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实词整理.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1769907 上传时间:2023-04-01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47.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言文实词整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文言文实词整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文言文实词整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文言文实词整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文言文实词整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文言文实词整理.docx

《文言文实词整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言文实词整理.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文言文实词整理.docx

文言文实词整理

文言实词详解:

1、爱 〔1〕名词。

恩惠。

〔古之遗爱也《左传》〕    〔2〕动词 ①加惠于人。

〔吴广素爱人。

《涉世家》〕 〔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

《过论》〕     ②喜爱,保护。

〔父母之爱子,那么为之计深远。

《触龙说太后》〕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师说》〕 ③吝惜,舍不得。

〔齐国虽褊小,吾何爱一牛。

《齐桓晋文之事》〕                     〔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

《过论》〕 ④怜惜。

〔爱其二毛<怜惜鬓发花白的老人>。

《左传》〕              ( 国事至此,予不得爱身。

《〈指南录〉后序》〕 ⑤通'爰',隐蔽,躲藏。

(爱而不见,搔首踟躇。

《静女》〕 〔3〕形容词。

吝啬。

   (百姓皆以王为爱也。

《齐桓晋文之事》〕 2、安 〔1〕形容词。

 ①舒适,安闲。

(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

《论语·述而》〕                             (予出官二年,怡然自安。

《琵琶行》〕 ②安稳。

(风雨不动安如山。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③平安。

(庄遂安。

《婉贞》〕 ④安定。

(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季氏将伐颛臾》〕 〔2〕动词。

  ①养生。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刿论战》〕              ②安置,安放。

