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方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1810753 上传时间:2023-04-02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62.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方案.docx

《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方案.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方案.docx

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方案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方案1总则1.0.1为适应交通运输发展和公路建设的需要,提高水泥混凝土路面的设计质量和技术水平,保证工程安全可靠、经济合理,制定本规范。

1.0.2本规范适用于新建和改建公路和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

1.0.3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方案,应根据公路的使用任务、性质和要求,结合当地气侯、水文、土质、材料、施工技术、实践经验以及环境保护要求等,通过技术经济分析确定。

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应包括结构组合、材料组成、接缝构造和钢筋配制等。

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应按规定的安全等级和目标可靠度,承受预期的荷载作用,并同所处的自然环境相适应,满足预定的使用性能要求。

1.0.4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术语、符号2.1术语2.1.1水泥混凝土路面cementconcretepavement以水泥混凝土做面层(配筋或不配筋)的路面,亦称刚性路面。

2.1.2普通混凝土路面plainconcretepavement除接缝区和局部范围外面层内均不配筋的水泥混凝土路面,亦称素混凝土路面2.1.3钢筋混凝土路面jointedreinforcedconcretepavement面层内配置纵、横向钢筋或钢筋网并设接缝的水泥混凝土路面。

2.1.4连续配筋混凝土路面continuousreinforcedconcretepavement面层内配置纵向连续钢筋和横向钢筋,横向不设缩缝的水泥混凝土路面。

2.1.5钢纤维混凝土路面steelfiberreinforcedconcretepavement在混凝土面层中掺入钢纤维的水泥混凝土路面。

2.1.6复合式路面compositepavement面层由两层不同类型和力学性质的结构层复合而成的路面。

2.1.7水泥混凝土预制块路面concreteblockpavement面层由水泥混凝土预制块铺砌成的路面。

2.1.8碾压混凝土rollercompectedconcrete采用振动碾压成型的水泥混凝土。

2.1.9贫混凝土leanconcrete水泥用量较低的水泥混凝土。

2.1.10设计基准期限designreferenceperiod计算路面结构可靠度时,考虑各项基本度量与时间关系所取用的基准时间2.1.11安全等级safetyclasses根据路面结构的重要性和破坏可能产生后果的严重程度而划分的设计等级。

2.1.12可靠度reliability路面结构在规定的时间内和规定的条件下完成预定功能的概率。

2.1.13目标可靠度objectivereliability作为设计依据的可靠度。

2.1.14可靠指标reliabilityindex度量路面结构可靠性的一种数量指标。

2.1.15目标可靠指标objectivereliabilityindex作为设计依据的可靠指标。

2.1.16可靠度系数reliabilitycoefficient为保证所设计的结构具有规定的可靠度,而在极限状态设计表达式中米用的单一综合系数。

2.2.1作用及作用效应符号2设计基准期内标准轴载累计作用次数ns标准轴载的作用次数P轴载Ps标准轴载w弯沉sh干缩应变(TPr荷载疲劳应力CTps标准轴载的引力(Ts钢筋应力(Ttr温度梯度疲劳应力2.2.2设计参数和计算系数符号Bx温度应力系数O变异系数G温度翘曲应力系数gr交通量年平均增长率kc综合影响系数kf荷载疲劳应力系数kj接缝传荷系数kp轴载当量换算系数kr接缝传荷能力的应力折减系数ks粘结刚度系数kt温度疲劳应力系数ku层间结合系数p概率或频率Tg混凝土面层最大温度梯度混凝土线膨胀系数as钢筋线膨胀系数丫r可靠度系数Si轴-轮型系数n车辆轮迹横向分布系数入c混凝土温缩应力系数入st钢筋温度应力系数入b裂缝宽度系数卩一一面层与基层之间的摩阻系数p配筋率pf钢纤维体积率钢筋刚度贡献率2.2.3几何参数符号As钢筋面积bj裂缝缝隙宽度df钢纤维直径ds钢筋直径h结构层厚度1f钢纤维长度l面层板长度Ld裂缝间距2.2.4材料性能和混凝土板抗力符号D一一面层的弯曲刚度Dg双层混凝土面层的总弯曲刚度E土基或基、垫导线材料回弹模量Ec水泥混凝土的弯拉弹性模量Es钢筋的弹性模量Et基层顶面当量回弹模量fr混凝土弯拉强度fsyfrm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强度钢筋屈服强度ft混凝土抗拉强度r混凝土面层的相对刚度半径3设计依据3.0.1各级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的设计安全等级及相应的设计基准期、目标可靠指标和目标可靠度,应符合表3.0.1的规定。

