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人泪下的伟人毛泽东家庭财产真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1756590 上传时间:2023-03-31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3.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感人泪下的伟人毛泽东家庭财产真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感人泪下的伟人毛泽东家庭财产真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感人泪下的伟人毛泽东家庭财产真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感人泪下的伟人毛泽东家庭财产真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感人泪下的伟人毛泽东家庭财产真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感人泪下的伟人毛泽东家庭财产真像.docx

《感人泪下的伟人毛泽东家庭财产真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感人泪下的伟人毛泽东家庭财产真像.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感人泪下的伟人毛泽东家庭财产真像.docx

感人泪下的伟人毛泽东家庭财产真像

感人泪下的伟人毛泽东家庭财产真像

近期,社会上关于“毛泽东留有亿元遗产”的消息炒得沸沸扬扬,毛泽东的稿费数量也由100多万被逐渐炒至7582万,甚至1.3121亿,徒增了100多倍!

更有捕风捉影者称:

“抗震救灾中,就用了毛主席留下的稿费”。

各种猜测一时风起,从毛泽东的稿费数量,一直蔓延到毛泽东的财产来源、家庭开支。

消息传到毛泽东当年的工作人员那里,他们义愤填膺。

“毛主席的子女不方便出来讲话,如果我们也保持沉默,太对不起主席了!

”这些年事已高,早已是深居简出的老人,决定一起出面,“还毛主席一个清白!

”在北京南长街,有一个名叫“泽园酒家”的餐厅,其名字是为纪念毛泽东曾居住生活过的丰泽园而起的,酒家的老板也是当年毛泽东身边的工作人员。

“泽园酒家”规模不大,挂满了毛主席的珍贵历史照片,这里更像是毛主席的一个小型纪念馆,每逢毛泽东诞辰,毛主席的亲属都会和主席身边的工作人员到此,一起追思。

见到毛泽东的“管家”吴连登,便是在“泽园”。

从1964年到1976年毛泽东逝世,吴连登为毛泽东管理家政长达12年。

在毛主席身边的工作人员中,吴连登算是较为年轻的一位,也是“保养”得最好的一位。

他说自己68岁,但说他48岁也有人相信。

人们猜测,吴老是在毛主席身边学到了“养生秘籍”,他也不否认,还笑称,“是学了那么点”。

吴连登告诉记者,关于毛主席遗产的问题,之所以谣言四起,还是因为一些人对毛主席不够了解,“包括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的同志也常找我,让我给他们谈毛主席的生活。

他们说对毛主席的理论思想掌握得很多,但对主席的生活,知道的还是不够。

如果大家了解毛主席平时是怎么过日子的,这些谣言不攻自破!

来到毛主席家,吴连登最初的工作是负责处理杂务,搞卫生、整理库房、帮助打水送饭。

“主席的房子是一个大概200多平米的四合院。

家里还住着江青、李敏、李讷,以及江青的姐姐和她的女儿。

”吴连登说,毛主席家的仓库大约有十五六平方米,房子很破,一直没有维修过。

仓库里有6个木制的旧柜子,主席3个,江青2个,还有一个小的放着毛岸英的东西。

“现在想起来,我都想流泪。

很多东西是从延安带过来的,有主席穿的大棉袄,破的不能补的衣服,换下来的毛巾、袜子、衬衣……还有一些主席的毛衣和毛裤。

他进城后身体发胖不能穿了,就让我们想办法拿到毛衣厂去加边改肥。

连他在延安时期剩的毛衣线头、补衣服的补丁,两个大包裹,全都带回来了。

我们不敢扔掉哪怕一点,后来给主席补毛巾被、补内衣什么的,就从这里翻着用。

”吴连登还记得毛主席盖的毛巾被,最多打过73个补丁。

“补丁全是用的旧毛巾。

连袜子也补。

我们补的针脚大,就动员主席买新的,要不接见外宾,一拉裤腿,针脚就露出来了,但是主席不同意。

还记得主席去世后,1993年我来到韶山,又去看主席的遗物,当看到主席的衣服,我忍不住哭了,都是旧的,这就是一个国家的主席啊!

