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教研组有效工作的策略方法.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739244 上传时间:2023-01-09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7.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校教研组有效工作的策略方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学校教研组有效工作的策略方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学校教研组有效工作的策略方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学校教研组有效工作的策略方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学校教研组有效工作的策略方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校教研组有效工作的策略方法.docx

《学校教研组有效工作的策略方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校教研组有效工作的策略方法.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校教研组有效工作的策略方法.docx

学校教研组有效工作的策略方法

学校教研组有效工作的策略方法

经营管理

03-131958

学校教研组有效工作的策略方法(教研组室建设讲座)  

 

版块一:

学校教研组工作的策略与技巧

               ——2012年上学期荣县初高中数学教研组长会交流材料

四川省自贡市荣县教研室 钟炜  :

2012年3月8日

一、教研组的工作策略与工作方法

1.1、教研组的基本概念。

1957年1月21日中央教育部《关于中学教学研究组工作条例(草案)》指出:

“教学研究组的任务是组织教师进行教学研究工作,以提高教学质量”。

教研组是进行学科教学研究的业务组织或机构,工作内容是研究教学问题,工作目标是提升教师业务能力和提高教学质量。

⑴机构性质的业务性。

角色权力〈专业能力〈人格魅力。

由于教研组长是业务组长,缺乏行政的权力,是故,教研组长更多的是凭借着个人的专业能力和人格魅力在工作。

⑵工作内容的专业性。

不同的学科,具有不同的学科知识、学科特点、学科思想、学科方法等。

⑶工作方式的独立性。

教研组是学校校本教研工作的结构、功能、成效的基本单元,许多的校本教研工作,均是以教研组单位开展,所以,其工作的方式相对独立。

这种独立有利有弊:

利者,专业相同,学科相同,教育、教学、教研的思想、观念、方式、方法等有很强的共通性,学习、交流、研究有深度、有广度,容易产生新的思想火花;弊者,组员相对固定,更新缓慢,技术外援贫乏,独立变成了孤立,容易产生封闭,造成思想的僵化,方法的陈旧。

1.2、教研组的工作策略。

为确保某项工作顺利、有效实施,而确定的有关工作方针、方案、方式、方法的指导思想或工作思路。

⑴整体性和系统性:

在学校教研整体工作要求之下,对本组教研工作整体、系统的设计和构想。

⑵目标性:

任何一种工作策略都围绕着一定的工作目标设计的,工作目标是工作策略的核心要素,并对其它因素起着制约作用。

⑶操作性:

工作策略是一种具体化、操作化的工作方式、方法。

具体的说,就是把比较抽象的教学、教研理论中最核心的部分用简化的形式反映出来,形成一个比较形象的、具体的教研行为框架,使得管理者和参与者便于理解、把握和运用,并在工作中有章可循,有法可用。

1.3、教研组的工作方法。

人们有目的的行动,而要一连串特定逻辑关系的动作来完成特定的任务,这些有特定逻辑关系的动作所形成的集合整体就称之为人们做事的一种方法。

具体的说,所谓方法,是完成某项具体工作的途径、步骤、手段(技术、技巧、办法)。

⑴操作性和程序性:

方法是一连串关联动作的集合,操作性和程序性是方法的基本特征。

⑵技术性和技巧性:

完成同一项任务,往往有多种方法,但不同的方法其效果是不同的,有的是“事半功倍”,而有的则是“事倍功半”。

所以,在方法的选用应从效率的角度出发,充分考虑其技术性和技巧性。

⑶系统性和选择性:

一项复杂活动又包含许多部分和许多环节,在每个部分和每个环节又有各自的方法,于是形成了有关某项工作的方法体系,这是方法的系统性。

而不同的工作任务,需要不同的方法,同一工作,也有多种方法,这是方法的选择性。

教研工作目的这之一,就是建立方法体系,为教师提供全面而多种的选择。

二、教研组的工作内容及工作目标

2.1、协同教导处和教科室,完善教学常规,促进教学规范。

规范是对古今中外传统精华的吸取,规范是课堂效率和教学质量的基本保证,规范是教学改革和创新的基础。

健全教学常规,促进教学规范是教研组重要的、基本的工作任务。

⑴协助教导处和教科室,完善校本化、学科化的教学常规。

努力增强其科学性、操作性和导向性,提升常规对于规范的指导功能。

特别是备课、上课、作业等三个重要环节的工作常规。

⑵协助教导处和教科室,完成常规执行的指导和检查,特别是对新教师和年青教师的过程指导和帮助,有效促进教学工作的规范化和有效化。

⑶协助教导处和教科室,完成与学科相关的各级的教研工作和师训工作。

2.2、开展学科教学研究,努力完成课程的校本化的解读,形成学科教学方法体系。

⑴根据学校校本教研主题,确定学科教研主题,完善学科教研计划。

⑵根据学科教研计划,紧扣研训主题,规范、扎实开展各种活动,努力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和途径。

