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原地区土地整理项目农沟生产路涵农沟田间道涵过农沟涵施工组织设计.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180570 上传时间:2022-10-18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42.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平原地区土地整理项目农沟生产路涵农沟田间道涵过农沟涵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平原地区土地整理项目农沟生产路涵农沟田间道涵过农沟涵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平原地区土地整理项目农沟生产路涵农沟田间道涵过农沟涵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平原地区土地整理项目农沟生产路涵农沟田间道涵过农沟涵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平原地区土地整理项目农沟生产路涵农沟田间道涵过农沟涵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平原地区土地整理项目农沟生产路涵农沟田间道涵过农沟涵施工组织设计.docx

《平原地区土地整理项目农沟生产路涵农沟田间道涵过农沟涵施工组织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平原地区土地整理项目农沟生产路涵农沟田间道涵过农沟涵施工组织设计.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平原地区土地整理项目农沟生产路涵农沟田间道涵过农沟涵施工组织设计.docx

平原地区土地整理项目农沟生产路涵农沟田间道涵过农沟涵施工组织设计

.工程概况

2.1工程概况

2.1.1工程概况

x省x市x等(3)个乡(区)土地整理项目为国家投资重点项目,项目区地貌类型为平原,项目性质为土地整理。

项目区位于x市x乡东南部、西城区和城郊乡的西部。

Ⅰ片地理坐标介于北纬30°42′07″—32°44′10″与东经111°55′35″—112°01′10″之间,东北部紧邻邓内公路,南部以省道253线为界,西至x乡的前洼村,动到x乡乡界至;Ⅱ片地理坐标介于北纬32°40′30″—32°42′00″与东经112°00′27″—112°02′17″之间,北以省道豫253线为界,南到刁河北岸,西至x乡的肖店村,东到西城区的三里桥村和城郊乡的槐树村。

项目区Ⅰ片涉及x乡的西许营、前李洼、翁寨、孔楼、蔡营、泰山、段营、肖店、蒋庄及农科所共10个行政村单位,Ⅱ片涉及x乡的肖店村、西城区的三里桥村和城郊乡的槐树村共三个乡(区)的3个行政村。

由于两片都涉及肖店村,故项目区共涉及12个行政村。

项目区建设总规模为1958.85公顷,Ⅰ片面积为1561.33公顷;Ⅱ片面积为397.52公顷。

2.1.2气象条件

项目区处于北亚热带,属大陆性季风型半湿润气候。

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5.2℃,年平均无霜期229天,年平均日照数有2003.1小时,日照率为46%。

气温大于0℃的年均活动积温为5547℃;大于10℃的年均活动积温为4934.9℃,太阳总辐射量110.92千卡/cm2。

光照充足,热量丰富,可满足一年两熟制作物生长的需要。

项目区多年平均降水量为722.15mm,年内分布不均,主要集中在6~8月,且降水年际变化大,旱、涝交替,成为制约本区农业生产的主要因素。

2.1.3水文地质

项目区所在地属冲积平原,地层为上更新统冲积亚粘土和粘土层,含承压或弱承压孔隙潜水。

地下水资源比较丰富,在50米以内埋藏着3-4层中粗砂或砂卵石含水层,厚度达20-30米,埋深15-20米,井深45米单井涌水量40m3/小时,水质较好,矿化度小于0.5g/L,适宜农业灌溉和人畜饮水用。

区内局部地势低洼,冲沟纵横,大气降水以及流径项目区北部1公里远的湍河和东南部的刁河侧渗为项目区地下水的主要补给水源。

2.1.4地形地貌

项目区地貌类型属南阳盆地的中部,地势平坦,总体上由西北向东南地势逐渐下降,地面坡降小于1/3000。

项目区位于x乡东南部和西城区、西郊乡的西部,属平原区,区内地势西北高东南低,Ⅰ片海拔高度在114.6-120.6米之间;Ⅱ海拔高度在112.5-115.3米之间,平均地面坡降为1/3000左右;地形相对较为平坦,地面起伏较小,形态较为完整。

2.1.5土壤条件

项目区土壤为黄棕壤土类中的黄老土,土层深厚,质地优良,耕性良好。

有效土层厚度大于90厘米,表土层为中壤土,通气爽水,土壤酥软,有机质分解快,速效养分含量高,底层质地粘重,通透性能低,托水托肥,这种“上轻下重”的土体构型利于作物根系生长,以保水保肥,据花样分析,有机质含量为0.98%,全氮0.0807%,速效磷19PPM,可见该土种肥力较高。

2.2工程内容

本标段工程内容为:

农沟生产路涵13座、农沟田间道涵3座、过农沟涵209座。

2.3施工条件

2.3.1交通条件

本工程内外交通条件便利,工地经乡村道路,可直通施工现场,可保证工程材料按时进场。

2.3.2主要材料来源

本工程所需的建筑材料可从x市采购。

2.3.3施工用电

施工用电以网电为主,可从附近输电线路接线,架设供电线路将电引至施工现场,

为防止停电影响施工,自备电源确保施工用电。

按用电平衡计划,拟设置2台24kw柴油发电机组。

2.3.4施工用水

施工用水可利用附近坑塘、河流等处取水,用水罐车运输;生活用可在附近村庄取水。

3.施工测量

3.1测量准备工作

3.1.1测量基本资料

(1)发包人和监理工程师提供的平面控制网点和水准网点。

(2)设计单位提供的施工详图;

(3)《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测量规范》SL52-1993;

(4)《工程测量规范》GB5026-93。

3.1.2测量人员配置

项目部工程科成立专门测量放样小组,4人组成,其中1名专职测量工程师,3名专职测量员。

3.1.3测量仪器配置

测量器具配置表

名称

规格型号

数量

精度

备注

经纬仪

ZH.ET-1

2

2″

证件齐全

水准仪

SETL

4

0.01mm

证件齐全

水准尺

3M,5M

6+6

±0.01mm

新购

钢卷尺

50M

12

±0.01mm

新购

3.2测量日常工作

3.2.1测量工作重要性认识

测量工作是一切工程的先导工作,测量工作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后续工作的开展。

施工测量放样是设计图纸和工程具体实施的中间纽带,工程项目部应对测量工作给予高度重视。

安排优秀测量人员,配置先进的精密仪器,确保测量放样工作准确、精确、及时、高效。

3.2.2测量放样基本工作内容

(1)查对复核发包人和监理人所交付的原始三角网点、水准网基点等标志和相关资料,发现问题及时上报并协商解决。

(2)认真熟悉和研究所有施工详图,进行必要的验算,找出控制关系,做到心中有数。

(3)布设施工控制网,并每月复查一次,防止施工过程中破坏。

(4)施工过程中测定并检查施工部位的水平位置和高程。

(5)变形观测点的埋设和定期观测。

(6)进场后测绘原始平面图和原始断面图(间隔20M)。

(7)施工过程中定期对所用仪器进行保养、校核,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并配合监理人对工程重要部位进行联合复查。

(8)竣工后测绘竣工图。

3.3施工测量质量控制

3.3.1测量精度要求

测量精度严格按照《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1993)执行。

精度要求见下表:

三角测量精度表

 

平面控制

内容

精度要求

相对闭合差

1/5000

边长丈量相对误差

1/10000

测量中误差

±20″

方位角闭合差

±60″

高程控制

每公里高程误差

±7.5mm

闭合差

±12mm

3.3.2质量控制

(1)按照“业内预测指导→外业现场实测、记录→操作者自我复核、记录→专业测量工程师复核、记录→向施工员和技术员下发放样通知单”的程序控制。

(2)放样前对已有数据、资料和施工图纸的几何尺寸必须校核,严禁凭口头通知和无签字的草图放样。

(3)发现控制点有位移迹象时,应进行检测,其精度不低于测放时的精度。

(4)水平角观测误差超限时,就在原来度盘位置上进行重测,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2倍照准差变动范围或各测回观测误差超限时,应重测该测回。

②下半测回归零差或零方向的2倍照准差变动范围超限时,应重测该测回。

③若一测回中重测方向数超过总方向数的1/3时,应重测该测回。

当重测的测回总数超过总测回数的1/3时,应重测该站。

(5)水准测量时,两次观测高差超误差规定值时应重测。

(6)测量注意事项:

①对发包人或监理人提供的基准点首先进行复核校验,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控制网点要做醒目标志,并采取保护措施。

②测量作业完成后进行平差计算及内业资料整理,并将成果报监理工程师验收,审批合格后方可作为工程定点放样的依据。

③测量资料的计算必须由2人用不同的方法计算,其结果一致后方可进行实地测量放样。

④对所有观测记录手簿,必须保持完整,不得任意撕页,记录中间也不得无故留下空页。

⑤施工测量成果资料(包括观测记录簿、放样单、放样记载手薄),图表(包括地形图、竣工断面图、控制网计算资料)应于统一编号,妥善保管,分类建档。

⑥现场作业时,必须遵守有关安全、技术操作规程,注意人身和仪器安全,禁止冒险作业。

4.主体工程施工方案

4.1施工方案

根据本工程项目分散的特点,依据施工技术规范要求,依据施工方案选择的基本原则,依据设计图纸及现场实际情况,我公司组织有关技术人员认真研究,拟将整个标段工程分成两个工区进行施工。

