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练习题目汇集第一章.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1772546 上传时间:2023-04-01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3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单元练习题目汇集第一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单元练习题目汇集第一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单元练习题目汇集第一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单元练习题目汇集第一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单元练习题目汇集第一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单元练习题目汇集第一章.docx

《单元练习题目汇集第一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单元练习题目汇集第一章.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单元练习题目汇集第一章.docx

单元练习题目汇集第一章

第一章:

一、单选题目

1.哲学是(  )。

 A.人们对各种具体事物的看法  B.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C.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  D.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

2.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

 A.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  B.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C.社会和自然的关系问题 D.主体和客体的关系问题

3.哲学上的两大阵营是指(  )。

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C.一元论和二元论   D.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4.一切唯心主义的共同观点是(  )。

A.都认为世界是主观精神的产物B.都认为世界是客观精神的产物 

C.都认为精神第一性、物质第二性D.都认为世界是静止不变的

5.一切唯物主义都坚持()。

A.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具有能动性B.物质是运动的,运动形式具有多样性

C.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D.社会存在第一性,社会意识第二性

6.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  )。

 A.对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不同回答 B.对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不同回答 

C.对世界是否具有统一性的不同回答 D.对世界是否具有普遍联系的不同回答

7.否认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的观点属于(     )。

A.主观唯心主义 B.形而上学C.客观唯心主义 D.不可知论

8.主张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的观点是(  )。

 A.主观唯心主义 B.形而上学C.客观唯心主义 D.可知论

9.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在世界统一性问题上的根本分歧是( )。

A.肯定世界的统一性还是否认世界的统一性B.认为世界统一于运动还是统一于静止

C.认为世界统一于主体还是统一于客体D.认为世界统一于物质还是统一于精神

10.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式是(  )。

 

 A.形而上学唯心主义和辩证唯心主义 B.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C.彻底的唯心主义和不彻底的唯心主义 D.自然观上的唯心主义和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

11.我国“心学”代表人物王守仁提出“心外无物”、“心外无事”,这种观点属于(   )。

A.形而上学观点B.经验主义观点C.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D.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12.“未有天地之先,毕竟是先有理”,这是一种(  )。

A.朴素唯物主义观点B.客观唯心主义观点C.机械唯物主义观点D.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13.“存在就是被感知”是(  )。

A.客观唯心主义命题   B.主观唯心主义命题C.庸俗唯物主义命题   D.机械唯物主义命题

14.物质的惟一特性是(  )。

A.客观实在性 B.客观规律性 C.普遍联系D.永恒发展

15.设想没有运动的物质的观点是(  )。

 A.主观唯心主义    B.客观唯心主义    C.庸俗唯物主义    D.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16.设想没有物质的运动会导致(  )。

A.唯心主义B.形而上学C.二元论D.不可知论

17.下列各项正确反映物质和运动关系的是(     )。

 

A.运动是内容,物质是其形式 B.运动是现象,物质是其本质 

C.运动是暂时的,物质是永恒的 D.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物质是运动的主体

18.运动和静止的关系属于(  )。

A.原因和结果的关系 B.抽象和具体的关系C.本质和现象的关系D.绝对和相对的关系

19.时间和空间是(      )。

A.物质的本质特性  B.物质的根本属性C.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形式   D.人们头脑中形成的观念

20.空间是()。

A.物质运动的规律性B.物质运动的持续性C.物质运动的广延性D.物质运动的顺序性

21.时间的特点是( )。

A.间断性       B.不可逆性 C.广延性       D.伸张性

22.空间的特点是()。

A.三维性 B.一维性 C.可知性 D.连续性

23.“机不可失,时不再来”说的是(   )。

A.时间的有限性 B.时间的客观性C.时间的不可逆性 D.时间的相对性

24.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是说( )。

A.意识是人脑自生的 B.意识是人脑的分泌物 C.人脑是意识的源泉D.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

25.下列选项中正确表述意识本质的是( )。

A.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B.意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像 