各安全等级路面的材料性能和结构尺寸参数的变异水平等级,宜按表3.01的建议选用。

表3。

0。

1可靠度设计标准公路技术等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二级公路三、四级公级路安全等级一级二级三级四级设计基准期(a)30302020目标可靠度(%)95908580目标可靠指标1.641.281.040.84变异水平等级低低中中中高3.0.2材料性能和结构尺寸参数的变异水平分为低、中和高三级。

各变异水平等级主要设计参数的变异系数变化范围,应符合表3.0.2的规定。

表3。

0。

2变异系数cv的变化范围变异水平等级低中高水泥混凝土弯拉强度、弯拉Cv0.10vCv0.15vCv弹性模量0.100.150.20基层顶面当量回弹模量Cv0.25vcv0.35vCv0.250.350.55水泥混凝土面层厚度Cv0.04vCv0.06vCv0.04200010020003100v3Ne(10)注:

交通调查和分析及Ne计算,参照本规范附录A。

3.0.6水泥混凝土的强度以28d龄期的弯拉强度控制。

当混凝土浇筑后90d内不开放交通时,可采用90d龄期的弯拉强度。

各交通等级要求的混凝土弯拉强度标准值不得低于表3。

0。

6的规定。

表3。

0。

6混凝土弯拉强度标准值交通等级特重重中等轻水泥混凝土的弯拉强度标准值(Mpa5.05.04.54.0钢纤维混凝土的弯拉强度标准值(Mpa6.06.05.55.03.0.7在季节性冰冻地区,路面的总厚度不应小于表3.0.7规定的最小防冻厚度。

表3.0.7水泥混凝土路面最小防冻厚度(m路基干湿类型路基土质当地最大冰冻深度(m)0.501.001.011.501.502.002.00低、中、高液限0.300.400.500.60中湿粘土0.500.600.700.95路基粉土,粉质低、0.400.500.600.70中液限粘土0.600.700.851.10低、中、高液限0.400.500.600.75潮湿粘土0.600.700.901.20路基粉土,粉质低、0.450.550.700.80中液限粘土0.700.801.001.30注:

冻深小或填方路段,或者基、垫层为隔湿性能良好的材料,可采用低值;冻深大或挖方及地下水位高的路段,或者基、垫层为隔湿性能较差的材料,应采用高值;冻深小于0.50m的地区,一般不考虑结构层防冻厚度。

3.0.8水泥混凝土面层的最大温度梯度标准值Tg,可按照公路所在地的公路自然区划按表3.0.8选用。

表3.0.8最大温度梯度标准值Tg公路自然区划nv皿vn最大温度梯度(c8883909586929398/m)注:

海拔高时,取高值;湿度大时,取低值4结构组合设计4.1路基4.1.1路基应稳定、密实、均质,对路面结构提供均匀的支承。

4.1.2高液限粘土及含有机质细粒土,不能用做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的路床填料或二级和二级以下公路和上路床填料;高液限粉土及塑性指数大于16或膨胀率大于3%的低液限粘土,不能用做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的上路床填料。

因条件限制而必须采用上述土做填料时,应掺加石灰或水泥等结合料改善。

4.1.3地下水位高时,宜提高路堤设计标高。

在设计标高受限制,未能达到中湿状态的路基临界高度时,应选用粗粒土或低剂量石灰或水泥稳定细粒土做路床或上路床填料;未能达到潮湿状态的路基临界高度时,除采用上述填料措施外,还应采取在边沟下设置排水渗沟等降低地下水位的措施。

