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科立体几何线面角二面角专题带答案解析.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1778028 上传时间:2023-04-01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288.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科立体几何线面角二面角专题带答案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文科立体几何线面角二面角专题带答案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文科立体几何线面角二面角专题带答案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文科立体几何线面角二面角专题带答案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文科立体几何线面角二面角专题带答案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文科立体几何线面角二面角专题带答案解析.docx

《文科立体几何线面角二面角专题带答案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科立体几何线面角二面角专题带答案解析.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文科立体几何线面角二面角专题带答案解析.docx

文科立体几何线面角二面角专题带答案解析

文科立体几何线面角二面角专题

学校:

姓名:

班级:

考号:

一、解答题

1.如图,在三棱锥P-ABC中,AB=BC=2Q,PA=PB=PC=AC=4,。

为AC的中点.

(1)证明:

P0丄平面ABC:

(2)若点皿在棱BC上,且二面角M-PA-C为30;求PC与平面PAM所成角的正弦值.

2.如图,在三棱锥P—ABC中,AB=BC=2j2tPA=PB=PC=AC=4?

0为AC的中点

⑴证明:

PO丄平面ABC;

(2)若点“在棱BC上,且MC=2MB,求点C到平面POM的距离.

3.(2018年浙江卷)如图,已知多面体ABCABG,A(A,BbGC均垂直于平面ABC,

ZABC=120°,AiA=4,CiC=1,AB=BC=BiB=2.

(I)证明:

ABi丄平面AiBiCi:

(II)求直线AG与平面ABBt所成的角的正弦值.

4.如图,在三棱柱ABC_AiBiCi中,点p,G分别是AA],的中点,已知AA]丄平面abc,AABCABAC

mm1=d1u1=3,11=1U1=2.

(I)求异面直线A/3与AB所成角的余弦值;

z..x4yA.G.2jr-BCC.B-

(II)求证:

1丄平面11;

(III)求直线P。

与平面BCC1B1所成角的正弦值.

5.如图,四棱锥P・ABCD,底面ABCD是正方形,PA=PD=AB=1,PB=PC=E,P分别是PB,CD的中点.

⑴求证AB丄EF;

(2)求二面角B・EF・C的余弦值.

6.如图,三棱柱ABC-ADC]中侧棱AA]丄底面ABC,且各棱长均相等.D,E,F分别为棱AB,BC,"5的中点.

(1)证明:

EF//平面〜CD;

/八y嗣仏疋AqCD丄.rA.ABB.

(2)证明:

平面1平面11;

(3)求直线EF与直线A】B]所成角的正弦值

7.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B//CD、ZMD二30°,AB=2CD=2AD=2、QF丄平面ABCD,EF//BD,乩BD=2EF.

(I)求证:

平面血疋丄平面BDEF;

(II)若二面角CBPD的大小为60°,求6F与平面ABCD所成角的正弦值.

8.如图,在四棱锥P-ABCD中,PA丄平面ABCD,PA二AB二BC二,AD=CD=1

1

0PN=-PB

SDC"20,点M是AC与BD的交点,点N在线段PB上,且4

(1)证明:

MN//平面PDC;

9.在多面体ABCDEF中,底面ABCD是梯形,四边形ADEF是正方形,AB//DC,AB二AD",

CD=2,AC二EC二也

(1)求证:

平面EBC丄平面EBD;

(2)设171为线段EC上一点,3EM二EC,求二面角M-BD-E的平面角的余弦值.

10.如图,在多面体ABCDEF中,四边形ABCD为等腰梯形,BC//AD,已知AC丄EC,

AB=AF=BC=2?

AD=DE=4t四边形ADEF为直角梯形,AF//DE,^DAF=90°

(1)证明:

AC丄平面CDE,平面ABCD丄平面ADEF;

(2)求三棱锥E-ABF的体积.

秦考答案

1.

(1)见解析

(2)4

【解析】分析:

(1)根据等腰三角形性质得P0垂直AC,再通过计算,根据勾股定理得P0垂直0B,最后根据线面垂直判定定理得结论,

(2)根据条件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设立各点坐标,根据方程组解出平面PAM—个法向量,利用向量数量积求出两个法向量夹角,根据二面角与法向量夹角相等或互补关系列方程,解得M坐标,再利用向量数量积求得向量PC与平面PAM法向量夹角,最后根据线面角与向量夹角互余得结果.