C.意识是社会劳动的产物D.意识是人脑自生的一种形式

27.从动物心理发展到人的意识起决定性作用的是(     )。

A.手脚分工 B.语言产生 C.生产劳动  D.社会交往

28.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是(  )。

A.加强宣传,提高人们的思想觉悟B.发动群众,调动人们的积极性

C.发展教育,提高人们的文化素质D.认识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29.“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不怕办不到,就怕想不到;只要想得到,就能办得到”的说法从哲学上看是( ) 。

A.坚持主观唯心主义的表现B.坚持客观唯心主义的表现

C.坚持唯物辩证法的表现D.坚持形而上学的表现

30.哲学上的一元论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和现象有(  )。

A.共同的发展规律B.共同的发展过程 C.共同的本原 D.共同的形式

31.马克思主义主张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   )。

A.普遍性 B.物质性C.规律性 D.连续性

32.二元论的根本错误是(  )。

A.认为精神是世界的本原  B.认为世界统一于原子 C.否认世界的统一性   D.否认世界的可知性 

33.下列命题中正确阐述了实践含义的是(  )。

  A.实践是个人的日常生活活动  B.实践是主观创造客观的活动 

 C.实践是主体改造客体的活动  D.实践是主体应付环境的活动

34.中国古代思想家王守仁认为“一念发动处,便是行了”。

这是一种( )。

A.主观唯心主义实践观 B.客观唯心主义实践观 C.旧唯物主义实践观 D.庸俗唯物主义实践观

35.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  )。

 A.运动的观点和静止的观点B.全面的观点和片面的观点

C.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D.联系的观点和变化的观点

36.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根本分歧在于是否承认(  )。

A.事物是客观存在的B.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C.事物是运动发展的   D.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37.“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这是一种( )。

A.不可知论的观点B.相对主义的观点C.庸俗唯物主义的观点D.形而上学观点

38.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是(  ) 。

 A.对立统一规律B.普通联系规律C.永恒发展规律D.否定之否定规律

39.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      )。

A.事物数量的增加  B.事物的量变引起质变 

C.事物的运动变化    D.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40.“任何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是有条件的,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这是一种(     )。

A.唯条件论观点 B.外因论观点C.形而上学不变论观点 D.唯物辩证法观点

41.矛盾的基本属性是(  )。

A.普遍性和特殊性   B.斗争性和同一性   C.绝对性和相对性   D.变动性和稳定性

42.“白马非马”这个命题的错误在于割裂了(  )。

A.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联系 B.矛盾的特殊性和普遍性的联系 

C.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联系 D.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联系

43.下列选项中,体现矛盾双方相互转化这一哲学道理的是( )。

A.乐极生悲,苦尽甘来B.月晕而风,础润而雨

C.千里之行,始于足下D.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44.“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这句话强调的是( )。

A.要承认事物的客观性 B.要承认事物运动的规律性 

C.要注重分析矛盾的普遍性 D.要注重分析矛盾的特殊性

45.质量互变规律揭示了(  )。

A.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B.事物发展的状态和形式

C.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D.事物发展的两种趋势

46.在生活和工作中,凡事都要掌握分寸,坚持适度原则,防止“过”和“不及”。

这在哲学上符合(  )。

 A.内容和形式相互作用的原理 B.量和质相统一的原理  

C.理论和实践相统一的原理 D.内因和外因相结合的原理

47.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的是( )。

A.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B.事物发展的状态和形式 

C.事物发展的趋势和道路D.事物发展的过程和结果

48.建设中国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必须批判地继承中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其依据的哲学原理是(  )。

A.内因与外因关系的原理B.共性与个性关系的原理  

C.两点论与重点论统一的原理D.辩证否定观的原理

49.全盘否定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虚无主义,在哲学上是犯了( )。

A.唯心主义先验论的错误B.经验论的错误C.形而上学否定观的错误D.激变论的错误

50.恩格斯认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

A.哲学与人类生存活动之间的内在联系问题B.人与周围世界的基本联系问题

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D.关于人的本质问题

51.列宁对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的定义是通过()。

A.物质和意识的关系界定的B.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界定的

C.主体和客体的关系界定的D.一般和个别的关系界定的

52.“旧唯物主义是半截子的唯物主义”,这是指()。

A.旧唯物主义是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B.旧唯物主义在社会历史观上是唯心主义

C.旧唯物主义是机械唯物主义D.旧唯物主义是割裂了运动与静止的辩证法

53.既是自然界与人类社会分化统一的历史前提,又是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统一起来的现实基础()。

