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小说中的阎罗王印度地狱神的中国化.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1758338 上传时间:2023-03-31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0.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唐代小说中的阎罗王印度地狱神的中国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唐代小说中的阎罗王印度地狱神的中国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唐代小说中的阎罗王印度地狱神的中国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唐代小说中的阎罗王印度地狱神的中国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唐代小说中的阎罗王印度地狱神的中国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唐代小说中的阎罗王印度地狱神的中国化.docx

《唐代小说中的阎罗王印度地狱神的中国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唐代小说中的阎罗王印度地狱神的中国化.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唐代小说中的阎罗王印度地狱神的中国化.docx

唐代小说中的阎罗王印度地狱神的中国化

唐代小说中的阎罗王——印度地狱神的中国化

92华侨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1期

唐代小说中的阎罗王

印度地狱神的中国化

.范军

(华侨大学文学院,福建泉州362021)

摘要:

佛教自两汉之际传人中土,其地狱观念伴随佛经传译和教义的流行而逐渐播布华夏.魏晋以降,外来

的地狱信仰与本土固有的冥界思想相互融合,开始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地狱观念.本文从阎罗地狱信仰在唐代

融入中国民众信仰的神谱,阎罗信仰与地藏信仰合流的原因和影响,以及阎罗地狱信仰在唐代小说中世俗化的

表现等方面进行分析论述,认为佛教地狱观念经过中国文化的洗礼在唐代基本完成了"中国化"的过程,形成

了植根中国文化土壤的阎罗地狱信仰,阎罗王也由印度的地狱神演变为中国的"世俗化"的地狱主宰.

关键词:

阎罗王;地狱;中国化;世俗化;唐代小说

中图分类号:

I2o7.41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6—1398(2007)O1—0092—07

印度佛教地狱观念随着佛教的传播而流行中土,与中国本土的冥界思想相互融合,经过魏晋

以降四百余年的渗透演变,逐步地中国化.印度佛教地狱观念一方面补充了中国文化中所缺乏的

他界信仰的内容;另一方面又不断地为中国文化土壤所改造,到隋唐时期,中国佛教形成了独具

特色的地狱观念,成为其信仰的重要构成部分,在文学领域也产生广泛的影响.

纵观中国地狱观念经过魏晋南北朝直到隋唐时期的发展演变,可以发现佛教思想体系与大量

中国道教,儒家和民间信仰的冥界观念逐渐融合.突出的表现就是阎罗王这一来自印度佛教的神

柢已融人中国民众信仰的神谱,并与地藏信仰合流,广泛普及于普通民众的信仰生活之中.这里

仅根据唐代文学创作中小说的材料加以分析.小说的内容虽然出于虚构,但其中反映的观念是真

实的;同时这种虚构的表现又促进了小说创作的发展.这一现象也是中,外文化交流影响文学创

作的典型事例.

六朝时期十分盛行的"泰山治鬼"信仰在隋唐已经淡化.我们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志怪小

说中屡屡可以看到的地狱主宰——"泰山府君",在隋唐五代的小说中则逐渐被以前很少见的

收稿日期:

2006—03—21基金项目i华侨大学科研基金资助项目

作者简介:

范军(1972一),男,山东兖州人,文学博士,讲师,主要从事宗教文化与中国古典文学研究.

唐代小说中的阎罗王98

"阎罗王"所取代.

"阎罗",又作阎魔,琰摩,阎摩罗,阎摩罗社,琰摩逻阁等,本是梵文yama—r~lja的音译,

对于中国乃是外来的神祗.在印度古老的吠陀经典之中,他是太阳神威瓦斯瓦房特的儿子,世界

上的第一个人.他死后成为死神和冥界之王,管辖着每个人死后的必经之路一"父辈之路".

婆罗门教最初构想的阎王殿是类似天堂一样的灵魂归宿.因为在火葬后,只有纯洁的人的灵魂才

能进入阎王殿,而有罪之人和有缺陷的人的灵魂则被留在灰烬的下面.在后来的印度,由于因陀

罗的空中天堂越来越受重视,阎王殿就变成了专门审判和惩罚罪人的地狱,阎罗王从而也就变成

了一个令人恐怖的凶神.…

佛教地狱观里继承了婆罗门教神话中的地狱神阎罗王.但是当其传人中土之后,在中国本土

信仰的影响之下,阎罗王在魏晋六朝时期一直被比附为汉代以来受到广泛尊崇的"泰山府君".