”吴连登在毛主席家的仓库里,既没有看到过值钱的用品,也没有发现一件礼品,更别说是金银首饰了。

“丰泽园的院子年久失修,墙皮脱落得厉害,有一次,工作人员没跟主席说就修了,主席知道后非常生气:

‘花钱的地方太多了,怎么花在这个上面?

’主席抽烟多,火柴用的多,我跟他12年,没见他用过一个打火机。

他讲礼貌,从不冲着别人划火柴,都是朝里划,火柴盒这边划完了,再划那边。

开始我们把旧火柴盒扔了,他一看换成新的就问:

“旧的哪儿去了?

那盒子还是好的嘛。

”我们就明白了,去买散装的火柴放到里面,再用毛笔把磷刷上。

他一看:

“哎,这好!

”他吃饭时,饭掉在桌上,他拣起来放在嘴里,我亲眼看到的。

他说:

‘农民们现在很苦。

’主席一直惦记着人民,直到70多岁生病时,他还派人到门头沟去了解煤矿工人是不是工作条件好了,矽肺病是不是少了。

”吴连登给毛主席收拾房间,一般都在晚上九、十点钟。

“主席只有到这时候,才出屋换换空气或者是去中南海游泳,这是我最忙碌的时候。

”吴连登最费心的,就是收拾床铺。

“主席的卧室基本也是办公室。

他的床上堆满了书,有的夹着纸条,有的翻在某一页,横放、竖放的都有。

一定要记住,无论换床单还是擦灰,原来书是怎么放的,在什么位置,绝不能变,绝对要保持原样。

绝不能出现因为做了清理,而让主席找不到书的情况。

”有时到外地出差,吴连登要把主席带的书打包,但吴连登能做到:

主席在外地的床上和在家中的床上,物品的摆放一模一样,丝毫不差。

这就是吴连登的本事。

1968年,吴连登被正式任命为管理员,毛泽东将自己的工资、家中的各项财政支出,都交给他全权管理。

毛主席的卧室几乎就是他的工作室

毛主席和江青AA制给毛主席当“管家”,吴连登遇到的最大难题就是:

主席的工资总不够用。

“很多人不信,国家主席还这么紧张?

毛主席的工资404.80元,每月的固定开销:

党费10元;主席的房屋包括家具全是租用的,一月费用84元;两个孩子的学费,原来每人15元,随着物价上涨,提高到每人30元,这些钱都由毛主席负担;江青还有一个姐姐住在这里,每月生活费30元,也由主席支给;冬天还要取暖费30多元。

大约固定花销为200多元。

”江青的工资,也由吴连登管理。

“江青的工资是243元,工资领回来我就记到账上。

她的个人花销由她自己负担。

主席的账我叫一号账,江青的账我叫二号账,他们都是各花各的钱,这是主席交代的,就是通常所说的AA制。

所有的采购花销由我来办,然后晚上回来记账,从牙膏、手纸到菜钱,都要详细记录。

每个月原中央办公厅副主任张耀祠要签字,定期给主席看。

吴连登算着毛主席的几大开支:

“主席吃饭每月100元左右,哪怕是从中南海供应科拿回的一棵菜,也要付钱。

主席还有很多民主党派的朋友,请黄培炎、章士钊他们,也是主席自己掏钱。

另一个开支是抽烟,每个月将近100元,还要有几十元的茶叶。

主席在外面开会,我总要带着茶叶去;如果没带茶,就算是在大民大会堂开会喝一杯茶,临走主席就要付给他们一杯2角钱,这对主席家来说,也是不小的开支。

”吴连登说,原本毛主席领取的是国家一级工资,总数是610元。

1958年后,国家遇到了困难,他带头将自己的工资从一级降到了三级,404.80元。

“一直到主席临终的时候,这个数目再也没变过。

”“毛主席没有其他方面的补贴吗?

