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山东省菏泽市高三上学期联考地理试题及答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178380 上传时间:2022-10-18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476.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山东省菏泽市高三上学期联考地理试题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届山东省菏泽市高三上学期联考地理试题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届山东省菏泽市高三上学期联考地理试题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届山东省菏泽市高三上学期联考地理试题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届山东省菏泽市高三上学期联考地理试题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山东省菏泽市高三上学期联考地理试题及答案.docx

《届山东省菏泽市高三上学期联考地理试题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山东省菏泽市高三上学期联考地理试题及答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山东省菏泽市高三上学期联考地理试题及答案.docx

届山东省菏泽市高三上学期联考地理试题及答案

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三地理试题(A)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

考试用时100分钟。

第I卷(选择题共50分)

本卷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所给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北京时间2011年11月3日凌晨1点,“神舟八号”飞船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实现刚性连接,形成组合体,中国载人航天首次空间交会对接试验获得成功。

根据材料回答1~3题。

1.当“神舟八号”飞船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实现对接时,与北京同处于黑夜的地区,其范围约占全球的()

A.1/2    B.1/3    C.1/4    D.1/5

2.该日日落时北京天安门广场的旗杆影子朝向东偏北32°,在一年中旗杆影子再此朝此方向大约是()

A.8月13号   B.2月11号  C.1月5号   D.10月17号

3.当“神舟八号”飞船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实现对接时,与北京处于同一日期的地区,其范围约占全球的

A.1/2    B.1/3    C.1/4    D.1/5

图1中的阴影部分被称为“地球的伤痕”,

分析回答4~5题。

4.该“伤痕”的成因是

A.板块张裂B.板块碰撞

C.流水侵蚀D.人类活动

5.该处的地质构造是

A.地垒B.地堑

C.背斜D.向斜

读下列地质构造图,回答6~7题。

6.图示地区外力侵蚀强度最大的地区是

A.甲 B.乙  C.丙 D.丁

7.关于该地地质形成过程说法正确的是

A.沉积-岩浆侵入-地壳抬升-外力侵蚀

B.岩浆喷出-沉积-外力侵蚀-地壳抬升

C.沉积-地壳运动-外力侵蚀-岩浆侵入

D.岩浆侵入-沉积-地壳抬升-外力侵蚀

图3为东北地区4月初某时的天气系统垂直剖面示意图。

读图回答8~9题。

 

8.此时可能产生连续性降水的是

A.甲B.乙C.丙D.丁

9.受丙、丁之间的天气系统过境时没有形成有效降水原因最可能是

A.凝结核少B.冷空气中水汽少

C.暖空气中水汽少D.人为影响

表1

社久保田是某最大的农机制造商,在我国成立了多家农机生产、销售和服务企业。

表1是“久保田农机信息吧”统计的我国部分地区小麦的收割时间。

读后完成10—12题。

10.四地小麦收割时间不同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地区

收割开始时间

山东

5月26日

湖北

5月18日

北京

6月12日

吉林

7月13日

A.降水量B.纬度

C.地形D.劳力数量

11.西藏小麦的收割时间比湖北

A.早,原因是太阳辐射强

B.早,原因是气温日较差大

C.晚,原因是热量不足

D.晚,原因是气压较低

12.山东东部的威海市和西部的德州市相比,德州市的小麦收割要早于威海市,可能的原因是

A.德州地区种植的小麦良种好,属于早熟品种

B.德州的小麦有黄河水的灌溉,长势好

C.德州地处内陆,春夏季升温快,热量丰富

D.威海市受寒流影响,气温低

读世界几条主要河流简图及各河流的有关数据,完成13~14题。

河流

流域

面积

(106km2)

平均

海拔

(m)

年降

水量

(mm/年)

年平

均温

度(℃)

5.91

470

2030

27

3.27

660

760

13

1.91

860

510

27

1.67

1540

2030

20

0.81

1860

760

13

 

