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纲要(2011-2020年.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117588 上传时间:2022-10-03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2.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成都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纲要(2011-2020年.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成都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纲要(2011-2020年.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成都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纲要(2011-2020年.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成都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纲要(2011-2020年.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成都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纲要(2011-2020年.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成都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纲要(2011-2020年.docx

《成都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纲要(2011-2020年.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成都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纲要(2011-2020年.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成都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纲要(2011-2020年.docx

成都市技能人才

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

(2012—2020年)

一、规划背景1

(一)主要成就2

(二)面临形势3

二、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4

(一)指导思想4

(二)基本原则5

(三)发展目标5

三、主要任务5

(一)完善技能人才培养体系6

(二)完善技能人才评价体系6

(三)完善技能人才激励保障机制7

(四)完善技能人才选拔使用机制7

(五)营造有利于技能人才成长的社会氛围7

(六)形成多方参与、密切配合、共同推动的工作格局・.・・8

四、重点建设项目8

(一)高技能人才培养项目8

(二)技能人才实训基地项目9

(三)技能大师工作室建设项目9

(四)一体化教师队伍建设项目10

(五)职业技能标准、教材及题库开发项目10

(六)技能人才合作交流平台项目10

五、保障措施11

(一)加强组织领导,统筹推进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工作。

・11

(二)整合资源,建立政府、企业、社会多渠道投入机制。

11

(三)加强宣传,营造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良好氛围。

・・.12

附录:

名词解释13

成都市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

(2012-2020年)

按照推进领先发展、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的总体定位,为将成都打造成为对西部经济发展高地具有支撑功能和带动作用的核心增长极,面对当前多种机遇汇集、多重任务叠加、多元挑战并存的关键时期,加快建设城乡一体化、全面现代化、充分国际化的世界生态田园城市的需要,根据《国家中长期高技能人才发展规划(2010-2020年)》、《国家高技能人才振兴计划实施方案》、《四川省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成都市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总体部署,结合我市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现状和经济发展对技能人才的要求,特制定本规划。

—、规划背景

技能人才队伍是我市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技术创新和实现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力量。

加快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关系到我市经济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人才强市战略,统筹城乡发展,建设世界生态田园城市和创新型社会的重要举措,是适应我市经济发展的现实需要和强劲推动力。

(一)主要成就

我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积极探索加强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新途径、新举措,从培养、评价、竞赛、交流等重要环节,重点突破,全面推进,取得了成效。

1.技能人才总量明显增长,层次结构有所改善

我市目前有各类技工院校34所,全市技工院校在校生规模近5万人,专兼职教师4243人,初步形成以我市技师学院为龙头,以国家重点技工学校为骨干,示范性带动我市技工院校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办学规模和教学水平都得到大幅度提升;全市职业教育专业设置涵盖了第一、二、三产业,与我市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基本相适应,实现了专业结构错位发展和培养层次的梯次布局;全市技工院校毕业生“双证率”,即中等职业学校毕业证和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证书达95%以上,就业率达98%以上;截至2011年底,成都地区共有各类人才296.4万人。

其中技能人才96.57万人,占32.62%,高技能人才占技能人才31%。

2.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基本形成

职业教育改革步伐进一步加快,建立起了以培养预备技师为主的技师学院,打造我市中西部领先、设施一流、服务一流的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推进校企合作办学,积极开展“订单培养”、“合作培养”、“定向培养”等多种培养模式,实现供需结合、产销衔接;健全一条龙服务体系,积极引导技工院校、培训学校、民办培训机构建立起一套以市场为导向的招生、教学、职业技能鉴定和就业上岗的服务体系,向社会输送直接上岗的紧缺技能人才;全面开展就业前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失业人员再就业培训、创业培训以及企业职工在职培训;建立起由34所技工院校、20所就业训练中心、329所民办职业培训学校、企业职业培训中心和266家择优认定的城乡劳动者职业培训实施单位组成的多元化职业教育培训体系,形成了以公共培训机构和职业技术学校为主体,社会培训机构和大企业大集团内部培训机构相配合的培训体系。