而且在中国的很多早期佛经中,地狱的种类,处所,数量等等歧说纷纭,阎罗王地狱只是并列的

数种地狱中的一种,阎罗地狱说也只是众多的地狱说中的一种..

在现存六朝各种笔记小说中,只能见到很少关于"阎罗"的描述.①可知当时阎罗王并不受

人重视.这大概是因为在中国初期佛教观念之中,地狱是罪人受罚之处,所有的刑罚都是罪人自

己的业力所致,没有必要安置一个没有罪孽的王者来统御.在后来漫长的演变中,出于国人重视

现世的观念,中国佛教依照人世帝王制度来构建出新的地狱观念.由于中土本来具有的"泰山

府君"统治冥界的信仰影响甚大,所以佛教"阎罗地狱"说逐渐与本土"泰山治鬼"信仰合流,

这就使得佛教众多的地狱说中并不重要的一种演变成为中国地狱信仰的主流.

关于阎罗王的来历,《经律异相》卷四十九引述《问地狱经》《净度三昧经》,称阎罗王原

是毗沙国王:

阎罗王者,昔为毗沙国王,缘与维陀始王共战,兵力不敌,因立誓愿,愿为地狱

主.臣佐十八人,头有角耳,皆悉忿怼,同立誓日:

"后当奉助治此罪人."毗沙王者,

今阎罗是;十八人者,诸小王是;百万众者,诸阿傍是,隶北方毗沙门天王.【2

据日本佛教学者牧田谛亮的名着《疑经研究》,《问地狱经》和《净度三昧经》被断为是出

于六朝中土沙门伪撰,所以这种说法可能并非源自印度梵典.又据南北朝时期佛陀耶舍,竺佛念

翻译的《长阿含经》卷十九"世纪经地狱品",阎罗王及其冥吏是因罪业受罚入冥,昼夜三时,

受诸酷刑,地位尚不如凡人:

然彼阎罗王昼夜三时,有大铜镬自然在前.若镬出宫内,王见畏怖,舍出宫外;若

镬出宫外,王见畏怖,舍入宫内.有大狱卒,捉阎罗王卧热铁上,以铁钩擗口使开,洋

铜灌之,烧其唇舌,从咽至腹,通彻下过,无不焦烂;受罪讫已,复与诸彩女共相娱

乐;彼诸大臣受福者,亦复如是.

但是,到了隋唐时期,阎罗王的地位大为改观.在《太平广记》所收录的"地狱故事"中,

表现阎罗王的故事在绝对数量上已超过表现泰山府君的故事,由此可知,在民众信仰中,阎罗王

的影响也已超过了泰山府君.阎罗王取代了泰山府君在地狱的统治者地位,成为民众信仰中真正

的地狱主宰,而泰山府君则降为阎罗王的辅佐.

初唐时期唐临所着《冥报记》中虽然还有不少关于泰山府君的篇目,但是泰山府君已经屈

居于阎罗之下.如在《睦仁蓓》一篇里作者借鬼吏成景之口说:

天帝总统六道,是谓天曹.阎罗王者为人间天子,泰山府君如尚书令录,五道神如

诸尚书,若我辈如大州郡.每人间事,道士上章请福,天曹受之,下阎罗王……阎罗敬

①如《洛阳伽蓝记》卷二"崇真寺比丘惠凝"条,《幽明录》"李通"条以及《宣验记》"程道慧"条等罕见的几条.

94华侨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1期

受而奉行之,如人之奉诏也.

中唐张读《宣室志?

郗惠连》中言郗惠连梦中奉天帝之命为"司命主者",前往地狱册封海

悟禅师为阎王.阎王的属员甚众,其中有"五岳卫兵诸将",排列为五行,"衣如五方之色".其

秘书称阎王为"地府之尊者也,标冠岳渎,总幽冥之务,非有奇特之行者,不在是

选."[]卷七十七,姗一删由此可见,隋唐时期阎罗王已经和天帝,五岳,四渎之神等并列在一起,清

楚表明袍已经被纳入中国本土民众信仰的神佛体系.