13.河流代号与表格数据对应正确的一组是

A.甲—c乙—a丙—b丁—d戊—e

B.甲—e乙—a丙—d丁—c戊—b

C.甲—d乙—b丙—a丁—e戊—c

D.甲—e乙—c丙—a丁—d戊—b

14.图中河流b、c流域内,在当地农业发展初期由于人类活动不当引起的最突出的环境问题是

A.湿地减少B.水土流失C.土地荒漠化D.土壤盐碱化

L湖是新疆最大淡水湖,近年演变成微咸水湖,图5为L湖及周边地区示意图。

读图回答15~16题。

 

15.图中L湖近年来变成微咸水湖的原因可能是

A.甲河冬季输入L湖泥沙增多B.甲河对L湖的排盐作用减弱

C.乙河注入L湖泊的盐分增多D.乙河对L湖的排盐作用减弱

16.L湖沿岸有芦苇分布,图中四地面积最广的是

A.①地B.②地C.③地D.④地

图6是秦岭东段南坡某山峰垂直带谱分布图,读图完成17—18题

17.导致图中Ⅰ和Ⅱ自然带不同的直接因素是

A.光照B.水分C.海拔D.热量

18.根据图中信息推断Ⅲ自然带最可能是

A.荒漠带B.草原带C.针叶林带D.冰雪带

下图示意某区域境内的人口迁移情况,据图完成19~20题。

 

19.在10km范围内受距离远近影响最大的迁移类型是

A.移民B.非农业职业C.农业或家务职业D.政府或管理职业

20.关于人口迁移叙述正确的是

A.人口只能逐级流向高一等级城市B.中小城市对乡村人口的引力相同

C.城市化进程中,人口只能由农村流向城市D.向城市迁移的人口主要从事非农业职业

读某地区不同时期“最佳人口规模示意图”,其中虚线和实线表示不同时期,回答21题。

21.图中反应了

A.虚线表示的时期科技比实线表示的时期发达

B.实线表示的时期科技比虚线表示的时期发达

C.人口规模与生活质量呈正相关关系

D.人口规模与生活质量呈负相关关系

北京近年来经常发生雾霾,能见度很低,给道路交通和市民出行带来不便。

读该地局部交通图与城市轻轨路段图,回答22~23题。

 

22.关于我国雾霾频发的成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冷空气势力强B.汽车尾气的大量排放

C.地面气温高,空气流动快D.我国能源消费以天然气为主,放出大量粉尘

23.北京大力发展城市轻轨,带来的可能影响有

A.增加雾霾天气的出现B.促使沿线房价降低 

C.投资大,占地更多土地D.促使商业网点向轻轨沿线站点集聚

城市房地产业的发展与城市化进程密切相关。

读“城市房地产业的发展规律示意图”,完成第24~25题。

24.城市化速度最快和城市发展水平最高的阶段,分别是(  )

A.①②B.②③

C.②④D.③④

25.目前,我国许多城市在郊区建设公租房和经济适用房,考虑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

A.交通条件B.商业布局C.土地价格D.环境质量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0分)

注意事项:

1.第Ⅱ卷为非选择题,共四组题目。

2.答第Ⅱ卷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学校、班级填在相应的位置上。

26.读2012年10月11日8时(北京时间)地面天气系统图和文字信息,回答以下各题。

(10分)

(1)据图判断乙处风向为。

(1分)

(2)请你画出天气图中a→b气压的空间

变化曲线。

(1分)

 

(3)描述未来几天,b地的天气变化。

(3分)

(4)比较乙丙两地的气温日较差,解释其中的原因。

(3分)

(5)当此地面天气系统形成时,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18°E,59°N)时间为,昼夜长短的特点是(2分)

2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0分)

材料一:

我国东南沿海某区域等高线示意图

 

材料二:

该地多年平均降水量(mm)月分配表

(1)图中A、B两地相对高度为,河流剖面图甲、乙、丙由上游到下游依次为,M处发育成河谷的原因是。

(3分)

