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周口市商水县第一高中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解析版 Word版含解斩.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1777228 上传时间:2023-04-01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149.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周口市商水县第一高中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解析版 Word版含解斩.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河南省周口市商水县第一高中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解析版 Word版含解斩.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河南省周口市商水县第一高中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解析版 Word版含解斩.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河南省周口市商水县第一高中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解析版 Word版含解斩.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河南省周口市商水县第一高中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解析版 Word版含解斩.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河南省周口市商水县第一高中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解析版 Word版含解斩.docx

《河南省周口市商水县第一高中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解析版 Word版含解斩.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周口市商水县第一高中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解析版 Word版含解斩.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河南省周口市商水县第一高中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解析版 Word版含解斩.docx

河南省周口市商水县第一高中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解析版Word版含解斩

2017-2018学年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徐天麟在《西汉会要》中说:

“汉祖龙兴,取周秦之制而兼用之,其亦有意于矫前世之弊矣。

”以下制度的实行印证了这一观点的是()

A.宗法制B.三公九卿制C.皇帝制D.郡国并行制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的是古代中国汉代地方行政制度。

由材料关键信息“取周秦之制而兼用之”,“周制”,即指的是分封制;“秦制”,即指的是郡县制。

联系所学知识可知,汉初“取周秦之制而兼用之”,即实行郡国并行制,D项符合史实和题意,正确;材料信息没有提及宗法制,排除A;三公九卿制只是秦朝才实行的制度,不符合题意,排除B;皇帝制度只是秦朝才实行的制度,不符合题意,排除C。

故选D。

考点: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汉代郡国并行制

2.元代在西南地区实行土司制度;雍正年间实行改土归流;乾隆时期,大部分土司被废,改为流官统治。

土司制度的这一变化发展轨迹反映了()

A.中央集权的强化B.西南军务的强化C.文化交流的强化D.民族融合的强化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的是对古代中国土司制度变化的认识与理解。

由材料关键信息“雍正年间实行改土归流”、“乾隆时期,大部分土司被废,改为流官统治”等,材料主旨揭示的是清朝逐渐改变元朝的土司制度,实行流官制度,即“改土归流”,这在根本上是服务于加强对地方的管理,从属于加强中央集权的范畴,A项符合史实和题意,正确;B项与史实不符合,直接排除;C项不符合“改土归流”的根本目的,排除;D项也与“改土归流”根本目的不符,排除。

故选A。

考点: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清朝政治制度·“改土归流”  

3.葛荃在《中国政治文化教程》中提到:

“官僚制下的官吏系统是君权统治的延伸,朝臣贵族和各级官吏所拥有的只是从王权派生或分解出来的政治经济特权,而非法定的以自由和平等为前提的‘政治权利’。

”材料最能反映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是()

A.家国一体B.专制主义C.中央集权D.尊君敬祖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的是对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认识。

由材料关键信息“是君权统治的延伸”、“臣贵族和各级官吏所拥有的只是从王权派生或分解出来的政治经济特权”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君权统治”指的就是君主(皇权)专制统治,B项符合史实和题意,正确;材料信息没有提及“家国一体”,排除A;中央集权涉及的是处理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不符合题意,排除C;D项明显属于无关项,排除。

故选B。

考点: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政治制度的特征·专制主义 

4.孙中山说:

“经过那次血战之后,外国人才知道中国还有民族思想,这种民族是不可消灭的。

”发生在20世纪初的“那次血战”指的是()

A.太平天国运动B.辛亥革命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D.中华民族抗日战争

【答案】C

考点: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年至1900年间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5.“这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空前的胜利,它把中国历史划开了两个时代,在今天以前,是我们屈辱悲苦的黑暗时代,自今天起,将是我们富强康乐自由平等的光明时代。

……中国五十年及东北十四年的大耻,今日得以昭雪。

”文中“这里的胜利”、“中国五十年及东北十四年的大耻”分别是指()

A.南京解放、瓜分狂潮、九一八事变B.南京解放、七七事变、《辛丑条约》

C.抗战胜利、《马关条约》、卢沟桥事变D.抗战胜利、《马关条约》、九一八事变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的是近代中国日本侵华相关知识点,旨在考查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由材料关键信息“这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空前的胜利”,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抗日战争的胜利是近代中国反抗外来侵略取得的第一次完全胜利,“这里的胜利”即指抗日战争的胜利。

而南京解放是在1949年,据此排除AB两项;再根据“中国五十年及东北十四年的大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95年中日《马关条约》签订,到1945年刚好50年;1931年日本在中国东北发动九一八事变,到1945年刚好14年。