在唐代小说中,阎罗王的形象已经与印度的那个虽然也拥有尊荣享乐,但却有一半时间受苦

的地狱之王迥然不同了.隋唐时期的阎罗王继承了泰山府君的威福,改变了受苦受难的形象,成

为司掌着人类生死簿记,掌管世人生死寿天的幽冥之主甚至是诸佛菩萨的化身了.这种转变明显

受到中土传统文化的影响.因为按照中国文化中王权主义"君君臣臣"的等级观念,刑尚且不

上大夫,何况拥有崇高威权,主宰民众祸福的地狱之王,更是应当高踞无上尊崇的地位了.

在阎罗王信仰中国化的过程中,唐初沙门藏川所撰《佛说地藏菩萨发心因缘十王经》《佛说

阎罗王受记令四众逆修生七斋功德往生净土经》等经典,对于进一步提高阎罗王的地位起到了

非常关键的作用.

在这两部敦煌遗经之中,最早将阎罗王一分为十:

秦广王,初江王,宋帝王,五官王,阎罗

王,变成王,太山王,平正王,都市王以及五道转轮王.这地狱十王分别司掌十殿地狱,又分别

是不动如来,释迦如来,文殊菩萨,普贤菩萨,地藏菩萨,弥勒菩萨,药师如来,观世音菩萨,

阿朗如来和阿弥陀佛等十位佛菩萨的化身.L5J?

"秦广王","宋帝王"乃是中土姓氏;"初江王"掌管奈河津,与中国固有的黄泉,死人河

的观念密不可分;"五官王"则吸收了道教天,地,水三官观念并加以推演,增加仙官,铁官成

为五官,司掌地狱中违犯杀,盗,淫,妄,酒五戒的亡魂,很明显这是糅合佛教的五戒,五根观

念与中土的五行相生相克观念的构想;"太山王"是中国传统的"泰山治鬼"观念的遗存;"都

市王"又似与民间信仰中城市的保护神——城隍信仰有关.这样,藏川的"十殿阎罗"说将佛

教地狱观念和中国本土的思想和信仰融为一体,使阎罗信仰中国化的程度进一步加深了.

阎罗王的中国化并没有就此停步.阎罗王既然变成了中国式的帝王,那也应该由中国人来担

当.在隋唐时期,民间信仰中的阎王是由隋朝大将韩擒虎担任.《隋书?

韩擒虎传》记载,韩擒

虎死前"其邻母见擒虎门下仪卫甚盛,有同王者,母异而问之,其中人日:

'我来迎王.'忽然

不见.又有人疾笃,忽惊走至擒虎家日:

'我欲谒王.'左右问日:

'何王也?

'答日:

'阎罗

王.'擒虎弟子欲挞之,擒虎止之日:

'生为上柱国,死作阎罗王.死已足矣.'因寝疾数日竞

卒,是年五十五."

《河东记?

崔绍》①中的阎罗王就是崔绍的亲家,而且在他之前还有很多人作过阎罗王:

绍复咨启大王:

"大王在生,名德至重,官位极崇,则合却归人天,为贵人.身何

得在阴司职?

"大王笑日:

"此官职至不易得,先是杜司徒任此职,总滥蒙司徒知爱,

举以自代,所以得处此位,岂容易致哉?

"绍复问日:

"司徒替何人?

"日:

"替李若初.

若初性严寡恕,所以上帝不遣久处此,杜公替之.""

这段文字,反映了隋唐以降民间形成的正直之人更替为地下主的信仰.如《酉阳杂俎?

集》卷二:

"至忠至孝之人,命终皆为地下主者".《北梦琐言》卷七:

"世传云,人之正直,

死为冥官."这些记载都说明此等思想在民间流传甚广.起自隋唐,迄至明清,民间相传为阎

罗王者非常之多.着名的有韩擒虎,寇准,韩琦,范仲淹,包拯等真实的历史人物,不知名者则

①<太平广记>中本篇引为出自<玄怪录>,程毅中校点<玄怪录?

续玄怪录>将此篇收入补遗.<说郛>卷四引作出<河东

记>,据李剑国<唐五代志怪传奇叙录>考证当为柳宗元<河东记>佚文.