(2)据材料二的信息,分析该地6、7、8三个月之间降水量差异的主要原因。

(4分)

(3)近几十年,丁处0米线向远离大陆方向突出,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说明形成这种现象的原因。

(3分)

28.下图是1950~2050年世界上较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城市人口与农村人口变化趋势示意图。

据图回答问题。

(10分)

 

(1)比较欠发达地区与较发达地区农村人口数量的变化差异。

(3分)

(2)据图分析2010年之后欠发达地区农村人口数量变化的原因。

(4分)

(3)据此推断欠发达地区城市化发展特点。

(3分)

29.读以下图文资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20分)

下图为尼泊尔国家放大示意图

(1)简述该国地形特点,并分别指出国土北部和南部主要的地质作用类型。

(5分)

该国境内大部分河流径流12~2月流量最低,3~6月水位上升快,7~9月流量最大,此后水位急剧下降,10月初水位开始平缓减退。

 

(2)分别分析河流径流量呈上述变化的原因。

(6分)

该国境内南北差异明显,北部地区植被的垂直变化现象明显;南部地区农业较为发达,其中出产的苹果质量优良,果农为减少冻害对苹果造成的损失,在气象预报将有霜冻出现的夜晚,点燃发烟物,提高果园气温。

 

(3)分析说明北部地区植被垂直变化现象明显的成因。

(4分)

 

(4)阐释果农采取防冻措施所依据的地理原理,并利用大气热力作用原理说明还可以采取哪些预防冻害。

(5分)

 

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三地理试题(A)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

1.A2.B3.D4.A5.B6.B7.C8.A9.C10.B11.C12.C13.D

14.B15.D16.D17.B18.C19.A20.D21.A22.B23.D24.C25.C

二、非选择题

26.

(1)西北风或者偏北风(1分)。

(2)见下图(1分)。

(3)气温、湿度降低,(1分)气压升高(1分),大风、阴雨

天气(1分)。

(4)乙地的气温日较差比丙地大。

(1分)。

与丙地相比,乙地地处内陆,陆地比热容小,气温变化

大(1分);接近冷气团的源地,大气湿度较小,大气逆辐射弱,大气保温作用差,温差大。

(1分)

(5)10月11日1时。

(1分)昼短夜长且白昼会逐渐变短。

(1分)

27.

(1)(200m,250m)(1分)乙、丙、甲(1分)该地断层发育,岩石破碎易被流水侵蚀为谷地。

(1分)

(2)6、8月降水多,7月份降水相对少。

(1分)

6月份受准静止锋的影响,阴雨天较多。

(1分)7月份受副高的影响,盛行下沉气流降水较少。

(1分)8月份常受台风影响,多暴雨。

(1分)

(3)地理环境各要素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受气候和人类活动破坏植被等因素的影响,(1分)丁所处河流流域水土流失加剧,河流含沙量增加,(1分)泥沙在入海口沉积形成三角洲。

(1分)

28.

(1)欠发达地区农村人口2010年之前一直增加(1分);之后递减(1分);发达地区农村人口一直缓慢减少(1分)。

(2)2010年后欠发达地区农村人口数量减少(1分);欠发达地区农村劳动生产率提高,劳动力过剩(1分),城市经济发达,就业机会多(1分);农村人口迁往城市(1分)。

(3)城市化水平低(1分);近年来发展速度快(1分);与发达地区的差距在不断缩小(1分)

29.

(1)北高南低,高山地区面积广大(1分),地表高差悬殊,山高坡陡(1分)

南部河谷平坦(1分)。

北部:

内力作用(地壳运动引起褶皱);(1分)南部:

外力作用(侵蚀、沉积)(1分)

(2)冬季(12~2月)盛行东北季风,温度低,降水少,上游山区封冻,流量最低;(2分)春季和初夏(3~6月)气温升高,上游地区的高山冰雪融化补给河流,流量增大,形成春汛;(2分)雨季(7~9月)受西南季风影响,降水多,形成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