综上可知,“中国五十年及东北十四年的大耻”分别指《马关条约》、九一八事变。

而卢沟桥事变发生于1937年7月7日,据此排除C。

综上可知,D项符合史实和题意。

故选D。

考点: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年至1900年间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甲午中日战争与《马关条约》的签订;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抗日抗争·系列状况

6.在古希腊文中,“民主政治”(demokrafia)一词由“人民”(demos)和“统治”(kratos)复合而成。

这说明,古代希腊的民主政治强调()

A.公民的广泛参与和直接管理B.公民的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C.民事案件均由陪审法庭判决D.全体居民均享有民主权利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的是古代希腊雅典民主政治的特征。

紧扣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民主政治”一词由“人民”和“统治”复合而成,显然是强调公民的广泛参与和直接管理,A项符合史实和题意,正确;B项不是古希腊民主政治的主要特点,直接排除;C项是古希腊民主政治的具体内容之一,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全体居民”的说法错误,排除。

故选A。

考点: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古代希腊民主政治·雅典民主政治及其特征

7.雅典政治家阿里斯提德曾担任雅典首席执政官的最高行政职务。

有一次在放逐投票的时候,被一个目不识丁的公民请求他在陶片代写上“阿里斯提德”的姓名投入票柜。

阿里斯提德问这人何以要放逐他,那人答道:

“不为什么,我甚至还不认识他;但是到处都称呼他为‘公正之士’,我实在听烦了。

”该故事不能体现雅典民主政治的() 

A.广泛性B.盲目性C.随意性D.公正性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的是古代希腊雅典民主政治的特征。

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陶片放逐法”体现了民主的广泛性,排除A;再根据材料信息,一个目不识丁的公民仅仅因为听烦了,就投了反对票,要求放逐阿里斯提德,这体现了雅典直接民主的盲目性,据此排除B;一个目不识丁的公民仅仅因为听烦了,就投了反对票,要求放逐阿里斯提德,这体现了雅典直接民主的盲目性,据此排除C;D项“公正性”,材料信息无从体现,符合题干要求。

故选D。

考点: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古代希腊民主政治·雅典民主政治及其特征

8.随着罗马国家的扩大和奴隶制的发展,元老院不断地通过决议,裁判官也不断地发布告示、作出判决,这些判决和决议就累积成为罗马法。

上述材料表明罗马法()

A.内容上侧重对国家政治事务的处理B.很大程度上体现了统治者的意志

C.是世界上最为系统完备的法律体系D.由贵族垄断立法权并可随意曲解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的是古代罗马法律相关特征,旨在考查解读材料,正确认知的能力。

由材料关键信息“元老院不断地通过决议,裁判官也不断地发布告示、作出判决”、“这些判决和决议就累积成为罗马法”等,材料主旨揭示的罗马法的形成过程,主要体现统治阶级的意志,B项符合材料主旨和题意,正确;材料信息没有提及罗马法的内容,排除A;C项结论材料信息无从体现,排除;D项不符合材料核心主旨,排除。

故选B。

考点: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罗马法律·相关特征

9.有学者这样评价某国政治制度:

“较少的腥风血雨,较少的声色俱厉,较少的深思高论,只有一路随和,一路感觉,顺着经验走,绕着障碍走,怎么消耗少,怎么发展就怎么走,……温和中包含着刚健,渐进中累积着大步。

”他评价的是()

A.英国君主立宪制  B.德国君主立宪制C.美国总统共和制D.法国共和制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的是英国资产阶级代议制知识点,旨在考查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根据所学知识,英国的民主制度确立过程中体现出了“较多的妥协”、“较少的腥风血雨,较少的声色俱厉”,如革命过程中资产阶级、新贵族与旧势力多次妥协,支持斯图亚特王朝复辟,后又发动不流血的“光荣革命”,避免暴力革命;“渐进中累积着大步”指君主立宪确立后又经历了很长时间的民主的完善过程,直至18世纪中期君主立宪制才完善起来。

综上可知A项符合史实和题意,正确;德国通过三次王朝战争实现统一后确立代议制,排除B;美国通过独立战争后确立代议制,排除C;法国通过多次革命、政变后后确立代议制,排除D。

故选A。

考点:

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与完善·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进程及特征

10.“历史告诉我们,在所有年代,在所有形式的政府下,统治者大都是一样的,他们敢多坏就有多坏,堕落的空虚,愚昧的诅咒就像麻风病一样附着在他们身上。

”鉴于此,美国人采取的有力措施是()

