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会计全套-基础会计与实务.ppt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178629 上传时间:2022-10-18 格式:PPT 页数:441 大小:11.2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础会计全套-基础会计与实务.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41页
基础会计全套-基础会计与实务.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41页
基础会计全套-基础会计与实务.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41页
基础会计全套-基础会计与实务.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41页
基础会计全套-基础会计与实务.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基础会计全套-基础会计与实务.ppt

《基础会计全套-基础会计与实务.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础会计全套-基础会计与实务.ppt(44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基础会计全套-基础会计与实务.ppt

基础会计,欢迎您学习基础会计!

课程结构和内容,第一章总论第二章账户与复式记账第三章会计凭证第四章会计账簿第五章主要经济业务的核算第六章财产清查第七章财务会计报告第八章会计核算形式第九章会计工作的组织,第一章总论,第一节会计的概念第二节会计的对象第三节会计准则第四节会计核算方法与程序,第一节会计的概念,一、会计的产生与发展从生产职能的附带部分到独立的管理职能从核算范围的广泛性到对经济活动的价值运动的核算从单式记账法过渡到复式记账法管理会计的兴起促进了传统会计向现代会计的转变。

什么是会计?

第一节会计的概念,二、会计的职能会计职能是会计固有的功能,是指会计在经济管理中客观上所具有的功能。

核算职能监督职能,会计核算与会计监督二者相辅相成,核算是监督的前提,监督是核算的保证。

会计有何用处?

三、会计的特点

(一)以货币为统一的、主要的计量单位;

(二)会计核算具有全面性、连续性、系统性和综合性;(三)会计核算有一套专门的方法;四、会计的目标会计的目标主要是向信息使用者提供有用的会计信息。

第一节会计的概念,五、会计的概念会计是以货币作为统一的计量尺度,运用一整套科学的专门方法,对企业、事业、机关、团体等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全面、连续、系统、综合的核算与监督,为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有用的经济信息,并参与经济预测和决策的一种经济管理活动。

第一节会计的概念,由前面的分析可以给会计一个什么样的定义?

一、会计的一般对象会计的对象是指会计所要核算和监督的内容。

会计的一般对象就是企业、事业、机关、团体等单位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资金运动。

(一)企业的资金运动(是一种循环周转式的运动)1、工业企业的资金运动:

货币资金储备资金生产资金成品资金货币资金2、商业企业资金运动:

货币资金商品资金货币资金

(二)行政事业单位的资金运动(是一种单向直线运动)预算资金的拨入预算资金的支出,第二节会计的对象,二、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会计要素企业的会计要素有六种: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

(一)静态要素1、资产概念:

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并由企业拥有或控制的资源,预期能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

特征:

以上特征中的红字部分。

种类:

分为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第二节会计的对象,2、负债概念:

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的现实义务,履行该义务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

分类:

按偿还期可分为流动负债和非流动负债。

3、所有者权益概念:

是指所有者在企业资产中享有的经济利益。

内容:

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

所有者权益的数额等于企业的全部资产减去全部负债的余额。

第二节会计的对象,

(二)动态要素1、收入概念:

指企业在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及让渡资产使用权等日常活动中所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特征:

收入是从企业的日常经营活动而不是偶发的交易或事项中产生。

收入可能表现为资产的增加、负债的减少,或者二者兼而有之。

第二节会计的对象,收入本身能导致企业所有者权益的增加。

收入只包括本企业经济利益的流入,不包括为第三方或客户代收的款项。

内容:

主营业务收入:

企业主要经营业务的收入其他业务收入:

企业主营业务以外的经营业务所取得的收入。

第二节会计的对象,2、费用概念:

指企业为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日常活动所发生的经济利益的流出。

第二节会计的对象,内容:

费用按其用途和得到补偿的时间不同分为产品生产费用和期间费用。

产品生产费用:

与产品生产或提供劳务有关并计入成本而发生的各项费用。

包括直接材料费用、直接人工费用、其他直接费用和制造费用等。

期间费用:

是指企业行政管理部门为组织和管理生产经营活动而发生的从当期收入中得到补偿的费用。

包括:

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和销售费用。

第二节会计的对象,3、利润概念:

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它是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内实现的收入减去费用后的余额。

第二节会计的对象,内容:

营业利润:

营业收入减营业成本减营业税金及附加减期间费用减资产减值损失加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减公允价值变动损失)加投资收益(减投资损失)。

利润总额:

营业利润加营业外收入减营业外支出。

净利润:

利润总额减去应纳所得税后的余额。

第二节会计的对象,一、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会计主体会计主体又成为会计实体、会计个体,它是指会计人员所核算和监督的特定单位。

在这里应该注意的是:

会计主体与法律主体并非是对等的概念,法人可以作为会计主体,但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人。

第三节会计准则,会计主体一定是法人吗?

持续经营持续经营是指会计主体在可预见的未来,将根据正常的经营方针和既定的经营目标持续经营下去。

第三节会计准则,会计分期会计分期是指将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人为地划分为若干个相等的时间间隔,以便确认某个会计期间的收入、费用、利润,确认某个会计期间的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编制会计报表。

第三节会计准则,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中将会计期间分为年度、半年度、季度和月度。

会计年度与公历年度相同,从1月1日开始到12月31日为止。

半年度、季度和月度均称为会计中期。

货币计量以人民币为记账本位币。

业务收支以外币为主的企业,也可以选择某种外币作为记账本位币,但编制会计报表时必须换算为人民币。

第三节会计准则,如果是一个中国公司的在美国有经营业务的分公司,在国内编制报表反映业务时,应选择哪个币种呢?

会计核算原则:

真实性原则相关性原则,第三节会计准则,如实地反映实际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不弄虚作假,所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能够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以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要。

明晰性原则可比性原则,第三节会计准则,指企业的会计核算和编制的财务会计报告应当清晰明了,便于理解和利用。

指企业的会计核算应当按规定的会计处理方法进行,会计指标应当息口径一致、相互可比。

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重要性原则,第三节会计准则,指应当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核算,而不应当仅仅按照它们的法律形式作为会计核算的依据。

重要性原则是指在会计核算过程中,对交易或事项应当区别其重要程度,采用不同的核算方式。

对资产、负债、损益等有较大影响,并进而影响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据以作出合理判断的重要会计事项,必须按照规定的会计方法和程序进行处理,并在财务会计报告中予以充分、准确地披露;对于次要的会计事项,在不影响会计信息真实性的情况下,可适当简化会计核算手续。

谨慎性原则及时性原则,第三节会计准则,指企业在进行会计核算时,应当遵循谨慎性原则的要求,不得多计资产或收益、少计负债或费用。

指企业的会计核算应当及时进行,不得提前也不得滞后。

会计方法是指履行会计职能、完成会计任务,实现会计目标的方式,是会计管理的手段。

会计方法包括会计核算方法、会计分析方法和会计检查方法。

会计核算方法是对经济业务进行全面、连续、系统的记录和计算,为经营管理提供必要的信息所应用的方法,它是整个会计方法体系的基础。

第四节会计核算方法与程序,会计核算方法一般包括:

设置账户、复式记账、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登记会计账簿、成本计算、财产清查和编制财务会计报告七种方法。

课程结构和内容,第一章总论第二章账户与复式记账第三章会计凭证第四章会计账簿第五章主要经济业务的核算第六章财产清查第七章财务会计报告第八章会计核算形式第九章会计工作的组织,第二章账户与复式记账,第一节会计恒等式第二节会计科目与账户第三节借贷记账法第四节会计账户的分类,一、会计恒等式的表现形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静态表现)利润=收入费用(动态表现)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综合表现),第一节会计恒等式,二、经济业务对会计等式的影响,1、概念:

经济业务是指在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能够使会计要素增减变化的事项。

2、分类,交易,事项,

(二)经济业务发生对会计等式的影响1、资产项目之间此增彼减,总额不变。

2、负债项目之间此增彼减,总额不变。

3、资产与负债及所有者权益项目的同增同减,总额变化。

4、负债及所有者权益项目的此增彼减,总额不变。

第一节会计恒等式,实例1:

2007年甲企业向银行借入为期3个月的借款70000元,存入企业存款户。

(短期借款增加,银行存款增加)实例2:

用银行存款归还借款7000万。

(短期借款减少,银行存款减少)实例3:

2007年甲企业以银行存款购入3000千克原材料,每千克10元。

(原材料增加,银行存款减少)实例4:

某单位向银行借款200万元,后因企业管理不善,发生财务困难,与银行进行债务重组,经协商,银行同意将该笔借款转为对该企业的投资。

(借款减少,所有者权益增加),观察总结归纳结论,第一节会计恒等式,观察归纳,保持资产与权益平衡的经济业务类型有哪些?

