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法习题.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1761447 上传时间:2023-03-31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30.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教法习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语文教法习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语文教法习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语文教法习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语文教法习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语文教法习题.docx

《语文教法习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教法习题.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语文教法习题.docx

语文教法习题

一、填空(20分)

1、“为什么教学”和“教学什么”属于研究的范畴,“教学是什么”和“怎样教学”属于研究的范畴。

2、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基本任务是:

,。

3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4.或,是语文课程的总体设计,从整体上规定语文课程的性质及其在课程体系中的地位,规范和确定语文课程目标,内容范围和教学顺序。

5.我国古代流传最广、历时最久、最具代表性的蒙学读物“三百千”是指、、。

6.汉字属于由笔画、部件在平面上展开或组合的方块字,认知时需要左右脑并用,属“”。

7.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活动中教师的指导作用可分为、、三种形式。

8.我们按照学生阅读知识和阅读能力发展的规律把阅读教学的常规过程归纳为:

——三个环节。

9.近现代中国历史的巨大变革,引起了语文课程与教学的巨大变革,最突出的有、和这三件大事。

4.或,是语文课程的总体设计,从整体上规定语文课程的性质及其在课程体系中的地位,规范和确定语文课程目标,内容范围和教学顺序。

8.课堂教学中师生信息传递的方式有、双向输出式能、。

10.语文素养就是根据学生的特点经过学习和训练发展起来的语文方面的知识与技能、_____、_____。

11.教学时什么侧重研究教学的本质,怎么教学侧重研究培养人的

12.课程是为各级各类学校为实现教育目标而规定的教学科目及它的目的、内容、范围、分量和进度的总和,包括为学生个性全面发展而营造的学校环境的全部内容。

13.教育史上曾出现过三大课程流派、人本主义课程流派、。

14.现代课程与教学论的关系,正通过整合,达到统一。

15.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研究的对象是语文课程与教学。

16.语文教育学从______年钦定京师大学堂设立师范馆开设的“教育学”中有“各科教授法”开始,经历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语文教育学时期。

17.中国古代教育有三种表现形式,其中原始社会教育的语文课程与内容在生产生活中口头创作的古代神话故事。

奴隶社语文单读设科会的学校教育在内容上有共性及“六艺”,六艺之的是。

中国封建社会的语文课程与教学历时最长,流传最广,也最具特色,其基本特点是先教蒙学读物,集中识字;学习以四书五经为主体的儒家经典;以文选作为补充读物和写作范本。

18.“五经”指的是《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四书”指的是《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19.中国古代语文课程与教学的主要经验是建立了成套的、行之有效的汉字教学体系,建立了成套的文章之学的教学体系,建立了以大量的读、写实践为主的语文教学法体系。

20.1949年教育部接受叶圣陶等人建议,决定取消“国语”和“国文”两个名称,统称“语文”,彼时同人之意,以为“口头为语”,“书面为文”。

21.1986年的语文教学大纲中,第一次把“双基”的顺序变为“语文基本能力和语文基础知识”。

22.新的课程的价值观体现在两个方面:

首先新课程的基本价值取向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其次是要求21世纪的中国课程顺应时代潮流,追求新的课程理念。

23.语文课程目标的作用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具体表现为:

导向作用、推进作用、、控制作用、评价作用、管理作用。

24.语文教材的内容有四种要素构成:

范文系统、知识系统、实践系统、助读系统。

25.程与教学的巨大变革,最突出的有、“国文”名称出现和这三件大事。

26.语文课程资源包括学校课程资源、社区课程资源、家庭课程、网络课程资源。

27.单元教学的基本方式有知识短文开路式、举一反三式目标控制式、比较式。

28.《普通高级中学语文课程标准》的课程设计体现了时代性、基础性和的特点,贯穿应用、、探究能力三条线索。

现代语文教学情景,有课堂教学、实验室教学、多媒体教教学、自住性教学、课外活动教学。

29.教学评价按作用分为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

30.《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设计了贯穿的课程结构。

31.构建新的教科书体系按、、人与社会三大板块组织单元。

32.我国古代识字与写字教学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具体表现在集中识字、韵文化、正确处理识字教学与思想教育之间的关系。