3.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得到加强

职业院校学生可以同时获得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指导用人单位普遍建立起以能力和业绩为导向、注重职业道德和职业知识水平的高技能人才考核评价体系,形成了工人从初级工到高级技师的成长通道。

2011年我市职业技能鉴定核发证书211026本(其中初级80729本,中级19221本,高级111076本),鉴定发证总量占全省鉴定量的三分之一。

鉴定合格率均在90%以上,高出全国平均水平。

(二)面临形势

未来近十年,是我市建设现代产业体系和加强社会建设的重要时期,为适应经济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对技能型人才培养和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领域的急需紧缺人才培养都提出了更高的需求,而目前我市技能人才队伍的培养现状与实际需求还存在较大差距。

一是技能人才行业分布不合理,高技能人才比例偏低,劳动力供求还存在结构性矛盾。

二是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尚未完善。

职业院校培养技能人才质量亟待提高,高技能人才成长道路不够畅通,企业积极性未能充分调动。

三是评价体系有待完善。

评价方式单一、技能鉴定的监管体系不健全,职业资格证书公信力有待提高。

四是技能人才经费投入不足,基础能力建设滞后。

长期以来的投入不够,造成培训规模较小,设备老化,师资配备不足等境况,制约了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步伐。

二、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全市总体目标和“五大兴市战略”,大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面对成都新一轮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坚持“服务发展、人才优先、以用为本、创新机制、高端引领、整体开发”的人才发展方针,把握服务发展、促进就业的主线,全面加强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建设,进一步更新观念、完善政策、创新机制,形成有利于技能人才成长的制度环境和社会氛围,以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培养为重点,带动技能人才梯次发展,推动技能劳动者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和发展壮大,为我市成为中西部地区最具竞争力的城市群和经济增长极提供有力的技能人才支持。

(二)基本原则

——着力服务发展。

把服务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作为技能人才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根据我市新型工业化和全市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需要开展技能人才培训,解决技能人才短缺的结构性矛盾,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坚持市场调节与政府推动结合。

坚持以市场为基础,充分发挥市场在技能人才配置方面的基础作用,同时发挥政府的引导和支持作用,形成政府与市场功能互补的技能人才培养机制。

突出高端引领。

发挥高技能人才在经济社会发展和技能劳动者队伍建设中的引领作用,构建一定规模、结构优化、布局合理、素质优良的技能人才队伍。

(三)发展目标

我市技能人才有较大幅度增加,高、中、初级技能劳动者的比例和结构需求能够适应和满足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到2015年,技能人才总量达到89万人,2020年达到115.3万人。

我市技能人才结构明显优化,总体素质显著提高。

2015年高技能人才占技能劳动者比例达到33.5%,2020年达到36.1%。

三、主要任务

为了实现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发展目标,从现在起到2020

年,我市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主要任务是:

(一)完善技能人才培养体系

建立和完善以行业企业为主体、各类职业院校为基础、学校教育与企业培养紧密联系、政府推动与社会支持相结合的技能人才培养体系。

从各类职业院校、企业培训中心和社会职业培训机构中,建立一批以培养高级技工、技师和高级技师为目标的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实施多形式、多层次、多对象的基地化培训。

建立高技能人才校企合作培养制度。

成立由政府及有关部门负责人、行业企业和职业院校代表,以及有关专家组成的高技能人才校企合作培养协调指导委员会,研究制定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发展规划,确定培养方向和目标,指导和协调学校与企业开展合作,共同培养高技能人才。

积极推动公共实训鉴定基地建设。

在充分利用和发挥现有资源作用的基础上,多方筹集资金,集中财力重点建设布局合理、资源共享、体现公益、技能含量高、具有示范导向性、面向社会公众提供技能培训和技能鉴定服务的公共实训鉴定基地。