A.实行联邦制政体B.确立分权制衡原则

C.保持两党制原则D.坚持人民主权原则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的是美国资产阶级代议制相关特征,旨在考查解读材料,准确判断的能力。

从材料信息看,所有的统治者都“坏”、“堕落”、“愚昧”,说明权力对统治者的腐蚀。

进一步可走,为了防止这些现象的出现,美国联邦中央实行的是分权制衡原则,以权力限制权力,实现了“把权力关在笼子里”,B项符合史实和题意,正确;A项体现的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排除;材料信息没有提及美国的政党制度,排除C;材料主旨无从体现“人民主权”,D项属于无关项,排除。

故选B。

考点:

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与完善·美国民主共和制的确立·美国1787年宪法及其特征  

11.19世纪末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修正条文宣布:

过去统治家族的成员不得当选共和国总统。

该规定()

A.有利于普选权的实现B.有利于资产阶级政体建立

C.有“因人立法”的非民主因素D.有利于巩固法国大革命的成果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的是法国资产阶级代议制相关知识点,旨在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的记忆和对材料的解读能力。

根据题干中“过去统治家族的成员不得当选共和国总统”可知目的是阻止了保皇派的复辟之路,从根本上巩固民主共和政体,D项表述客观,符合题意,正确;A项“普选权”与题干内容无关,排除;资产阶级政体在法国早在1875年就建立了,排除B;“因人立法”的做法的确违背了民主原则,但不符合材料核心主旨,排除C。

故选D。

考点:

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法国共和制、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法国共和制的完善与巩固

12.辛亥革命10周年之际,梁启超撰文写道:

“辛亥革命有什么意义呢?

简单说……第一,觉得凡不是中国人都没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第二,觉得凡是中国人都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

他主要肯定辛亥革命()

A.实现了民族独立B.推翻了封建帝制

C.确立了共和政体D.增强了民族民主意识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的是对近代中国辛亥革命历史意义的认识与理解,旨在考查考查学生对历史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

材料“凡不是中国人都没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体现了反对外来干涉的民族意识;“凡是中国人都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反映了中国人民的民主意识增强。

综上可知,D项表述准确,符合材料核心主旨,正确;A项本身错误,此时的中国并没有实现民族独立,排除;B项本身是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但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C项与材料主旨不符,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选D。

考点: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辛亥革命·功绩及历史意义  

13.新中国成立后,“对于驻在旧中国的各国使节,我们把他们当作普通侨民对待,不当作外交代表对待”。

这体现的外交原则是()

A.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B.一边倒

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D.另起炉灶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的是新中国建国初期的外交方针,旨在考查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当成普通侨民看待,不当作外交代表看待”就是不承认国民政府建立的一切旧的屈辱的外交关系,这符合“另起炉灶”的内涵,D项符合史实和题意,正确;A项指的是清除先前帝国主义与国民党相关的外交残余,排除;B项是倒向社会主义苏联,材料无法体现,排除;C项是1953年提出的外交原则,与材料的描述不相符合,排除。

故选D。

考点: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三大外交方针

14.1954年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有以下部分条款:

“三、协助国家机关,推动社会力量,实现国家关于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的建设计划。

四、密切联系群众,向有关国家机关反映群众的意见和提出建议。

”由此可以看出()

A.政协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B.政治协商制度初步建立

C.政协成为各党派的联合执政机构D.政协的职能发生了转变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的是新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相关内容,旨在考查知识迁移,正确认知的能力。

联系所学知识可知,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初由于尚未召开全国人大,政协全体会议被赋予代行全国人大职权;1954年随着全国人大的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制定,人民政协全体会议代行全国人大职权的任务已经结束,但作为统一战线组织而继续存在。

综上可知,D项表述准确,符合史实和题意,正确;A项错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1954年之前政协制度已经初步建立,B项不符合材料信息和史实,排除;C项与材料主旨不符合,排除。

故选D。

考点:

现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民主政治建设·政治协商制度   

15.《礼记·王制》中有西周“田里不鬻(卖)”的记载,1975年岐山董家村裘卫诸器出土后,人们在恭王三年(公元前920年)制作的卫禾皿上发现“贮”字,并解释其意为贾、价、租典、特殊的土地易手等。

这一变化()

A.丰富了对井田制的研究视角B.质疑《礼记·王制》的真伪

C.进一步证实铁犁牛耕的价值D.重估宗法分封制的内涵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的是对古代中国土地制度的相关认识与理解,旨在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以及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

