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谈股票的本质doc 12页.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177989 上传时间:2022-10-18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71.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试谈股票的本质doc 12页.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试谈股票的本质doc 12页.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试谈股票的本质doc 12页.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试谈股票的本质doc 12页.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试谈股票的本质doc 12页.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试谈股票的本质doc 12页.docx

《试谈股票的本质doc 12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试谈股票的本质doc 12页.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试谈股票的本质doc 12页.docx

试谈股票的本质doc12页

试谈股票的本质(doc12页)

股票的本质

  毕业后就来到这家机构,沉浮了这么些年,心中的感觉就像标题所示。

但也留下了一些观感,看到现在市面上有很多名为机构投资者如何看市场的评论,总觉得陌生,还是说说我这样的机构投资者怎么看这个市场的吧。

  1、所谓机构盈利模式

  吴老先生说的没错,这就是一个赌场。

我想这点大家都心知肚明,也不用太多费口舌。

而市场一直在聒噪所谓的盈利模式,说白了就是怎么把人家的钱掏到自己口袋里。

这里当冤大头的是谁?

舆论一边倒地都说是散户,其实散户口袋里那三瓜俩枣怎么喂的饱。

如果散户自己损失惨重,人家也是无心之失,不是存心要算计你的,现在看那么多人要上诉,索赔,真是有点啼笑皆非。

  中国改革20多年,就是一个国有资产不断流入私人腰包的过程,证券市场又怎么能例外。

其实所谓的盈利模式,就是自己建好老鼠仓,用公家的钱往上打,简单得很。

那一个个坚决的涨停,拉起来气势如虹,毫不哆嗦,是什么让里面的资金如此兴奋,难道是上市公司业绩良好、分配优厚、题材独特,这些都是给别人看的,真正让他们勇往直前的是想到自己的小金库正在跟着不断膨胀,香车豪宅指日可待。

后来市场看到许多大盘股都有大机构入住,欢呼什么“蓝筹时代”。

其实是因为几年的发展,老鼠仓规模已经太大,小盘股已经容纳不下了,用大盘股做做波段,倒也有滋有味。

  那国家亏空了也不好交待啊,放心,国家不会亏的,只要把股价

来谈谈私募基金和基金。

我在这里谈盈利模式,其实是在说这个市场的生态环境,大家在这里怎么混饭吃。

吴老说这是个赌场,非常对,赌场里进行的是负和游戏。

上面说过,冤大头是国家。

我是不是太罗嗦了?

但是有的人不明白这个道理,谁?

就是这些所谓的私募基金。

先看看所谓的私募基金是怎么出现的吧。

有这么一些人,做股票挣了钱了,觉得自己很了不起。

等等,如果言语冒犯了某些同志,请见谅。

于是就开始为别人理财,想用杠杆多挣点,也许资金大了,觉得坐庄很容易,想自己做一把。

看看,他们已经开始走入误区了。

在这个赌场里,你要挣钱,就要找到那个输钱给你的人,这就是盈利模式。

主流机构的盈利模式很稳定,就是赢国家的钱嘛。

原来你跟着这些主流机构挖墙角,挣到了一些钱,你就误认为是自己厉害,要单干了,做私募了,你的灾难开始降临了。

你也要找那个输钱给你的人,你以为他应该是那些散户。

庄家吃散户,大家不都是这么说的吗?

呵呵,全国散户就那么多,资金就那么大,好嘛,突然出现那么多庄家要吃他们,实在是有心无力,喂不饱啊。

有些私募还是比较聪明的,继续跟着挖墙角,0048之流。

而那些想单干的,以为学到主流机构的操作手法了,吸筹、拉高,很顺利,该出货了,怎么好像不一样了,出给谁啊?

每天只有自己的单子在对敲,散户呢?

散户在哪里?

所以去年灭了那么多私募,不知道他们痛定思痛之后,想明白没有,如果觉得是市场不好害了你,那下次你还要再被灭。

你在开始单干的时候,就决定了你必将灭亡。

现在看到许多所谓的私募基金代言人,隔三差五的在那里写评论,说我们私募的动态如何,准备发动什么行情了,看来还是执迷不悟,还想吃散户?

所以大家注意了,如果你想跟庄,首先要搞明白你在这个食物链中的环节,你是愿意做帮凶,一齐挖墙角,还是愿意做人家的食物。

为什么有的散户挣钱,有的亏钱,主要的原因不是水平高低,是他们在这个赌场中不自觉地站到了不同的位置。

  该谈谈基金了。

大家都知道基金黑幕,黑幕的本质是什么?