  离山十里有王平安营。

〔《失街亭》〕              ③使……安定。

  既来之,那么安之。

〔《季氏将伐颛臾》〕 〔3〕代词。

哪里,怎麽。

   沛公安在。

〔《鸿门宴》〕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涉世家》〕 3、被 〔1〕名词。

被子。

  一日昼寝帐中,落被于地。

〔《修之死》〕 〔2〕动词。

  ①覆盖。

  大雪逾岭,被南越中数州。

〔《答韦中立论师道书》〕                        未几,成归,闻妻言,如被冰雪。

〔《促织》〕          ②遭受,遇到。

 王复击轲,被八创。

〔《荆轲刺王》〕                         世之有饥穰,天之行也,禹、汤被之矣。

〔《论积贮疏》〕          ③施加,施与。

 去乱而被之以治。

〔《荀子·不苟》〕 〔3〕介词。

表示被动。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屈原列传》〕 〔4〕pī ,通'披',动词。

①穿在身上或披在身上。

将军身披坚执锐。

〔《涉世家》〕          ②披散,披着。

 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

〔《屈原列传》〕 4、倍 〔1〕动词 ①加倍。

         虽倍赏累罚而不免于乱。

〔《五蠹》〕                            一人予二十金,骨微伤……一人倍之,伤肤。

〔《狱中杂记》〕          ②增加。

          焉用亡邻以倍。

〔《烛之武退师》〕          ③通'背',背向。

  管仲反,入,倍屏而立,公不与言。

〔《管子·中匡》〕 右背山陵。

〔《侯列传》〕 ④通'背',违背。

  倍道而行,那么天下不能使之吉。

〔《荀子·天论》〕 ⑤背叛。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鸿门宴》〕 〔2〕量词。

照原数加一次。

  然言其户口,那么视三十年以前增五倍焉。

〔《治平篇》 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

〔《唐雎不辱使命》〕 〔3〕副词。

越发,更加,。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九月九日忆兄弟》〕 5、本 〔1〕名词。

①草木的根。

    芙蕖与草木诸花似觉稍异,然有根无树。

〔《芙蕖》〕            ②草木的干茎。

  摇其本,以观其疏密。

〔《种树郭橐驼传》〕            ③根本。

        父母者,人之本也。

〔《屈原列传》〕                            然墨之道,兼爱为本。

〔《狼传》〕            ④本业,指农桑。

强本而节用。

〔《天论》〕                            今背本而趋末,食者甚众,是天下之大残也。

〔《论积贮疏》〕            ⑤稿本。

        今存其本不忍废。

〔《〈指南录〉后序》            ⑥版本。

        已后典籍皆为板本。

〔《活板》〕            ⑦奏本。

        别具本章。

〔《狱中杂记》〕 〔2〕量词。

①草木花卉一株称一本。

新松郁郁三千本。

〔陆游诗〕            ②书籍一册称一本。

假设印数十百千本,那么极为神速。

〔《活板》〕 〔3〕动词。

推究本原,考察。

    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

〔《伶官传序》〕 〔4〕形容词。

原来的。

      媪本姓实存。

〔《汉书》〕 〔5〕副词。

本来,原来。

    本在冀州之南。

〔《愚公移山》〕                            柳敬亭者,扬之人,本姓。

〔《敬亭传》〕 〔6〕复合词。

本心:

指心的自然状态,本性〔即所谓人所固有的羞恶廉耻之心〕。

                            此其谓失其本心。

〔《鱼我所欲也》〕 〔7〕介词。

本着,根据。

    本之《书》以求其质。

〔《答韦中立论师道书》〕 6、鄙 〔1〕名词。

边界地方。

      蜀之鄙有二僧。

〔《为学》〕 〔2〕动词。

 ①以……为边界〔边邑〕。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烛之武退师》〕             ②动词。

轻视,看不起。

 孔子鄙其小器。

〔《训俭示康》〕                                    过我而不假道,鄙我也。

〔《左传》〕 〔3〕形容词。

鄙陋,见识浅,庸俗。

    肉食者鄙。

〔《刿论战》〕 人贱物亦鄙,缺乏迎后人。

〔《孔雀东南飞》〕 〔4〕复合词。

①鄙人。

 ⅰ、自称的谦词。

唐曰:

 '鄙人不知忌讳。

'〔《史记·唐列传》〕 ⅱ、鄙俗,不开化的人。

   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

〔《荆轲刺王》〕 ⅲ、乡下人。

 余目睹将军悛悛〔质朴的样子〕如鄙人,口不能道辞。

〔《史记·将军列传》〕 ②鄙贱:

粗野而又地位卑微。

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

〔《廉颇蔺相如列传》〕 7、兵 〔1〕名词。

①兵器。

        收天下之兵,聚之。

〔《过论》〕            ②士兵,军队。

  可汗大点兵。

〔《木兰诗》〕                            亦盛设兵以待,不敢动。

〔《廉颇蔺相如列传》〕            ③战略战术。

    公不管兵,必大困。

〔《战国策》〕            ④战争。

        兵旱相乘,天下大屈。

〔《论积贮疏》〕 〔2〕动词。

①侵略。

        无岁不受兵。

〔《十八史略》〕           ②以兵器杀人。

   左右欲兵之。

〔《史记》〕 〔3〕复合词。

兵符:

古代调兵用的凭证。

用铜、玉或木石等制成,状如虎,又称虎符,剖成两半,国君和统帅各掌握一半,以便对证。

 赢闻晋鄙之兵符常在王卧。

〔《信陵君窃符救》〕 8、病 〔1〕名词。

①重病。

        君之病在肠胃。

〔《扁鹊见蔡桓公》〕           ②弊病,缺点。

   人皆嗤吾固陋,吾不以为病。

〔《训俭示康》〕                            圣人非所以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晏子使楚》〕 〔2〕动词。

