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丰碧水江畔脚手架施工方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1786654 上传时间:2023-04-01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57.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惠丰碧水江畔脚手架施工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惠丰碧水江畔脚手架施工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惠丰碧水江畔脚手架施工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惠丰碧水江畔脚手架施工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惠丰碧水江畔脚手架施工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惠丰碧水江畔脚手架施工方案.docx

《惠丰碧水江畔脚手架施工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惠丰碧水江畔脚手架施工方案.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惠丰碧水江畔脚手架施工方案.docx

惠丰碧水江畔脚手架施工方案

目录

一、编制依据3

二、工程概况4

三、施工部署5

3.1安全防护领导小组5

3.2设计总体思路6

四、施工准备6

4.1技术准备6

4.2材料准备及要求7

4.3主要机具设备7

4.4作业条件7

五、施工工艺8

5.1脚手架搭设要求8

5.2脚手架使用和维护要求9

5.3脚手架拆除9

5.4平立面布置及构造要求9

5.5承载力计算15

六、脚手架安全管理26

七、成品保护27

八、安全环保要求28

九、后浇带处理方案28

 

一、编制依据

1.1施工图纸

表1-2-1

图纸名称

图纸编号

出图日期

惠丰碧水江畔施工图

结构施工图

2012.6

惠丰碧水江畔施工图

建筑施工图

2012.6

1.2主要规范、规程

序号

规范、规程名称

编号

1

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

JGJ130-2001

2

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

JGJ80-91

3

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

JGJ59-99

4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GB50009-2001

1.3惠丰·碧水江畔施工组织设计。

 

二、工程概况:

2.1工程简介

序号

项目

内容

1.

工程名称

惠丰·碧水江畔

2.

工程地址

海南省海口市新大洲大道北侧

3.

建设单位

海南恒发惠丰投资有限公司

4.

设计单位

海南华磊建筑设计咨询有限公司

5.

监理单位

海南柏鑫项目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6.

质量监督单位

海口市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站

7.

施工总承包单位

海南中天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2.2施工现场概况

本工程位于海口市新大洲大道北侧,土地面积24553.61平方米,用地面积22851.24平方米,总建筑面积为59661.93平方米,小区东侧为40米规划道路,南侧为60米宽的新大洲大道,西侧为已建建筑物,北侧为空地。

小区由A、B、C、D、E、F座高层住宅及地下室组成,其中地下室建筑面积11948.74平方米(其中人防部分为3066.66平方米),A座为18层住宅楼,建筑高度为59.2米;B座为18层住宅楼,建筑面积7485.44平方米,建筑高度为60.6米;C座为17层商住楼,建筑面积9028.42平方米,一、二层为商业网点,三至十七层为住宅,建筑高度为57.25米;D座为16层住宅楼,建筑面积7472.69平方米,建筑高度为53.5米;E座为17层商住楼,建筑面积8767.81平方米,一、二层为商业网点,三至十七层为住宅,建筑高度为57.25米;F座为17层商住楼,建筑面积8074.94平方米,一、二层为商业网点,三至十七层为住宅,建筑高度为57.25米,塔楼一层层高为3.65米,二层层高为3.45,三至十八层层高为3.0米。

本工程主体结构采用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体系和地下室框-剪结构体系。

A至F座楼为群楼的塔楼,地下室为整体负一层地下室,塔楼基础及车库地下室基础采用筏板基础,基础梁最大截面为500×900CM,地下室顶板单梁最大跨度8.0米,地下室顶板梁最大截面为400×900CM,基础底标高为-5.05米,塔楼部分地下室顶板结构标高为-0.05米,其他部分为-0.8米,楼盖采用全现浇钢筋混凝土梁板结构,单梁最大跨度7.1米,层间结构标高为3.0米。

三、施工部署

3.1安全防护领导小组

安全生产、文明施工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前提条件,是达到无重大伤亡事故的必然保障。

为此项目经理部成立以项目经理为组长的安全防护领导小组,其机构组成、人员编制及责任分工如下:

组长:

林利锋

副组长:

郭仁持、石礼吉(安全员)

组员:

邝正清、李朝华、苏志华、李军

3.2设计总体思路

3.2.1结合本工程结构形式

根据实际施工特点,由于地下室宽出各栋楼外侧,不影响地下室外墙防水及回填等工作,采用落地脚手架搭设,脚手架利用地下室顶板作为基础向上延伸搭设,上部每四层三跨分段卸荷。

