牵引电动机检修工艺.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1797759 上传时间:2023-04-02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2.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牵引电动机检修工艺.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牵引电动机检修工艺.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牵引电动机检修工艺.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牵引电动机检修工艺.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牵引电动机检修工艺.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牵引电动机检修工艺.docx

《牵引电动机检修工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牵引电动机检修工艺.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牵引电动机检修工艺.docx

牵引电动机检修工艺

ZD114牵引电动机检修工艺

一、适用范围

本工艺适用于SS4B型电力机车ZD114A型牵引电动机的检修。

二、主要技术参数

绝缘等级C级

传动方式单边直齿

额定功率800kw

励磁方式串励

级数6

额定电压1020V

最大电压1185V

额定电流845A

最大电流1200A

额定转速960r/min

冷却方式强迫风冷

通风量112m3/min

悬挂方式抱轴式滚动轴承悬挂

三、专用工具和器具

油注入器、轴承拉拔器、感应加热器、清槽倒角刀、注油枪、套筒扳手、风扳手、普通扳手、梅花扳手、毛刷、白布、TY型绝缘介损测试仪、1000V兆欧表、电刷压力测试仪、中性位测试仪、刷盒校正模及校正杆、电机翻转装置、电机空转试验台、电枢翻转工具、工频耐压机、烘箱、电枢放置架、中频加热机及线圈、测温计、百分表、千分尺、塞尺、深度尺

四、检修过程

1、小齿轮的拆卸:

先将小齿轮挡板的三条固定螺栓及扣片松开,并保留一条螺栓,将小齿轮

档板挂住,使小齿轮挡板与轴端保持3mm左右的距离,以防止小齿轮急速退出时发生危险.然后,用油枪嘴对准轴头注油孔并拧紧,不断加入油脂直到小齿轮退出。

拆下轴承盖检查,如果是NTN牌号的轴承,则需要拆下轴上的外封环。

2、非传动端轴头挡板的拆卸:

松开前端轴承盖上的螺栓,用工艺螺栓将前端轴承盖顶出,然后,松开轴端挡板上的螺栓及扣片,将轴端挡板及轴承圈一并拿出.再将轴承盖装好,拧紧螺栓。

3、将碳刷压指提起并把电刷从刷盒中拉出。

4、传动端端盖的拆卸

将电机放在电机翻转装置上,旋转90°后,非传动端朝下,传动端朝上,平放在专用的台架上,将后端盖上的螺栓全部松开,用四个工艺螺栓在端盖的圆周上均匀的拧紧,将后端盖均匀地顶出止口面,用吊环将端盖吊走。

5、将电枢用专用吊具安装在电枢的轴端上,将电枢缓慢地平稳地吊出。

注意

千万不要损伤电枢的任何部位.

6、前端盖与刷架圈的拆卸

6。

1将定子吊入电机翻转架上进行翻转,使非传动端朝上,传动端朝下,再吊放在专用台架上。

6。

2将机座上固定刷架圈定位装置的定位螺栓拧下,松开刷架和定子的联线螺栓.

6.3松开前端盖上固定刷架圈的四个特殊螺栓,并确认刷架圈与这四个螺栓已脱开.

6。

4松开前端盖紧固螺栓,用四个工艺螺栓均匀对称地拧紧,直至端盖被顶出机座的止口面,吊出前端盖。

6.5吊出刷架圈。

6.6用中频加热器拆下两端的内套、油封。

7、电枢的检修

清洗、烘干。

二次中修进行清洗、烘干和真空压力浸漆处理。

7。

1检查电枢的外观,特别是氩弧焊接处。

7。

2用干燥压缩空气清除电枢表面及铁芯通风孔内的灰尘,用浸过煤油的抹布将润滑脂等油污擦净。

7。

3检查电枢线圈表面绝缘有无老化、损伤,槽楔有无松动,电枢端部无纬带绑扎有无裂纹或拉丝现象,否则应进行更换。

7.4检查电枢线圈有无匝间短路、断线、接触不良等现象,刷表面覆盖漆。

7.5进行绝缘电阻试验,测量并记录电枢线圈绝缘电阻。

用TY型绝缘检测仪进行绝缘检测,每500V测量一次,直至升到6KV,泄漏电流呈线性增加,不突变、摆动且不超过80µA.当不能确切判断绝缘状态时,应以工频交流耐压试验3495V,1min.