详解:

(1)因为AP=CP=AC=4>。

为AC的中点,所以OP丄AC,且0P=2靠

&

AB=BC=—AC

连结°B•因为2,所以△ABC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1

OB=-AC=2

且0B丄AC,2

由OP?

+OB2=PB2^PO丄OB

由OP丄OB,OP丄AC知PO丄平面ABC

(2)如图,以°为坐标原点,0B的方向为x轴正方向,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x*

由已知得O(0,0,0),B(2,0,0),A(0,-2,0),C(0,2,0),P(0,0,2Q§),AP=(0,2,2点),取平面PAC的法向量

0B=(2,0,0).

㊁殳IVl(a”2・a,0)(0

设平面PA"的法向量为n=(x“z)・

2问a・4|

所以2^'3(a.4)2+3a2+a2?

■解得a=4(舍去),*3.

所以333•又KC=(UzZz-Z^,所以4

2y+2$z=0

ax+(4-a)y=0?

可取n=(j3(a•4)筋a,•a)

所以PC与平面PAM所成角的正弦值为4.

点睛:

利用法向量求解空间线面角的关键在于“四庶”:

第一,<“建系关”,构建恰当的空间直角坐标系;第二,破''求坐标关”,准确求解相关点的坐标;第三,咬“求法向量关”,求出平面的法向量;第四,破“应用公式关”.

2.解:

(1)因为力代加力。

4,0为加的中点,所以0P丄AC,且加2由・

1-AC

连结%.因为侔Bl,所以为等腰直角三角形,且0B丄AC,妙2=2.

由OP2+OB2=PB2^p>0P±08.

由0P10B、0P±AC^P0丄平面ABC.

(2)作CH丄0M,垂足为〃・又由

(1)可得〃丄做所以旳丄平面P0〃・故旳的长为点C到平面P0M的距离.

h2BC唾

由题设可知00=2,沪=3,Z/1妙45°・

 

2躬

0C-MC-sin^ACB4』5

所以3,67A0M=5・

[-址所以点C到平面P%的距离为5・

【解析】分析:

(1)连接0B,欲证P°丄平面ABC,只需证明P0丄ACfO丄OB即可;

(2)过

点C作CH丄0M,垂足为只需论证CH的长即为所求,再利用平面几何知识求解即可.

详解:

(1)因为AP-C^AO490为SC的中点,所以OPIAC,且0片2$・

连结%.因为ABBS2,所以为等腰直角三角形,且0B丄AC,妙2=2.

由OP'+OB—PB?

知,op丄0B.

(2)作CH丄0M,垂足为〃・又由

(1)可得〃丄做所以旳丄平面P0〃・

故C"的长为点C到平面P%的距离・

12叫2

—AC—BC

由题设可知0O1=2,CQ=3,Z/1妙45°・

厂,厂

2』50C-MC・sin乙ACB4彳5

所以3,67A0M=5・

所以点C到平面P%的距离为5・

点睛:

立体几何解答题在高考中难度低于解析几何,属于易得分题,第一问多以线面的证明为主,解題的核心是能将问题转化为线线关系的证明:

本题第二问可以通过作出点到平面的距离线段求解,也可利用等体积法解决.

3.(I)见解析;(II)13.

【解析】分析:

方法一:

(I)通过计算,根据勾股定理得A%丄AiBi,ABi丄再根据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得结论,(II)找出直线SG与平面力%所成的角,再在直角三角形中求解.方法二:

(I)根据条件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写出各点的坐标,根据向量之积为0得出ABi1A1BvABi±AiCi,再根据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得结论,(II)根据方程组解出平面ABB啲一个法向量,然后利用AC】与平面ABB】法向量的夹角的余弦公式及线面角与向量夹角的互余关系求解.

详解:

方法一:

(I)由AB=2,AA]=4zBBi=2,AAX丄AB’BB】1AB彳寻AB:

=AiB1=2&

AB,丄A.B

由Bc“BB广乙CC广匕BB]丄BC,CC

由AB=BC=2,厶ABC=120。

得AC=2艮由—丄AC,得AC广J玖所以AB和BiC^AC]故AB】丄因此A%丄平面缺心

(II)如图,过点5作勺。

丄A1B1,交直线人占1于点D,连结AD.

川0

R

由AB1丄平面人悴]得平面/C]丄平面ABB*

C】D丄A”】得C】D丄

平面ABB]

所以4AD是AC】与平面ABB】所成的角.学科.网

lsinZC-AD所以代故

AC】13

 

因此,直线A0与平面ABB]所成的角的正弦值是13.