3.2.2脚手架搭设的主要构件设计

脚手架搭设高度:

A、B栋56.9m、C栋54.45m、D栋51.0m、E、F栋54.45m,脚手架从地下室顶板搭设,连墙件采取两步两跨设置;每四层三跨设置一个卸荷点;脚手板采取对接方式,每三层满铺一层脚手板。

3.2.3钢丝绳卸荷

斜拉水平钢梁采用钢丝绳与建筑物拉结,每道钢梁设置一道钢丝绳,钢丝绳与钢梁连接点距墙1.1m,钢丝绳采用6×19,直径不小于14mm的,钢丝绳与墙连接点距钢梁的垂直距离为3m。

在上层梁预埋φ20圆铁环,用钢丝绳把铁环与挑钢梁连接,拉结牢固,防止滑脱。

 

四、施工准备

4.1技术准备

4.1.1熟悉施工图纸,掌握工程结构特点。

4.1.2施工前由技术负责人组织专职安全员、主管工长对班组进行技术交底,详细讲述施工方案设计的重点和难点,着重阐述施工操作要点和安全注意事项,交底双方应履行签字手续。

4.1.3参与脚手架搭设和拆除的操作人员,必须取得《登高架设特种作业操作证》。

4.2材料准备及要求

4.2.1钢管采用外径48.3mm、壁厚3.6mm的焊接钢管。

其材质应采用国家现行标准《直缝电焊钢管》(GB/T13793)或《低压流体输送用焊接钢管》(GB/T3092)中规定的3号普通钢管,其质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碳素结构钢》(GB/T700)中Q235-A级钢的规定。

4.2.2扣件采用可锻铸铁扣件,应符合《钢管脚手架扣件》(GB15831)的规定。

其附件材料应符合GB700-79中A3钢的规定,螺纹应符合《普通螺纹》(GB196-81)的规定,垫圈应符合《垫圈》(GB95-76)的规定。

4.2.3进入工地现场的钢管及扣件材料必须有材质证明书,弯曲变形的钢管应进行调直,严重锈蚀的钢管不得使用。

4.2.4脚手板采用钢筋网片,挡脚板采用20cm宽木板。

4.2.5安全网采用符合要求的密目安全网,并按有关要求送检,检验必须合格。

4.2.6连墙杆的材质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碳素结构钢》(GB/T700)中Q235-A级钢的规定。

4.3主要机具设备

扳手、卷尺、安全帽、安全带、防滑鞋、工具袋、经纬仪等。

4.4作业条件

4.4.1夯实基础,确保基础达到设计地耐力要求,并由项目技术负责人组织有关人员验收。

4.4.2平整场地,做好排水处理,确保基础不积水。

4.4.3清除搭设范围内的障碍物和杂物。

 