33.语文教学评价的方式有目标检测、、。

34.教育史上曾出现过三大课程流派、人本主义课程流派、。

35.近现代语文课程与教学的巨大变革,最突出的有、“国文”名称出现和这三件大事。

36.《普通高级中学语文课程标准》的课程设计体现的特点是时代性、基础性和,贯穿应用、、探究能力三条线索。

37.集中识字具有、可能性、特点。

38.语文教学评价的方式有目标检测、、。

39.阅读教学内容包括指向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阅读习惯态度,指向知识与能力目标的阅读能力,指向过程和方法目标的阅读方法。

40.阅读教学的引导过程包括预习、解题、介绍相关资料、课前谈话等。

二、选择(20分)

1.在西方教育文献中,最早使用“教学论”一词的是()

A德国教育家拉特克和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

B德国科学教育学奠基人赫尔巴特

C苏联教育家达尼洛夫,D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夫。

2.“语文教育学学科名称”产生的逻辑是

A教育学—课程与教学论—语文教育学;B教育学—学科教育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

C教育学—学科教育学—语文教育学;D教育学—学科教育学—课程与教学。

3.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学科名称”产生的逻辑是

A教育学—课程与教学论—语文教学论。

B教育学—课程与教学论—语文课程论。

C教育学—学科教育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

D教育学—课程与教学论—语文课程与教学论。

4.我国古代用来进行读写训练的主要教材是文选读本,其中现存最早的是

A梁朝萧统编的《昭明文选》B宋代真德秀编的《文章正宗》

C清代吴楚才等便的《古文观止》D清代姚鼐等便的《唐诗三百首》

5.中国历史上由政府正式颁布了第一个现代学制,对学制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1902年颁布的《钦定学堂章程》,史称“壬寅学制”。

B1903年颁布的《奏定学堂章程》,史称“癸卯学制”。

C1903年颁布的《奏定学堂章程》,史称“壬寅学制”。

D1902年颁布的《钦定学堂章程》,史称“癸卯学制”

6.语文学科从古代教育的综合性社会学科中独立出来后的第一个正式名称是()。

A语文B国文C国文D中国文学

7.语文单独设课是在()

A1902年B1903年C1904年D1949年

8.白话文进入语文课程是在()

A1920年B1929年C1936年D1949年

9.下面对“工具说”理论理解表述不当的一项是()

A叶圣陶开先河,吕叔湘继其后,张志公集大成。

B叶圣陶提出“语文是工具”的理论,语文既有工具性又有人文性《说工具》。

被称为20世纪中国语文教育的第一座丰碑。

C吕叔湘指出语文要“教学生学知识技能学做人”。

语文既有工具性又有人文性《说工具》。

被称为20世纪中国语文教育的第二座丰碑。

D张志公概述为“语文是特殊工具”;“是思维和交际的工具”。

20世纪中国语文教育的第三座丰碑。

10.2001年公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和2003年公布的《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有两个最新贡献,分别是()

A提出了语文学科性质的新概念。

提出了语文课程和教材的新概念。

B第一次提出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第一次提出语文学科的基本任务是提高“语文素养”的概念。

C提出了语文学科性质的新概念。

第一次提出语文学科的基本任务是提高“语文素养”的概念。

D第一次提出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提出了语文课程和教材的新概念。

11.首次把课程分为学科类课程和活动类课程两类,打破单一课程格局的大纲是()

A《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1996)

B《九年义务制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1992)

C《全日制中学语文教学大纲》(1986-1990)及修订版

D《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12.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实质是()。