就是基金充当了赌场中冤大头的角色。

这个角色本来是由国家充当的,但是当时封闭基金的性质决定了自身的命运,15、20年的封闭期,圈了钱相当于不用还,市场中的大鳄是不会放过这块肥肉的。

当然基金当时的一些锁仓行为也做了不少好事,至少客观上也充当了一起挖墙角的角色。

而且每年通过打新股的优势也分了不少红。

但基金的这点钱和庞大的国家资源比起来还是太渺小,因此他无法获得源源不断的补充,这就决定了他净值提高到一定程度后就很难再动了。

当时我对做基金的朋友开玩笑说,买基金其实很简单,他从舱位轻到重的过程就是净值不断提高的过程,你就挑个舱位轻的,没什么重仓股的买进去,等他舱位重了后再出来就行了。

大家可以回忆一下,一开始的基金明星是安系、裕系,后来是同系,再后来大家舱位都重了,也爆黑幕了,一个叫泰和的哥们因为没有黑幕舱位特别轻,结果他开始冒出来了,大手笔不断。

解释一下,我所说的舱位不是一般的什么50%持仓,是指有没有重仓股。

后来发开放式了,这绝对是中国基金业的里程碑,也可以算证券市场的一个小里程碑。

因为开放式,基金公司的人开始认真做基金了。

现在的开放式基金中存在着中国未来机构投资者的雏形,尽管希望还是很微小,但不能忽视。

不知道大家感觉到没有,基金已经从大家很不屑的一个冤大头,逐渐转变为一个谁也无法忽视的角色。

这次的反弹,主流板块大部分是基金在主导,而且他们的理念也得到了不少正在转型的机构的认同。

我记得好像有一次某私募基金代言人撰稿大骂基金的手法耽误了行情的发展。

这已经是什么样的一种心态,大家可以揣摩一下。

  在现在的基金公司里,我唯一佩服的是博时。

我不是做广告,也不建议去买他们的基金。

我建议如果大家以后有机会,可以和他们交流一下,从总经理、投资总监到基金经理,给我的印象非常好。

不多说,再说真成广告了。

对了,闽发有许多做数据分析的朋友,如果有机会去看看博时的数据分析系统,相信你会垂涎三尺的,他们的数据是直接从交易所拷的。

也就是看了这个公司后,让我有一个感觉,他们在做的是专业化,也就是我觉得的希望所在。

当然也许我看到的只是表象,毕竟不在其中,说的没那么深。

  还想罗嗦一点就是,基金公司的分化已经很严重了,从开放式的发行可以看出来。

如果有机构朋友在选择开放式进行投资,有几点心得可以告诉你。

首先,如果他宣称他们的优势是时点判断,看大盘很准,有多种工具,然后以分散组合来跑赢大盘,那你直接可以cancel掉他。

这是个大散户。

其次,让基金经理不要看材料,把这个基金的招股书给你讲一遍。

因为许多基金都是糊弄事,研发部弄出一堆名词,基金经理并不了解,也许也不认同,以后做起来就不是那么回事。

  这个贴子太象广告了,不多说了。

 

  聊完这个市场的所谓盈利模式,附带说了说各色机构,声明一点,以上纯属虚构,如有雷同,请勿对号入座。

更不要到处散播,权做饭后谈资吧。

  接下来想聊一聊我对技术分析的一些看法。

  我对技术分析的看法是,一对我没用,二如果沉迷其中就成不了大器。

  我不能说技术分析没用,这样太托大了,大的道理我也不想说太多,就举一个例子,说一说技术分析的主流之一形态分析。

我刚入行的时候,和现在大多数年轻人一样,觉得技术分析神奇有效,值得好好学习,而且也乐此不疲,如饥似渴。

后来有一次,我们在讨论一个股票,从a点要拉到b点,怎么个走法。

然后我就在纸上画了许多可能性。

画着画着,我觉得无论我怎么画,最后一笔总要画到b点,而且看看我画好的几幅图,什么旗型突破,楔型突破,三角整理突破,上升通道,箱形整理突破,或者往下做个双底再突破,等等,都被我画出来了。

怎么都是教科书上的经典图形阿?

至此我明白一个道理,形态分析里的各种形态都没错,凡是上涨的股票都会走出其中一种形态来。

但是哪个是本?

哪个是标呢?