五、施工工艺

5.1脚手架搭设要求

5.1.1脚手架搭设前,应做好各项准备工作。

应配合施工进度搭设,一次搭设高度不应超过相邻连墙件以上二步。

5.1.2每搭设完一步脚手架后,应按照规范要求校正步距、纵距、横杆及立杆的垂直度。

5.1.3脚手架底座、垫板均应准确地放在定位线上,垫板应采用不小于2跨、厚度不小于5cm的木垫板。

5.1.4脚手架搭设时,严禁将48mm和51mm的钢管混合使用。

5.1.5在脚手架搭设到一定高度后,应及时按照方案和规范要求随工程进度设置连墙件和剪刀撑。

5.1.6脚手架搭设应做到竖向垂直,横向交圈,间距均匀,满足垂直度和间距尺寸要求。

5.1.7螺栓的拧紧扭力矩不应小于40N.m,且不应大于65N.m。

在主节点处固定水平杆、剪刀撑、横向斜撑等用的直角扣件和旋转扣件的中心点相互不应大于15cm。

各杆件端头伸出扣件盖板边缘的长度不应小于10cm。

5.1.8栏杆和挡脚板均设置在外立杆的内侧,栏杆高度1.2米,挡脚板高度20cm。

5.1.9脚手板应铺满、铺稳,离开墙面12cm-15cm,脚手板探头应用直径3.2mm的镀锌钢丝固定在支承杆件上。

5.1.10在拐角、斜道平台处的脚手板,应与横向水平杆可靠连接,防止滑动。

5.1.11脚手架搭设到一定高度后,应及时满挂安全网,安全网采用12#铁丝固定在立杆和纵向横杆上。

5.1.12施工电梯、井架处的的通道口在搭设时应预留,通道口两侧立杆应有连墙件,左右剪刀撑应跨越两侧立杆。

不得采取搭设完毕后再开洞的方法。

5.2脚手架使用和维护要求

5.2.1脚手架使用中,应及时清理架体上的垃圾,安全网应及时用水冲洗干净。

5.2.2临时堆放材料不得超过脚手架设计荷载,钢管、模板及其他重量大的材料不得堆放在脚手板上。

5.2.3使用中,不得随意拆除连墙件和剪刀撑等构件。

5.3脚手架拆除

5.3.1脚手架拆除前应进行各项准备工作,包括检查架体的安全性、补充完善方案中的拆除顺序和措施、项目技术负责人组织拆除安全技术交底。

5.3.2脚手架拆除应从上向下进行,按照“先安后拆,后安先拆”的顺序拆除,严禁上下同时作业。

5.3.3连墙件必须随脚手架逐层拆除,严禁将连墙件整层或数层拆除后再拆脚手架。

分段拆除高差不应大于2步,如高差大于2步,应增设连墙件加固。

5.3.4当脚手架采取分段、分立面拆除时,对不拆除的脚手架两端应按照规范要求设置连墙件和加固横向斜撑。

5.3.5脚手架拆除的构配件严禁直接向地面抛掷,应集中后采用塔吊或电梯运至地面,并分类堆码整齐。

5.4平立面布置及构造要求

5.4.1平立面布置

双排脚手架,立杆采用单立管。

搭设尺寸为:

立杆横距1.05m,立杆纵距1.5m,内立杆距外墙0.35m,脚手架步距1.8m,连墙件采用2步2跨,竖向间距3.50m,水平间距3.0m。

施工均布荷载为3.0kN/m2,同时施工3层,脚手板共铺设3层。

5.4.2立杆基础

立杆在地下室顶板上搭设。

5.4.3底座和扫地杆

5.4.3.1每根立杆底部设置底座或垫板。

5.4.3.2脚手架必须设置纵、横向扫地杆,纵向扫地杆应采用直角扣件固定在距底座上皮不大于200mm处的立杆上。

横向扫地杆亦应采用直角扣件固定在紧靠纵向扫地杆下方的立杆上。

当立杆基础不在同一高度上时必须将高处的纵向扫地杆向低处延长两跨与立杆固定,高低差不应大于1m。

靠边坡上方的立杆轴线到边坡的距离不应小于500mm。

在离基础面以上20cm处,应设置纵横向扫地杆。

5.4.4水平杆和脚手板

(1)、纵向水平杆设置在立杆内侧,其长度不小于3跨。

(2)、纵向水平杆接长采用对接扣件,相邻两根纵向水平杆接头不应设置在同步或同跨内,接头在水平方向错开距离不小于500mm。

各接头中心距主接点的距离不大于纵距的1/3。

(3)、当采用钢脚手板、竹串片脚手板、木脚手板时,纵向水平杆采用直角扣件固定在立杆上,横向水平杆采用直角扣件固定在纵向水平杆上。

当采用主笆脚手板时,纵向水平杆采用直角扣件固定在横向水平杆上(应等间距设置,间距小于400),横向水平杆采用直角扣件固定在立杆上。

(4)、主节点处必须设置一根横向水平杆,用直角扣件扣接且严禁拆除。

主节点处两个直角扣件的中心距不应大于150mm。

在双排脚手架中,靠墙一端的外伸长度不应大于0.4L且不应大于50cm。

(5)、冲压钢脚手板、木脚手板、竹串片脚手板应设置在三根横向水平杆上。

当脚手板长度小于2m时,可采用两根横向水平杆支承。

但应将脚手板两端与其可靠固定,严防倾翻。

此三种脚手板的铺设可采用对接平铺,亦可采用搭接铺设。

脚手板对接平铺时,接头处必须设两根横向水平杆,脚手板外伸长应取130~150mm,两块脚手板外伸长度的和不应大于300mm(图5.1.4.5a)。

脚手板搭接铺设时接头必须支在横向水平杆上,搭接长度应大于200mm,其伸出横向水平杆的长度不应小于100mm(图5.1.4.5b)。

 