单位:

万元,

(1)资产与权益同时增加;

(2)资产与权益同时减少;(3)资产之间有增有减;(4)权益之间有增有减。

第一节会计恒等式,判断解析题经济业务的发生不会改变资产与权益的金额,使二者始终保持平衡关系(),课堂练习,第一节会计恒等式,经济业务的发生对资产与权益的金额有何影响?

归纳总结思乐并驱,左边:

同侧,右边:

同侧,左右两边:

不同侧,左右两边:

不同侧,不变,不变,等额增加,等额增加,等额减少,等额减少,第一节会计恒等式,一、会计科目1、概念:

会计科目是对会计要素按照不同的经济内容和管理需要进行分类的项目。

会计科目是设置账户、处理账务所必须遵守的规则和依据,是正确组织会计核算的重要条件。

在实际工作中,通常是先设置会计科目再依据会计科目设置账户。

会计科目也可简称为科目。

第二节会计科目与账户,2、会计科目的作用反映资金运动的方法;组织会计核算的依据;财务管理的的手段;加强宏观管理;传播会计信息的工具。

第二节会计科目与账户,3、分类,

(1)按经济内容,

(2)按详细程度,资产类科目负债类科目所有者权益类科目成本类科目损益类科目,总账科目,明细账科目,第二节会计科目与账户,二、会计账户账户的概念:

账户是根据会计科目开设的,具有一定的格式和结构,用于分类反映会计要素增减变动及其结果的一种工具。

思考:

会计科目既然是账户的名称,那两者是否属于同一概念?

第二节会计科目与账户,

(一)账户的基本结构反映账户基本结构最简单的形式是“T”形账户。

如图:

左方(借)账户名称右方(贷)账户左右两方,哪一方登记增加金额,哪一方登记减少金额,其余额在哪一方,则取决于所采用的记账方法和账户本身的性质。

第二节会计科目与账户,

(二)账户的具体结构1、资产类及成本类账户借方(本期借方发生额):

增加栏登记本期增加额贷方(本期贷方发生额):

减少栏登记本期减少额期初期末余额:

在借方增加栏方2、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类账户借方(本期借方发生额):

减少栏登记本期减少额贷方(本期贷方发生额):

增加栏登记本期增加额期初期末余额:

在贷方增加栏方,第二节会计科目与账户,3、损益类账户

(1)收入类(广义)借方(本期借方发生额):

减少栏登记本期减少额贷方(本期贷方发生额):

增加栏登记本期增加额期初期末余额:

无余额

(2)费用类账户(广义)借方(本期借方发生额):

增加栏登记本期增加额贷方(本期贷方发生额):

减少栏登记本期减少额期初期末余额:

无余额,第二节会计科目与账户,(三)期初余额、本期发生额、期末余额之间的关系通过账户记录的金额,可提供期初余额、本期增加额、本期减少额、期末余额四个核算指标。

=+-,账户期末余额的计算公式如下:

第二节会计科目与账户,(四)账户与会计科目的关系相同点:

账户是根据会计科目开设的,会计科目是账户的名称;二者反映经济内容相同。

不同点:

会计科目是账户名称,不存在结构;账户是对会计要素增减变动情况及结果进行全面、连续、系统的纪录,不仅要有反映的内容,还必须具备一定的结构。

第二节会计科目与账户,一、记账方法概述记账方法是指会计核算工作在簿记系统中登记经济业务的方法。

(一)单式记账单式记账是指对发生的经济业务只在一个账户中进行登记的记账方法。

(二)复式记账复式记账法是从单式记账法发展而来的。

对于每一笔经济业务所引起的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辩护词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