⑶发挥组长的引领作用和集体智慧,完成学科课程等的校本化解读,形成学科教学方法体系。

①学科课程解读:

课程(学科特点、学科思想、学科方法等)课标(课程性质、基本理念、内容标准、教学建议等),教材(编写体例、编写特点、编者意图等)、会考(会考的考点、考法等特点以及变化趋势)等。

②学科教学方法体系:

有关教育教学思想观念、技术技巧的系列问题,如课型特点、教学模式、课堂结构、教学环节、教学方法等。

2.3、搜集整合教学资源,实现集体共享。

⑴物化课程等的校本化解读,物化学科校本化的教学经验、方法。

促进交流、推广。

⑵完成电子教案、文本教案、试题库等交流共享。

⑶通过学习活动、课堂研究等形式,大力推广本组研究成果。

2.4、配合学校进行相关课题研究,提升本学科教师的科研水平。

如有可能,积极参加学校教育科研课题研究,或增设学校教育科研的学科子课题,促进本学科教师积极参与教育科研,努力提升本学科教师的科研水平。

2.5、打造学科教研文化,培育学科教研精神。

⑴树立先进的教学思想观念,掌握有效的教学方式方法.

⑵养成勤于观察、勤于思考、勤于实践、勤于总结的职业思维品质.

⑶培育虚心好学、相互帮助、同共提高的教研氛围.

⑷努力提升本学科教研组的整体水平,努力提升本学科的整体教学质量。

三、教研组的功能与作用

教研组是学校组织教学研究和学科教学业务管理的基层单位。

它在学校中起着组织本学科教师进行教学研究、开展教学改革实验、加强教学业务管理、培养青年教师的职能部门的作用。

3.1、教研组的工作任务。

⑴组织本组教师认真学习贯彻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以及有关的法律、规定,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和学科专业知识,制定进修计划,促进本组教师素质的全面提高。

⑵开展教学研究活动,组织本组教师深入钻研课程计划、教学大纲和教材,进行正常的集体备课、观摩教学、听课评课、经验交流等活动,并制订规划,开展学科课题研究,组织教师参加各级教研部门开展的教研和培训活动。

⑶加强学科教学质量管理,指导、督促各年级教师根据教学大纲、教材和学生实际情况制订教学进度计划,做好备课上课、布置批改作业、辅导、考查等教学常规的各个环节的工作,并建立有关制度进行检查评估。

同时,要贯彻执行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教研部门、学校对学科教学管理的有关规定。

⑷开展教学改革实验,进行教学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改革,根据各个时期的实际确定改革实验的项目,制订计划,组织实施,并进行交流、总结、鉴定。

⑸制订学科课外活动计划,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兴趣小组活动以及经批准的竞赛活动,提高学生的基本技能和实践能力。

⑹积极培养青年教师,以老带新,鼓励支持青年教师学习进修,帮助青年教师扎实练好教学基本功,组织他们积极参加教学研究和有关评优活动(如优秀论文、优秀教案、优秀作业、优秀青年教师评选),促进青年教师的成长。

⑺参加对本学科教师业务水平的鉴定和职务评聘的建议工作。

⑻加强教师的师德修养,发挥学科教学的德育功能,坚持教书育人,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3.2、教研组的工作制度。