①生病。

        凡人不病那么不畏惧。

〔《订鬼》〕 ②使成病态。

    以夭梅、病梅为业以求钱也。

〔《病梅馆记》〕 ③担忧,忧虑。

  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

〔《论语》〕 ④受困。

        在绝粮,从者病。

〔《论语》〕 ⑤损害。

        夫粜,二十病农,九十病末。

〔《史记·货殖列传》〕 ⑥责备,羞辱。

  古人以俭为美德,今人乃以俭相诟病。

〔《训俭示康》〕 〔3〕形容词。

①困苦。

      向吾不为斯役,那么久已病矣。

〔《捕蛇者说》〕            ②疲劳。

        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

〔《揠苗助长》〕 9、伯 〔1〕名词。

①排行第一的,老大,古人同辈间的伯〔孟〕、仲、叔、季来排行老大、老二、老三、老四。

               侯主侯伯,侯亚侯旅。

〔《诗经·周颂·载芟》〕       ②伯父。

             汝泊何由发如漆。

〔杜甫《醉歌行》〕       ③女子对丈夫的尊称。

 自伯之东,首如飞蓬。

〔《诗经·卫风·伯兮》〕       ④古代五等爵位的第三等。

伯素服郊次,乡师而哭。

〔《崤之战》 ⑤古代管理一方的长官。

  二百一十国为州,州有伯。

〔《礼记·王制》〕 ⑥bà 通'霸',春秋时诸侯国联盟的盟主。

 桓公,五伯之上〔首〕也,争国而杀兄,其利大也。

〔《非子·难四》〕 〔2〕副词。

表尊敬。

       假设为河伯娶妇。

〔《西门豹治邺》〕 〔3〕bǎi 数词。

通'佰',一百。

 亡〔没有〕农夫之苦,有仟佰之得。

〔《论贵粟疏》〕 〔4〕复合词。

伯仲:

原指兄弟的次第,后用以比喻不相上下的事物。

 10、曾 〔1〕céng 副词。

表时间的过去。

曾经,已经,才。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白居易《忆江南》〕 〔2〕zēng ①名词。

指与自己隔着两代的亲属。

              是高、曾时为一户者,至曾元时不分至十户不止。

〔《治平篇》〕     ②动词。

通'增',增加。

 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 ③副词。

表意外。

竟然,居然,简直。

              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假设孀妻弱子。

〔《愚公移山》〕 11、察 〔1〕动词。

①细看。

   徐而察之。

〔《石钟山记》〕        ②看清楚。

     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

〔《齐桓晋文之事》〕        ③详审。

       向察众人之议,专欲误将军。

〔《赤壁之战》〕        ④明察,了解。

 小人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刿论战》〕        ⑤考察后加以推荐。

    察臣孝廉。

〔《情表》〕 〔2〕形容词。

精明。

   水至清那么无鱼,人至察那么无徒。

〔朔《答客难》〕 〔3〕叠词。

察察:

干净的样子。

人谁又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屈原列传》〕 12、长cháng 〔1〕名词。

 ①长度。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核舟记》〕             ②高度。

  孔子长九尺有六寸。

〔《史记》〕             ③长处,专长。

   兼花之长而各去其短。

〔《芙蕖》〕 〔2〕形容词。

①长的。

 北市买长鞭。

〔《木兰诗》〕             ②高的。

  今日被驱谴,小姑如我长。

〔《孔雀东南飞》〕             ③久。

    天长地久有时尽。

〔《长恨歌》〕             ④远。

    道阻且长。

〔《诗经》〕             ⑤大。

    愿乘长风破万里浪。

〔《南史》〕             ⑥辽阔。

  秋水共长天一色。

〔《滕王阁序》〕 〔3〕动词。

擅长。

     西人长火器而短技击。

〔《婉贞》〕 〔4〕副词。

常,经常。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杜甫《蜀相》〕 zhǎng 〔1〕动词。

①生长。

用叶者取叶初长足时。

〔《采草药》〕            ②抚育。

   长吾女与汝女,待其嫁,如此而已。

〔《祭十二郎文》〕            ③增进。

   教学相长。

〔《学记三那么》〕 〔2〕形容词。

①年龄大。

孰与君少长。

〔《鸿门宴》〕           ②排行第一的。

 而长子迈将赴饶之德兴尉,送之至湖口。

〔《石钟山记》〕 〔3〕名词。

头领。

      以三宝勇而多艺,推为长。

〔《婉贞》〕 13、朝 cháo 〔1〕动词。

①诸侯在春天拜见天子,或臣属在早晨拜见国君。

引申为朝见。

                         王夺伯政,伯不朝。

〔《左传》〕                         相如每朝时,常称病。

〔《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拜访。

  临邛令谬为恭敬,日往朝相如。

〔《史记》〕               ③归。

    江汉朝宗于海。

〔《尚书》〕  〔2〕名词。

①朝廷。

    于是入朝见威王。

〔《邹忌讽齐王纳谏》〕             ②朝代。

指整个王朝,也指某一皇帝的一代。

                         三顾茅庐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杜甫《蜀相》〕             ③政事。