”记者问。

吴连登肯定地回答:

“没有。

主席还不如我们工作人员,我们出差和加班还有补贴,但是主席除了工资,没有任何一点额外收入。

他说他不能开这个头。

”吴连登有时也很为难,“我们去外地出差,人们认为能请主席吃顿饭,是莫大的荣幸,但是过后我都会去把饭钱补上,这是主席的硬规定,没人敢违反!

他说,如果他走到哪里都付帐,下面的人谁也不敢不付。

毛主席还有一笔开支,经常有湖南老家来人,有的是经济困难,有的是来看病,他们的交通食宿和走时带的一点生活费,也都由毛主席负担。

“所以钱很紧张,我说这个家不好当。

钱不够用时,我只能为难地去找毛主席。

每一次我都拿着账本,先给他逐一汇报这个月的开销,主席一看我的架势,就会问‘钱又不够用了?

’然后我要自己打报告,后面附上账单,一笔笔,清清楚楚,主席签上字,我才能到中央特别会计室去领主席的稿费。

但也不能月月如此,那就是我管家的失职,所以主席家的钱最难管。

”至于江青这一边,吴连登说,江青最大的支出可能是购买摄影器材和冲洗胶卷。

“江青自己不摸钱,毫不夸张地告诉你,甚至有一次,她让我拿三元面值的人民币给她,我们国家哪里发行过这种钱?

女同志需要打扮,她经常让我去给她改一些衣服,或者购置一些东西;没钱的时候,她也会把白色的衣服染成灰色,再过段时间又染成黑色来穿。

有人说江青拿牛奶洗澡,这个在毛主席家里是没有的,我负责采购,没有买过那么多牛奶。

江青当年生活上用过的比较奢侈的东西,就是发胶。

当时我不知道这叫什么名字,喷在头发上有泡沫的那种,非常难买,只有友谊商店可以买到,每次都是我去。

”吴连登记得,江青的开支也很紧张。

“总之整个毛家每个月都过得紧巴巴的。

江青喜欢京剧,常叫一些京剧界的朋友来开会。

但她每次都是中午十一点散会,下午接着开,让他们都回去吃饭,减少开支。

后来,江青因为钱不够花,还曾欠过新华社8000块钱。

10块金表和31.5公斤燕窝

吴连登“管家”的范围,还包括管理毛主席的礼品。

“外宾来访赠送的礼品,再珍贵的主席都要交到礼品库,从不据为己有。

他说,这些东西不是送给我的,是送给中国人民的,如果你吴连登在这个位置上,人家也会送给你的。

”这些礼品中,珍珠玛瑙、金银翡翠都有。

“送给主席的金表我就收过10块,都是外宾来访赠送的瑞士、罗马的高级货。

但这些重要的礼品,主席一律要我送到中南海礼品库登记、备案。

礼品如果要用,要打借条。

”吴连登和毛主席的礼品对账,都是晚上主席在院子里散步时进行。

“我按惯例把礼品摆在藤椅上,逐个给主席汇报。

一般吃的东西主席就让拿到食堂去卖,再把钱寄还给人家(送礼的人)。

数量少就送给司机班,或是别的地方。

没有一次听说是给李敏、李讷的。

他的孩子偶然好奇的拿起来看一看,然后就放回去了,从没有一个孩子要过。

”吴连登说,1945年以前,毛主席没有手表,重庆谈判时,一下飞机,郭沫若发现了。

“为了让主席掌握好谈判的时间,他就把自己的表从腕子上摘下来,主席欣然接受,这块表一直用到1969年。

表越走越慢,有一天主席说:

‘我这个表要拿去修修了。

’我就向礼品库借了一块表给主席暂用,汪东兴从礼品库中拿了块金表,主席说:

‘借东西要打个借条,这块表修好了再还回去。

’主席借用了金表两个月,我就还回去了。

”吴连登还记得,几乎每年,金日成主席都会给毛主席送来几十箱乃至上百箱的苹果、梨和无籽西瓜,“大的西瓜重达五六十斤,退回去肯定不合适,他就让秘书开一个名单,将水果分送中央各位领导人。