⑴教研组每学期应有工作计划和工作总结,并将其计划、总结呈报学校,通知全组教师。

⑵建立集体备课制度,做到定时、定内容、定主讲人。

集体备课应有文字记录、备课组每周要集体备课一次。

⑶建立考勤登记制度,对教师参加教研组组织的政治、业务学习和各项教研、教改活动,实行考勤登记。

教研组每周要活动一次。

⑷建立对教师教学的各个环节的检查评估制度,并将其检查评估结果报送学校,作为学校对教师考核的依据。

⑸建立观摩课制度,教研组每期应设有观摩课,邀请有关人员观摩、评义。

本学科教师之间相互听课,并有听课记录和评课意见。

⑹建立有关资料整理和归档制度,教研组应对各种试卷、学习记录、集体备课记录等进行分门别类的整理和归档,并有专人负责此项工作。

3.3、教研组的办公条件

⑴教研组应有比较宽敞的办公室,每位教师都应有办公桌椅。

⑵教研组要尽可能多地订购一些报刊,并添置教学所必需的教具、资料、设备等,努力实现教研办公和教学设备现代化。

⑶教研组的办公室要清洁,放置的橱子、张贴的图片、表格等要整齐,整个办公室要突出学科特点的教研气氛。

四、教研组工作的几点建议

4.1、要在精细化管理上要质量。

我认为教研组的工作方式是:

有计划、有检查、有落实,奖惩分明。

⑴全体教职工各负其责,分工明确.人人知道自己该干什么,不该干什么,心往一块想,劲往一块使,配合默契。

工作步骤是要从小处入手,要把“小事做细,细事做精”。

⑵要制定计划,逐步推进。

第一步是完善各项制度,从教研组实际情况出发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可操作性强的制度。

制度从网上一找一大推,但可不可行,适不适合学校实际,必须重新审视,逐条核对。

第二步是制定出可操作性强的评比细则,否则制度就成了一纸空文,管看不管用。

第三步是重过程管理落实每一细节,这是精细化管理的关键。

如上课讲的例题难度,如上课的要求,如布置练习多少、每次考试试卷有什么优缺点、如何改进等等都可以进行研究。

⑶在教研组管理中,在教学中要想细、做细.认真落实要求,研究课堂教学,向教学要质量要效益,

4.2、要在创新上要质量。

教研组的活动、建设只有不断创新才能有发展,有质量。

⑴从新课改来说.新一轮课程改革启动以来,新课改所倡导的新理念、新举措已经走进校园,走进师生的生活,教师们也在随着课程所建立的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而重新建立自己的教学方式,在这一过程中,也出现了许多问题,如:

教师难以把握各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和科学课程的教材编排体系;课程资源不足;科学课程内容的广博性、多样性和综合性对教师的要求比以往任何课程改革都高。

因此,实施课堂教学时不管新老教师都觉得困难较大,甚至一下子难以适应新课程要求,尤其是一些年龄稍大一些教师,多年来形成的一套适应应试教育的传统教学方法,要改显得比较难。

那么该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呢?

创新。

⑵从学校实际情况来说.学校大,教师多,教师组成成分复杂,能力水平差距悬殊,教研组大小不一,当前教研组存在“教”多“研”少、教研活动浮于表面的现象。

教研组活动往往停留在布置常规工作、听课与评课等简单的工作层面等。

都需要改进,需要深化。

怎样改进?

怎样深化?

创新。

如听评课,新的东西就很多,如课堂观察,如同课异构,主题研讨,这些都需要去思考,去研究。

4.3、要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的精神。

⑶在我们学校教研组工作中困难很多。

如:

①事务性多,教研功能萎缩:

如布置常规工作、安排活动内容、传达会议精神、进行试题命制等等,而缺乏对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和研究。

②活动性多,活动内容空泛:

在现实中一些教研组工作看似井井有条、轰轰烈烈,其实透过现象看其本质,往往是“活动目的不明确,活动主题不具体”,从而出现了活动过后收效甚微甚至一无所获的状况。

③分散性多,集体备课处于应付状态:

在现实中,组员之间各自为政、单打独斗的分散性单兵作战的现象比较普遍,而教师之间合作交流、集体备课的立体性的协同作战比较少见,即使有集体备课,也是粗浅的、片面的,甚至还存在互相留一手的状况。

④教师情况复杂,容易得罪人等。

⑵只有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的精神,顽强的坚忍不拔的精神,才能做好工作。

教研组长任务重,责任大,需要我们去做精细的工作,要有创新精神,要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的精神,才能有利于做好工作。

五、如何做好学校教研组工作

教研组是校本教研的基本组织,是学科建设的主力军,学校教研组工作的好坏,教研质量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由教研组决定,甚至可以说由教研组长决定,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教师的专业成长。