唐代小说中的阎罗王95

不计其数.在人世间,很多时候正义难以伸张,人们希望出现铁面无私,是非分明如包拯的人来

主持冥间审判,使人世间的不公平得以弥补.正直之人死而为阎王的信仰,使外来的阎罗王形象

彻底被改造成中国人的模样,由此也可以看出中国文化对外来文化的强大的同化力.

上文已经提到的唐代沙门藏川撰述的《佛说地藏菩萨发心因缘十王经》《佛说阎罗王受记令

四众逆修生七斋功德往生净土经》等经典中宣扬阎罗王即是地藏菩萨的化身,反映了隋唐时期

地藏信仰的流行以及阎罗信仰与地藏信仰的合流趋势.

《地藏菩萨本愿经》《地藏菩萨十轮经》和《占察善恶业报经》是有关地藏菩萨的三部最主

要的佛经,被称为"地藏三经".这三部经典一般认为是隋唐时期翻译或撰述的.这三部佛经的

翻译和撰述,促进了地藏信仰在中国的流布.地藏菩萨"我不入地狱,谁人地狱?

…'地狱不空,

誓不成佛.众生度尽,方证菩提."等伟大的自我牺牲精神,感动和吸引了大量信徒.

地藏菩萨是中土尊奉的"四大菩萨"之一,但他与其他诸大菩萨主要的不同之处就是所谓

"现出家相".现出家相是以出家比丘的身份,普渡众生,继承并发挥了释迦佛于浊世中度脱众

生的精神.所以我们在寺庙中见到的地藏菩萨塑像都是露顶或着帽的比丘形象.

《中阿含经》《增一阿含经》《长阿含经》《立世阿毗昙论》和《起世经》等经论中,都曾提

到阎罗王本来有出家为僧的愿望.经中称阎罗王常有志愿,希望命终之时,生于富贵人家,然后

出家学道作沙门.如《增一阿含经》卷二十四"善聚品":

(佛言)比丘当知:

阎罗王便作是说:

"我当何日脱此苦难?

于人生中,已得人身,

便得出家,剃除须发,着三法衣,出家学道."lI

佛经上的上述记载为阎罗王信仰和地藏信仰的合流提供了理论依据.在隋唐时期,人们一般

认为地藏菩萨是幽冥教主,地狱十王归属他的管辖;甚至直接认为阎罗王就是他的化身,在地狱

之中度脱受难的亡魂.

《地藏菩萨本愿经》旧题为唐代于阗高僧实叉难陀所译.但是现代学术界一般都认为是中土

撰述.在唐代主要经录如《开元释教录》《贞元新定释教目录》中对此经都没有着录,而宋,

元,高丽等历代藏经中也没有收载,只有在更迟的明藏中才收入此经.所以吕澈的《新修汉文

大藏经目录》中认为此经为明初始得."但是从唐代地藏信仰广泛流传的史实来看,这部经典应

该在唐代就已问世.

虽然地藏菩萨的地狱拯救观念与大乘菩萨的救世精神两相吻合,但是地藏菩萨于地狱中拯救

众生的信仰却更主要是源自中国本土思想.因为按照佛教业报理论,地狱惩罚是个人业力所致,

外力无法更易,只有宿业得偿,才能出离地狱,投胎转世.这种绝对的"自力"观念与中国固

有的阴阳五行相生相克思想完全不一致.按照中国固有的阴阳生克观念,既然有地狱惩罚就应该

有地狱拯救.正是依据这样的逻辑,再加上大乘佛教的"菩萨救世"的精神,地藏信仰就应运

而生了.此外,地藏本生中说到他两度亲历地狱,历尽艰难,度脱其母出离地狱,这样的行为与

国人重孝道的传统思想相契合,这自然更有利于地藏信仰在中国的传播.

在中国,关于地藏菩萨的来历有多种说法:

如说是新罗王族,名金乔觉,出家为僧,渡海至

九华山,坐化为菩萨;又一说为如来十大弟子,古印度摩揭陀国王舍城婆罗门目犍连;还有认为

是古印度婆罗门女,道教的金蝉子,等等.其中以前两说最为流行,而第二种更将地藏菩萨救母

也与目连救母的传说结合在一起.《三教源流搜神大全》卷七:

职掌幽冥教主,十地阎君率朝贺成礼.相传王舍城傅罗卜,法名目犍连,尝师事如

96华侨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1期

来,救母于饿鬼群丛,作盂兰胜会,殁而为地藏王.①

地藏菩萨救母与目连救母的传说相融合,表明阎罗地藏的形象已经与中国传统的孝道观念结合得

紧密无间了.

