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滁州市定远育才学校届九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1755935 上传时间:2023-03-31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98.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省滁州市定远育才学校届九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安徽省滁州市定远育才学校届九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安徽省滁州市定远育才学校届九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安徽省滁州市定远育才学校届九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安徽省滁州市定远育才学校届九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安徽省滁州市定远育才学校届九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

《安徽省滁州市定远育才学校届九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滁州市定远育才学校届九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安徽省滁州市定远育才学校届九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

安徽省滁州市定远育才学校届九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

定远育才学校2017-2018学年下学期九年级

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本次考试满分150分(其中卷面书写占5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在答题卡上用0.5mm黑色字迹的签字笔填写自己的班级、姓名及考生号,并用2B铅笔把对应考生号的标号涂黑。

3.答题必须用0.5mm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指定区域内的相应位置上;不准使用涂改液。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不要折叠答题卡。

第一部分积累与运用

1.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名篇。

(1)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上句或下句。

(任选其中6句)

①____________,君子好逑。

(《关雎》)

②采菊东篱下,________________。

(陶渊明《饮酒》)

③______________,儿女共沾巾。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④征蓬出汉塞,________________。

(王维《使至塞上》)

⑤长风破浪会有时,_______________。

(李白《行路难·其一》)

⑥____________,到乡翻似烂柯人(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⑦_______________,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⑧_______________,燕然未勒归无计。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2)默写杜甫《春望》的前四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1)窈窕淑女

(2).悠然见南山(3).无为在歧路(4).归雁入胡天(5).直挂云帆济沧海(6).怀旧空吟闻笛赋(7).安得广厦千万间(8).浊酒一杯家万里(9).

(2)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解析】试题分析: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这类试题属于基础题,也是语文中考必考题。

默写题不论分几种类型,都是以记忆、积累为根本的。

解题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合适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时不能写错别字。

本题中的“窈窕、见(现)、歧、雁、沧海、吟、赋、溅”等字词容易写错。

点晴:

积累和默写名句名篇的内容,要做到熟练背诵,默写正确,这是得分的前提。

对于理解性默写,要认真分析题干,找出题干中的提示语或是限制语,再依据平时对名句的理解进行筛选,就能写出答案。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我路过很多座山,见过很多条河,但心里温存的却还是徽州的满目葱茏,一脉青黛。

只因山中没有城市的喧嚣,水里满是惬意的温柔。

徽州的山水,是烟雨中的美人,有漫漫时光中永不消褪的俊俏容颜。

徽州的山,徽州的水,简单却又斑斓,安静却又跳跃。

她深深的①我生命最早期的年轮中,②我时光最朴实无华的长河里。

不论过往还是未来,徽州的山与水似乎总有演yì不完的缠绵,既使百转千回,总也百看不厌。

(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演yì(_______)喧嚣(_______)惬意(________)

(2)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____”,这个词的正确写法是______”。

(3)根据文意,将“流进”、“印在”分别填入①②两处横线上。

(4)仿照画横线的句子,以“徽州的山水”为话题再写一个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1)绎

(2).xiāo(3).qiè(4).

(2)既使、即使(5).(3)印在、流进(6).(4)示例一:

徽州的山水,是立体的图画,有漫漫旅途中难以忘却的记忆。

示例二:

徽州的山水,是自然的精灵,有茫茫宇宙中蓬勃向上的鲜活生命。

【解析】第

(1)

(2)小题考查学生对字音、字形的掌握情况,对汉字字形的正确书写能力。

这就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音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多音字,这样才能轻松应对该种题型。

注意“演绎”的“绎”不能写成“译”;“即使”易错写成“既使”,要注意区分形近字。

(3)此题考查选填词语。

解答时要根据词语的意思,并结合句意来思考。

根据“深深”可知其后边应填入“印在”;根据“长河里”可知第二个横线应填写“流进”。

(4)此题考查仿写句子。

仿写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仿句与被仿句不能雷同;修辞要恰当;用词不能重复。

除了明显的供用词语以外,仿句的用词尽可能不与被仿句重复,避免语意雷同。

分析画线句子可知,此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所以仿写时也有运用拟人的修辞,例如可将“徽州的山水”比作是“自然的精灵”。