A交流B合作C平等D交往

13.语文教材的功能有()

A智德启迪、语文历练、语文积累、知识扩展。

B智德启迪、实践活动、语文积累、知识扩展。

C智德启迪、语文历练、实践活动、知识扩展。

D智德启迪、语文历练、语文积累、实践活动。

14.我们研究的汉字教学方法,就是()。

A科学化、艺术化与信息化B科学化、过程化与艺术化

C艺术化、过程化与形象化D艺术化、信息化与形象化

15.“叶圣陶说‘现在国文教学,在内容与理法的研究上比从前注重多了,可是学生吟诵的工夫太少,多数只是看看而已。

这又是偏向了一面,丢开了一面。

’”材料体现五个领域中哪一个领域存在的问题()。

A阅读B识字与写字

C写作D口语交际与综合性学习

16.“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是说明培养学生学习()的重要性。

A.习惯B.意志.C.兴趣D.态度

17.讲读课文时,首先认识生字新词,通读课文,了解内容概要和辨认文章体裁,批划评点和质疑问难,它属于阅读教学常规课程之研究过程的()。

A.感知阶段B.分析阶段C.综合阶段D.预习阶段

18.“能熟练地使用字典、词典独立识字,会用多种检字方法。

”是哪一个阶段的识字教学目标。

()

A1~2年级  B3~4年级  C5~6年级  D7~9年级

19.在20世纪末教育改革试验中创立“三主”教学理论的改革者是( )。

A于漪  B魏书生 C宁鸿彬  D钱梦龙

20.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

A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B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C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D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

21.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活动中教师的指导作用可以分为三种形式()

A点拨、指点和指向B引导、指点和答疑

C引导、帮助和指向D引导、指点和指向

22.教案的特点有()

A可操作性、创造性和实用性B科学性、一致性和实用性

C科学性、创造性和简约性D科学性、创造性和实用性

23.“教学是教师教和学生学”是()的观点。

A陶行知B凯洛夫C赫尔巴特D夸美纽斯

24.语文名称的确立,国家是接受()教育家的建议。

A徐特立B叶圣陶C张志公D吕叔湘

25.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是()

A语文技能B学习方法C语文素养D知识能力

26.在阅读教学中,研读过程之综合阶段的基本任务是()

A概括文章中心思想和总结写作特点。

B概括文章段意和总结写作特点。

C概括文章中心思想和总结语言特点。

D概括文章段意和总结语言特点。

三、名词解释(16分)

1.现代课程论的基本概念:

2.教学论:

3.语文:

4.语文教材

5.红领巾教学法:

6.语文素养

7.语文教学设计

9.语文课程设计:

10.教学目标:

11.标准化考试:

12.板书或演示设计:

13.阅读

14.阅读教学

四、简述题(24分)

1.简介2003年颁布《普通高级中学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

(1)把高中语文课程设计为必修课和选修课两大模块。

必修课体现课程的基础性和均衡性,在总目标基础上,按“阅读与欣赏”、“表达与交流”两天线索描述。

选修课突出选择性,分“诗歌和散文”、“小说和戏剧”、“新闻与传记”、“语言文字应用”、“文化论著研读”等五个系列。

(2)体现三个特点:

时代性:

选文富有时代气息,贴近学生生活;基础性:

充分体现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特点;选择性:

突出表现在选修课上,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学习内容、方式和进度。

(3)三条线索是应用能力、审美能力、探究能力;

(4)首次倡导学分制:

必修课程满10学分为完成学业;选修课程最高可达14学分。

2.使用语文教材的科学和艺术体现在哪些方面?