方法二:

(I)如图,以SC的中点0为原点,分别以射线0C为x,y轴的正半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O-xyz.

由题意知各点坐标如下:

A(0厂血0)冋100)宀(0厂爲4)印102)心(0,怎"因此AB】=(1,低2),A]B]=(1,伍-2),A1C1=(0,2爲-3),

由AB】•A"=0得AB】丄A1B1

由AB】•A#广0得AB】丄A1C1

所以AB]丄平面A1B&

(II)设直线AG与平面ABB]所成的角为0由(I)可知人©=(0,2点1)再珂1加,0)辟广(0,0,2),设平面AB®的法向量n=(x,y,z).

n•AB=0,n・BB]=0,即

x+^3y=0,L

2z=0z可取n=(・靠」,0).

因此,直线A0与平面ABB】所成的角的正弦值是13.

点睛:

利用法向量求解空间线面角的关维在于“四砺:

第一,破“建系关”,构建恰当的

空间直角坐标系;第二,破“求坐标关”,准确求解相关点的坐标;第三,破“求法向量关”,

求出平面的法向量;第四,破“'应用公式关”.也I

4.(I)4(II)见解析(III)5

【解析】分析:

(I)由题意得A1S〃AB,故ZGA1B1是异面直线AQ与ab所成的角,解三角形可得所求余弦值.(II)在三棱柱ABC_AiBiCi中,由~丄平面ABC可得AAi±A,Gt于是丄/VG,又AiG丄B1C1,根据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可得结论成立.(III)取BC的中点H,连接AH,HG:

取HG的中点0,连接0P,°°.由PO//A.G可得P。

丄平面BCC1B1,故得ZPC,0是PG与平面BCCiBi所成的角,然后解三角形可得所求.

详解:

 

 

(|)7AiBi//AB,

•••ZGA1B1是异面直线与AB所成的角.

VAibi=aici=2,G为BC的中点,

/•AiG丄BiCi9

在RtAGA®中,

"厲1二90°

即异面直线AG与AB所成角的余炫值为I

(II)在三棱柱ABSA"]中,

•••从1丄平面ABC,A/3u平面abc,

AA

Z.1±A,G,

•bb

i丄AiG,

BB】nB1C1=B]

••A】G丄平面Bee”】

(III)解:

取BC的中点h,连接AH,HG;取HG的中点0,连接OP,°C1.

VP0//A1G,

・•・PO丄平面B—B],

•••ZPCiO是PC,与平面BCC1B1所成的角.

 

由已知得,

PC广

PO=AnG=—

2

 

sin厶PCQ==—,

1PC】5

・••直线pq与平面BCC1B1所成角的正弦值为5.

点睛:

用几何法求求空间角的步骤:

①作:

利用定义作出所求的角,将其转化为平面角;②证:

证明作出的角为所求角;③求:

把这个平面角置于一个三角形中,通过解三角形求空间角;④作出结论,将问题转化为几何问题.

5.⑴见解析;⑵2.

【解析】试题分析:

(1)由题意,可取PC中点M,连接EM,FM,则易知平面EMF〃平面PAD,由条件易证AB丄平面PAD,则AB丄平面EMF,又EFu平面EMF,根据线面垂直的定艾,从而问题可得证;

(2)由趣意,采用坐标法进行求解,可取AD中点0为坐标原点,过0点作平行于AB的直线为x轴,0D为y轴,0P为z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分别算出平面BEF和平面EFC的法向量,结合图形,二面角B-EF-C为锐角,从而问题可得解.

试题解析:

(1)取PC中点连结EM,FM,・.・ABCD是正方形,.・.AB丄AD,

又・.・pa=AB=1,PB=&,.・.AB丄PA,.・.AB丄面PAD,.・.AB丄PD,

又・・・E,F,M都是中点,・・・EM//BC,MF//PD,.・.AB丄面EMF,

•AB丄EF.

(2)建立如图空间直角坐标系,由题意得I’2’丿,I‘2’丿,〔2’2’丿,\244^则

EF=k|,-^&

设平面BEF的法向量为ni=Mrzi),则

ri]•BF=0

nt•EF=0

令V1=1)则X]=2,=得“1=(2,1,屈),

同理得平面CEF的法向量为“2=(°几$),

2—

12,所以他的余弦值是2.