“1964年前后,印度尼西亚掀起了迫害我国侨胞的浪潮,政府义不容辞地出面保护了他们。

侨胞们为了表达感激之情,给毛主席送来了重达31.5公斤的燕窝。

那种极品燕窝,现在真是难得一见,且不说今天每斤需万元以上,就是在当时,也得四五百元一斤。

”毛泽东毫不犹豫地指示:

“把它们全部送到人民大会堂招待外国人。

”秘书徐业夫试探地说:

“主席,是不是家里留点……”毛泽东摆摆手,打断了他的话:

“一点都不用留,全部送走。

”于是,这31.5公斤燕窝一克不少地送到了人民大会堂。

10多年后的1975年,吴连登看到年迈的毛主席行动不便,咳嗽哮喘,外加心力渐渐衰竭,身体非常不好。

他就向张耀祠提出要给毛主席增加营养,最好能弄点燕窝炖汤。

“张耀祠找到了人民大会堂党委书记刘剑,这才发现当年的燕窝尚有7两。

经汪东兴批准,我打了收条才取回中南海。

我每次瞒着毛主席在汤里加一点,直到他去世,他也不知道他自己终于享用了那31.5公斤燕窝中的7两。

”吴连登大概估算了一下,他管账的12年里,主席买书共花去8000元,家里的钱一直比较紧张。

为了节约开支,毛主席的饭也是和江青以及孩子们分开的。

“主席有个小灶,他对家里人说,小灶是人民给我安排的,你们都无权享用。

他的女儿都和我们一样到中南海的食堂排队打饭,全家一个星期团聚一次,在周六晚上。

吴连登感慨,毛泽东的子女都不是好当的,“主席对他们要求非常严格。

每次周末吃饭,孩子在社会上听到什么要讲给爸爸听,读了什么书也要讲出来,如果毛主席有看法就交流一下,紧接着布置任务,还要读什么书,下个礼拜再来讲。

这顿饭一般吃的时间比较长。

”吴连登对毛主席的孩子印象特别好,“他们不霸道”。

“主席对他的孩子们说,‘在我身边工作的都是我的同事,是你们的叔叔阿姨’。

李讷比我大,现在还叫我叔叔,我说快别叫了。

她坚持说,‘那不行,这是我爸立下的规矩,不能变。

’”毛主席的两难除了管钱难,吴连登所有的心思都用在了改善主席的伙食上。

“主席的正餐一般是四菜一汤,一个荤菜,一个鱼,一个半荤半素,一个全素。

每天的食谱、菜品采购,都由我来定。

我的责任重大,如果主席因为吃不好而生病,我没法向全国人民交待。

”让吴连登感到苦恼的是,毛主席从来不对饭菜发表任何意见,也从来不主动说想吃什么。

“有时我们说,‘主席,加点菜吧。

’主席就说,‘吃这个很好了,很多人还吃不饱饭哩。

’他说中国不缺我毛泽东吃的,但如果我拿了国家的钱,部长们、省长们、村长们都可以拿。

他用自己的行为培养了廉政的作风。

”吴连登说,毛主席有两难,吃饭难、睡觉难。

不提醒他吃饭、睡觉,他的文件永远看不完。

“毛主席的作息时间和我们普通人完全不同,他每天要工作20个小时,常常是中午才吃早饭。

到了晚年,如果不用安眠药,主席几天都毫无睡意,脑子里全装着各种事情。

”按照护士的吩咐,每次毛主席吃完安眠药后,吴连登都要给主席准备一餐,避免对身体造成损害。

“有时候用了一次药,主席没反应,几个小时后还要再用一次,有时用三回都不管用。

”让吴连登惊讶的是,后来护士给毛主席开了一种强烈控制神经的药物叫“水化氯醛”,毛主席就靠它入睡。

一次去武汉开会,累得几天没合眼的吴连登,将主席杯底剩的一小口催眠药喝了下去,“我当时立刻就失去了知觉,不省人事。

如果要是用主席那么大的量,我估计都醒不过来了,可见主席的工作强度。

”为了避免等候主席吃饭,饭菜凉得快,吴连登专门订做了瓷碗。

“后来有人传言,说主席有专用的瓷器,其实不是。

主席原来用的碗是景德镇的,有一次他说:

‘我们湖南临澧,那个地方的瓷器很不错。

’我很快订了临澧的瓷器,让最好的工匠来制作,一个碗重124克,很轻很薄。

主席第一次拿这个碗很高兴:

‘这好啊!