(1)统观全套教材,了解编辑意图,包括整套教学及各个局部的编辑意图。

(2)熟悉整册课本,明确教学重点。

特别要注意根据单元制定好教学计划、处理好江都课文、自读课文与课外读物之间的关系、精心设计篇章处理艺术等问题

(3)钻研教材内容,研究教学策略。

即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依据文章特色选择恰当的方法、合理安排重点难点、运用插图或多媒体技术增强教学效果等。

(4)灵活运用,适当调整。

主要方法有在历史性教材中注入新观点、自组单元显示新意、适当抽换教材等。

3.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摒弃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的同时向学生提出了怎样的学习方式,谈谈你对这种学习方式的理解

(1)在基础教育改革中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将会被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所取代。

(2)所谓自主性是指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

学习者参与确定自己有意义的学习目标的提出,自己制定学习进度,参与设计评价指标;

学习者积极发展各种思考策略和学习策略,在解决问题中学习,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有情感投入,有内在动力支持,能从学习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对认知活动能够进行自我监控,并作出相应的调适。

(3)合作性学习又称小组学习,是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有明确分工的互助性学习。

可以把它理解为“生与生”、“生与师”、“生与家长”、“生与一切人”的合作。

其要素包括积极地互相支持、配合;

积极承担在完成任务重个人的责任;

期望所有学生能进行有效地沟通,互相信任;

对个人完成的任务小组加工;

对共同活动的成效进行评估,寻求提高的途径。

(4)探究性学习就是从科学领域或现实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主题,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研究的情境,通过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搜集与处理信息、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

探究性学习的根本要素是学生,教师要帮助和鼓励学生自己探究,和解决问题。

特别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

4.举例说明正确表述语文教学目标的要求

(1)行为主体必须是学生。

尽管有时行为主体"学生"两字没出现,但也必须是隐含着的。

(2)行为动词尽可能是可测量、可评价、可理解的,有质和量的具体规定,以便把握和评价。

(3)注意结果性目标和体验性目标陈述的方式,特别是行为动词的使用。

(4)必要时附上产生目标指向的行为结果的行为条件。

行为条件是指影响学生产生学习结果的特定的限制或范围,说明在什么样的条件下达到何等程度的结果。

(5)要有具体的表现程度。

即学生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所产生的行为变化的最低表现水准或学习水平。

(6)基本要素为:

学生(行为主体)+阅读(行为动词)+现代文每分钟(行为条件)+不少于500字(表现程度)

5.简述《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

(1)2001年颁布《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设计了三个维度贯穿五个领域的课程结构。

(2)三个维度是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五个领域是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

(3)总目标共十项。

前五项从语文素养的宏观方面着眼,侧重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两个维度;后五项从具体的语文能力培养方面着眼,侧重是知识与能力的维度。

(4)阶段目标是三个维度和五个领域的交叉点,纵向是三个维度,是隐性线索,是根本性质;横向是五个领域,是显性线索,是具体设计。

6.阅读教学中应该培养学生那些良好习惯

(1)勤于读书的习惯:

读书生活化。

案例中教师要求学生阅读有关黄河的文献以及诗词歌赋等。

(2)健康读书的习惯:

健康读书就是注意读书环境;读健康的书是指读有意义的书,优美的文章。

(3)边读边思边动笔的习惯:

(4)质疑问难的习惯

(5)使用工具书的习惯

7.阅读教学中阅读能力包括哪几方面?

(1)阅读感受力:

初步感知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

(2)阅读理解力:

特定语境中的理解;理清思路。

(3)阅读欣赏能力:

获取审美享受。

(4)阅读评价力:

对作品内容、形式的是非、优劣、得失进行理性的鉴别和评判。

(5)阅读迁移力:

知识向能力的迁移。

(6)阅读创造力:

读出未尽之意。

8.单元教学的基本方式有那些。

1.知识短文开路时:

知识讲解-阅读课文-单元练习。

2.举一反三式:

以讲读课文带自读课文。

3.目标控制式:

以重点调控教学内容。

4.比较式:

比异求同,深化知识。

五、教学实践(25分)

(一)认真阅读《春》课堂教学实录,回答下列问题。

整体感知课文

美读

师:

同学们想一想,学习一篇文章,我们首先要做什么?