A.运动B.实践C.精神生产D.物质生产

54.有一首描述在战争中缺了钉子的马掌会导致国家灭亡的童谣:

“钉子缺,蹄铁卸,战马蹶;战马蹶,骑士绝;骑士绝,战事折;战事折,国家灭。

”这首童谣包含的哲学原理是()。

A.事物是普遍联系的B.事物是变化的

C.事物的现象是本质的表现D.事物的量变引起质变

55.“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这两句诗包含的哲学道理是()。

A.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B.事物是本质和现象的统一

C.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D.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事物发展的总趋势

56.辩证法的否定即“扬弃”,它的含义是指()。

A.抛弃B.事物中好的方面和坏的方面的组合

C.纯粹的否定D.既克服又保留

57.对于同一事物,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反映,这说明()。

A.意识是主体的自由创造B.意识不受客体影响C.意识受主体状况的影响D.意识的内容是主观的

58.“从个别到一般,从一般到个别”的思维方法是()。

A.归纳与演绎B.分析与综合C.抽象到具体D.实践到认识

59.“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这一著名诗句包含的哲理是()。

A.物质运动的客观性和时空的主观性的统一B.物质运动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统一

C.时空的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统一D.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统一

60.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事物发展的规律是()。

A.思维对事物本质的概括和反映B.用来整理感性材料的思维形式

C.事物内在的本质和稳定的联系D.事物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

61.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方面的不同回答是划分()的标准。

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C.可知论与不可知论D.一元论和二元论

62.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二个方面的不同回答是划分()的标准。

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B.反映论和先验论C.可知论和不可知论D.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

63.区分新旧事物的标志在于看它们()。

A.是不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出现的B.是不是符合事物发展规律、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C.是不是有新形式和新特点D.是不是得到大多数人的承认

64.有的哲学家认为,因果联系是由于人们多次看到两组现象前后相随而形成的心理习惯。

这种观点属于()。

A.唯物主义决定论B.唯心主义非决定论C.形而上学的机械决定论D.相对主义诡辩论

65.在内容和形式的矛盾运动中,()。

A.内容是相对稳定的,形式是活跃易变的B.内容是活跃易变的,形式是相对稳定的

C.内容和形式都是处在不停的显著运动状况D.内容的变化总是落后于形式的变化

66.在现实中还没有充分的根据,也不具备一定的条件,在目前不能实现的,属于()。

A.不可能性B.微小的可能性C.现实的可能性D.抽象的可能性

67.度是()。

A.事物的质量和数量的界限B.事物保持其质的稳定性的数量界限

C.事物保持其量的稳定性的范围D.事物发生变化的关节点

68.“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已。

惠能进曰:

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

惠能认为关于运动的观点是()。

A.运动是物质根本属性B.运动与物质不可分C.精神运动是物质运动一种形式D.精神是运动的主体

69.从解决哲学基本问题的角度看,物质的惟一特性是(    )。

A.运动性B.客观实在性C.不可分性D.时空性

70.实践是指()。

A.个人的生活活动B.一切有利于自己的活动C.人有目的的、达到真理性的认识活动

D.人们能动地改造和探索现实世界的社会性的客观物质活动

71.唯物主义哲学发展的三个基本历史形态是()。

A.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庸俗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

B.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

C.奴隶社会时期的唯物主义、封建社会时期的唯物主义、资本主义时期的唯物主义。

D.机械唯物主义、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

72.火是万物本原的观点是属于()。

A.唯心主义的观点B.机械唯物主义的观点

C.自发的或朴素的唯物主义的观点D.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73.“万物皆备于我”是()。

A.形而上学的观点B.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C.唯心主义辩证法的观点D.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74.肯定思维和存在有同一性,这是()。