7.6平衡块脱落或窜动、电机出现异常震动、重新浸漆及重新绑扎无纬带的电枢均应进行动平衡试验。

8、换向器的检修

8.1车削换向器表面

换向器表面的切削(光刀)是为了除去粗糙膜,并同时消除表面不平.如果换向器表面出现以下情况,必须用车削方法重新加工(标准见下表):

a)换向器表面严重发黑或由于火花等原因致使换向器表面粗糙。

b)换向器出现偏心、直径不均匀、凹凸等现象.

c)换向器表面碳刷接触面磨出凹槽达0。

15mm时。

换向器表面车削标准

项目

校正限度

车削后标准

偏心

≯0。

1mm

≤0。

03mm

直径不均匀

≯0。

05mm

≤0。

005mm

相邻换向片凹凸量

≯0.005mm

0

8.2换向器表面车削步骤:

8。

2。

1换向器表面光刀

a)将电枢安装在专用光刀机床上,校正电枢两端轴承档跳动量不大于0.03mm;

b)在车床上对换向器表面进行光刀时,工件旋转速度为20r/min~150r/min,切削进刀量为0。

08~0。

1mm/转,加工后换向器表面粗糙度≤0。

8µm;

c)换向器表面切削完成后,用压缩空气将表面吹净。

8.2。

2换向器下刻和倒角

换向器表面光刀后,换向片之间的槽和换向片的倒角会变小,因此光刀后必须进行下刻和倒角.

⑴换向器表面云母槽下刻,应用专用机床或专用工具手工下刻.

⑵将转子放在电枢放置架上,对换向片倒角时,要防止损伤换向片及其它部分。

⑶下刻和倒角必须严格按要求执行:

下刻1.2~2mm,倒角0。

3×45°。

要防止下刻过大等现象,否则将引起换向不良或碳刷裂纹和异常磨耗。

⑷换向器退刀槽处升高片焊接面应涂绝缘漆.

9、机座、端盖、轴承的检修

9。

1机座不得有裂损,风道检查孔盖严密,电机铭牌完好、清晰。

检查前端止口处的四个滚针轴承是否完好,并适量涂油.

9.2接线盒完好、固定可靠,绝缘子及接线板清洁,聚四氟乙烯绝缘套不许松动、裂损。

外接电缆夹板完好,电缆不许有与其它机件相磨擦现象,盖板完整,螺栓齐全、紧固。

9。

3端盖不得有裂纹,端盖与机座,端盖轴承室与轴承外圈的配合尺寸符合限度规定。

轴承盖、油封环不许有损坏、变形。

端盖通大气孔畅通、不得有油垢.油管、油堵完整,油路畅通,防护网完好。

9。

4电枢轴承的检查

9。

4。

1取下内环,目视检查内套的粗糙度、刮伤、碰伤、腿色、生锈等.

9。

4。

2对于外环要边旋转所有滚柱边检查是否有粗糙部位、刮伤、碰伤、腿色、生锈等。

9.4.3转动滚柱,检查滚柱和保持架的磨耗、铆钉的松动、保持架有无损伤等异常现象。

9.4.4发现内环或外环有异常,应同时更换两环。

9。

4.5必须安装具有相同系列编号的外环和内环,安装前必须清理轴颈。

处理电枢轴承时的注意事项:

(1)请勿混合使用不同规格的轴承润滑脂.

(2)滚柱轴承的内环和外环必须配套使用,要确认相互间的编号正确。

(3)装配轴承和润滑脂时,必须保持环境和工具的清洁,以防灰尘、水等杂质进入轴承和润滑脂.

(4)用手接触清洁轴承时,请用诸如酒精等脱脂剂擦拭手,以防轴承生锈。

9。

5轴承的清洗:

(1)清洗拆下的轴承时,先将它放入装有加热至约60℃且无脱脂的煤油桶中,浸泡10分钟,略微清洗一下,从桶中取出,并用压缩空气(5kg/cm2)吹去粘着的油脂。

(2)重复上述步骤两次以上后,应用常温下的清洁煤油清洗一次,再用压缩空气吹去粘着的油脂.

(3)最后清洗时,使用清洁无严重氧化、无污染的煤油,将轴承最后清洗后,用压缩空气吹净油脂。

10、磁极检修要求

10.1铁芯密贴机座,固定可靠。

主极及换向极气隙符合限度要求。

10.2绕组清洁,不许有松动及变形,外包绝缘良好.补偿绕组槽楔不许有松动及裂纹,端部端箍完好,绑扎牢固。

绕组连线及引出线固定可靠,与机座及引线孔的距离符合限度规定。

电缆线不许过热,断股不得超过原形的1/20.接线端子平整、搪锡完好,接头不许有过热及断裂现象,对机座的距离符合限度规定。

10。

3绕组对地绝缘电阻应符合限度规定.