图5.4.4.5-1脚手板对接图5.4.4.5-2脚手板搭接

5.4.5立杆

(1)、立杆必须用连墙件与建筑物可靠连接,连墙件布置间距宜按《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01)表6.4.1采用。

(2)、立杆接长除顶层顶步可采用搭接外,其余各层各步接头必须采用对接扣件连接,对接搭接应符合下列规定:

1.立杆上的对接扣件应交错布置:

两根相邻立杆的接头不应设置在同步内,同步内隔一根立杆的两个相隔接头在高度方向错开的距离不宜小于500mm。

各接头中心至主节点的距离不宜大于步距的1/3;

2.搭接长度不应小于1m,应采用不少于2个旋转扣件固定,端部扣件盖板的边缘至杆端距离不应小于100mm。

(3)、立杆顶端应高出女儿墙上皮1米,高出檐口1.5米。

5.4.6连墙件

(1)、连墙件的数量设置:

搭设高度50米以下时按3步3跨设置,搭设高度50米以上时按2步3跨设置。

(2)、连墙件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宜靠近主节点设置偏离主节点的距离不应大于300mm;

2.应从底层第一步纵向水平杆处开始设置,当该处设置有困难时应采用其它可靠措施固定;

3.宜优先采用菱形布置,也可采用方形矩形布置;

4.一字型、开口型脚手架的两端必须设置连墙件,连墙件的垂直间距不应大于建筑物的层高,并不应大于4m(2步)。

(3)、连墙件的构造应符合下列规定:

1.连墙件中的连墙杆或拉筋宜呈水平设置,当不能水平设置时,与脚手架连接的一端应下斜连接,不应采用上斜连接;

2.连墙件必须采用可承受拉力和压力的构造,采用拉筋必须配用顶撑,顶撑应可靠地顶在混凝土圈梁、柱等结构部位。

拉筋应采用两根以上直径4mm的钢丝拧成一股,使用时不应少于2股;亦可采用直径不小于6mm的钢筋。

3.连墙件刚性连接方式:

 

图1、与墙体的刚性连接图2、与窗洞口处墙的刚性连接

 

图3、与框架柱的刚性连接

 

图4、阳台等处的刚性连接

(4)、当脚手架下部暂不能设连墙件时可搭设抛撑,抛撑应采用通长杆件与脚手架可靠连接,与地面的倾角应在45°~60°之间,连接点中心至主节点的距离不应大于300mm。

抛撑应在连墙件搭设后方可拆除。

(5)、架高超过40m且有风涡流作用时,应采取抗上升翻流作用的连墙措施。

5.4.7斜道

(1)、人行斜道附着于脚手架并与建筑物可靠连接,宽度1-1.2米,坡度1:

3,拐弯处设置平台,平台宽度同斜道宽度。

斜道两侧设置栏杆和挡脚板,栏杆高度1.2米,挡脚板高度20cm。

(2)、斜道脚手板横铺于沿斜道方向铺设的4根纵向水平杆上,在纵向水平杆下增设横向支托杆,横向支托杆采用直角扣件与立杆可靠连接,斜道上每隔30cm设置一根防滑木条。

5.4.8剪刀撑与横向斜撑

(1)、高度在24米以下的单双排脚手架,必须在外侧立面的两端各设置一道剪刀撑,并应由底至顶连续设置。

中间各道剪刀撑的净距不应大于15米。

(2)、高度在24米以上的双排脚手架在外侧立面整个长度和高度上连续设置剪刀撑。

(3)、每道剪刀撑跨越的立杆根数为5-7根,且不小于6米,斜杆与地面夹角为45o-60o之间。

(4)、剪刀撑斜杆的接长采用搭接,搭接长度不小于1米且采用3个扣件,扣件盖板的边缘距杆端距离不小于10cm。

(5)、一字型、开口型双排脚手架的两端均必须设置横向斜撑,中间每隔6跨设置一道。

(6)、高度在24米以下的封闭型双排脚手架可不设置横向斜撑,高度在24米以上的封闭型脚手架,除拐角处设置横向斜撑外,中间每隔6跨设置一道。

5.4.9钢丝绳分段卸荷做法

脚手架按每四层三跨设置卸荷点分段完成架体的搭设,第一步卸荷点从四层起,各段相间12m。

卸拉钢丝绳下拉点设在脚手架主节点处,水平间距不超过三跨立杆纵距(4.5m),并尽量避开阳台处,对避不开的部位需单独加强,脚手架转角部分内外立杆处要设置卸荷钢丝绳,下拉点里外排各一个;上吊点的设计便利采用上层梁上预埋φ20钢筋拉环,钢丝绳两头成环套,下拉点环住主节点,上吊点环在钢筋拉环内。