A.辩证法的观点B.形而上学的观点C.唯心主义的观点D.可知论的观点

75.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的一元论对立的根本点在于()。

A.世界发展动力问题B.意识本质问题C.世界本原问题D.实践本质问题

76.相信“意念移物”,甚至相信可以用意识直接改变物质结构,就是信奉()。

A.主张个人精神主宰客观物质世界的主观唯心论

B.主张精神是脱离人脑独立存在的客观唯心论

C.认为人的思想是特殊物质的庸俗唯物主义D.认为人具有主观能动性的实践唯物主义

77.爱因斯坦说:

“哲学可以被认为是全部科学之母”。

这说明()。

A.哲学是自然科学的基础B.哲学是对自然科学理论的概括和总结

C.哲学研究的对象是世界发展的一般规律D.哲学对自然科学的研究有指导作用

78.《国语·郑语》写道:

“先主以土与金木水火杂,以成百物”;朱熹提出:

“未有天地之先,毕竟是先有理”。

这是()。

A.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两种不同观点B.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和主观唯心主义两种不同观点

C.古代唯物主义之中两种不同派别的观点D.古代朴素唯物主义与客观唯心主义两种不同观点

79.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

A.古希腊朴素唯物主义哲学B.17世纪英国唯物主义哲学

C.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哲学D.19世纪德国古典哲学

80.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一切旧哲学的最主要最显著的特点是()。

A.阶级性B.科学性C.革命性D.实践性

81.从思想倾向上来看,现代西方哲学可以分为两股思潮。

它们是()。

A.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B.人本主义和科学主义

C.唯意志主义和存在主义D.贝克莱主义和休谟主义

82.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目的在于()。

A.增长科学知识B.增强语言能力

C.培养和确立科学的世界观D.提高个人的心理素质

83.把世界万物的本原归结为某种或某几种具体物质形态的观点是()。

A.形而上学唯物主义B.庸俗唯物主义C.朴素唯物主义D.辩证唯物主义

84.认为物质是原子的观点是()。

A.主观唯心主义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C.客观唯心主义D.辩证唯物主义

85.对哲学的物质范畴作了明确规定和深刻阐述的是()。

A.马克思B.恩格斯C.列宁D.斯大林

86.作为哲学范畴的物质是指()。

A.客观存在的物体B.各种具体物质形态、结构和层性

C.一切自然现象D.客观实在性

87.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原和本质是()。

A.原子B.物质C.精神D.运动

88.物质的根本属性是()。

A.运动B.静止C.规律性D.可知性

89.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运动是()。

A.标志宇宙间一切事物或现象的变化和过程的哲学范畴B.发展

C.事物的质变、飞跃D.事物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

90.静止是指()。

A.同运动对立的事物存在状态B.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

C.绝对的不运动D.静止是无条件的

91.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其含义是()。

A.运动是变化的,静止是稳定的B.运动是客观的,静止是主观的

C.运动是重要的,静止是次要的D.运动是永恒的,无条件的,静止是暂时的,有条件的

92.否认运动的绝对性,把静止绝对化的观点是()。

A.相对主义B.唯心主义C.诡辩论D.形而上学

93.只承认绝对运动,否认相对静止,就是()。

A.相对主义和诡辩论B.客观唯心主义的运动观

C.辩证唯物主义的运动观D.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运动观

94.辩证唯物主义认为,时间和空间是()。

A.运动着的物质的唯一属性B.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形式

C.整理认识材料的主观工具D.感觉系列调整了的体系

95.主张时间和空间可以脱离物质运动而独立存在的观点是()。

A.唯心主义B.不可知主义C.相对主义D.形而上学

96.认为时间是同物质运动无关的绝对均匀流逝的持续性,空间是和物质运动相脱离的绝对空虚的框框这种观点是()。

A.朴素唯物主义时空观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时空观