3.运用你课外阅读积累的知识,完成下列小题。

(1)《安徒生童话》是__________(国籍)著名作家、诗人汉斯·克里斯蒂安·安徒生所写的童话集,内有《拇指姑娘》、《海的女儿》、__________等多部经典童话小说,有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故事,也有揭露社会生活的阴冷、黑暗和人间不平的故事,是十分优秀的儿童读物。

(2)《西游记》中孙悟空的第一个师傅是菩提老祖。

孙悟空从他那儿学到七十二变、等神通,后为西天取经立下汗马功劳,后被为__________。

【答案】

(1).

(1)丹麦

(2).《皇帝的新装》或《丑小鸭》等(3).

(2)筋斗云斗战胜佛

【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对文学常识知识识记的考查。

(1)文学常识的识记可以按人物、国籍、时代、作品、称谓等来记就可以,也就是所说的“名、时、地、评、作”几个方面来识记。

外国作家要重点识记国别。

(2)文学名著阅读的考查。

要在阅读的基础上,对名著的文学常识、主要内容、人物形象及历史意义等内容进行梳理和记忆。

依据《西游记》的相关内容作答即可。

4.本学期,希望中学八

(1)班准备开展以“诗词之魅”为主题的系列活动。

下面是活动过程中的一些问题,请你参与解决。

(1)为了烘托气氛,同学们觉得需要在教室黑板上书写一则标语。

请从下列词语中选出六个,组成对偶句,作为主题活动的宣传语。

传承培养诗文诵读美德经典展示华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面是班级同学对全校开展的“我爱诗词”的问卷调查。

请写出两条你探究发现的结果。

所占百分比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男生

48%

42%

37%

女生

52%

58%

63%

探究发现: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了倡导大家将读古典诗词作为一种生活习惯,班委会发出了倡议。

下面是倡议书的部分内容,请你根据提示和要求作些修改。

古典诗词是历史的精华,[A]不仅压缩了国家民族发展的方方面面,也概括了人民生活的细枝末节。

古典诗词是智慧的源泉,陶冶了中国人的性情,培养了中国人的胸襟。

正如中国文化是一脉传承的,[B]在文学艺术创作中都能汲取到古典诗词的智慧。

古典诗词是民族崛起的精神支持。

[C]无论世界多极化如何发展,国际情势如何复杂,那一首首绮丽诗篇将为中华民族的崛起提供强有力的精神支撑,运筹帷幄、纵横捭阖的中国人都不会失去信心。

①[A]句中有词语搭配不当的毛病,可将“____”一词改为“____”。

②[B]句中有成分残缺的毛病,应改为:

____

③[C]句中有语序不当的毛病,应改为:

____

【答案】

(1).

(1)诵读经典诗文

(2).传承华夏美德(3).

(2)①随着年级的增长,“我爱诗词”男生所占比例呈下降趋势,女生所占比例呈上升趋势;(意思表达清楚即可)(4).②随着年级的增长,“我爱诗词”男女生所占比例距离在拉大。

(5).(3)①压缩浓缩(6).②我们在文学艺术创作中都能汲取到古典诗词的智慧。

(其它正确改动也可)(7).③无论世界多极化如何发展,国际情势如何复杂,运筹帷幄、纵横捭阖的中国人都不会失去信心,那一首首绮丽诗篇将为中华民族的崛起提供强有力的精神支撑。

【解析】试题分析:

(1)对偶:

是由两个字数相等、结构相似的语句组成,表达相关或相反的意思。

本题根据活动主题“诗词之魅”,首先要选用的词语有:

诗文、诵读、经典。

这样由这三个词语组成一句:

诵读经典诗文。

再从余下的五个词语中选择三个词语,组成与“诵读经典诗文”意义相关的一句。

最为合理的是:

传承华夏美德。

据此作答。

(2)解答表格试题,主要看图表的标题和图表的数据,把数据的对比结果与标题内容进行综合分析,采用“对象+特点(变化趋势)”方式进行概括作答。

结论可多个,注意题目要求。

(3)考查病句的辨析与修改。

常见的病句类型有表意不明、语序不当、不合逻辑、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等。

修改病句前必须读懂句子,明确句子所要表达的意思。

然后对语法上有毛病或逻辑上有错误的部分进行修改。

修改后还要细致检查,因为有的病句不止一处有语病,还要看有没有将意思表达清楚。

本题作答依据题目中的提示作答。

[A]句中的“压缩”与“国家民族发展的方方面面”搭配不当;[B]句缺少主语,加句首加“我们”;[C]句先有“信心”,才能获得“精神支撑”。

点睛:

句子的正确使用,是表达理解的需要,写好句子是语文能力的基础。

判断病句,要有一定的步骤,先理清主干(主谓宾)看搭配是否有问题,成分是否残缺,再看是否存在用词不当、语序不当、语义重复或矛盾等问题。

第二部分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短文,完成后面小题。

[一]应聘

李桂芳

①母亲陪着儿子来人才市场应聘。

看那儿人山人海的,母亲就有了许多焦虑。

无论如何她都得帮儿子找到工作。

②儿子大学毕业后,已经在家待了半年。

他的同学陆陆续续找到了称心如意的工作,可儿子老是不慌不忙的,说工作迟早会有的。

为这,母亲真有些生气了,所以今天非得亲自陪着儿子来应聘不可。

③终于看中了一份待遇不错的推销工作,儿子的条件也挺适合的。

母亲便努力地挤进密密匝匝的人群里去,好不容易帮儿子要到了一张应聘报名表。

儿子接过表格,三两下就填完了。

母亲接过一看,字迹很是潦草,就生气地说,你怎么这样,不能把字写好点儿吗?

儿子不耐烦地说,我就那水平。

④母亲无奈地再次挤到了前台,又要了一张表格。

看看拥挤的人流,害怕挤出去难以再挤进来交表,便靠着工作台,拿笔填起来。

母亲的字写得很漂亮,她的书法作品曾在中学时得过奖。

一个工作人员见她正专心地填表,凑过来,看了看说,不是你应聘吧?

母亲被身后的人流推得歪来倒去的,好不容易站稳了,连忙说,不是的,我是给我儿子填的。

那人说,你儿子本人呢?

母亲不好意思地笑了笑说,他力气小,挤不进来。

工作人员看了母亲写的字说,你的字写得不错嘛。

母亲赶紧说,我儿子写得还要好呢。

⑤因为表格交在前面,不多时就叫到儿子的名字,母亲赶紧大着嗓门儿朝后面叫儿子的名字。

儿子好半天才挤到前面,边挤边抱怨说,让你别忙,你忙什么呀?

母亲朝他使使眼色,把他拉到工作人员面前。

儿子被叫到另外一间小屋进行面试,母亲赶忙跟了进去。

工作人员问儿子,你为什么要来应聘这份工作?

刚才还和母亲顶嘴的儿子,此时突然紧张起来,好半天才挤出一句话说,我需要找份工作。

母亲赶忙帮他圆场说,我儿子从小就伶牙俐齿的,这会儿是紧张了点儿。

他适合做这个推销工作的。

你别看这孩子长得瘦,但他很能吃苦的。

小时候吧,家里的一切家务活儿他都承包了,街坊四邻一个劲儿夸他能干呢。

⑥工作人员又问了一个问题,你觉得做推销工作需要具备怎样的素质?

儿子想了半天,大冷的天,额上冷汗直冒,半天才张嘴说,我觉得只要能吃苦就行。

母亲嗔怪地看了儿子一眼,连忙接过他的话头说,这孩子,刚才在路上还给我说得头头是道呢,这会儿就忘了。

母亲对工作人员说,搞推销,一直是我儿子的梦想,所以,一直以来他都有意识地在培养这方面的能力。

他平时就跟我说,推销人员应该有以下素质:

一是有好口才,能为产品做详细生动的口头广告;二是有吃苦精神,能走街串巷,不怕麻烦地上门服务;三是有良好的交际能力,能和各色各样的人打交道,广泛地推销产品……母亲一口气说了十点,毫不停歇,好多竟是工作人员从没听过的有价值的新观点。