4.1.4路基压实度应符合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J013)的要求。

多雨潮湿地区,对于高液限土及塑性指数大于16或膨胀率大于3%的低液限粘土,宜采用由轻型压实标准确定的压实度,并在含水量略大于其最传佳含水量时压实。

4.1.5岩石或填石路床顶面应铺设整平层。

整平层可采用未筛分碎石和石屑或低剂量水泥稳定粒料,其厚度视路床顶面不平整程度而定,一般为100500mm4.2垫层4.2.1遇有下述情况时,需在层基下设置垫层:

季节性冰冻地区,路面总厚度小于最小防冻厚度要求(表3.0.7)时,其差值应以垫层厚度补足;水文地质条件不良的土质路堑,路床土湿度较大时,宜设置排水垫层;路基可能产生不均匀沉降或不均匀变形时,可加设半刚性垫层。

4.2.2垫层的宽应与路基同宽,其最小厚度为150mm4.2.3防冻垫层和排水垫宜采用砂、砂砾等颗粒材料。

半刚性垫层可采用低剂量无机结合料稳定粒料或土。

4.3基层4.3.1基层应具有足够的抗冲刷能力和一定的刚度。

4.3.2基层类型宜依照交通等级按表432选用。

混凝土预制块面层应采用水泥稳定粒料基层。

表432适宜各交通等级的基层类型交通等级基层类型特重交通贫混凝土、碾压混凝土或沥青混凝土基层重交通水泥稳疋粒料或沥青稳疋碎石基层中等或轻父通水泥稳定粒料、石灰粉煤灰稳定粒料或级配粒料基层4.3.3湿润和多雨地区,路基为低透水性细粒土的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或者承受特重或重交通的二级公路,宜采用排水基层。

排水基层可选用多孔隙的开级配水泥稳定碎石、沥青稳定碎石或碎石,其孔隙率约为20%。

4.3.4基层的宽度应比混凝土面层每侧至少宽出300m(采用小型机具施工时)或500mm(轨模式摊铺机施工时)或650mm(滑模式摊铺机施工时)。

路肩采用混凝土面层,其厚度与行车道面层相同时,基层宽度宜与路基同宽。

级配粒料基层的宽度也宜与路基同宽。

4.3.5各类基层厚度和适宜范围见表435。

4.3.6碾压混凝土基层应设置与混凝土面层相对应的接缝。

贫混凝土基层在其弯拉强度超过1.8MPa时,应设置与混凝土面层相对应的横向缩缝;一次摊铺宽度大于7.5m时,应设置纵向缩缝。

4.3.7基层下未设垫层,上路床为细粒土、粘土质砂或级配不良砂(承受特重或重交通时),或者为细粒土(承受中等交通时),应在基层下设置底基层。

底基层可采用级配粒料、水泥稳定粒料或石灰粉煤灰稳定粒料,厚度一般为200mm表435各类基层厚度的适宜范围基层类型厚度适宜的范围(mm贫混凝土或碾压混凝土基层120200水泥或石灰粉煤灰稳定粒料基层150250沥青混凝土基层4060沥青稳疋碎石基层80100级配粒料基层150200多孔隙水泥稳定碎石排水基层100140沥青稳疋碎石排水基层801004.3.8排水基层下应设置由水泥稳定粒料或者密级配粒料组成的不透水底基层,厚度一般为200mm底基层顶面宜铺设沥青封层或防水土工织物。

4.4面层4.4.1水泥混凝土面层应具有足够的强度、耐久性,表面抗滑、耐磨、平整。

4.4.2面层一般采用设接缝的普通混凝土;面层板的平面尺寸较大或形状不规则,路面结构下埋有地下设施,高填方、软土地基、填挖交界段的路等有可能产生不均匀沉降时,应采用设置接缝的钢筋混凝土面层。