    期年不听朝。

〔《吕氏春秋》〕 〔3〕介词。

对,向。

   坐南朝北。

 Zhāo 〔1〕名词。

早晨。

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三峡》〕 〔2〕量词。

天,日。

   虽与之天下,不能一朝居也。

〔《孟子·告子下》〕 14、乘 chéng 〔1〕动词, ①驾,坐。

  乘犊车,从吏卒。

〔《赤壁之战》〕 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

〔《石钟山记》〕 ②升,登。

      乘鄂渚而反顾兮,欤秋冬之绪风。

〔《涉江》〕 ③趋,顺应。

    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

〔《过论》〕 ④冒着。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至于。

〔《登泰山记》 ⑤凭恃、依仗。

          愿乘长风,破万里浪。

〔括《宋书》〕 ⑥交加,连接。

兵旱相乘,天下大屈。

〔《论积贮疏》〕 〔2〕名词。

佛教的教派或教法。

大乘佛教。

 shèng〔1〕名词。

①一车四马的总称。

                    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

〔《过论》〕                ②春秋时晋国的史书叫'乘'。

后称史书为'史乘'。

 〔2〕量词。

辆。

    超乘者三百乘。

〔《崤之战》〕 〔3〕数词。

四。

    以乘韦先,牛二十犒师。

〔《崤之战》〕 15、城 〔1〕名词。

①城墙。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②城市。

   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

〔《六国论》〕 〔2〕动词。

①修筑城墙。

是月,城。

〔《明史·太祖本纪》〕            ②守城。

  〔〕应庚发两路兵城南城。

〔《宋史·庭芝传》〕 16、诚 〔1〕名词。

诚心诚意。

  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

〔《愚公移山》〕 〔2〕副词。

表肯定。

确定,确实。

  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邹季讽齐王纳谏》〕 〔3〕连词。

表假设推论。

果真,如果。

诚如是,那么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隆中对》〕 17、池 〔1〕名词。

水塘,湖。

   山顶有大池,相传以为燕荡。

〔《雁荡山》〕 〔2〕名词。

护城河。

     山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18、除 〔1〕名词。

 ①殿阶。

    登自东除。

〔衡《两京赋》〕             ②台阶。

    黎明即起,洒扫庭除。

〔《朱子家训》〕 ③门屏之间。

扶辇下除。

〔《汉书》〕 〔2〕动词。

①去掉,除去。

 兴利除弊。

〔《答司马谏议书》〕                         除残去秽。

〔《赤壁之战》〕            ②修治。

     即除阉废祠之址以葬之。

〔《五人墓碑记》〕            ③拜官授职。

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

〔《〈指南录〉后序》〕 19、传 chuán〔1〕动词。

①传送,传递。

 得璧,传之美人。

〔《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传授。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师说》〕                ③流传。

 此世所以不传也。

〔《石钟山记》〕                ④传达。

传上言谓康熙、乾隆、咸丰有开议勤殿故事。

〔《谭嗣同》〕                ⑤传位。

不传于贤而传于子。

〔《孟子》〕                ⑥延续。

人人自安,无战争之患,传之万世。

〔《史记·始皇本纪》〕  〔2〕名词。

传闻,传说。

   其所见焉,犹可欺也,而况于世之传也。

〔《荀子·非柏》〕 zhuàn名词。

①客舍。

舍相如广成传舍。

〔《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驿车,传达命令的马车。

横惧,乘传诣。

〔《汉书·高帝纪下》〕 ③传记。

作七十列传。

〔《史记·太史公自序》〕 ④注释或阐述经文的文字。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师说》〕 20、辞 〔1〕名词。

①诉讼的供词。

   狱辞无谋故者。

〔《狱中杂记》〕            ②口实。

         欲加之罪,其无辞乎?