根据材料中“贾、价、租典、特殊的土地”等信息,说明当时土地可以出租、交换、赠送,可以看出丰富了对井田制的研究视角,A项符合题意,正确;《礼记》对土地不予交易的记载和出土实物资料相冲突,说明井田制的土地国有性质并非一成不变,西周在特定时期有土地关系的松动。

由于史料的冲突并不具有完全的对应,B项表述具有片面性,排除;C项的铁犁牛耕出现在东周时期,不符合题干时间,排除;D项明显不符合题干井田制主题,排除。

故选A。

考点:

古代中国的经济·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井田制

16.美国史学家麦克尼尔认为,在公元1000~1500年,中国文明的发扬光大,使中国的文化、财富和力量达到了新的水平,具有世界中心的地位。

能为此观点提供佐证的事实是,中国在这一时期()

①开始出现国际性大都会②出现纸币

③商业空前繁荣,外贸兴盛④白银成为流通货币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的是古代中国宋元时期商品经济发展状况,旨在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的记忆以及材料的理解能力。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①开始出现国际性大都会,早在唐朝就已经出现,时间是公元618年~907年,长安等城市就是,据此排除A;④白银成为流通货币,发生在明朝,时间是1368年-1644年,据此排除CD两项;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出现于北宋时期的益州(今成都地区),宋元时期商业空前繁荣,外贸兴盛,可知②③正确,即B项正确。

故选B。

考点:

古代中国的经济·商业的发展·商业的发展   

17.我国古代经济重心转移到南方的是在()

A.两汉时期B.南北朝时期C.隋唐时期D.南宋时期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的是古代中国经济重心南移知识点,旨在考查识记教材基础知识的能力。

根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我国“经济重心转移到南方”指的是完成了经济重心的南移。

联系所学知识可知,魏晋南北朝时期,南方逐渐得到开发,唐朝“安史之乱”之后,经济重心逐渐开始南移,到南宋时期,经济重心完成南移。

综上可知,A项与题干要求不符,排除;B项错误,此时期还没有完成经济重心南移;C项错误,此时期还没有完成经济重心南移,排除;D项符合史实和题意,正确。

故选D。

考点:

古代中国的经济·经济重心的南移·状况

18.明朝官员谢杰在《虔台倭纂》中指出:

“寇与商同是人,市通则寇转为商,市禁则商转为寇,始之禁禁商,后之禁禁寇。

禁之愈严而寇愈盛。

片板不许下海,艨艟巨舰反蔽江而来;寸货不许入番,子女玉帛恒满载而去……于是海滨人人皆贼,有诛之不可胜诛者。

”以下各项是对这一表述的理解,其中不恰当的是()

A.海禁加剧了寇患            B.主张废除海禁政策

C.海禁会使商人铤而走险         D.海禁的负面作用明显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的是对明朝海禁政策的认识与理解。

由材料关键信息“寇与商同是人,市通则寇转为商,市禁则商转为寇,始之禁禁商,后之禁禁寇。

”、“禁之愈严而寇愈盛”等,材料主旨体现的是对“海禁”政策消极影响的认识。

A项符合材料的描述,不符合题干要求,排除;“禁之愈严而寇愈盛”即能够体现出C项,不符合题干要求,排除;材料主旨能够体现D项,不符合题干要求,排除;从材料信息看不出作者“主张废除海禁政策”,符合题干要求,正确。

故选B。

考点:

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明清“海禁”政策·状况及影响   

19.“布衣”是中国古代对劳动人民的称呼。

诸葛亮在《出师表》中以“布衣”自称。

在诸葛亮生活的年代里“布衣”中的“布”是指()

A.丝织品B.棉纺织品C.毛纺织品D.麻纺织品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的是古代中国手工业状况知识点,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联系所学知识可知,在古代中国,丝、稠、缎等都属于上等衣料,是社会上层所穿之物,普通百姓的衣料在元明以前主要是麻布;之后,随着棉花种植的推广,棉纺技术的进步,棉布逐渐成为广大民众的衣料。

综上可知,D项符合史实和题意,正确;A项不符合题干要求,排除;B项不符合题干要求,排除;C项不符合题干要求,排除。

故选D。

考点:

古代中国的经济·手工业的发展及其状况·纺织业的进步 

20.明朝时期,太湖地区出现大量“以机为田,以梭为耒”的家庭,苏州震泽镇及附近各村居民“尽逐丝绸之利”,松江地区男女几乎均以棉织为业,景德镇有窑近千座,综合上述现象,当时经济的突出特点是()

A.手工业生产力提高B.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C.区域性经济分工扩大D.农耕经济高度发展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的是对明朝经济发展状况的认识与理解。

