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 最易错考点系列 考点8 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新人教版必修3.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1756730 上传时间:2023-03-31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54.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地理 最易错考点系列 考点8 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新人教版必修3.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高中地理 最易错考点系列 考点8 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新人教版必修3.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高中地理 最易错考点系列 考点8 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新人教版必修3.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高中地理 最易错考点系列 考点8 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新人教版必修3.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高中地理 最易错考点系列 考点8 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新人教版必修3.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地理 最易错考点系列 考点8 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新人教版必修3.docx

《高中地理 最易错考点系列 考点8 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新人教版必修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地理 最易错考点系列 考点8 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新人教版必修3.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地理 最易错考点系列 考点8 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新人教版必修3.docx

高中地理最易错考点系列考点8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新人教版必修3

考点8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1.产业结构与经济水平的关系

(1)经济发达地区:

资金、技术、知识、人才密集,推动经济发展的创新活动优势明显,第三产业比重高。

(2)经济欠发达地区:

廉价劳动力、资源优势明显,创新能力差,第三产业比重低,第一、二产业比重大。

(3)一般来说,随着区域经济的发展,遵循基本产业结构由低级形态向高级形态发展变化的特点。

2.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①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

对发达国家或地区,可使国内的生产要素集中到新的主导产业,为产业结构顺利调整创造了条件;对于发展中国家或地区,可以加快本国或地区的经济结构调整,缩短产业升级的时间,从而加快工业化的进程。

②促进区域产业分工与合作:

国际产业转移使各国可以根据自己的优势条件发展相应的产业,从而促进了国际产业分工和合作,推动了区域经济的一体化。

③改变了区域地理环境:

产业转移改变了区域的地理景观;产业转移伴随着环境污染的转移和扩散。

④改变劳动力就业的空间分布:

如果一个国家产业大量向国外转移,减少国内的就业机会,常常引起失业人口的增加。

像我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劳动力丰富,大量吸收国际产业转移有助于缓解就业压力。

⑤产业转移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不同影响

产业转移对发达国家(地区)和发展中国家(地区)的影响存在着差异,其差异可列表比较:

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

促进区域产业分工与合作

改变区域地理环境

改变劳动力就业空间分布

发达国家(地区)

原主导产业向国外转移,使国内生产要素集中到新的主导产业,为产业结构顺利调整创造条件

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处于开发期和增长期阶段的产业,进行产品的设计和组织营销

改变区域地理景观,将环境污染向外转移,环境污染状况得到改善

就业机会向国外转移,减少国内就业机会,引起失业人口增加

发展中国家(地区)

接受发达国家产业转移,加快本国或地区经济结构调整,缩短产业升级时间,加快工业化进程

发展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产业;发展处于成熟期和衰退期阶段的产业,组织产品的加工

改变区域地理景观,接受产业转移的同时也接受了环境污染

大量吸收国际产业转移,有助于缓解就业压力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产业的国际分工和合作日益明显,世界一些重要的产业转移逐步被人们所重视。

1.产业转移需要满足两个基本条件

(1)人均国民收入的增长。

(2)区域之间经济总体水平存在差异。

另外还要考虑劳动力在产业间的流动与分布:

①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劳动力一般先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转移,再向第三产业转移;②劳动力在产业间的分布状况表现为:

第一产业逐渐减少,第二产业先增后减,第三产业稳步增加。

2.产业转移的影响

(1)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

在发达国家或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导致原主导产业向国外转移;而对于发展中国家或地区来说,接受发达国家的产业转移,可以加快本国或地区的经济结构调整,缩短产业升级时间,从而加快工业化进程。

(2)促进区域产业分工与合作。

①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

国际产业转移使各国可以根据自己的优势条件发展相应的产业,从而促进国际产业分工与合作,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

②形成产业的国际分工与合作:

产业转移促使不同经济水平的国家重点发展处于不同阶段的产业,形成产业的国际分工与合作。

③形成产品生产过程的分工与合作:

产业转移通过企业把转移国和转移对象国对同一产品的生产活动联系起来,形成产品生产过程的分工与合作。

(3)改变区域地理环境和劳动力就业空间分布。

3.跨国公司产业转移的启示

(1)在招商引资的时候,要从长远的角度来看(即要注意吸引产业转移的长期性和发展性),短期吸引产业转移后又转移走,对区域经济发展是不利的。

(2)跨国公司产业转移既给发展中国家创造了机遇,也提出了挑战。

①跨国公司只是希望利用东道国的资源等优势,而不热衷于培育创新发展,因而有可能使优势固定化,难以升级,对跨国公司的长期依赖可能使得发展中国家失去经济发展的自主动力。

②国外或本地关联企业与国内的产业关联松散,容易变成出口飞地。

③在技术、零配件、市场和合作关系上,外国企业或本地企业严重依赖于所属的跨国公司。

跨国公司则对其活动强加限制,如阻止其在其他市场销售等。

4.珠江三角洲的产业转移

第一次产业转移

第二次产业转移

时间

改革开放初期

20世纪90年代

转移方向

由香港向珠江三角洲转移

由珠江三角洲向邻近地区转移

转移产业

劳动密集型传统制造业

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业

转移原因

珠江三角洲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同时加入国际分工

珠江三角洲经济相对发达,产业结构优化

对环境的影响

珠江三角洲环境污染加重

珠江三角洲环境质量好转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新疆是我国重要的棉花产区,产量占全国的三分之一。