拉绳时先固定下拉点,然后于上吊点处倒链绷直绳身后用三个钢丝卡子固定环套。

用手动葫芦栓在钢丝绳一端,再用铁丝绑在钢丝绳另一头,人力拉手动葫芦,保证各卸荷钢丝绳受力基本均匀,避免造成过大的偏差。

钢丝绳斜拉示意和节点辅助加强措施详见后附图。

其中在原大横杆下周圈全长附加一根大横杆增加大横杆抗弯刚度,附加两根小横杆顶墙承受水平分力,其中一根与立杆扣紧,一根与大横杆扣紧。

在步距内附加立杆上下与大横杆顶紧,用三个抗滑扣件与原立杆扣紧,以对吊点加强防止竖向滑移。

为增强卸荷点之间的大横杆刚度,保证上部荷载有效传至卸荷点,在每卸荷点所在的上一步架范围内,沿内外排架体分别设置纵向斜撑,使之形成桁架形式。

5.4.10门洞

外脚手架需留设门洞时,应按照《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留设。

对门洞处应进行必要的加固,加固原则为:

有效卸除门洞悬空立杆竖向荷载。

措施为:

门洞两侧采用双立杆进行加强,增设斜腹杆和横向斜撑等使该部位形成空间桁架。

5.4.11其他节点构造

(1)、当脚手架高度超过50米时,采用钢丝绳分段卸荷。

(2)、吊拉钢丝绳的吊环必须采用合格的一级钢制作,吊环每端锚入混凝土梁板内不少于35d。

(3)、也可采用钢丝绳直接抱梁或钢丝绳穿墙柱对拉螺栓孔然后用不少于3个绳卡固定的方法。

(4)、吊环和钢丝绳规格大小应根据实际荷载大小进行计算确定。

5.5、承载力计算

5.5.1计算基本原则

(1)、遵照《冷弯薄壁型钢结构技术规范》(GBJ18-87)或《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的有关规定。

(2)、脚手架结构中的构件计算按照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进行计算,钢丝绳和吊环按容许应力进行设计。

(3)、立杆应计算最大间距处的底层立杆段的稳定性,高度50米以上采用双立杆时应计算变截面处立杆稳定性。

(4)、当脚手架搭设尺寸中的步距、立杆纵距、立杆横距和连墙件间距有变化时,除计算底层立杆段外,还必须对出现最大步距或最大立杆纵距、立杆横距、连墙件间距等部位的立杆段进行验算。

5.5.2承载力计算步骤

大小横杆强度、刚度及扣件抗滑验算→立杆稳定性验算→连墙件强度、稳定性和连接强度及连接扣件的抗滑验算→立杆地基承载力计算

(1)、大横杆的计算:

大横杆按照三跨连续梁进行强度和挠度计算,大横杆在小横杆的上面。

按照大横杆上面的脚手板和活荷载作为均布荷载计算大横杆的最大弯矩和变形。

1.均布荷载值计算

大横杆的自重标准值P1=0.038kN/m

脚手板的荷载标准值P2=0.300×1.050/3=0.105kN/m

活荷载标准值Q=3.000×1.050/3=1.050kN/m

静荷载的计算值q1=1.2×0.038+1.2×0.105=0.172kN/m

活荷载的计算值q2=1.4×1.050=1.470kN/m

大横杆计算荷载组合简图(跨中最大弯矩和跨中最大挠度)

大横杆计算荷载组合简图(支座最大弯矩)

2.抗弯强度计算

最大弯矩考虑为三跨连续梁均布荷载作用下的弯矩

跨中最大弯矩计算公式如下:

跨中最大弯矩为

M1=(0.08×0.172+0.10×1.470)×1.5002=0.362kN.m

支座最大弯矩计算公式如下:

支座最大弯矩为

M2=-(0.10×0.172+0.117×1.470)×1.5002=-0.426kN.m

我们选择支座弯矩和跨中弯矩的最大值进行强度验算

=0.426×106/5080.0=83.798N/mm2

大横杆的计算强度小于205.0N/mm2,满足要求。

3.挠度计算

最大挠度考虑为三跨连续梁均布荷载作用下的挠度

计算公式如下:

静荷载标准值q1=0.038+0.105=0.143kN/m

活荷载标准值q2=1.050kN/m

三跨连续梁均布荷载作用下的最大挠度

V=(0.677×0.143+0.990×1.050)×1500.04/(100×2.06×105×121900.0)=2.291mm

大横杆的最大挠度小于1500.0/150与10mm,满足要求。

(2)、小横杆的计算:

小横杆按照简支梁进行强度和挠度计算,大横杆在小横杆的上面。

用大横杆支座的最大反力计算值,在最不利荷载布置下计算小横杆的最大弯矩和变形。

1.荷载值计算

大横杆的自重标准值P1=0.038×1.500=0.058kN

脚手板的荷载标准值P2=0.300×1.050×1.500/3=0.157kN

活荷载标准值Q=3.000×1.050×1.500/3=1.575kN

荷载的计算值P=1.2×0.058+1.2×0.157+1.4×1.575=2.463kN

小横杆计算简图

2.抗弯强度计算

最大弯矩考虑为小横杆自重均布荷载与荷载的计算值最不利分配的弯矩和均布荷载最大弯矩计算公式如下:

集中荷载最大弯矩计算公式如下:

M=(1.2×0.038)×1.0502/8+2.463×1.050/3=0.868kN.m

=0.868×106/5080.0=170.953N/mm2

小横杆的计算强度小于205.0N/mm2,满足要求。

3.挠度计算

最大挠度考虑为小横杆自重均布荷载与荷载的计算值最不利分配的挠度和均布荷载最大挠度计算公式如下:

集中荷载最大挠度计算公式如下:

小横杆自重均布荷载引起的最大挠度

V1=5.0×0.038×1050.004/(384×2.060×105×121900.000)=0.02mm

集中荷载标准值P=0.058+0.157+1.575=1.790kN

集中荷载标准值最不利分配引起的最大挠度

V2=1790.100×1050.0×(3×1050.02-4×1050.02/9)/(72×2.06×105×121900.0)

=2.929mm

最大挠度和

V=V1+V2=2.953mm

小横杆的最大挠度小于1050.0/150与10mm,满足要求。

(3)、扣件抗滑力的计算:

纵向或横向水平杆与立杆连接时,扣件的抗滑承载力按照下式计算(规范5.2.5):

R≤Rc

其中Rc——扣件抗滑承载力设计值,取8.0kN;

R——纵向或横向水平杆传给立杆的竖向作用力设计值;

1.荷载值计算

横杆的自重标准值P1=0.038×1.050=0.040kN

脚手板的荷载标准值P2=0.300×1.050×1.500/2=0.236kN

活荷载标准值Q=3.000×1.050×1.500/2=2.362kN

荷载的计算值R=1.2×0.040+1.2×0.236+1.4×2.362=3.639kN

单扣件抗滑承载力的设计计算满足要求。

当直角扣件的拧紧力矩达40--65N.m时,试验表明:

单扣件在12kN的荷载下会滑动,其抗滑承载力可取8.0kN;双扣件在20kN的荷载下会滑动,其抗滑承载力可取12.0kN。

5.5.2.4脚手架荷载标准值:

作用于脚手架的荷载包括静荷载、活荷载和风荷载。

静荷载标准值包括以下内容:

①、每米立杆承受的结构自重标准值(kN/m);本例为0.1394

NG1=0.139×40.000=5.576kN

②、脚手板的自重标准值(kN/m2);本例采用冲压钢脚手板,标准值为0.30

NG2=0.300×6×1.500×(1.050+0.350)/2=1.890kN

、栏杆与挡脚手板自重标准值(kN/m);本例采用栏杆、木脚手板标挡板,准值为0.14

NG3=0.140×1.500×6/2=0.630kN

、吊挂的安全设施荷载,包括安全网(kN/m2);0.005

NG4=0.005×1.500×40.000=0.300kN

经计算得到,静荷载标准值NG=NG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