(二)完善技能人才评价体系

以技能人才职业能力建设为核心,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原则,通过逐步完善社会化职业技能鉴定、推进企业高技能人才评价改革试点、加强对职业院校学生的职业资格认证等方式积极探索多元评价机制,进一步健全管理和质量监督制度,规范技能鉴定程序,构建和完善体现科学发展观和技能人才成长规律的技能人才评价体系。

(三)完善技能人才激励保障机制

以发挥技能人才长效作用为目标,引导建立健全技能人才的岗位使用和表彰激励制度,完善人力资源市场建设过程中技能人才合理流动和社会保障的各项政策,建立能够激发技能人才岗位责任感和创新创造活力,实现技能人才资源效率最大化的、可持续发展的技能人才使用机制。

(四)完善技能人才选拔使用机制

积极参与和承办各级各类技能大赛,鼓励行业企业和区(市)县开展各种形式的职业技能竞赛、技术比武,发现、选拔具有高超技艺和突出业绩的技能人才,对职业技能竞赛中涌现出来的优秀技能人才,给予精神和物质奖励,并按照规定直接晋升职业资格或优先参加技师、高级技师考评。

(五)营造有利于技能人才成长的社会氛围

坚持以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为方针,广泛开展主题宣传活动,加快技能人才和成功创业典型事迹宣传,推动劳动者积极主动参加各级各类职业教育培训和竞赛。

健全技能人才表彰奖励制度,落实激励政策,加大奖励力度,对在职业教育培训工作中成效突出的区(市)县、学校、培训机构、企事业单位和个人予以表彰和奖励,在全社会营造有利于高技能人才成长的良好社会氛围。

(六)形成多方参与、密切配合、共同推动的工作格局

建立在党委和政府统一领导下的技能人才工作部门协调机制,由组织、人社、发展改革、经贸、财政、国资、教育、科技等部门和市总工会等人民团体组成,负责对技能人才工作的宏观指导、政策协调和组织推动,形成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工作格局,发挥各自优势,共同做好技能人才工作。

四、重点建设项目

根据我市技能人才工作目标任务要求,重点抓好以下技能人才建设项目。

(一)高技能人才培养项目

适应加快社会经济发展方式,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发展现代产业的需要,发挥行业、企业和职业院校作用,实施以产业为主体,职业院校为基础、学校教育与企业培养紧密结合、政府推动和社会支持相结合的技能人才培养工程,加快培养一批具有精湛技艺和掌握先进知识工艺的高技能人才。

到2015年我市高技能人才占技能劳动者比例达到33.5%,2020年达到36.1%。

(二)技能人才实训基地项目

全市每个区(市)县都要按照“市场导向、合理定位、功能互补、资源共享”的原则,依托有条件的技工院校和职业技术学校、行业企业集团以及社会培训机构和就业训练中心,积极兴建一批技能人才实训基地。

到2020年,全市新建技能人才实训基地10个,其中新建高技能人才实训基地5个。

要集中财力,重点加大对公共实训基地的投入,加强公共实训基地的基础设施建设,扩展培养规模,提高培养质量,形成一批布局合理、高起点、高层次的技能人才公共实训基地。

(三)技能大师工作室建设项目

为积极发挥高技能领军人才和能工巧匠在技术创新、传授技艺、技术交流、技术会诊、技能攻关和实现绝技绝活代继传承的带动和辐射作用,鼓励高技能领军人才依托技能含量较高的大中型骨干企事业单位、行业技术研发中心、重点技工院校(职业院校)和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等载体领办或创办技能大师工作室,通过典型引路、高端带动、增强效能,进一步发挥高技能人才在技术攻关、技术创新、传授技艺等方面的带头作用。

到2020年底,建设20个技能大师工作室,争取每两年新建3-5个技能大师工作室。

(四)一体化教师队伍建设项目

实施教师素质提高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