国家《纺织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明确提出“把新疆建成依托内地、面向中亚乃至欧洲的纺织品服装出口加工基地和区域性国际商贸中心”。

材料二 浙江省是我国纺织服装产业大省,长期以来,产品除满足国内需求,还远销美国和欧盟,产业整体效益水平在全国保持领先地位。

近年来由于生产环境的变化,生产成本不断提高,浙江纺织服装业开始实施向中西部转移的策略。

材料三 浙江纺织服装业向新疆转移示意图。

(1)从产品生产成本角度,说出新疆承接浙江纺织服装生产加工企业的有利条件。

(2)分析浙江将纺织服装产品的研发设计、市场营销等部门保留在原地的原因。

(3)分别说出产业转移对新疆、浙江两省区社会经济的有利影响。

(4)“十二五”期间,新疆欲将乌鲁木齐打造成区域性国际商贸中心的核心城市。

分析乌鲁木齐成为区域性国际商贸中心核心城市的主要区位优势。

【答案】

(1)接近原料产区(或原料丰富);土地和劳动力价格低。

(2)接近东部科技发达区,人才聚集;具有稳定的消费市场(或原有的销售渠道好,或消费市场广阔);易于获取市场信息。

(3)对新疆:

增加就业机会;加快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促进经济发展。

对浙江:

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加速了经济发展。

(4)为省级行政中心,商业贸易基础设施完善;陆、空交通便利,利于我国与邻国的贸易往来。

【解析】

 

南沙新区着力推进粤港澳产业深度合作、融合发展,积极承接港澳产业转移,拓展港澳产业发展空间,促进港澳企业转型升级,加快形成以生产性服务业为主导的现代产业体系,成为引领大珠三角乃至华南地区产业转型升级的新高地。

据此,回答1-2题。

1.南沙新区最应承接香港转移来的产业是(  )

A.石化工业B.金融服务业C.钢铁工业D.纺织工业

2.加强与港澳高技术服务业合作,推进技术创新联盟、研究开发外包、技术集成、产业创新集群等科技开发模式,是南沙新区科技创新的首要任务。

下列说法符合该目的的是(  )

A.依托南沙新区优越的地理区位、丰富的生态资源和独特的岭南水乡文化,打造粤港澳优质生活圈

B.优化城市功能区布局和形态,集约高效利用土地,完善城市治理结构,提升城乡人居环境质量和持续发展力

C.高标准建设交通、信息等功能性、枢纽型基础设施体系,提升商业服务、教育培训等综合服务功能

D.构建区域性科技创新服务中心,为包括港澳在内的大珠三角产业转型升级和自主创新提供有力支撑

【答案】1.B 2.D

3.20世纪七八十年代,世界信息技术(IT)产业进行了第一次重大调整,IT制造业有美国、日本转移到中国台湾、韩国、新加坡、香港等地。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IT产业正面临着第二次重大调整,即全球IT制造业向中国大陆转移。

结合下图分析回答问题。

(1)目前,东莞已经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电脑资讯制造业基地之一,试分析台商在东莞大量投资IT产业的原因。

(2)简述第一次调整前和第二次调整后IT产业在布局上的变化。

(3)高科技产业的地域分布往往具有集聚性的特征,这种布局的优点是什么?

【答案】

(1)东莞市位于珠江三角洲最强辐射轴——穗、深、港“经济走廊”的中点,交通便利;人力资源丰富;土地价格低廉;市场前景广阔。

(2)第一次调整前IT产业布局倾向于科技发达的地区;第二次调整后IT产业布局倾向于市场广阔、有大量劳动力的地区。

(3)共同利用基础设施,便于加强企业间的交流合作。

【解析】

(1)东莞市的区位优势在于其优越的地理位置、便利的交通、大量廉价的劳动力、价格低廉的土地、前景广阔的市场等。

(2)IT产业曾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促进北美经济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强劲发展的最有力的因素,由材料可知,第一次调整前IT产业布局于科技发达地区,第二次调整后IT产业开始向我国转移。

(3)该问是对工业集聚原理的考查。

每道试题4分,共20分

1.读沿江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位置示意图及苏南某工业园区产值构成变化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安徽皖江区是国务院批准的第一个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简述该区承接产业转移的优势区位条件。

(2)简述苏南某工业园区产值构成变化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3)重庆是我国四大直辖市之一,也是重要的产业承接转移区。

简述该市承接产业转移对当地区域发展的影响。

【答案】

(1)毗邻长三角地区,水陆交通便捷;产业基础好;资源丰富;协作条件好;政策扶持;地价低廉;劳动力丰富等。

(2)特点:

传统工业(劳动密集型、重污染企业)比重下降;高新技术产业比重上升。

原因:

产业转移(产品升级换代)。

(3)有利影响:

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促进区域资源开发,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增加就业机会;促进区域均衡发展。

不利影响:

可能会加剧环境污染。

2.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环渤海经济圈狭义上指以中国辽东半岛、山东半岛、京津冀为主的环渤海经济带,同时可辐射到山西、辽宁、山东,以及内蒙古中、东部。

整个范围占据中国国土的12%和人口的20%。

环渤海地区是中国最大的工业密集区,也是中国科技力量最强大的地区,仅京津两大直辖市的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的科技人员就占全国的1/4。

在环渤海地区5800千米的海岸线上,近20个大中城市遥相呼应,数千家大中型企业云集,60多个大小港口星罗棋布。

材料二 下图为环渤海经济圈和长江三角洲地区简图。

甲乙

(1)与长江三角洲地区相比,分析环渤海经济圈发展工业在资源方面的优势条件。

(2)水资源缺乏已成为制约环渤海经济圈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分析解决此问题的主要措施。

(3)试从社会经济角度分析长江三角洲和环渤海地区发展工业相同的区位优势。

(4)环渤海沿海地区承接京、津的产业转移,试分析这一做法可能对转入地带来的有利影响。

【答案】

(1)有丰富的煤、石油等能源资源和铁矿等矿产资源,以及海盐等海洋资源,资源条件好。

(2)跨流域调水;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提高水资源利用率;调整产业结构,发展节水型工农业。

(3)有大型港口、铁路、公路等,交通运输条件优越;有众多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技术力量雄厚;大型企业密集,门类多,协作条件好;人口密集,科技力量强,劳动力数量充足、质量高;等等。

(4)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区域产业分工与合作;促进经济发展;增加就业机会;促进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

3.根据下列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 京津冀地区图及图示河流各月径流量示意图。

材料二 京津冀制造业竞争力比较图。

材料三 京津冀经济一体化示意图。

(1)分别从资源、位置、科技等方面说明该区域发展的区位优势。

(2)简述图示河流最小流量出现的时间及其原因。

(3)京津冀制造业整体竞争力最高的是________。

简析其资源加工业竞争力高的原因。

(4)材料三中的数字代码最有可能代表“产业与技术扩散”的是________,简述该产业转移对转入地发展产生的影响。

【答案】

(1)矿产资源丰富;地理位置优越,是全国政治、文化、交通中心;本区域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众多,科技力量雄厚。

(2)春季(3—5月)春季,雨季尚未到达,降水稀少,补给少;春季气温回升快,蒸发旺盛;农业生产用水量大。

(3)河北 河北矿产资源丰富,劳动力丰富且廉价,地价低廉。

(4)① 有利影响:

有利于加强区域内的技术和经济交流;有利于城市间产业分工和协作;有利于实行三地优势互补,提升区域竞争力;有利于促进城市的产业结构调整;有利于完善区域的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区域内外联系。

不利影响:

生态环境压力加大。

4.根据材料和我国东部地区某鞋厂旅游鞋产销流程示意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我国东部地区进行产业升级,促进劳动力密集型产业逐步向中西部地区进行产业转移。

(1)分析该鞋厂产业转移对我国中西部产业承接区的影响。

(2)简述该鞋厂当前生产特点,并提出今后的发展策略。

【答案】

(1)促进我国中西部地区工业化进程,增加当地居民就业机会,提高经济收入;减少外出务工人口数量;加快当地农村人口向城镇就地转移,扩大城镇规模,提高城镇化水平;影响区域生态环境。

(2)特点:

企业为劳动力密集型,以代工生产为主;多属于贴牌生产,自主品牌的市场认可度低;属于产品生产环节中的加工环节,附加值低,产品利润小,位于价值链末端。

策略:

加强科技研发和产品设计;加强营销和树立品牌意识;做好品牌的维护和管理;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将生产厂区向劳动力丰富、廉价的区域转移。

【解析】第

(1)题,产业转移的影响从经济、社会、生态等角度分析。

(2)题,该鞋厂当前以代工生产为主,处于产业链的末端,产品利润低。

今后需加强营销,树立品牌,将生产厂向劳动力丰富、廉价的区域转移。

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把位于呼伦贝尔附近的梨子山铁矿划归乌兰浩特钢铁厂。

2014年12月内蒙古自治区将乌兰浩特市城区老工业区搬迁改造作为全区重点试改区上报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

2015年1月21日—24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振兴司专人赴乌兰浩特市铁西老工业区调研搬迁改造进展。

材料二 乌兰浩特市位置示意图。

(1)新中国成立初期,乌兰浩特市布局钢铁工业的有利区位条件有哪些?

(2)乌兰浩特市钢铁工业搬迁是因为其哪些区位条件发生了变化?

(3)钢铁工业搬迁改造对乌兰浩特城市发展的有利影响是什么?

【答案】

(1)临近铁路,政策支持,工业用水方便,靠近煤矿,离市场近。

(2)资源逐渐枯竭,环境质量下降,技术落后,新兴产业发展迅速。

(3)合理布局城市功能区,有利于发展新兴工业和服务业,有利于治理环境污染,改善投资环境,带动就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