学生开始叽叽喳喳地小声议论,有些学生开始小声回答:

“读”。

教师因势利导,问:

“平时老师对朗读课文有什么要求?

”学生马上回答:

“美读。

”教师顺势点拨:

“《春》是一篇优美的抒情散文,作者以清新优美的文笔描绘了春回大地、生机勃勃的景象,并且融入自我丰富的情感。

那么同学们再想一想,朗读过程中,怎样才能做到‘美’这一点呢?

生:

“融入自己的全部情感,带着一种喜爱的感情去读。

“还要着重把握作者的感情基调。

“我认为前两位同学的观点应融入到一起。

师:

“这是一种深层次的思考,你想到了,非常好,还有其他吗?

生:

“注意语调要突出抑扬顿挫的韵律美。

师:

“大家说得都非常准确,美读不仅体现在文章的语言美,还应体现在节奏美。

下面我们就请几位同学来朗读课文,读后,同学们可相互评价。

一位女同学朗读了一、二两个自然段,读后,几位同学评价。

生:

“有个字音读错了,‘水涨起来了’中,‘涨’字应读zhǎng而不是zhàng”。

“‘盼望着,盼望着’应连续,而她读断了。

师:

“同学们评价得很恰当,但我想评价是多方面的,既有不足,也有优点,谁能从优点角度来给予评价?

生:

“她读的语速语调非常好,给人一种轻松活泼的旋律感,基本上做到了美读。

师:

“这位同学抛砖引玉,为我们带了好头,谁能接下去读。

在教者的鼓励下,课堂气氛立即活跃起来,举手想要朗读的同学也多起来。

我发现一位平时性格内向,不爱发言的女同学迟疑了一下也举起了手,于是叫了她的名字。

她从容地读了第三四两个自然段。

然后,班内响起了热烈掌声。

笑过之后,又有几位学生把手举了起来,教者又点了几位同学。

生:

“勇气虽可佳,但也有不尽人意的地方,比如‘散’在这里应读sǎn。

生:

“老师,还有一个地方,语气语调读得对不对,我需要和大家探讨一下(待老师点头表示同意后,接着说)。

‘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一句应用热情洋溢的语气来读,而她读得稍微软了些!

师:

“为什么要这样读呢?

生:

“因为朱自清写了花色的艳丽,也写出了百花争艳的情景,应该读得炽热一些。

师:

“你分析得很准确透彻,能不能按照你的理解试读一下。

这个学生试读了三句,感觉较好。

接着请了一位朗读得很有感情的男同学来读五六自然段,然后,发现班里有些学生摇头,有的露出遗憾的神色。

师:

“这又是一种朗读风格,你认为如何?

生:

(很遗憾地叹了一口气)“写雨部分有一段写的是雨夜乡村平静而和平的夜,应用舒缓、轻快的语调读,而他过于慷慨激昂了。

又有一位学生补充:

“有点像演讲。

师:

“指出了他的不足,这一段写了春雨滋润万物的情景,透露出作者对雨的喜爱之情同时又有一种静谧的气氛,所以这一点评价既中肯又到位。

生:

“有一个地方他读得非常好,即对春风的描写,使我们身临其境体会了春风的清新芬芳。

师:

“你评价的太好了,几个词语到位,而且‘点’找得非常准。

教师接着不失时机地点拨:

咱们师生相互讨论,相互评价了这么多,对朗读技巧、文章的感情基调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和体会,文章剩余部分咱们大家来齐读也要读出“美感”来,好不好?

学生响亮地回答:

“好。

”接着由一名同学起头,全班齐读,结束了朗读环节,课堂上出现了一个小高潮。

2.了解课文内容

师:

谁能概括一下这篇文章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呢?

生:

写春天。

师:

描写对象把握较好,但不够具体。

生:

写春天花、草、雨等景物。

师:

那么这些景物的共同特点是什么?