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朝时期,太湖地区出现纺织家庭,苏州丝织业发达,松江地区发展棉织业,景德镇发展瓷器业。

材料主旨揭示的是太湖地区经济分工扩大,C项符合史实和题意,正确;A项不符合材料核心主旨,排除;材料信息无从体现“雇佣与被雇佣生产关系”,排除B;D项涉及的是农业,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

故选C。

考点:

古代中国的经济·手工业的发展·明朝时期太湖地区的状况  

21.某同学进行研究性学习时,想寻找史实印证“明清时期中华文明出现了诸多新因素,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上都有所体现”这一观点,他找到的经济方面最有力的证据是()

A.临清“绅士商民近百万”B.吴江“游手之徒,十室而九”

C.苏州机户“自行设机督造,雇匠织造”D.汉口“人烟数十里,贾户数千家”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的是明清资本主义萌芽知识点,旨在考查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清时期在经济方面的新因素应该是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和缓慢发展,选项中只有C项符合题意;A项“绅士商民近百万”不是新因素,排除;B项“游手之徒,十室而九”不是新因素,排除;D项“人烟数十里,贾户数千家”不是新因素,排除。

故选C。

考点:

古代中国的经济·手工业的发展·明清资本主义萌芽及其状况

22.中国古代对外贸易中“厚往薄来”“倍偿其价”现象反映的是()

A.殖民贸易B.民间贸易C.朝贡贸易D.官民贸易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的是古代中国的对外贸易相关知识点。

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古代中国为了宣扬国家实力,往往实行“厚往薄来”的政策,这是朝贡贸易,C项符合题意,正确;A项明显不符合古代中国,排除;B项与材料的描述不符,排除;D项与材料的描述不符,排除。

故选C。

考点:

古代中国的经济·对外贸易的发展状况·朝贡贸易

23.平遥是著名的“晋商”发源地之一。

清道光四年(公元1824年),中国第一家现代银行的雏形“日升昌”票号在平遥诞生。

三年之后,“日升昌”在中国很多省份先后设立分支机构。

19世纪40年代,它的业务更进一步扩展到日本、新加坡、俄罗斯等国家。

从上述材料中我们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A.明清时期商品经济有了新的发展B.晋商活动范围广

C.山西是近代中国的经济中心D.汇兑事业在中国开始发展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的是明清商品经济发展状况知识点,旨在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材料的能力。

由“中国第一家现代银行雏形”、“票号”等可知A、D两项符合史实和材料的描述,但不符合题干要求,排除;由“很多省份先后设立分支机构”、“业务扩展到日本、新加坡”等,可知B项符合材料的描述,但不符合题干要求,排除;C项结论本身不符合史实,而且从材料中亦无法得出,符合题干要求。

故选C。

考点:

古代中国的经济·明清商品经济的发展·商帮

24.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家庭手工业开始与农业分离B.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

C.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日益提高D.中国逐渐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的是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变动相关知识点,旨在考查回忆、再现所学知识的能力。

鸦片战争后,由于外国经济入侵,中国经济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传统自然经济开始解体,A项符合史实,排除A;由于外商收购原料,中国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日益提高,C项符合史实,排除;随着传统自然经济的解体,中国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D项符合史实,排除;中国资本主义萌芽产生于明朝中后期,自此之后就在缓慢发展,谈不上“深刻的变化”,B项不符合史实,符合题干要求。

故选B。

考点: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传统自然经济的不断瓦解·相关状况及其影响

25.罗荣渠先生在《现代化新论》一书中说:

“在此以后,外国渗透中国的方式从外贸领域扩大到投资、生产、销售、金融各个领域,直接改变了原有的小农——手工业生产方式,使中国在经济上和财政上都日益陷入对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的依附地位。

”这里的“在此以后”是指()

A.第一次鸦片战争之后B.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

C.洋务运动之后D.甲午中日战争之后

【答案】D

考点: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马关条约》的签订

26.对于中国近代化,有人这样说:

“广东人立言,湖南人流血,江浙人摸钱。

”上述评价中“江浙人摸钱”的本质含义是()

A.江浙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中心B.江浙是中国人民抗争探索最早的地方

C.近代资本主义经济在江浙等地发展较快D.江浙人具有经商发家致富的优良传统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的是近代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状况知识点。

解题时注意题干“本质含义”要求,由已学知识可知中国近代化表现为经济领域的工业化、政治领域的民主化、思想领域的思辨化和科学化。

而“江浙人摸钱”是指江浙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