其他面层类型可根据适用条件按表442选用。

表442其他面层类型选择面层类型适用条件连续配筋混凝土面层高速公路沥青上面层与连续配筋混凝土或横缝设传力杆的普通混凝土下面层组成的特重交通的高速公路复合式路面碾压混凝土面层二级及二级以下公路、服务区停车场钢纤维混凝土面层标高受限制路段、收费站、混凝土加铺层和桥面铺装矩形或异形混凝土预制块面层服务区停车场、二级及二级以下公路桥头引道沉降未稳定段4.4.3普通混凝土、钢筋混凝土、碾压混凝土或钢纤维混凝土面层板一般采用矩形。

其纵向和横向接缝应垂直相交,纵缝两侧的横缝不得相互错位。

4.4.4纵向接缝的间距按路面宽度在3.04.5m范围内确定。

碾压混凝土、钢纤维混凝土面层在全幅摊铺时,可不设纵向缩缝。

4.4.5横向接缝的间距按面层类型和厚度选定:

普通混凝土面层一般为46m面层板的长宽不宜超过1.30,平面尺寸不宜大于25吊;碾压混凝土或钢纤维混凝土面层一般为610m钢筋混凝土面层一般为615m4.4.6普通混凝土、钢筋混凝土、碾压混凝土或配筋混凝土面层所需的厚度,可参照表446所示参考范围并按449条规定计算确定。

表446水泥混凝土面层厚度的参考范围交通等级特重重二公路等级高速一级级高速一级二级变异水平等低中低中低中低中级面层厚度240270260250220(mm260250240230交通等级中等轻公路等级二级三、四级三、四级三、四级变异水平等高中高中高中级面层厚度240230200220200230220(mm2104.4.7钢纤维混凝土面层的厚度按钢纤维掺量确定,钢纤维体积率为0.6%1.0%时,其厚度为普通混凝土面层厚度的0.650.75倍。

特重或重交通时,其最小厚度为160mm中等或轻交通时,其最小厚度为140mm4.4.8复合式路面沥青上面层的厚度一般为2580mm4.4.9除混凝土预制块面层外,各种混凝土面层的计算厚度应满足式(3.0.3)的要求。

荷载疲劳应力和温度疲劳应力分别按附录B.1和B.2计算。

面层设计厚度依计算厚度按10mn向上取整。

采用碾压混凝土或贫混凝土做基层时,宜将基层与混凝土面层视作分离式双层板进行应力分析。

上、下层板在临界荷位处的荷载疲劳应力和温度疲劳应力分别按附录C.1和C.2计算。

上、下层板的计算厚度应分别满足式(3.0.3)的要求。

具有沥青上面层的水泥混凝土板,在临界荷位处的荷载疲劳应力和温度疲劳应力分别按附录D.1和D.2计算。

混凝土板的计算厚度,应满足式(3.0.3)的要求。

4.4.10路面表面构造应采用刻槽、压槽、拉槽或拉毛等方法制作。

构造深度在使用初期应满足表4410的要求。

表4410各级公路水泥混凝土面层的表面构造深度(mm要求公路等级高速公路、一级公二、三、四级公路路一般路段0.701.100.500.90特殊路段0.801.200.601.00注:

特殊路段一一对于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系指立交、平交或变速车道等处,对于其他等级公路系指急弯、陡坡、交叉口或集镇附近;年降雨量600mm以下的地区,表列数值可适当降低。

4.4.11混凝土预制块可采用异形块或矩形块。

预制块的长度为200250mm宽度为100125mm长宽比通常为2:

1预制块厚度为100120mm预制块下稳平层的厚度为3050mm4.5路肩4.5.1路肩铺面结构应具有一定的承载能力,其结构导线组合和材料选用应与行车道路面相协调,并保证进入路面结构中的水的排除。