〔《左传·僖公十年》〕            ③言辞,文辞。

   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

〔《信陵君窃符救》〕            ④托辞,借口。

   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季氏将伐颛臾》〕            ⑤命令。

         近者奉辞罚罪,旗麾南指,琮束手。

〔《赤壁之战》〕            ⑥名词。

一种文体。

 《归去来兮辞》 〔2〕动词。

①说话。

         挟天子以征四方,动以朝廷为辞。

〔《赤壁之战》〕            ②辞别,辞别。

   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

〔《鸿门宴》〕            ③推辞,辞去。

   如姬之欲为公子死,无所辞。

〔《信陵君窃符救》〕            ④计较。

         大礼不辞小让。

〔《鸿门宴》〕 〔3〕复合词。

辞令:

应酬的语言、文辞。

      然皆祖屈原之沉着辞令,莫敢直谏。

〔《屈原列传》〕 21、从 cóng 动词。

①跟随。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狼》〕            ②依顺,听从。

   民弗从也。

〔《刿论战》〕   臣从其计。

〔《廉颇蔺相如列传》〕            ③参与。

        弟走参军阿姨死。

〔《琵琶行》〕            ④追赶。

        佯北勿从。

〔《子·军争》〕            ⑤依傍,紧挨着。

樊哙从良坐。

〔《鸿门宴》〕            ⑥采取某种原那么。

从宽、从严、从简、从缓 cóng,旧读zòng〔1〕名词。

①随从的人。

  其从如云。

〔《诗经》〕            ②副职。

       从九品分正从。

〔《文献通考》〕            ③指堂房亲属。

 昇死,其印为予群从所得。

〔《活板》〕 〔2〕形容词。

附属的。

      从犯。

 Zòng通'纵' 〔1〕形容词。

直的。

       衡〔横〕纵其亩。

〔《诗经》〕 〔2〕名词。

合纵的盟约。

   于是从散约败,争割地而赂。

〔《过论》〕 〔3〕动词。

放纵。

         欲不可从。

〔《礼记》〕 22、达 〔1〕动词。

①通,透。

     屋极有窗以达气。

〔《狱中杂记》〕            ②畅达。

       撰长书以为贽,辞甚畅达。

〔《送东阳马生序》〕            ③至、到。

     自昏达曙。

〔《促织》〕            ④到达。

       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

〔《愚公移山》〕            ⑤通晓,明白。

 仆山海狂人,不达世务。

〔《南史》〕            ⑥得志。

       不求闻达于诸侯。

〔闻达:

得志扬名。

〕〔《出师表》〕            ⑦表达,告知。

 词不达意。

 〔2〕形容词。

①显贵的。

   达官贵人。

           ②豁达。

        高祖不修文学,而性明达。

〔《汉书》〕 〔3〕复合词。

达人:

显达的人 23、怠 形容词。

〔1〕懈怠,松懈。

天大寒,砚水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送东阳马生序》〕  〔2〕轻慢,不恭敬。

    守卒皆怠炎。

〔炎:

人名〕〔《宋史·愿传》〕  〔3〕疲倦。

            怠而后游于清池。

〔《史记》〕 24、殆 〔1〕形容词。

①危险。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子·谋攻》〕      ②精神疲倦而无所得。

学而不思那么罔,思而不学那么殆。

〔《论语·为政》〕      ③通'怠',懒惰。

   农者殆那么土地荒。

〔《商君书·农战》〕 〔2〕副词。

①表测度或不肯定。

大概,恐怕。

                         郦元之所见,殆与余同,而言之不详。

〔《石钟山记》〕     ②表约略。

几乎,接近,差不多。

城下,进退不由,殆例送死。

〔《〈指南录〉后序》〕 25、当 dāng〔1〕动词。

①两者相抵。

  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

〔《捕蛇者说》〕           ②抵御,抵抗。

  非豫州莫可以当操者。

〔《赤壁之战》〕 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

〔《鸿门宴》〕 ③占据,把守。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蜀道难》〕 ④阻拦。

        有狼当道,人立而啼。

〔《狼传》〕 ⑤承当。

        当仁不让于师。

〔《论语》〕 ⑥主持,执掌。

  北邀当国者相见。

〔《〈指南录〉后序》〕 ⑦应当。

        诸将吏敢复有言当迎操者,与此案同。

〔《赤壁之战》〕 ⑧判决,判罪。

吏当广所失亡多。

〔《将军列传》〕 〔2〕介词。

①表处所。

对着,面对。

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

〔《木兰辞》〕 ②表时间。

值,在,正在。

当时时也,商君佐之。

〔《过论》〕 〔3〕副词。

①表必然。

必定,一定。

  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取。

〔《孔雀东南飞》〕         ②表时间的未来。

将,将要。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出师表》〕 dàng〔1〕动词。

①符合。

    惴惴恐不当意。

〔《促织》〕               ②当作。

    安步当车。

〔《战国策》〕               ③以为。

    我当是相公呢!

 〔2〕形容词。

适宜。

       此殊未当。

〔《采草药》〕 26、道 〔1〕名词。

①道路。

       会天大雨,道不通。

〔《涉世家》〕            ②途径,方法。

 策之不以其道。

〔《马说》〕            ③风气。

       师道之不传也久已。

〔《师说》〕            ④道义。

       伐无道,诛暴。

〔《涉世家》〕            ⑤思想,学说。

 墨之道,兼爱为本。

〔《狼传》〕            ⑥道理,规律。

 臣之所好也,道也。

〔《庖丁解牛》〕            ⑦意向。

       道不同,不相为谋。

〔《论语》〕    ⑧历史上的行政区划名。

唐分全国为十五道,隶属于中央。

清末和民国初分一省为数道。

 〔2〕动词。

①取道。

       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

〔《鸿门宴》〕           ②走路,赶路。

  闻操已向荆州晨夜兼道。

〔《赤壁之战》〕           ③说,讲。

      何可胜道也哉?

〔《游褒禅山记》〕           ④料想。

        故园谁有书来。

 ⑤通'导',引导。

道之以政。

〔《论语》〕 ⑥通'导',疏导。

不如小决〔决口〕,使道。

〔《左传》〕 27、得 〔1〕名词。

收获。

  不如自行搜觅,冀有万一之得。

〔《促织》〕 〔2〕动词。

 ①取得,获得。

 遂不得履。

〔《人买履》〕             ②得意。

       意气扬扬,甚自得也。

〔《史记》〕             ③所愿。

  于彼计那么得。

〔《狼》〕 28、度   1、尺寸,量长短的标准。

〔吾忘持度〕   2、限度,尺度。

〔生之有时而用之无度〕   3、规章制度。

〔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   4、越过。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假设飞     度日如年〕   5、duó ,计算。

〔试使之国与涉度长絜大     度德量力〕   6、duó ,揣度,估计。

〔平心而度之,吾果无一失乎〕   7、duó ,考虑。

〔度义而后功〕 29、短  1、  短,与“长〞相对。

 2、  缺乏;欠缺。

〔戎狄之所长,而中国之所短。

〕 3、  缺点;短处。

 4、  诋毁。

〔短屈原于顷襄王〕 30、多 1、  数量大,与“寡〞或“少〞相对。

 2、  称赞;赞美。

〔故传天下缺乏多也。

《论积贮疏》〕 3、  增加。

〔因物而多之,孰与骋能而化之?

《荀子》〕 4、  大都,大多 31、发        1、发射。

〔百发百中〕   2、出,出发。

〔朝发夕至〕   3、派遣。

〔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   4、起,起用。

〔舜发于畎畝之中《孟子·告子下》〕   5、翻开,掀开。

〔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6、拿出。

〔有贤士大夫发五十金〕   7、觉察,泄露。

〔恐前语发〕   8、拨动。

〔施关发机〕   9、发动。

〔非常之谋难于猝发〕   10、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