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实训报告书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179148 上传时间:2022-10-18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23.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项目实训报告书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项目实训报告书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项目实训报告书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项目实训报告书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项目实训报告书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项目实训报告书格式.docx

《项目实训报告书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项目实训报告书格式.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项目实训报告书格式.docx

项目实训报告书格式

计算机技术系

实训项目报告书

2017—2018学年第3学期

 

实训项目名称:

浅谈网络设备及传输介质的选购技巧

姓名:

学号:

所在专业:

移动应用开发

所在班级:

移动应用开发二班

任务起至日期:

2017.9.12-2017.9.19

指导教师:

宋铁桥

成绩:

 

一、实训报告内容摘要:

(一)设计内容

1.全面熟悉、掌握网络设备及传输介质的选购技巧,了解无线通信的优点。

2.掌握局域网、广域网、城域网、国际internet的覆盖范围及分布距离。

3.了解每个拓扑网络的优点和缺点以提高数据传输的效率和安全性。

4.了解基带信号与宽带信号的区别、信道及信道的分类。

5.掌握传输介质的主要类型和双绞线的特性、类型,熟悉同轴电缆和光纤。

(二)设计要求:

1.小组研究网络设备及传输介质的选购技巧:

小组分工明确,通过查找资料,翻阅书籍,

共同讨论等方式掌握小组研究网络设备及

传输介质的选购技巧

2.讲解:

以ppt的方式向大家展示并讲解实训结果

让大家获得关于其方面知识。

 

 

二、小组成员及工作分工:

姓名

职称

张佳辉

组长

1.任务需求

2.任务分配

3.组织实训报告书的写成

4.讲解

王炳莉

组员

实训报告书的撰写

李文静

组员

查阅资料

郑子轩

组员

制作ppt

李佳奇

组员

查阅资料

陈泽华

组员

查阅资料

三、实训报告内容

计算机通过传输媒体组成一个系统叫计算机网络,一个国家的计算机网络水平标志着计算机水平的高低。

传输介质分为有线传输和无线传输两种形式。

要根据是广域网还是局域网及周围环境、资金、要求的速度来选择传输介质。

一、有线传输

1.双绞线。

双绞线也称为双扭线,把两根互相绝缘的铜导线并排放在一起,然后用规则的方法扭绞起来就构成了双绞线。

其通讯距离一般为几到十几公里,距离太长时就要加放大器以便将衰减了的信号放大到合适的数值(对于模拟传输),或者加上中继器以便将失真了的数字信号进行整形(对于数字传输)。

导线越粗,其通讯距离越远,但导线的价格也高。

在数字传输时,若传速速率为每秒几个兆比特,则传输距离可达几公里。

由于双绞线的价便宜,性能也不错,因此使用很广泛。

目前,经过专门设计的系统,用双绞线已能在短距离以高达100-150Mb/s的速率传输数据。

2.同轴电缆。

同轴电缆内导体铜质芯线(单股实芯线多股绞合线)、绝缘层、网状编织的外导体屏蔽层(也可以是单股的)以及保护塑料外层所组成。

由于外导体屏蔽的作用,同轴电缆具有很好的抗干扰特性,现被广泛用于较高速率的数据传输。

按特性组抗数值的不同,将同轴电缆分为二类。

50欧姆同轴电缆。

这是为数据通信用的,用于传送基带数字信号。

因此,50欧姆同轴电缆又称为基带同轴电缆。

用这种同轴电缆以10Mb/s的速率将基带数字信号传送1Km是完全可行的。

一般来说,传输速率越高,所能传送的距离就越短。

在局域网中广泛地使用这种同轴电缆作为物理媒体。

75

欧姆同轴电缆。

这种同轴电缆用于摸拟输系统,它是公用天线电视系统CATV中的标准传输电缆。

在这种电缆上传送的信号采用了频分复用的宽带信号。

这样75欧姆同轴电缆又称为宽带同轴电缆。

但在计算机通信系统中,带宽系统指采用了频分复用和模拟传输技术的同轴电缆网络。

宽带同轴电缆用于传送模拟信号时,其频率可高达300-400MHz,而传输距离可达100km。

但在传送数字信号时,必须将其转换成摸拟信号。

在接收时,则要把收到的模拟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

一般说来,每秒传送1比特需要1-4Hz的带宽,这当然和编码的形式与传输系统的价格有关。

通常一条带宽为300MHz电缆可以支持150Mb/s的数据率。

3.光缆。

近年来飞速发展的光电子技术使得光纤通信成为通信技术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领域。