4.5.2路肩铺面可选用水泥混凝土面层或沥青面层。

4.5.3路肩水泥混凝土面层的厚度通常采用与行车道面层等厚,其基层宜与行车道基层相同。

选用薄面层时,其厚度不宜小于150mm基层应采用开级配粒料。

4.5.4路肩沥青面层宜选用密实型沥青混合料。

其基层可选用无机结合料稳定粒料或级配粒料。

行车道路面结构不设内部排水设施时,沥青面层和不透水基层的总厚度不宜超过行车道面层的厚度,基层下应选用透水性粒料填筑。

4.6路面排水4.6.1行车道路面应设置双向或单向横坡,坡度为1%2%。

路肩铺面的横向坡度值宜比行车道路面的横坡值大1%2%。

4.6.2行车道路面结构设置排水基层或垫层时,应在排水基层或垫外侧边缘设置纵向集水沟和带孔集水管,并间隔50100m设置横向排水管。

4.6.3排水基层的纵向边缘集水沟,路肩采用水泥混凝土面层时,可设在路肩下或路肩外侧边缘内;路肩采用沥青面层时,可设在路肩内侧边缘内。

排水垫层的纵向边缘集水沟设在路床边缘。

4.6.4带孔集水管和孔径通常采用100150mm集水沟的宽度通常采用300mm集水沟的深度应能保证集水管管顶低于排水层底面,并有足够厚度和回填料使集水管不被施工机械压裂。

沟内回填料宜采用与排水基层或垫层相同的透水性材料,或者不含细料的碎石或砾石粒料。

回填料与沟壁间应铺设无纺反滤织物。

横向排水管不带孔,其管径与集水管相同。

4.6.5集水沟和集水管的纵坡宜与路线纵坡相同,但不得小于0.25%。

横向排水管的坡度不宜小于5%4.6.6横向排水管出口端应设端墙。

端头用镀锌铁丝网或格栅罩住,出水口应进行冲刷防护。

在横向排水管上方的路肩边缘处应设置标志,标明出水口位置。

5接缝设计5.1纵向接缝5.1.1纵向接缝的布设应路面宽度和施工铺筑宽度而定:

一次铺筑宽度小于路面宽度时,应设置纵向施工缝。

纵向施工缝采用平缝形式,上部应锯切槽口,深度为3040mm宽度为38mm槽内灌塞填缝料,构造如图5.1.1a)所示;一次铺筑宽度大于4.5m时,应设置纵向缩缝。

纵向缩缝采用假缝形式,锯切的槽口深度应大于施工缝的槽口深度。

采用粒料基层时,槽口深度应为板厚的1/3;采用半刚性基层时,槽口深度为板厚的2/5。

其构造如图5.1.1b)所示。

5.1.2纵缝应与路线中缝平行。

在路面等宽的路段内或路面变宽路段的等宽部分,纵缝的间距和形式应保持一致。

路面变宽段的加宽部分与等宽部分之间,以纵向施工缝隔开。

加宽板在变宽段起终点处的宽度不应小于1m5.1.3拉杆应采用螺纹钢筋,设在板后中央,并应对拉杆中部100mm范围内进行防锈处理。

拉杆的直径、长度和间距,可参照表5.1.3选用施工布设时,拉杆间距应按横向接缝的实际位置予以调整,最外侧的拉杆距横向接缝的距离不得小于100mm表5.1.3拉杆直径、长度和间距(mr)面层厚度(mi)到自由边或未设拉杆纵缝的距离(m3.003.503.754.506.007.520025014*700*90014*700*80014*700*70014*700*60014*700*50014*700*40026030016*800*90016*800*80016*800*70016*800*60016*800*50016*800*400注:

拉杆直径、长度和间距的数字为直径x长度X间距5.1.4连续配筋混凝土面层的纵缝拉杆可由板内横向钢筋延伸穿过接缝代替。

5.2横向接缝5.2.1每日施工结束或因临时原因中断施工时,必须设置横向施工缝,其位置应尽可能选在缩缝或胀缝处。

设在缩缝处的施工缝,应采用传力杆的平缝形式,其构造如图5.2.1a)所示;设在胀缝处的施工缝,其构造与胀缝相同.遇有困难需设在缩缝之间时,施工缝采用设拉杆的企口缝形式,其构造如图5.2.1b)所示。