能不能和自我感受相比较一下呢?

生:

给人一种生机勃勃之感。

教师给予肯定并适时点拨“还有没有其他感受?

”个别同学回答:

“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的情景。

”教师赞同并鼓励了学生们的回答。

问题

1.常见的导语设计有哪几种形式(至少列举6种以上),这位教师主要运用的是哪种形式?

设置悬念型、谜语导入型、歌曲导入型、故事导入型、谈话交流型、创设情境型、名言警句导入型。

(6)

2.依据教学内容,选择与之不同方式设计一个导语。

(略)

(2)

3.请从(阅读教学)感知阶段教学基本任务的角度分析一下此段教学过程。

(9)

感知阶段教学的基本任务是通过辨认文字符号对文章进行整体感知。

教师在通读课文过程中明确了如“涨”“散”等多音字词的读音;

通读课文时教师采用了多种方式如学生试读、班组齐读等,并在朗读时对感情基调、语气语调、语速节奏、抑扬顿挫等提出了明确要求;

在朗读中了解内容概要:

描写春天花、草、雨等景物。

在“那么这些景物的共同特点是什么?

能不能和自我感受相比较一下呢?

”等质疑问难中逐步进入分析阶段。

4.请为此段教学内容设计板书。

(略)(3分)

研读课文

局部领悟

师:

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思考两个问题:

“作者通过对春天的描绘,字里行间透露出对春天的一种什么情感?

”“作者在文中撷取了几个最具春天特征的具体形象来描摹春天?

(由于问题不是很难,所以答案一会儿就出来了并能够统一。

生1:

“喜爱”“赞美”的情感。

生2:

春草、春花、春风、春雨,迎春。

(教者给予肯定)

师;全文围绕一个春字,写了哪三个部分?

生:

盼春、绘春、赞春。

师:

文中具体描绘了哪五幅春景图?

生1:

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

生2(补充):

迎春图。

师:

阅读第一小节。

你能感受到作者对春天的到来怀着怎样的心情?

生:

急切、喜悦的心情。

师:

作者用什么样的语言和修辞手法表达了自己的这种性情呢?

生:

反复的修辞手法,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表达了自己急切、喜悦的心情。

师:

说得非常好,现在阅读第2小节。

说说大地苏醒的景象是怎样的?

生:

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师:

有感情地朗读一遍。

(生齐读。

师:

阅读第3小节。

想一想第3小节写出了春草的什么特点?

生:

嫩。

生:

绿。

生:

多。

生:

软。

生:

充满生机。

师:

春草图中为什么还要写人的活动?

生:

从侧面表现春草给人们带来欢乐。

生:

也表现人们对春草的喜爱。

师:

想像一下,如果你是小草,在厚厚的土壤下等待了一个冬季,当春天来临时,你会有怎样的心理活动?

偷偷破土而出会是怎样的情景?

(生用第一人称小草的语气,说出对外面的世界的向往,出其不意、冲破泥土的阻隔的惊喜。

师:

说说哪些字词用得好,好在哪儿?

生:

“偷偷地”用拟人化的手法表现了小草的可爱。

生:

一个“钻”字表现了小草的勃勃生机。

生:

“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

”一句,体现了喜爱之情。

生:

“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写人对小草的感受,虽然没有直抒心情,但那种喜爱之情已跃然纸上,让人回味无穷。

……

师:

小草多可爱啊!

请同学们深情朗读第3小节。

(生深情朗读)

师:

第4节写什么呢?

先写什么?

后写什么?

再写什么?

一派怎样的景象?

生:

写树,花,蜜蜂,蝴蝶,野花。

生:

写花的争春,花的色彩,花的甜味,结的果实。

师:

花下是怎样的情景呢?

有一个词用得特别好,哪个词?

生:

“闹”“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

师:

为什么野花会像眼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