十殿阎罗信仰还与民间流行的"七七斋","十王斋"有密切关系."七七斋","十王斋"

是中国民间重要的丧葬风俗.据藏川《佛说地藏菩萨发心因缘十王经》和《佛说阎罗王受记令

四众逆修生七斋功德往生净土经》,人死后,在四十九天内,每个七日再加上满百日,满一年,

满三年这十个日子里,要斋僧作法,追荐亡魂.因为在人死后的这十个阶段里,分别要经过地狱

十王的审判和处罚,只有修斋造福,才能让亡魂如期出离地狱,投胎转世,而如果少了一斋,亡

魂则会在这一王处多滞留一年."十王斋"和盂兰盆节一样,通过对中国传统的孝道观念和祭祀

祖先活动的渗透,使阎罗地狱信仰和佛教提供的死后救赎方式与中国根深蒂固的祖先崇拜合流,

在中国民众信仰的土壤之中牢牢地扎根了.

众所周知,六朝时期是中国宗教信仰最虔诚的时代.时至隋唐,佛教阎罗地狱信仰则出现了

明显的世俗化倾向.在小说,变文创作中则明显表现出宗教意味的淡化.虽然劝善惩恶仍然是重

要的主题,但是众多小说,变文里只是利用阎罗地狱为题材而另有意图,或表现人情世故,或讽

刺官场腐败,从而增加了作品中世俗生活内容,开拓了艺术创作的空间.

在以劝善惩恶为主题的变文,小说中,地狱往往被描写得异常恐怖.例如着名的《大目乾

连冥间救母变文》,目连的母亲青提夫人因为欺诳凡圣,悭吝钱财不营斋作福,命终堕入阿鼻地

狱.变文中所描写的阿鼻地狱是一个令人胆战心寒的地方:

铁城高峻,莽荡连云,剑戟森林,刀枪重叠.剑树千寻似芳拨,剑刺相揩;刀山万

仞横连,峨曲乱倒.猛火掣浚似云吼,眺踉满天;剑轮簇簇似星明,灰尘铺地.铁蛇吐

火,四面张鳞;铜狗吸烟,三边振吠.蒺藜空中乱下,穿其男子之胸;锥钻天上旁飞,

剜刺女人之背.铁杷踔眼,赤血西流;铜叉坐IJ腰,白膏东引.于是刀山入炉炭,骷髅

碎,骨肉烂,筋皮折,手胆断.碎肉进溅四门之外,凝血滂沛于狱墙之畔.生号叫天,

岌岌汗汗……

然而唐人有关地狱的变文,小说中最引人注目的,还是那些充满世俗情趣的篇章.在那些变

文,小说中,阎罗,地狱不再表现得阴森可怖,而是如同人间一样充满世俗人情和欲望的世界.

如在唐代小说《河东记?

崔绍》中,阴森恐怖的冥司地狱被描写得如同人间繁华的都市:

街衢人物颇众,车舆合杂,朱紫缤纷,亦有乘马者,亦有乘驴者,一似人间模样.

此门无神看守.更一门,尽是高楼,不记间数,竹帘翠幕,眩惑人目.楼上尽是妇人,

更无丈夫,衣服鲜明,装饰新异,穷极奢丽,非人寰所睹.【"

这也是佛教地狱观念已被中国化的典型表现.重视现世的中国人坚信"地下大抵如人世",从而

将佛教中的令人恐怖和厌恶的地狱改造成了赏心悦目甚至充满世俗诱惑的人间都市.

在唐人笔下如此充满世俗情调的地狱之中,自然也充满了俗世人间的人情世故.在唐I临

《冥报记?