光纤通信就是利用光导纤维(以下简称为光纤)传递光脉冲来进行通信。

现代的生产工艺可以制造出超低损耗的光纤,即做到光线在纤芯中的传输好几行校正和验证。

在不同的自然区和经济区内,要设立具有代表性的地面实况站,当卫星飞越实况站上空时,实况站最好进行同步实况调查,记录地面有关的实况资料。

对没有设立实况站,但有坏疑的地方,必须进行地面实况调查。

地面上历史和计划中的统计资料,在判读卫星象片时可以作为重要的参考。

据美国农业部的介绍,运用陆地卫星象片对小麦的识别精度可达98%,对玉米、大豆、水稻、棉花识别的精度可达90%。

对甜菜、紫云英、燕麦、高梁、土豆的识别精度在80%以上。

对世界小麦产量估计值和海外农产部所得的资料相比,只差10%,即估产精度达90%,其中冬小麦估产精度可达95%,棉花、玉米的估产精度在80%-90%。

运用卫星象片对美国堪萨斯州农作物产量的估计值和农业部后来的统计值相比只差3%。

二、通信卫星

前面所讲的三种传输媒体都属于有线输,但有线传输并不是在任何时候都能实现的。

例如,当通信线路要通过一些高山或岛屿,有时很难施工。

即使是在城市中,挖开马路敷设电缆也不是便容易的事。

当通信距离很远进,铺设电缆即昂贵又费时。

利用无线电在自由空间的传播,可以实现多种通信卫星通信是在地球站之间利用位于3万6千公里高空的人造同步地球卫星作为中继器的一种微波接力通信。

通信卫星就是在太空的无人值守的微波通信中继站。

可见卫星通信的主要优缺应当大体和地面微波通信的差不多。

卫星通信的最大特点是通讯距离远,且通讯费用与通信距离无关。

同步卫星发射的电磁波能辐射到地球上的广阔地区,其通信覆盖区的跨度达1万8千多公里。

只要在地球赤道上空的同步轨道上,等距离地放置3颗相隔120度的卫星,就能基本上实现全球的通信。

和微波接力相似,通信的频带很宽,通信容量很大

信号所受到的干扰也较小通信比较稳定。

目前常用的频率为6/4GHz也就是上行(从地球站发往卫星)频率为5.925-6.425GHz,而下行(从卫星转发到地球站)频率为3.7-4.2GHz。

频段的宽度都是500MHz。

由于这个频段已经非常拥挤,因此现在也使用频率更高些的14/12GHz的频段。

现在一个的卫星拥有十几个转发器,每个转发器的频带宽度为36MHz,可用来传输50MHz速率的数据。

当然,

通信卫星本身和发射卫星的火箭价

都较高。

受电源元器件寿命的限制,同步卫星的使用寿命一般只有7-8年卫星地球站的技术较复杂,价格高。

这些都是选择传输媒体时应全面考虑的。

三、传输介质--网线

在网络综合布线系统中,有一种设备是绝对不可忽视缺少的,即传输介质--网线。

可以说它贯穿整个系统,在其中扮演至关重要的角色。

系统中通常会用到双绞线、弱电线缆、光纤等网线。

                                                                       

  双绞线是一种柔性的通信电缆,包含着成对的绝缘铜线,价格便宜,因此广泛应用,如电话线。

根据最大传输速率的不同,双绞线可分为3类、5类、超5类、超六类以及七类。

3类双绞线的速率为10mb/s,5类可达100mb/s,而超5类则高达250mb/s以上,超六类则达到1000mb/s,适合未来多媒体数据传输的需求,所以推荐采用超5类甚至超6类双绞线。

 同轴电缆是由一层层的绝缘线包裹着中央铜导体的电缆线,它的最大特点就是抗干扰能力好,传输数据稳定,价格也便宜,所以一度被广泛使用,如闭路电视线等。

然而以前同轴电缆采用较多,主要是因为同轴电缆组成的总线结构网络成本较低,但单条电缆的损坏可能导致整个网络瘫痪,维护也难,这是其最大的弊端。

以太网应用中的同轴电缆主要分为粗同轴电缆和细同轴电缆两种。

光纤光缆是新一代的传输介质,与铜质介质相比,无论是在安全性、可靠性还是网络性能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此外,光纤传输的带宽大大超出铜质线缆,而且其支持的最大连接距离达两公里以上,是组建较大规模网络的必然选择。

由于光纤光缆具有抗电磁干扰性好、保密性强、速度快、传输容量大等优点,所以它的价格也较为昂贵,在家用场合很少使用。

目前比较常见的有两种不同类型的光纤,分别是单模光纤和多模光纤。

多模光纤一般用于同一办公楼或距离相对较近的区域内的网络连接。

而单模光纤传递数据的质量更高,传输距离更长,通常被用来连接办公楼之间或地理分散更广的网络。

如果使用光纤光缆作为网络传输介质,还需增加光端收发器等设备,因此成本投入更大,在一般的应用中较少采用。

四、遇到问题及解决方法:

(一)实训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在这次的实训中,主要遇到的问题是对网络设备及传输介质的选购技巧并无多少了解,后来通过老师讲解、查阅书籍和上网搜集资料有了一定的了解。

(二)实训中尚存的不足之处:

由于初次进行系统的程序设计,层次结构划分不太合理,应在以后的设计中强化此思维,逐渐与工程设计。

(三)感想和心得体会:

通过这次课程设计,我们对计算机网络有了更深刻的了解,自身不仅对增强了网络技术的能力,更巩固了专业知识,对网络传输的观念也又模糊逐渐变的清晰了。

虽然在报告书的撰写中和ppt的制作中出现了很多不足,但在通过我们小组共同讨论下和组长的指导下,不停地修改与调试,我们终于完成了这次任务,虽然我们的选购技巧不是所有人都能获益的,但是我们对网络有了更深的理解,学到的知识也可以运用到生活中。

当然我们也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之处,知识掌握不全面,浪费很多时间,我们一定会向老师和同学们认真请教,不断进步,争取做到最好。

五、最后成绩评定及评语:

(学生不填)

小组总体成绩:

小组成员成绩:

姓名

成绩

评语:

 

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