5.2.2横向缩缝可等间距或变间距布置,采用假缝形式。

特重和重交通公路、收费广场以及邻近胀缝或自由端部的3条缩缝,应采用设传力杆假缝形式,其构造如图5.2.2a)所示。

其他情况可采用不设传力杆假缝形式,其构造如图5.2.2b)所示。

5.2.3横向缩缝顶部应锯切槽口,深度为面层厚度的1/51/4,宽度为38mm槽内填塞填缝料。

高速公路的横向缩缝槽口宜增设深20mm宽610mn的浅槽口,其构造如图5.2.3所示。

5.2.4在邻近桥梁或其他固定构造物处或其他道路相交处应设置横向胀缝。

设置的胀缝条数,视膨胀量大小而定。

低湿浇筑混凝土面层或选用膨胀性高的集料时,宜酌情确定是否设置胀缝。

胀缝宽20mm缝内设置填缝板和可滑动的传力杆。

胀缝的构造如图524所示。

5.2.5传力杆应采用光面钢筋。

其尺寸和间距可按表5.2.5选用最外侧传力杆距纵向接缝或自由边的距离为150250mm表5.2.5传力杆尺寸和间距(mr)面层厚度(mm传力杆直径传力杆最小长度传力杆最大间距22028400300240304003002603245030028035450300300385003005.3交叉口接缝布设5.3.1两条道路正交时,各条道路和直道部分均保持本身纵缝的连贯,而相交路段内各条道路的横缝位置应按相对道路的纵缝间距作相应变动,保证两条道路的纵横缝垂直相交,互不错位。

两条道路斜交时,主要道路的直道部分保持纵缝的连贯,而相交路段内的横缝位置应按次要道路的纵缝间距作相应变动,保证与次要道路的纵缝相连接。

相交道路弯道加宽部分的接缝布置,应不出现或少出现错缝和锐角板。

5.3.2在次要道路弯道加宽段起终点断面处的横向接缝,应采用胀缝形式。

膨胀量大时,应在直线段连续布置23条胀缝。

5.4端部处理5.4.1混凝土路面与固定构造物相衔接的胀缝无法设置传力杆时,可在毗邻构造物的板端部内配置双层钢筋网;或在长度约为610倍板厚的范围内逐渐将板厚增加20%。

5.4.2混凝土路面与桥梁相接,桥头设有搭板时,应在搭板与混凝土面层板之间设置长610m的钢筋混凝土面层过渡板。

后者与搭板间的横缝采用设拉杆平缝形式,与混凝土面层间的横缝采用设传力杆胀缝形式。

膨胀量大时,应连续设置23条设传力杆胀缝。

当桥梁为斜交时,钢筋混凝土板的锐角部分应采用钢筋网补强。

桥头未设搭板时,宜在混凝土面层与桥台之间设置长1015m的钢筋混凝土面层板;或设置由混凝土预制块面层或沥青面层铺筑的过渡段,其长度不小于8m5.4.3混凝土路面与沥青路面相接时,其间应设置至少3m长的过渡段。

过渡段的路面采用两种路面呈阶梯状叠合布置,其下面铺设的变厚度混凝土过渡板的厚度不得小与200mm如图5.4.3所示。

过渡板与混凝土面层相接处的接缝内设置直径25mm长700mm间距400mm的拉杆。

混凝土面层毗邻该接缝的12条横向接缝应设置胀缝。

5.4.4连续配筋混凝土面层与其他类型路面或构造物相连接的端部,应设置锚固结构。

端部锚固结构可采用钢筋混凝土地梁或宽翼缘工字钢梁接缝等形式:

钢筋混凝土地梁一般采用35个,梁宽400600mm梁高12001500mm间距50006000mm地梁与连续配筋混凝土面层连成一体;其构造如图5.4.4-1所示;宽翼缘工字钢梁的底部锚入钢筋混凝土枕梁内,枕梁一般长3000mm厚200mm;钢梁腹板与连续配筋混凝土面层端部间填入胀缝材料;其构造如图544-2所示。

5.5接缝填封材料5.5.1胀缝接缝板应选用能适应混凝土板膨胀收缩、施工时不变形、复原率高和耐久性好的材料。

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宜选用泡沫橡胶板、沥青纤维板;其他等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