帼眉,《学前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3.仰颐着,《培养有创造力的孩子》,少年儿童出版社。

4.《父母孩子》,,总第357期。

5.《早期教育》美术版,月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