点睛:

此题主要考查立体几何中异面直线垂直的证明,二面角的三角函数值的求解,以及坐标法在解决立体几何问题中的应用等有关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属于中档题型,也是常考題型.坐标法在解决立体几何中的一般步骤,一是根据图形特点,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二是将几何中的量转化为向量,通过向量的运算;三是将运算得到的结果翻译为几何结论.

6.

(1)见解析

(2)见解析(3)5

【解析】分析:

(1)先证明EF//DA],再证明EF//平面A£DQ)先证明CD丄面A1ABB1>再证明平面A£D丄平面A]ABB].⑶利用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的定狡求直线EF与直线A]B]所成角的正弦值为5・

详解:

(1)证明:

连接ED,

・・・D、E分别是AB、BC的中点

1

DE=—AC

•DE//AC2

又F为棱A15的中点,尸DE,AJ7/DE

・••四边形ApEF是平行四边形,,.EF//DA],

又・严严平面A】CD,ef@平面"CD,...EF//平面A"

(2)证明:

TD是AB的中点,e\CD丄AB,

又•严'丄平面ABC,CDU平面ABC,

•AA]丄CD••AAiCAB二A

.•.CD丄面A]ABB],又cdu面A£D,

・•・平面a】cd丄平面"ABB];

⑶解:

严加〜,AB//A",

.ZA]DA为直线ef与直线A®所成的角.

1

arpARpAD=—a

设三棱柱AbL-AibiH的棱长为a,则2,

■J5A1A2岳

AD='A.A^AD2=—asin^A1DA=-—=—-

.1\12•A]D5

••,•••

即直线EF与直线AiB]所成角的正弦值为5.

点睛:

(1)本趣主要考查空间位置关系的证明和异面直线所成角的计算,意在考查学生对这些基础知识的掌握能力和空间想象转化能力.

(2)求空间的角,方法一是利用几何法,找-作T证-指T求.方法二是利用向量法.

7.

(1)见解析

(2)11

【解析】分析:

(1)根据面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即可证明平面ADE丄平面BDEF;

(2)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利用空间向量法即可求CF与平面S3〃所成角的正弦值;也可以

应用常规法,作出线面角,放在三角形当中来求解.

详解:

(I)在△/!

少中,ZABD=3Y,由AG=AR+B0-2AB•BDcos3y,解得収所以AE+B4A反根据勾股定理得乙ADB=90°:

.AD1BD.又因为QF丄平面ABCD,血u平面ABCD,:

.ADIDE.

又因为比cDE=D,所以SQ丄平面BDEF、又平面ABCD、

•••平面ADE丄平面BDEF.

(II)方法一:

如图,由已知可得zADB=90\'ABD=30°,贝q

^BDC=30\则三角形BCD为锐角为30°的等腰三角形.

CG=

CD=CB=1,则2.

过点C做CH//DA,交db.AB于点G,H,则点G为点F在面ABCD上的投影•连接FG,则

 

GC4

CG丄BD,茁丄平面ABCD、则CG丄平面BDEF过G做GI丄BF于点|,则BF丄平面GCI,即角GCI为二面角C'BF'D的平面角,则Zgci=60°・

CG11

tan60=—CG=-GI=——则Cl,2,则2心

1

lGI=—-

在直角梯形BDEF中,G为BD中点,BD=J3,GI丄BF,2j3.

11爲

SARrc二-•BG•GF二一・BF・GIDE=—设DE=x,则GF=x,22,则8.

—sin^FCG=—

4,则11,即CF与平面处〃所成角的正弦值为11・

(II)方法二:

直角坐标系D-xyz.

可知Q4DB、QF两两垂直,以Q为原点,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

丄血

设DE=h,则D(0,0,0),B(0,V5,0),C(-2,-2,

〃)・

设平面0CF的法向量为m=lx,y,z),

・0・5xy=0

2

|m-BC=0

则|m•BF=0所以

-—y+hz=0

2取所以/;;=(區

-1,-監

取平面8好的法向量为n=(1,0,0),

cos

-m・n

n>I=————=cos60

h=—DE=

解得8,则8

(22

8,设CF与平面力3〃所成角为

 

故直线CF与平面力0〃所成角的正弦值为11点睛:

该題考查的是立体几何的有关问题,涉及到的知识点有面面垂直的判定,线面角的正弦值,在求解的过程中,需要把握面面垂直的判定定理的内容,要明白垂直关系直角的转化,在求线面角的有关量的时候,有两种方法,可以应用常规法,也可以应用向量法.

&

(1)见解析;

(2)4

BM=—

【解析】分析:

(1)由题意得"Be是等边三角形,故得2,于是MD,从而得

BMBN

==3

MDNP,所以MN//PD,然后根据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可得结论成立.