然而在现实中教研组工作确难以开展,或者说在活动中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以至于有被备课组取代的可能,其地位在不断的下降。

5.1、当前学校教研组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⑴有计划,无规划。

一般来说,教研组都能在学期初制定各学科教研组计划。

但仔细查看,就会发计划基本上是照抄上级教研部门的工作计划,只是将参加对象由市级、区级缩小为校级;或将学校的工作计划套上学科的帽子分月安排;或将上一学年同期的计划稍作修改重新抄写一遍,计划内容也只教研组成员轮流坐庄,每次由一位教师开设教研课,其余听评课等,缺少针对本校实际和各成员特点的长远规划,计划的“近视”、“盲目”现象使得整个教研组缺乏可持续发展的后劲,对教师的专业成长极为不利。

⑵重数量,轻质量.各学校一般对教研组每学期活动的次数都有一定的规定,每周一次或二周一次。

数量是得到保证的,但其质量就因校而异了,整体上质量不高。

表现为三化:

学习内容随意化、活动形式简单化、活动主体单一化。

①学习内容随意化.加强教育理论和学科教学理论的学习是教研组活动的一个重要内容,单由于教研组没有一个具体的实施计划或没有一个明确的主题,每次教研活动大多是由教研组长根据学校统一部署或临时从杂志上、书籍上信手拈来的一些内容组织学习,从而导致学习内容针对性不强,没有系统性,缺乏科学性,对于教师缺乏较强的思辨性和指导性。

②活动形式简单化,形式主义现象严重.教研活动往往是先听课,然后上课老师说课,最后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的简单评课,缺少深入细致的研究,然后再一起听一位教师读一篇理论文章或就某个教学内容你一言我一语谈自己的设想算一次教研活动,最布置一下学校工作。

有的教研组虽然集体成员全坐在活动室内,但是成员间交流没有主题,想到哪儿说到哪儿,没有真正深入研究教学设计。

即使讨论主题与教学内容有关,多数教师也只是念念文章、读读计划,并没有真正进行深入的教学研究.

③活动主体单一化。

每次教研组活动的主体是主持活动的教研组长或上实践课的教师,其他教师处于一种被动的地位,参与积极性不高,效果甚微。

⑶有研课,无磨课.教研活动时教师讨论教学进度多,研究教学设计少而且不深入;组织者只分配教师撰写教案的任务,没有组织教师认真分析学生需求;教师间只交换简单的教学资源,不研究如何根据教学需要恰当使用教学资源;只是组长“一言堂”,没有集体“群英会”,更没有成员间智慧的碰撞,理念的交锋。

教研活动时日即使听完课后组织全体人员评课,由于面子等原因,大家也只是在面子上作简单评述,多是优点,即使提出问题也只是象征性的点到为止,而没有深入的探讨。

更没能将讨论过的课再上一次,再次讨论共同提高。

对一节课的研究也仅仅停留于此,有收获的只是个别教师,充其量只能称之为“研课”。

而像“磨课”这种促进整个教师团队专业成长的形式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5.2、当前学校教研组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原因的分析。

应该说大部分学校已认识到教研组建设的重要性并加强了教研组的建设,然而不同学校以及同一学校的不同教研组的建设水平存在着较大的差距.

⑴学校对教研组工作认识不到位.现在学校普遍在教研组之下设有备课组,分担了教研组的很多工作,一些领导认为教研组没有什么实事好做,只是一个空架子,有的甚至想撤消教研组,只是上面还有教研室,还经常布置点事因而没办法撤消。

⑵学校不合理的考核制度.现在各学校基本上都对教师成绩进行考核,各班之间成绩直接影响到教师个人的经济利益,这就使得部分老师比较保守,生怕自己的好的教学方法、好的练习被同行学去,而影响自己班级的成绩。

因此在教研活动中只是应付,没有完全将自己的想法说出,同时还怕教会徒弟打师傅,影响自己在校、在本学科中的地位。

这样一来导致教师参与教研活动的积极性不高,从而影响教研活动的质量。

⑶学校管理不到位.