10.4磁极绕组更换时应保证极性正确。

11、刷架检修要求

刷握绝缘杆及聚四氟乙烯绝缘套管清洁,不许有裂损、灼痕及松动。

11.1刷盒裂纹、烧损允许焊修。

修复后的刷盒方孔表面粗糙度不高于1。

6μm,两长边的平行度符合限度规定。

涡卷弹簧不许有断裂或疲劳现象。

涡卷弹簧支承轴不许有松晃。

11。

2刷架圈定位装置完好、可靠。

相邻刷握电刷中心线在换向器圆周上的距离偏差符合限度要求。

电刷全部更新。

11.3测量刷架对地绝缘,并进行工频对地耐压试验。

12、齿轮的清洗、检查

12.1将齿轮用汽油、白布擦拭干净后进行磁粉探伤,不许有裂纹,否则更新.

12.2用齿轮样板检查齿形偏差,不大于0.3mm。

12。

3检查单侧齿面,点蚀包罗面积不大于20%。

点蚀深度不大于0.3mm,剥离不多于1处,剥离面积不大于6mm2,剥离深度不大于0。

6mm。

检查齿轮崩角不多于2处,沿齿高方向不大于25%,沿齿宽方向不大于12%。

检查锥孔拉伤面积不大于8%(禁用限度),锥孔有轻微拉伤,允许用00#砂布打磨处理,但不许有贯通拉伤,否则更新.(所有限度均为中修限度)

13、电机的组装

13.1装配前的准备:

(1)清扫:

用高压风清扫所有的部件。

(2)准备消耗品:

密封垫、碳刷、轴头齿轮止动片、弹簧垫圈等。

13。

2电枢轴承的装配:

轴承清洗后,利用轴承油压机重新装配轴承.在装配过程中要注意防止灰尘等杂质进入,同时勿过度敲打和挤压。

轴承的润滑脂应使用3号锂基脂,用量见下表:

加脂部位

轴承内盖油腔

轴承

轴承外盖油腔

小齿轮侧轴承

330g

210g

560g

换向器侧轴承

175g

90g

595g

装配轴承内环和内封环:

仔细擦拭电枢轴承档部分,将轴承内封环、轴承内环均匀加热至110~120℃,然后热套至电枢轴上规定的位置(轴承内环有字码的一面朝外),并加压直至冷却,使轴承内封环紧靠轴肩部。

轴承内环紧靠内封环,不允许有间隙,各部件涂少许油脂防锈.

13.3换向器的准备:

对换向器进行检查清理后,用保护纸板将换向器表面包好,并做好重新装配的准备。

13。

4检查每一个螺栓和螺母的拧紧状态。

13.5刷盒的安装:

将刷盒用螺栓安装在绝缘杆上,然后将绝缘杆用螺母固定在刷架圈上,安装时要使用刷盒校正模,以保证刷盒间距的精确。

13。

6安装刷架装置:

(1)将碳刷刷辫固定在刷杆座上。

(2)将刷架装置用吊具吊稳,然后慢慢安放在前端机座止口处.

13。

7前端盖的安装:

把已装好滚柱轴承外环的前端盖装在机座换向器端,然后安装轴承盖,并拧紧固定螺栓及刷架固定螺栓。

13.8电枢装配:

(1)用电机翻转装置将已装好后端盖的机座翻转,使换向器端朝下,并安放于专用台架上。

将碳刷全部拉出。

(2)将电枢吊起缓慢放入机座,注意不要碰伤机座内部件。

13.9后端盖的装配:

(1)将已装配轴承外环的前端盖用吊具吊起并安装在机座上,用螺栓将端盖固定在机座上,然后将装配好的轴承盖安装在端盖上.

(2)确认无异常后,边拧紧端盖螺栓,边旋转电枢,电枢应能顺利旋转,否则需要重新均匀的拧紧端盖螺栓。

(3)将碳刷放入刷盒,压好压指。

13.10重新装配封环和外盖:

(1)将电机翻转90°,使之平卧于架子上,用塞尺测量两端轴承装配游隙,传动端应在0。

084~0。

187mm范围内,换向器端应在0.060~0.150mm范围内。

(2)松开换向器端轴承盖螺栓,取下轴承盖,将轴承角圈装好,然后装好轴头压板,拧紧轴头螺栓,锁紧扣片,装好轴承盖.

(3)检查电枢窜动量符合限度要求.

