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高中历史必修3 文化发展历程第21课 新文化运动岳麓版习题精选六十.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1759233 上传时间:2023-03-31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602.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选高中历史必修3 文化发展历程第21课 新文化运动岳麓版习题精选六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精选高中历史必修3 文化发展历程第21课 新文化运动岳麓版习题精选六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精选高中历史必修3 文化发展历程第21课 新文化运动岳麓版习题精选六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精选高中历史必修3 文化发展历程第21课 新文化运动岳麓版习题精选六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精选高中历史必修3 文化发展历程第21课 新文化运动岳麓版习题精选六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精选高中历史必修3 文化发展历程第21课 新文化运动岳麓版习题精选六十.docx

《精选高中历史必修3 文化发展历程第21课 新文化运动岳麓版习题精选六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选高中历史必修3 文化发展历程第21课 新文化运动岳麓版习题精选六十.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精选高中历史必修3 文化发展历程第21课 新文化运动岳麓版习题精选六十.docx

精选高中历史必修3文化发展历程第21课新文化运动岳麓版习题精选六十

精选2019-2020年高中历史必修3文化发展历程第21课新文化运动岳麓版习题精选六十

第1题【单选题】

戊戌变法、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代化历程中的重大事件。

下列关于两者共同点的描述,错误的是

A、都是近代中国的早期思想解放运动

B、都提倡民权和西学

C、都始于反对袁世凯的倒行逆施

D、都抨击封建思想文化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近代文明之特征,最足以变故之道,而使人心社会焕然一新者,厥有二事,一曰人权说,二曰生物进化论。

(陈独秀《吾人最后之觉悟》)”这表明陈独秀

A、全盘否定中国的传统文化

B、推崇西方民主和科学思想

C、主张“中学”“西学”有机结合

D、积极宣传社会主义思想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有著名学者指出,新文化运动之“新”,不在“民主”与“科学”,而在个人主义。

对此正确的理解应是新文化运动()

A、促进了思想与个人的解放

B、民主与科学的内容已缺乏新意

C、对广大民众的影响较小

D、阵营内部存在分歧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李大钊在《庶民的胜利》中写到:

“须知一个新生命的诞生,必须经历一番痛苦,必须冒许多危险……这新纪元的创造,也是一样的艰难。

……须知这种潮流,是只能迎,不能拒的。

我们应该准备怎么能适应这个潮流,不可抗拒这个潮流。

”这些文字发表的背景是

A、辛亥革命

B、二次革命

C、十月革命

D、五四运动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下图是1916年李大钊赠友人的一副对联,它典型反映了社会转型期的中国知识分子力图()

A、承担起维护道义与唤醒民众的使命

B、把传统文化与西方民主政治相结合

C、启蒙工农阶层以解决社会现实问题

D、承担起社会改造与文化重建的使命

【答案】:

【解析】:

第6题【单选题】

胡适在《谈新诗》中写道:

“初看起来,这都是‘文的形式’一方面的问题,算不得重要,却不知形式和内容有密切的关系。

若想有一种新内容和新精神,不能不先打破那些束缚精神的枷锁镣铐。

”由此可知,他旨在()

A、废止文言文而推行白话文

B、废除格律诗推广新诗体

C、打破旧束缚促进思想解放

D、推翻旧制度建立新社会

【答案】:

【解析】:

第7题【单选题】

李大钊认为,西方文化和东方文化,一个是新的,一个是旧的。

“但这两种精神活动的方向,必须是代谢的,不是固定的;是合体的,不是分立的,才能于进化有益”。

下列理解准确的是()

A、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性质不同

B、新文化随着时间推移变成旧文化

C、主张用西方文化改造东方文化

D、李大钊创造了新的思想文化体系

【答案】:

【解析】:

第8题【单选题】

“近代文明之特征,最足以变故之道,而使人心社会焕然一新者,厥有二事,一曰人权说,二曰生物进化论。

(陈独秀《吾人最后之觉悟》)”这表明陈独秀

A、全盘否定中国的传统文化

B、推崇西方民主和科学思想

C、主张“中学”“西学”有机结合

D、积极宣传社会主义思想

【答案】:

【解析】:

第9题【单选题】

高玉在《“启蒙”与“救亡”》一文中认为“中国自鸦片战争以来,节节败退,甚至有亡国的危险,中国的统治阶级曾经尝试实业救国,曾经尝试改良社会制度来救国,但均以失败告终,于是一批留学海外或者深受西方思想影响的知识分子走向前台……发动了新文化运动”。

对此理解不准确的是()

A、材料中“实业救国”即洋务运动

B、与“改良社会制度”相关的事件是戊戌变

C、新式知识分子是新文化运动重要推动力量

D、民族危机加深直接推动新文化运动的开展

【答案】:

【解析】:

第10题【单选题】

维新变法思想、民主革命思想和新文化运动前期的思想,共同的特征有①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产物②是知识分子向西方学习的产物③在中国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④彻底抨击封建主义正统思想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

D、①③④

【答案】:

【解析】:

第11题【单选题】

鲁迅笔下的祥林嫂早年守寡,因害怕被婆婆卖掉而跑到鲁四老爷家做帮佣,但还是被婆婆卖给了贺老六。

不料贺老六病死,儿子也被狼吃掉,于是又回到鲁四老爷家。

她怕死后被阎王分尸,把一年工钱拿去捐了土地庙门槛……鲁迅表达的思想主要是()

A、痛斥封建礼教的本质

B、以白话文取代文言文

C、彻底否定传统道德

D、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答案】:

【解析】:

第12题【单选题】

“所谓立宪政体,所谓国民政治,果能实现与否,纯然以多数国民能否对于政治,自觉其居于主人的主动的地位为唯一根本之条件。

”这反映陈独秀提倡新文化运动的根本出发点是()

A、传播西方进化论与人性思想

B、打击袁世凯尊孔复古行径

C、抨击立宪道路号召暴力革命

D、批判封建思想唤醒民众觉悟

【答案】:

【解析】:

第13题【材料分析题】

从材料1看,学生崇拜的对象主要是______学派的代表人物。

将下列人物与其相关的事件连线(在字母后面写序号)

A颁布《临时约法》______①李大钊

B创办《青年杂志》______②胡适

C宣传马克思主义______③孙文

D提倡改良中国文学______④陈独秀

E制造“洪宪”帝制______⑤梁启超

F发表《变法通议》______⑥袁世凯

谈谈你对这两则材料显示的民国最初十余年间学生崇拜对象变化的认识。

【答案】:

【解析】:

第14题【材料分析题】

中国文明历经千百年发展,从某种意义上看,是一部思想不断走向解放的历史。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公元前800至公元前200年间发生了人类精神的奠基。

这个时代称为“轴心时代”。

在此时代中,许多杰出的思想家几乎同时产生于中国、印度与西方,而他们互不知晓。

——摘编自雅斯贝斯《哲学导论》

材料二:

李贽:

前三代,吾无论矣。

后三代,汉唐宋是也,中间千百余年……咸以孔子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

顾炎武:

且叹夫百余年以来之为学者……置四海之困穷不言……以无本之人,而讲空虚之学,无见其从事于圣人而去之弥远也。

王夫之:

天地之德不易,而天地之化日新。

……日之有昼夜,犹人之有生死,世之有鼎革也。

纪世者以一君为一世,一姓为一代足矣。

——李贽《藏书》、顾炎武《亭林文集》、王夫之《思问录》

材料三:

主张改制的人,往往引证中国历史及孔子之言,以破中国不能维新之说。

……谓经书系孔子假古人言论,按自己的想法写成,证明孔子亦是一位维新派。

——摘编自郭廷以《近代中国史纲》

材料四:

在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先进中国人开始了“吸收外国的进步文化”的漫长历程,中国人对西方事物的态度也由最初的排拒,到逐渐接受西学甚至要求“全盘西化”。

他们的探索活动对中国的学术、思想、政治和社会经济都产生过重大影响。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

请回答:

“轴心时代”与中国春秋战国时期大体吻合。

请列举春秋时期中国杰出的思想家。

根据材料二,分别概括李贽、顾炎武、王夫之的思想。

材料三中“证明孔子亦是一位维新派”的思想家是谁?

他在这方面的代表作是什么?

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近代先进中国人“吸收外国的进步文化”的漫长历程。

材料四中要求“全盘西化”指什么事件?

你认为这一事件对中国的影响有哪些?

【答案】:

【解析】:

第15题【综合题】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在继承和创新中不断走向深入。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戊戌新党之思想为反对民族,轻视民权之思想。

……彼等思想中之“开明专制”不啻欲为异族君主立万世之基业。

故戊戌维新较同治维新(洋务运动)进步者,在觉悟徒恃西技不足以图强,而提出借鉴西教,易法更制之主张。

其仍蹈同治维新之故辙者,则迷信清廷之足与有为,欲籍保皇以救国。

——萧公权《中国政治思想史》

材料二夫西洋之民主主义乃以人民为主体,林肯所谓“由民而非为民”者是也。

所谓民视民听、民贵君轻,所谓民为邦本,皆以君主之社稷——即君主祖遗之家产——为本位。

此等仁民爱民为民之民本主义……皆自根本上取消国民之人格,而与以人民为主体,由民主义之民主政治,绝非一物。

——陈独秀《在质问记者》(1919年2月)

请回答:

据材料一,概括戊戌维新的进步主张。

材料一认为戊戌思想存在局限,结合所学知识,阐述孙中山是如何从理论上解决这些局限的?

据材料二,概括陈独秀对“民主”的看法。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种看法在当时出现的思想因素。

【答案】:

【解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