学校对教研组工作成绩的好坏的考核虽然制定了一系列的制度,只重结果,平时缺少必要的过程管理,教师在活动时迟到、早退现象严重,有教师甚至以有其他工作为由,不参加教研活动。

有些教师即使参加活动了,也是“身在曹营心在汉”,或者聊天、说题外话,或者做自己的事情,不认真活动。

教研组长由于没有必要的权力,因而无法加以管理。

⑷职权利不协调,教研组长许多工作难以开展.大部分学校都实行的是年级部管理,教研组长分散在各年级,而每个年级都有各自的备课组长,日常教研都由备课组长完成了,教研组长好听的点叫技术干部,但没有实质的领导权,学校各部门、年级部安排的工作都可以挤教研组工作。

当某门学科考得不好的时候就来找教研组长,责问其教研活动是如何开展的,为什么你这门学科与别的学校有这么大的差距等,教研组长是有苦说不出。

5.3、如何开展学校教研组工作.

⑴从学校层面来看.完善制度,规范教研活动。

一个优秀团队的形成,取决于良好制度的建立以及制度的正确导向。

要使教研活动规范有序地开展,首先要制定教研活动常规管理制度,对教研的计划、实践、地点、人员、内容、效果、评价等做出明确的规定,加强对平时教研活动的检查力度。

当然,仅有制度是不够的,良好的制度只有落到实处才有成效,教研组长要树立威信,提高号召力。

一个有凝聚力的教研组长能有效地调动教师教研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形成一个团结奋进的教研团队。

⑵从教研组层面来看.以活动为载体,拓展教研资源.教研组活动可以将课堂教学改革作为切入点,结合不同层次的教师培养目标,努力激发教师的参与意识.

①安排一系列既有特色又有成效的教研活动。

如,专题式教研、对比式教研、评比式教研、案例分析式教研、跨校教研、网络教研、主办教学论坛等。

以促进教师之间的对话、合作和互动,为教师的同伴互助搭建平台,从而营造良好的研讨氛围,形成群教群研的新格局。

②以课题为抓手,提升教研品味.以科研引领教研是推进课改的有力手段。

教研和科研的紧密结合可以提高教研活动的针对性、系统性、可操作性和时效性,促使教研组向研究性、学习型化,促进教师业务和教科研水平以及学校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使教研组既保留原有的格局,又具有研究、学习的灵活性。

其操作程序为:

首先从学校或教师实际需要出发选择课题,沿着“计划——行动——观察——反思”这一螺旋式的渐进过程不断思考。

然后,组内成员分工协作,围绕课题搜集、选择、整理材料,共同开展研究,破解难点。

在这个过程中,注意理论与实践、教学与科研、教师研究与专家指导相结合。

待所研究的问题相对成熟,可以申请结题,完成课题的研究报告或论文,并进一步反思不足,以便今后深入探讨。

③以和谐为追求,发展教研文化.有效的教研活动需要深度探讨,也需要和谐、民主的教研氛围。

教研组建设必须重视构建和谐的教研文化。

这就需要教研组组长在安排活动时尽量做到各施所长、各显其功、团结协作、互帮互学、尊重差异、共同发展。

由于年龄及经历的不同,教师之间难免存在教学水平上的差异,教研组要根据实际,对不同层次的教师提出不同的发展目标,并使人人都能通过努力达成目标。

⑶从教研组长层面来看.充分发挥教研组长的个人魅力.教研组长一般都是这个学科的带头人,是学校的中坚力量,在学校有一定的威望,把握着学校本学科教学的大方向。

①教研组长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个人魅力,用自己的行动去带动和影响全组教师参与教研活动,同时将全组成员团结起来,形成一个战斗团队,让全组成员都要理解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道理。

②以成绩为基础,想方设法树立本学科的地位.对于一些小学科,选学的人又不多,在学校、教师和学生中的地位往往较低,且直接影响本学科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因此教研组长一方面在上好课的同时,要想方设法与学校各层次的人员做好构通工作,要以成绩让学校认可你这个组,你的活动才能得到多方的支持,今后的工作才好开展。

③团结好组内同事,齐心协力共同做好教研组工作.团结一心,其力断金。

由于教研组长内的老师的年龄、资历、脾气、习惯各不相同,因此要做好教研组工作,还必须团结好组内所有老师,协调好其他老师之间的关系,只有一个和谐、平等、团结的教研组,教研组工作才能开展得好,千万不能出现同组老师之间相互看不起,相互拆台的事。