(4)安装电刷装置,检查刷握地面与换向器表面间隙符合要求。

14试验

14.1绝缘电阻试验:

用1000V兆欧表测定,符合要求。

14。

2绝缘耐压试验:

线圈种类

工频试验电压(V)

时间

新品

修理品

各种线圈

4660

3495

1分钟

14。

3空载试验:

电机在无负荷情况下通电,使电机转速达1920r/min,正反运转各30min,检查轴承、换向器、电刷有无异常振动、噪音,轴承的温升不大于40℃,同时检查碳刷与换向器接触面应大于85%以上。

15安装齿轮:

将检查合格的齿轮用白布擦净锥孔,并用红丹粉检查齿轮锥孔和轴颈接触面不小于75%,否则应用细金刚砂打磨。

用深度尺测量齿轮端面至轴端面的尺寸A应为2。

8~6。

5mm,并记录。

将齿轮加热至165±5℃,戴好石棉手套,将预热好的齿轮热装在轴上,同时用深度尺测量齿轮端面至轴端面尺寸B,并满足A-B=1.9~2。

3mm(即齿轮的装入量).待齿轮冷却后,装好轴端挡板,紧固轴端螺栓,打好防缓垫圈。

16电机表面状态检查,各紧固件完好。

17做好检修记录。

 

15ZD114A牵引电动机限度表

序号

名称

原形

限度

1

端盖与机座配合

换向器端过盈量

非换向器端过盈量

0。

028---0.158

0.01---0。

156

最大间隙0。

05

最大间隙0。

05

 

2

轴承室与轴承外圈配合:

换向器端最大间隙

换向器端最大过盈

非换向器端最大间隙

非换向器端最大过盈

0.016

0.041

0。

018

0。

046

0.016

0。

041

0。

018

0.046

3

轴承内圈与转轴配合

换向器端过盈量〔应取合适的过盈量〕

非换向器端过盈量〔应取合适的过盈量〕

热套温度

0.023~0.06

0。

043~0.086

110~1200C

0。

023~0.06

0.043~0。

086

110~1200C

4

轴承自由状态间隙

换向器端

非换向器端

0.125~0。

165

0。

165~0.215

0.125~0。

18

0。

165~0.23

5

主极与换向极尖间距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

0。

5

0.5

6

换向极第二气隙

5。

40-0。

2

5.40-0。

2

7

接线板与机座距离

5

5

8

绕组冷态直流电阻值〔200C〕

主极

换向极与补偿绕组

电枢

0。

007285±10%

0。

01285±10%

0。

01377±10%

0.007285±10%

0.01285±10%

0.01377±10%

9

定子绕组对地绝缘值不小于(1000V兆欧表)(MΩ)

100

20

10

电刷高度不小于

64

32

11

电刷接触面缺损不大于(%)

0

10

12

同一副电刷两片长度差不大于

0

1

13

同刷盒电刷长度差不大于

0

5

14

换向器表面磨耗凹槽深度不大于

0

0.15

15

电刷与刷盒间隙:

圆周方向

0。

05—0。

2

0。

05—0。

4

16

刷盒方孔两长边平行度偏差不大于

0。

1

0.1

17

电刷压力

34±3(新刷)

25(磨耗近限时)

18

刷架对地绝缘值不小于(1000V兆欧表)(MΩ)

100

20

19

换向器直径不小于

500+10

484

20

换向器退刀槽:

深度

宽度不小于

4±0。

3

10±0.5

4±0。

5

12±0。

5

21

换向器椭圆度小于

直径不等分度小于

相邻换向片凹凸量小于

0.1

0.05

0.005

0.1

0.05

0.005

22

云母槽:

深度

倒角

1。

2~2

0.3×45°

1。

2~2

0.3×45°

23

电枢对地绝缘电阻值不小于(1000V兆欧表)(MΩ)

100

10

序号

名称

原形

限度

24

主极气隙

6.4

6.4

25

换向极第一气隙

12

12

26

刷盒底面与换向器表面距离

30-1

30-1

27

刷盒底面对换向器表面的平行度不大于

0.6

0.6

28

相邻刷握电刷中线在换向器圆周上的距离相差不大于

0.5

0.5

29

轴伸锥面跳动量不大于

0.06

0。

1

30

电刷与换向器接触面积不小于

85%

85%

31

小齿轮与轴配合接触面不小于

85%

85%

32

换向器表面粗糙度Ra

0。

8μm

1.6μm

33

换向器升高片宽度(焊点除外)

22

16

34

换向器表面跳动量不大于

0.04

0。

06

35

轴向窜动量

0.29—-0.51

0。

29--0.5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