4.2管涵施工

4.2.1涵管预制施工

(1)模板

模板分内模与外模,模板间添加海绵条防止漏浆。

内模板固定在由管座孤形面上预埋筋支撑的环形钢珩架上,外模板通过对拉卡片固定在内模板上,并由卡片控制内外模板间距为35cm。

外模板的外侧每隔2m设1道环行拉筋对模板进行加固。

(2)钢筋绑扎

根据涵管内外环筋的曲率制成环形样板,利用样板进行环筋的制形。

绑扎时,先在管座预埋筋和弧形面上画出几组环形和纵向筋的位置,根据画出的位置进行绑扎。

这几组钢筋作为其它钢筋的控制筋并固定好。

其它钢筋以控制筋为基准进行绑扎。

短钢筋以固定其间距与保护层。

(3)混凝土施工

 a.混凝土拌和

  拌合时做到车车过称,计量准确;拌合时间不少于3min,坍落度控制在6cm左右,大于7cm的料坚决不允许入仓。

拌合用水温60℃为宜。

b.混凝土下料

  涵管浇筑时采用搭设施工平台人工铁锨入仓。

下料时设专人指挥,统一调度,做到均衡下料,分层平起,避免下料集中现象。

  c.混凝土振捣

  混凝土振捣采用插入式振捣器振捣,由两侧下料口对称进行振捣(涵管底部配合人工用榔头敲打)。

严格执行振捣责任制,每个下料口由1名振捣工对下料口两侧3.5m范围内负责,对于两下料口中间结合部(0.5m)范围内则由2人共同负责。

4.2.2涵管安装施工

(1)基坑开挖

先有测量人员放样,定出开口线和开挖面的开挖宽度,采用人工自上向下分层开挖,开挖过程中应经常校核测量开挖平面位置、水平标高等是否符合施工图纸要求。

严格控制基础的超欠挖。

开挖的弃土用自卸汽车装车运走。

有用土临时堆放在合适位置。

(2)基础施工

管座基础采用混凝土基础。

混凝土基础分两次浇筑:

管下基础厚度在20厘米左右,管节安装后再浇筑管底以上部分的管座基础,在管座基础浇筑之前,为适应地基的不均匀沉降,管座基础应设置沉降缝。

(3)管节安装

采用吊车吊装圆管涵至基座上,管节安装从上而下,使接口面向上游,每节管涵应紧贴垫层或基座上,使管涵受力均匀,所有管节按正确的轴线和坡度铺设,各相邻管节应保持底面不出现错口,安装时应用水平尺对接头处进行检查。

相邻管节的接缝宽度应不大于1~2厘米。

(4)接缝处理

管涵接缝宽不应大于10cm,并用沥青麻絮填塞接缝的内、外侧,再用四层浸透沥青的麻布包缠并用粗铅丝绑扎接缝部位,然后浇筑混凝土箍圈并注意养生。

(5)管道回填

回填时,按台背回填的要求和规定,从洞身两侧不小于2倍孔径范围内进行水平分层、对称填筑,每层松铺厚度不超过150mm,保证从填方基底或涵洞顶部至路床顶面的压实度不低于95%。

涵洞顶上填土厚度必须大于0.5-1.0m时,才能允许机械通过。

4.3镇墩施工

4.3.1砼拌制

拌制砼用骨料的采购及堆放均满足有关技术规范要求。

设砼搅拌站,配合比由试验室通过试验报监理工程师审批后严格执行。

4.3.2砼运输

砼运输采用1.5T机动翻斗车水平运输砼。

4.3.3混凝土浇筑

混凝土浇筑前,检查模板、仓面清理情况,经验收合格后进行浇筑.混凝土浇筑时,应按一定厚度、次序、方向、分层进行。

浇入仓内的混凝土随浇随平仓,严禁在仓内加水。

如发现混凝土和易性较差时,采取加强振捣等措施,以保证混凝土的浇筑质量。

混凝土应使用振捣器捣固,每一位置的振捣时间,以混凝土不再显著下沉、不出现气泡,泛浆为准。

振捣器插入点应整齐排列,前后两次插入混凝土中的间距,不超过振捣器有效半径的1.5倍,以防漏振。

振捣上层混凝土时,应将振捣器插入下层混凝土5cm左右,以保证上下层混凝土结合良好.振捣器距模板的垂直距离,不应小于振捣器有效半径的一半。

4.3.4砼养护

砼浇完初凝后,应立即用草袋覆盖,根据气温情况进行养护,拆模根据气温情况,砼浇筑完成后,按时间开始拆模,确保砼面光滑,不出现缺角情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互联网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