不是因为走出这样的形态才使股价从a点到b点,而是因为股价必然会从a点到b点,然后其运动轨迹出现经典形态。

形态是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

而想通过形态分析,得出股价会从a点到b点,逻辑上就是错误的。

实际上效果也不好。

效果好的时候是因为你正好碰上了。

其实很多评价技术分析的文章都谈过这个问题,我只不过是说一个实际的例子,现身说法。

形态分析是如此,那波浪理论呢,太高深了,不敢评论。

  其实我想告诉一些年轻朋友的是,如果你把投资当作一项事业,那沉迷于技术分析是成不了大器的。

经过严格的技术分析训练,我相信你会变得敏感,对细节把握很好,但无论你怎么去缩小k线,或者换成周线、月线、年线,你都无法跳出其中的起起伏伏,以更大的气魄和眼光去看市场。

你对技术分析运用的越纯熟,你对投资的认识越接近自身的局限,你可以成为一个很好的“匠”,但成不了“师”。

这说的还是好的情况,糟糕的情况就是你浸淫几年后,脑袋里越来越迷糊,最终被市场淘汰,你最后发出的感叹是,我不适合做股票。

这些东西要靠你自己领悟,还有些话,我在后面的内容中会补充。

  从技术分析延伸开去,再说点别的。

  近几年散户受到的专业化教育中,最深入人心的我觉得是两个字,“止损”。

这两个字被不断强调,重要性日益提高,最后俨然成了投资中头等重要的大事。

有一次我面试一个学生,他说,只要做好止损,做股票挣钱很容易,我亏了10次都止损了,一次挣个够。

cuttheloseshor,letprofitrun。

中毒太深。

  我不否认止损的重要性,但要时刻牢记,止损只是一个辅助的手段。

如果你买一个股票,让你心安的是,大不了我止损,那你最好不要动,你这是给人送钱去了。

  还是举一个例子。

有一次,我给几个交易员每人500万的额度,让他们自己做做看。

后来都亏了。

我看了看他们买的股票,不应该亏损阿。

原因是他们都在波动中止损了。

问他们为什么止损,他们说心里没底,对这个股票又不了解,单纯从技术分析的角度看,破位就应该止损。

  所以,投资中最重要的事情是什么,不是止损,是选一个好股票。

要在深入了解这个股票的基础上再来谈风险控制,谈止损。

否则你会越止越瘦。

  大家很奇怪,觉得我后面写的和前面写的风格好像不一样,有点投资的味道了。

在一个赌场里谈这些干么?

后面我会谈到。

  回到这个市场。

这个市场为什么会成为赌场?

这方面的论述太多了,该说的大多也说到了。

其实大家都知道,这个市场最大的问题是股权分割,3/4的股权不流通。

这样的造成的结果是,大股东不关心流通市值,这是一切问题的根源。

比尔盖茨会拼命的蹂躏公司刮钱吗?

不会,因为他世界首富的地位和微软的股价息息相关。

所有市场化的措施都应该建立在全流通的基础上,否则南辕北辙。

这些问题大家都看到了。

但为什么迟迟无法解决呢?

  02年初曾经出台了全流通的征求意见稿,结果市场以暴跌来回答,这个方案收回去了。

可是流通股东们,你们可知道,这是唯一可能有利于流通股东的一个全流通方案,现在在提的许多全流通方案要么不切实际,要么都是那个方案的翻版。

但是机会已经被市场自己放弃了。

博弈论里有一个著名的“囚徒困境”,现在的管理层和市场就是一对囚徒,博弈的结果就是那个效果最差的均衡。

流通股东很难再有什么补偿了,国有股正在流到各个利益集团手里。

  2001年6月开始暴跌不久,2100点左右,5个号称经济学家的跳出来炮轰吴敬链,市场反弹了一下。

后来市场跌去近千点,你还看见过他们这么大的仗势吗?

没有。

为什么?

利益使然。

当时情况太紧急,好多人都来不及出,于是会气急败坏地说“如果让吴敬链得逞,将是中国股市的灾难”,其实是某些人荷包的灾难。

据这个例子是为了说明,所有的舆论都是为利益集团服务的。

不知你看到没有,现在流通股和非流通股利益集团的力量正在改变。

许多资金撤出流通股市场,大肆收购法人股和国家股。

过不了多久,你会发现所有的舆论开始一边倒地告诉你全流通是多么有必要?

(这倒是真的),流通股东不该有补偿,应该立刻全流通等等。

这一天快要到来了。

  尽管如此,我们还是热切盼望全流通到来。

波浪理论我虽然不精通,但我觉得它用来解释问题是个很好的工具。

我这么认为,一个完整的波浪形态都可以看作更大一个波浪形态的1浪和2浪。

所以我很简单的数中国市场的浪型。

2001年6月以前都算1浪,这个时期中国股市创立,发展,确立了在经济生活中的地位。

之后是2浪,这个时期股市问题暴露,人们开始痛思制度改革的必要。

然后就是中国股市的大3浪。

20年经济高速增长是基础,更重要的是,这时候全流通实施了,股市恢复了本来的面目,不再是个赌场,可以反映经济的面貌。

  全流通会让流通股东利益受损,我觉得这是必然的。

但难道因为这样我们就拒绝它吗?

我曾经和一些朋友说过,钱亏了,哪怕腰斩了,都可以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