乡情啊!

’”吴连登说,主席的胃口随着国内外形势的变化而变化,“我们每天翻大参考,一有大事,就要以素食为主——这时主席吃不下饭,荤的肯定不行。

”除了四菜一汤,吴连登还准备了四个小碟。

“一碟蒜泥,一碟辣椒,这是每餐必备的。

还有两碟是两道其他的菜,如果主席吃了,我心里就有谱了,明天就做给主席吃。

因为主席不允许剩菜,做的不可口浪费了,决不允许。

”吴连登纠正外面的传言,“有人说毛主席爱吃红烧肉,但他绝不是天天吃、每周吃,我们安排一个月吃两三次。

主席平时吃杂粮、青菜比较多,几乎每天要吃一个红薯,一个玉米。

中南海以前在玉泉山有个地窖,每年会存放这些东西,我就是从那里买回来的,一年四季不断。

吴连登说,毛主席喜欢吃鱼头,如果中南海打了大鱼,他就去买来,把鱼头弄下来。

“但剩下的鱼身子,却不能留下给孩子们吃,要再去卖给食堂。

我还要用卖来的钱,给主席购置其他的蔬菜。

家里就是这么紧张,一点不假。

”吴连登说主席从没有补过钙,但他有个好习惯,爱吃小鱼小虾,爱吃肉皮,这可能也是主席长寿的秘诀。

吴连登说,毛主席一生吃、穿、用都没有讲究;主席的家里也没有一件摆设,更别说是什么古董玉器了。

主席唯一在生活上有要求的,就是烟和茶。

“茶叶,主席一直喝龙井。

但抽烟,却让我们费尽了心思。

”吴连登介绍,主席战争年代抽过旱烟,抽过从国民党缴获的纸烟和其他杂牌烟。

解放后,还抽了几年的三五牌香烟,也抽过中华、熊猫。

但1969年,主席对雪茄产生了兴趣。

“有一次,主席在游泳池召集领导们开会,旁边坐着李先念,他抽着雪茄烟。

主席总是看他,眼巴巴地看着。

一般开会没人给主席递烟,李先念那天给了主席一根。

主席接了过来,他说,‘先念啊,你抽这么好的烟,也不告诉我。

’”从这之后,吴连登开始四处打听李先念抽的雪茄。

“它不是国外进口的,是成都一个老师傅自己卷的。

我们把他请到了北京,专门给主席卷烟。

这个雪茄烟有个缺点,抽了容易引起咳嗽。

为此,我们在里面加了一些止咳化痰的中草药。

我们还考虑,主席毕竟年龄大了,又有烟不离手的习惯,为了保证安全,不引起火灾,这个烟加了一个特殊的工艺,在30秒之内不抽,它就会自动熄灭。

吴连登感慨地说:

“如果非要说主席有什么特权,享受了什么生活。

那么这个抽烟,就是主席唯一的一点要求和喜好。

主席去世后,我坦诚地讲,家里没有剩一分钱存款。

……采访进行了6个小时,吴连登丝毫没有倦意,每每提起主席,他总是情绪激动。

“我尊敬主席,也崇拜主席。

我一个小小的管理员,不敢全面评价毛主席,但我希望能通过这些微小的侧面,让大家了解中国的伟大领袖!

”吴连登将自己多年的情感,写成了一首短诗,“推倒三山填苦海,肃清五毒涤污尘,领袖家中无私产,古今中外第一人。

”(记者刘畅)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