(2)由PA丄平面

ABCD可得BD丄PA,于是BD丄平面PAC.又MN//PD,所以直线MN与平面PAC所成角即直线PD

与平面PAC所成角,从而得到乙DPM即为所求角,然后根据解三角形可得所求.

详解:

(1)因为AB=BC,AD=CD>

所以BD垂直平分线段AC.

又乙ADC=120°,

11

md=-ad=-

所以22.

在AADC中,由余弦定理得

AC2=DA2+DC2-2ADxDCxcos乙ADC=l+l-2xlxlxcosl20°=3

9

所以心R

又AB二BC二屈

所以“ABC是等边三角形,

BM=—

所以2,

BM=3所以MD

1

PN=-PB

又因为4,

BMBN=—=3所以MDNP所以MN//PD又MN®平面PDC,PDU平面PDC,所以MN//平面PDC.

(2)因为PA丄平面ABCD,BDU平面ABCD,

所以BD丄PA,

又BD丄AC,PAnAC=A?

所以BD丄平面PAC.

(1)知MN//PD,

所以直线MN与平面PAC所成角即直线PD与平面PAC所成角,

故乙DPM即为所求的角.

在RtAPAD中,PD=2,

1

DM21

sin^-DPM==-=-

所以DP24,

1

所以直线MN与平面PAC所成角的正弦值为4.

点睛:

(1)证明空间中的位置关系时要注意解題的规范性和严密性,运用定理证明时要体现

出定理中的关键性词语.

(2)用几何法求空间角时可分为三步,即"一找、二证、三计算”,即首先根据所求角的

定狡作出所求的角,并给出证明,最后利用解三角形的方法得到所求的角(或其三角函数值).

--m-n2$6

costm,n)=—―—=—r=—7==—

9.⑴见解析;

(2)lmIH护*33

【解析】分析:

(1)由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可得AD丄DC,ED丄DC;又由条件可得到ED丄AD,

于是ED丄平面ABCD,可得ED丄BC,从而得到BC丄平面EBD,根据面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得平

面EBC丄平面EBD.

(2)由题意得可得DA,DC,DE两两垂直,故可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结

M的坐标为(0,-,-)“

合題意可得点33,于是可求得平面"BD的法向量为m=(7,1,1),又

亠cos=—

BC=(-14,0)是平面EBD的一个法向量,求得3后结合图形可得所求余弦值为

I

3

详解:

(1)由AD",CD=2,AC=^5,得AD2+CD2=AC\

.•.△ADC为直角三角形,且AD丄DC

同理MDC为直角三角形,且ED丄DC.

又四边形adef是正方形,

-AD丄DE

•••

又AB//DC

•DA1AB

••

在梯形ABCD中,过点作B作BH丄CD于H,

故四边形ABHD是正方形,

•乙ADB=45°

••

在ABCH中,BH=CH=1?

••/BCH=45°,BC=d

•乙BDC=45°

••,

•乙DBC=90°

••,

•BC丄BD

••

••ED丄ADED丄DCADnDC=D

•,99

.・.ED丄平面ABCD

又BCU平面ABCD,

-ED丄BC

••,

又BDnED=D,

・・.BC丄平面EBD,

又BCU平面EBC,

DC,DE所在直线为x“z轴建立

・••平面EBC丄平面EBD.

(2)由

(1)可得DA,DC,DE两两垂直,以D为原点、,DA,

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D・xyz,

 

则D(OQO),E(OQ1),B(11O),C(O2O)令MP"%,则EM=(O必忆0・1),Ec=(0,2,-1)••3EM=EC

•,

.(Oz3y(r3zo-3a)=(O,2/-l)

••

M的坐标为(0厂厂)

•••点33

VBC丄平面EBD,•••BC=(・1丄0)是平面EBD的一个法向量.

x+y=0

设平面MBD的法向量为m二(XMZ).

则]m・DM=0f即33,可得x=-y=-z

令y=得m=・

--m•BC2(6

cos=———=〒——尸=—

...|m||BC|3.

由图形知二面角M-BD-E为锐角,

I

・••二面角M・BD・E的平面角的余弦值为3.

点睛:

利用空间向量求二面角的注意点

(1)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时,要注意证明得到两两垂直的三条直线.然后确定出相应点的坐标,在此基础上求得平面的法向量.

(2)求得两法向量的夹角的余弦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政史地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