⑦听完母亲的介绍,在场的人都面露微笑。

母亲一看他们的微笑,心里就跟喝了蜜似的甜。

她知道儿子的工作终于有希望了,于是欢天喜地地领着儿子回家等候通知。

⑧三天后,母亲终于等来了那家公司的电话,她非常高兴,儿子也十分兴奋。

然而,听过电话,母亲却呆了……

(选自《中国小小说精选》,有删改)

5.文中的母亲在应聘中帮儿子做了哪几件事?

请简要概括。

6.结合上下文,体味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①儿子好半天才挤到前面,边挤边抱怨说……

答:

__________________

②母亲嗔怪地看了儿子一眼,连忙接过他的话头说……

答:

__________________

7.文中应聘的结果可能有以下三种,选择你认为最有可能出现的一种,并说说理由。

A.被录取的是母亲

B.儿子没被录取

C.儿子和母亲都被录取了

8.你对“母亲陪儿子去应聘”这种现象有什么看法?

请结合内容阐述理由。

【答案】5.①两次替儿子领取表格;②替儿子填写表格;③替儿子打圆场;④陪儿子面试;⑤替儿子回答问题。

6.

(1).“抱怨”一词形象地写出了儿子对当时拥挤在人群中、母亲大声叫他感到不满的心理。

(2).“嗔怪”一词形象地写出了母亲觉得儿子回答得不恰当,想提醒儿子在工作人员面前不要乱说,以免给人留下不好印象的心理。

7.A

8.我认为这种现象揭示了家庭教育等问题。

母亲为儿子包办一切,导致儿子缺乏主动性和责任心。

【解析】

5.主要考查学生的概括能力,要求学生用简练的语言来概括事件的内容。

6.语言赏析主要从词语运用和修辞两个角度去鉴赏如:

先说出词语的含义,再答出表达效果。

学会结合语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7.只要内容设计合理,文通句顺,书写认真即可。

8.只要观点正确,有理有据,文通句顺,书写认真即可。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列小题。

[一]春光美

周海亮

①街路划一条漂亮的弧线,探进公园深处。

公园绿意盈盈,却有桃红粉红轻轻将绿意打破。

柳絮纷飞,落满松软的一地。

鸽子们悠闲地散步,孩子们快乐地追逐,空气里弥漫着沁人心脾的花香。

春天属于山野,属于城市,属于公园里每一朵勇敢开放的丑丑的小花。

②公园的小径上走着一位女孩。

女孩的棍子畏畏缩缩,慌乱且毫无章法。

棍子戳戳点点,碰到了毫无防备的老人。

③老人轻微地“嘘”了一声。

④“对不起,”女孩急忙停下来,“对不起……戳痛你了吧……真的对不起,我是一个盲人……”

⑤“没关系的,”老人轻轻地笑,“我知道,你只是有些不便。

⑥“只是有些不便?

”女孩的神情霎时黯淡下来,“可是我看不见了,永远看不见了……就像现在,每个人都可以在这里欣赏春色,我却不能……”

⑦“可是孩子,春色只是为了给人看吗?

春天里的一花一草,只是为给人欣赏而存在吗?

⑧“难道不是吗?

⑨“当然不是。

”老人说,“比如我面前就有一朵花。

这朵花很小,淡蓝色,五个花瓣。

也许它本该六个花瓣吧?

那一个可能被蚂蚁们吃掉了……花瓣接近透明,里面是鹅黄色的花蕊……我可以看得见这朵花,然而你看不到。

可是这朵花因为你没有看见它而开得松懈吗?

还有那些有残缺的花儿,比如被虫儿吃掉花瓣,啃了骨朵,比如被风雨所折断,被石块所挤压,它们可曾因为它们的残缺和大自然给予它们的不公就拒绝开放吗?

⑩“孩子,你要知道,当秋天来临,所有春天开过的花儿,都会结成种子。

就像我眼前的这朵小花,它也会结出它的种子……这与它的卑小无关……更与它的残缺无关……它是一朵勇敢的花儿,勇敢的花儿都是快乐和幸福的。

⑾“花儿就像你,你就是花儿……为什么闷闷不乐呢?