兖州人》中,兖州人张某与泰山府君的四子有一段充满人情味的交游,行侠仗义的四

郎不但搭救张某于强贼劫掠之中,还帮助他的妻子死而复生.戴孚《广异记》的《韦璜》里周

混之妻韦璜被招入冥,目的是为泰山府君出嫁的女儿作jl症和染红.在这些小说中,冥界官吏不再

是冷漠的神祗,也像人世间一样有儿女亲戚,婚丧嫁娶,也有着普通人的伦常亲情和友谊.

①转引自吕宗力,栾保群着《中国民间诸神》(下),第4ll页,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年.

唐代小说中的阎罗王97

又如《广异记?

邓成》,张读《宣室志?

崔君》等篇章中,由于崔君的朋友是冥官,邓成的

表丈是判官,所以崔君因朋友之力,得两年廪禄丰厚的假职;而邓成则由于亲戚的料理得返阳

间.入冥受罚的人只要在冥界有亲戚或者朋友做官就可以获得开脱和通融.这正如阳世所谓

"朝中有人好办事",在中国这种注重人情的社会里,一切社会规则都是具有弹性的,即使在地

狱里x,-t于亲戚朋友也会网开一面.

唐人这些有关阎罗,地狱的小说与魏晋六朝的佛教地狱巡游故事相比较,更加具有世俗色

彩,当然也就更吸引人.在情节结构上,不再是情节简单,公式化的因果报应,而是更加复杂曲

折,反映了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人物形象也更充满生气和光彩.唐人小说突破魏晋六朝小说发

明神道不诬,宣扬轮回报应的实录模式,利用佛教提供的一些人物和情节,驰骋他们的文采和意

想,描绘缤纷多彩的人情与世态.与六朝的"释氏辅教之书"中的宣教故事不同,它们不仅仅

是宗教宣传的工具,而已经发展为明显的艺术创造,具备了极强的小说文体的自觉.不仅如此,

唐人小说关于阎罗地狱的小说中,还寄寓了他们对世事人生的感怀,借地狱故事影射讽刺俗世的

官场腐败,表现了强烈的批判意识,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

如《广异记?

隰州佐使》里的佐使生算未尽,受罚完毕理应放还,而冥吏勒索钱财五十千,

否则不放行.佐使因家贫无力办得,冥吏就逼他窃取胡儿五十千钱,交付后,才得以放还人间.

牛僧孺《玄怪录》卷三《吴全素》中写吴全素还阳时,被鬼吏索钱五十万,吴身无分文,鬼便

唆使他去姨夫家索钱,以托梦之法得钱千缗.这些鬼吏不仅敲诈勒索,还贪恋美色.《广异记?

六合县丞》中,入冥后应被无罪放还的扬州谭家女,因为貌美而被门吏"曲相留连".谭家女以

千贯相奉,请与还阳的六合县丞同行,六合县丞请已作判官的同乡刘明府帮忙,刘判官答应帮

忙,但是要求和其子分得千贯酬金中的四百贯.这些判官,鬼吏使曾经法度森严的阎罗殿,充斥

着肮脏的权钱交易,甚至如《玄怪录》卷二《崔环》中两个冥吏所受贿赂之多,竞无It段收取:

某等日夜事判官,为日虽久,幽冥小吏,例不免贫.各有许惠资财,竟无暇取,不

因送郎阴路,无因得往求之._,

唐人小说中的地狱是人间的缩影,其对地狱官吏勒索钱财等丑态的描绘恰是俗世的一副官场

现形记,小说以喜剧的形~X,-t现实社会中官场腐败进行了有力的讽刺与鞭挞.

现藏于大英博物馆的敦煌残卷《唐太宗入冥记》也是生动反映唐代地狱观念和社会生活的

篇优秀的变文.它叙述了唐太宗因玄武门兵变,杀害其兄弟建成太子及元吉二人,被二人在地

狱中控告,所以生魂被追入地狱.太宗入冥后不向阎王施拜礼,自称"朕是大唐天子,阎罗王

是鬼团头."llJ3阎王羞惭,令判官崔子玉勘问太宗.由于崔子玉在阳世为太宗臣子,所以徇

私为太宗改添十年阳寿,并趁机要挟太宗为其加官进爵,大加赏赐.太宗许诺还阳后将每年全国

进贡的钱物都赐予他,还赐他蒲州刺史兼河北二十四州采访使,官至御史大夫,赐紫金鱼袋.虽

然小说末尾写到崔子玉劝太宗回到长安时,多修功德:

大赦,录讲《大云经》等,但是就整篇

看来,宗教气氛远不如六朝时的"释氏辅教之书"中的"地狱巡游"故事那样浓厚.地狱审判

也没有恐怖与森严,而是充满了喜剧色彩.尤其是判官崔子玉的语言和行为,充满了X,-t~王权势

的谄媚和利用职权讨要官爵的贪婪与狡狯.在这里,庄严的地狱审判变成了具有讽喻色彩的情

节,表现了现世中帝王可以其权势和财富使正义扭曲的现实.

《唐太宗入冥记》表现了唐代地狱观念的世俗41=倾向,印度传来的地狱观念已经看不出印度

地狱观念的影子:

阎王也不再是一个凶煞的地狱之神,而成了有点可笑甚至遭到人间帝王蔑视的

神祗;地狱也不再是一个公正的审判的场所,而变成了中国化的腐败官场,充满欺诈和势利,只

要是有权有势,象变文中唐太宗那样犯下"杀人数广"大罪的人不但可以逃脱惩罚反而增添十

年阳寿.六朝人心目中平等,公正的地狱,在这里已布满了残酷现实的阴影.

9B华侨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1期

唐代小说中如此充满趣味的描写是当时社会生活的折射.正是这些社会生活内容的增加,使

得隋唐志怪传奇有了更加多姿多彩的艺术魅力.这些故事反映了隋唐以降中国民众信仰的特点:

以人性来建构神性.以宗法关系为根基的中国社会是一个人情社会,身处人情社会的国人,相信

神的世界也如同世俗世界一样,阎罗与小鬼也与俗人一样有名姓,妻妾,亲戚和朋友,与俗人一

样喜欢美色和贪财受贿.正由于以人性来建构神性,使得中国的阎罗地狱的信仰少了些神圣和庄

严,多了些世俗功利的色彩;民众对地狱的神明也就少了些虔诚与敬畏,多了些戏谑与嘲弄.

综上,至隋唐时期,来自天竺的佛教地狱观念基本上完成了它的中国化历程,在中国文化土

壤上形成了独特的阎罗地狱信仰.仅就《太平广记》中的材料看,就可知民间信仰阎罗王的地

域已遍及全国各地,阎罗王的信仰已经广泛深入民间.此后,阎罗王就一直统辖着中国人的幽冥

世界.尽管在道教中,自魏晋时代以来,丰都北阴大帝就一直与阎罗王争天下,但是除了重庆地

区以外,就全国范围内而言,普通民众对北阴大帝的信仰都不能与对阎罗王的崇拜相比拟.

参考文献:

[1]

[23

[33

[43

[5]

E63

[73

E83

2000:

[93

[1O3

[11]

[12]

[英]维罗尼卡?

艾恩斯.神话的历史:

第七章《阴曹地府》[M].太原:

希望出版社,2003.

[梁]僧曼,宝唱.经律异相:

卷五十地狱部(Jz)[M].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

262.

[姚秦]佛陀耶舍,竺佛念,译.长阿含经:

第四分?

第十九卷[M].北京:

宗教文化出版社,1999:

348—349.

[宋]李防,等.太平广记:

卷二百九十七[M].北京:

中华书局,1961:

2364-2367.

杜斗城.敦煌本佛说十王经校录研究[M].兰州:

甘肃教育出版社,1989.

[唐]魏征,等.隋书?

韩擒虎传:

卷五十二?

歹U传第十七[M].北京:

中华书局,1973:

1341.

[唐]牛僧孺,李复言.玄怪录?

续玄怪录[M].程毅中,校点.北京:

中华书局,2006:

133.

[唐]段成式.酉阳杂俎?

前集:

卷二?

唐五代笔记小说大观[M].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567.

[五代]孙光宪.北梦琐言:

卷七CM].贾二强,校点.北京:

中华书局,2002:

152.

[东晋]僧伽提婆.增一阿含经:

卷二十四善聚品CM].北京:

宗教文化出版社,1999:

390.

吕澈.吕澈佛学论着选集:

卷三CM].济南:

齐鲁书社,1991:

1792.

黄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交规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