④教研组长要关心组员的个人业务水平的提高和专业的成长,在教研活动中,无私的将自己的经验传授给组内老师,不要担心或害怕他会超过你,他们的努力是你自己业务能力再上新台阶的动力源泉。

要让组内老师通过每次教研活动有所得,能力有提高。

同时在组内老师需要你在业务上或在竞赛中帮助时更要调动全组力量参与,形成一个有机整体,这不是一个老师的事,而是整个教研组的事。

⑤把握本学科的教育教学方向.加强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不断提高自身业务水平,让自己始终站在本学科的前沿,把握本学科的教学方向,做本学科的旗手。

六、如何有效开展学校教研组工作

学校教研组是推动新课改的重要力量,是教师走进新课程、体验新课程、实践新课程的推动力。

教师从课堂教学第一线把感受和经验带回到教研活动中与大家分享、讨论、研究,再将结论内化为自己的知识和方法运用于课堂教学,形成“从课改中来,到课改中去”的良性循环,不断推动课改的深入进行。

新课程的三级课程管理制度赋予了教师开发校本课程的重要使命,但是,校本课程开发的主体不仅是单个教师,更多的则是教师小组,这样的教师小组主要就是教研组。

校本课程的开发是一项重大的工程,两方面条件不可或缺一是集体的智慧,二是大量的研究工作。

这正是教研组所具备的。

6.1、教研组工作有效开展的外围环境.

⑴领导意识。

俗话说“火车跑得快,全靠机头带。

”一个好的教研组长很大程度上能带出一个好的教研组。

所谓好的教研组长,不仅要有丰富的知识、丰富的教学经验,更重要的是要具备科研的素质和能力,起码要有很强的教研意识,善于发现问题,善于研究,善于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思路活跃,创造能力强。

同样,一个好的教导主任,在很大程度上能带动出几个好的教研组长;一个好的校长在很大程度上能带出一个好的教导主任。

如果一个学校校长有很强的教研意识、教研能力,教导主任有很强的教研能力和责任心,教研组长有很强的教研意识,并善于进行调查研究,那么,这所学校才有可能涌现出一大批教研骨干和教学能手。

⑵学术氛围.教学研究本来就是一种学术活动,学校教研活动能够营造出一种学术气氛(假如认真开展的话),而浓厚的学术氛围又能促进和激发教师教研的兴趣。

浓厚的学术氛围的营造需要学者型的领导、学者型的教师、严谨的学风、研究成果展示(一般表现为课题的鉴定和论文的登载)。

⑶时间与精力.干什么事都得投入时间和精力去搞。

教研工作是一项智力型工作,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是不行的。

现今当地中小学,尤其是农村、山区中小学,教师严重短缺,课节量很重,几乎没有多余的时间进行专门的教学研究、探讨,唯一带有教研性质的活动便体现在教案设计的过程中,这在客观上为这些学校教研活动的开展造成了很大的障碍。

教研活动在很大程度上不能成为个人的“单打独斗”,如果那样,是不会得到充实和提高的。

别人的经验需要吸取,自己的疑问需要集思广义,所以,教研活动在客观上强调集体智慧的融合和发挥,大家共同来解决问题,也许方案会更科学、更好。

但是,使一个教研组几个老师同一时间聚在一起,就得让每个老师都有这份时间,学校教导处要尽可能地为教师安排和提供这份时间、这个机会去进行必要的教研活动。

同时教师还得有这份精力,因为教研活动是一项脑力劳动,教师不能背着过重的生活负担和工作压力去进行教研,否则,只能事倍功半。

⑷激励措施.人性化管理首先应该从人的生活需求出发去看待问题和考虑问题。

教研组活动工作亦不能脱离人性化因素,亦应劳者有所得、多劳多得,置入激励措施。

譬如教研活动量、教研成果与考核挂钩,与工作量挂钩,与奖金福利挂钩等等。

要引入激励机制,弘扬教研之风,配合督促指导。

6.2、教研组工作有效开展的内部因素。

⑴组长素质.如前所言,一个好的教研组长很大程度上能带出一个好的教研组。

教研组教研工作成效的显著与否与教研组长专业素养的高低有直接的关系。

另一方面,新课程的深入实施和专业化发展的形势也对教研组长的专业素养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可见选好一个教研组长对教研工作本身具有何等的重要性。

教研组长必须由具备较高的专业素养、在学校学科方面成为大家公认的骨干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