C.辩证唯物主义时空观D.唯心主义时空观

97.世界的统一性原理()。

A.只有辩证唯物主义承认B.只有唯心主义承认

C.彻底的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都承认D.二元论也承认

98.否认世界统一性的是()。

A.唯心主义B.形而上学C.不可知论D.二元论

99.二元论的错误在于()。

A.否认“世界物自体”的存在B.坚持物质决定精神的存在

C.主张世界存在着物质和精神两个本质D.反对物质和运动不可分的观点

100.一元论认为世界统一于()。

A.物质或精神B.物质和精神C.存在D、具体的物质形态

101.唯物主义一元论与唯心主义一元论对立的焦点是()。

A.世界有无本原B.世界的本原是物质还是精神

C.世界有两个本原D.世界的本原是精神

102.在世界统一性问题上,唯物论和唯心论的分歧表现在()。

A.统一于实践还是统一于认识B.统一于运动还是统一于静止

C.统一于社会存在还是统一于社会意识D.统一于物质还是统一于精神

103.杜林提出的“世界统一于存在”的观点是()。

A.朴素唯物主义B.机械唯物主义

C.辩证唯物主义D.掩盖唯物主义同唯心主义及宗教神学对立的模棱两可的提法

104.哲学上的一元论就是承认世界是()。

A.物质的B.精神的C.发展的D.统一的

105.物质世界是()。

A.单一的B.多样的C.多样性和统一性的辨证统一D.各种孤立现象的总和

106.世界的物质性是指()。

A.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的B.世界是可知的C.世界是运动的D.世界统一于存在

107.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要由()。

A.真理的发展规律来证明B.唯物主义一元论来证明

C.逻辑推理来证明D.自然科学和哲学的长期发展来证明

108.辩证唯物主义一元论认为,我们想问题办事情的出发点应是()。

A.正确的原则B.党的路线、方针、政策C.人们的需要D.客观存在的事实

109.意识是()。

A.人类独有的特殊现象B.动物所具有的现象

C.生物所具有的现象D.人类和高等动物共有的现象

110.反应特性是()。

A.一切物质都具有的B.人类所特有的C.动物所特有的D.无机物所特有的

111.物质从其自身的发展中,产生出意识,是()。

A.意识是任何物质都固有的属性B.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C.意识是物质的分泌物D.意识内藏于物质之中

112.感觉是()。

A.人类所特有的B.高级动物和人所共有的

C.一切生物都具有的D.一切事物普遍具有的

113.在人类意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A.在生物进化过程中,由于脑量的增加,脑机能的加强B.由于手脚的分工和身体的起立行走

C.能够使用工具和制造工具的劳动D.人的五官的形成

114.意识产生的历史过程,大体经历的三个决定性环节是()。

A.感觉、知觉、表象B.概念、判断、推理C.感性认识、理性认识、实践

D.从无生命物质的反应特性到低等动物的刺激感应性;从刺激感应性到动物的感觉和心理;从动物心理到人类意识

115.在意识起源问题上,正确的观点是()。

A.意识是人脑的产物B.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又是社会的产物

C.人脑的神经活动是意识产生的根源

D.只要在生理上具备人的特征,无须结成社会关系,就能产生意识

116.意识的本质是()。

A.人脑分泌的一种物质B.客观事物

C.一种特殊的物质D.人脑的机能,人脑对物质的反映

117.科学证明人脑是()。

A.思维的源泉B.思维的产物C.思维的器官D.思维的对象

118.意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这句话是指()。

A.意识的内容和形式都是客观的B.意识是沟通主观和客观的桥梁

C.意识的形式是客观的D.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内容是客观的

119.认为正确或错误的意识都是对物质的反映,这是()。

A.诡辩论的观点B.唯心论的观点C.不可知论的观点D.唯物论的观点

120.意识是客观对象的近似的反映,说明()。

A.意识都是不正确的B.意识有主观特征

C.意识有片面性D.意识的内容可以脱离客观存在

121.在意识的本质问题上,唯心主义的错误是()。

A.否认意识对物质的决定作用B.夸大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

C.否认意识对物质的依赖性D.片面强调意识对物质的依赖关系

122.关于意识的本质问题,庸俗唯物主义的错误在于()。

A.不了解意识对物质的依赖性B.抹煞了意识的主观特征

C.不懂得意识的客观实在性D.不懂得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

123.庸俗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