为什么要放弃开放的机会呢?

为什么要放弃整个春天呢?

⑿“我没有放弃春天……可是我看不到春天……”

⒀“你还可以去触摸春天。

孩子,你可以触摸花草,触摸鸽子,触摸阳光与柳絮……其实盲人也是可以看到这世界的,却不是用眼睛,而是用心,用感觉,甚至,用爱……”

⒁“您是说,用爱吗?

⒂“是的,孩子。

只有用爱才能真正感受春天,读懂春天。

我知道你看不见春天,可是你的心里,难道不能拥有一个温暖而美好的春天吗?

只要你还相信春天,那么对你来说,这世上就还有春天,你的心中就会万紫千红。

我说的对吗,孩子?

⒃“可是我不知道这里的春天是什么样子的。

奶奶,你愿意把你看到的告诉我吗?

⒄“当然可以,孩子,我很乐意……你的面前有一朵花儿,蓝色的花儿,五个花瓣……你的旁边有一棵树,树长出嫩绿色的叶子……再旁边有一个草坪,碧绿的草坪,有人在浇灌……再往前,是一条卵石甬道,鸽子们飞过来了,轻轻啄着人们的手心……”

⒅女孩听得很是痴迷。

她的表情随着老人的讲述而变化,每一种变化,都是天真和幸福的。

似乎,女孩真的看到了整个春天。

⒆女孩是笑着离开的。

她的棍子在甬路上敲打出清脆的声音。

她步履轻松。

她像春的精灵。

⒇然后,老人轻轻拍拍她身边的导盲犬。

她说:

“虎子,我们该回家了。

”她戴着很大的墨镜,悄无声息地走向春的深处。

9.细读全文,题目“春光美”中的“美”,除了景色美之外,还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10.联系文章语境,品析下列加点词语的含义。

(1)(春天)属于公园里每一朵勇敢开放的丑丑的小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女孩的神情霎时黯淡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联系上下文,品味文中画线句子,简要分析其表达作用。

(1)我知道,你只是有些不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花儿就像你,你就是花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文中的女孩,是因为明白了什么道理,才由先前的“畏畏缩缩”变得“步履轻松”的?

13.文章独具匠心,直到最后才告诉读者,老人也是一位盲人。

说说这样结尾有哪些妙处?

【答案】9.老人善良美好的心灵、老人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老人讲述的深刻道理、女孩走出阴影变得积极乐观。

10.

(1).指(小花的)不美,也暗指女孩的残缺卑小,表现作者对残缺卑小生命的怜爱。

(2).指小女孩情绪低落,流露出小女孩的悲观心理。

11.

(1).委婉含蓄,体现了老人对盲女孩的尊重。

表现了老人的善良和爱心。

(2).运用比喻,生动形象地表达了老人对女孩的希望和鼓励;虽残缺卑小,但仍然要像花儿一样勇敢开放,乐观生活。

12.花儿的开放与残缺、卑小无关,任何生命都是有价值的,都可有所作为;一个人只要用心、用爱去感受世间万物,就能体会生活的美好。

13.这样结尾使读者觉得老人的形象更高大;收到出人意料、回味无穷、震撼人心的艺术效果。

【解析】

10.试题分析:

赏析词语表达作用的一种考查形式,学生先说出词语的含义和效果,再进行分析表达效果,具体解答方法是:

(1)词的意思或内容。

(2)结合语境谈表达效果。

如:

“丑丑”指(小花的)不美,也暗指女孩的残缺卑小,表现作者对残缺卑小生命的怜爱。

11.试题分析:

掌握答题技巧:

把握词语的比喻义、引申义、双关义。

答题方法:

了解语言美的形式及作用。

“花儿就像你,你就是花儿”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答作用时除了答出生动形象地描写出老人对女孩的希望和鼓励外,还要答出勉励的内容:

人应该勇敢开放,乐观生活,这样才能不负人生。

12.试题分析:

学生理解原文的内容、思想和情感,阐述自己感受,概括出自己的看法和体会,并能陈述理由。

此处理解女孩明白花儿的开放与残缺、卑小无关,任何生命都是有价值的,都可有所作为;一个人只要用心、用爱去感受世间万物,就能体会生活的美好。

一定要由花的开放联想到积极地面对人生。

明白了用心和爱去感受世间万物,才能“步履轻松”。

13.试题分析:

中考中记叙文经常出现分析文章某一段在内容或结构上的作用。

内容上有:

点明文章中心主旨、画龙点睛等作用;而结构上通常有:

总领全文、承上启下、照应前文等作用。

直到最后才告诉读者,老人也是一位盲人。

这里从内容上觉得老人的形象更高大;结构上起到出人意料、回味无穷的作用,增强了感染力与震撼力。

使读者更容易受教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越王问于大夫文种①曰:

“吾欲伐吴,可乎?

”对曰:

“可矣,吾赏厚而信,罚严而必。

君欲知之,何不试焚宫室?

”于是遂焚宫室,人莫救之。

乃下令曰:

“人之救火死者,比死敌②之赏;救火而不死者,比胜敌之赏;不救火者,比降北之罪。

”人之涂③其体,被濡衣④而赴火者,左三千人,右三千人,此知必胜之势也。

吴起⑤为魏武侯西河之守,秦有小亭临境,吴起欲攻之。

不去,则甚害田者;去之则不足以征甲兵。

于是乃倚一车辕于北门之外而令之曰:

“有能徙此于南门之外者赐之上田上宅。

”人莫之徙也。

及有徙之者,还,赐之如令。

俄又置一石赤菽⑥于东门之外而令之曰:

“有能徙此于西门之外者赐之如初。

”人争趋之。

乃下令曰:

“明日且攻亭有能先登者仕之国大夫赐之上田宅。

”人争趋之,于是攻亭一朝而拔之。

(节选自《韩非子》)

注:

①文种:

春秋末年越国大夫。

②敌:

敌阵。

③涂:

用烂泥涂。

④濡衣:

湿衣。

⑤吴起:

战国著名军事家。

⑥石赤菽:

石赤豆。

14.请解释下列加点的词的意思。

①比降北之罪北:

_________

②被濡衣而赴火者被:

_________

③俄又置一石赤菽俄:

_________

1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吾赏厚而信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

B.乃下令曰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

C.有能徙此于南门之外者苟全性命于乱世

D.人莫之徙也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16.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明日/且攻亭/有能先登者仕之国/大夫赐之上田宅/

B.明日且攻亭/有能先登者/仕之国大夫/赐之上田宅/

C.明日/且攻亭/有能先登者仕之/国大夫赐之上田宅/

D.明日且攻亭/有能先登者/仕之国/大夫赐之上田宅/

1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越王赏厚罚严,通过“焚宫室”来进行赏罚试验,以此来激励民心。

B.越王赏罚坚决,百姓深受鼓舞,大规模奔赴火海,战胜吴国指日可待。

C.吴起言出必行,通过兑现两次承诺赢得百姓信赖,从而调动其积极性。

D.吴起取信于民,比起越王做法,更注重用赏罚和诚信来治理国家。

18.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不去,则甚害田者;去之,则不足以征甲兵。

②人争趋之,于是攻亭,一朝而拔之。

19.选文阐述赏罚与治国的关系。

《邹忌讽齐王纳谏》中齐王针对不同的进谏方式给予不同赏赐:

“____,受上赏;____,受中赏;____,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诸葛亮在《出师表》中用“不宜偏私,____”强调赏罚的公正。

【答案】14.

(1).败退

(2).通“披”,穿(3).不久15.A16.B17.D

18.①(如果)不除掉(岗亭),那么(它)对种田的人危害很大;(如果要)除掉它,那么不值得用来征集军队。

②人们争着前往岗亭,于是(吴起下令)攻亭,一个早晨就攻下了它。

19.

(1).①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2).②上书谏寡人者(3).③能谤讥于市朝(4).④使内外异法也

【解析】选自《韩非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